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汉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
1
作者 刘佳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36-38,61,共4页
民族、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民族和民族文化研究取得了多方面丰硕成就,奠定了民族和民族文化研究的深厚基础。民族文化具有同样的特质特点,构成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和谐... 民族、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民族和民族文化研究取得了多方面丰硕成就,奠定了民族和民族文化研究的深厚基础。民族文化具有同样的特质特点,构成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和谐共生的理论逻辑;民族文化、蒙汉民族文化相近相知的历史传统,构成两个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历史逻辑;蒙汉民族文化在地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地区长期相近相知的现实条件,构成俩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实践逻辑。在新时代新思想旗帜指引下,推进民族文化、蒙汉民族文化和谐共生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 蒙汉民族文化
下载PDF
蒙古族与汉族大学生的颜色认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何虎 爱民 +2 位作者 李杰 张颖 乌日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5-141,共7页
以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自然分类法和文化启动范式,从文化、语言角度对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的颜色认知特点及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三个实验,实验一和实验二运用自然分类法,分别对蒙汉大学生的颜色词和颜色色块分... 以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自然分类法和文化启动范式,从文化、语言角度对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的颜色认知特点及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三个实验,实验一和实验二运用自然分类法,分别对蒙汉大学生的颜色词和颜色色块分类相似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的颜色认知有差异,汉族大学生把11个颜色词聚为彩色、冷色和暖色3类,而蒙古族大学生把颜色词聚为暗色、主观偏好色和非主观偏好色3类;蒙汉大学生在颜色知觉组织方面无显著差异.实验三运用文化启动范式考察文化、语言对颜色认知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文化启动使蒙汉双语者的颜色概念组织有差异,汉语言水平不同的蒙汉双语者在颜色概念组织和颜色知觉组织都存在差异.这说明语言和文化都是使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的颜色认知产生差异的可能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文化、语言会影响认知,支持Whorf语言相对论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蒙古族和汉族 颜色认知 语言差异 文化启动
下载PDF
13世纪蒙藏文化关系的确立及其重要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嘎尔迪 闵文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5-112,共8页
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多民族大家庭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蒙藏民族在元朝时的历史文化关系的确立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着重论述了元代蒙藏历史文化关系确立。
关键词 蒙古族 藏族 蒙藏文化关系
下载PDF
明清时期蒙汉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基于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区域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孝东 张继焦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2-188,共7页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长期的交往互动塑造出形态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重要表征,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体现。对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区域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发现,该区域内的很多物质文...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长期的交往互动塑造出形态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重要表征,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体现。对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区域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发现,该区域内的很多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同根、同源、同宗属性,具体体现在文化遗产要素的互嵌、遗产主体的相互联结以及遗产功能的相互依存上,这充分说明蒙汉民族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交往的双向性、自愿性与互补性。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审视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以及多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存续,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区域 文化遗产 蒙汉民族关系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泛血缘文化中的吏民关系——以汉代循吏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3
5
作者 宋娜 巴新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1,共5页
汉代循吏的可贵之处,不仅体现在富民、教民与理讼这些现实层面,更体现在他们对自身伦理角色的正确定位以及对吏民关系的不断调整上。他们致力于在民众中树立孝义礼让等价值观念,追求伦理和谐,从而使社会良性运转。这样的吏民关系呈现出... 汉代循吏的可贵之处,不仅体现在富民、教民与理讼这些现实层面,更体现在他们对自身伦理角色的正确定位以及对吏民关系的不断调整上。他们致力于在民众中树立孝义礼让等价值观念,追求伦理和谐,从而使社会良性运转。这样的吏民关系呈现出泛血缘文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循吏 吏民关系 泛血缘文化
下载PDF
《葵花记》蒙古文译本《娜仁格日勒的故事》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岗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0-89,共10页
蒙汉文学关系的研究,第一手资料的跨语言比较和考证是关键。对古代蒙古文小说《娜仁格日勒的故事》与明代戏曲《葵花记》进行逐字逐句的跨语言比较,证明《娜仁格日勒的故事》就是明代戏曲《葵花记》完整的蒙古文译本。蒙古人主要翻译了... 蒙汉文学关系的研究,第一手资料的跨语言比较和考证是关键。对古代蒙古文小说《娜仁格日勒的故事》与明代戏曲《葵花记》进行逐字逐句的跨语言比较,证明《娜仁格日勒的故事》就是明代戏曲《葵花记》完整的蒙古文译本。蒙古人主要翻译了《葵花记》的对白部分,省略了词曲,并在结尾部分增加了佛教本生故事内容,从而把戏曲《葵花记》转换成了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记》 《娜仁格日勒的故事》 蒙汉文学关系
下载PDF
论元代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及其与汉文化之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云峰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7-102,共6页
元代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以其显赫的地位与权势,深受汉文化之影响,结交和提携了一大批汉族文人学士,召集了“天庆寺雅集”等,对元代蒙汉文化文艺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其进行研究,在整个元代蒙汉文化关系及元代艺术史研究方面具有学... 元代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以其显赫的地位与权势,深受汉文化之影响,结交和提携了一大批汉族文人学士,召集了“天庆寺雅集”等,对元代蒙汉文化文艺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其进行研究,在整个元代蒙汉文化关系及元代艺术史研究方面具有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史 祥哥刺吉 蒙汉文化关系
下载PDF
塞外蒙汉杂居格局的形成与蒙汉双向文化吸收 被引量:12
8
作者 闫天灵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0-85,共6页
清代及民国时期,随着塞外移民的展开,内蒙古汉族人口大幅上升,形成与蒙古族交错杂居的格局。在长期的近距离交往中,蒙汉两族在语言、生活习俗及宗教信仰领域出现大量的相互采借与彼此融合现象。蒙汉双向文化吸收体现出阶段性、渐次性、... 清代及民国时期,随着塞外移民的展开,内蒙古汉族人口大幅上升,形成与蒙古族交错杂居的格局。在长期的近距离交往中,蒙汉两族在语言、生活习俗及宗教信仰领域出现大量的相互采借与彼此融合现象。蒙汉双向文化吸收体现出阶段性、渐次性、复合性、民族性和适应性五个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及民国时期 内蒙古 蒙汉杂居 双向文化吸收 特点
下载PDF
从当代蒙古族与汉族的族际婚看两个民族的文化互动 被引量:2
9
作者 邢莉 那仁毕力格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6-74,共9页
由于清代以来大量的汉族移民进入到内蒙古区域,形成了蒙汉杂居的农业村落文化。本文调查了内蒙古乌兰浩特附近的乌兰哈达镇及葛根庙镇的七个村落蒙古族与汉族族际婚的状况,认为近距离的接触是促进蒙、汉族际婚的契机。族际婚的媾和及两... 由于清代以来大量的汉族移民进入到内蒙古区域,形成了蒙汉杂居的农业村落文化。本文调查了内蒙古乌兰浩特附近的乌兰哈达镇及葛根庙镇的七个村落蒙古族与汉族族际婚的状况,认为近距离的接触是促进蒙、汉族际婚的契机。族际婚的媾和及两个不同民族共同的家庭生活中,促进了两个民族在语言、节日、衣食住行等诸方面的文化包容和文化传播,两种文化的互动的过程就是当今建构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蒙古族 汉族 族际婚 文化 互动
下载PDF
论蒙古民族及其文化对元杂剧繁荣兴盛之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云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5-19,共5页
 笔者在蒙、汉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从蒙古族音乐舞蹈、语言文字、统治者的爱好、宽松的政治环境等对元杂剧繁荣兴盛的影响以及蒙古族杂剧家创作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论述,说明蒙古族及其文化对元杂剧的繁荣兴盛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蒙汉文化交流 蒙古民族及其文化 元杂剧 影响
下载PDF
蒙汉杂居地区多元文化交融的社会记忆——一个村落“呼图克沁”艺术活动的人类学反观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波 冯振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25-133,共9页
内蒙古赤峰市萨力巴乡乌兰召村"呼图克沁"是由傩文化、萨满文化、查玛文化、汉文化、蒙古族民间文化等融合的产物。从艺术特色来看,"呼图克沁"继承了蒙古族萨满教傩舞、佛教查玛、汉族秧歌的有益成分,堪称是蒙、汉... 内蒙古赤峰市萨力巴乡乌兰召村"呼图克沁"是由傩文化、萨满文化、查玛文化、汉文化、蒙古族民间文化等融合的产物。从艺术特色来看,"呼图克沁"继承了蒙古族萨满教傩舞、佛教查玛、汉族秧歌的有益成分,堪称是蒙、汉、藏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晶。尽管"呼图克沁"受上述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它却始终保持有蒙古族民间文化特色。它为蒙古族群众喜闻乐见。它的演员全是蒙古族人,它的表演全用蒙古语,由此可见,"呼图克沁"是地地道道的蒙古族民间艺术,尽管受多种文化影响,却改变不了它的这一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汉杂居地区 多元文化交融 “呼图克沁”艺术活动 人类学
下载PDF
试析元代多元并生的文化特质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嘉伟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6-40,191,共5页
由蒙古族肇建的元朝在文化上有着多元的构成。这多元文化中,蒙古文化虽然相对落后,但却没有放弃主导地位;西域商业文化虽然受到汉文化抵触,但也是重要的一元;积淀深厚的汉文化依旧处于强势的主体地位,在元代有所发展。由于统治者的倡导... 由蒙古族肇建的元朝在文化上有着多元的构成。这多元文化中,蒙古文化虽然相对落后,但却没有放弃主导地位;西域商业文化虽然受到汉文化抵触,但也是重要的一元;积淀深厚的汉文化依旧处于强势的主体地位,在元代有所发展。由于统治者的倡导,族群的复杂,元代宗教文化也呈现出多元的样态,不同宗教间从抵触走向接触,甚至出现融合的迹象。元代文化多元包容,蒙古、色目等"他者"文化得到尊重认同,这都可以说是元代文化的特质,也可为当下的文化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文化 蒙古文化 西域文化 汉文化 宗教文化
下载PDF
近代内蒙古地区民族关系研究——以土默川蒙汉民族关系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乌仁其其格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60-65,共6页
笔者以近代土默川地区蒙汉民族关系为例,通过对民族关系主体构成、经济形态与蒙汉民族关系、蒙汉民族文化的相融与发展等问题的分析,认为本地区民族关系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既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也受... 笔者以近代土默川地区蒙汉民族关系为例,通过对民族关系主体构成、经济形态与蒙汉民族关系、蒙汉民族文化的相融与发展等问题的分析,认为本地区民族关系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既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也受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所影响。这种历史的积淀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甚至将来,都将成为本地区各民族和谐关系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土默川 蒙汉民族关系 和谐发展
下载PDF
从蒙汉文化交流互动看元代蒙古族散曲文本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康勇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96-101,共6页
元散曲产生和发展于多元文化背景之下。蒙古族散曲文本的意义有待于以蒙汉文化交流互动的视角来阐释,并以此为视角,探讨了辞官归隐、拟古怀古和闺情怨别及其他主题的蒙古族散曲文本的文化涵义和文化交流意义。
关键词 蒙古族散曲 蒙汉文化交流互动 文本意义
下载PDF
地方性文化的内生成秩序及其与民族国家的互动——以甘肃张家川汉族庙会习俗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生海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05-112,共8页
庙会文化是草根社会最具群众性的习俗。张家川恭门镇汉族庙会促进了民间血缘关系、地缘关系、族群关系的网络互动,同时也激活了民间信仰仪式、伦理道德、民族团结意识等文化资本诸要素的运行。当地汉族群众通过庙会不仅实现了"入世... 庙会文化是草根社会最具群众性的习俗。张家川恭门镇汉族庙会促进了民间血缘关系、地缘关系、族群关系的网络互动,同时也激活了民间信仰仪式、伦理道德、民族团结意识等文化资本诸要素的运行。当地汉族群众通过庙会不仅实现了"入世"上信仰层面的满足,也在现实中增进了与他民族的互动,而且把地方性文化与民族国家主流意识进行了"接轨",彰显了地方性文化内生成秩序及其与民族国家之间互动的动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文化 回汉关系 民族凝聚力 文化自觉
下载PDF
论汉末名士到魏晋士族的复杂历程——以汉末颍川荀、陈、钟三家为中心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啸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23-28,共6页
东汉末年的大姓名士是魏晋士族的前身,但并不是所有的大姓名士都能成为士族。比较汉末颍川地区的荀、陈、钟三家的三代代表人物,分析他们朋友、师生、婚姻等不同层面的关系,并从家风、家学、政治权力等的演变来看,三家士族形成的道路及... 东汉末年的大姓名士是魏晋士族的前身,但并不是所有的大姓名士都能成为士族。比较汉末颍川地区的荀、陈、钟三家的三代代表人物,分析他们朋友、师生、婚姻等不同层面的关系,并从家风、家学、政治权力等的演变来看,三家士族形成的道路及特点:早期服膺儒学,反对外戚宦官专政的政治态度相同;其后,师生、婚姻等关系沟通加强了他们之间的政治联合,文化的传承,学术的熏陶,权力的把握及政治制度的保障,共同促成了汉末名士向魏晋士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名士 魏晋士族 三家关系 婚姻 师生 学术文化
下载PDF
试论古代汉语词汇与汉民族文化的密切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许华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53-56,共4页
词汇与一个民族的文化有着水乳交融的密切联系,是这个民族的文化赖以传播的重要媒介物。这一点,在古代汉语的词汇中体现得异常突出。因此试从三个方面探讨古代汉语词汇与汉民族文化的密切关系,并试图透过古代汉语词汇来认知汉民族文化... 词汇与一个民族的文化有着水乳交融的密切联系,是这个民族的文化赖以传播的重要媒介物。这一点,在古代汉语的词汇中体现得异常突出。因此试从三个方面探讨古代汉语词汇与汉民族文化的密切关系,并试图透过古代汉语词汇来认知汉民族文化丰富而又隐秘的内涵,以期在汉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古代汉语的词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词汇 汉民族 文化 关系
下载PDF
汉、蒙、维谚语与婚恋文化
18
作者 许晋 黄海清 倪婧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50-54,共5页
婚恋问题一直是人类得以繁衍长存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因此始终受到各族人民的深切重视。汉、蒙、维谚语中有很多反映恋爱、择偶、婚姻主题的民谚,蕴含着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婚恋文化。其中,汉、蒙、维谚语体现出的婚恋文化的共性有... 婚恋问题一直是人类得以繁衍长存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因此始终受到各族人民的深切重视。汉、蒙、维谚语中有很多反映恋爱、择偶、婚姻主题的民谚,蕴含着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婚恋文化。其中,汉、蒙、维谚语体现出的婚恋文化的共性有:男女双方在择偶、成婚时对于伴侣德行的重视;强调感情之于婚恋的重要性,甚至以容貌不佳者为优选择偶对象等。与此同时,汉、蒙、维谚语在地理环境与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参照物的选取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谚语 汉族 蒙古族 维吾尔族 婚恋文化
下载PDF
蒙、汉大学生的自我构念对知觉加工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七十三 何虎 +3 位作者 李杰 田颖 刘兴宇 张瑞芳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45-650,共6页
首先考察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的自我构念特点,并在文化启动下探查自我构念启动对知觉加工的影响。研究发现:(1)内蒙古蒙古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的自我构念表现为互依型倾向,更倾向整体优势知觉加工,蒙古国古大学生表现出独立型倾向,更倾向... 首先考察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的自我构念特点,并在文化启动下探查自我构念启动对知觉加工的影响。研究发现:(1)内蒙古蒙古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的自我构念表现为互依型倾向,更倾向整体优势知觉加工,蒙古国古大学生表现出独立型倾向,更倾向于局部优势知觉加工。(2)文化启动条件下,自我构念的即时变化影响知觉的加工,独立性自我构念启动下显示出局部加工优先,互依自我构念启动下显示出整体加工优先。该结果提示,不同文化语景的内蒙古和蒙古国的蒙古族个体的自我构念有着差别,文化的嵌入性可促使个体获得主流文化的自我构念,并对知觉过程有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构念 知觉蒙古族和汉族 文化启动
下载PDF
论《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行内侧批之同理心
20
作者 张丽杰 《语文学刊》 2018年第6期63-66,共4页
《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行内侧批有共情的同理心,批者能够站在人物的角度感同身受,激荡情绪。这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的积淀和蒙古族文化心理的渗透有着一种微妙的相应关系。《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行内侧批是蒙、汉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是蒙、汉... 《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行内侧批有共情的同理心,批者能够站在人物的角度感同身受,激荡情绪。这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的积淀和蒙古族文化心理的渗透有着一种微妙的相应关系。《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行内侧批是蒙、汉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是蒙、汉文化相互接纳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王府本石头记 行内侧批 同理心 蒙、汉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