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弱渗透性土中地下结构承受水压规律试验研究
1
作者 梁泽田 郑山锁 +3 位作者 刘晓航 胡文乐 杜宜阳 宋枳含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3-96,共14页
为合理评估地下结构在使用寿命周期内的抗浮性能,设计一种多功能模型试验系统,模拟不同水力梯度作用下重塑黄土和粉质黏土中孔隙水压力的传递过程,开展竖向渗流条件和侧向渗流条件下两种土体介质中地下结构承受水压变化规律试验;基于修... 为合理评估地下结构在使用寿命周期内的抗浮性能,设计一种多功能模型试验系统,模拟不同水力梯度作用下重塑黄土和粉质黏土中孔隙水压力的传递过程,开展竖向渗流条件和侧向渗流条件下两种土体介质中地下结构承受水压变化规律试验;基于修正K-C(Kozeny-Carman)渗流理论提出用于描述弱渗透性土体介质中孔压竖向传递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水力梯度作用下粉质黏土中同一测点的孔压值较重塑黄土中小,且趋于稳定所需时间较长;当两种土体介质中发生竖向渗流或侧向渗流时,地下结构承受的水压均比理论静水压力小;所提出的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重塑黄土和粉质黏土介质中孔压的传递过程;在实际工程中,应考虑结构自身对地下渗流场的影响和特殊土体介质对孔隙水渗流的影响,从而实现更合理的抗浮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浮力 地下结构 模型试验 孔隙水压力 阻挡效应
下载PDF
煤层气低压采气管线气、液两相流演化分析
2
作者 蒲攀 孟凡华 +3 位作者 陈伟 仝世伟 陈巨标 王利祥 《中国煤层气》 CAS 2024年第2期18-21,共4页
在煤层气田开发的中后期,为保持抽采速率,控制递减率,管网运行压力逐年降低。结合贝克流型分界法进行流型划分并对流型演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煤层气采气管线中两相流发展演化的过程中通常为雾状流、环状流、层状流、波浪流、段塞流... 在煤层气田开发的中后期,为保持抽采速率,控制递减率,管网运行压力逐年降低。结合贝克流型分界法进行流型划分并对流型演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煤层气采气管线中两相流发展演化的过程中通常为雾状流、环状流、层状流、波浪流、段塞流依次出现,影响流型发展的因素包含降温、合并、捕获、叠加、重力作用及特殊管段等。同时因相对流速变化或截流效应,高持液率的相态也会向低持液率的相态转化。对气液两相流的演化过程进行研究有助于系统分析积液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科学的治理对策。为提高冬季管线运行效率,降低煤层气开发的操作成本,在进一步研究中需要深入分析两相流演化的各类影响因素,探索采取干预措施,为管线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持液率 截流效应
下载PDF
汉南长江干堤防渗排水相结合的渗流控制措施研究
3
作者 田密 陈斯鹏 +2 位作者 国小龙 盛小涛 王祥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0-168,共9页
汉南长江干堤某堤段管涌险情整治工程受到西气东输穿堤管线影响,全封闭防渗墙被分隔而不连续导致端部出现绕渗问题。针对防渗墙未封闭段渗流控制问题,提出防渗排水相结合的渗流控制思路,堤防主体采用全封闭防渗墙防渗,西气东输管线穿堤... 汉南长江干堤某堤段管涌险情整治工程受到西气东输穿堤管线影响,全封闭防渗墙被分隔而不连续导致端部出现绕渗问题。针对防渗墙未封闭段渗流控制问题,提出防渗排水相结合的渗流控制思路,堤防主体采用全封闭防渗墙防渗,西气东输管线穿堤段采用减压井排水控制地下水头。为综合评价防渗排水相结合的渗流控制措施效果,基于MODFLOW构建了汉南长江干堤三维渗流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无渗控措施、仅采用全封闭防渗墙以及考虑防渗墙端部绕渗影响下防渗墙与减压井相结合的渗控措施对堤防渗流场状态及渗透稳定的影响,研究了减压井井口高程对汉南长江干堤渗流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和仅采用全封闭防渗墙措施时,汉南长江干堤堤内薄弱处汛期存在渗透破坏风险,且仅采用防渗墙措施时防渗墙缺口处绕渗明显。在防渗墙未封闭段设置减压井,采用全封闭防渗墙与减压井复合措施后,堤防渗流控制效果受减压井井口高程影响显著。当井口高程逐渐降低,堤内压力水头差随之增大,减压井汇流能力增强、排水减压效果明显提升,建议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减压井井口高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干堤 防渗墙 减压井 数值模拟 渗控效果
下载PDF
Analysis of petrophysical cutoffs of reservoir intervals with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with accumulation capacity in clastic reservoirs 被引量:4
4
作者 Wang Yanzhong Cao Yingchang +3 位作者 Song Guoqi Song Ling Yang Tian Zhang Shaomi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11-219,共9页
Methodolo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calculating cutoffs of reservoir intervals with production capacity (RIPC) and reservoir intervals with accumulation capacity (RIAC) according to the types of pore throat stru... Methodolo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calculating cutoffs of reservoir intervals with production capacity (RIPC) and reservoir intervals with accumulation capacity (RIAC) according to the types of pore throat structures and dynamic force by using data from petrophysical analysis, production tests and mercury injection. The data are from clastic reservoirs in the third member (Es3) and the fourth member (Es4)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in the Shengtuo area o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Dongying Sag, Jiyang Depression, China. The method of calculating cutoffs of RIPC is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determination of permeability cutoffs of RIPC; 2) classification of types of pore-throat structures according to mercury injection data and then relating porosity to permeability and deter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ccording to each type of pore-throat structure; and 3) calculating porosity cutoffs of RIPC using established correlation between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pore throat structure. The method of calculating cutoffs of RIAC includes: 1) establishing a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oil-water interracial tension and formation temperature; 2) calculating limiting values of maximum connected pore-throat radii according to formation temperature and dynamic forces of each reservoir interval; 3) correlating permeability with maximum connected pore-throat radius and then obtaining permeability cutoffs of RIAC; and 4) calculating porosity cutoffs on the basis of permeability cutoffs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rrelations, suitable for the type of porethroat structur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cutoffs of clastic reservoirs decrease with depth. For a fixed permeability cutoff, the porosity cutoff of R1PC varies because the type of pore throat is different. At a fixed temperatur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cutoffs of RIAC decrease as dynamic force increases. For a fixed permeability cutoff of effectiv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he porosity cutoff also varie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pore thro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fective reservoir petrophysical cutoff of reservoir intervals with production capacity(RIPC) petrophysical cutoff of reservoir intervals with accumulation capacity (RIAC) clastic rocks
下载PDF
东营凹陷古近系红层砂体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34
5
作者 王健 操应长 +3 位作者 高永进 刘惠民 刘晓丽 唐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33,共7页
依据试油、压汞、物性等资料,综合利用分布函数曲线法、试油法、束缚水饱和度法分别求取东营凹陷孔一段—沙四下亚段红层砂体不同埋深下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结合红层砂体沉积、成岩作用、地层压力特征探讨有效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结果... 依据试油、压汞、物性等资料,综合利用分布函数曲线法、试油法、束缚水饱和度法分别求取东营凹陷孔一段—沙四下亚段红层砂体不同埋深下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结合红层砂体沉积、成岩作用、地层压力特征探讨有效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红层砂体不同埋深下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与深度存在函数关系;沉积作用是红层砂体有效储层发育程度的主控因素,成岩作用对有效储层发育影响较大,岩石颜色和地层压力对储层有效性影响相对较小;浅水型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漫湖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冲积扇漫流沉积和辫状水道以及滨湖滩坝坝主体是有效储层有利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 物性下限 有效储层 孔店组 东营凹陷
下载PDF
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9
6
作者 路智勇 韩学辉 +4 位作者 张欣 孙婷 王建伟 李宇志 赵海燕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42,共11页
储层物性下限是储量评价中识别储层、确定有效厚度的重要参数。系统考察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并对技术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研究认为:可依据方法、使用资料特点将物性下限方法分为岩心分析、测试分析两大类;岩心分析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实... 储层物性下限是储量评价中识别储层、确定有效厚度的重要参数。系统考察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并对技术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研究认为:可依据方法、使用资料特点将物性下限方法分为岩心分析、测试分析两大类;岩心分析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实验室测量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确定各种阈值作为物性下限,确定的物性下限比较乐观,适用于测试资料较少的勘探阶段;测试分析方法通过统计分析产液能力与含油产状、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的关系来给出物性下限,确定的物性下限比较保守,适合在开发阶段使用,与岩心分析方法组合使用可在开发阶段动态确定物性下限;物性下限研究应该注意非均质性、试油工艺等问题带来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物性下限 有效厚度 岩心分析 试油
下载PDF
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沙四上亚段有效储层成因机制 被引量:9
7
作者 葸克来 操应长 +5 位作者 周磊 赵贤正 金凤鸣 杨春宇 苏芮 董雄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51-1465,共15页
中深层有效储层成因机制一直是中深层油气勘探备受关注的内容。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沙四上亚段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特征及成岩作用特征,并在有效储层物性下限... 中深层有效储层成因机制一直是中深层油气勘探备受关注的内容。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沙四上亚段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特征及成岩作用特征,并在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有效储层物性控制因素,总结了有效储层成因机制,建立了有效储层成因模式。研究表明: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沙四上亚段储层以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含少量长石质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高;压实作用较强,胶结作用南北差异性明显,溶解作用弱;储层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含少量的粒内溶孔及粒间溶扩孔隙,孔渗相关性好。储层胶结物含量、分选系数、沉积微相及地层压力是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沙四上亚段有效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沉积环境中杂基含量少、分选好、碳酸盐岩屑含量低的细砂岩、中粗砂岩及含砾砂岩是沙四上亚段有效储层形成的有利物质基础。早期地层超压,抑制压实作用,保护原生孔隙;早期油气充注,抑制胶结作用与压实作用,保护孔隙空间。二者共同作用,是有效储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溶解作用少量增孔,颗粒边缘形成的早期石英加大抑制压实,对有效储层的形成起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性下限 有效储层 控制因素 成因机制 廊固凹陷
下载PDF
近自由面水下爆炸冲击波切断效应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崔杰 杨文山 +1 位作者 李世铭 明付仁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5-471,共7页
近自由面水下爆炸形成的冲击波到达自由面时会反射稀疏波,并伴随着水面的上升、破碎和飞溅等复杂物理现象。文章基于无网格SPH方法建立了近自由面水下爆炸数值模型,开发了计算程序,模拟了冲击波和自由面反射的稀疏波的相互作用过程,分... 近自由面水下爆炸形成的冲击波到达自由面时会反射稀疏波,并伴随着水面的上升、破碎和飞溅等复杂物理现象。文章基于无网格SPH方法建立了近自由面水下爆炸数值模型,开发了计算程序,模拟了冲击波和自由面反射的稀疏波的相互作用过程,分析了切断现象的特性、产生机理以及对冲击波参数的影响。研究发现,爆心正上方且距自由面较近处,稀疏波作用最强;近自由面爆炸冲击波冲量可衰减为无限水域爆炸的1/3左右。文中的研究旨在探索冲击波在自由面处的传播规律,并为近自由面水下爆炸载荷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爆炸 近自由面 切断效应 SPH方法 水冢
下载PDF
光子晶体光纤模式截止特性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波 张霞 +1 位作者 黄永清 任晓敏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6-510,共5页
“无限单模传输”特性是光子晶体光纤最引人注目的特性, Birks等用有效折射率模型对其进行了合理的解释,但定量分析误差很大,而且由于进行了标量近似,填充比较大时不适用。我们仍采用该法,但作了改进。(1)有效纤芯半径和二阶模截止的归... “无限单模传输”特性是光子晶体光纤最引人注目的特性, Birks等用有效折射率模型对其进行了合理的解释,但定量分析误差很大,而且由于进行了标量近似,填充比较大时不适用。我们仍采用该法,但作了改进。(1)有效纤芯半径和二阶模截止的归一化频率的选取更准确; (2)采用了全矢量方法.研究了光子晶体光纤的模式截止特性,得到了在不同结构参量下归一化频率与相对波数的依赖关系和二阶模截止的相对波数与结构参量的依赖关系,并由后一关系曲线及其渐近线将光子晶体光纤的工作区域划分为无限单模、单模和多模区域。结果与其它数值方法的结果一致性很好,而且方法较其它方法更为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模式截止 有效折射率模型 光子晶体光纤
下载PDF
汾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影响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兰跃东 康玲玲 +1 位作者 董飞飞 王云璋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2期70-72,76,共4页
在分析汾河径流量变化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断流气候背景,以及气温、降水变化与径流趋势联系和80年代中期以来气候变化特点基础上,建立了河津站天然年径流量计算公式,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自20世纪50、60年代丰水... 在分析汾河径流量变化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断流气候背景,以及气温、降水变化与径流趋势联系和80年代中期以来气候变化特点基础上,建立了河津站天然年径流量计算公式,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自20世纪50、60年代丰水期之后径流量总体呈递减趋势;②20世纪70年代以来汾河水量偏枯和断流趋势发展乃是以北半球增暖效应为背景;③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气候较前期变化有气温升高、尤其冬季最甚,降水减少、特别是汛期及夏、秋季最显著之特点;④气候变化引起径流量平均每年减少5.67亿m3(24.9%),其中气温影响8.6%,降水影响16.3%。因此,汾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气候变化 断流影响 汾河流域
下载PDF
深厚覆盖层闸基渗控效果及防渗措施 被引量:4
11
作者 谢罗峰 李景娟 +1 位作者 段祥宝 唐志坚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6-159,共4页
为研究深厚覆盖层透水地基防渗墙的防渗效果,以典型闸为例,分析了不同防渗墙布设位置、空间几何尺寸、贯入度对渗流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直防渗墙的布设位置应尽量靠近上游,以减小底板扬压力,闸底进出口处等关键部位设置板桩、... 为研究深厚覆盖层透水地基防渗墙的防渗效果,以典型闸为例,分析了不同防渗墙布设位置、空间几何尺寸、贯入度对渗流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直防渗墙的布设位置应尽量靠近上游,以减小底板扬压力,闸底进出口处等关键部位设置板桩、短截墙可显著降低出口处垂直出逸坡降和底板水平坡降;增加悬挂式防渗墙的贯入度,能降低扬压力和各部位渗透坡降,有利于渗流安全;对多道垂直防渗措施,前置的防渗墙贯入深度应尽量大,后置的防渗墙应尽量浅,以达到既能降低底板扬压力,又能减小出口处垂直出逸比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闸基 深厚覆盖层 防渗墙 渗透控制效果 分析
下载PDF
混凝土防渗墙出现裂缝的渗流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许国安 武桂生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1期31-35,共5页
混凝土防渗墙具有非常良好的防渗性能,目前在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人们担心由于某些原因可能导致防渗墙出现裂缝或开叉。这些不利因素是否影响坝基的渗控效果和大坝的安全?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提出裂缝渗... 混凝土防渗墙具有非常良好的防渗性能,目前在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人们担心由于某些原因可能导致防渗墙出现裂缝或开叉。这些不利因素是否影响坝基的渗控效果和大坝的安全?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提出裂缝渗分析方法,并结合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水墙 裂缝 渗流控制
下载PDF
长江中游裁弯工程的效果 被引量:8
13
作者 胡向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18,共5页
下荆江中洲子和上车湾裁弯工程实施已30多年。裁弯工程竣工后,对新河发展和老河淤积过程,裁弯段上游和下游河段的河道演变及水位变化等进行了长期的观测研究。观测分析结果表明:裁弯后新河按预期目标发展,老河相应淤积,老河同期淤积量... 下荆江中洲子和上车湾裁弯工程实施已30多年。裁弯工程竣工后,对新河发展和老河淤积过程,裁弯段上游和下游河段的河道演变及水位变化等进行了长期的观测研究。观测分析结果表明:裁弯后新河按预期目标发展,老河相应淤积,老河同期淤积量大于新河冲刷量;裁弯后裁弯河段上游河道比降加大,河床冲刷,同流量的水位较裁弯前降低,其降低值自下游往上游减小,枯水期大于汛期;裁弯段以下至城陵矶河段未发生淤积,且略有冲刷,同流量的水位没有抬高,城陵矶至武汉河段在裁弯后至80年代中期曾发生淤积;裁弯后逐步实施新河及其上下游河段的护岸工程,目前下荆江河势总体稳定,裁弯工程效益得以长期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裁弯 工程效果 长江中游
下载PDF
不同类型低渗透储层有效厚度物性下限及其差异性成因——以陕北斜坡中部S地区中生界为例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凤奇 武富礼 +4 位作者 蒙晓灵 高兴军 张海 李程善 王宝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5-562,共8页
运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与压汞等测试分析,综合多方法相互印证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S地区中生界主力含油层系有效厚度物性下限,并结合物性变化的定量表征探讨了各主力油层间有效厚度物性下限的差异性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 运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与压汞等测试分析,综合多方法相互印证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S地区中生界主力含油层系有效厚度物性下限,并结合物性变化的定量表征探讨了各主力油层间有效厚度物性下限的差异性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有效厚度物性下限值随埋深增大而变小,延9油层组、长2油层组和长6油层组(长4+5油层组)的孔隙度下限分别为15%,14%和8%,渗透率下限分别为4.0×10-3,1.0×10-3和0.15×10-3μm2。沉积作用形成各储层矿物成分中刚性颗粒含量与粒度大小等差异是其物性差异性形成的基础影响因素,而成岩作用是其差异性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各成岩作用类型的具体影响为:各储层初始孔隙度相差较小,长2油层组与延9油层组相比,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共同作用而减少的孔隙度基本相当,差别在于后者的溶蚀改善作用增加的孔隙度稍好于前者;长6油层组(长4+5油层组)与长2油层组相比,压实作用减少的孔隙度和溶蚀作用增加的孔隙度差别均不大,差别在于前者因胶结作用减少的孔隙度大于后者,这是两者物性下限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性 有效厚度 物性下限 中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高密度地震采集中组合效应对高频截止频率的影响 被引量:52
15
作者 李庆忠 魏继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3-369,共7页
高密度地震采集是指道距小于常规采集道距(达到10m、5m,即加密空间采样)甚至单点不组合的采集方式,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然而,近年来,在很多文献或者专题讲座中都曾经出现过在中国西部复杂地表地区进行高密度地震采集并... 高密度地震采集是指道距小于常规采集道距(达到10m、5m,即加密空间采样)甚至单点不组合的采集方式,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然而,近年来,在很多文献或者专题讲座中都曾经出现过在中国西部复杂地表地区进行高密度地震采集并且取得良好成果的报道,这些报道中往往把由高密度地震采集的覆盖次数、处理手段的提高等其他技术措施的成效当作高密度地震采集的功劳。文中通过对具有代表意义的陆上地区分析了大地吸收、组合效应及组内时差对可记录高频截止频率的影响后认为:①对有效波衰减起最主要作用的是强烈的大地吸收作用,而与道距有关的组合效应并不是主要因素。中国西部地区地震采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侧面的散射干扰太强,地层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太严重,地震信噪比太低,高频信号在到达地面时已经变得非常弱,或者已经超过了地震仪器的接收范围,或者被淹没在次生干扰及环境噪声中,使得接收到的地震主频不可能达到很高的频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采用高密度地震采集,对于提高信噪比不会有太大的帮助,而在不提高信噪比的情况下,提高分辨率是没有意义的,采用高密度地震采集只会增加野外采集的工作量以及处理的难度,却不会见到明显的效果。②如果工区在海上,因为海水不存在吸收作用,并且也不存在野外组内高差,道距减小可记录到的目的层最高频率会显著提高,高密度地震采集会见到明显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地震采集 分辨率 信噪比 大地吸收作用 组合效应 高截止频率
下载PDF
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90
16
作者 操应长 王艳忠 +2 位作者 徐涛玉 刘惠民 高永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0-237,共8页
滩坝砂体是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主要沉积储层。综合运用实测物性、解释物性、试油、压汞等资料,分别利用分布函数曲线法、试油法、束缚水饱和度法求取了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不同深度下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求取了物性... 滩坝砂体是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主要沉积储层。综合运用实测物性、解释物性、试油、压汞等资料,分别利用分布函数曲线法、试油法、束缚水饱和度法求取了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不同深度下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求取了物性下限与深度之间的函数方程。在物性下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滩坝砂体沉积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地层压力特征等研究,探讨了有效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区滩坝砂体的有效性主要受沉积微相和厚度的控制,其中坝主体和滩脊微相是有利储层发育区,而成岩作用和地层压力对砂体有效性的影响弱于沉积微相对砂体有效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坝砂体 有效储层 物性下限 控制因素 东营凹陷
下载PDF
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和产能约束下深层碎屑岩储层多参数分类评价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艳忠 操应长 +1 位作者 远光辉 王淑萍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3-498,共16页
合理的储层分类评价方法对深层碎屑岩储层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深层碎屑岩储层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一套适合于深层碎屑岩储层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和产能约束下碎屑岩储层多参数分类评价方法",即在储层特... 合理的储层分类评价方法对深层碎屑岩储层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深层碎屑岩储层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一套适合于深层碎屑岩储层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和产能约束下碎屑岩储层多参数分类评价方法",即在储层特征和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研究的基础上,以孔隙度差值和渗透率差值为对比评价参数,分析有效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通过不同控制因素的耦合对储层进行综合分类,以单井经济产能为约束,评价不同类型储层的经济潜力,并采用多种图件叠合的方法预测有效储层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层主要发育湖底扇、近岸水下扇和洪水—漫湖等储集砂体,发育常压、弱超压、中超压及强超压4种压力系统,主要处在中成岩A_1亚期、中成岩A_2亚期和中成岩B期。在控制有效储层发育的各因素中,沉积作用是最重要的控制因素,成岩作用受控于沉积作用和地层压力。综合考虑有效储层的控制因素,将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部储层划分为4类8亚类,以单井经济产能为约束的评价表明,其中Ⅰ类、Ⅱ_1亚类及部分Ⅱ_2亚类储层为优质储层;部分Ⅱ_2亚类、Ⅲ_1亚类储层为中等有效储层;Ⅱ_3、Ⅲ_2及Ⅲ_3亚类储层实施酸化压裂后部分为低等有效储层;Ⅳ类储层为非有效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储层 物性下限 产能 储层评价 深层 东营凹陷
下载PDF
低渗储层有效喉道半径下限研究: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沙埝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创 孙卫 解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3-107,共5页
针对前人研究较少的储层有效喉道半径下限的影响因素,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沙埝南地区阜三段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常规压汞和恒速压汞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并对其在低渗储层中的特殊性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有效喉道半径下限并非一个定值,而... 针对前人研究较少的储层有效喉道半径下限的影响因素,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沙埝南地区阜三段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常规压汞和恒速压汞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并对其在低渗储层中的特殊性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有效喉道半径下限并非一个定值,而是随渗透率增大而提高;在孔喉特征参数中,其随喉道半径增大、分选变差(分选系数、变异系数增大)而提高;其与平均喉道半径的相关性(R2=0.9659)好于与最大连通喉道半径的相关性(R2=0.8796);当有效喉道半径下限<1.5μm时,其值随均质系数增大而减小,当有效喉道半径下限>1.5μm时,其与均质系数无明显关系。对于低渗储层而言,随着储层岩石中粗大喉道数量增多、半径增大,喉道间的非均质性变强,有效喉道半径下限也随之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喉道半径下限 孔隙结构 毛管压力曲线 恒速压汞 低渗储层
下载PDF
饶阳凹陷南部古近系中深层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5
19
作者 操应长 张会娜 +4 位作者 葸克来 赵贤正 周磊 崔周旗 金杰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67-1579,共13页
综合运用实测物性、测井解释物性、试油等资料,分别应用分布函数曲线法、测试法、试油法求取饶阳凹陷南部古近系中深层不同深度段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并对物性下限与深度的关系进行了回归拟合。在此基础上,引入孔隙度差值,结合饶阳凹陷... 综合运用实测物性、测井解释物性、试油等资料,分别应用分布函数曲线法、测试法、试油法求取饶阳凹陷南部古近系中深层不同深度段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并对物性下限与深度的关系进行了回归拟合。在此基础上,引入孔隙度差值,结合饶阳凹陷南部古近系中深层储层的沉积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及地层压力特征分析,探讨了有效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结果显示: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沉积微相有利于有效储层的发育,而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砂体有效储层发育较少,储层物性较差;厚度大于3m的砂体有利于有效储层的发育。研究表明: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降低,而溶蚀作用使储层形成次生孔隙、提高储集物性;地层超压的存在促进有效储层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 有效储层 物性下限 控制因素 饶阳凹陷
下载PDF
在光电效应测定普朗克常数实验中测量方法的讨论 被引量:13
20
作者 周永军 朴林鹤 吕佳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85-87,共3页
在光电效应测量普朗克常数实验方法中,分别采用零点法、曲率法和拐点法确定截止电压,并应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直线拟合求出普朗克常数数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曲率法测普朗克常数的相对误差为1.07%,零点法为1.60%,拐点法误差最大,在实验中... 在光电效应测量普朗克常数实验方法中,分别采用零点法、曲率法和拐点法确定截止电压,并应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直线拟合求出普朗克常数数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曲率法测普朗克常数的相对误差为1.07%,零点法为1.60%,拐点法误差最大,在实验中要求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处理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效应 普朗克常数 截止电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