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科通识教育课程对大学生数学观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彭爱辉 吴婷婷 宋俐冰 《高等理科教育》 2024年第3期38-45,共8页
本科通识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探索了跨学科通识教育课程“数学·科学与艺术”对大学生数学观发展的影响。数据来自216名学生在该课程学习前后对数学本质的看法和10名学生的结课汇报文本。定量和定... 本科通识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探索了跨学科通识教育课程“数学·科学与艺术”对大学生数学观发展的影响。数据来自216名学生在该课程学习前后对数学本质的看法和10名学生的结课汇报文本。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识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的数学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文科生的数学观变化尤为显著;跨学科教学内容的组织、参与式教学活动的开展、任务激励下的跨学科知识探索是促进学生数学观发展的主要课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观 通识教育 跨学科课程
下载PDF
Curriculum Reform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Curriculum Theory
2
作者 郭如 《海外英语》 2017年第22期255-256,共2页
The constructivism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exerts the main effects : to put forward a new concept of knowledge and learning theory, to explain the nature and occurring mechanism of learning again, and to advocate ne... The constructivism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exerts the main effects : to put forward a new concept of knowledge and learning theory, to explain the nature and occurring mechanism of learning again, and to advocate new course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China, constructivism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theories of guiding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and has played a good role in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s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is confused i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nstructivism can also provide new ideas for it. How to combine constructivism with secondary vocationa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how to apply the constructivist curriculum conce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curriculum is the core of this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RUCTIVISM curriculum view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urriculum reform
下载PDF
如何形成有价值的课程知识
3
作者 冯永刚 温晓情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2,共9页
在课程研究领域,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谁的知识最有价值”不同,“有价值的知识如何形成”这一提问方式摒弃了传统课程知识观对知识建构主体的理性或权力身份的探讨,强调“主体去中心化”,即将课程知识和权力放到历史的脉络中检视,... 在课程研究领域,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谁的知识最有价值”不同,“有价值的知识如何形成”这一提问方式摒弃了传统课程知识观对知识建构主体的理性或权力身份的探讨,强调“主体去中心化”,即将课程知识和权力放到历史的脉络中检视,追溯主体所在的论述空间的构建路径。“有价值的知识如何形成”这一问题旨在揭示课程知识的实质、课程知识的建构以及课程知识的自然化与常态化过程,描述了课程知识作为限定并传达社会规则的物质性实践的本质属性、由社会和历史双重建构的生成过程以及课程知识所构筑的话语空间对儿童的区隔与规训。积极探索有价值的课程知识形成的多元理路,可借助“碎片化”的思考工具、“当下历史”的研究范式、“社会知识论”的研究方法论,在强化人们对课程知识的警惕与反思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突破课程知识圈围的合法性依据与具体研究方法论,使教育研究者乃至师生有意识,也有能力主动探寻课程知识的多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知识观 课程知识 理性系统 生产性权力 社会知识论
下载PDF
基于历史文化观目标导向的学校武术教学创新路径
4
作者 徐巧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5-77,123,共4页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的重要目标,学校武术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然而,在当前的学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着忽视历史文化价值观培养的问题。本文...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的重要目标,学校武术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然而,在当前的学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着忽视历史文化价值观培养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审视学校武术教学存在的历史观、文化观缺失现象,探索在武术教学中以培养历史文化观为目标导向的实践路径。研究表明,学校武术教学历史文化观缺失存在武术项目自身、社会以及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有必要进行以“诵读经典、阐释经典、创新经典、应用经典”为主线的武术教学创新实践。这对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具有历史文化观宏大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教学 课程思政 历史文化观 武学经典
下载PDF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5
作者 朱峡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5期105-108,共4页
在信息化新时代,融入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教学模式势不可当。教学模式的深度改革,就是要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技术赋能、以生为本”为特点,将在线自主学习与教师课堂面授有机结合,已成为大学英语课... 在信息化新时代,融入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教学模式势不可当。教学模式的深度改革,就是要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技术赋能、以生为本”为特点,将在线自主学习与教师课堂面授有机结合,已成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以课程思政实施框架为指导思想,以产出为导向,提出集活动教学、任务型教学和项目式教学于一体的STAPLL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改革研究,希望能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带来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课程思政 STAPLL 大学英语视听说
下载PDF
论习近平历史观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运用
6
作者 程鹏宇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6-31,共6页
习近平历史观是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其所蕴含的人民观、改革观、科技观、制度文明观、文明交往观、历史人物评价观等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实际教学中产生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将习近平历史观融入中国古代史课程的教学中,不仅... 习近平历史观是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其所蕴含的人民观、改革观、科技观、制度文明观、文明交往观、历史人物评价观等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实际教学中产生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将习近平历史观融入中国古代史课程的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史知识,更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从而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历史观 中国古代史 课程思政 历史教育
下载PDF
基于信息化建设的印刷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皮阳雪 官燕燕 叶义成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87,共8页
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本文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的印刷媒体技术专业为例,遵循整体课程观,以课程标准制订、新型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建设、课堂教法创新、教学管理改革为实施... 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本文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的印刷媒体技术专业为例,遵循整体课程观,以课程标准制订、新型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建设、课堂教法创新、教学管理改革为实施路径,以学生为中心,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为课程改革注入新动力,同时介绍了课程改革采取的系列举措及取得的改革成效。本文进行的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希望能为其他相关院校交流借鉴,共同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整体课程观 课程改革 混合式教学 教学管理
下载PDF
课程思政的“根、本、魂”和相应教育“三观”的理性探讨——从思政视角探讨大学物理课程思政 被引量:1
8
作者 朱鋐雄 王向晖 尹亚玲 《物理与工程》 2023年第1期54-60,共7页
课程“土壤”是课程思政的“根”之所在(与课程观的理念更新对应);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本”之所归(与教育观的理念更新对应);融入转化是课程思政的“魂”之所系(与教学观的理念更新对应)。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扎根课... 课程“土壤”是课程思政的“根”之所在(与课程观的理念更新对应);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本”之所归(与教育观的理念更新对应);融入转化是课程思政的“魂”之所系(与教学观的理念更新对应)。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扎根课程,以隐性教育方式体现课程育人价值、全方位地推进大学物理课程建设(包括课堂教学、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课程评价、队伍建设等各方面)的“思想引领”和“目标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物理 课程思政 课程观 教育观 教学观
下载PDF
“大概念”视域下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释义与实践理路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义兵 汪安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5-175,共11页
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新时代劳动教育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旨归,以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为价值遵循,是当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概念作为具有网络状、迁移性、持久性等特征的中心... 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新时代劳动教育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旨归,以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为价值遵循,是当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概念作为具有网络状、迁移性、持久性等特征的中心概念,能在联结、整合零散庞杂学习材料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思维、观念的发展。研究从“大概念”视域出发重构劳动教育课程系统,以哲学的下位演绎与实践的上位归纳为逻辑理路,深层解读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的时代意蕴,充分挖掘劳动教育的实践经验,构建以劳动素养、劳动价值与劳动伦理为核心的劳动教育课程大概念分析系统,并提出重解课程目标激发“劳动素养”概念的深层认知,拓展课程空间构建“劳动价值”概念的感知情境,深化课程实践体认“劳动伦理”的关怀效用,转变教学行为开展对话大概念单元教学的系列举措,以为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优化设置与实践拓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大概念 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课程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下载PDF
基于“体育思政教育观”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10
作者 张慧丽 张小林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42-145,共4页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对习近平关于体育思政教育观的理论内涵、价值意蕴、内在逻辑及创新路径进行深入剖析。探索性提出构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观、完善优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培养目标、推动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精气...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对习近平关于体育思政教育观的理论内涵、价值意蕴、内在逻辑及创新路径进行深入剖析。探索性提出构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观、完善优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培养目标、推动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精气神”、做好课程思政教育的社会服务和实践引导、推进课程思政教育的国际化、根据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类型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充分挖掘习近平总书记体育思政教育观呈现出的体育精神、育人指引和理论源泉,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和专业课程思政奠定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思政教育观 体育教育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工程制图课程思政实践与思考——以一堂课程思政示范课为例
11
作者 刘梅英 任奕林 +2 位作者 黄凰 王巧华 吴擎 《农业工程》 2023年第3期115-119,共5页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以一堂工程制图课程思政示范课为例,讲解机件形状表达方法中的剖视图。首先构建了工程制图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框架,充分挖掘教学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通过案例实施探讨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以一堂工程制图课程思政示范课为例,讲解机件形状表达方法中的剖视图。首先构建了工程制图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框架,充分挖掘教学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通过案例实施探讨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方式,并通过学生匿名问卷调查和教师代表的听课反馈来评估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效。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示范课 工程制图 剖视图
下载PDF
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医学形态学教学改革
12
作者 魏圆圆 高凡凡 +3 位作者 迪丽娜尔·波拉提 白生宾 王松 徐琦 《中国医药导报》 2023年第34期78-82,共5页
以基础医学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通过形态学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重构,探索高质量基础医学人才的培养路径。首先通过跨学科精选教学内容,构建学生医学整体观,以关键知识点为线索,将解剖、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等课程内容融... 以基础医学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通过形态学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重构,探索高质量基础医学人才的培养路径。首先通过跨学科精选教学内容,构建学生医学整体观,以关键知识点为线索,将解剖、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等课程内容融会贯通,注重课程思政与专业的融合,形成较为完整的基础医学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基于案例教学法和基于问题的学习相结合、互联网+个体化教学、第二课堂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不断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利用思维导图整合各层次的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最后以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完善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和提升实践创新能力,为后续拔尖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医学 形态学实验 实践创新 整体观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双一流”高校创业课程建设特点与发展路径探析——以C9高校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陆春萍 秦月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3年第1期97-106,共10页
以C9高校为代表的“双一流”大学,其创业课程建设应紧跟知识、社会发展变化,遵循创业课程的实践取向。C9高校的创业课程建设融入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跨学科的特色。课程设计满足学生差异化、个性化发展需要,重视培养拔尖应用型创新... 以C9高校为代表的“双一流”大学,其创业课程建设应紧跟知识、社会发展变化,遵循创业课程的实践取向。C9高校的创业课程建设融入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跨学科的特色。课程设计满足学生差异化、个性化发展需要,重视培养拔尖应用型创新人才;强调课程的实践面向和体验性,体现出双创人才培养的专业化、精英化和实践性。在“实践课程观”视域下,对双一流高校创业课程建设路径进行思考,为我国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高校 创业课程 实践课程观
下载PDF
吃透教材:思政理论课深度教学何以可能的素朴之道
14
作者 赵炜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95-98,共4页
深度教学是思政课教学能否促成学生之深度学习以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使用何种教学手段与技术媒介,叩问清楚并回答好“教什么”“何以教”,悟透教材深化课程理解以有效实现“用教材教”,是思政课之... 深度教学是思政课教学能否促成学生之深度学习以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使用何种教学手段与技术媒介,叩问清楚并回答好“教什么”“何以教”,悟透教材深化课程理解以有效实现“用教材教”,是思政课之深度教学“何以能够”的基本前提和务实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理论课教学 教材观 课程观 教学观 深度教学
下载PDF
“五共”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深度合作的课程观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晓丽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9,共4页
“五共”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深度合作课程观的基本内涵是:通过校企专业共建使课程设置科学合理,通过校企课程共担使课程分配优势互补,通过校企教材共编使课程内容贴近岗位,通过校企师资共享使课程实施更加科学,通过校企基地共用使课程... “五共”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深度合作课程观的基本内涵是:通过校企专业共建使课程设置科学合理,通过校企课程共担使课程分配优势互补,通过校企教材共编使课程内容贴近岗位,通过校企师资共享使课程实施更加科学,通过校企基地共用使课程实践趋于真实。本文以漯河食品中专与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双汇商业学院为例,阐述该课程观的实施路径及教育教学成效,为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课程观 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
下载PDF
高校学生择业观变迁倒逼高校课程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淼 吕惠聪 崔利魏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22-128,共7页
为适应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切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学生择业选择意向视角,针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毕业后出路问题设计了调研问卷并进行了调研活动。调研问... 为适应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切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学生择业选择意向视角,针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毕业后出路问题设计了调研问卷并进行了调研活动。调研问卷区分了城市就业、回乡就业和继续深造3类,关注了学生在3类就业选择上的倾向及引起选择偏好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原籍为不同家乡的学生在择业选择意向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类型的学校学生在择业选择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此外,学生普遍对于学习成绩和技能水平有较大的期望。为进一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需求问题,提出以提升专业素质和就业技能为导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夯实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的乡土情怀,促使人才区域内区域间合理流动;通过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扩大深造途径,缓解结构性就业压力,有效提升就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择业观 人才培养 高校课程改革
下载PDF
学科实践:时代内涵与现实追求 被引量:3
17
作者 苏鸿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33,共6页
学科实践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取向,但是受制于传统理论哲学的局限,教育界对学科实践的理解仍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需要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度反思与建构。晚近以来实践哲学的复兴,为我们重新理解学科实践开启了新的视域。学科实践不... 学科实践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取向,但是受制于传统理论哲学的局限,教育界对学科实践的理解仍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需要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度反思与建构。晚近以来实践哲学的复兴,为我们重新理解学科实践开启了新的视域。学科实践不仅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课程形态的创新与教育观念的转变。学科实践力图超越传统理论哲学二元对立的认识局限,倡导知识与情境的关联、认识与行动的统一、身体与心智的融合。学科实践的实施应该强化情境脉络、具身活动与技术支持,重视培养教师的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实践 实践哲学 课程知识观 课程变革
下载PDF
效率与民主之争:博比特与杜威课程观之比较
18
作者 叶晓力 徐培鑫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50,共12页
作为同一时代的教育家,博比特与杜威都曾深刻影响了美国公立学校的课程变革。博比特的社会效率取向课程观对美国20世纪初的学校课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其伴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趋于式微;而杜威的社会民主取向课程观则在经济危机后的... 作为同一时代的教育家,博比特与杜威都曾深刻影响了美国公立学校的课程变革。博比特的社会效率取向课程观对美国20世纪初的学校课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其伴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趋于式微;而杜威的社会民主取向课程观则在经济危机后的课程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课程目标观上,博比特坚持“为成人生活做准备”,而杜威则强调“儿童经验的不断生长”;在课程内容观上,博比特重视协调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结合,而杜威则更推崇直接经验的价值;在课程编制观上,博比特创造了一种基于社会逻辑的“活动分析法”,而杜威则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出了“教材心理学化”;在课程实施观上,博比特指出只有通过大量的专门训练才能够实现预设目标,而杜威则强调“手脑并用”的亲身参与。重新审视博比特与杜威的课程观,尽管他们的课程主张存在诸多“立场对峙”,但其中亦不乏思想契合之处,如都主张教育为社会服务、都重视经验的积极作用、都遵循一定的科学逻辑以及都强调学习的亲身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比特 杜威 社会效率 社会民主 课程观
下载PDF
医学伦理学教育的人文关怀之维 被引量:4
19
作者 魏泽文 王兆良 陈鑫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0-65,共6页
人文关怀是医学伦理学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和实践原则,主要体现在对生命本身的关注。生命作为人类存在的根本条件和前提,理应成为医学伦理学教育的人学内核。医学伦理学教育彰显人文关怀不仅是其内在诉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念和... 人文关怀是医学伦理学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和实践原则,主要体现在对生命本身的关注。生命作为人类存在的根本条件和前提,理应成为医学伦理学教育的人学内核。医学伦理学教育彰显人文关怀不仅是其内在诉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的要求。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医学伦理学教育需以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为指导思想,教育医学生尊重生命、体悟生命,最后促使他们怀着仁爱之心,以正确的生命理念来救治生命,并在这一过程中彰显对生命本身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伦理学教育 人文关怀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教育 课程思政 医学生
下载PDF
在“表征”与“生成”之间:新时代学校舞蹈教育知识体系的重构探索
20
作者 陆佳漪 《美育学刊》 2023年第2期15-23,共9页
新时代学校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作为艺术课程的组成部分,舞蹈教育课程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基于学校舞蹈教育实践的课程研究中,舞蹈知识形成三种范式,分别是“学习舞蹈”“从舞中学”和“中间道路”。“学习舞蹈”范式基于表... 新时代学校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作为艺术课程的组成部分,舞蹈教育课程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基于学校舞蹈教育实践的课程研究中,舞蹈知识形成三种范式,分别是“学习舞蹈”“从舞中学”和“中间道路”。“学习舞蹈”范式基于表征主义知识观,旨在通过身体训练使学习者在最大程度上映现与表征先在的舞蹈知识。“从舞中学”范式基于生成主义知识观反叛“学习舞蹈”范式,旨在通过舞蹈教育获得超越舞蹈形式、技术、风格的收获。二者在非此即彼的对立中各自陷入困局。为破解这种困局,舞蹈教育知识的完形结构属于一种立足中国语境的“中间道路”。基于从对立走向融合的学理思考,舞蹈教育知识应由舞蹈本体知识和舞蹈衍生知识两大类构成多维度、多层次的完形结构,以致力于通过作为美育的学校舞蹈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教育 课程知识观 表征主义 生成主义 完形知识框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