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出水中核壳型荧光微球浓度的检测方法
1
作者 张云宝 陈丹丰 +4 位作者 张洪 李文涛 杜若飞 董宏超 杜俊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0-355,共6页
聚合物微球调驱是改善水驱效果的主要技术之一。微球在地层中的运移以及能否在采出水中有效检出会直接影响调驱效果。因此,将荧光碳点引入微球调驱剂中,起到示踪的作用。荧光核壳微球调驱剂由含荧光碳点的核心微球溶液和壳层水溶液混合... 聚合物微球调驱是改善水驱效果的主要技术之一。微球在地层中的运移以及能否在采出水中有效检出会直接影响调驱效果。因此,将荧光碳点引入微球调驱剂中,起到示踪的作用。荧光核壳微球调驱剂由含荧光碳点的核心微球溶液和壳层水溶液混合吸附而成。为了降低油水分离后采出水中的杂质对核壳荧光微球有效检出的干扰,首先对荧光微球的浓度与荧光强度进行线性拟合,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然后用硅胶对地层采出水进行吸附,通过对比采出水吸附前后的荧光发射光谱,验证硅胶吸附的实用性;最后用硅胶对采出水配制的荧光微球进行吸附,绘制荧光强度和微球浓度的标准曲线。结果表明,在激发波长为347 nm的条件下,荧光微球的质量浓度与445 nm发射波长处的荧光强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判定系数(R^(2))为0.9870。经硅胶处理后,水驱采出水的荧光发射强度显著降低,硅胶吸附能有效去除采出水中的杂质。在激发波长为347 nm、荧光光谱仪狭缝为10~20 nm、微球质量浓度为1~1200 mg/L时,荧光核壳微球水分散液的质量浓度(x)与462 nm处的荧光发射峰值(y)呈正比线性关系,拟合方程为y=2497.1042+3.1847x,R^(2)为0.9972,置信度较高。荧光强度与核壳微球浓度的线性阶段可满足现场检测要求。该方法可为类似油藏荧光微球含量的定量检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调驱 采出水 硅胶 吸附 荧光强度
下载PDF
多孔二氧化硅微球复合硅基气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唐杰 秦陆洋 +3 位作者 彭慧慧 匡亮 王丽丽 聂朝胤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3期61-63,共3页
本文利用纳米多孔二氧化硅微球复合优化了有机硅源气凝胶的结构与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有机硅气凝胶孔隙尺寸大,隔热性能较差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硅微球的引入,细化了气凝胶二次粒子的尺寸,气凝胶骨架由珍珠链状结构转变为... 本文利用纳米多孔二氧化硅微球复合优化了有机硅源气凝胶的结构与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有机硅气凝胶孔隙尺寸大,隔热性能较差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硅微球的引入,细化了气凝胶二次粒子的尺寸,气凝胶骨架由珍珠链状结构转变为紧密堆叠结构,骨架连接强度得到显著增强。得益于这种转变,复合气凝胶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当压缩应变为80%时,其应力从81.5 kPa增大到175.1 kPa。与此同时,复合气凝胶隔热性能也进一步提升,导热系数从0.0469 Wm^(-1)·K^(-1)下降到了0.0408 Wm^(-1)·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气凝胶 力学性能 隔热性能 多孔二氧化硅微球
下载PDF
磁性微米二氧化硅和磁性微米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表面功能化方法综述
3
作者 张广鑫 栗坤 赵蕴伟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4-282,共9页
磁性微米二氧化硅微球和磁性聚微米苯乙烯微球由于具备粒径可调控、表面富含官能团、易于磁性分离等优点,在生物医学、污水处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随着需求的提升,对微球的粒径等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磁性二氧化硅微球和磁性聚... 磁性微米二氧化硅微球和磁性聚微米苯乙烯微球由于具备粒径可调控、表面富含官能团、易于磁性分离等优点,在生物医学、污水处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随着需求的提升,对微球的粒径等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磁性二氧化硅微球和磁性聚苯乙烯微球由于其优良的性能受到了广泛地研究和关注,本文对磁性微米二氧化硅微米微球的制备、磁性微米聚苯乙烯微米微球的制备以及两种微球的表面功能化方法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利用微流控技术制备磁性微球新方法,微流控技术有望成为制备性能优良磁性微球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微球 磁性颗粒 二氧化硅 聚苯乙烯 微流控技术
下载PDF
Construction and properties of venlafaxine hydrochloride sustained release system based on hollow mesoporous silica microspheres
4
作者 Chenjing Liang Lingling Shi +3 位作者 Zhengguo Chen Lan Zhou Zhaoxia Zhang Guoqing Zhang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05-210,共6页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develop a venlafaxine hydrochloride sustained release system based on hollow mesoporous silica microspheres(HMSMs).HMSMs were innovatively prepared with tetraethyl silicate(TEOS)as the precu...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develop a venlafaxine hydrochloride sustained release system based on hollow mesoporous silica microspheres(HMSMs).HMSMs were innovatively prepared with tetraethyl silicate(TEOS)as the precursor and volatile n-heptane as a soft template.The obtained HMSMs show a well-defined hollow structure with an average size of 967 nm and pore volume of 0.85 cm^(3)/g,implying it is a potential drug carrier.Subsequently,venlafaxine hydrochloride(VF)was absorbed in the HMSMs with a content of 37.67% or so.The sustained release effect is further measured by the dissolution in-strument at 37℃ and 50 rpm in ultrapure wat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MSMs/VF system shows good sustained release properties compared with sustained release tablets with 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 as the main component.This HMSMs sustained release system appears to be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a sustained drug rel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llowmesoporous silica microspheres(HMSMs) Venlafaxine hydrochloride Drug loading Sustained release
原文传递
纳米二氧化硅微球表面接枝嵌段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丙烯酸结构胶体系中的性能研究
5
作者 黄冰 孙一童 +1 位作者 李海平 葛于晶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2期57-63,70,共8页
以二氧化硅微球为模板,将其表面修饰上活性官能团。通过表面引发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连续引发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聚合,得到表面接枝嵌段聚合物的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并对其进行表征。将表面修饰的二氧化硅微球用于丙烯酸... 以二氧化硅微球为模板,将其表面修饰上活性官能团。通过表面引发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连续引发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聚合,得到表面接枝嵌段聚合物的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并对其进行表征。将表面修饰的二氧化硅微球用于丙烯酸结构胶体系,并和未修饰二氧化硅微球的体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结构表征证明了目标产物合成成功;将表面修饰的二氧化硅微球用于丙烯酸结构胶体系,聚合物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在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剪切强度等性能的表现均优于未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硅在固化体系中具有增强增韧的作用,表面接枝聚合物改性后,其性能表现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微球 改性 接枝 胶粘剂
下载PDF
Modulated Photon Emission of Eu^3+ in Microsphere Cavity
6
作者 杨勇 韩正甫 +2 位作者 董春华 肖云峰 郭光灿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9期2442-2445,共4页
Fused silica microsphere with a few Eu^3+ ions on the equator is fabricated. The photon emission sharply modulated by whispering gallery (WG) modes is observed under excitation of 395 nm laser, which is in agreemen... Fused silica microsphere with a few Eu^3+ ions on the equator is fabricated. The photon emission sharply modulated by whispering gallery (WG) modes is observed under excitation of 395 nm laser, which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prediction in theory. The quality factor of the WG modes in microsphere is estimated larger than 3000 from the emission spectrum, which is limited by our monochrometer. It proves that pumping Eu^3+ in microsphere cavity in free space is feasible, and this system seems suitable for realizing strong coupling in future quantum computation purpo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SS SPHERICAL MICROCAVITY WHISPERING-GALLERY MODES silica microspherE QUANTUM DOTS LASER
下载PDF
中空二氧化硅微球包覆2-巯基苯并噻唑自修复涂层防腐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石浩 褚贵文 +2 位作者 李正利 宋立英 蒋全通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122,共11页
涂层技术广泛应用于金属设备腐蚀防护,而针对传统涂层服役过程中的微损伤难以及时探测并修复,导致损伤后涂层防腐性能失效、金属腐蚀进程加速等问题。开发一种中空介孔SiO2微球包覆2-巯基苯并噻唑的自修复涂层,并对涂层的自修复性能进... 涂层技术广泛应用于金属设备腐蚀防护,而针对传统涂层服役过程中的微损伤难以及时探测并修复,导致损伤后涂层防腐性能失效、金属腐蚀进程加速等问题。开发一种中空介孔SiO2微球包覆2-巯基苯并噻唑的自修复涂层,并对涂层的自修复性能进行全面表征测试。将包覆2-巯基苯并噻唑的SiO2微球作为填料,添加到无溶剂环氧树脂涂层中制备自修复涂层,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探查受损涂层在铜基体表面的自修复过程。采用多种测试表征方法测试SiO2微球包覆2-巯基苯并噻唑的可行性,对涂层的自修复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综合评价自修复涂层的防腐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对SiO2微球进行制备,制备的SiO2微球具有中空结构,微球直径约为623nm。通过XDR、FTIR与TG等测试表征技术验证SiO2微球实现对2-巯基苯并噻唑的包覆,且负载量良好;通过EIS阻抗测试对自修复涂层的修复性能进行测试,经对照实验测试自修复涂层具有较为良好的防腐性能,并在6d时防腐性能达到最大;通过SEM、EDS以及SKP等测试技术,从微观角度验证包覆2-巯基苯并噻唑的SiO2微球对损伤涂层的修复性能以及对铜基体的防腐性能。当涂层被划伤后,2-巯基苯并噻唑缓慢释放并通过强化学吸附与铜基体结合,在裸露金属基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滞外部环境的腐蚀性介质对铜腐蚀,实现了涂层对损伤处的主动修复,在浸泡6 d后防腐效果显著。制备的包覆2-巯基苯并噻唑SiO2微球对损伤涂层具有一定的修复能力,能够有效延长涂层的服役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介孔SiO2微球 2-巯基苯并噻唑 自修复涂层 缓蚀剂 腐蚀防护
下载PDF
Study on the morphological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hollow silica microsphere prepared via emulsion droplet template 被引量:1
8
作者 Chu Zhao Zhiqing Ge +4 位作者 Zhuoni Jiang Shuo Yan Jingjing Shu Mozhen Wang Xuewu Ge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575-579,共5页
The morphology regulation of hollow silica microspheres is significant for their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In this paper, hollow silica microspheres were formed through the hydrolysis and condensation reaction of t... The morphology regulation of hollow silica microspheres is significant for their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In this paper, hollow silica microspheres were formed through the hydrolysis and condensation reaction of tetraethyl orthosilicate(TEOS) at the interface of the emulsion droplet templates composed of liquid paraffin and TEOS, followed by dissolving paraffin with ethanol. The effects of various factors including the emulsifier structure and content, TEOS content, catalyst type, and the ethanol content in the continuous water phase on the particle size, shell thickness and morphology of the prepared hollow silica microspheres were studi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ffusion and contact of TEOS and water molecules as well as the hydrolysis condensation reaction of TEOS at the oil-water interface are two critical processes for the synthesis and morphological regulation of hollow silica microspheres. Cationic emulsifier with a hydrophobic chain of appropriate length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successful synthesis of hollow silica microspheres. The ethanol content in water phase is the dominant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hollow microspheres, which can vary from 96 nm to 660 nm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volume ratio of alcohol-water from 0 to 0.7. The silica wall thickness varies with the content and the hydrophobic chain length of the emulsifier, TEOS content, and the activity of the catalyst. The component of the soft template will affect the morphology of the silica wall. When the liquid paraffin is replaced by cyclohexane, hollow microspheres with fibrous mesoporous silica wall are fabricated. This work not only enriches the basic theory of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in the emulsion system, but also provides ideas and methods for expanding the morph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hollow silica microsphe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llow silica microspheres Emulsion template Morphology regulation mechanism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原文传递
氧化石墨烯/多孔SiO_(2)微球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强涛涛 邱波强 朱润桐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3,41,共7页
制革原料皮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蛋白质残留物,利用吸附剂从制革废水中分离回收蛋白质可以实现制革废水污染物的循环使用。以鱼皮胶原蛋白为生物质模板,加入氧化石墨烯(GO)粉末,合成了氧化石墨烯/多孔SiO_(2)微球复合材料(GO/C-PSM... 制革原料皮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蛋白质残留物,利用吸附剂从制革废水中分离回收蛋白质可以实现制革废水污染物的循环使用。以鱼皮胶原蛋白为生物质模板,加入氧化石墨烯(GO)粉末,合成了氧化石墨烯/多孔SiO_(2)微球复合材料(GO/C-PSM)。以蛋白水解酶溶菌酶(LZ)为理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GO/C-PSM对LZ的最大吸附量为45.4 mg/g,吸附过程与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相符,同时GO/C-PSM对LZ的吸附等温线模型与Langmuir等温线模型相契合。GO/C-PSM在经过5次循环后,吸附率仍达到80%以上。此外,GO/C-PSM对实际制革工业废水中的蛋白质也有一定的吸附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多孔二氧化硅微球 蛋白质吸附 制革废水
下载PDF
PEI改性多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对巴豆醛的吸附性能研究
10
作者 谢兰英 汤龙 +2 位作者 罗玮 郭君康 尹双凤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56,共9页
以十二胺(DA)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模板剂,制备具有不同孔径的多孔二氧化硅微球,然后采用聚乙烯亚胺(PEI)对微球进行改性制得复合材料,探究其对卷烟主流烟气中巴豆醛的选择性吸附性能。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 以十二胺(DA)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模板剂,制备具有不同孔径的多孔二氧化硅微球,然后采用聚乙烯亚胺(PEI)对微球进行改性制得复合材料,探究其对卷烟主流烟气中巴豆醛的选择性吸附性能。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热失重(TG)和低温氮气吸脱附等方法探究材料的组成、形貌和结构,并结合动态重量法(DVS)、吸附动力学模拟以及卷烟抽吸实验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二氧化硅微球具有均匀的介孔结构,且随着PVP分子量的增大,微球孔径逐渐增大;经PEI改性后,二氧化硅载体材料表面及部分孔道被PEI所覆盖,导致复合材料的孔容、比表面积以及孔径均有所减小;巴豆醛在复合材料上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且受颗粒内扩散作用影响。与对照品相比,复合材料对主流烟气中的巴豆醛的选择性去除率达到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多孔二氧化硅微球 聚乙烯亚胺 巴豆醛
下载PDF
氨基表面改性二氧化硅/热塑性淀粉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11
作者 任童威 马宏鹏 +1 位作者 郭斌 李盘欣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44,91,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热塑性淀粉(TPS)的力学性能,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二氧化硅微球(SM)表面进行氨基化改性(SM-NH_(2)),并且,添加至热塑性淀粉基体中,得到SM-NH_(2)/TPS复合材料,研究了添加量对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动态力学性能、热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热塑性淀粉(TPS)的力学性能,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二氧化硅微球(SM)表面进行氨基化改性(SM-NH_(2)),并且,添加至热塑性淀粉基体中,得到SM-NH_(2)/TPS复合材料,研究了添加量对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动态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流变加工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SM-NH_(2)的添加量为2.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由3.25 MPa增大至9.28 MPa,冲击强度由6.222 kJ/m^(2)增大至14.635 kJ/m^(2);玻璃化转变温度T_(α)达到最大,其值为53.67℃;微商热重曲线中最大分解速率对应的温度为321.8℃,热稳定性最佳;扭矩峰值和平衡扭矩分别为47.23 N·m和10.86 N·m,流变加工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微球 氨基化改性 表面 热塑性淀粉 复合材料
下载PDF
MFA微球悬浮液-硅溶胶后整理棉织物阻燃性能和机理分析
12
作者 周畅 尤飞 李丹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28-1433,共6页
以三聚氰胺(MEL)、甲醛(FM)和5-单磷酸腺苷(AMP)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制备MFA微球,将其浸入海藻酸钠(SA,分散剂)溶液中形成SA-MFA悬浮液。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前驱体通过脱水缩聚制备SiO2溶胶。通过浸渍-烘燥法依次将SA-MFA悬浮液和SiO... 以三聚氰胺(MEL)、甲醛(FM)和5-单磷酸腺苷(AMP)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制备MFA微球,将其浸入海藻酸钠(SA,分散剂)溶液中形成SA-MFA悬浮液。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前驱体通过脱水缩聚制备SiO2溶胶。通过浸渍-烘燥法依次将SA-MFA悬浮液和SiO2溶胶后整理于棉织物。通过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别表征后整理棉织物表面微观形貌和表面官能团,利用热重(TG)分析仪、极限氧指数(LOI)仪、锥形量热计(CC)和SEM分别表征后整理棉织物热解特性、可燃性、对火反应特性和LOI试验后残炭表面微观形貌。结果表明:较之原始棉织物,样品SA-MFA-SiO2@COT阻燃性能相对最优,其热解残炭率(46.39%)和LOI值(28.0%)分别提高520.18%和55.55%,其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114.67 kW/m2)和总释放热(THR,5.09 MJ/m2)分别下降31.67%和37.35%。在燃烧过程中,MFA微球和SA受热分解促进棉纤维脱水炭化释放出NH_(3)、CO_(2)和H_(2)O等难燃性气体,吸热冷却和稀释可燃气体浓度;SiO_(2)凝胶涂层吸热缩聚,发挥物理屏障和结构支撑效应,阻挡热量、氧气和气态产物传递;成分间具有明显协同阻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 溶胶-凝胶法 二氧化硅凝胶涂层 MFA微球 极限氧指数 热释放速率 阻燃性能和机理 协同阻燃效应
下载PDF
中空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蒙 刘亚明 孟家光 《有机硅材料》 CAS 2023年第6期68-72,共5页
介绍了中空二氧化硅微球的特质及其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模板法(包括硬模板、软模板、双模板以及自模板法)和喷雾干燥法的研究应用进展以及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并借此对中空二氧化硅微球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中空微球 二氧化硅 模板法 喷雾干燥法
下载PDF
KCC-1/硅橡胶复合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4
作者 陈敏 张晓梅 姜彦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34-36,12,共4页
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制备了不同粒径、形貌的树枝状纤维形二氧化硅(KCC-1),将其进行改性后与硅橡胶微球进行复合得到KCC-1/硅橡胶复合微球。当KCC-1质量为硅橡胶微球质量的3%时为最佳比例。以此为最佳比例制备了系列主客体尺寸比不同的复... 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制备了不同粒径、形貌的树枝状纤维形二氧化硅(KCC-1),将其进行改性后与硅橡胶微球进行复合得到KCC-1/硅橡胶复合微球。当KCC-1质量为硅橡胶微球质量的3%时为最佳比例。以此为最佳比例制备了系列主客体尺寸比不同的复合微球。通过动静态接触角测试可知,复合微球涂层水接触角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而油接触角先增大后下降;涂层呈现出高疏水高粘附现象,这是由涂层表面微结构及表面化学成分共同决定。KCC-1/硅橡胶复合微球比纯硅橡胶微球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球 二氧化硅 润湿性 玫瑰花瓣效应 硅氢加成
下载PDF
SiO_2微球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世权 王立民 +1 位作者 刘福田 蒋民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3,共3页
 综述了致密和多孔SiO2微球的制备方法,重点描述了近年来SiO2微球的一些新应用。
关键词 二氧化硅 微球 Stober工艺 有序介孔微球 致密微球
下载PDF
有机溶剂对正硅酸乙酯水解制备二氧化硅微球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毛丹 姚建曦 王丹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180-183,共4页
以Stober法为基础,采用醇作溶剂,使正硅酸乙酯在氨水催化下水解缩聚,再经一定的后处理得到了一系列平均粒径在120~1140nm之间的二氧化硅微球,并对样品进行了扫描电镜表征。研究发现溶剂醇的种类对微球的粒径和分散性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以Stober法为基础,采用醇作溶剂,使正硅酸乙酯在氨水催化下水解缩聚,再经一定的后处理得到了一系列平均粒径在120~1140nm之间的二氧化硅微球,并对样品进行了扫描电镜表征。研究发现溶剂醇的种类对微球的粒径和分散性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微球 有机溶剂
下载PDF
介孔SiO_2/Fe_3O_4中空磁性微球的漆酶固定化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苗苗 李群艳 +1 位作者 韦奇 聂祚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9-305,共7页
以介孔SiO2/Fe3O4磁性中空微球作为载体,采用物理吸附法对漆酶进行固定化,考察了时间、温度和pH值对漆酶固定化效果的影响,并对固定漆酶的活性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介孔SiO2/Fe3O4磁性中空微球吸附漆酶分子后,介孔材料的比表面... 以介孔SiO2/Fe3O4磁性中空微球作为载体,采用物理吸附法对漆酶进行固定化,考察了时间、温度和pH值对漆酶固定化效果的影响,并对固定漆酶的活性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介孔SiO2/Fe3O4磁性中空微球吸附漆酶分子后,介孔材料的比表面积与孔体积均减小.在3 h时复合微球对漆酶的吸附达到平衡,复合微球中介孔SiO2对漆酶的有效固定量为689 mg/g,大大高于纯介孔材料MCM-41的漆酶固定量(319 mg/g).在pH=3~6的条件下,复合微球中固定漆酶仍保持70%以上的相对酶活.当温度不高于60℃时,固定漆酶的相对酶活仍保持65%以上.固定漆酶的p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都明显优于游离漆酶,固定漆酶的米氏常数为1.05 mmol/L,与游离漆酶相比,固定漆酶与底物的亲和力有所降低.当2,4-二氯苯酚的浓度为10 mg/L时,固定漆酶对其去除率在6 h时达到81.6%,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 中空磁性微球 漆酶 固定化
下载PDF
高压静电法制备多孔磁性壳聚糖微球 被引量:11
18
作者 胡巧玲 屈建 +4 位作者 王征科 费若冲 柴飞犇 伍佳 王幽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60-1664,共5页
以壳聚糖(Chitosan,CS)为基质,通过共混法引入四氧化三铁磁性颗粒,以硅胶(Silicagel,S)为致孔剂,在热的NaOH溶液中溶出硅胶致孔,采用高压静电法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通过SEM观察了微球的结构和形貌,并对微球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因素及其制... 以壳聚糖(Chitosan,CS)为基质,通过共混法引入四氧化三铁磁性颗粒,以硅胶(Silicagel,S)为致孔剂,在热的NaOH溶液中溶出硅胶致孔,采用高压静电法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通过SEM观察了微球的结构和形貌,并对微球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因素及其制备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压静电法制备的磁性硅胶/壳聚糖微球粒径可通过微量进样器的针头大小来控制,并且粒径分布均匀,实验重复性及可控性好;当以质量体积分数为5%的壳聚糖醋酸溶液(体积分数2%,MS∶MCS=4∶1),用8号针头进样时,制得直径约为600μm,孔洞分布均匀,孔径约为50μm的多孔磁性壳聚糖微球.由于磁性多孔壳聚糖微球中含有大量的活性羟基和氨基,因此显弱碱性,对酸性物质和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很好,且可通过外加磁场进行有效分离.磁性多孔壳聚糖微球在生物分离及污水中的酸性染料处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磁性微球 硅胶 高压静电法
下载PDF
中空纳米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对蛋白的亲和分离 被引量:6
19
作者 田淑芳 邹雪艳 +4 位作者 卢海涛 何建英 陈丹云 赵彦保 郭静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29-1334,共6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中空巯基纳米二氧化硅微球(Si O2-SH),然后在其表面修饰亚氨基二乙酸基团(-IDA),形成了中空Si O2-SH/IDA双功能化纳米微球。利用该纳米微球表面的-SH和-IDA双功能团,可以更多的吸附溶液中的Ni2+,形成Si O2-SH/IDA-Ni2+...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中空巯基纳米二氧化硅微球(Si O2-SH),然后在其表面修饰亚氨基二乙酸基团(-IDA),形成了中空Si O2-SH/IDA双功能化纳米微球。利用该纳米微球表面的-SH和-IDA双功能团,可以更多的吸附溶液中的Ni2+,形成Si O2-SH/IDA-Ni2+复合微球从而可以更好的分离以六聚组氨酸为标签的(His-tagged)蛋白。结果显示制备的样品对分离His-tagged蛋白具有广谱性,并且具有较好的再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微球 SIO2 蛋白分离 功能化 亲和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的应用及制备进展 被引量:34
20
作者 姜小阳 李霞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7-582,共6页
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在电子、光学器件、化学生物芯片、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几种制备方法,例如:溶胶-凝胶法、模板法、沉淀法、超重力法、微乳液法等,并对这些工艺方法的优缺点做了简单评述,最后... 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在电子、光学器件、化学生物芯片、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几种制备方法,例如:溶胶-凝胶法、模板法、沉淀法、超重力法、微乳液法等,并对这些工艺方法的优缺点做了简单评述,最后对二氧化硅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微球 应用 制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