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少层MoS_(2)纳米片的光学生物传感器用于癌症标志物ctDNA的检测
1
作者 卫瑚玥 李杜娟 +6 位作者 崔治莲 樊凯 杨伟煌 刘红英 李丽丽 吴薇 王高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95,共13页
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作为一种实用的液体活检技术,在肿瘤诊断、靶向治疗和预后预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因此,本课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少层MoS_(2)纳米片的光学生物传感器用于癌症标志物... 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作为一种实用的液体活检技术,在肿瘤诊断、靶向治疗和预后预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因此,本课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少层MoS_(2)纳米片的光学生物传感器用于癌症标志物ctDNA的高灵敏检测。首先,采用剪切剥离法制备少层MoS_(2)纳米片,并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以制备横向尺寸较大、厚度均匀的少层MoS_(2)纳米片;其次,通过分散液吸光度的变化研究少层MoS_(2)纳米片在高浓度盐溶液中的加速聚集沉淀行为;然后,基于MoS_(2)纳米片对单链DNA的吸附力,研究了单链DNA对于盐诱导沉淀少层MoS_(2)纳米片的抑制作用;最后,利用杂交形成的双链DNA从少层MoS_(2)纳米片上脱落而导致的分散液吸光度的变化构建光学生物传感器,并通过cpDNA与不同浓度的ctDNA杂交对该传感器的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当cpDNA浓度为100 nM时,浓度范围在25~100 nM的ctDNA与少层MoS_(2)纳米片分散液的吸光度呈反比线性关系。在401和448 nm波长处时,少层MoS_(2)纳米片分散液的吸光度与ctDNA浓度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23557-0.00070X,R^(2)=0.94222和Y=0.21253-0.00050X,R^(2)=0.95141。所构建的光学生物传感器成功地实现了对癌症标志物ctDNA的检测;为未来的体外癌症检测和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传感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层MoS_(2)纳米片 ctdna 生物传感器 紫外光谱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ctDNA监测耐药相关伴随基因研究进展
2
作者 薛崇祥 张旭 +1 位作者 鲁星妤 崔慧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4-308,共5页
肺癌靶向治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已成为晚期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标准治疗。但肺癌患者的基因状态是动态变化的,通过动态监测基因状态的变化,可早期发现与肺癌疾病进展相关差异基因和伴随基因,从而更加精准地实现对肺癌... 肺癌靶向治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已成为晚期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标准治疗。但肺癌患者的基因状态是动态变化的,通过动态监测基因状态的变化,可早期发现与肺癌疾病进展相关差异基因和伴随基因,从而更加精准地实现对肺癌靶向治疗全程管理的全方位掌握。根据精确基因检测指导下的靶向药应用,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切实有效、更长期稳定的个体化靶向治疗指导,达到最佳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ctdna 靶向治疗 伴随突变 研究进展
下载PDF
ctDNA测定和分析技术的进展
3
作者 石欢 朱振坤 +1 位作者 李晓涵 任倩倩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S01期169-174,共6页
循环肿瘤DNA(ctDNA)已成为肿瘤早期诊断的关键病理检测手段。近年来,利用高通量测序(NGS)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技术,ctDNA在肿瘤基因组信息检测方面已取得重大进步。然而,鉴于外周血中ctDNA含量低和传统ctDNA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及分析问... 循环肿瘤DNA(ctDNA)已成为肿瘤早期诊断的关键病理检测手段。近年来,利用高通量测序(NGS)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技术,ctDNA在肿瘤基因组信息检测方面已取得重大进步。然而,鉴于外周血中ctDNA含量低和传统ctDNA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及分析问题,科研人员已经开发出多种优化的ctDNA检测技术,并提出了相应的有效分析方法。本文将全面综述这些ctDNA的检测和分析方法,以便为液体活检的精确诊断提供深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DNA 液体活检 ctdna检测 数据分析
下载PDF
ctDNA检测在胃癌诊断和疗效预测中的价值
4
作者 岳品利 焦宇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803-807,共5页
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来源于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可以综合地反映肿瘤患者体内的肿瘤负荷,相较于单个部位的肿瘤组织活检取样偏差,血浆ctDNA可以即时反映患者体内的整体分子改变情况。目前检测ctDNA突变有两种常见方... 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来源于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可以综合地反映肿瘤患者体内的肿瘤负荷,相较于单个部位的肿瘤组织活检取样偏差,血浆ctDNA可以即时反映患者体内的整体分子改变情况。目前检测ctDNA突变有两种常见方法,一种是在无肿瘤组织的情况下用高频突变基因探针进行靶向捕获,分析ctDNA突变,另一种是对肿瘤组织测序后,选取多个突变位点,定制个体化检测试剂盒,追踪ctDNA突变以评估突变负荷,即肿瘤特异性突变检测。ctDNA检测在胃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利用胃癌患者的ctDNA特征进行胃癌诊断,另一方面是通过检测ctDNA突变评估患者体内的微小残留病灶,预测患者的复发和预后以及对患者进行分层,筛选出需要进行后续治疗的患者等。综上所述,本文将对ctDNA检测在胃癌诊断和疗效预测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dna 胃癌 疗效预测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on dynamic monitoring of ctDNA and drug resistance related concomitant mutation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5
作者 XUE Chong-xiang ZHANG Xu +1 位作者 LU Xing-yu CUI Hui-juan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CAS 2024年第4期54-54,共1页
Owing to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survival,targeted therapy has become standardized recommendation for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mutated driver genes.However,the genetic status of lung cancer pa... Owing to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survival,targeted therapy has become standardized recommendation for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mutated driver genes.However,the genetic status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is dynamic.By dynamically monitoring the evolution of genes status,differential genes and concomitant genes related to progressive disease could be confirmed early,so as to achieve a more accurate and comprehensive insight of the whole process management of targeted therapy for lung cancer patients.Under the guidance of accurate genetic testing results,it is helpful to provide patients with more effective,long-term,and stable individualized targeted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tdna Targeted therapy Concomitant mutations Research progress
下载PDF
ctDNA在结直肠癌检测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明月 刘钰 +3 位作者 钱奕岑 方婷婷 沈桂至 刘胜兵 《生物医学》 2024年第4期583-589,共7页
循环肿瘤DNA (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半衰期很短,可实时和精确地对疾病进行动态监测,作为一种新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其在临床诊断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发病率高,多数CRC在确诊时进入局部进展期,... 循环肿瘤DNA (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半衰期很短,可实时和精确地对疾病进行动态监测,作为一种新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其在临床诊断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发病率高,多数CRC在确诊时进入局部进展期,寻求针对CRC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尤为必要。ctDNA在CRC的诊断中已有一定的应用,本文就ctDNA在CRC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 has a short half-life and can be used for real-time and accurate dynamic monitoring of disease. As a new diagnostic biomarker, ctDNA has a wide rang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s. Colorectal cancer (CRC) has a high incidence, and most CRC enter the local advanced stage when diagnosed, so it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to seek markers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of CRC. ctDNA has been used in the diagnosis of CRC.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ctDNA in the diagnosis of C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dna 结直肠癌 标志物
下载PDF
ctDNA基因突变状态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氟维司群疗效的关系
7
作者 刘华文 张瑶 +1 位作者 邓超 谭建军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8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DNA(ctDNA)中9种基因突变状态与氟维司群治疗激素受体(HR)阳性乳腺癌效果的关系。方法纳入61例经病理学确诊为HR阳性且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未扩增的乳腺癌患者,进行肿瘤组织测序,并收集氟维司群治疗前、治疗后...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DNA(ctDNA)中9种基因突变状态与氟维司群治疗激素受体(HR)阳性乳腺癌效果的关系。方法纳入61例经病理学确诊为HR阳性且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未扩增的乳腺癌患者,进行肿瘤组织测序,并收集氟维司群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血浆进行ctDNA测序。评价氟维司群治疗3个月后和6个月后患者的有效率。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前ctDNA中9基因突变状态突变与治疗3个月以及治疗3个月与6个月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初步分析发现ESR1、TP53、PIK3CA、ERBB2、MTOR、KRAS、RB1、AKT1、TSC2在肿瘤组织与ctDNA中的突变符合率分别为88.2%、76.5%、84.2%、83.3%、71.4%、80.0%、62.5%、71.4%和80.0%。61例患者治疗前ctDNA中检测出ESR1、TP53、PIK3CA、ERBB2、MTOR、KRAS、RB1、AKT1、TSC2的突变分别为24.6%,21.3%,26.2%,16.4%,16.4%,19.7%,8.2%,8.2%,6.6%。分别利用RECIST v1.1标准评价了氟维司群治疗3个月后和6个月后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19.7%和2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治疗前ctDNA中9种基因的突变并非影响患者治疗3个月后有效的因素。而治疗后3个月ctDNA中TSC2的突变与患者治疗6个月后疗效密切相关(P=0.039)。结论ctDNA中TSC2的突变可能与HR阳性乳腺癌氟维司群疗效相关,需要进行更多治疗时间点的监测及多中心病例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dna 雌激素受体 乳腺癌 氟维司群 突变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tDNA样本中EGFR-T790M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杜亚茜 马煜辉 +7 位作者 杨长绍 叶联华 丁晓洁 李权 郭银金 刘俊熙 黄云超 周永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228-3232,共5页
目的采用液体活检技术检测171例NSCLC患者外周血ct DNA样本中EGFR-T790M的突变情况,并结合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超级扩增阻碍突变系统(super ARMS)法检测171例样本中EGFR-T790M的突变情况。结果在171例样本中T790M基因的突... 目的采用液体活检技术检测171例NSCLC患者外周血ct DNA样本中EGFR-T790M的突变情况,并结合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超级扩增阻碍突变系统(super ARMS)法检测171例样本中EGFR-T790M的突变情况。结果在171例样本中T790M基因的突变率为7.60%(13/171),且多数为Ⅲb~Ⅳ期的肺癌患者。未经TKIs治疗样本的T790M突变率为2.05%(3/146)明显低于经TKIs治疗后样本的突变率40.00%(10/25,P<0.001)。服用第一代TKI药物时间在6~10个月或>10个月样本的T790M突变率分别为75.00%(3/4)和60.00%(6/10)明显高于服药时间<6个月的T790M突变率9.10%(1/11,P=0.033,P=0.023)。结论 EGFR-T790M基因突变多见于有TKI用药史且服药时间>6个月的晚期NSCLC患者,动态检测EGFR-T790M的突变状态可有效指导临床的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ctdna T790M突变 super ARMS
下载PDF
水溶性阳离子卟啉与ctDNA的相互作用及其聚集行为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马洪敏 陈欣 +6 位作者 孙舒婷 张丽娜 吴丹 朱沛华 李燕 杜斌 魏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23-427,共5页
水溶性阳离子卟啉作为多功能DNA结合试剂在光动力学疗法、抗病毒药物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因此研究阳离子卟啉与DNA的相互作用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文章采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共振光散射技术研究了meso-四(4-三甲铵基苯基)卟... 水溶性阳离子卟啉作为多功能DNA结合试剂在光动力学疗法、抗病毒药物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因此研究阳离子卟啉与DNA的相互作用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文章采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共振光散射技术研究了meso-四(4-三甲铵基苯基)卟啉(TMAP)和5-苯基-10,15,20-三(N-甲基-4-吡啶基)卟啉(TriMPyP)两种水溶性阳离子卟啉在水溶液中的聚集状态及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在R>1时(R=cTMAP/cDNA),TMAP在DNA分子表面发生聚集,吸收光谱有明显的减色效应,卟啉的荧光被猝灭。在R<1时,TMAP与DNA以外部结合方式结合,荧光得到增强,共振光信号减弱。DNA的加入,使TriMPyP的聚集程度进一步增加。考察了离子强度对卟啉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离子强度增大,卟啉的荧光得到增强,卟啉与DNA的结合方式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卟啉 ctdna 相互作用 聚集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与ct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屈凌波 郁有祝 +1 位作者 郭玉华 陈晓岚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1-654,共4页
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研究了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与ct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与ctDNA间存在相互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对ctDNA-EB体系的荧光猝灭常数降低,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可... 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研究了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与ct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与ctDNA间存在相互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对ctDNA-EB体系的荧光猝灭常数降低,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可与ctDNA形成复合物,此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根据Stern-Volmer方程,算出25℃及37℃下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对ctDNA-EB体系的荧光猝灭常数分别为Kq1=30 860 L/mol及Kq2=27 760 L/mol,并且算出它与ctDNA结合的平衡常数为KM=2.39×107L/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探针 ctdna 磷酰化5 7-二羟基黄酮 荧光猝灭 相互作用
下载PDF
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金霉素-Sm(Ⅲ)配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文志刚 苏晓玲 柏任流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2-364,共3页
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金霉素(CT)-Sm(Ⅲ)配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在最佳条件下,396 nm处的最大吸收峰随着ctDNA量的增加,吸光度显著下降,并表现出一定的线性关系。测定ctDNA的线性范围为0.8~12.5μg/mL,检出限为0.18μg/mL。通过... 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金霉素(CT)-Sm(Ⅲ)配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在最佳条件下,396 nm处的最大吸收峰随着ctDNA量的增加,吸光度显著下降,并表现出一定的线性关系。测定ctDNA的线性范围为0.8~12.5μg/mL,检出限为0.18μg/mL。通过人血清中ctDNA的回收率实验,结果令人满意,对其作用机理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霉素 钐离子 ctdna
下载PDF
肺癌脑转移患者脑脊液ctDNA样本EGFR-T790M突变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商宏伟 马光耀 孙盛斌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59-960,共2页
近年来,通过对肺癌组织标本行多基因检测,选择靶向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已被广泛接受[1]。基于基因检测结果指导靶向治疗的有效率越来越高。目前,以肿瘤组织为样本的检测仍然是金标准,但是很多晚期复发的肺癌患者很难再次获得组织标本,此... 近年来,通过对肺癌组织标本行多基因检测,选择靶向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已被广泛接受[1]。基于基因检测结果指导靶向治疗的有效率越来越高。目前,以肿瘤组织为样本的检测仍然是金标准,但是很多晚期复发的肺癌患者很难再次获得组织标本,此时,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tumor DNA,ctDNA)成为一种理想的检测样本,其可以反映全身多处病灶的DNA状态,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2]。但是,由于存在血脑屏障等因素,脑部病灶的信息很少在外周血中体现,所以使用外周血ctDNA作为检测样本时很难反映颅内病灶的具体信息,影响了对颅内病灶的治疗决策。对于存在脑转移瘤的患者,脑脊液ctDNA作为检测样本能更好地体现颅内肿瘤的基因状态,指导临床对颅内病灶的靶向治疗[3-4]。我院收治1例肺癌脑转移患者,使用第1代EGFR-TKI耐药后,先后采用外周血和脑脊液作为样本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完全不同,血液检测呈阴性,而脑脊液检测出EGFR-T790M突变,说明脑脊液检测在肺癌脑转移患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病案摘要患者男性,55岁。2014年8月开始出现咳嗽、咳痰伴胸闷、憋气症状。患者曾在当地医院行胸部CT检查,结果提示右侧胸腔积液。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水细胞学检查发现可疑肿瘤细胞,免疫组化结果示:CEA(+),D2-40(+/-)。外院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见明显肿物。2014年9月30日因上述症状加重入我院诊治。入院后进行胸部增强CT检查示:右肺中叶软组织肿块并中叶不张,纵隔淋巴结肿大;右侧胸膜增厚,不除外转移;PET-CT检查示:右肺中叶占位性病变,代谢活跃,考虑为肺癌可能性大。纵隔内4R、6、7等多组淋巴结转移。右侧胸膜扩散,伴右侧胸腔积液。左顶叶及左侧小脑半球多发略高密度结节影,代谢活跃,考虑为转移瘤。多发骨转移瘤,累及右侧第4~5肋、寰椎、胸1棘突、胸8椎体、胸12椎体、腰4椎体及右侧髂骨等。余显像区PET显像及CT显像未见明确恶性征象。经多学科讨论予患者放射治疗,DT 50 Gy,2 Gy/f,25次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脑转移 循环肿瘤DNA(ctdna) 脑脊液 EGFR-T790M突变
下载PDF
带萘酚基的多足胺类化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解宏智 吴世康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222-1229,共8页
本工作合成了一系列带萘酚基的多足胺类化合物,对它们在不同溶剂及不同pH条件下的光物理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对萘酚基在不同条件下荧光光谱中存在着不同比例的萘酚基和酚负离子发光,可对化合物分子所处环境的特性作出正确的估计.工... 本工作合成了一系列带萘酚基的多足胺类化合物,对它们在不同溶剂及不同pH条件下的光物理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对萘酚基在不同条件下荧光光谱中存在着不同比例的萘酚基和酚负离子发光,可对化合物分子所处环境的特性作出正确的估计.工作还研究了ctDNA对该类化合物荧光的猝灭问题,指出具有三足多胺结构的该类化合物比其他两种化合物-双足及单足多胺化合物有着更强的与DNA相互作用的能力.而插入于DNA双螺旋结构的萘酚基由于能和DNA碱基对发生相互作用而引起荧光猝灭.实验结果表明:DNA的引入,对化合物的两种发光峰的猝灭有着不同的速度常数.对这一现象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足荧光探针化合物 萘酚基 ctdna 荧光猝灭 相互作用 多足胺类化合物 光物理行为
下载PDF
ctDNA与肿瘤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新星 胡志前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6年第12期943-946,共4页
循环肿瘤DNA(ctDNA)主要是指肿瘤体细胞在凋亡/死亡时以及肿瘤细胞异常分泌释放进入循环系统一种无细胞状态的胞外DNA,包括单链或双链DNA以及单链与双链DNA的混合物。ctDNA作为一种特征性的肿瘤生物标记物,可以被定性、定量和追踪,将在... 循环肿瘤DNA(ctDNA)主要是指肿瘤体细胞在凋亡/死亡时以及肿瘤细胞异常分泌释放进入循环系统一种无细胞状态的胞外DNA,包括单链或双链DNA以及单链与双链DNA的混合物。ctDNA作为一种特征性的肿瘤生物标记物,可以被定性、定量和追踪,将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发展过程监测、预后判断以及个性化用药指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dna 肿瘤
下载PDF
草坪草ctDNA提纯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永莲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3-176,共4页
以4种草坪草高羊茅Festuca elata、黑麦草Lotium perenne、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中华结缕草Zoysia sinica为材料,用改进的差速离心法分离叶绿体,CTAB法提取叶绿体DNA(ctDNA),琼脂糖电泳检测ctDNA含量。结果显示,改进CTAB法提取ctDN... 以4种草坪草高羊茅Festuca elata、黑麦草Lotium perenne、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中华结缕草Zoysia sinica为材料,用改进的差速离心法分离叶绿体,CTAB法提取叶绿体DNA(ctDNA),琼脂糖电泳检测ctDNA含量。结果显示,改进CTAB法提取ctDNA的纯度高、谱带清晰、完整叶绿体比例高;且CTAB法与常用高等植物ctDNA的分离提纯方法相比,省去传统的密度梯度离心法耗材、耗时步骤,具有简便、快速、得率较高等优点。实验表明,改进CTAB法为禾本科植物ct DNA的提取提供参考,适于生物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草 改进CTAB法 叶绿体DNA(ctdna)
下载PDF
一种新型钌(Ⅱ)多吡啶配合物的制备及其与ctDNA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明田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350-354,共5页
以1,10-邻菲啰啉、对硝基苯肼和三氯化钌等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钌(Ⅱ)多吡啶配合物-高氯酸[二(2,2'-联吡啶)(4,5-二氮杂芴-9-对硝基苯腙)]合钌(Ⅱ)[Ru(bipy)2DAFND](ClO4)2,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和质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以1,10-邻菲啰啉、对硝基苯肼和三氯化钌等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钌(Ⅱ)多吡啶配合物-高氯酸[二(2,2'-联吡啶)(4,5-二氮杂芴-9-对硝基苯腙)]合钌(Ⅱ)[Ru(bipy)2DAFND](ClO4)2,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和质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子吸收光谱法、荧光法和粘度法等手段研究了配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以插入的方式与DNA键合,键合常数为8.91×105L/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Ⅱ)多吡啶配合物 ctdna 键合模式
下载PDF
ctDNA检测指导结直肠癌治疗厚积薄发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宏铭 《循证医学》 2022年第5期257-260,共4页
近年来,基于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DNA,ctDNA)检测的技术发展迅速,用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筛查、诊断、检测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确定突变谱、指导治疗、监测治疗反应、监测复发和识别... 近年来,基于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DNA,ctDNA)检测的技术发展迅速,用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筛查、诊断、检测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确定突变谱、指导治疗、监测治疗反应、监测复发和识别耐药机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希望和挑战共存,但需要不断推动基础和临床研究,为更精准制定结直肠癌治疗决策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dna 结直肠癌 治疗
下载PDF
ctDNA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法研究
18
作者 李延志 肖锡林 +2 位作者 李强翔 薛金花 李庆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5期851-853,共3页
利用共振瑞利散射光谱(RRS)方法研究了ctDNA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刑通过静电、疏水等作用在ctDNA表面聚集,造成ctDNA的RRS大大增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吖啶橙(AO)与ctDNA的相互作用有协同作用,能使AO-... 利用共振瑞利散射光谱(RRS)方法研究了ctDNA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刑通过静电、疏水等作用在ctDNA表面聚集,造成ctDNA的RRS大大增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吖啶橙(AO)与ctDNA的相互作用有协同作用,能使AO-ctDNA的RRS信号大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dna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共振瑞利散射
下载PDF
萘普生对映异构体与ctDNA的选择性相互作用研究
19
作者 卫艳丽 王文艳 +3 位作者 汪素芳 董文娟 周叶红 董川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236-236,共1页
DNA是生命体内重要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同时也是许多药物的靶向分子。药物在进入体内后,其药理作用是通过与体内靶分子之间的严格手性匹配和分子识别能力而实现的。一般情况下,具有手性的药物,它... DNA是生命体内重要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同时也是许多药物的靶向分子。药物在进入体内后,其药理作用是通过与体内靶分子之间的严格手性匹配和分子识别能力而实现的。一般情况下,具有手性的药物,它的两个对映体在体内以不同的途径被吸收、活化或降解,所以在体内的药理活性、代谢过程及毒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dna 对映异构体 相互作用 萘普生 分子识别能力 遗传物质 遗传信息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途径探究卵巢上皮性癌ctDNA体细胞突变
20
作者 陆媛媛 李力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85-889,895,共6页
目的:通过探索卵巢上皮性癌的体细胞变异情况,为寻找卵巢上皮性癌ctDNA的诊治靶标提供线索。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取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体细胞突变数据、基因转录组数据,利用R软件maftools包对数据进行体细胞突变分析、突... 目的:通过探索卵巢上皮性癌的体细胞变异情况,为寻找卵巢上皮性癌ctDNA的诊治靶标提供线索。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取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体细胞突变数据、基因转录组数据,利用R软件maftools包对数据进行体细胞突变分析、突变特征分析、超突变分析、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及体细胞突变基因协同和互斥分析。结果:纳入卵巢上皮性癌体细胞突变数据下载样本共411例,其中突变种类最多的为错义突变;变体类型中SNP占比最大;SNV中T>G转换最多,T>A次之;突变频率最高的基因为TP53。SNP转换与颠倒比例相当,6种转换以C>T所占百分比最高(35.19%)。富集通路分析:RTK-RAS、Hippo信号通路有突变的样本占比分别为190/411和147/411。对TOP50基因的互作关系进行分析提示绝大部分基因是共同发生(协同性)。结论:本研究借助于TCGA数据库,完成了卵巢上皮性癌体细胞突变分析,为卵巢上皮性癌发生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些参考与借鉴,为促进对癌症病因学的理解及研究ctDNA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性癌 体细胞突变 TCGA数据库 ctd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