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Consultative Governance of River Basin Water Environment in China
1
作者 Fang CAO Chunlin ZHA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21年第2期6-10,16,共6页
As a new way of governance,deliberative democracy has an inherent compatibility with river basin water environment governance.Consultative governance of river basin water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build an ec... As a new way of governance,deliberative democracy has an inherent compatibility with river basin water environment governance.Consultative governance of river basin water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build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river basin.It involves three different levels of government-level democratic coordination,government-enterprise-society consultation and cooperation,and independent consultation between citizens and their governance mechanisms.To realize the consultative governance of river basin water environment,the concept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onsultative governance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river basin water environment adminis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ver basin water environment Consultative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of governance
下载PDF
我国江河演变新格局与系统保护治理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春宏 张晓明 《中国水利》 2024年第7期1-8,16,共9页
系统治理是我国新时期治水实践的根本遵循。近几十年来,受自然气候演变与强人类活动影响,我国江河“量-质-域-流-生”过程,特别是水沙通量及其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河流水沙来源变化、河道冲淤转换、河床与河势形态演变、江湖关系变... 系统治理是我国新时期治水实践的根本遵循。近几十年来,受自然气候演变与强人类活动影响,我国江河“量-质-域-流-生”过程,特别是水沙通量及其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河流水沙来源变化、河道冲淤转换、河床与河势形态演变、江湖关系变化及河口三角洲造陆减缓与蚀退等。我国江河演变呈现新的格局,给江河湖库防洪安全、生态安全和沿岸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面对治水新形势,提出需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科学认知江河水沙情势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统筹确定流域适宜治理度与水沙调控临界阈值体系,系统推进流域“量-质-域-流-生”协同修复,优化布局水土流失治理格局,持续提升水沙调控及优化配置利用体系整体合力,保护河口生境系统,保障江河长久安澜,筑牢国家水安全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情势 江河演变 流域治理度 系统治理 泥沙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砒砂岩区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关键技术与模式 被引量:1
3
作者 姚文艺 王文彪 +2 位作者 申震洲 姚京威 杨才千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探索生态治理与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技术与途径,是促进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以生态治理难度极大的黄河流域砒砂岩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经济学、生态产业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 探索生态治理与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技术与途径,是促进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以生态治理难度极大的黄河流域砒砂岩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经济学、生态产业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应遵循的原则,探索了生态治理与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技术与模式,并开展了示范应用。1)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原理是行为互驱动、效应互补偿,应遵循的原则是“双律适应、适地适生、三方意愿”;2)鉴于砒砂岩覆土区、覆沙区、裸露区生态环境有明显差异,分别构建了小流域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和模式,以坡顶、坡面和沟道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的3个地貌单元,选择兼具水土保持功能和饲用、药用、食用等经济开发价值的作物进行生物措施配置,配合注浆固结、抗蚀促生、砒砂岩改性等新的工程技术措施进行生态治理;3)研发了物理-化学-生物综合改良砒砂岩土壤、砒砂岩复配风沙土+生物改良提质、灌草优化平茬及饲料加工、煤矸石改性资源化利用、高陡边坡抗蚀+控渗+植生固稳、生态果园建植等关键技术;4)基于砒砂岩覆沙区“土壤改良固沙+”(如土壤改良固沙+经济林种植、土壤改良固沙+梭梭草套种甘草等)生态治理模式的实践与示范,探索实施了“政府支持,科技支撑,企业产业化+公益性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的多元投资、多方参与、共同受益运行机制与模式。通过灌草平茬饲料加工、土壤改良、经济作物种植等产业化中试,以及矿区回填区生态恢复、小流域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示范性实践,表明脆弱生态区治理中发展生态衍生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治理 衍生产业 生态经济 协同发展 砒砂岩区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新形势下黄河的治理方略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红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7,共10页
在阐述近代以来治黄对策和黄河“水少沙多”等问题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黄河下游宽河段治理方略为“三堤共存、槽滩共治”,即以靠溜河道工程为依托,将生产堤改建成坚固的防护堤作为第一道防线,由大堤及其防护工程构成第二道防线,将大堤... 在阐述近代以来治黄对策和黄河“水少沙多”等问题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黄河下游宽河段治理方略为“三堤共存、槽滩共治”,即以靠溜河道工程为依托,将生产堤改建成坚固的防护堤作为第一道防线,由大堤及其防护工程构成第二道防线,将大堤到控导工程的道路加固成格堤,按“平顺护弯、以弯导流”原则整治河槽,同时在整治工程对岸滩区边沿建护滩工程;对窄河段只需局部扩宽即可大幅提升过洪能力,另需将其中明显碍洪工程进行改造或拆除,解放相关滞洪区并降低宽河段滩区行洪要求。减少入黄沙量的治本之策为采用工程措施与新工艺新材料淤地坝修筑技术,改变水土严重流失区的侵蚀地理环境,结合近自然修复良性生态治理技术,主动拦减流域沟坡产沙并永续发挥生态效益。尽早建成古贤与黑山峡水利枢纽,并激发三门峡这一骨干工程的调控作用,共同构建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主体构架,建立全河水沙调控及水资源优化配置机制,确保全河水沙关系协调,遏制宁蒙等河段河情恶化势头。为解决黄河下游水少问题,应恢复黄河、汶河洪水进出东平湖条件及南四湖洪水入黄功能,将沿黄已建和拟建平原水库连通,发挥水资源调配作用;若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东修建“河南运河”,黄河下游段即成邻近流域排洪入海通道,将其灾害水变成黄河下游冲沙、灌溉及生态用水;实施“川水济黄、藏水补川”工程,实属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方略 河道治理 滩区治理 水土保持 水沙调控 外流域调水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放管服”改革珠江流域水行政“审、批分离”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波 郭林林 张海发 《水利发展研究》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为深入贯彻“放管服”改革,珠江流域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探索尝试“审、批分离”。结合珠江流域“审、批分离”试行情况,对比分析了现行审批模式和“审、批分离”模式,对比发现“审、批分离”能提高审批质量和审批效率并降低廉政风... 为深入贯彻“放管服”改革,珠江流域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探索尝试“审、批分离”。结合珠江流域“审、批分离”试行情况,对比分析了现行审批模式和“审、批分离”模式,对比发现“审、批分离”能提高审批质量和审批效率并降低廉政风险。总结了目前“审、批分离”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放管服”改革的要求提出了改进措施建议,为探索推进“审、批分离”提供有益的工作探讨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管服”改革 水行政审批 技术审查 珠江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林业生态治理的政策演进与展望
6
作者 李静 徐斌 刘昭君 《林草政策研究》 2024年第1期41-47,共7页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林业在黄河流域治理中所担负的职责也越来越重要。文中对1949年以来黄河流域林业生态治理的政策历程进行阶段性划分,并对其进程和演变特征进行梳理,认为黄河流域林业生态治理的政...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林业在黄河流域治理中所担负的职责也越来越重要。文中对1949年以来黄河流域林业生态治理的政策历程进行阶段性划分,并对其进程和演变特征进行梳理,认为黄河流域林业生态治理的政策演进表现出明显的渐进化、科学化特征;同时,当前黄河流域林业生态治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治理机制不完善导致治理协同度不足、理念认识不充分导致实践系统性不强、科技支撑不牢固导致工程成效不稳、投入机制不健全导致治理质量不高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生态治理成效的发挥。基于此,提出黄河流域林业生态治理的建议,即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强化林业生态治理科技支撑、推动生态治理投入机制革新、健全适应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以期为林业更好地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生态治理 政策机制 对策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沂沭泗流域综合治理管理研究
7
作者 刘玉年 《水利发展研究》 2024年第10期40-44,共5页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保障国家水安全重要讲话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治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文章总结了沂沭泗水利管理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取得的成效,梳理新阶段高质...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保障国家水安全重要讲话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治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文章总结了沂沭泗水利管理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取得的成效,梳理新阶段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打造“安全、美丽、智慧、和谐”沂沭泗流域的思路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水重要论述 水利高质量发展 强化流域治理管理 沂沭泗流域实践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网络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基于指数随机图模型
8
作者 王方 陈海滨 +2 位作者 邵砾群 霍学喜 夏显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1-172,共12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指出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重要方向。该研究利用文本分析方法厘清了2020—2022年黄河流域42个地级市/州间的生态协同治理关系,运用网络分析方法和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s)识别了协同治...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指出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重要方向。该研究利用文本分析方法厘清了2020—2022年黄河流域42个地级市/州间的生态协同治理关系,运用网络分析方法和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s)识别了协同治理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网络呈现“少部分地级市独立治理、多数地级市/州域内紧密协同”的总体格局,并且上中下游协同结构差异明显;模块划分具有组织和地理邻近效应以及跨省溢出效应特征,同时各组团内部联系的紧密程度存在异质性。(2)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网络的形成显著受到传递效应、择优依附效应的影响;城市绿地面积更大的地级市/州对其他治理主体具有较强的协同吸引力;经济地理集中度和科技投入规模相似的地级市/州政府间也具有协同的倾向;地理邻近性、组织邻近性等属性特征是协同网络形成的重要外生驱动力。基于上述结论,该研究提出未来应细化治理政策来消除地级市/州跨省域协同障碍,增强协同治理网络传递性,发挥核心地级市/州的领导力;完善激励和补偿机制,缩小地级市/州发展差距;搭建跨省域地级市/州协同平台,减少行政分割对协同行为的约束,以促进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网络优化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协同治理 治理网络 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s)
下载PDF
行动者网络视角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刘芳 徐志惠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7-193,201,共8页
行动者网络体现了多元主体参与、平等、信任的合作关系,契合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多元参与的治理理念。为了进一步整合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力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分析黄河流... 行动者网络体现了多元主体参与、平等、信任的合作关系,契合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多元参与的治理理念。为了进一步整合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力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策略。在研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特征、行动者网络理论以及协同治理理论及实践的基础上,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行动者网络特征,发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行动者网络构建面临诸如角色界定不清、行动价值与社会发展冲突以及治理数据分散等困境。提出明确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行动者的构成、实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转译”过程以及落实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行动者网络的策略图景的行动者网络构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 协同治理 行动者网络 策略图景
下载PDF
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效率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
10
作者 张萌 陈小龙 狄乾斌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63-1776,共14页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高环境治理效率,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2005—2021年黄河流域省(区)域环境治理效率,利用Malmquist指数...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高环境治理效率,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2005—2021年黄河流域省(区)域环境治理效率,利用Malmquist指数、Dagum基尼系数、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揭示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效率时空差异及动态演变特征,并利用Tobit模型探究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静态上,黄河流域环境治理综合效率均值为0.549,整体处于较低效率发展阶段;纯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协同变化,纯技术效率水平较低是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黄河流域各省(区)环境治理效率差异显著且主要以较低效率值为主。2)动态上,技术水平年均上升8.25%,是造成黄河流域环境治理全要素变化的主要原因,推动技术水平提高仍是促进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效率进步的主要途径。3)空间演变上,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效率全域基尼系数较高,均值为0.322,组间分异是全域差异悬殊的主要原因;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效率在“偏东北—偏西南”方向收缩,重心始终位于上游地区。4)环境规制强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分别在0.05和0.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环境治理效率产生正向影响,技术创新水平及产业结构对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效率起到抑制作用,城镇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未造成显著影响。未来有必要从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污染治理、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协调与合作等方面,深入研究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效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治理效率 Dagum基尼系数 标准差椭圆 动态演变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整体性治理视域下黄河流域幸福河湖建设研究
11
作者 安怡霏 李锋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5,108,共7页
针对流域治理的复杂性和幸福河湖建设目标的综合性特征,将整体性治理理论与黄河流域幸福河湖建设相结合,阐述了幸福河湖的概念内涵,探究了整体性治理理论与幸福河湖建设的契合性,概括了黄河流域幸福河湖建设现状,基于整体性治理视角分... 针对流域治理的复杂性和幸福河湖建设目标的综合性特征,将整体性治理理论与黄河流域幸福河湖建设相结合,阐述了幸福河湖的概念内涵,探究了整体性治理理论与幸福河湖建设的契合性,概括了黄河流域幸福河湖建设现状,基于整体性治理视角分析了黄河流域幸福河湖建设的现实问题。结果表明:当前黄河流域还存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沙关系不协调、水环境水生态形势严峻、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应坚持统筹规划,优化水资源配置利用;完善综合治理的同时,应促进水沙协同调控,坚持系统治理,发挥多元主体治理合力;强化数字赋能,推动信息共建共享,从而推进黄河流域幸福河湖建设进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河湖 河湖治理 整体性治理理论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污染跨部门协同治理的问题检视及法律保障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露文 史玉成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2-39,62,共9页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河流纳污能力较弱,水污染呈现复合性特征。由于流域具有系统性、关联性、动态性特征,单一政府部门独立治理无法解决流域整体水污染问题。应积极探索跨部门联动、多方配合的协同治理模式。当前,协同治...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河流纳污能力较弱,水污染呈现复合性特征。由于流域具有系统性、关联性、动态性特征,单一政府部门独立治理无法解决流域整体水污染问题。应积极探索跨部门联动、多方配合的协同治理模式。当前,协同治理的相关法律供给不足、部门利益冲突、数据信息共享滞缓、行政体制分割、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激励性不足等问题是实现跨部门协同治理的主要阻碍。应以“整体主义”思维完善综合性立法,明确部门职权划分的同时,健全协同治理体制和责任共担机制、统一部门治理目标、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畅通数据循环,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激发部门参与协同治理的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协同治理 跨部门 水污染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实施后黄河流域治理的法律保障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庆萌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3,共8页
为强化黄河流域治理的法律基础,进一步创新流域管理体制及细化黄河流域治理法律责任,通过对现有法规进行梳理,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实施后黄河流域治理的法律保障情况。结果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在实施过程... 为强化黄河流域治理的法律基础,进一步创新流域管理体制及细化黄河流域治理法律责任,通过对现有法规进行梳理,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实施后黄河流域治理的法律保障情况。结果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立法模糊、与相关配套法规衔接不足、执法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其效能的充分发挥。提出了明确生态保护治理目标、整合细化现有法规、建立统一行政管理制度、构建多元化治理体系等流域治理完善路径,以解决当前黄河流域治理中的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 流域治理 法律保障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环境治理绩效的空间关联网络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段洋洲 王奕淇 甄雯青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46-1560,共15页
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探索其环境治理绩效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影响因素,有利于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2006−2021年黄河流域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构建超效率SBM模型(Slacks-Based Measur... 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探索其环境治理绩效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影响因素,有利于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2006−2021年黄河流域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构建超效率SBM模型(Slacks-Based Measurement,SBM)测度黄河流域环境治理绩效的基础上,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了环境治理绩效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6−2021年黄河流域环境治理绩效呈波动式上升趋势,且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的环境治理绩效平均值都小于1,环境治理绩效整体偏低。②黄河流域各城市间环境治理绩效的网络密度较低,网络结构相对稳定,关联效率较高,不存在等级森严的网络结构,且济南市、青岛市等城市在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巴彦淖尔市、白银市等城市处于边缘位置。③郑州市、淄博市等中下游城市对板块内外均产生溢出效应,临汾市、西宁市等中上游城市是关联网络的“发动机”,青岛市、济南市等区域核心城市成为关联网络中的受益方,西安市、兰州市等位于黄河“几”字弯都市圈的城市担任了桥梁作用。④地理空间邻近、经济发展差异及产业结构差异对黄河流域环境治理绩效空间关联网络产生正向影响,环境规制差异、科技创新差异、对外开放差异及政府调控差异的影响效果呈现阶段性变化的特征。研究显示,黄河流域环境治理绩效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和溢出效应,但空间关联程度较低,需不断提升空间关联网络的紧密程度,推动黄河流域区域间环境的协同治理与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治理绩效 空间关联网络 影响因素 社会网络分析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泥沙系统治理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金良 李达 《中国水利》 2024年第5期11-16,23,共7页
黄河泥沙治理是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后,系统治理理念逐步深入黄河治理。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等因素影响,黄河流域泥沙治理工作面临新形势和新要求。近十年... 黄河泥沙治理是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后,系统治理理念逐步深入黄河治理。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等因素影响,黄河流域泥沙治理工作面临新形势和新要求。近十年来,围绕黄河流域泥沙系统治理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出黄河泥沙工程控制理论,开展黄河流域泥沙系统治理顶层规划设计,提出入黄、水库、河道、河口四级泥沙控制模式及治理措施,黄河泥沙系统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针对黄河泥沙治理新需求,提出以黄河泥沙工程控制理论支撑数字孪生黄河智慧决策体系建设、加大防溃决多拦沙新型淤地坝推广力度、加快黑山峡水利枢纽和南水北调西线等国家重大工程前期工作进程等建议,以全面提升黄河流域泥沙系统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泥沙治理 系统治理 泥沙工程控制理论
下载PDF
协同治理视域下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内在机理与创新路径——以青海省治理实践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毛春合 刘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26,共10页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是调节黄河水沙关系、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迫切需要,也是践行生态发展理念,防范和化解生态安全风险的现实要求。基于协同治理理论分析视域,以青海省治理实践为例,探析了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内在机理,在总结治理经...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是调节黄河水沙关系、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迫切需要,也是践行生态发展理念,防范和化解生态安全风险的现实要求。基于协同治理理论分析视域,以青海省治理实践为例,探析了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内在机理,在总结治理经验基础上,深刻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并针对性提出创新路径:树牢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的绿色价值理念,完善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的协同共治机制,增强数字赋能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的综合效能,推动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的互惠共生。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是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类幸福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 黄河流域 生态治理 青海省
下载PDF
协同治理下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优化路径--以贵德段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树 毛春合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3-27,33,共6页
在厘清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内在逻辑的基础上,以青海省贵德段为例,分析研究该县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的现状。研究发现,该县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存在规划系统性不足、长效机制不够完善、法治保障不充分和数字赋能水平较低的现实困境,... 在厘清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内在逻辑的基础上,以青海省贵德段为例,分析研究该县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的现状。研究发现,该县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存在规划系统性不足、长效机制不够完善、法治保障不充分和数字赋能水平较低的现实困境,据此提出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的优化路径:优化顶层设计,完善长效机制,强化法治保障,赋能数字技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 黄河流域 生态治理 数字赋能
下载PDF
论黄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修复的政府责任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文昊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近年来随着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稳步推进,黄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得到了基本改善,但局部性、区域性的生态环境仍需修复。政府作为黄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法定主体、首要主体,应依法准确履行黄河流域湿地的生态环境修复职责。... 近年来随着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稳步推进,黄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得到了基本改善,但局部性、区域性的生态环境仍需修复。政府作为黄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法定主体、首要主体,应依法准确履行黄河流域湿地的生态环境修复职责。目前政府在履行黄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时,仍存在政府责任主体交错、责任标准模糊、责任形式和责任追究举措不清等问题。需通过完善地方立法保障,明确黄河流域湿地的产权主体和权属界限、建构黄河流域湿地的政府责任清单制度、界定黄河流域湿地的政府责任形式构成、形成黄河流域湿地的政府责任追究机制,有效落实黄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修复的政府责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湿地 生态环境修复 政府责任
下载PDF
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问题与思考
19
作者 董翌 刘志 黄嘉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63-74,共12页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一种有效手段被引入流域管理。渭河作为黄河流域最大支流,不仅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影响着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目前,陕西和甘肃两省已经积极投入建设渭河流域横...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一种有效手段被引入流域管理。渭河作为黄河流域最大支流,不仅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影响着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目前,陕西和甘肃两省已经积极投入建设渭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进程,但实践中仍存在立法供给不足、补偿合作力度不够、补偿多元化模式不完善以及监管不力四大问题。从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强化补偿主体之间的协同效应、构建多元化的补偿模式以及健全监管体系四个维度出发,构建渭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新模式,推动渭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省流域 渭河流域 横向生态补偿 协同治理
下载PDF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法治保障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子龙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期81-86,共6页
当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已形成多种法治保障方式,取得一定成效,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目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法治保障现行方式主要采用法律规范下政府间联合治理,并开展生态保护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实践... 当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已形成多种法治保障方式,取得一定成效,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目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法治保障现行方式主要采用法律规范下政府间联合治理,并开展生态保护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实践中存在流域协同治理立法内容不完善、流域地方协同执法治理力度不足、流域执法与司法协作开展不畅通的困境。因此,有必要以《长江保护法》为基石,从法律制度体系化塑造的角度出发完善长江流域协同治理立法内容。在地方协同执法开展过程中强化激励、信息共享、监督考察机制的构建,进一步优化与整合协同执法治理工作的开展。在推进流域行政执法与环境司法联动基础上,深化运行协同治理机制并逐步提升监督质效,最终形成适应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法治化保障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协同治理 法治保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