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rol of fermentation types in continuous-flow acidogenic reactors:effects of pH and redox potential 被引量:12
1
作者 任南琪 陈小蕾 赵丹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1年第2期116-119,共4页
Th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continuous flow acidogenic reactors with molasses used as substrat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pH and redox potential on fermentation types. The conditions for each fermentation type w... Th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continuous flow acidogenic reactors with molasses used as substrat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pH and redox potential on fermentation types. The conditions for each fermentation type were investigated at different experimental stages of start up, pH regulating and redox potential regulating. The experiments confirmed that butyric acid type fermentation would occur at pH > 6, the propionic acid type fermentation at pH about 5.5 with E h> -278 mV, and the ethanol type fermentation at pH < 4.5. A higher redox potential will lead to propionic acid type fermentation because propionogens are facultative anaerobic bac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stewater anaerobic treatment acidogenic reactor fermentation types redox potential(OR)
下载PDF
Hydrogen energy recovery from high strength organic wastewater with ethanol type fermentation using acidogenic EGSB reactor 被引量:5
2
作者 任南琪 郭婉茜 +1 位作者 王相晶 张露思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5年第6期603-607,共5页
A lab-scale 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 (EGSB) reactor was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hydrogen energy recovery potential from high strength organic wastewa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maximum hyd... A lab-scale 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 (EGSB) reactor was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hydrogen energy recovery potential from high strength organic wastewa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maximum hydrogen production rate of 7.43 m3 H2/m3 reactor·d and an average hydrogen production rate of 6.44 m3 H2/m3 reactor·d were achieved with the hydrogen content of 50%~56% in the biogas during the 90-day operation. At the acidogenic phase, COD removal rate was stable at about 15%. In the steady operation period, the main liquid end products were ethanol and acetic acid, which represented ethanol type fermentation. Among the liquid end products, the concentration percentage of ethanol and acetic acid amounted to 69.5%~89.8% and the concentration percentage of ethanol took prominent about 51.7%~59.1%, which is better than the utilization of substrate for the methanogenic bacteria. An ethanol type fermentation pathway was suggested in the operation of enlarged industrial continuous hydrogen bio-producing re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生产 乙醇-乙酸盐发酵 粒状污泥床反应器 有机废水 氢能回收
下载PDF
Effect of pH and temperature on acidogenic and hydrogenic activities of glucose-degrading bio-granules
3
作者 冯玉杰 Herbert H.P.Fang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2年第4期343-347,共5页
Series batch experiments were mad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pH and temperature on the activity of acidogenus and acidogenus in glucose-degrading bacteria cultured in an UASB(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r... Series batch experiments were mad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pH and temperature on the activity of acidogenus and acidogenus in glucose-degrading bacteria cultured in an UASB(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reactor for glucose fermentation and hydrogen production. The bacteria exhibited different capability to recover to produce hydrogen at different initial pH and temperature. Hydrogen production, VFA production, COD removal and COD balance were measured at different pH and 20, 37 ℃ respectively with the same glucose and VSS in vial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the activity of acidogenic bacteria at varied pH and result in a variety of amount of hydrogen production, specific hydrogen production and VFA production, etc. Through the present study, when nonmalized to the weight of VSS, a maximal biogas and hydrogen production of 1 717 1 ml/g and 870 0 ml/g were obtained when pH equals 9 at 37 ℃ and 679 00 ml/g of biogas, 246 35 ml/g of hydrogen were also got when pH equals 5 at 20 ℃ respectively. The maximal specific hydrogen production (SHA) was 116 56 ml/h,g around 8 of pH value at 37 ℃ and 6 46 ml/h,g around 4 of pH value at 20 ℃, which were obtained by calculating the slope of the accumulated hydrogen gas via time. Butyric acid fermentation was important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Large quantity of unknown COD was found in the vials when a small quantity of bio-gas was produced, but relative less unknown COD was determined when there was large quantity of hydrogen produced. This revealed a better engineering foreground for application of hydrogen bio-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production of hydrogen GLUCOSE fermentation pH influence acidogenic BACTERIA HYDROGENIC BACTERIA
下载PDF
餐厨垃圾酸性发酵及其产物为碳源的脱氮特性 被引量:19
4
作者 唐嘉陵 王晓昌 +2 位作者 蒲云辉 胡以松 李玉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26-1433,共8页
利用餐厨垃圾为基质进行酸性发酵并利用其发酵产物作为反硝化碳源,结果发现发酵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即碳水化合物—乳酸—VFAs,这主要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种群的变化关系较大.发酵72h后,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达99.3%,乳酸含量达到最大... 利用餐厨垃圾为基质进行酸性发酵并利用其发酵产物作为反硝化碳源,结果发现发酵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即碳水化合物—乳酸—VFAs,这主要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种群的变化关系较大.发酵72h后,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达99.3%,乳酸含量达到最大值(45.2g/L).利用不同阶段的发酵液(未发酵、部分发酵、乳酸为主和VFAs为主)作为反硝化碳源时发现,与乙酸钠相似,乳酸为主的发酵液具有良好的反硝化能力(0.15g NO_3^--N/g COD)和较快的反硝化速率[6.1g NO_3^--N/(g VSS·h)],其有机物利用效率较高,厌氧污泥产率低,并在C/N大于5.7时能够实现完全的反硝化.将以乳酸为主的发酵液用于实际污水处理时发现,SBR脱氮效率明显提高.而且不会对硝化过程产生抑制,因此利用餐厨垃圾进行乳酸发酵,不仅能够缩短发酵时间、降低废物处理费用,还能获得优质的反硝化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反硝化 碳源 酸性发酵
下载PDF
产酸发酵细菌产氢机理探讨 被引量:38
5
作者 任南琪 李建政 +1 位作者 林明 王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4-128,共5页
生物制氢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重视 ,对于生物产氢的机理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为生物制氢技术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该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产酸发酵细菌的多种产氢途经和机理进行了全面探讨。分析认为 ,在产酸相反应器中... 生物制氢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重视 ,对于生物产氢的机理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为生物制氢技术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该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产酸发酵细菌的多种产氢途经和机理进行了全面探讨。分析认为 ,在产酸相反应器中的产酸发酵发酵细菌 ,其主要产氢途径是丙酮酸脱羧产氢和辅酶I的氧化与还原平衡调节产氢。通过生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证明 ,即便是氢分压高达 0 5个标准大气压时 ,只要生境中 pH值小于4 78,NADH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发酵 细菌 机理 PH值 产酸相反应器 丙酮酸脱羧 生物制氢技术
下载PDF
滇池水华蓝藻干粉制剂的生物脱毒实验 被引量:8
6
作者 敖鸿毅 沈银武 +3 位作者 丘昌强 张维昊 刘剑彤 方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46,共4页
滇池属长江流域的一个内陆湖泊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 ,每年夏季都出现大面积的水华。但品种单一 ,主要为蓝藻门 ,其中微囊藻是优势种 ,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本实验以富营养化湖泊滇池中的水华蓝藻作为主要原料 ,将... 滇池属长江流域的一个内陆湖泊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 ,每年夏季都出现大面积的水华。但品种单一 ,主要为蓝藻门 ,其中微囊藻是优势种 ,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本实验以富营养化湖泊滇池中的水华蓝藻作为主要原料 ,将其制成干粉后 ,利用双协菌株在 2 8~ 3 2℃条件下对其进行固态发酵 ,培养基质初始水份为 65 %。发酵培养 2d后 ,培养基质中微囊藻毒素含量明显降低 ,6d后 ,基质中微囊藻毒素含量未检出 (最低浓度检测限 1μg/mg)。同时对实验所获得时间序列进行动力学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水华 干粉制剂 生物脱毒 蓝藻 固体发酵 降低 微囊藻毒类 水体富营养化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酸对产沼气效果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19
7
作者 董保成 赵立欣 +3 位作者 万小春 罗娟 陈羚 高新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49-254,共6页
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摸清产酸相的主要产物在产气过程中的效应,该文利用甲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等4种有机酸模拟产酸过程中的主要酸化产物,以活性污泥为接种物,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 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摸清产酸相的主要产物在产气过程中的效应,该文利用甲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等4种有机酸模拟产酸过程中的主要酸化产物,以活性污泥为接种物,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在中温条件下,4种有机酸单一作用条件下和混合作用条件下,甲烷日产气量和累积产气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单一有机酸作底物时,存在一个浓度阈值,高于此值会抑制甲烷产生,低于此值,产气效果随着酸浓度增大而提高;有机酸共同存在时,可以产生协同优势,其中乙酸的产气优势高于丁酸,丙酸具有抑制作用;4种单一酸中,单位浓度下乙酸产气效果最好,甲酸产气量最大,甲酸积累不易对发酵过程产生抑制作用,而丙酸累积最易造成抑制。因此,建议在沼气工程中适当调整产甲酸、乙酸和丁酸较多的发酵物料浓度,从而提高产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 产甲烷生物 厌氧消化 酸化液 协同作用 沼气 发酵
下载PDF
猪粪秸秆不同物料比对固体产酸发酵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杜连柱 陈羚 +1 位作者 杨鹏 张克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72-276,共5页
在沼液回流的条件下,研究猪粪和秸秆固体产酸发酵过程中,不同原料配比(猪粪与秸秆质量比分别为4:1、2:1、1:1、1:3和0:1即纯秸秆)对产酸发酵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加发酵原料猪粪比例有利于调节发酵体系pH值,但酸化液中氨氮质量... 在沼液回流的条件下,研究猪粪和秸秆固体产酸发酵过程中,不同原料配比(猪粪与秸秆质量比分别为4:1、2:1、1:1、1:3和0:1即纯秸秆)对产酸发酵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加发酵原料猪粪比例有利于调节发酵体系pH值,但酸化液中氨氮质量浓度较高;沼液回流能有效避免体系过酸现象;上述不同原料质量配比产酸发酵产物以乙酸为主,试验周期内,累积产乙酸质量分别占各反应器挥发性脂肪酸(VFAs)总质量的80.8%、81.8%、77.1%、78.3%和73.8%,酸化液中丙酸质量浓度均低于1.6g/L,累积产生质量分别占各反应器VFAs总质量的4.8%、2.8%、7.2%、6.5%和8.4%。综合分析表明,猪粪与秸秆比为2:1时,发酵过程中产酸效果优于其他配比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秸秆 过酸状态 沼液 氨氮
下载PDF
产酸相反应器快速启动和乙醇型发酵菌群驯化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建政 任南琪 +1 位作者 秦智 郭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1-594,共4页
在有机废水产酸发酵类型中 ,产酸相的乙醇型发酵被认为是两相厌氧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最佳发酵类型 ,如何实现产酸相微生物菌群的乙醇型发酵 ,是提高系统处理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模型反应器的小试研究和中试规模的反应器运行 ,证明了... 在有机废水产酸发酵类型中 ,产酸相的乙醇型发酵被认为是两相厌氧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最佳发酵类型 ,如何实现产酸相微生物菌群的乙醇型发酵 ,是提高系统处理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模型反应器的小试研究和中试规模的反应器运行 ,证明了利用不同性质活性污泥对产酸相反应器进行快速启动的可行性 ,并探索了产酸相乙醇型发酵菌群的驯化途径 .研究证明 ,在污泥接种量≮ 6 .5 gVSS/L的前提下 ,将进水COD质量浓度、HRT和pH值分别控制在 30 0 0~ 5 0 0 0mg/L、8.0~ 10 .6h和 4 .5~ 7.0的范围时 ,可在 2 0d内完成产酸相的快速启动 ,并可在 4 5d左右实现对乙醇型发酵菌群的驯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型发酵 产酸相反应器 启动 优势菌群 驯化 废水处理 有机废水
下载PDF
产酸相最佳发酵类型工程控制对策 被引量:40
10
作者 李建政 任南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98-402,共5页
对二相厌氧消化工艺的研究证明,产酸发酵阶段对整个厌氧生物处理系统运行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产酸发酵三种类型之一的乙醇型发酵被证明是产酸相的最佳发酵类型。采用连续流二相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对产酸相乙醇型发酵在实际工程... 对二相厌氧消化工艺的研究证明,产酸发酵阶段对整个厌氧生物处理系统运行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产酸发酵三种类型之一的乙醇型发酵被证明是产酸相的最佳发酵类型。采用连续流二相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对产酸相乙醇型发酵在实际工程中能够直接控制的运行参数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试验结果表明,产酸相乙醇型发酵的最佳参数:温度为34~38℃,pH为4.0~4.4,Eh为-300~-400mV,HRT为5~6h;污泥负荷应不大于4gCOD/gVSS·d,以2.5gCOD/gVSS·d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产酸发酵 生物处理 发酵 有机废水
下载PDF
产酸相稳定发酵类型微生物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丹 任南琪 +1 位作者 王爱杰 陈晓蕾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7-38,48,共3页
通过产酸发酵反应器的动态试验 ,考察生态因子 (pH、ORP)等制约的不同发酵类型顶极群落的结构、优势种群的组成和生态演替的规律 ,阐明不同发酵类型代谢及其顶极群落的典型特征 ,揭示产酸发酵过程中顶极群落内平衡与反馈调节的生理代谢... 通过产酸发酵反应器的动态试验 ,考察生态因子 (pH、ORP)等制约的不同发酵类型顶极群落的结构、优势种群的组成和生态演替的规律 ,阐明不同发酵类型代谢及其顶极群落的典型特征 ,揭示产酸发酵过程中顶极群落内平衡与反馈调节的生理代谢机制 ,并以 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发酵反应器 生态因子 顶极群落 生态演替 生态位
下载PDF
高效产酸发酵反应器处理医药原料废水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丹 任南琪 +3 位作者 董延茂 马放 王爱杰 陈漫漫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4,共4页
以高效产酸发酵反应器作为高浓度医药原料废水的二段厌氧生物处理的产酸装置 ,通过中试研究获得了该反应器运行过程中的COD容积负荷、水力停留时间、进水COD浓度、搅拌速度等参数及与COD去除率的关系 。
关键词 医药原料 发酵反应器 两段厌氧生物处理 废水处理
下载PDF
产酸相反应器乙醇型发酵的快速启动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文成 钟丹 袁一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41,共5页
针对废水两相厌氧处理系统中产酸相反应器的乙醇型发酵启动速度较慢,污泥易流失的不足,本文采用在产酸相反应器中接种厌氧颗粒污泥,同时控制启动容积负荷、负荷提高幅度、碱度等运行参数,对反应器乙醇型发酵的形成情况进行考察.通过监... 针对废水两相厌氧处理系统中产酸相反应器的乙醇型发酵启动速度较慢,污泥易流失的不足,本文采用在产酸相反应器中接种厌氧颗粒污泥,同时控制启动容积负荷、负荷提高幅度、碱度等运行参数,对反应器乙醇型发酵的形成情况进行考察.通过监测液相末端产物、pH、ORP、酸化度等指标来考察反应器的运行情况,结果表明:反应器在34 d内完成由混合酸发酵-丁酸型发酵-乙醇型发酵的演替过程.启动结束时,乙醇+乙酸质量质量浓度之和占液相末端产物总量的75.9%以上;pH值稳定在4.1~4.3;ORP值稳定在-230~-250 mV;接种的厌氧颗粒污泥性质发生明显变化,其表观颜色逐渐由黑色和灰黑色变为土黄色和黄褐色,粒径明显减小,多在0.50~1.2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相反应器 乙醇型发酵 颗粒污泥 启动
下载PDF
产酸相中氧化还原电位控制及其对葡萄糖厌氧发酵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洪波 Cord-Ruwisch +1 位作者 陈坚 任洪强 《中国沼气》 2000年第4期20-23,共4页
以两种厌氧污泥和一种绵羊胃液 (rumen)的混合物为接种物 ,对葡萄糖进行厌氧发酵。通过调节通气和搅拌控制发酵系统的氧化还原电位 ,考察了恒化器中氧化还原电位对葡萄糖厌氧发酵产物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氧化还原电位对发酵产物有强... 以两种厌氧污泥和一种绵羊胃液 (rumen)的混合物为接种物 ,对葡萄糖进行厌氧发酵。通过调节通气和搅拌控制发酵系统的氧化还原电位 ,考察了恒化器中氧化还原电位对葡萄糖厌氧发酵产物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氧化还原电位对发酵产物有强烈影响。在pH 6和水力停留时间 5h及 10h时 ,在Eh - 550~ - 30 0mV ,乙酸和乳酸是主要产物 ,丁酸浓度随Eh的升高而降低 ,而丙酸和甲酸浓度随Eh升高而增加。当Eh >- 2 0 0mV ,除乙醇外的所有产物浓度都急剧下降 ,而此时的电子回收率极低 ,约为 4 0 %。在Eh >- 10 0mV ,pH <3 5的条件下 ,酵母是主要微生物 ,而乙醇是主要产物 ;高的氧化还原电位有利于酵母的生长 ,而低的氧化还原电位有利于乙醇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相 氧化还原电位 葡萄糖 厌氧发酵 发酵产物
下载PDF
污泥酸性发酵获取碳源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秀兰 刘涛 李亚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2-466,共5页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过程中普遍存在碳源不足的问题,拟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进行酸性发酵以开发碳源.试验考察了序批式反应器半连续运行时进料ρ(VS)、水力停留时间(HRT)、pH值和温度对污泥酸性发酵的影响.推荐污泥酸性发酵获...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过程中普遍存在碳源不足的问题,拟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进行酸性发酵以开发碳源.试验考察了序批式反应器半连续运行时进料ρ(VS)、水力停留时间(HRT)、pH值和温度对污泥酸性发酵的影响.推荐污泥酸性发酵获取碳源的工艺条件:温度38℃、HRT为3 d、pH6.0、进料ρ(VS)20 g/L.在此工况下,挥发分为67.97%时,污泥产酸率为0.133~0.156 gVFA/(gVS.d),容积产酸速率为0.805~0.948 gVFA/(L.d),VS去除率为32.53%~45.60%;系统运行稳定,污泥的减量化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酸性发酵 碳源 产酸率
下载PDF
污泥酸性发酵获取SRB碳源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秀兰 段长征 李亚新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2-344,共3页
采用间歇运行的序批式反应器,对城市污水厂污泥酸性发酵进行了研究,用正交实验方法考察了温度、污泥体积分数、搅拌方式对污泥产酸量及污泥酸性发酵产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污泥产酸量影响显著,搅拌方式、污泥体积分数对污泥... 采用间歇运行的序批式反应器,对城市污水厂污泥酸性发酵进行了研究,用正交实验方法考察了温度、污泥体积分数、搅拌方式对污泥产酸量及污泥酸性发酵产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污泥产酸量影响显著,搅拌方式、污泥体积分数对污泥产酸量影响不显著。得出的最佳工况为:当温度为22℃,污泥体积分数为10%,搅拌方式为每间隔60 min搅拌10 min,起始pH为6.41~6.89,不接种产酸菌,发酵13 d时,污泥产酸量达最大,每1 g挥发性固体(VS)产生0.171 gVFA,VS的去除率为21.58%,污泥酸性发酵产物中乙酸、丙酸、丁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1.66%,33.64%,34.70%,污泥发酵为混合酸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酸性发酵 碳源 硫酸盐还原菌
下载PDF
产酸相最佳发酵类型 被引量:10
17
作者 马放 戴爱临 +2 位作者 任南琪 曾莉 崔雅珊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1995年第5期63-68,共6页
二相厌氧生物处理中产酸相发酵产物的研究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本文以糖蜜为底物,通过产酸相发酵产物种类对产甲烷相影响的研究,以期确定最佳发酵类型.通过对丁酸型发酵、丙酸型发酵和乙酵型发酵三种类型的理论和试验结果分析,证实... 二相厌氧生物处理中产酸相发酵产物的研究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本文以糖蜜为底物,通过产酸相发酵产物种类对产甲烷相影响的研究,以期确定最佳发酵类型.通过对丁酸型发酵、丙酸型发酵和乙酵型发酵三种类型的理论和试验结果分析,证实试验中发现的乙醇型发酵可作为产酸相最佳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产酸相 发酵 类型
下载PDF
安普霉素生产废水毒性去除与产酸发酵预处理
18
作者 靳慧征 李建政 +2 位作者 边喜龙 朱葛夫 刘莹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84-886,924,共4页
应用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对安普霉素废水进行产酸发酵和去毒处理,在进水COD质量浓度为5000-8000mg/L,HRT为8h的条件下,对安普霉素生产废水的COD去除率平均为21.53%,而HRT为12h时平均为17.62%.HRT为8h和12h对悬浮物... 应用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对安普霉素废水进行产酸发酵和去毒处理,在进水COD质量浓度为5000-8000mg/L,HRT为8h的条件下,对安普霉素生产废水的COD去除率平均为21.53%,而HRT为12h时平均为17.62%.HRT为8h和12h对悬浮物(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6.78%和53.05%;对氩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1.05%和6.39%.经产酸发酵处理过的安普霉亲生产废水,其毒性被去除,BOD5/COD(B/C)从处理前的0.35:分别提高到0.42以上,去除单位重量COD的甲烷产量达到164mL/g以上,可采用产甲烷相进行更进一步的有效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废水 安普霉素 产酸发酵 水力停留时间 毒性 可生化性
下载PDF
发酵时间对酱渣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
19
作者 齐希光 李秀芬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9期38-41,共4页
通过优化酱渣厌氧发酵产酸的发酵时间,将酱渣中的有机成分尽可能多的转化成乙酸等挥发性脂肪酸,可在实现酱渣减量化的同时,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是获得良好环境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发酵至8d时,酱渣预处理液中剩余溶解性蛋白质... 通过优化酱渣厌氧发酵产酸的发酵时间,将酱渣中的有机成分尽可能多的转化成乙酸等挥发性脂肪酸,可在实现酱渣减量化的同时,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是获得良好环境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发酵至8d时,酱渣预处理液中剩余溶解性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浓度最低,其降解率分别为68.60%和81.21%,相对而言,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更易为产酸微生物降解利用;总有机酸和乙酸浓度最大,分别为28.82g/L和22.91g/L;乙酸是主要产物,占总酸比例为79.49%。在可溶性底物被逐步消耗时,所产有机酸被微生物作为底物吸收再利用。有机酸中存在一定量的丙酸累积,发酵8d时丙酸累积量最高,约为5.00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渣 厌氧发酵产酸 发酵时间 乙酸
下载PDF
传统发酵泡菜中乳酸菌种群组成及优良菌株产酸耐酸特性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罗强 李幸洋 +4 位作者 陈炼红 张明 刘巧 张大伟 罗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8-163,共6页
采用传统分离纯化方法从中国北方4个不同地区的20份传统自然发酵泡菜样品中,分离得到435株疑似乳酸菌,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对株菌进行种属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到的所有菌株均为乳酸菌,其中乳杆菌属6个种共394株,分别为莫氏乳杆菌(Lactoba... 采用传统分离纯化方法从中国北方4个不同地区的20份传统自然发酵泡菜样品中,分离得到435株疑似乳酸菌,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对株菌进行种属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到的所有菌株均为乳酸菌,其中乳杆菌属6个种共394株,分别为莫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modestisalitolerans)、清酒乳杆菌(L.sakei)、棒状乳杆菌(L. coryniformis)、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短乳杆菌(L. brevis)和徳氏保加利亚乳杆菌(L.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肠球菌属共38株以及2株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和1株暹罗片球菌(Pediococcus siamensis)。各地区泡菜样品的微生物菌群组成有差异,其中辽宁和河南的泡菜样品中微生物种群最为丰富,共分离到6个种,吉林的泡菜样品中产酸菌数量最多。进一步通过乳酸菌24 h产酸曲线测定和耐受模拟人工胃液(pH 2.0)实验,从产酸能力较强菌株中分离到9株菌在pH 2.0条件下处理3 h存活率在70%以上。研究结果为传统泡菜品质改良及优质菌种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酵泡菜 乳酸菌 微生物种群 产酸性质 耐酸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