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Rubber Based Agroforestry Complex Systems in China
1
作者 Dongling Qi Zhixiang Wu +4 位作者 Chuan Yang Zhongliang Tao Linlin Zhao Yingying Zhang Qingmao Fu 《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23年第12期479-491,共13页
Agroforestry ecosystems are constructed by simulating natural ecosystems, applying the principles of symbiosis in nature, and organizing multiple plant populations to coexist, while conducting targeted cultivation and... Agroforestry ecosystems are constructed by simulating natural ecosystems, applying the principles of symbiosis in nature, and organizing multiple plant populations to coexist, while conducting targeted cultivation and structural control scientifically. Rubber agroforestry complex ecosystems aim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industry, ecology,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the livelihoods of producers. Rubber agroforestry complex ecosystems create a complex production structure system that integrates biology, society, and the economy through species combinations. Rubber trees and associated biological components coordinate with each other, mutually promote growth, and yield a variety of products for producers.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patterns of rubber agroforestry are essential components of these ecosystem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production practices of rubber agroforestry complex cultivation, with a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complexity, systematicity, intensity, and hierarchy) of rubber agroforestry systems using a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a survey approach. It explores the types and scales of complex planting, specifications and forms, and major effects of complex cultivation. This study identifies successful rubber agroforestry cultivation patterns and practical techniques, as well as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developing rubber agroforestry cultivation. It also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lex planting, including an emphasis on production practices but insufficient theoretical research, a focus on production but inadequate attention to the market, and an emphasis on yield while overlooking the improvement of standards, brands, and added value. There are various complex patterns for young rubber plantations, but relatively fewer for mature plantations. Based on this analysi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future efforts should focus on in-depth research on interspecies and 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s in rubber agroforestry ecosystems, clearly define key roles, accelerate the innovation of development patterns, and strengthen the foundation for development. It recommends promoting and demonstrating successful rubber agroforestry complex patterns and providing technical training, developing product branding for rubber agroforestry patterns, enhancing product value, expanding the application functions of rubber-forest mixed crop products, and establishing a stable and sustainable industry chain. This study provide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heoretical insights in rubber agroforestry complex systems from China the potential to enrich the knowledge of rubber agroforestry composite systems, provide practical experience to improve the operating income of smallholders, and even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bber plan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ber Tree (Hevea brasiliensis) Agroforestry Ecosystem Rubber Intercropping complex Ecological cultivation Land Resource
下载PDF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Ecological Cultivation Modes on the Water Stability of Soil Aggregates in Rubber Based Agroforestry Systems
2
作者 Shiyun Zhan Fengyue Qin +4 位作者 Dongling Qi Zhixiang Wu Chuan Yang Yingying Zhang Qingmao Fu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23年第11期782-793,共12页
Rubber trees (Hevea brasiliensis Müll. Arg.) have been commercially cultivated for a century and a half in Asia, particularly in China, and they constitute a common element of plantation ecosystems in tropical re... Rubber trees (Hevea brasiliensis Müll. Arg.) have been commercially cultivated for a century and a half in Asia, particularly in China, and they constitute a common element of plantation ecosystems in tropical regions. Soil health is fundamental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bber plantations.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omplex ecological cultivation modes on the stability of soil aggregates in rubber based agroforestry systems. In this study, the ecological cultivation mode of rubber—Alpinia oxyphylla plantation, the ecological cultivation mode of rubber—Phrynium hainanense plantations, the ecological cultivation mode of rubber—Homalium ceylanicum plantations and monoculture rubber plantations were selected, and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soil aggregates and their water stability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The soil depth of 0 - 20 cm and 20 - 40 cm was collected for four cultivation modes. Soil was divided into 6 particle levels > 20 cm. soil was divided into 6 particle levels > 5 mm, 2 - 5 mm, 1 - 2 mm, 0.5 - 1 mm, 0.25 - 0.5 mm, and 0.053 - 0.25 mm according to the wet sieve method. The particle size proportion and water stability of soil aggregate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wet sieve method. The particle size proportion and water stability of soil aggregates under different ecological cultivation mode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different ecological cultivation modes in the shallow soil layer (0 - 20 cm), the rubber—Alpinia oxyphylla plantation and the rubber—Phrynium hainanense plantation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dominant soil aggregates towards larger size classes, whereas the situation is the opposite for rubber—Homalium ceylanicum plantation. In soil layer (20 - 40 cm), the ecological cultivation mode of rubber—Phrynium hainanense plantation developed the dominant radial level of soil aggregates to the diameter level of large aggregates. Rubber—Alpinia oxyphylla plantation and rubber—Homalium ceylanicum plantation, three indicators, including the water-stable aggregate content R<sub>0.25</sub> (>0.25 mm water-stable aggregates), mean weight diameter (MWD), and geometric mean diameter (GMD),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rubber monoculture mode. However, in the rubber—Phrynium hainanense plantation, the water-stable aggregate content R<sub>0.25</sub>, mean weight diameter, and geometric mean diameter were higher than in the rubber monoculture mode, although these differences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complex cultivation Rubber Plantation Soil Aggregates Soil Aggregate Water Stability Rubber Based Agroforestry Systems
下载PDF
基于对比分析的计算复杂性理论课程案例化设计
3
作者 张艳硕 满子琪 +1 位作者 王基隆 张磊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7-98,共12页
计算复杂性理论是理论计算机科学的分支学科,通过使用数学方法对计算过程中各种资源耗费作出定量分析,并研究各类问题在计算复杂程度上的相互关系和基本性质,是算法分析的理论基础。计算复杂性理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着知识跨度广、... 计算复杂性理论是理论计算机科学的分支学科,通过使用数学方法对计算过程中各种资源耗费作出定量分析,并研究各类问题在计算复杂程度上的相互关系和基本性质,是算法分析的理论基础。计算复杂性理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着知识跨度广、实践性强、应用背景多等难点。因此,如何设计计算复杂性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何改善计算复杂性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一直是今后需要持续研究的问题。本文旨在基于对比分析法提出一份计算复杂性理论的分层次案例化教学设计,用实用性、教学性强的例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去讲解计算复杂性理论知识,使学生逐渐不断深化对计算复杂性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复杂性 对比分析 教学设计 人才培养 案例
下载PDF
基于科研能力培养的大学化学教学探索
4
作者 刘大鹏 王芳 曾景斌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8期126-131,共6页
根据我校理科实验班的培养目标,构建了相应的大学化学课程教学体系,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组织学生实践,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入大学化学教学全过程。本着优生优培的原则,在教学中注重体现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根据我校理科实验班的培养目标,构建了相应的大学化学课程教学体系,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组织学生实践,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入大学化学教学全过程。本着优生优培的原则,在教学中注重体现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从知识、能力和技能三方面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助力学生的最大化成长,为将来从事学术打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科实验班 科研能力培养 “两性一度” 因材施教
下载PDF
复杂信息环境下的科技情报教育赋能研究
5
作者 苏鹏 张泽玉 +2 位作者 林子婕 吴振峰 曾文 《情报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9-376,共8页
科技情报教育是情报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杂信息环境给科技情报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文献调研、网络调研等方法,了解国内外科技情报教育的意识、手段、知识和伦理等赋能教育内容的组织、呈现和实施规范,明确复杂信息环境下科... 科技情报教育是情报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杂信息环境给科技情报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文献调研、网络调研等方法,了解国内外科技情报教育的意识、手段、知识和伦理等赋能教育内容的组织、呈现和实施规范,明确复杂信息环境下科技情报教育存在的“创新之变”与“守正之不变”。第一,科技情报教育的赋能内容愈加丰富,在新的知识储备、信息手段和伦理观念中,打造科技情报学新版图;第二,科技情报教育的赋能方式愈加灵活,在终身学习、深入实践和塑成意识中,形成应对复杂科技情报任务场景的能力;第三,科技情报教育的赋能目标愈加明确,在发展学科、输送人才和传递价值中,营造良性循环的情报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复杂信息环境下中国科技情报教育的赋能内容、方式及目标,有助于探求适合中国的科技情报教育的赋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情报教育 赋能 复杂信息环境 人才培养
下载PDF
贵州泥质灰岩中性自然与耕作黄壤镉的表面络合模型
6
作者 李万利 安娅 +3 位作者 李梅 李治梅 杨阳 秦好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04-2716,共13页
贵州省黄壤Cd污染形势严峻,而地域性及母质分异会引起土壤表面酸碱性质及其对重金属Cd吸附行为的差异.本研究以贵州省黔西林泉镇泥质灰岩发育的不同深度4层中性自然黄壤和耕作黄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理化性质、连续电位滴定实验、不同p... 贵州省黄壤Cd污染形势严峻,而地域性及母质分异会引起土壤表面酸碱性质及其对重金属Cd吸附行为的差异.本研究以贵州省黔西林泉镇泥质灰岩发育的不同深度4层中性自然黄壤和耕作黄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理化性质、连续电位滴定实验、不同pH下两土壤对Cd的吸附实验,利用1-site/2-pKa表面络合模型(SCM)探究两土壤表面酸碱性质,模拟两土壤对Cd的吸附行为及其形态分布,同时探究耕作对土壤表面酸碱性质及其对Cd吸附行为的影响,并通过相关性分析解析两土壤组成与表面酸碱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基于电位滴定实验和SCM计算所得的两土壤表面位点浓度(Hs)和表面位点密度(D_(s))随土层深度基本呈下降趋势,自然黄壤Hs大于耕作黄壤,D_(s)反之.电荷零点的模型计算值(pHpzc,SCM)与实验值(pHpzc,M)十分接近且变化趋势一致,表明该模型对于泥质灰岩中性黄壤的表面酸碱性质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结合不同pH下两土壤对Cd的吸附实验,利用SCM拟合获得的吸附态、溶解态曲线与实验数据吻合好(r≥0.98),模型拟合≡SOH_(2)^(+)、≡SOH、≡SO−的3种表面位点的形态分布揭示Cd在不同pH下的吸附特征,说明1-site/2-pKa SCM可预测不同酸碱条件下Cd的存在形态及其在泥质灰岩中性土壤上的吸附行为.通过土壤酸碱性质参数和组分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土壤的表面酸碱活性位点主要受有机质影响,而土壤pHpzc基本由铁铝氧化铁决定.因耕作施肥造成自然黄壤与耕作黄壤之间有机质含量的差异,使耕作黄壤表现出较弱的缓冲能力和较大的缓冲范围;两土壤pHpzc较为接近,导致Cd的吸附行为无明显差异.研究显示,1-site/2-pKa SCM可用于准确描述泥质灰岩中性黄壤表面酸碱性质及Cd的吸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泥质灰岩 中性黄壤 CD 表面络合模型 表面酸碱性质 吸附 耕作.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种病虫草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7
作者 杨杰 《中国农机装备》 2024年第1期46-48,共3页
为提升大豆和玉米产能及质量,对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控技术进行了说明,以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效,稳定我国大豆玉米供应,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 病虫害防控
下载PDF
职业院校工匠之师“岗育复合体”培育模式构建
8
作者 王运政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6,共6页
工匠之师是工匠精神、技艺与教师职责、能力三者高度融合下的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新形象。构建“岗育复合体”、培育工匠之师是职业院校传承工匠精神、为行业培养能工巧匠的枢纽工程。“岗育复合体”是以培育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行业... 工匠之师是工匠精神、技艺与教师职责、能力三者高度融合下的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新形象。构建“岗育复合体”、培育工匠之师是职业院校传承工匠精神、为行业培养能工巧匠的枢纽工程。“岗育复合体”是以培育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行业工匠之师为目标,通过政、行、企、校四方联动主体复合,跟岗、融岗、顶岗、轮岗四环衔接岗位复合以及导引、诊改、评价、激励四步贯通考评复合,促进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完成新手、熟手、能手、骨干、专家进阶,培养专业教师胜任学校教师、企业技术员、行业培训师三重岗位的教师培育复合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工匠之师 岗育复合体
下载PDF
玉米田耕层典型土壤离散元模型建立与参数标定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华 车海龙 +2 位作者 耿端阳 陈美舟 张银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9-60,113,共13页
为获取玉米田耕层不同土壤的各项参数,本文将玉米田耕层典型土壤分为未与玉米根茬接触的普通土壤(PT)和与玉米根茬结合形成根土复合体的土壤(GT),采用物理试验与离散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离散元参数进行标定。基于Hertz-Mindlin(no... 为获取玉米田耕层不同土壤的各项参数,本文将玉米田耕层典型土壤分为未与玉米根茬接触的普通土壤(PT)和与玉米根茬结合形成根土复合体的土壤(GT),采用物理试验与离散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离散元参数进行标定。基于Hertz-Mindlin(no slip)接触模型,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法,以土壤堆积角为目标值,进行了四因素五水平仿真试验。基于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接触模型,采用Design-Expert软件,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敏感性分析试验、最陡爬坡试验、Box-Behnken试验,以土壤硬度为目标值,对显著性参数进行寻优,得到PT最优解组合为:粘结键法向刚度4.37×10^(7)N/m^(3)、粘结键切向刚度1.46×10^(7)N/m^(3)、切向极限应力3.24×105Pa;GT最优解组合为:粘结键法向刚度5.19×10^(7)N/m^(3)、粘结键切向刚度4.25×10^(7)N/m^(3)、法向极限应力4.52×105Pa。基于两种土壤标定的参数对其进行了土壤直剪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标定的两种土壤仿真和实测最大剪应力的相对误差均低于10%,仿真参数可靠。本文提出的土壤颗粒建模方法、标定方法及其所标定的参数值准确可靠,可为玉米田耕层土壤模型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田耕层土壤 玉米根土复合体 离散元 参数标定
下载PDF
姜科黄姜花复合体的形态特征及其分类群界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竹君 林玲 刘念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100,共8页
为进行黄姜花复合体(Hedychium flavum Complex)的种类鉴定,对采自贵州、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地的标本和移栽后的植株进行形态观测和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小花香气、叶舌、苞片、唇瓣、侧生退化雄蕊和果实等的形态特征是黄姜花复合... 为进行黄姜花复合体(Hedychium flavum Complex)的种类鉴定,对采自贵州、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地的标本和移栽后的植株进行形态观测和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小花香气、叶舌、苞片、唇瓣、侧生退化雄蕊和果实等的形态特征是黄姜花复合体种类鉴定的重要指标。据此,把H. panzhuum Z. Y. Zhu归入H. flavum Roxb.中;把H. emeiense Z. Y. Zhu归入H. chrysoleucum Hook.中,而不是归入H. flavescens。该复合体包含H. flavum Roxb.、H. chrysoleucum Hook.、H. bipartitum G. Z. Li及待定种Hedychium sp.,共4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姜花复合体 形态特征 分类群界定 园艺栽培
下载PDF
研学类田园综合体公共建筑营造浅析——以江头村文化体验馆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博 陈煊 冯贵秀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第3期116-118,共3页
已有千年历史的江头村,是周敦颐的后人以爱莲文化为核心建造的村落,具有丰富宝贵的耕读文化物质及非物质遗产,是难得一遇的耕读文化研习基地。由于现存明清建筑无法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公共活动空间稀少,村民已移至新村,古村落已经失去... 已有千年历史的江头村,是周敦颐的后人以爱莲文化为核心建造的村落,具有丰富宝贵的耕读文化物质及非物质遗产,是难得一遇的耕读文化研习基地。由于现存明清建筑无法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公共活动空间稀少,村民已移至新村,古村落已经失去了往日活力。本案拟通过“耕读文化研学体验馆”建筑方案设计,结合古村落现有耕读文化资源,探索将江头村打造为研学型田园综合体的可行性。为当地居民的提供公共娱乐和休闲场所的同时,让游客能更多的体验到江头村的耕读文化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类田园综合体 耕读文化 文化体验馆
下载PDF
工程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12
作者 袁辉勇 刘霖 +1 位作者 余胜 彭东海 《韶关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3-86,共4页
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论文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分析了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问题,构建了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课内课外一体化培养平台、“... 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论文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分析了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问题,构建了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课内课外一体化培养平台、“闭环”的持续改进体系,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改革与实践,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 创新能力培养 OBE教育理念 复杂工程问题
下载PDF
长期耕作水稻土的有机碳分布和稳定碳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6
13
作者 慈恩 杨林章 +3 位作者 马力 唐玉姝 程月琴 殷士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75,179,共5页
对浙江慈溪100,500,1000a水稻土的有机碳分布及其稳定性碳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百年耕种以后,水稻土耕作层有机碳含量受耕作年限影响很小。随着耕作年限的延长,水稻土剖面不同土层的有机碳含量变异性逐渐降低,下层... 对浙江慈溪100,500,1000a水稻土的有机碳分布及其稳定性碳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百年耕种以后,水稻土耕作层有机碳含量受耕作年限影响很小。随着耕作年限的延长,水稻土剖面不同土层的有机碳含量变异性逐渐降低,下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另外,随着耕作年限的增加,水稻土剖面下层的δ^13C值,有降低趋势,表明种植水稻带入土体的低δ^13C有机碳会随着耕作年限的增加,不断向下层迁移并固定起来。不同年限稻田耕作层土壤中,〈50μm粒级复合体的有机碳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2μm,2~10μm,10~50μm;不同粒级复合体有机碳δ^13C值随着粒级的增大而不断降低,新增的碳主要集中在粗粒中,而细粒中的碳为降解的老碳;对于某一粒级复合体来说,δ^13C值顺序均为:1000a〉500a〉100a;〈2μm复合体有机碳属于低活性碳库,耕种上百年后,基本达到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耕作年限 有机无机复合体 Δ^13C
下载PDF
耕作年限对水稻土有机碳分布和腐殖质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5
14
作者 慈恩 杨林章 +2 位作者 程月琴 施林林 殷士学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50-956,共7页
分析比较了浙江慈溪耕作年限为50、100、500、700、1000、2000a的水稻土剖面和不同粒级复合体中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并利用红外光谱技术,探讨了长期耕作对水稻土腐殖质结构和功能基团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年限在50-2000a范围内,稻田... 分析比较了浙江慈溪耕作年限为50、100、500、700、1000、2000a的水稻土剖面和不同粒级复合体中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并利用红外光谱技术,探讨了长期耕作对水稻土腐殖质结构和功能基团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年限在50-2000a范围内,稻田耕作表层有机碳含量受耕作年限影响不大,随着耕作年限的增加,约30—60cm深度土层中有机碳含量有升高趋势。稻田土壤0-40cm土层和40-80cm土层有机碳储量变化幅度(△)随着耕作年限的增加逐渐下降,表明早期开垦的水稻土仍有很大的固碳潜力。100、500、1000a水稻土耕作表层中,〈2μm复合体的有机碳含量受耕作年限影响不大;随着耕作年限延长,〈2μm复合体有机碳分配系数不断增大,10-50μm复合体有机碳分配系数则呈下降趋势。100、500、700a水稻土胡敏酸的芳化度随耕作年限增加有所提高,500和700a水稻土胡敏酸的脂肪族-CH2-、-CH3基团含量要高于100a水稻土,胡敏酸的聚合程度基本上不受耕作年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年限 水稻土 有机碳 有机无机复合体 红外光谱
下载PDF
吉林省主要土壤胶散复合体粘土矿物XRD物相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志丹 罗香丽 +5 位作者 王继红 焉莉 高雪莹 程程 丛高 刘淑霞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7-102,共6页
以吉林省主要耕作土壤(白浆土、黑土和黑钙土)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方法,研究土壤胶散复合体(G0、G1、G2)中粘粒矿物组成特征,探讨不同土壤类型下胶散复合体中粘粒矿物的演化规律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对3种不同土壤类型而... 以吉林省主要耕作土壤(白浆土、黑土和黑钙土)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方法,研究土壤胶散复合体(G0、G1、G2)中粘粒矿物组成特征,探讨不同土壤类型下胶散复合体中粘粒矿物的演化规律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对3种不同土壤类型而言,各组复合体含量均呈G0>G1>G2的趋势,且G0/G1、G0/G2均大于1。对胶散复合体不同组分而言,除G0组的含量大小顺序为黑土>白浆土>黑钙土外,G1、G2、(G0+G1+G2)组均为白浆土>黑土>黑钙土。XRD物相分析表明,主要耕作土壤胶散复合体粘粒中均以2∶1型粘粒矿物为主,且均含有蒙脱石、蛭石、伊利石、高岭石和石英等;黑土和黑钙土复合体中粘粒以蒙脱石、伊利石为主,白浆土则以蛭石、伊利石为主。土壤胶散复合体不同矿物的演变存在差异,3组复合体受风化影响的顺序为G0>G1>G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土壤 胶散复合体 粘土矿物 XRD分析
下载PDF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的界定,兼论栽培牡丹的分类鉴定问题 被引量:17
16
作者 洪德元 潘开玉 周志钦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5-283,共9页
栽培牡丹一直称为PaeoniasuffruticosaAndrews。在把作丹皮用的栽培牡丹 (凤丹 )描述为新种P .ostii后 ,观赏的栽培牡丹仍然被统称为P .suffruticosa。但在P .suffruticosa复合体内 ,P .rockii,P .jis hanensis,P .qiui和P .suffruticos... 栽培牡丹一直称为PaeoniasuffruticosaAndrews。在把作丹皮用的栽培牡丹 (凤丹 )描述为新种P .ostii后 ,观赏的栽培牡丹仍然被统称为P .suffruticosa。但在P .suffruticosa复合体内 ,P .rockii,P .jis hanensis,P .qiui和P .suffruticosassp .yinpingmudan等野生类型相继被描述并得到承认。于是 ,有人提出了栽培牡丹多元发生的观点 ,同时也出现了P .suffruticosa“是牡丹组数种植物复合体”的说法。本文在详细论述P .suffruticosa复合体分类历史的基础上 ,根据我们自己对野生类型和栽培类型的考察研究 ,认为观赏栽培牡丹的形成是多元的 ,并且包含几个物种 ;P .suffruticosa有明确的概念 ,它是观赏栽培牡丹的组成部分 ,而不代表栽培牡丹的全部 ,更不是数种植物的复合体。我们认为应根据形态特征正确鉴定观赏栽培牡丹 ,不应把它们一概鉴定为P .suffruticosa。通过文献和标本引证 ,文中界定了P .suf fruticosa的范围。此外 ,把P .yinpingmudan (D .Y .Hong,K .Y .Pan&Z .W .Xie)B .A .Shen作为P .suffruticosassp.yinpingmudanD .Y .Hong,K .Y .Pan&Z .W .Xie的异名 ,并且认定P .yinpingmudan (D .Y .Hong ,K .Y .Pan&Z .W .Xie)B .A .Shenssp .henanensis(D .Y .Hong,K .Y .Pan&Z .W .Xie)B .A .Shen是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 凤丹 牡丹 牡丹复合体 分类 鉴定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下黑土有机无机复合体变化及有机碳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淑霞 赵兰坡 +2 位作者 刘景双 吴景贵 秦治家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5-108,113,共5页
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下黑土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及有机碳在各级复合体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土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以粉粒复合体为主;黑土有机碳主要存在于小粒级复合体中,开垦有使有机碳向小粒级复合体中聚集的趋势。随着复合体粒径... 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下黑土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及有机碳在各级复合体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土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以粉粒复合体为主;黑土有机碳主要存在于小粒级复合体中,开垦有使有机碳向小粒级复合体中聚集的趋势。随着复合体粒径的增大,有机碳各组分的含量趋于减少,HA/FA比值趋于增加;腐殖质碳主要集中在粉砂粒以下的复合体中,且复合体的粒径越小,HA所占比重越大。开垦可导致土壤复合体分散,不利于HA类胶结物质向小粒级复合体中分配,轮作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及土壤肥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黑土 有机碳 有机无机复合体
下载PDF
复合营养液处理对完熟采收‘宫川’温州蜜柑果实品质与浮皮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钧 陈俊伟 +4 位作者 石学根 徐红霞 庞茜 张林 谢鸣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3-287,共5页
以露地栽培的早熟温州蜜柑‘宫川’为试材,研究了高钙与全营养两种复合营养液叶面喷施对果实品质及浮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着色之前,果皮占果实的比率随着果实的发育而下降,而汁囊占果实的比率则随果实发育呈上升趋势;在着色期内,... 以露地栽培的早熟温州蜜柑‘宫川’为试材,研究了高钙与全营养两种复合营养液叶面喷施对果实品质及浮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着色之前,果皮占果实的比率随着果实的发育而下降,而汁囊占果实的比率则随果实发育呈上升趋势;在着色期内,果皮占果实的比率略有上升,而汁囊占果实的比率略有下降;至完熟采收时,果皮鲜重占果实的比率下降至最低,而汁囊鲜重占果实的比率达到最高。两种复合营养液应用降低了采收时果皮占果实的比率及果皮厚度,相应地增加汁囊部分的比率;增加了汁囊的可溶性固形物、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但对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不明显。高钙和全营养复合营养液处理还显著降低了果实的浮皮指数,处理果的浮皮指数分别比对照下降18和13个百分点。以上研究表明,复合营养液应用有利于提高完熟栽培‘宫川’温州蜜柑果实的品质并抑制浮皮的发生,增加营养液中钙的含量对控制浮皮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蜜柑 完熟采收 营养液 品质 浮皮
下载PDF
高钙复合营养液对温州蜜柑延后栽培果实发育及品质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石学根 陈俊伟 +5 位作者 徐红霞 凡改恩 庞茜 张林 谢鸣 徐建国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4-348,共5页
以大棚早熟温州蜜柑宫川延后栽培果实为试材,研究了高钙复合营养液对果实发育及延后栽培过程中果实各部分比例变化、果皮厚度、浮皮率及汁囊可溶性固形物、糖、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延后栽培后期果皮占果实的比例上升,而汁囊占果实... 以大棚早熟温州蜜柑宫川延后栽培果实为试材,研究了高钙复合营养液对果实发育及延后栽培过程中果实各部分比例变化、果皮厚度、浮皮率及汁囊可溶性固形物、糖、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延后栽培后期果皮占果实的比例上升,而汁囊占果实的比例下降;高钙复合营养液应用降低了延后栽培果皮占果实的比例及果皮厚度,相应地增加汁囊部分的比重;增加了汁囊的可溶性固形物、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但对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不明显。高钙复合营养液处理显著降低了果实的浮皮指数,处理果的浮皮指数比对照下降13个百分点。以上研究表明,高钙复合营养液应用有利于提高大棚宫川温州蜜柑延后栽培果实的品质并抑制浮皮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蜜柑 延后栽培 高钙复合营养液 品质 浮皮
下载PDF
60例成人慢性鼻窦炎需氧菌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钟诚 张学渊 +3 位作者 魏运军 朱瑾 袁伟 黄茂华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465-1466,共2页
目的 研究成年慢性鼻窦炎患者窦口鼻道复合体作为一个整体的需氧菌情况。方法 选择 4 0例成年患者分为S(Ⅰ型组 )与P(Ⅱ型组 ) ,同时设正常对照组 2 0例 ,采集不同部位标本 ,进行需氧菌分离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比较阳性率、3个部位... 目的 研究成年慢性鼻窦炎患者窦口鼻道复合体作为一个整体的需氧菌情况。方法 选择 4 0例成年患者分为S(Ⅰ型组 )与P(Ⅱ型组 ) ,同时设正常对照组 2 0例 ,采集不同部位标本 ,进行需氧菌分离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比较阳性率、3个部位相同率、主要细菌等 3个指标。结果 对照组 2 0例阳性率低 ,在 4 0例 12 0个部位中共检出细菌 5 0例 ,分别归 9属 13种 ,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流感嗜血杆菌、产气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上述指标的比较两型间均无明显差别 ,但 3个部位则多不相同。大多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甙类 (庆大霉素 )敏感 ,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多数为耐甲氧西林菌株。结论 探讨了需氧菌在慢性鼻窦炎中的地位 ;从需氧菌角度 ,病变时的窦口鼻道复合体各部位之间存在一种割裂和彼此独立的状态 ;并对抗生素应用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需氧菌 细菌培养 抗生素敏感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