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sozoic–Cenozoic Volcanic Cycle and Volcanic Reservoirs in East China 被引量:10
1
作者 Guangfu Xing Jianqing Li +4 位作者 Zheng Duan Mingxuan Cao Minggang Yu Pingli Chu Rong Che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4期742-765,共24页
There are widespread Mesozoic–Cenozoic terrestrial volcanic activities in East China,and they produced favorable geologic factors for the volcanic reservoirs.To reveal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regional volcan... There are widespread Mesozoic–Cenozoic terrestrial volcanic activities in East China,and they produced favorable geologic factors for the volcanic reservoirs.To reveal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regional volcanisms and their tectonic setting,we subdivide Mesozoic–Cenozoic volcanic activities into 6 volcanic cycles(Ⅰ–Ⅵ),and summarize the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rock association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each cycle.The Cycle I forms a post-orogenic intraplate bimodal volcanic association.The cyclesⅡandⅢinclude arc volcanic associations formed in compressional and extensional subduction environments,respectively.The CycleⅣcontains a post-orogenic arc bimodal association.The CycleⅤis a basaltic association of tholeiite series under initial rift setting,and the CycleⅥis basaltic association of alkaline series under typical rift setting.The volcanic strata between each cycle are bounded by regional unconformity.The above 6 volcanic cycles correspond to 6 sequential stages of tectonic evolutions from the Early Jurassic post-orogeny,the Mid-Jurassic–Cretaceous subduction of the paleo-Pacific Plate to the Cenozoic marginal rifting.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olcanic reservoirs in different volcanic cycles,it is put forward that the CycleⅤis the major formation period of volcanic reservoirs in East China and should be the focus of exploration,and that the volcanic reservoirs of the CycleⅣare also worthy of att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canic reservoir tectonic evolution volcanic cycle MESOZOIC-CENOZOIC East China
原文传递
Geopulsation,Volcanism and Astronomical Periods 被引量:1
2
作者 Yang Xuexiang Chen Dianyou +1 位作者 Yang Xiaoying Yang Shuchen 《Global Geology》 2000年第1期1-12,共12页
Volcanism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intermittent release of energy in the earth. As far as the differential rotation of the earth’s inner core is concerned, the Galactic Year may change the gravitational constant G... Volcanism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intermittent release of energy in the earth. As far as the differential rotation of the earth’s inner core is concerned, the Galactic Year may change the gravitational constant G, the solar radiative quantity and the moving speed of the solar system and affect the exchange of angular momentum between core and mantle as well as the energy exchange between crust and mantle. As a result, this leads to eruptions of superplumes and magma, and controls the energy flow from core-mantle boundary (CMB) to crust. When the earth’s speed decreases, it will release a huge amount of energy. They are the reason of the correspondence of the volcanic cycles one by one with the astronomical periods one by one. According to the astronomical periods, volcanic eruptions may possibly be predicted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canic cycles Galactic Year differential rotation mantle plume gravitational constant G
下载PDF
小小地质微生物演绎跨圈层的相互作用
3
作者 谢树成 朱宗敏 +3 位作者 张宏斌 杨义 王灿发 阮小燕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6-454,共9页
地球系统科学特别关注跨圈层的相互作用,包括深部系统与表层系统的相互作用、表层系统海-陆-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庞大时空尺度的地质作用过程可以被小小的地质微生物记录下来,足见地质微生物的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特征。在二叠纪-三... 地球系统科学特别关注跨圈层的相互作用,包括深部系统与表层系统的相互作用、表层系统海-陆-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庞大时空尺度的地质作用过程可以被小小的地质微生物记录下来,足见地质微生物的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特征。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和晚奥陶世这两个完全不同场景的显生宙火山活动过程中,爆发的初期都出现了包括蓝细菌在内的海洋固氮微生物繁盛,紧接着出现了包括藻类、放射虫、有孔虫等真核微生物的繁盛,显示了火山活动引发了从原核微生物向真核微生物群落的转变过程。不仅如此,人们还发现地质微生物可以通过条带状铁建造等生物成因岩石引发了前寒武纪的火山活动,而且还可能启动了最早的板块运动。地质微生物不仅对火山活动这一与碳循环有关的跨圈层地质作用具有很灵敏的响应和反馈能力,而且还能示踪表层系统复杂的海-陆-气相互作用及其物质传输过程。利用地质微生物的诸多干湿古气候代用指标,发现了中国东部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湿状况的三极模态空间变化格局,而且还识别出了西北地区与西太平洋海洋上层热量有关的极端干旱事件。地质微生物记录的这些干湿状况是高纬与低纬的海-陆-气相互作用在水循环方面的体现。地质微生物演绎的与碳循环和水循环有关的这些跨圈层过程仅是地球系统的冰山一角,随着地球生物学的发展和技术方法的创新,越来越多的宜居地球形成之谜会被地质微生物所破解,包括地质微生物与深部过程的互馈效应、地质微生物与地球重大环境转型的关系以及地质微生物对地球生态系统演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科学 地球生物学 地质微生物学 火山活动 碳循环 水循环 全球变化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义县组火山喷发旋回及其分布规律
4
作者 刘翔宇 单玄龙 +4 位作者 衣健 苏思远 李嘉慧 庞赫 邹玉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9-1845,共17页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义县组火山岩分布范围广,地层结构复杂、横向变化快,其火山喷发旋回的划分对研究火山岩空间展布特征和指导油气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义县组38口钻遇火山岩层系的岩心、壁心薄片、锆石U-Pb测年...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义县组火山岩分布范围广,地层结构复杂、横向变化快,其火山喷发旋回的划分对研究火山岩空间展布特征和指导油气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义县组38口钻遇火山岩层系的岩心、壁心薄片、锆石U-Pb测年等地质资料以及测井和地震资料,综合利用火山地层学方法及地震火山地层学理论,对火山喷发旋回、火山岩分布及其与断裂的关系以及火山喷发旋回的油气地质意义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义县组火山岩可划分为3个旋回,旋回一为基性旋回,主要发育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平均钻遇厚度为189 m,火山岩喷发时间为128~122 Ma;旋回二为中性旋回,主要发育安山岩、粗安岩,平均钻遇厚度为232 m,火山岩喷发时间为122~115 Ma;旋回三为酸性旋回,主要发育流纹岩、隐爆角砾岩,平均钻遇厚度为241 m,火山岩喷发时间为115~114 Ma。2)旋回一火山岩在渤中凹陷内分布最广,仅渤南低凸起、石臼坨凸起和渤东低凸起北段缺失该地层,其分布主要受燕山期走滑断裂控制,以裂隙式喷发为主;旋回二火山岩在渤中凹陷内大面积分布,仅渤南低凸起、石臼坨凸起主体以及渤东凹陷内缺失该地层,其分布主要受燕山期走滑断裂以及NWW向印支期先存断裂控制,以中心式喷发为主;旋回三酸性火山岩在渤中凹陷内分布面积显著缩小,在渤中凹陷北段大面积缺失该地层,其分布主要受燕山期走滑断裂以及部分NWW向印支期先存断裂控制,以中心式喷发为主。3)本区旋回二与旋回三火山岩具有较好的储层物性特征,且油气显示效果良好,可作为渤海域渤中凹陷义县组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渤中凹陷 白垩系 义县组火山岩 旋回划分 地层分布 锆石U-Pb测年 火山岩油气藏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南段霍林河地区火山喷发旋回划分及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永高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4年第4期50-61,共12页
大兴安岭中南段霍林河地区自中生代以来火山活动强烈,形成了广泛分布的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中酸性火山岩,是研究中生代火山喷发演化特征的理想地区。通过在霍林河地区运用“火山岩岩性与岩相-火山构造-岩石地层”三重填图方法进行填图,... 大兴安岭中南段霍林河地区自中生代以来火山活动强烈,形成了广泛分布的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中酸性火山岩,是研究中生代火山喷发演化特征的理想地区。通过在霍林河地区运用“火山岩岩性与岩相-火山构造-岩石地层”三重填图方法进行填图,对岩性、岩相、火山喷发旋回及韵律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显示:霍林河地区出露岩性种类可分为普通火山碎屑岩、熔结火山碎屑岩、熔岩、沉积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潜火山岩共6类,岩相主要有爆发相、火山碎屑流相、火山爆发崩塌相、火山喷发沉积相、溢流相、火山颈相、侵出相及潜火山岩相共8类;本区火山活动可划分为新民期((163.7±1.7)~(160.0±4.0)Ma)、塔木兰沟期((164.2±4.1)~(159.7±2.7)Ma)、满克头鄂博期((163.4±1.3)~(157.0±1.1)Ma)、玛尼吐期((151.4±2.6)~(144.0±2.8)Ma)、白音高老期((141.7±1.3)~(128.6±1.4)Ma)、梅勒图期((133.4±1.5)~(127.7±1.4)Ma)共6个火山喷发旋回,对应6个组级火山岩地层单元。在中侏罗世,霍林河地区的火山活动不稳定,少量酸性火山碎屑岩爆发并伴有较多间歇期,晚期主要为中性熔岩的平静溢流;晚侏罗世火山活动表现为酸性火山碎屑岩的强烈爆发,并伴随有少量中酸性火山熔岩溢出;早白垩世早期早阶段火山活动表现为酸性火山碎屑岩的强烈爆发作用,早期晚阶段火山活动表现为中基性火山熔岩的平静溢流。霍林河地区的火山活动代表了典型的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火山喷发旋回特征,研究成果有助于对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火山喷发旋回进行合理划分,促进不同地区火山岩岩性组合、火山活动特征、岩相建造及火山地层的深入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区填图 火山喷发旋回 韵律 火山构造 岩性 岩相
下载PDF
火山活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6
作者 刘平平 林嘉敏 +2 位作者 王点兵 马犇 李明松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2-920,I0001,共10页
了解火山活动的驱动力、火山喷发在地质历史时期发生的规律对预测未来火山喷发、减少火山灾害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第四纪全球火山活动强度和分布特征,剖析了火山喷发的周期性及其影响因素,认为在较短的时间尺度(百年尺度)火山喷发可... 了解火山活动的驱动力、火山喷发在地质历史时期发生的规律对预测未来火山喷发、减少火山灾害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第四纪全球火山活动强度和分布特征,剖析了火山喷发的周期性及其影响因素,认为在较短的时间尺度(百年尺度)火山喷发可能和气候变化有关,并受地震和月潮周期的影响,而与太阳活动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在较长的时间尺度(过去2 Ma),以1000年为步长统计了有记录的陆地上的火山喷发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能谱分析,发现火山喷发量存在11.1~8.6万年、5.3~4.2万年和2万年的周期,可能分别与地球轨道的短偏心率、斜率和岁差周期有关,表明火山喷发量变化可能受天文因素驱动。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陆地上的火山,间冰期相比冰期更有利于形成大型喷发,这可能和间冰期冰融化伴随的压力卸载有关。初步研究表明,天文旋回驱动太阳辐射、气候和火山喷发量的长周期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对其研究有助于预测未来大型火山的喷发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喷发 天文旋回 喷发量 气候 太阳辐射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火石岭组火山岩分布特征
7
作者 许方哲 《世界石油工业》 2024年第5期48-55,共8页
松南地区火山岩具有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岩性岩相特征复杂、地层穿时的特点,地层序列划分是地质研究的基础,对于后续相关地质研究及油气勘探开发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明确不同区块的火山岩喷发时期与岩性组合差异尤为重要。应用以往... 松南地区火山岩具有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岩性岩相特征复杂、地层穿时的特点,地层序列划分是地质研究的基础,对于后续相关地质研究及油气勘探开发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明确不同区块的火山岩喷发时期与岩性组合差异尤为重要。应用以往的岩性岩相识别、地震地层接触关系分析方法,在火山岩年代学指导下,利用U-Pb、K-Ar、Ar-Ar等测年方法确定火山岩地质时期。通过取样分析测试得到松辽盆地火山岩的年代数据130个,明确松南地区火山岩时代归属。结合火山岩成分分类,确定松南地区火石岭组火山岩发育3个喷发旋回,由上至下分别为中性喷发旋回、中酸性喷发旋回以及中基性喷发旋回。中性喷发旋回分布范围较广,喷发次数多,在查干花、梨树、龙凤山地区均发育;中酸性喷发旋回分布范围较小,厚层酸性喷溢相为主,发育火山通道相,主要分布在查干花、梨树地区;中基性喷发旋回分布范围较小,仅在东岭地区发育,该旋回以中基性喷溢相和中基性爆发相为主。明确松辽盆地南部火石岭组火山岩喷发旋回划分,建立全区的火山岩地层格架,优选更利于勘探部署的喷发旋回开展研究工作,控制了勘探的时间成本,有利于松辽盆地南部火山岩研究的系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成因类型 喷发旋回 松辽盆地
下载PDF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 被引量:33
8
作者 王岩泉 胡大千 +2 位作者 蔡国刚 王璞珺 于小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6-904,共9页
基于21口钻井的地质与测井资料和193块岩石样品的物性测试结果,结合火山岩构造-岩相图和产能资料分析,研究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沙河街组三段火山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结果显示,本区发育11种火山岩,其中粗面岩为主要储集岩类;岩相分为... 基于21口钻井的地质与测井资料和193块岩石样品的物性测试结果,结合火山岩构造-岩相图和产能资料分析,研究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沙河街组三段火山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结果显示,本区发育11种火山岩,其中粗面岩为主要储集岩类;岩相分为5大类14亚类,有利储层多见于侵出相;发育5个火山岩旋回,成藏主要集中在中部的粗面岩旋回;储集空间分为2大类9种类型,其中裂缝是渗透率的主控因素。有效储层主要受断裂、喷发旋回、岩相、岩性4方面控制。沿大型走滑断裂,尤其主断裂与派生断裂交汇部位,火山岩储层集中发育,断裂控制火山岩体的空间展布和次生裂缝发育程度;喷发旋回控制储层的纵向分布;岩相控制储层的规模和原生孔缝发育带;岩性决定储集空间类型及后期蚀变改造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沙河街组 火山岩储层 主控因素 断裂 火山喷发旋回 火山岩岩相
下载PDF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旋回和期次划分——以盆缘剖面和盆内钻井为例 被引量:51
9
作者 黄玉龙 王璞珺 +1 位作者 门广田 唐华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83-1191,共9页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具有多期次、间歇性喷发特征。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研究采用旋回(对应于火山机构)-期次(对应于岩相组合)-岩相(对应于特定喷发方式及其产物)三级划分方案。期次是指一个喷发中心一次相对集中的(准连续)火山活动,...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具有多期次、间歇性喷发特征。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研究采用旋回(对应于火山机构)-期次(对应于岩相组合)-岩相(对应于特定喷发方式及其产物)三级划分方案。期次是指一个喷发中心一次相对集中的(准连续)火山活动,在物质成分、喷发方式及喷发强度的规律性变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套相序上具有成因联系的岩石组合。旋回由一个至若干个期次构成。在期次划分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地质方法与地球物理方法,充分利用岩性、岩相、测井和地震资料,依据相关地质界面,并与火山机构分析相互结合。据此将营城组建组次层型实测剖面划分为5个旋回,13个期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营城组 盆地火山岩 期次 旋回
下载PDF
大型火山岩气田成藏控制因素研究——以松辽盆地庆深气田为例 被引量:57
10
作者 冯子辉 印长海 +1 位作者 齐景顺 董景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32,共12页
松辽盆地大型火山岩气藏的发现,揭开了我国火山岩油气藏全面勘探的序幕。本文以油气钻探实践结果为基础,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讨了松辽盆地大型火山岩气藏的成藏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气源岩发育区控制气藏的... 松辽盆地大型火山岩气藏的发现,揭开了我国火山岩油气藏全面勘探的序幕。本文以油气钻探实践结果为基础,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讨了松辽盆地大型火山岩气藏的成藏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气源岩发育区控制气藏的宏观分布范围,气藏与源岩区的横向距离一般小于8km,源岩与火山岩厚度比大于2的区域对成藏尤为有利;大断裂控制火山岩体呈条带状或串珠状展布,延断裂带火山岩厚度大,最大厚度超过1600m;火山岩相和火山旋回控制储层发育状况,火山口或近火山口叠合相储层发育,储层厚度一般100~200m,有利储层常发育于火山旋回的顶部;火山机构中心部位具有局部构造高、储层物形较好、断裂发育等特点,在气源条件优越时,是短距离垂向运移成藏的最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火山岩气藏 火山岩相 火山旋回 成藏控制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二叠系划分对比与火山岩分布 被引量:17
11
作者 蒲仁海 党晓红 +2 位作者 许璟 郭倩 伊红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6-180,共15页
根据全盆地钻井与露头剖面对比和地震剖面追踪解释,探讨了塔里木盆地覆盖区二叠系岩石地层的划分对比。二叠系自下而上由一个自然伽玛曲线加积段、三个自然伽玛曲线退积段组成,加积段为南闸组、退积段分别为库普库兹曼组、开派雷兹克组... 根据全盆地钻井与露头剖面对比和地震剖面追踪解释,探讨了塔里木盆地覆盖区二叠系岩石地层的划分对比。二叠系自下而上由一个自然伽玛曲线加积段、三个自然伽玛曲线退积段组成,加积段为南闸组、退积段分别为库普库兹曼组、开派雷兹克组和沙井子组。南闸组是塔里木盆地最后一次海侵形成的滨浅海灰岩泥岩薄互层为主的沉积。库普库兹曼组和开派雷兹克组是两个基性火山岩-酸性火山岩的旋回或基性火山岩-砂泥岩的旋回。沙井子组是一个与区域构造运动有关的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沉积的异旋回。二叠系火山岩在和田河、塔中西部和顺托果勒地区厚度较大,库普库兹曼组火山岩一般0~60m,开派雷兹克组火山岩一般0~200m,局部可超过400m。与库普库兹满组火山岩相比,开派雷兹克组火山岩分布范围由塔西南朝塔东北方向有所迁移。中西部的库普库兹曼组火山岩可能喷发于水下。火山通道多沿着古隆起上的断背斜、断鼻构造分布。火山岩可形成油气藏遮挡,或本身形成储层,但火山活动改造或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早期已有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闸组 沙井子组 火山岩旋回 火山岩储层
下载PDF
新疆北山晚古生代克拉通裂谷火山作用特征 被引量:15
12
作者 肖渊甫 王道永 +2 位作者 邓江红 孙燕 吴德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1-337,共7页
新疆北山构造带克拉通裂谷活动期火山活动频繁,火山作用较强烈。区内晚古生代火山岩分布广泛,集中发育于下石炭统上部、上石炭统和下二叠统,与正常沉积岩呈断续间互层状产出。据岩石地层研究、火山岩产状及接触关系,划分为4个火山旋回,... 新疆北山构造带克拉通裂谷活动期火山活动频繁,火山作用较强烈。区内晚古生代火山岩分布广泛,集中发育于下石炭统上部、上石炭统和下二叠统,与正常沉积岩呈断续间互层状产出。据岩石地层研究、火山岩产状及接触关系,划分为4个火山旋回,共9个火山喷溢韵律。在对区内火山岩地质特征、岩石类型、岩石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基础上,探讨了火山岩的演化特点和形成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北山 构造带 克拉通裂谷 火山作用 火山旋回 形成环境
下载PDF
碧口群火山旋回及其地质构造意义 被引量:30
13
作者 徐学义 夏祖春 夏林圻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78-485,共8页
通过详细的野外剖面观察和室内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将碧口群火山岩划分为3个火山旋回,每个旋回下部为基性火山岩(细碧岩及细碧质凝灰岩),上部为酸性火山岩(石英角斑岩或石英角斑质凝灰岩)。基性火山岩富集LREE及LIL。第一旋回基性火山岩... 通过详细的野外剖面观察和室内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将碧口群火山岩划分为3个火山旋回,每个旋回下部为基性火山岩(细碧岩及细碧质凝灰岩),上部为酸性火山岩(石英角斑岩或石英角斑质凝灰岩)。基性火山岩富集LREE及LIL。第一旋回基性火山岩属碱性系列,第二、三旋回基性火山岩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基性火山岩浆形成于与洋岛玄武岩类似的地幔柱源,其中第三旋回基性火山岩浆晚期受岩石圈地幔混染;酸性火山岩为地壳重熔作用的产物。碧口群火山岩属大陆裂谷双峰式火山岩系,是中—新元古代扬子地块北缘大陆拉张作用的产物。这种拉张作用是秦岭造山带从震旦纪开始的大规模扩张作用的先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 秦岭 碧口群 火山旋回 双峰式火山岩 大陆裂谷 地壳重熔作用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大型铁矿床石炭纪控矿火山机构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14
14
作者 申萍 潘鸿迪 +5 位作者 李昌昊 冯浩轩 武阳 石福品 郭新成 李文广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845-2868,共24页
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发育一系列大型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床,是我国十大重要金属矿产资源接替基地之一,备受关注。该成矿带石炭纪火山活动强烈,前人已经识别出该成矿带东段的区域艾肯达坂破火山口,且查岗诺尔、智博、敦德、备战等大型... 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发育一系列大型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床,是我国十大重要金属矿产资源接替基地之一,备受关注。该成矿带石炭纪火山活动强烈,前人已经识别出该成矿带东段的区域艾肯达坂破火山口,且查岗诺尔、智博、敦德、备战等大型铁矿床均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中,其形成受火山机构控制。然而,迄今为止,这些矿床尚未确.立具体的火山机构,矿床与矿区发育的火山机构关系有待查明;此外,与查岗诺尔、智博、备战等矿床包含单一的铁元素不同,敦德矿床具有Fe-Zn-Au元素组合,其原因尚不清楚。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剖面观察和测量,结合室内研究和遥感解译工作,我们认为阿吾拉勒成矿带东段的4个大型铁矿床均独自发育石炭纪与成矿有关的火山机构,且不同矿床,其火山机构的特点及其演化各不相同。其中,查岗诺尔矿区发育圆形破火山口,面积约为10km2,矿床位于破火山口北缘,矿体赋存于破火山口环状断裂系中;智博矿区发育椭圆形破火山口,面积约为15km2,矿床位于破火山口西南部,矿体赋存于经多次塌陷的破火山口环状断裂系中;敦德矿区发育椭圆形破火山口,面积约为6km2,矿床位于破火山口的中部,矿体赋存于火山通道及其附近的环状和放射状断裂系中;备战矿区发育椭圆形火山口,面积约为4km2,矿床位于火山口北缘,矿体赋存于环状断裂系中。可见,只有敦德矿床的矿体赋存于火山通道断裂系中,其余矿床的矿体均赋存于火山机构环状断裂系中;高渗透性的火山机构断裂系为成矿流体迁移和金属沉淀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是铁矿体形成的关键控矿因素和赋矿部位。此外,这些铁矿床的成矿年龄(319~304Ma)滞后于容矿火山岩的年龄(328~319Ma),矿体与围岩界线多为渐变关系;成矿作用以热液作用为主,其中,敦德矿区发育单一的热液成矿作用,具有Fe-Zn-Au元素组合,其它矿床成矿作用复杂,包括热液成矿作用、沉积成矿作用和可能的岩浆熔体成矿作用,仅发育有Fe元素。基于此,可将阿吾拉勒成矿带东段的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床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类,即火山通道型铁多金属矿床(敦德)和火山边缘型铁矿床(查岗诺尔、智博、备战);成矿模式包括火山通道相热液富集铁多金属成矿模式和火山边缘相沉积-热液富集铁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床 火山喷发旋回 火山机构 成矿模式 新疆阿吾拉勒成矿带
下载PDF
盆地埋藏火山机构的地质-地球物理二维精细解剖——以松南腰英台地区营城组一段为例 被引量:18
15
作者 衣健 单玄龙 +2 位作者 唐华风 张洋洋 陈玉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88-596,共9页
腰英台地区营城组一段火山岩气藏为火山机构内幕型气藏,其储层分布受火山机构控制.本文以旋回作为时间格架进行火山机构的精细划分.首先通过钻井火山岩岩性、岩相、测井资料识别出的旋回间风化壳和沉积岩夹层等地质界面,地震剖面上全区... 腰英台地区营城组一段火山岩气藏为火山机构内幕型气藏,其储层分布受火山机构控制.本文以旋回作为时间格架进行火山机构的精细划分.首先通过钻井火山岩岩性、岩相、测井资料识别出的旋回间风化壳和沉积岩夹层等地质界面,地震剖面上全区发育的连续强反射同相轴等划分火山岩的旋回.然后,在旋回内部根据不同钻井岩性、岩相的变化以及火山机构的地震相特征识别火山机构,由地震同相轴的不整合相交和倾角相背等现象划分火山机构间界线.最后,在火山机构内部划分期次,通过钻井中相序分析,测井资料识别出的风化壳、烘烤边、冷凝边和蚀变带等地质界面等划分火山岩期次,并通过追踪火山机构内部较连续的强反射同相轴分析期次的空间展布特征.综合运用上述的地质-地球物理方法,共将腰英台地区火山岩划分为4个旋回、8个火山机构及26个期次.以期次作为地震上可以识别的控制岩相、储层空间展布特征的最小单元,结合地震相、钻井岩相及储层特征,对研究区火山机构内部岩相、储层进行了解剖.本文探讨的以旋回为格架的火山机构精细划分及以期次为单元的内部岩相、储层解剖对寻找有利储层及指导水平井沿储层钻探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营城组 旋回 火山机构 内幕特征
下载PDF
辽西北票—义县地区义县旋回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彭艳东 张立东 +5 位作者 张长捷 郭胜哲 邢德和 贾斌 陈树旺 丁秋红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56-364,共9页
辽西地区是中国中生代火山岩主要分布区之一。义县组分为4个岩性段。义县火山旋回可分为4个亚旋回。第一亚旋回分为4个小旋回。从早期至晚期,义县旋回火山岩逐渐由基性向中基性、中性和酸性演化,火山岩岩石组合为基性岩—中性岩—酸性... 辽西地区是中国中生代火山岩主要分布区之一。义县组分为4个岩性段。义县火山旋回可分为4个亚旋回。第一亚旋回分为4个小旋回。从早期至晚期,义县旋回火山岩逐渐由基性向中基性、中性和酸性演化,火山岩岩石组合为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组合,从北票—义县,火山活动显示了由老到新的迁移性。主要氧化物关系表明岩石的SiO2与K2O呈正相关,SiO2与MgO、CaO、FeO+Fe2O3呈负相关。TAS图解反映了火山岩较高碱度的总体特征,硅—碱关系图和AFM图解反映了火山岩属于亚碱性系列中的钙碱性系列岩石,在SiO2—K2O关系图上,绝大部分样品落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区内,少量落于钾玄岩系列区,因此义县旋回火山岩以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为主,部分为钾玄岩系列,表明岩石富钾。义县旋回火山岩具有大陆板内火山岩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义县 岩石化学特征 高钾钙碱性系列 钾玄岩系列 火山旋回 板内 地区 中国 辽西北
下载PDF
辽西义县旋回火山岩的稀土元素特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彭艳东 张立东 +5 位作者 张长捷 郭胜哲 邢德和 贾斌 陈树旺 丁秋红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5-42,共8页
义县火山旋回可分为4个亚旋回。从早期至晚期,义县旋回火山岩逐渐由基性向中基性、中性和酸性演化。义县旋回火山岩稀土总量较高,稀土分布模式呈右倾型,轻稀土分馏作用高于重稀土的分馏作用,为轻稀土富集型,总体显示弱负铕异常、弱的正... 义县火山旋回可分为4个亚旋回。从早期至晚期,义县旋回火山岩逐渐由基性向中基性、中性和酸性演化。义县旋回火山岩稀土总量较高,稀土分布模式呈右倾型,轻稀土分馏作用高于重稀土的分馏作用,为轻稀土富集型,总体显示弱负铕异常、弱的正铈异常。稀土元素具有陆内火山岩的基本特征。成因分析表明:义县旋回火山岩的形成,受地幔热流和壳幔物质的再循环制约,火山岩的成因以部分熔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县 火山旋回 火山岩 稀土元素 部分熔融 辽西地区
下载PDF
辽河盆地新生界火山喷发旋回和期次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18
作者 冯玉辉 于小健 +4 位作者 黄玉龙 刘宝鸿 顾国忠 李涵月 王璞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7,共8页
基于300口钻遇火山岩层系的岩心及岩屑薄片、测井和地震等资料,依据火山地层学方法及地震火山地层学理论,通过火山地层界面识别,研究辽河盆地新生界火山喷发旋回和期次,对各个喷发旋回、期次火山地层进行平面成图,揭示火山活动时空规律... 基于300口钻遇火山岩层系的岩心及岩屑薄片、测井和地震等资料,依据火山地层学方法及地震火山地层学理论,通过火山地层界面识别,研究辽河盆地新生界火山喷发旋回和期次,对各个喷发旋回、期次火山地层进行平面成图,揭示火山活动时空规律;进一步结合火山地层分布与油气的关系,探究火山喷发旋回、期次的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辽河盆地新生界火山岩系可划分为4旋回15期;底部旋回一和顶部旋回四为玄武岩,显示火山喷发以基性岩开始,又以基性岩结束;中部的旋回二和三均为玄武岩→粗面岩→玄武岩的岩性序列,构成本区火山地层的主体。火山岩受北东向主干断裂控制,最大厚度位于断裂带附近;早期(期次1至期次2)全区分布,末期(期次15)分布局限;中期(期次3至期次14)表现为喷发中心由北向南依次迁移特征。该结果提高了火山岩序列的纵向刻画精度,厘清了有利火山岩层系的空间分布,有助于寻找火山岩勘探新层系。以往辽河盆地火山岩勘探主要集中于沙三段中亚段粗面岩(期次5),本次研究发现与粗面岩相邻的期次4、期次6、期次7玄武岩亦展现出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新生界火山岩 火山地层 旋回 期次
下载PDF
青海可可西里湖地区新生代两期火山岩 被引量:10
19
作者 朱迎堂 贾全香 +4 位作者 伊海生 林金辉 史连昌 彭琛 郭通珍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29,共7页
青海可可西里湖地区新生代火山活动表现强烈,通过野外地质填图,结合岩石学、岩石化学、同位素测年等方面的详细研究,确定发育渐新世-中新世查保玛旋回及晚中新世-早更新世湖东梁旋回两期火山岩。渐新世-中新世火山岩以钾玄岩系列为主,... 青海可可西里湖地区新生代火山活动表现强烈,通过野外地质填图,结合岩石学、岩石化学、同位素测年等方面的详细研究,确定发育渐新世-中新世查保玛旋回及晚中新世-早更新世湖东梁旋回两期火山岩。渐新世-中新世火山岩以钾玄岩系列为主,部分为高钾碱性系列,火山活动强烈出露面积大而广泛。晚中新世-早更新世火山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发育于研究区北部,分布范围和面积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玄岩系列 高钾钙碱性系列 火山旋回 新生代火山岩 可可西里湖地区
下载PDF
火山活动与深部碳循环的关系 被引量:22
20
作者 郭正府 李晓惠 张茂亮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7-505,共9页
火山活动是导致地球深部碳向地表输送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促进了地球层圈物质交换与深部循环作用.目前,火山活动与深部碳循环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1)火山喷发向大气圈中输送CO2气体的通量与总量; 2)火山气体的来源及其演变历史; 3)... 火山活动是导致地球深部碳向地表输送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促进了地球层圈物质交换与深部循环作用.目前,火山活动与深部碳循环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1)火山喷发向大气圈中输送CO2气体的通量与总量; 2)火山气体的来源及其演变历史; 3)不同类型的火山喷发(例如,大火山岩省、洋中脊和俯冲带火山活动)对地球深部碳循环贡献的差异.文章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阿什库勒火山群1951年阿什火山喷发物斑晶中原生岩浆包裹体和基质玻璃的实验室测定表明,阿什火山喷出的气体成分主要由H2O,CO2,S,Cl和F组成,利用"岩石学方法"计算的阿什火山喷发向大气圈输送的CO2气体总量为1.01×10^9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活动 碳循环 岩浆包裹体 火山气体 阿什火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