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depth-averaged concentration and bed load flux sediment transport models of dam-break flow
1
作者 Jia-heng Zhao Ilhan Ozgen +1 位作者 Dong-fang Liang Reinhard Hinkelmann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87-294,共8页
This paper presents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dam-break flow over a movable bed. Two different mathematical models were compared: a fully coupled formulation of shallow water equations with erosion and deposition terms... This paper presents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dam-break flow over a movable bed. Two different mathematical models were compared: a fully coupled formulation of shallow water equations with erosion and deposition terms(a depth-averaged concentration flux model), and shallow water equations with a fully coupled Exner equation(a bed load flux model). Both models were discretized using the cell-centered finite volume method, and a second-order Godunov-type scheme was used to solve the equations. The numerical flux was calculated using a Harten, Lax, and van Leer approximate Riemann solver with the contact wave restored(HLLC). A novel slope source term treatment that considers the density change was introduced to the depth-averaged concentration flux model to obtain higher-order accuracy. A source term that accounts for the sediment flux was added to the bed load flux model to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 sediment movement on the momentum of the water. In a onedimensional test case, a sensitivity study on different model parameters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depth-averaged concentration flux model,Manning's coefficient and sediment porosity values showed an almost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bottom change, and for the bed load flux model, the sediment porosity was identified as the most sensitive parameter. The capa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both model concepts are demonstrated in a benchmark experimental test case dealing with dam-break flow over variable bed topogra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low water SEDIMENT transport Bed load FLUX MODEL depth-averaged CONCENTRATION FLUX MODEL Dam break
下载PDF
New acoustic system for continuous measurement of river discharge and water temperature 被引量:2
2
作者 Kiyosi KAWANISI Arata KANEKO +2 位作者 Shinya NIGO Mohammad SOLTANIASL Mahmoud F. MAGHREBI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2010年第1期47-55,共9页
In many cases, river discharge is indirectly estimated from water level or streamflow velocity near the water surface. However, these methods have limited applicability. In this study, an innovative system, the fluvia... In many cases, river discharge is indirectly estimated from water level or streamflow velocity near the water surface. However, these methods have limited applicability. In this study, an innovative system, the fluvial acoustic tomography system (FATS), was used for continuous discharge measurement. Transducers with a central frequency of 30 kHz were installed diagonally across the river. The system's significant functions include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the travel time of the transmission signal using a GPS clock and the attainment of a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 as a result of modulation of the signal by the 10th order M-sequence. In addition, FATS is small and lightweight, and its power consumption is low. Operating in unsteady streamflow, FATS successfully measured the cross-sectional average velocity. The agreement between FATS and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s (ADCPs) on water discharge was satisfactory. Moreover, the temporal variation of the cross-sectional average temperature deduced from the sound speed of FATS was similar to that measured by a temperature sensor near the ban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amflow fluvial acoustic tomography cross-sectional average velocity unsteadyflow water temperature
下载PDF
漂浮植被作用下水流纵向流速的垂向分布及离散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魏煜星 郝瑞霞 +1 位作者 任宸剑 韩丽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4,共7页
为探究漂浮植被影响下明渠水流流速及纵向离散系数的沿程变化特性,采用Fluent软件中的k-ε模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与水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模型验证合理的基础上,对漂浮植被不同根系下探深度及覆盖率下水流纵向时均流速的垂向分... 为探究漂浮植被影响下明渠水流流速及纵向离散系数的沿程变化特性,采用Fluent软件中的k-ε模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与水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模型验证合理的基础上,对漂浮植被不同根系下探深度及覆盖率下水流纵向时均流速的垂向分布特性进行研究,并基于改进的分区模型分析了含漂浮植被明渠的纵向离散系数。结果表明:漂浮植被水流垂向上可分为含植被水流层、无植被水流层与近河床层。纵向流速最大值出现在无植被水流层,其大小与植被下探深度及覆盖率呈正相关。含植被水流层的纵向流速随植被根系下探深度和覆盖率的增加而减小,无植被水流层及近河床层的纵向流速随着下探深度和覆盖率的增大而增大,且植被覆盖率及下探深度越大含植被水流层与无植被水流层的流速差异越大。纵向离散系数沿程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植被区中下游离散最为剧烈,且与植被下探深度和覆盖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植被 纵向时均流速 纵向离散系数 根系下探深度 植被覆盖率
下载PDF
东北长白山泥炭地硅藻−水位埋深转换函数
4
作者 徐双余 卜兆君 +3 位作者 黄咸雨 彭佳 李俊璐 陈旭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59-1469,共11页
本研究基于2016、2019和2021年夏季在东北长白山地区7处泥炭地采集的160个表层样品和环境因子数据,结合表层样品硅藻分析,构建了硅藻属种与环境因子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64个硅藻属种和11个环境变量。优势硅藻属种组合沿水位埋深梯度(0~6... 本研究基于2016、2019和2021年夏季在东北长白山地区7处泥炭地采集的160个表层样品和环境因子数据,结合表层样品硅藻分析,构建了硅藻属种与环境因子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64个硅藻属种和11个环境变量。优势硅藻属种组合沿水位埋深梯度(0~66 cm)呈现明显分异,偏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水位埋深单独解释了硅藻组合数据总方差的8.4%,远大于其他环境因子的单独解释份额。基于此,选取加权平均模型和最大似然估计模型构建硅藻−水位转换函数。不同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典型回归耐受值降权加权平均模型构建的硅藻−水位转换函数表现最佳,剔除残差大于20%水位梯度(13.2 cm)的样品后进行留一法交叉检验,该模型的推导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最大和推导误差最小。本文构建的硅藻−水位转换函数为定量反演长白山地区泥炭地过去水位变化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指标 典范对应分析 加权平均模型 水位埋深 定量重建
下载PDF
台风暴雨影响区域的溃坝洪水演进数值计算 被引量:8
5
作者 贺治国 吴钢锋 +3 位作者 王振宇 刘国华 鲍鑫 冯威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89-1596,共8页
针对东南沿海受台风暴雨影响流域中下游地势较低洼开阔,在台风暴雨过程中容易积水,存在大面积初始水深,出现较严重内涝的特点,建立考虑下游区域初始内涝水深的二维溃坝洪水演进数值模型.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地形数据和矩形网格,采... 针对东南沿海受台风暴雨影响流域中下游地势较低洼开阔,在台风暴雨过程中容易积水,存在大面积初始水深,出现较严重内涝的特点,建立考虑下游区域初始内涝水深的二维溃坝洪水演进数值模型.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地形数据和矩形网格,采用有限体积法和逼近黎曼格式及逆风守恒格式求解方程,并以戌浦江流域为典型,重点分析该流域存在内涝时上游水库发生溃坝的洪水演进特点.结果表明,溃坝洪水受下游初始淹没水深的顶托,下游区域的淹没水深并不是初始淹没水深和不考虑初始淹没水深溃坝计算所得水深的简单叠加,越往下游初始淹没水深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越大;如果在计算中不考虑初始淹没水深,将会明显错误地估计洪水所带来的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坝洪水 台风暴区 平面二维 初始内涝水深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水深平均模型的植被水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8
6
作者 槐文信 杨水草 +1 位作者 杨中华 李丹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60,共5页
针对有植被作用的渠道,将植被对水流的作用视为河床的附加阻力,推导出植被作用下河床等效曼宁阻力系数计算公式,考虑植被区与无植被区交界区域产生的二次流对植被区阻力的综合影响,引入影响系数对等效曼宁阻力系数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将... 针对有植被作用的渠道,将植被对水流的作用视为河床的附加阻力,推导出植被作用下河床等效曼宁阻力系数计算公式,考虑植被区与无植被区交界区域产生的二次流对植被区阻力的综合影响,引入影响系数对等效曼宁阻力系数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将修正后的公式用于水深平均模型,求解非对称复式断面和矩形断面局部有植被渠道的流速分布,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表明该模型可有效用于局部植被覆盖渠道的水流计算.有助深入了解植被水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植被渠道 等效曼宁阻力系数 二次流 水深平均模型
下载PDF
深海沉积物分类与命名的参数指标和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富元 章伟艳 +4 位作者 张霄宇 陈奎英 孟翊 姚旭莹 赵宏樵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8-129,共12页
对于南海中部(118个表层沉积物样,水深82~4 420 m)、东部(106个表层沉积物样,水深700~4 508 m)海域的表层沉积物的粒度资料按小于200 m,200~2 000 m,大于2 000 m水深段对水深、平均粒径、黏土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陆架到陆... 对于南海中部(118个表层沉积物样,水深82~4 420 m)、东部(106个表层沉积物样,水深700~4 508 m)海域的表层沉积物的粒度资料按小于200 m,200~2 000 m,大于2 000 m水深段对水深、平均粒径、黏土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陆架到陆坡再到深海,平均粒径和黏土含量随水深增加呈非常有规律的变化;把大于2 000 m水深区域再细分为大于2 500 m,大于3 000 m,大于3 500 m,结果表明平均粒径和黏土含量随水深增加几乎无变化,在南海中部水深大于2 000 m海域平均粒径为3.39~3.54μm,黏土平均含量为54.91%~55.47%;在南海东部水深大于2 000 m海域平均粒径为3.25~3.37μm,黏土平均含量为53.91%~54.56%。研究表明2 000 m水深具有划分深海沉积物的指示意义。南海中部水深大于2 000 m海域黏土平均含量为55.19%,平均粒径为3.39μm;在南海东部水深大于2 000 m海域黏土平均含量为53.91%,平均粒径为3.37μm;在南海中部、东部水深大于2 000 m海域平均粒径均小于4μm,黏土平均含量均大于50%,表明深海沉积物粒度特征是平均粒径小于4μm和黏土平均含量大于50%。黏土含量是非生物组分的代表和划分深海沉积物类型的一个独立参数,钙质生物和硅质生物组分是另外两个独立参数。南海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55种元素总含量为47.50%,硅、铝、钛、钠、钾、磷、钙、镁、铁、锰十种主元素含量为47.03%,其他45种元素含量为0.47%,虽然沉积物来源复杂、成因不同,但沉积物化学主成分并不复杂,主要由前10种主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沉积物主元素铝、钙、硅分别富集于黏土、钙质沉积、硅质沉积中。通过建立沉积物生源组分与碳酸钙、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的量化关系,可把碳酸钙、生物二氧化硅作为钙质生物和硅质生物的两个替代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沉积物分类 水深 平均粒径 黏土含量 参数指标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含淹没植物河流水流紊动强度最大值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艳红 李栋 范静磊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6-710,共5页
根据含淹没植物河流水流紊动强度与流速和流速分布的关系,建立紊动强度经验公式,并数学推导证明了紊动强度垂向分布最大值的存在。根据实验数据,该紊动强度最大值的大小及出现位置受植物和水流条件的影响:植物的存在增加水流阻力,植物... 根据含淹没植物河流水流紊动强度与流速和流速分布的关系,建立紊动强度经验公式,并数学推导证明了紊动强度垂向分布最大值的存在。根据实验数据,该紊动强度最大值的大小及出现位置受植物和水流条件的影响:植物的存在增加水流阻力,植物排列密度改变紊动强度最大值的大小;植物叶片的摆动形成水流紊动的主要干扰源,植物/水深相对高度控制紊动强度最大值的出现位置;断面平均流速的变化改变水流的稳定性和植物冠层的高度,对紊动强度最大值的大小和出现位置均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淹没植物的河流 紊动强度 植物排列密度 植物/水深相对高度 断面平均流速
下载PDF
一种河流中突发污染事故的模拟模型 被引量:7
9
作者 侯国祥 郑文波 +1 位作者 叶闽 翁立达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10,15,共3页
介绍了一种快速、稳定且灵活的水污染紧急事故模拟模型。所开发的水污染紧急事故应急系统模拟模型 ,可用以追踪模拟水污染事故发生后直到污染状况达到稳定期间的水污染状况。比较其结果 ,证明此模型所得稳定后的浓度场与K
关键词 河流 突发污染事故 模拟模型 水污染 对流扩散 数学模型 浓度场 深度平均
下载PDF
采用高压水射法处理新老混凝土粘结面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0
10
作者 赵志方 赵国藩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58-561,共4页
采用高压水射法对新老混凝土粘结面进行冲毛处理.粘结面的粗糙度以灌砂平均深度定量描述.以三种喷射水压力处理得到了不同粗糙度的粘结面,发现随着喷射水压力的增大,粘结面的粗糙度增大,粘结劈拉强度提高.
关键词 粘结面处理 高压水射法 混凝土结构 维修 加固
下载PDF
人工粗糙壁面的水跃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志昌 傅铭焕 +1 位作者 赵莹 李若冰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0-274,315,共5页
根据已有文献对密排加糙壁面水跃共轭水深、水跃旋滚长度、水跃长度的试验结果,分析了密排加糙壁面水跃的共轭水深、水跃旋滚长度、水跃长度、壁面平均切应力随弗劳德数、跃前和跃后断面水深、壁面粗糙度的变化规律;给出了人工粗糙壁面... 根据已有文献对密排加糙壁面水跃共轭水深、水跃旋滚长度、水跃长度的试验结果,分析了密排加糙壁面水跃的共轭水深、水跃旋滚长度、水跃长度、壁面平均切应力随弗劳德数、跃前和跃后断面水深、壁面粗糙度的变化规律;给出了人工粗糙壁面水跃共轭水深、水跃旋滚长度、水跃长度、壁面阻力系数、壁面平均切应力的计算公式;通过已有文献的试验结果对公式进行了验证,得到了水跃共轭水深的平均误差为4.06%,水跃旋滚长度和水跃长度的平均误差分别为4.25%和7.16%。研究表明:人工粗糙壁面水跃的共轭水深和水跃长度随着跃前断面弗劳德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壁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壁面平均切应力随着壁面粗糙度和跃前断面弗劳德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共轭水深比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粗糙壁面 共轭水深 水跃长度 壁面平均切应力
下载PDF
基于能量方程和曼宁公式的断面平均水深计算 被引量:6
12
作者 裴斌 赵淑饶 +1 位作者 郭银 段雯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3,共4页
为改善目前在黄河高含沙大洪水下的流量测验精度,对基于能量方程和曼宁公式的断面平均水深与断面平均流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量大于3 000 m3/s时,吴堡、龙门两站利用该方法计算的水深误差小于30%的测次占总测次的比例分别为9... 为改善目前在黄河高含沙大洪水下的流量测验精度,对基于能量方程和曼宁公式的断面平均水深与断面平均流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量大于3 000 m3/s时,吴堡、龙门两站利用该方法计算的水深误差小于30%的测次占总测次的比例分别为98.9%、79.1%;流量分级步长越短,模拟结果越精确,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变得繁琐,需要根据测验精度要求和实际情况决定流量分级步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方程 曼宁公式 断面平均水深 流速 洪水测验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潜坝流场计算的全流模型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志尧 李荣辉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27,共4页
根据浅水方程的基本假定 ,针对工程问题研究的实际需要 ,结合动量系数的定义 ,从理论上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潜坝水流场计算的全流模型 .该模型是对浅水方程模型的推广 。
关键词 浅水方程 动量系数 潜坝 全流模型 流场
下载PDF
提高三峡船闸通过能力的船舶运输组织方案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培林 于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4年第3期502-506,共5页
为提高三峡船闸的通过能力,分析了船闸通过能力影响因素,提出提高一次过闸平均吨位是提高三峡船闸通过能力的主要途径,进而提出从提高闸室水深利用和闸室面积利用两个角度来提高一次过闸平均吨位,优化船舶运输组织,即优化船型和过闸船... 为提高三峡船闸的通过能力,分析了船闸通过能力影响因素,提出提高一次过闸平均吨位是提高三峡船闸通过能力的主要途径,进而提出从提高闸室水深利用和闸室面积利用两个角度来提高一次过闸平均吨位,优化船舶运输组织,即优化船型和过闸船舶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条件下,一次性过闸船舶的组合是2艘5 000t机动船和一个一顶三的驳船队(每驳船载重1 000t)的船队组合,可在闸室水深利用最大化和闸室面积利用最大化的双重提下提高三峡船闸通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船闸 通过能力 一次过闸平均吨位 船舶运输组织 水深利用 面积利用
下载PDF
电动自行车用VRLA电池循环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建峰 王浩明 潘对 《蓄电池》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7-149,173,共4页
分别研究了电动车用VRLA电池组在85%DoD和全放电循环模式下的平均电压、不均衡率和电池容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蓄电池长期85%DoD循环,会产生电池容量衰减问题,多次全放电可有效恢复。含添加剂M的蓄电池,容量衰减和不均衡率等指... 分别研究了电动车用VRLA电池组在85%DoD和全放电循环模式下的平均电压、不均衡率和电池容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蓄电池长期85%DoD循环,会产生电池容量衰减问题,多次全放电可有效恢复。含添加剂M的蓄电池,容量衰减和不均衡率等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蓄电池最终失效是由失水引起的。因此,采用合适的循环模式,可以减少失水,有效地延长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自行车用VRLA电池 平均电压 不均衡率 放电深度(DoD) 失水
下载PDF
平底突扩断面水跃共轭水深分析计算
16
作者 高远 张根广 +2 位作者 吴彰松 李林林 杨耀天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7-131,136,共6页
基于平底突扩水跃形成机制,认为突扩断面回流区平均水深取决于突扩断面上游渠道的能量水头及断面突扩比等。假定突扩断面回流区平均水深等于突扩断面上游渠道能量水头乘以修正系数,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建立了修正系数与上游渠道弗劳德数... 基于平底突扩水跃形成机制,认为突扩断面回流区平均水深取决于突扩断面上游渠道的能量水头及断面突扩比等。假定突扩断面回流区平均水深等于突扩断面上游渠道能量水头乘以修正系数,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建立了修正系数与上游渠道弗劳德数以及断面突扩比的关系式,并将突扩断面回流区平均水深代入平底突扩水跃共轭水深一般方程,得到了跃后水深计算公式。经实测资料验证,本文跃后水深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符合良好,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扩水跃 突扩断面 回流区平均水深 共轭水深比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4网络的水表读数识别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翟娅娅 朱磊 张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9207-9214,共8页
在远程水表读数自动识别系统中,为减少网络模型参数量,改善受雾化、抖动等干扰的水表复杂场景图像读数识别精度及半字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4网络的水表读数识别方法。首先,利用深度可分离卷积与引入压缩与激发(squeeze-and-... 在远程水表读数自动识别系统中,为减少网络模型参数量,改善受雾化、抖动等干扰的水表复杂场景图像读数识别精度及半字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4网络的水表读数识别方法。首先,利用深度可分离卷积与引入压缩与激发(squeeze-and-excitation, SE)注意力机制的MobileNetv2瓶颈结构,分别替代YOLOv4网络原有的标准卷积和主干网络;其次,利用加权平均非极大值抑制算法改进预测输出头,形成了一种网络模型参数量明显降低但检测精度不下降的改进YOLOv4网络,同时有效改善了对水表读数“半字”识别的漏检和错检问题;最后,基于字符边框定位的水表读数提取方法,实现“半字”准确提取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多种网络学习方法相比,模型参数量压缩14.4%以上,读数识别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对普通场景水表图像分别提升了0.04%和0.05%以上,对受雾化、抖动等干扰的复杂场景水表图像分别提升了0.11%和0.3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表读数识别 YOLOv4 深度可分离卷积 SE注意力机制 加权平均非极大值抑制
下载PDF
基于地形平均斜率的多波束数字水深处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家成 徐学强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90-996,共7页
根据多波束系统水深测量受地形影响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沿船体横纵两个方向地形平均斜率的水深校正算法,给出了5个水深校正因子,设计了水深平滑模板。以5个校正因子对初始扫描水深数据进行校正,以所设计的模板对校正后的数据进行滤波。仿... 根据多波束系统水深测量受地形影响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沿船体横纵两个方向地形平均斜率的水深校正算法,给出了5个水深校正因子,设计了水深平滑模板。以5个校正因子对初始扫描水深数据进行校正,以所设计的模板对校正后的数据进行滤波。仿真结果表明:校正后极大减小了水深测量误差,所设计的模板相对传统的高斯模板具有更高的平滑精度,更适应水深数据的滤波,通过两种处理方式,测量精度获得了明显提高,海底地形精度和光滑度都获得了较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数字水深 平均斜率 校正因子 模板滤波
下载PDF
库布齐沙漠油蒿灌丛水分利用来源对降雨事件的响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细林 红雨 吴永胜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6期547-553,共7页
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沙地草原改良试验站的灌木油蒿为研究对象,通过直接对比法、稳定同位素技术和平均吸水深度模型,测定分析树木枝条、土壤含水量、氢氧同位素组成等,探明油蒿在小降雨前后对水分利用的响应。研究了7-9月典型小降水... 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沙地草原改良试验站的灌木油蒿为研究对象,通过直接对比法、稳定同位素技术和平均吸水深度模型,测定分析树木枝条、土壤含水量、氢氧同位素组成等,探明油蒿在小降雨前后对水分利用的响应。研究了7-9月典型小降水事件对油蒿水分利用来源的影响,植物生长季初期(7月)降水量6.5 mm,植物生长季中期(8月)降水量9.4 mm,植物生长季末期(9月)降水量7.5 mm。结果表明:(1)7月油蒿降水前后均利用40~60 cm土层土壤水;8月降水前油蒿主要利用100~120 cm深层土壤水,降水后则主要利用40~60 cm土层土壤水;9月降水前后油蒿均利用0~20 cm表层土壤水和100~120 cm土层的深层土壤水;(2)7月降水事件发生后油蒿利用土壤层位无明显变化,8月降水事件发生后吸水层位由深层土壤转变到含水率较高的浅层土壤,其吸水层位为8.17 cm;在9月降水事件发生后植物主要吸水层位为16.89 cm;(3)研究说明,油蒿水分利用特征对小降水事件有不同的响应,在生长季初期和生长季末期对降水事件响应不明显,而生长季中期油蒿对降水事件相应强烈,油蒿会改变自身的用水策略,从利用深层土壤水转向利用含水率更高的中层土壤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蒿 氢氧稳定同位素 土壤含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平均吸水深度模型
下载PDF
跌坎型底流消能工的跌坎最小深度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崔召 张建蓉 张强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0-513,共4页
跌坎型底流消能工消力池内的水力特性受到跌坎深度的影响。应用平面紊动射流理论,以消力池内允许的最大时均动水压强为控制目标,对于跌坎最小深度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建立了计算跌坎最小深度值的理论公式。通过水力学试验方法,得... 跌坎型底流消能工消力池内的水力特性受到跌坎深度的影响。应用平面紊动射流理论,以消力池内允许的最大时均动水压强为控制目标,对于跌坎最小深度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建立了计算跌坎最小深度值的理论公式。通过水力学试验方法,得到消力池底板时均动水压强与跌坎最小深度之间的关系,同时与跌坎最小深度试验值进行了比对,对本文建立的理论公式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流消能工 跌坎深度 紊动射流理论 时均动水压强 临底流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