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地应力环境下隧道底鼓处治技术研究
1
作者 马有良 《高速铁路技术》 2024年第3期68-72,80,共6页
西南地区某隧道仰拱出现底鼓病害,道床开裂变形严重,底鼓速率快,运营安全隐患高。为安全高效处治运营线路无砟轨道隧道底鼓病害问题,采用现场调查、探孔验证、地质补勘等方式,对既有隧道结构现状、病害成因进行了调查,优选了处置方案。... 西南地区某隧道仰拱出现底鼓病害,道床开裂变形严重,底鼓速率快,运营安全隐患高。为安全高效处治运营线路无砟轨道隧道底鼓病害问题,采用现场调查、探孔验证、地质补勘等方式,对既有隧道结构现状、病害成因进行了调查,优选了处置方案。结果表明:(1)通过对病害发育程度、地下水情况、混凝土状态、围岩地应力、结构变形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得出复杂地应力环境下缓倾软弱岩层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是造成该隧道上拱的主要原因;(2)对隧底注浆加固、隧底微型桩、隧底桩筏结构、道床抗拉锚杆(索)及隧底拆换并加深加强结构等方案进行比选,确定采用增大矢跨比、隧底加深加强的拆换重构方案;(3)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应急管理,根据沉降观测、应力监测、隧底围岩位移监测等数据分析,及时优化调整设计方案,整治完成后效果良好。研究成果可供后续工程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应力环境 仰拱底鼓 沉降监测 矢跨比
下载PDF
Seismotectonics of the Taiwan Shoal Region in the Northeastern South China Sea:Insights from the Crustal Structure 被引量:1
2
作者 WAN Kuiyuan SUN Jinlong +6 位作者 XU Huilong XIE Xiaoling XIA Shaohong ZHANG Xiang CAO Jinghe ZHAO Fang FAN Chaoya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56-168,共13页
A cluster of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the Taiwan Shoal region on the outer rise of the Manila Trench. Although most were of small to medium magnitudes, one strong earthquake occurred on September 16, 1994. Several prev... A cluster of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the Taiwan Shoal region on the outer rise of the Manila Trench. Although most were of small to medium magnitudes, one strong earthquake occurred on September 16, 1994. Several previous studies have provided important information to progres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is single earthquake. However, little is currently known about the earthquake cluster, and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the deep crustal structure of the Taiwan Shoal region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controlling and generating it. This study presents a two-dimensional seismic tomographic image of the crustal structure along the OBS2012 profile based on ocean-bottom seismograph(OBS) data, which exhibits a high-velocity anomaly flanked by low-velocity anomalies in the upper crust beneath the Taiwan Shoal. In this study, 765 earthquakes(Richter magnitude ML > 1.5) occurring between 1991 and 2015 were studied and analyses of earthquake epicenters, regional faults, and the crustal structure provides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active tectonics in this region. Results of analyses indicate firstly that the high-velocity area represents major asperities that correspond to the location of the earthquake cluster and where stress is concentrated. It is also depicted that the earthquake cluster was influenced by fault interactions. However, the September 1994 earthquake occurred independently of these seismic activities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reactivation of a preexisting fault. It is also determined that slab pull is resisted by the exposed precollision accretionary prism, and the resistive force is causing accumulation of inplane compressive-stress. This may trigger a future damaging earthquake in the Taiwan Shoal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cluster crustal structure fault interactions outer rise TAIWAN SHOAL
下载PDF
喜马拉雅碰撞造山过程:变质地质学视角 被引量:9
3
作者 王佳敏 吴福元 +2 位作者 张进江 Gautam KHANAL 杨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128-3157,共30页
本文从变质地质学视角出发,介绍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研究意义、地质概况和近年来作者在喜马拉雅碰撞造山过程研究中的进展。喜马拉雅造山带是威尔逊旋回中陆陆碰撞造山带的典型代表,从中揭示的大陆碰撞造山过程、规律及效应,可为探索地... 本文从变质地质学视角出发,介绍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研究意义、地质概况和近年来作者在喜马拉雅碰撞造山过程研究中的进展。喜马拉雅造山带是威尔逊旋回中陆陆碰撞造山带的典型代表,从中揭示的大陆碰撞造山过程、规律及效应,可为探索地球从古至今的碰撞造山带演化研究所借鉴。其中,大陆碰撞造山机制的研究是其核心内容。大陆碰撞造山机制存在临界楔和隧道流两种端元模型之争,其分别对造山带核部高级变质岩折返的P-T-t轨迹和时空演化序列进行了不同的预测。上述争议可通过研究喜马拉雅核部高级变质岩(高喜马拉雅)的P-T-t轨迹和折返过程来限定,据此可将喜马拉雅碰撞造山过程划分为三个演化阶段。阶段一:60~40 Ma,软碰撞期,造山带地壳加厚至约40 km并发生小规模部分熔融,这些早期地壳加厚记录大多已被剥蚀,零星保存于前陆飞来峰和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中;喜马拉雅山从海平面以下抬升至>1000 m。阶段二:40~16 Ma,硬碰撞期,造山带地壳加厚至60~70 km,发生大规模高级变质和深熔作用,高喜马拉雅内部的三个次级岩片沿着“原喜马拉雅逆冲断层”、“高喜马拉雅逆冲断层”、“主中央逆冲断层”顺序式向南挤出,形成了现今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核部主体,地壳堆叠使喜马拉雅山快速隆升至≥5000 m。阶段三:16~0 Ma,晚碰撞期,造山带山根榴辉岩化发生局部拆沉,但大陆汇聚仍在持续、造山带尚未发生垮塌,小喜马拉雅折返、前陆盆地形成,喜马拉雅山达到和维持现今平均高度~6000 m。因此,喜马拉雅生长过程的一级次序是顺序式向南扩展的,受控于临界楔模型,而隧道流只起次级作用。山根深部热流过程对造山带的地壳结构和地表高程有巨大的改造作用。未来对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变质地质学研究可能存在以下几个关键科学问题:(1)喜马拉雅极端变质作用与重大碰撞造山事件的关联;(2)喜马拉雅稀有金属成矿与接触变质作用的关联;(3)喜马拉雅变质脱碳作用与大陆碰撞带深部碳循环和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 大陆碰撞造山 地壳加厚 山脉隆升 临界楔和隧道流 P-T-T轨迹
下载PDF
山东沿渤海地区百年一遇高潮位影响人口的预测 被引量:3
4
作者 罗新正 石学法 +1 位作者 刘焱光 龙飞鸿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1-607,共7页
预测山东沿渤海地区百年一遇高潮位影响人口,可为政府制订对策保护影响人口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模型方法预测2030年、2050年和2100年百年一遇高潮位高度值。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识别百年一遇高潮位影响区、预测影响人口。研究结果如下... 预测山东沿渤海地区百年一遇高潮位影响人口,可为政府制订对策保护影响人口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模型方法预测2030年、2050年和2100年百年一遇高潮位高度值。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识别百年一遇高潮位影响区、预测影响人口。研究结果如下:如果不对百年一遇高潮位采取防范措施、不考虑百年一遇高潮位持续时间和不考虑人口自然增长,山东沿渤海地区百年一遇高潮位影响人口,2000年、2030年、2050年和2100年年分别为86.79×10^4、93.33×10^4、97.43×10^4和115.40×10^4人。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人口占沿海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大,2000年、2030年、2050年和2100年年分别为10.34%、11.13%、11.61%和13.75%;(2)影响人口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寿光、东营、昌邑、广饶、垦利、河口和寒亭地区,占85%-90%;(3)由于影响区范围不断扩大,影响人口逐年增多,增加的影响人口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东营、沾化、寿光、广饶、无棣、河口和垦利,占93.48%-94.63%;(4)影响区抢险、自救和逃生困难不断增大,从2000年到2100年,影响区内岸线附近的水深将增加0.47-1.19 m;(5)人口密度大、地形坡度小的河口、垦利、东营、广饶和寿光是百年一遇高潮位影响人口多、随平均海平面上升影响人口增加快的地区,应给予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沿渤海地区 百年一遇高潮位 人口 预测 平均海平面上升 地壳升降
下载PDF
华北地区强震前地壳垂直形变和重力异常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善华 尹荣珍 +1 位作者 李民 陈白鹭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3期34-39,共6页
分析总结了唐山、大同和张北 3次强震前地壳垂直形变异常和重力异常的相似特征 ,即震前均表现为地壳垂直形变正异常和重力正异常。大陆动力学的解释是由于深部上地幔的隆起造成的 ,大同地震与唐山地震、张北地震具有相似的孕震机理。华... 分析总结了唐山、大同和张北 3次强震前地壳垂直形变异常和重力异常的相似特征 ,即震前均表现为地壳垂直形变正异常和重力正异常。大陆动力学的解释是由于深部上地幔的隆起造成的 ,大同地震与唐山地震、张北地震具有相似的孕震机理。华北强震的孕育与发生可能都与地幔热物质上涌有关 ,这可能是板内地震最主要的成因。要特别注意地幔隆起区内的高导层与深大断裂的交叉部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地壳垂直形变异常 重力异常 大陆动力学 地幔隆起
下载PDF
合肥地区地热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宁金野 徐洪苗 《安徽地质》 2011年第1期40-43,共4页
地热资源是宝贵的矿产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优质、环保、清洁能源。合肥是安徽省省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清洁地热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据有关资料,合肥地区地处莫霍面隆起区,地壳减薄上地幔隆起是合肥地区地温相对高的大的区域地质背... 地热资源是宝贵的矿产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优质、环保、清洁能源。合肥是安徽省省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清洁地热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据有关资料,合肥地区地处莫霍面隆起区,地壳减薄上地幔隆起是合肥地区地温相对高的大的区域地质背景。合肥西,五十里小庙凸起(合肥地区地垒地段)是基底隆起聚热型地热地质成因模式形成地热的有利地段,可作为今后合肥地区地热资源地质勘查的第一靶区。合肥地区的大地构造环境和深部地壳结构对成热条件较为有利,地热资源的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隆起聚热型地热地质成因模式 清洁地热能源 大地构造环境 深部地壳结构 莫霍面隆起 热流
下载PDF
百年内全球海平面上升、地壳上升和潮滩沉积对广西英罗湾红树林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罗紫丹 孟宪伟 罗新正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9-216,共8页
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广西红树林,探讨了自2000年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地壳上升和潮滩沉积对英罗湾红树林分布的影响。采用机理分析方法建立红树林边界位置预测模型;利用预测模型计算在2000年数字高程模型上定位2100年红树林边界的... 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广西红树林,探讨了自2000年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地壳上升和潮滩沉积对英罗湾红树林分布的影响。采用机理分析方法建立红树林边界位置预测模型;利用预测模型计算在2000年数字高程模型上定位2100年红树林边界的数据;利用Global Mapper软件在2000年数字高程模型上确定红树林边界的位置。利用Mapinfo professional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海平面上升引起的红树林边界的移动。通过研究得到在2000年数字高程模型上表达2100年红树林边界位置的数据,以及自2000年到2100年红树林边界移动专题地图。结果表明:自2000年到2100年,低、中模式海平面上升,英罗湾红树林边界向外扩展,面积增大;高模式海平面上升,红树林边界向陆移动,面积增大;极端模式海平面上升,红树林边界向陆移动,面积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海平面上升 地壳上升 潮滩沉积 数字高程模型 红树林分布 英罗湾
下载PDF
我国近代海平面变化与沿岸地壳升降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家镛 何昭星 张金通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48-256,共9页
本文从理论及实际资料两个方面入手,初步探讨了海平面与沿岸地壳这两个独立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只有对两者变化幅度值进行数学分析,才能确切地了解海岸升降的原因;我国东部沿岸新构造时期地壳的升降活动所反映的海平面升降变... 本文从理论及实际资料两个方面入手,初步探讨了海平面与沿岸地壳这两个独立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只有对两者变化幅度值进行数学分析,才能确切地了解海岸升降的原因;我国东部沿岸新构造时期地壳的升降活动所反映的海平面升降变化总体上显示为北高南低特征,该特征与沿岸断块构造差异活动(北降南升)密切相关,而根据地壳形变测量、验潮站观测资料所得的海平面则相反(北低南高)。这一矛盾现象似可用长周期趋势变化与短周期瞬时变化的“非等效性”予以解释。文中还认为南海海域近代海面上升与沿岸地壳下降活动关系密切;以地壳年均升降速率为指标划分地壳垂直活动强度类型应是一种可行的方案;华南沿岸既有“相对稳定”岸段,也有“活动”及“强烈活动”岸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变化 地壳升降 中国 海岸
下载PDF
全球三大洋底高原重力异常与地壳厚度特征及对比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罗怡鸣 张锦昌 林间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0-115,共16页
翁通爪哇高原、凯尔盖朗高原与沙茨基海隆是全球三大洋底高原,是大量岩浆喷发到地表的结果,火山面积分别达1.90×10^6、1.25×10^6、0.53×10^6km^2。本文详细分析了该三大洋底高原的地形、剩余地幔布格重力异常(residual m... 翁通爪哇高原、凯尔盖朗高原与沙茨基海隆是全球三大洋底高原,是大量岩浆喷发到地表的结果,火山面积分别达1.90×10^6、1.25×10^6、0.53×10^6km^2。本文详细分析了该三大洋底高原的地形、剩余地幔布格重力异常(residual mantle Bouguer anomaly, RMBA)与重力反演的相对地壳厚度,并结合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约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翁通爪哇高原、凯尔盖朗高原与沙茨基海隆分别高出周围海底约4.3、5、4km,相应的地幔布格重力异常最大变化值分别为250、330、200mGal,以及相应的相对地壳厚度变化分别为11、13、9km,表明形成三大洋底高原的岩浆量远远大于正常洋中脊的岩浆量。此外,三大洋底高原皆形成于洋中脊附近。Nd、Pb、Hf同位素比值分析表明,翁通爪哇高原的玄武岩组分为洋岛玄武岩;凯尔盖朗高原大部分类似于洋岛玄武岩,并含有洋中脊玄武岩组分;沙茨基海隆的玄武岩组分主要为东太平洋海隆正常洋中脊玄武岩,却又存在少量位于全球洋岛玄武岩范围内。这些特征揭示了三大洋底高原可能形成于"地幔柱-洋中脊相互作用"。对此本文提出了两种模式:一为洋中脊被地幔柱拖拽至其上方;二为洋中脊之下的软流圈受到地幔柱影响,从而产生超常熔融与超厚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通爪哇高原 凯尔盖朗高原 沙茨基海隆 重力异常 地壳厚度 地幔柱-洋中脊相互作用
下载PDF
海平面上升对中国沿海地区影响初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杜碧兰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8,共8页
近五十年来中国沿岸海平面变化总的呈上升趋势,年变率平均为1.4mm/a,中国沿岸地形复杂,未来海平面上升可能影响的主要脆弱区为黄河、长江和珠江三大三角洲和滨海平原,其可能受害区域估计达35000km^2。影响中国沿岸相对海平面上升的主要... 近五十年来中国沿岸海平面变化总的呈上升趋势,年变率平均为1.4mm/a,中国沿岸地形复杂,未来海平面上升可能影响的主要脆弱区为黄河、长江和珠江三大三角洲和滨海平原,其可能受害区域估计达35000km^2。影响中国沿岸相对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因素有:近代地壳垂直运动和地面沉降,台风和风暴潮,海岸侵蚀和海咸水入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 地面沉降 风暴潮
下载PDF
未来相对海平面变化对山东沿海港口的影响
11
作者 孙瑞川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9-326,共8页
以山东省沿海港口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IPCC第五次评价中RCP8.5情景的渤海、黄海海平面上升速率数据和山东省沿海地区地壳垂直运动速率数据,估算各港区自2019年到2100年相对海平面上升数据,获得以下研究结果:滨州港为0.956 m,东营港为0.7... 以山东省沿海港口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IPCC第五次评价中RCP8.5情景的渤海、黄海海平面上升速率数据和山东省沿海地区地壳垂直运动速率数据,估算各港区自2019年到2100年相对海平面上升数据,获得以下研究结果:滨州港为0.956 m,东营港为0.794 m,潍坊港为0.47 m,龙口港为0.308 m,日照港为0.181 m,蓬莱港为0.143 m,烟台西港、烟台芝罘湾港区、威海港和青岛港均为0.14 m。结果表明,(1)相对海平面上升增大了港口航道的最大通行能力,其中,东营港、潍坊港、龙口港和滨州港最大通行能力绝对增加量大,分别为3.97×10^(4)t、3.5×10^(4)t、1.54×10^(4)t和1.54×10^(4)t;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和龙口港相对增加量大,分别为51.21%、39.7%、35%和10.27%。(2)相对海平面上升使碎波线更接近防波堤,其中,滨州港、东营港和潍坊港,碎波线向防波堤移动距离大,分别为2867 m、1588 m和940 m。(3)相对海平面上升增大防波堤越浪量,其中,滨州港防波堤、东营港北防波堤和潍坊港中港区防波堤越浪量增长率高,分别为34.32%、34.17%和32.88%。(4)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和龙口港应适时增大进、出港口轮船的最大吨位,以充分利用增大的最大通行能力的条件;滨州港、东营港和潍坊港应适时抛石或安装扭王字块来加固防波堤,以应对碎波线不断接近,激浪流冲击增强的不利影响,防止防波堤遭受破坏;滨州港应增高防波堤胸墙1 m以上,东营港北防波堤和潍坊港中港区防波堤应增加防波堤胸墙,高度分别在0.8 m以上和0.5 m以上,以防止越浪量增大对港池环境的干扰。研究结果和结论可为未来山东省沿海港口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海平面上升 地壳沉降 沿海港口 最大通行能力 防波堤 碎波线 越浪量
下载PDF
渤海沿山东水域沙洲潮间带湿地格局演变的预测
12
作者 罗新正 石学法 +1 位作者 刘焱光 龙飞鸿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4-378,384,共6页
利用模型方法预测了不同年份平均高潮位数据和平均低潮位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分析了未来沙洲潮间带湿地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在渤海沿山东水域,未来的沙洲潮间带湿地将形成于莱州湾的西部和南部。(2)莱州湾西部、南部沙... 利用模型方法预测了不同年份平均高潮位数据和平均低潮位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分析了未来沙洲潮间带湿地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在渤海沿山东水域,未来的沙洲潮间带湿地将形成于莱州湾的西部和南部。(2)莱州湾西部、南部沙洲潮间带湿地形成之后,将经历由条带状沙洲潮间带湿地到不对称环状沙洲潮间带湿地的演变过程。(3)未来在莱州湾西部、南部沙洲潮间带湿地的形成,将有助于东营、潍坊获得湿地的生态效益和盐田、养殖池塘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沿山东水域 沙洲潮间带湿地 平均海平面上升 地壳升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