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Extraction of Crude Toxin of Rhizoctonia solani and Its Activity 被引量:4
1
作者 黄文文 向准 +1 位作者 龚亮 钟国华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4期132-136,163,共6页
[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rice sheath blight pathogen ( Rhizoctonia solani) and the bioactive components of toxin. [ Method ] Rice sheath blight pathogen was cultured in ... [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rice sheath blight pathogen ( Rhizoctonia solani) and the bioactive components of toxin. [ Method ] Rice sheath blight pathogen was cultured in the improved Richared medium; the culture filtrate was centrifuged and sterilized, then treated by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distilled with methanol or water, and all were next concentrated, yielding the crude extracts of culture solution, crude extracts of methanol and crude extracts of water; the activities of these three extracts were determined, [ Result] The three extracts were russet pastes; activity determination showed that they had remarkable inhibitory effects on the growth of rice radicle and plantule, as well as the growth of four-foliage-young seedlings. They could also generate toxic effects on abscisic foliages and spots similar to the symptoms of sheath blight pathogen. [ Conclusion] Bioactive components of rice sheath blight pathogen toxin may be composed of various ingred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sheath blight crude toxin EXTRACTION Bioactivity
下载PDF
绿僵菌粗毒素对竹织叶野螟幼虫血细胞的影响
2
作者 李文凯 许洋 +3 位作者 陈佳睿 倪德芳 李文哲 童应华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8-335,共8页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梯度(200、500、1000、2000、5000 mg·L^(-1))绿僵菌粗毒素对竹织叶野螟幼虫的杀虫活性,及竹织叶野螟幼虫取食绿僵菌粗毒素(浓度为5000 mg·L^(-1))后其血细胞浓度和形态的变化,研究绿僵菌粗毒素对织叶野螟幼...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梯度(200、500、1000、2000、5000 mg·L^(-1))绿僵菌粗毒素对竹织叶野螟幼虫的杀虫活性,及竹织叶野螟幼虫取食绿僵菌粗毒素(浓度为5000 mg·L^(-1))后其血细胞浓度和形态的变化,研究绿僵菌粗毒素对织叶野螟幼虫血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浓度为5000 mg·L^(-1)的绿僵菌粗毒素,采用浸叶法喂食4~5龄竹织叶野螟幼虫9 d后,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达97.37%,致死中时为3.91 d。竹织叶野螟幼虫取食粗毒素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其体内总血细胞浓度先升高后下降,在处理时间为2 d时达到最大值,为5.92×10^(6)个·mL^(-1),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各血细胞中,粒血细胞浓度、浆血细胞浓度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处理时间为2.0 d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6.99×10^(5)、22.85×10^(5)个·mL^(-1),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原血细胞、珠血细胞浓度分别在处理时间为1.5、2.0 d时达到最高值,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随后急速下降;而类绛色血细胞浓度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对竹织叶野螟幼虫取食绿僵菌粗毒素后其各类血细胞比例分析中发现,粒血细胞比例较高,为42.1%~47.9%,浆血细胞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比例显著升高(P<0.05),在处理时间为3.5 d时比例升至最高,为39.9%。显微观察发现,幼虫取食绿僵菌粗毒素后,当处理时间为2 d时,血细胞出现破裂、空泡化、内含物外流等现象。可见,绿僵菌粗毒素对竹织叶野螟幼虫有较强的毒力,且2~3 d对其血细胞的浓度和形态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子绿僵菌 粗毒素 竹织叶野螟 血细胞
下载PDF
稻瘟菌粗毒素对水稻防御性相关酶系的诱导 被引量:17
3
作者 潘哲超 陈建斌 +4 位作者 范静华 周惠萍 邱世刚 叶漪 果志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62-166,共5页
以不同品种水稻幼苗为试材,进行了利用低浓度稻瘟菌毒素作为激发子来提高水稻抗病性的研究,测定了与抗病性有关酶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比感病品种易被毒素激活,但抗病品种... 以不同品种水稻幼苗为试材,进行了利用低浓度稻瘟菌毒素作为激发子来提高水稻抗病性的研究,测定了与抗病性有关酶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比感病品种易被毒素激活,但抗病品种被毒素处理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低于感病品种。经0—120h的动态检测,1:40处理感病品种效果最好,而1:50处理抗病品种效果最好。说明一定浓度的毒素能够作为激发子来诱导水稻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菌 粗毒素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 诱导
下载PDF
水稻抗纹枯病突变体的离体筛选 被引量:19
4
作者 敖世恩 杨媚 +2 位作者 周而勋 唐倩菲 潘汝谦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50,共4页
以水稻成熟胚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为筛选材料,以广东省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强致病力菌株GD-11和GD-118产生的粗毒素为选择压力,从水稻品种的选择、粗毒素致病力的鉴定、突变体的筛选方法、突变体的再生以... 以水稻成熟胚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为筛选材料,以广东省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强致病力菌株GD-11和GD-118产生的粗毒素为选择压力,从水稻品种的选择、粗毒素致病力的鉴定、突变体的筛选方法、突变体的再生以及突变体再生植株对粗毒素的抗病性鉴定等方面展开研究,建立了水稻抗纹枯病突变体的筛选体系并获得了抗病突变体.筛选体系为:两步筛选法,即以粤香占的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为筛选材料,以φ(粗毒素)为3.5%和4.0%分别作为第1、2步的处理浓度,每一步处理的时间为20 d;筛选出的突变体再生苗的病情指数为37.55,而原始型再生苗的病情指数为87.50,抗病效果达57.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菌 粗毒素 抗病突变体
下载PDF
利用病菌培养液离体筛选水稻抗稻瘟病植株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朴钟泽 牛景 +2 位作者 李艳萍 邹美智 韩龙植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4-98,共5页
以稻瘟病菌粗毒素提取液作为抗性筛选的选择压 ,对水稻体细胞系和花药及其愈伤组织进行抗病筛选。结果表明 ,毒素对体细胞和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 ,抑制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经过滤灭菌的粗毒素的毒性大... 以稻瘟病菌粗毒素提取液作为抗性筛选的选择压 ,对水稻体细胞系和花药及其愈伤组织进行抗病筛选。结果表明 ,毒素对体细胞和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 ,抑制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经过滤灭菌的粗毒素的毒性大于高压灭菌的毒性 ,花药的抑制程度大于种子胚愈伤组织 ,花药筛选系统的适宜毒素浓度低于体细胞筛选系统的毒素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菌培养液 离体筛选 水稻 抗稻瘟病 植株 粗毒素
下载PDF
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对不同小麦品种幼苗MDA含量和SOD、PAL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郭新梅 陈耀锋 +1 位作者 李春莲 任慧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8-73,共6页
用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对赤霉病抗性不同的6个小麦品种(系)幼苗进行处理,在1h^10d内测定各品种(系)的MDA含量、SOD及PAL活性增率的变化.结果显示: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处理后,抗病和中抗品种(系)幼苗的MDA含量增率低于感病品种(系),且增加速度... 用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对赤霉病抗性不同的6个小麦品种(系)幼苗进行处理,在1h^10d内测定各品种(系)的MDA含量、SOD及PAL活性增率的变化.结果显示: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处理后,抗病和中抗品种(系)幼苗的MDA含量增率低于感病品种(系),且增加速度慢;抗病和中抗品种(系)幼苗的SOD活性在胁迫1h后迅速升高,其活性增率高于感病品种(系);抗、感品种(系)PAL活性均升高,但抗病品种(系)PAL活性增加快,且活性增率高于感病品种(系).研究表明,小麦幼苗的SOD、PAL活性增率与品种抗病性呈正相关,MDA含量增率与品种抗病性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禾谷镰刀菌 粗毒素 MDA含量增率 SOD活性增率 PAL活性增率
下载PDF
稻曲毒素A的相对含量分析及其与致病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7
作者 尹小乐 陈志谊 +3 位作者 刘永锋 于俊杰 李燕 俞咪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4720-4727,共8页
【目的】明确稻曲菌粗毒素的主要活性组分;比较不同地区稻曲球的稻曲毒素A含量;研究不同稻曲菌菌株产毒素A量与致病力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丙酮、甲醇、水等不同极性溶剂从稻曲球中萃取制备粗毒素,并用小麦胚根抑制法检测其活性;高... 【目的】明确稻曲菌粗毒素的主要活性组分;比较不同地区稻曲球的稻曲毒素A含量;研究不同稻曲菌菌株产毒素A量与致病力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丙酮、甲醇、水等不同极性溶剂从稻曲球中萃取制备粗毒素,并用小麦胚根抑制法检测其活性;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采集自全国224份稻曲球样品的毒素A含量,紫外扫描及液相色谱-质谱(LC-MS)验证稻曲毒素A;用人工接种的方法,测定52个稻曲菌株对感病品种两优培九的致病力;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稻曲菌产毒素A量与致病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用水和甲醇萃取得到的粗毒素活性较高,丙酮最低;质谱测定组分Ⅱ的分子量为673.9,结合紫外吸收光谱初步证明粗毒素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稻曲毒素A。采集自不同地区的224份稻曲球样品的毒素A含量有明显差异。不同稻曲菌株的产毒素A量与致病力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系数R=0.222,显著性概率P=0.114)。【结论】稻曲球的活性成分中含有稻曲毒素A;不同地区稻曲球中的毒素A含量有显著差异;稻曲菌菌株的产毒素A量与其致病力没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菌 粗毒素 稻曲毒素A 致病力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大麦离体培养花药对赤霉病菌粗毒素的反应 被引量:7
8
作者 孙月芳 陆瑞菊 +2 位作者 王亦菲 周润梅 黄剑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研究了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大麦耐、感赤霉病基因型花药对赤霉病菌粗毒素的反应。结果表明:随着赤霉病菌粗毒素预处理浓度的提高,大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降低,愈伤组织的绿苗分化率降低。耐病基因型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的降低幅... 研究了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大麦耐、感赤霉病基因型花药对赤霉病菌粗毒素的反应。结果表明:随着赤霉病菌粗毒素预处理浓度的提高,大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降低,愈伤组织的绿苗分化率降低。耐病基因型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的降低幅度均小于感病材料。说明大麦个体水平的耐、感赤霉病性与花药水平对赤霉病粗毒素反应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病菌 粗毒素 基因型 花药 大麦 反应 愈伤组织诱导率 绿苗分化率 离体培养条件 预处理 低幅度 一致性 水平 感病 耐病 病性
下载PDF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病菌致病粗毒素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杰 王静 +4 位作者 李乃会 孔凡玉 张成省 冯超 夏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66,共6页
本试验测定了经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粗毒素浸泡后烟草幼苗抗病相关酶系的活性及细胞膜透性的变化,以研究毒素对烟草的致病作用。结果表明,引起烟草根腐病的尖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的毒素属于非寄主专... 本试验测定了经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粗毒素浸泡后烟草幼苗抗病相关酶系的活性及细胞膜透性的变化,以研究毒素对烟草的致病作用。结果表明,引起烟草根腐病的尖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的毒素属于非寄主专化性毒素(NHST)。烟草幼苗经毒素处理12~60h,其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活性都迅速升高,随后下降,幼苗出现不同程度的萎蔫。50%的毒素液处理幼苗根部54h后,根部细胞膜的损伤率比对照均增加了80%,叶片的细胞膜损伤率比对照增加了90%。另外毒素处理能抑制烟草种子胚根的生长,使幼苗萎蔫,与病原菌直接接种表现相同,说明毒素是病原菌侵染烟草导致发病的一个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镰刀菌 粗毒素
下载PDF
转Pi-d2基因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德西 陈学伟 +3 位作者 雷财林 马炳田 王玉平 李仕贵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5,共5页
对由pCB6.3kb、pCB5.3kb和pZH01-2.72kb三个不同表达载体转化的转稻瘟病抗性基因Pi-d2水稻株系进行稻瘟病抗性分析。结果表明,转Pi-d2基因水稻的9个高代株系对来自四川的39个稻瘟病菌株表现不同的抗性,抗病频率最高达91.7%;4个转基因早... 对由pCB6.3kb、pCB5.3kb和pZH01-2.72kb三个不同表达载体转化的转稻瘟病抗性基因Pi-d2水稻株系进行稻瘟病抗性分析。结果表明,转Pi-d2基因水稻的9个高代株系对来自四川的39个稻瘟病菌株表现不同的抗性,抗病频率最高达91.7%;4个转基因早代纯合株系对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的58个菌株中的81.48%以上菌株表现抗性,具有广谱抗性特点。稻瘟病菌粗毒素筛选结果表明,来自转基因植株的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随培养基中粗毒素浓度提高而降低,粗毒素浓度达到40%时,幼胚愈伤诱导率为49.33%,受体对照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为5%。田间诱发条件下,转基因株系在大田的穗瘟发病率为0%~50%,抗性较受体对照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抗病基因 稻瘟病 抗谱 粗毒素
下载PDF
黄萎病菌粗毒素接种对感病和抗病茄子品种的一些酶类活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海莲 侯喜林 +3 位作者 易金鑫 卞永东 陈根娣 赵玲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3-456,共4页
以黄萎病菌粗毒素接种不同茄子品种的结果表明:接种后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而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则相对稳定;前者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 以黄萎病菌粗毒素接种不同茄子品种的结果表明:接种后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而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则相对稳定;前者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细胞间CO2浓度(Ci)的变化幅度比后者小,但72h后二者的叶片Pn、Gs、Tr都明显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毒素 茄子 酶活性 光合特性 黄萎病菌 感病品种 抗病品种 活性 接种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下载PDF
利用甘薯青枯病菌及其粗毒素测定甘薯品种抗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本金 谢世勇 +3 位作者 陈涵贞 林时迟 种藏文 卢同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12-15,共4页
用甘薯青枯菌液及其粗毒素在温室内测定甘薯幼苗的抗病性 ,结果表明青枯菌菌株侵染甘薯幼苗的病情指数与其粗毒素的致萎度之间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945 8(n=88) ,达极显著水平 ;用 5个不同致病力 (强、中、弱 )甘薯青枯菌株及其粗... 用甘薯青枯菌液及其粗毒素在温室内测定甘薯幼苗的抗病性 ,结果表明青枯菌菌株侵染甘薯幼苗的病情指数与其粗毒素的致萎度之间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945 8(n=88) ,达极显著水平 ;用 5个不同致病力 (强、中、弱 )甘薯青枯菌株及其粗毒素分别接种抗、中、感甘薯品种华北 48、广薯 15、惠红早 ,结果表明甘薯品种对不同致病力青枯病菌菌株及其粗毒素的抗性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在 0 .9992~ 1.0 0 0 0之间 ;以不同致病力甘薯青枯菌混合菌株及其粗毒素接种抗、中、感甘薯品种 97- 10、广薯 15、惠红早 ,结果表明不同抗性甘薯品种病情指数与致萎度之间也存在极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92 5 7~ 0 .96 5 1。说明在室内用粗毒素检测甘薯幼苗的致萎度 ,能够反映甘薯对甘薯瘟病的抗病或感病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青枯病菌 粗毒素 抗病性 抗性鉴定 相关性 抗病育种
下载PDF
稻瘟菌粗毒素诱导水稻过程中CAT,PPO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叶漪 范静华 +2 位作者 孟艳妮 果志华 陈建斌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75-780,共6页
利用不同浓度稻瘟菌粗毒素处理水稻幼苗,研究在不同浓度处理下稻瘟菌粗毒素对水稻种子萌发、水稻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有害物质丙二醛(MDA)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ries培养液中培养的粗毒素对水... 利用不同浓度稻瘟菌粗毒素处理水稻幼苗,研究在不同浓度处理下稻瘟菌粗毒素对水稻种子萌发、水稻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有害物质丙二醛(MDA)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ries培养液中培养的粗毒素对水稻种子萌发,种子胚根、胚芽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0~96h的动态检测,CAT活性比对照平均提高了17.5%,PPO活性比对照平均提高了13.1%,MDA的含量比对照平均降低了15.9%。说明经稻瘟菌粗毒素处理过的水稻能够诱导提高相关酶CAT,PPO的活性,减少有害物质MDA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粗毒素 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氢酶 丙二醛 诱导
下载PDF
香蕉品种对枯萎病菌感病性与对病菌毒素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秀娟 杜宜新 +2 位作者 陈福如 甘林 阮宏椿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98,I0001,共7页
为明确香蕉品种对香蕉枯萎病菌感病性与对病菌粗毒素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根部病菌孢子接种测定了36份香蕉品种苗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的感病性,以及采用植株根部和叶片毒素处理测定了5份香蕉品种苗对病菌粗毒素的敏感性。结果... 为明确香蕉品种对香蕉枯萎病菌感病性与对病菌粗毒素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根部病菌孢子接种测定了36份香蕉品种苗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的感病性,以及采用植株根部和叶片毒素处理测定了5份香蕉品种苗对病菌粗毒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天宝角蕉(AAA)、柴蕉(AAA)、广粉1号(AAB)和贡蕉(AA)表现抗病,哥斯达黎加蕉(AAA)和抗枯5号(AAA)表现中抗;感病品种对毒素的敏感性高于抗病品种。通过香蕉不同品种的病情指数、萎蔫指数和叶片损伤面积的差别分析,发现香蕉苗期对枯萎病菌感病性与对病菌粗毒素敏感性之间存在正相关性,60d龄期的假植苗病情指数与其叶片损伤面积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因而叶片毒素处理法测量香蕉假植苗中部叶片损伤面积可作为一种快速区别香蕉抗病能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品种 枯萎病4号小种 病菌粗毒素 敏感性 相关性
下载PDF
金龟子绿僵菌及其粗毒素对樟巢螟幼虫的致病性 被引量:10
15
作者 童应华 李万里 马淑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8-427,共10页
【目的】为了筛选感染樟巢螟Orthagaachatina幼虫的高致病力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菌株,并研究绿僵菌粗毒素对幼虫的毒力和取食粗毒素后幼虫的血淋巴细胞免疫反应。【方法】以死亡率-时间几率值法和TDM模型分析绿僵菌及其... 【目的】为了筛选感染樟巢螟Orthagaachatina幼虫的高致病力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菌株,并研究绿僵菌粗毒素对幼虫的毒力和取食粗毒素后幼虫的血淋巴细胞免疫反应。【方法】以死亡率-时间几率值法和TDM模型分析绿僵菌及其粗毒素对樟巢螟幼虫的致病力,并显微观察处理幼虫的血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绿僵菌菌株Mal291-2对樟巢螟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以浓度(1.0±0.5)×10^8个孢子/mL的孢子悬液接菌11d后,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99.8%±2.6%和86.9%±1.3%,LT50为6.29d。各菌株产粗毒素水平与其对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和LT50呈显著相关。通过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参数估算,Mal291-2菌株及其粗毒素对幼虫致死效应较强的时间段分别为接菌后6-7d和3-4.5d。幼虫取食绿僵菌粗毒素后2d,总血细胞、浆血细胞、珠血细胞和类绛血细胞浓度上升到最高值,而后下降;粒血细胞浓度2d后开始极显著上升,第3天达到最高值后急速下降;原血细胞前3d未发现有明显的数量变化,第4天显著下降。幼虫取食粗毒素3~4d后,浆血细胞和粒血细胞有破裂,珠血细胞和类绛血细胞有黑化现象,原血细胞病态变化不明显。【结论】樟巢螟幼虫取食绿僵菌粗毒素后2—3d,幼虫血淋巴细胞对粗毒素的免疫反应最强烈,且粗毒素对血细胞有毒害和破坏作用。本研究为该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子绿僵菌 粗毒素 樟巢螟 致病性 血细胞 免疫反应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菌粗毒素提取及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黄文文 向准 +1 位作者 龚亮 钟国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13342-13345,共4页
[目的]研究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机制及毒素的活性成分。[方法]将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在改良R ichard培养基中培养,培养滤液经离心、灭菌、活性炭粒吸附层析、甲醇洗脱、蒸馏水洗脱、浓缩得培养液粗提物、甲醇粗提物以及水粗提... [目的]研究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机制及毒素的活性成分。[方法]将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在改良R ichard培养基中培养,培养滤液经离心、灭菌、活性炭粒吸附层析、甲醇洗脱、蒸馏水洗脱、浓缩得培养液粗提物、甲醇粗提物以及水粗提物,并对3种粗提物进行活性测定。[结果]3种粗提物均为黄褐色膏状物;活性测定表明,3种粗提物对水稻胚根、胚芽都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对水稻4叶期幼苗都有致萎作用,对水稻离体叶片也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能产生与病原菌侵染类似的云纹状褪绿斑。[结论]水稻纹枯病菌毒素的活性组分可能有多种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粗毒素 提取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向日葵黄萎病菌不同培养型产毒能力和致病力分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任杰 张贵 +3 位作者 曹雄 周洪友 景岚 赵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3-397,共5页
为了明确向日葵黄萎病菌间毒素产生能力以及致病力存在的分化现象,本文选取5种不同培养型的向日葵黄萎病菌对其菌落生长速度、粗毒素含量、毒素致萎活性及致病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型的黄萎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态没有显著差异,但... 为了明确向日葵黄萎病菌间毒素产生能力以及致病力存在的分化现象,本文选取5种不同培养型的向日葵黄萎病菌对其菌落生长速度、粗毒素含量、毒素致萎活性及致病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型的黄萎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态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菌株生长速度、粗毒素产生量及其致萎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粗毒素产生能力高的菌株,其致萎能力也强,如菌株V33(产生大量微菌核)、V21(不产生微菌核)、V27(产生一定量的微菌核及气生菌丝)的粗毒素分泌量分别为0.36、0.34、0.23mg/mL,其72h的致萎指数为58.33、52.08、37.50。采用纸钵撕底蘸根法对供试菌株的致病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型黄萎病菌的致病力存在一定的分化现象。其中致病力最强的菌株是V33,病情指数为53.97;其次是V21和V39(产生大量微菌核),其病情指数分别为45.91和43.35;菌株V27的致病力最弱,其病情指数为37.4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菌株致病力的强弱与其分泌的粗毒素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816 9,P<0.05),但与其菌落生长速度以及微菌核的数量没有相关性。向日葵黄萎病菌毒素的分泌量是决定其致病力分化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黄萎病菌 培养型 粗毒素产生 致病力
下载PDF
粗皮侧耳粗毒素的杀线虫活性及其基本特性 被引量:15
18
作者 向红琼 冯志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49-1355,共7页
粗皮侧耳 (Pleurotusostreatus)菌物能产生杀线虫毒素。菌丝细胞提取物和菌丝液体培养滤液对植物寄生线虫的卵、幼虫及成虫均具有较强的毒杀活性 ;用乙酸乙酯从该菌丝麦粒培养物中提取的粗毒素稀释 10倍 ,击倒 95 %的线虫 (Panagrellusr... 粗皮侧耳 (Pleurotusostreatus)菌物能产生杀线虫毒素。菌丝细胞提取物和菌丝液体培养滤液对植物寄生线虫的卵、幼虫及成虫均具有较强的毒杀活性 ;用乙酸乙酯从该菌丝麦粒培养物中提取的粗毒素稀释 10倍 ,击倒 95 %的线虫 (Panagrellusredivivus)仅需 4 .5h ;该菌产生的毒素可溶于水及各种有机溶剂 ,石油醚除外 ,对热和酸碱均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尤其对酸的稳定性强 ,对线虫的毒杀活性具有一定的广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线虫活性 粗皮侧耳 杀线虫粗毒素 粗毒素 提取 理化特性
下载PDF
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对不同抗性水平小麦品种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郭新梅 陈耀锋 曹团武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86-190,共5页
本实验以抗、感基因型不同的6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禾谷镰刀菌粗毒素胁迫处理下小麦品种(系)细胞膜透性随处理时间变化的特性。结果表明:抗、感小麦品种(系)细胞膜对外界毒素胁迫表现出敏感特性,且抗性品种(系)细... 本实验以抗、感基因型不同的6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禾谷镰刀菌粗毒素胁迫处理下小麦品种(系)细胞膜透性随处理时间变化的特性。结果表明:抗、感小麦品种(系)细胞膜对外界毒素胁迫表现出敏感特性,且抗性品种(系)细胞膜对毒素的敏感性小于感病品种(系)。在毒素胁迫处理72h内,随毒素处理浓度的增大和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膜透性增大,抗病小麦品种(系)的膜透性增量明显小于感病品种(系)。胁迫处理72h抗、感小麦品种(系)的膜透性增量达到峰值,抗病品种(系)膜透性增量显著小于感病品种(系) ,胁迫处理72h后抗、感小麦品种(系)的膜透性增量均降低。可利用禾谷镰刀菌粗毒素胁迫处理72h的细胞膜透性增量评价小麦品种间抗病性的差异,进行抗病性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禾谷镰刀菌 粗毒素 细胞膜透性 相对电导率 相对电导率增量 小麦品种(系) 抗性水平 抗病性鉴定 胁迫处理
下载PDF
褐纹病菌粗毒素对茄子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成玉梅 杜爱玲 +1 位作者 韦玉霞 康业斌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1-75,共5页
利用胚根伸长法、幼苗浸渍法、叶片针刺法测试了茄子褐纹病菌粗毒素对 8个茄子品种的致病性 ,结果表明 ,茄褐纹病菌粗毒素对胚根伸长有抑制作用 ,对茄幼苗有致萎作用 ,对离体叶片有显著的致病作用并产生典型病斑。电导率测定表明 ,粗毒... 利用胚根伸长法、幼苗浸渍法、叶片针刺法测试了茄子褐纹病菌粗毒素对 8个茄子品种的致病性 ,结果表明 ,茄褐纹病菌粗毒素对胚根伸长有抑制作用 ,对茄幼苗有致萎作用 ,对离体叶片有显著的致病作用并产生典型病斑。电导率测定表明 ,粗毒素破坏茄子根部细胞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褐纹病菌 粗毒素 茄子 致病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