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岐山双庵遗址2013~2014年新石器时代遗存发掘简报
1
作者 赵辉 秦岭 +2 位作者 徐艺菁 张海 马明志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1,F0002,共20页
2013年9月~2014年1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岐山县周原博物馆联合对岐山双庵遗址进行发掘,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存可分为仰韶晚期和客省庄二期两个时期,发现灰坑、房址、陶窑及灰沟等各类遗迹,出土丰富的陶、石、骨、... 2013年9月~2014年1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岐山县周原博物馆联合对岐山双庵遗址进行发掘,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存可分为仰韶晚期和客省庄二期两个时期,发现灰坑、房址、陶窑及灰沟等各类遗迹,出土丰富的陶、石、骨、玉等质地的遗物。此次发掘进一步丰富了双庵遗址的文化内涵,为关中地区客省庄二期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岐山 双庵遗址 仰韶晚期遗存 客省庄二期文化
下载PDF
艺术考古视角下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分期
2
作者 陈继玲 陈胜前 《文物春秋》 2024年第3期3-17,共15页
艺术考古依据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展开研究,在分期研究上可以形成不同于考古类型学的新的认识。从该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彩陶材料,根据其彩陶纹饰的先后发展序列以及纹饰风格的发展规律,可以重建半坡类型的发展阶段(将姜... 艺术考古依据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展开研究,在分期研究上可以形成不同于考古类型学的新的认识。从该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彩陶材料,根据其彩陶纹饰的先后发展序列以及纹饰风格的发展规律,可以重建半坡类型的发展阶段(将姜寨一期的文化特征视为半坡类型的开始),并由此揭示仰韶文化早期各个阶段的文化特征。艺术考古方法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手段,更关注艺术图像和风格的变化及其关联因素,有助于深入理解史前社会的性质和文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考古 彩陶纹饰 半坡类型 仰韶文化 文化分期
下载PDF
陕西泾阳蒋刘遗址炭化植物遗存及相关问题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田多 邵晶 +1 位作者 裴学松 李静波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8,共8页
陕西泾阳蒋刘遗址是一处仰韶晚期聚落遗址。202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开展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遗物丰富,遗迹尤以袋状灰坑最为显著。本研究对该遗址植物考古浮选样品进行分类、鉴定和统计,发现炭化农作物主要以粟和黍为主,并有少... 陕西泾阳蒋刘遗址是一处仰韶晚期聚落遗址。202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开展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遗物丰富,遗迹尤以袋状灰坑最为显著。本研究对该遗址植物考古浮选样品进行分类、鉴定和统计,发现炭化农作物主要以粟和黍为主,并有少量稻米,同时还有适生于湿地和盐碱地的杂草。本文分析了袋状灰坑的功能和埋藏过程,并通过伴生农田杂草遗存种类、环境状况、历史记载等方面讨论了关中地区史前时期稻米种植的可行性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刘遗址 植物遗存 仰韶晚期 泾河流域
下载PDF
关中地区仰韶晚期遗存分期再探
4
作者 裴学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7,共7页
关中地区是仰韶文化分布的核心区域之一,其中仰韶晚期遗址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出土材料丰富,处于仰韶时代向龙山时代转变的关键期。通过梳理关中地区仰韶晚期典型遗存,并结合最新发现的泾阳蒋刘遗址出土材料,将关中地区仰韶晚期遗存分... 关中地区是仰韶文化分布的核心区域之一,其中仰韶晚期遗址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出土材料丰富,处于仰韶时代向龙山时代转变的关键期。通过梳理关中地区仰韶晚期典型遗存,并结合最新发现的泾阳蒋刘遗址出土材料,将关中地区仰韶晚期遗存分为“蒋刘期”“半坡四期”“泉护二期”三个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前后相继,关系密切,代表了关中地区仰韶晚期早、中、晚三个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仰韶晚期遗存 蒋刘期 半坡四期 泉护二期
下载PDF
宝鸡旭光M19及关中春秋早期戎狄遗存刍论
5
作者 张天恩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3,156,共12页
宝鸡旭光墓地石椁墓M19的葬俗和随葬品形制独特,是典型的戎狄文化墓葬在关中的首次亮相。其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内蒙古宁城南山根石椁墓及出土文物具有相似性,可能早到春秋早期。结合韩城梁带村、澄城刘家洼芮国墓地出土的与戎狄文化相... 宝鸡旭光墓地石椁墓M19的葬俗和随葬品形制独特,是典型的戎狄文化墓葬在关中的首次亮相。其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内蒙古宁城南山根石椁墓及出土文物具有相似性,可能早到春秋早期。结合韩城梁带村、澄城刘家洼芮国墓地出土的与戎狄文化相关的金器、铜器,以及其他零星出土文物,可以对关中地区春秋早期或略晚的戎狄文化遗存的基本特征、分布状况、文化属性等有初步认识,进而了解此期戎狄人群、文化与中原周秦文化的交流、融合,及其在关中东周早期社会格局中的地位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早期 关中 戎狄遗存
下载PDF
郑州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重要考古发现及相关问题初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顾万发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19,共16页
依据郑州多年来的考古发现尤其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工程”的最新发现,结合地理地貌、黄河中游大地湾、南佐和以河洛古国都邑—双槐树遗址为首的系列代表性遗址的文化内涵,对郑州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的整体聚落规划、大河... 依据郑州多年来的考古发现尤其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工程”的最新发现,结合地理地貌、黄河中游大地湾、南佐和以河洛古国都邑—双槐树遗址为首的系列代表性遗址的文化内涵,对郑州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的整体聚落规划、大河村文化的内涵以及郑州仰韶文化中晚期与黄帝(时代)的关联等重要学术问题,予以了初步研究。初步认为,郑州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聚落规划严整,在统治空间防御必要性基础上,利用地理地貌形成了以双槐树都邑为中心的多重防御结构;同时,大河村文化早期有仰韶文化中期晚段特征,晚期逐步形成更加明确的自身特征,整体两端都有过渡特征。在时段方面,呼应大汶口文化中期和“油子岭文化-屈家岭文化”这一文化谱系的早中期,并有诸多文化联系。按照传统上古史文献以及陶寺至夏商考古发现与上古史呼应的现今主流认识,《帝系》中的黄帝距今不足5000年,若视为是氏族多代首领称谓的话,结合仰韶文化考古发现、古代炎黄文献记载和神话传说,中原仰韶文化呼应的应该属于黄帝所在的族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仰韶文化中晚期 聚落规划 大河村文化 黄帝时代
下载PDF
郑州仰韶文化遗址繁荣度相关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开广 巴明廷 +2 位作者 宋广星 兰社云 王家耀 《河南科学》 2012年第6期783-788,共6页
利用郑州市考古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对郑州地区仰韶文化时期遗址文化层厚度的标准化,扣除自然因素,对郑州地区遗址的繁荣程度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郑州地区仰韶文化时期大河村遗址、古城寨遗址、伏羲台遗址和喂庄遗址、纸房遗址,分别是贾鲁... 利用郑州市考古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对郑州地区仰韶文化时期遗址文化层厚度的标准化,扣除自然因素,对郑州地区遗址的繁荣程度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郑州地区仰韶文化时期大河村遗址、古城寨遗址、伏羲台遗址和喂庄遗址、纸房遗址,分别是贾鲁河流域、双洎河流域、伊洛河流域和颍河流域的区域中心;大河村遗址为仰韶文化时期郑州地区的区域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地理信息系统(AGIS) 仰韶文化 文化层 文化遗址 文化遗存 可疑遗址 空间分析
下载PDF
试论水北遗址仰韶文化遗存的分期 被引量:3
8
作者 翟霖林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7-92,共6页
水北遗址位于陕西省彬县炭店乡水北村(图一),面积为12万平方米。195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对该遗址进行调查,发现有钵、盆、罐、尖底瓶、缸、瓮等遗物[1][2]。
关键词 水北遗址 仰韶文化遗存 分期研究
下载PDF
河南仰韶村文化遗迹点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查理思 吴克宁 冯力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6-781,共6页
针对小尺度遗址区内遗迹点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较少的问题,以河南仰韶村文化遗址为研究区,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提取遗迹点的环境参数,统计分析得出其主要特征,并计算得出遗迹点的分布结构和地理集中度。结果显示,遗迹点高程一般为590~650... 针对小尺度遗址区内遗迹点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较少的问题,以河南仰韶村文化遗址为研究区,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提取遗迹点的环境参数,统计分析得出其主要特征,并计算得出遗迹点的分布结构和地理集中度。结果显示,遗迹点高程一般为590~650 m,坡度为1.7°~5.1°,坡向值为112.5°~202.5°,距河流距离为250~350 m。这表明古人类选择生产生活地址时,通常选择坡度平缓、坡向以东南和南朝向为主、地势具有一定高度且距离河流稍近的区域。遗迹点空间分布结构类型为凝聚型,且地理集中度高,这表明古人类倾向于群居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村遗址 遗迹点 环境参数 空间分布
下载PDF
鱼化寨遗址仰韶文化遗存分期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邸楠 翟霖林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24,38,共7页
本文利用考古地层学与类型学的方法,将鱼化寨遗址的仰韶文化遗存分为三期六段,分属于仰韶文化的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遗存较为丰富,又可以细分为三个小的发展阶段。其中的一期一段遗存,过去曾有不同认识,在本遗址中,内涵丰富、地层... 本文利用考古地层学与类型学的方法,将鱼化寨遗址的仰韶文化遗存分为三期六段,分属于仰韶文化的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遗存较为丰富,又可以细分为三个小的发展阶段。其中的一期一段遗存,过去曾有不同认识,在本遗址中,内涵丰富、地层关系明确,通过分析其文化面貌,本文认为其仍未超出仰韶文化的范围,当属仰韶文化的最早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化寨遗址 仰韶文化 分期研究
下载PDF
湖北郧西张家坪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长江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9,共17页
2009年11月到2010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郧西张家坪遗址进行了发掘。遗址文化内涵较单纯,层位较清晰,主要以仰韶文化和东周文化遗存为主,少量唐宋的遗存,出土了丰富的陶器、石器、及少量的瓷器、铁器、铜钱... 2009年11月到2010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郧西张家坪遗址进行了发掘。遗址文化内涵较单纯,层位较清晰,主要以仰韶文化和东周文化遗存为主,少量唐宋的遗存,出土了丰富的陶器、石器、及少量的瓷器、铁器、铜钱等。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汉水中上游同时期的区域文化以及南北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坪遗址 仰韶遗存 东周遗存 唐宋遗存
下载PDF
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学理问题 被引量:4
12
作者 杜勇 《中原文化研究》 2018年第3期5-11,共7页
中华文明五千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历史学命题。然此命题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式,长期以来缺少合理的说明。一般认为黄帝时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但传说中的黄帝距今不到五千年。考索文献记载,可知黄帝之前还有一个炎帝主宰当时部落... 中华文明五千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历史学命题。然此命题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式,长期以来缺少合理的说明。一般认为黄帝时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但传说中的黄帝距今不到五千年。考索文献记载,可知黄帝之前还有一个炎帝主宰当时部落联合体的时代,其时文明因素灿然大备,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当肇始于炎黄时代。炎帝时代历时500年,继之包括黄帝在内的五帝时代历时588年,则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的炎黄五帝时代长达一千余年,大体相当于考古学上的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时期。以此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轫期,则中华文明五千年不为无据。五千年来,虽然历经艰难与曲折,但中华文明的发展始终不曾中断,始终以其伟岸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帝 黄帝 仰韶文化 龙山时代 五千年文明
下载PDF
2014年内蒙古托克托县海生不浪遗址发掘简报
13
作者 谭玉华 杨涵毓 +13 位作者 谢绪晴 李长圆 鲜晶 刘騻 王笑寒 杨荣佳 文安琪 梁陈美景 张萧 郭治中 翁进有 董少清 许永杰 朱雪菲 《草原文物》 2016年第1期19-39,共21页
海生不浪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双河镇海生不浪村北500米的沙丘上,东经111°16’01”,北纬40°10’32”,海拔1030米。遗址坐落于黄河北岸,南距黄河1800米,属于河岸三级台地,高于河床70余米,东西两侧为冲沟和沙丘... 海生不浪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双河镇海生不浪村北500米的沙丘上,东经111°16’01”,北纬40°10’32”,海拔1030米。遗址坐落于黄河北岸,南距黄河1800米,属于河岸三级台地,高于河床70余米,东西两侧为冲沟和沙丘,构成了遗址天然的界限(图一)。遗址东西宽约340米,南北长约340米,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①。遗址地表为20世纪90年代人工播种的防风固沙的沙棘类灌木丛覆盖,部分为近现代墓地所破坏,因开挖墓葬和水土流失,地表可见大量不同时期的陶片等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生不浪遗址 海生不浪文化 朱开沟文化 仰韶时代 房址 灰坑
下载PDF
碾子坡遗址仰韶文化遗存的初步分析
14
作者 翟霖林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22,共6页
通过对碾子坡遗址地层关系的分析,并将出土器物与关中地区已知的典型遗址进行比较,认为遗址地层中的仰韶文化遗存并不单纯,而是包含了属于早期、中期等不同时期的遗存。原报告将碾子坡遗址仰韶文化遗存笼统地确定为"东庄村类型晚期... 通过对碾子坡遗址地层关系的分析,并将出土器物与关中地区已知的典型遗址进行比较,认为遗址地层中的仰韶文化遗存并不单纯,而是包含了属于早期、中期等不同时期的遗存。原报告将碾子坡遗址仰韶文化遗存笼统地确定为"东庄村类型晚期"的结论,不符合关中地区已经建立的年代序列,因而也是难以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子坡遗址 仰韶文化遗存 分期研究
下载PDF
下王岗遗址仰韶时期遗存性质研究:陶器视角
15
作者 田多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25-30,共6页
为探索下王岗遗址仰韶时期的文化性质,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考古学基本研究方法,从陶器研究入手,综合分析下王岗遗址仰韶时期遗存的特点。通过与仰韶文化核心区——陕西关中地区的典型遗存对比,认为其与典型仰韶时期文化有所联... 为探索下王岗遗址仰韶时期的文化性质,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考古学基本研究方法,从陶器研究入手,综合分析下王岗遗址仰韶时期遗存的特点。通过与仰韶文化核心区——陕西关中地区的典型遗存对比,认为其与典型仰韶时期文化有所联系但总体特征不同。因此应将下王岗仰韶时期遗存性质定位为仰韶时期的地方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王岗 仰韶时期 文化性质 文化遗存 陶器 关中地区 仰韶文化
下载PDF
陕西横山县大古界遗址动物遗存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胡松梅 杨利平 +2 位作者 康宁武 杨苗苗 李小强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6-112,I0008,F0003,共9页
大古界遗址位于陕西榆林市横山县雷龙湾乡沙峁村张油坊组,2010年发掘时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遗存。按照出土单位对所有的动物骨骼进行了科学的收集以及分类、测量和鉴定。通过系统的分类和研究表明至少代表12个属种,包括蚌类、喜鹊、鹤、草... 大古界遗址位于陕西榆林市横山县雷龙湾乡沙峁村张油坊组,2010年发掘时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遗存。按照出土单位对所有的动物骨骼进行了科学的收集以及分类、测量和鉴定。通过系统的分类和研究表明至少代表12个属种,包括蚌类、喜鹊、鹤、草兔、狗、貉、狗獾、黄鼬、猪、鹿科、狍、绵羊等。根据对出土动物骨骼的分析结果表明:当时遗址周围的环境以草原为主,不远处有一定面积的疏林、灌丛,草原、疏林间分布着一定面积的水域。家养动物猪和狗占的比例较少,主要以捕猎野生动物野兔和狍子为肉食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大古界遗址 仰韶晚期 动物遗存
下载PDF
崧泽—良渚转型期的礼制遗存刍议——以小兜里、仙坛庙、邱承墩遗址为例
17
作者 张小帆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6-151,共6页
公元前3500~3000年是崧泽文化向良渚文化的过渡阶段,也是太湖流域礼制发展演变的转型时期。转型时期出现的礼制遗迹有祭祀性质的土台,礼制遗物出现陶、玉并重的礼器组合现象,鼎、豆、壶成为陶礼器的固定组合,小玉璧、小玉镯可能为良渚... 公元前3500~3000年是崧泽文化向良渚文化的过渡阶段,也是太湖流域礼制发展演变的转型时期。转型时期出现的礼制遗迹有祭祀性质的土台,礼制遗物出现陶、玉并重的礼器组合现象,鼎、豆、壶成为陶礼器的固定组合,小玉璧、小玉镯可能为良渚文化玉璧、玉琮的雏形。崧泽—良渚转型期不仅孕育了良渚文化的礼仪制度,并且对良渚文化礼仪制度发展的趋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崧泽文化 良渚文化 转型期 礼制遗存
下载PDF
湖北省郧县胡家窝遗址发掘报告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俊 余西云 龚鑫炳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7,共15页
胡家窝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县青山镇胡家窝村一个临汉江的土台上,中心位置为东经110°57′53″,北纬32°46′00″。2006年10月~12月,武汉大学考古与博物馆系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出后冈一期文化、朱家台文化和战国时期... 胡家窝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县青山镇胡家窝村一个临汉江的土台上,中心位置为东经110°57′53″,北纬32°46′00″。2006年10月~12月,武汉大学考古与博物馆系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出后冈一期文化、朱家台文化和战国时期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家窝 后冈一期文化 仰韶晚期遗存 楚文化遗存
下载PDF
陕西靖边五庄果墚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25
19
作者 孙周勇 徐雍初 +1 位作者 李文海 史君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63,共11页
五庄果墚遗址位于陕西省靖边县黄蒿界乡小界村西北部,距离县城约30公里,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中心位于五个连绵的山峁上,相传该处曾有五户人家居住,因而得名"五庄果墚"。五庄果墚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以上,
关键词 靖边 五庄果墚 仰韶晚期 龙山早期 文化遗存
下载PDF
陕西横山杨界沙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9
20
作者 孙周勇 齐东林 +2 位作者 杨利平 康宁武 郝志国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72,135-136,共9页
杨界沙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雷龙湾乡沙峁村张油坊组,坐落在村南杨界沙地带头道梁、二道梁两座山峁的西坡之上,海拔1152米,面积约5万多平方米。遗址地处黄土高原北缘丘陵沟壑区,北距无定河约2.2千米,
关键词 杨界沙遗址 仰韶晚期 海生不浪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