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nsitivities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to Metalaxyl, Cymoxanil, and Dimethomorph 被引量:2
1
作者 ZHU Gui-ning HUANG Fu-xin +4 位作者 FENG Lan-xiang QIN Bi-xia YANG Yu-hong CHEN Yong-hui LU Xiu-h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8年第7期831-840,共10页
The isolates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on tomato in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were determined for the sensitivities to metalaxyl, cymoxanil and dimethomorph to give the basic information for integra... The isolates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on tomato in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were determined for the sensitivities to metalaxyl, cymoxanil and dimethomorph to give the basic information for integrating disease management. Sensitivities were tested by measuring the radial growth on agar medium amended with fungicide, compared with the floating-leaf-disk method. 239 isolates were collected from eight tomato growing areas during 2000-2006. The test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requencies of sensitive, intermediate, and resistant isolates to metalaxyl were 42.26, 35.98, and 23.53%, respectively. Variations in sensitivities amongst isolates from different areas or different years were very high for metalaxyl. All isolates from Tianlin and Wuxuan were sensitive to metalaxyl, but the metalaxyl-resistant isolates predominated in Tianyang, with the frequency of 51.35%. The EC50 values of certain isolates from Tianyang were higher than 500 μg·mL^-1 and their resistance levels were over 100 000 folds. Cymoxanil has been used for nearly 10 years in Guangxi, and dimethomorph has been used for 5-6 years. However, there was no decrease in sensitivity of P. infestans populations and the sensitivities of the pathogen were nearly normally distributed. Hence, their mean ECs0 value [cymoxanil (0.1647 ±0.0255) μg·mL^-1, dimethomorph (0.0970 ± 0.0052) μg·mL^-1 could be used as the baseline sensitivities for monitoring the field resistance development.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floating-leaf-disk method indicates that both the techniques provided equivalent results. These studies suggested that metalaxyl can be continuously applied in Tianlin, Wuxuan, and Nanning due to the resistant isolates that have not been found, while for those areas with resistant isolate, the use of metalaxyl should be reduced or alternated, and cymoxanil or dimethomorph was recommended for controlling late blight disease of toma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tophthora infestans METALAXYL cymoxanil DIMETHOMORPH sensitivity
下载PDF
Study on the Resistance of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to Cymoxanil 被引量:1
2
作者 Zhang Yanju He Ziwei +4 位作者 Gao Jiyang Fu Lu Zhang Xingzhe Liu Qiyue Si Xiuyang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9年第3期16-21,共6页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clarify the sensitivity and resistance of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to cymoxanil.[Method] A total of 69 strains were collected from 13 major cucumber producing areas in eight provinces an...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clarify the sensitivity and resistance of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to cymoxanil.[Method] A total of 69 strains were collected from 13 major cucumber producing areas in eight provinces and cities of Guangdong, Hubei, Jiangsu, Shandong, Beijing, Liaoning, Jilin and Heilongjiang from 2012 to 2016, and their sensitivity and resistance to cymoxanil was determined using leaf disc floating method.[Result] The EC50 of cymoxanil to P. cubensis were 0.006 8-0.134 1 μg/mL and the average EC50 was 0.062 4 μg/mL. The sensitivity of P. cubensis to cymoxanil presented a single-peak curve, which was approximately normal distribution, and no strains with decreased sensitivity were found. The average EC50 (0.062 4 μg/mL) could be used as the sensitivity baseline of P. cubensis to cymoxanil. Among the 69 strains, 16 were low-resistance strains, accounting for 23.19% of the total strains;53 were sensitive strains, accounting for 76.81%, which were dominant populations;and no medium-resistance and high resistance strains were found. The resistance of P. cubensis to cymoxanil ranged from 0.11 to 2.15 times, and the average resistant level was 1.00 times.[Conclusion] Cymoxanil showed strong inhibitory effect against P. cub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cymoxanil Sensitivity FUNGICIDE RESISTANCE
下载PDF
霜脲氰的合成工艺改进
3
作者 徐宁 李林虎 +1 位作者 许宜伟 葛凤敏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5期56-58,共3页
针对目前霜脲氰合成工艺产品收率低、“三废”量大、安全性低等问题,开发了一种改进的生产工艺。以1-氰乙酰基-3-乙基脲为原料,经与亚硝酸异丙酯肟化反应,然后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氯甲烷进行甲基化反应,得到霜脲氰。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 针对目前霜脲氰合成工艺产品收率低、“三废”量大、安全性低等问题,开发了一种改进的生产工艺。以1-氰乙酰基-3-乙基脲为原料,经与亚硝酸异丙酯肟化反应,然后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氯甲烷进行甲基化反应,得到霜脲氰。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产品收率在95%以上,产品质量分数可达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脲氰 亚硝酸异丙酯 氯甲烷 甲基化反应 工艺改进
下载PDF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和霜脲氰的敏感性检测 被引量:30
4
作者 袁善奎 赵志华 +2 位作者 刘西莉 刘亮 姜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37-241,共5页
2003~2004年从内蒙古和黑龙江省共采集分离了127株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并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这些菌株对甲霜灵和霜脲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2003年分离的内蒙菌株、2003年及2004年分离的黑龙江菌株中对甲霜灵敏感(MS... 2003~2004年从内蒙古和黑龙江省共采集分离了127株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并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这些菌株对甲霜灵和霜脲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2003年分离的内蒙菌株、2003年及2004年分离的黑龙江菌株中对甲霜灵敏感(MS)的菌株频率分别为86.2%、13.8%、17.8%;虽然霜脲氰在这些地区使用近10年,但病菌群体对该药剂的敏感性没有下降,EC50值分布于0.10~0.35 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20(±0.06)μg/mL,不同敏感性的菌株频率呈连续的单峰曲线分布,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亚群体,可作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霜脲氰抗药性监测的敏感性基线;此外,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和霜脲氰之间没有交互抗药性,霜脲氰对抗甲霜灵和野生敏感菌株具有相同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 甲霜灵 霜脲氰 抗药性 敏感性基线
下载PDF
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霜脲氰和烯酰吗啉的敏感性检测 被引量:20
5
作者 朱桂宁 黄福新 +4 位作者 冯兰香 秦碧霞 杨宇红 陈永惠 陆秀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55-1365,共11页
【目的】研究广西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霜脲氰和烯酰吗啉的敏感性,以期为该病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菌落生长直径法测定病菌对甲霜灵、霜脲氰和烯酰吗啉的敏感性,并用叶盘漂浮法加以比较。【结果】2000~2006年,从广西8... 【目的】研究广西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霜脲氰和烯酰吗啉的敏感性,以期为该病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菌落生长直径法测定病菌对甲霜灵、霜脲氰和烯酰吗啉的敏感性,并用叶盘漂浮法加以比较。【结果】2000~2006年,从广西8个冬春植番茄区采集分离了239个菌株,测定结果表明,对甲霜灵表现为敏感型、中间型和抗性型的频率分别为42.26%、35.98%和23.53%,不同地区和年份的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差异很大。来自田林县、武宣县的菌株均为甲霜灵敏感性菌株,但在田阳县,抗甲霜灵菌株占优势,抗性频率高达51.35%,一些菌株的EC50值在500μg·ml-1以上,抗性水平超过105倍。虽然霜脲氰在广西使用了近10年,烯酰吗啉也已应用了5~6年,但并未检测到番茄晚疫病菌对它们的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亚群体,病菌的敏感性接近正态分布,因此可以采用它们的平均EC50值(霜脲氰0.1647±0.0255μg·ml-1,烯酰吗啉0.0970±0.0052μg·ml-1)作为抗药性监测的敏感性基线。叶盘漂浮法测定结果与菌落生长直径法一致。【结论】广西田林县、武宣县和南宁市番茄晚疫病菌尚未出现抗甲霜灵菌株,仍可用甲霜灵来防治该病,而其它地区则应减少或不使用甲霜灵,改用霜脲氰或烯酰吗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晚疫病菌 甲霜灵 霜脲氰 烯酰吗啉 敏感性
下载PDF
霜脲氰和代森锰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离体活性及混合增效作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文桥 马志强 +2 位作者 韩秀英 李红霞 邵艳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8-33,共6页
测定霜脲氰、代森锰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毒力 ,发现霜脲氰抑制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明显高于代森锰锌 ,抑制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萌发及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的活性明显低于代森锰锌 ;两药抑制游动孢子游动的活性很... 测定霜脲氰、代森锰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毒力 ,发现霜脲氰抑制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明显高于代森锰锌 ,抑制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萌发及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的活性明显低于代森锰锌 ;两药抑制游动孢子游动的活性很低。以 1∶ 7、1∶ 8混配对游动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抑制表现增效 ,以 1∶ 1~ 1∶ 10混配对抑制孢子囊萌发的增效系数为 1.5 5~5 .39,其中 1∶ 5的增效系数高达 5 .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脲氰 代森锰锌 马铃薯晚疫病菌 离体活性 混合增效作用 杀菌剂
下载PDF
复配剂中霜脲氰在马铃薯和土壤中残留动态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何丽丽 徐应明 +3 位作者 孙有光 黄永春 裴瑞瑞 郑淑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2-325,共4页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霜脲氰在马铃薯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应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霜脲氰在马铃薯和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霜脲氰在马铃薯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半衰期分别为2.26d和5.75d,施药3240gai·hm-23次时,末次施药距收获间...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霜脲氰在马铃薯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应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霜脲氰在马铃薯和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霜脲氰在马铃薯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半衰期分别为2.26d和5.75d,施药3240gai·hm-23次时,末次施药距收获间隔28d,霜脲氰的残留量在马铃薯中低于0.0098mg·kg-1,在土壤中为ND~0.0100mg·kg-1。该药属易分解农药(T1/2<30d),按推荐使用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脲氰 马铃薯 土壤 消解动态 最终残留 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葡萄和土壤中霜脲氰的残留分析方法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明洋 龚道新 +1 位作者 任竞 孙毓临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5-199,共5页
为了评价霜脲氰的环境安全性,指导含霜脲氰类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建立了霜脲氰在葡萄及其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葡萄和土壤样品分别用丙酮和乙酸乙酯提取,经弗罗里硅土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霜脲氰的最小检测量为3.0×10-1... 为了评价霜脲氰的环境安全性,指导含霜脲氰类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建立了霜脲氰在葡萄及其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葡萄和土壤样品分别用丙酮和乙酸乙酯提取,经弗罗里硅土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霜脲氰的最小检测量为3.0×10-10 g,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最低检出限为1.5×10-3和3.0×10-3 mg/kg.当添加水平为0.05~1.0 mg/kg时,霜脲氰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3.32%~104.22%,变异系数为5.34%~6.11%;在葡萄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85%~98.84%,变异系数为3.30%~7.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脲氰 葡萄 土壤 残留分析
下载PDF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霜脲氰抗性动态监测及药效验证 被引量:3
9
作者 路粉 孟润杰 +6 位作者 吴杰 赵建江 李洋 毕秋艳 韩秀英 李敬华 王文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3556-3564,共9页
【目的】监测河北、内蒙古和吉林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霜脲氰的抗性时空动态,明确霜脲氰及其混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马铃薯晚疫病菌抗药性治理和杀菌剂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2011-2... 【目的】监测河北、内蒙古和吉林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霜脲氰的抗性时空动态,明确霜脲氰及其混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马铃薯晚疫病菌抗药性治理和杀菌剂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2011-2019年共采集分离到824个马铃薯晚疫病菌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霜脲氰的敏感性,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验证霜脲氰及其混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河北、内蒙古和吉林3个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对霜脲氰抗性水平较低且抗性发展缓慢,平均EC50、平均抗性倍数、抗性频率和抗性指数随着监测年限及地域的不同而波动,但整体上趋于低位平稳。不同年份检测的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对霜脲氰的平均EC50为0.06-0.44μg·mL^(-1),平均抗性倍数为0.29-2.18,抗性指数为0.25-0.47。2011和2017年仅检测到敏感菌株,2012-2016年抗性菌株频率为1.90%-58.57%,2018年和2019年抗性菌株频率分别为20.83%和88.14%。不同省(自治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对霜脲氰的平均EC50为0.17-0.18μg·mL^(-1),平均抗性倍数为0.85-0.91,抗性频率为16.61%-22.22%,抗性指数为0.29-0.31。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20%霜脲氰SC、72%霜脲氰·代森锰锌WP、52.5%噁唑菌酮·霜脲氰WG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为81.5%-87.1%,显著高于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WG的防治效果(61.8%-69.3%)。【结论】河北、内蒙古和吉林3个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对霜脲氰总体上保持敏感,霜脲氰单剂及其与代森锰锌或噁唑菌酮的混剂对晚疫病仍有良好防治效果。在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产生抗性的地区,20%霜脲氰SC、72%霜脲氰·代森锰锌WP和52.5%噁唑菌酮·霜脲氰WG可作为苯基酰胺类杀菌剂的替代药剂使用,但仍需密切监测马铃薯晚疫病菌对霜脲氰的田间抗性发生动态,限制霜脲氰及混剂一个生长季节的使用不超过两次且与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交替或者混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 霜脲氰 抗性动态 霜脲氰混剂 田间防治效果
下载PDF
72%霜脲·锰锌WP中霜脲氰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许晓梅 王文桥 +1 位作者 张小风 潘文亮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81-682,共2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复配杀菌剂72%霜脲·锰锌WP中的霜脲氰含量,该法简便、快捷、准确。试样溶解于甲醇,试样中霜脲氰在150mm×4.6mm(i.d.)C18不锈钢柱(装填YWG)中,流动相:甲醇与水的体积比为40∶60,采用紫外检测器,在UV254n...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复配杀菌剂72%霜脲·锰锌WP中的霜脲氰含量,该法简便、快捷、准确。试样溶解于甲醇,试样中霜脲氰在150mm×4.6mm(i.d.)C18不锈钢柱(装填YWG)中,流动相:甲醇与水的体积比为40∶60,采用紫外检测器,在UV254nm下,进行分离和测定。方法的标准偏差为0.075,变异系数为0.94%,回收率在99.01%~100.11%之间,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脲氰 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瓜中霜脲氰和吡虫啉农药残留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二虎 胡敏 +3 位作者 吴兵兵 张强 张武 李立斌 《现代农药》 CAS 2008年第2期42-43,50,共3页
采用乙腈提取黄瓜中的霜脲氰和吡虫啉农药残留,用氟罗里硅土固相萃取小柱进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240nm)进行测定,霜脲氰和吡虫啉回收率分别为97.33%~111.48%和91.42%~103.55%,变异系数均小于5%,最低检出浓度分别... 采用乙腈提取黄瓜中的霜脲氰和吡虫啉农药残留,用氟罗里硅土固相萃取小柱进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240nm)进行测定,霜脲氰和吡虫啉回收率分别为97.33%~111.48%和91.42%~103.55%,变异系数均小于5%,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3mg/kg和0.04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霜脲氰 吡虫啉 残留
下载PDF
黄瓜和土壤中吡唑醚菌酯和霜脲氰同步检测及其降解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洪思慧 佘永新 +9 位作者 张超 曹晓林 郑鹭飞 王珊珊 金茂俊 邵华 金芬 劳水兵 闫飞燕 王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62-266,共5页
采用Qu ECh ER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黄瓜及土壤中吡唑醚菌酯和霜脲氰同步检测方法,研究吡唑醚菌酯·霜脲氰水分散粒剂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变化及消解动态,旨在评估联合农药的安全性。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吸附剂和十... 采用Qu ECh ER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黄瓜及土壤中吡唑醚菌酯和霜脲氰同步检测方法,研究吡唑醚菌酯·霜脲氰水分散粒剂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变化及消解动态,旨在评估联合农药的安全性。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吸附剂和十八烷基键合硅胶吸附剂净化,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在50~800μg/L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值均大于0.996 1,3个质量浓度添加水平下2种农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0.45%~107.08%,定量限均为0.050 mg/kg。两年三地的田间实验消解动态表明:以1.5倍高推荐剂量下,吡唑醚菌酯和霜脲氰分别于黄瓜上施药1、7 d后,土壤上施药7、1 d后残留量小于定量限;当该制剂以推荐剂量在黄瓜上施药3次,施药间隔7 d时,吡唑醚菌酯和霜脲氰在黄瓜中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090 mg/kg和0.060 mg/kg,远低于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推荐采收安全间隔期为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霜脲氰 黄瓜 土壤 QuEChERS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残留 消解动态
下载PDF
疫霉菌对霜脲氰抗性遗传及对霜脲氰和甲霜灵的交互抗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源超 郑小波 +1 位作者 华永刚 陆家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10,共4页
就疫霉菌对霜脲氰抗性的产生和遗传,以及疫霉菌对霜脲氰和甲霜灵的交互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苎麻疫霉容易对霜脲氰产生抗药性突变,但抗性在连续3代单游动孢子分离过程中逐渐丧失。大雄疫霉对霜脲氰不易产生抗性突变,恶疫霉。
关键词 疫霉菌 霜脲氰 甲霜灵 抗药性遗传 交互抗性
下载PDF
40%烯酰·霜脲氰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妍 范腾飞 吴学民 《现代农药》 CAS 2010年第6期25-27,共3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烯酰吗啉.霜脲氰复配制剂,使用C18反相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用外标法对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和定量。烯酰吗啉和霜脲氰标准偏差分别为0.06和0.05,变异系数分别为0.24%和0.3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烯酰吗啉.霜脲氰复配制剂,使用C18反相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用外标法对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和定量。烯酰吗啉和霜脲氰标准偏差分别为0.06和0.05,变异系数分别为0.24%和0.3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和9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酰吗啉 霜脲氰 高效液相色谱法 分析
下载PDF
60%霜脲氰·丙森锌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强 胡敏 +2 位作者 吴兵兵 李二虎 刘然 《现代农药》 CAS 2007年第3期50-51,共2页
60%霜脲氰·丙森锌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60~80g/667m2剂量下,施药3~4次,间隔7~10d,可有效地控制黄瓜霜霉病的危害,防治效果相当于或略高于72%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167g/667m2,并有提高产量和... 60%霜脲氰·丙森锌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60~80g/667m2剂量下,施药3~4次,间隔7~10d,可有效地控制黄瓜霜霉病的危害,防治效果相当于或略高于72%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167g/667m2,并有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脲氰 丙森锌 霜霉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25%甲霜灵·霜脲氰水分散粒剂在辣椒和土壤中的残留行为及安全使用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同金 李瑞娟 +3 位作者 宋国春 于建垒 孙廷林 李守成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7期149-154,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对25%甲霜灵·霜脲氰水分散粒剂在辣椒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了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定量分析。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甲霜灵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8.2~9.3 d,霜脲氰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 通过田间试验,对25%甲霜灵·霜脲氰水分散粒剂在辣椒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了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定量分析。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甲霜灵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8.2~9.3 d,霜脲氰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8~2.1 d;甲霜灵在辣椒中的半衰期为6.0~7.7 d,霜脲氰在辣椒中的半衰期为1.9~2.0 d。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25%甲霜灵·霜脲氰水分散粒剂按施药剂量为625.0、937.5 mg a.i./kg,连续灌根3~4次,施药间隔期7 d,施药后14~21 d辣椒中甲霜灵残留量为0.0380~0.3100 mg/kg,土壤中甲霜灵残留量为0.1110~0.3580 mg/kg,均低于0.5 mg/kg(MRL);辣椒和土壤中霜脲氰均未检出。推荐25%甲霜灵·霜脲氰水分散粒剂在辣椒上的使用安全间隔期为1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霜灵 霜脲氰 辣椒 土壤 消解动态 最终残留 安全使用评价
下载PDF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瑞毒霉与霜脲氰的交互抗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晨 张铉哲 +3 位作者 刘铁男 李新新 解明静 陈聪 《中国马铃薯》 2012年第2期100-104,共5页
2008-2011年在黑龙江省共分离了41个马铃薯晚疫病菌,并测定了这些菌株对瑞毒霉和霜脲氰的敏感性和交互抗性。瑞毒霉测定结果显示6个(14.63%)菌株显示为敏感性,11个(26.83%)菌株显示为中抗,24个(58.54%)菌株显示为抗性。这说明黑... 2008-2011年在黑龙江省共分离了41个马铃薯晚疫病菌,并测定了这些菌株对瑞毒霉和霜脲氰的敏感性和交互抗性。瑞毒霉测定结果显示6个(14.63%)菌株显示为敏感性,11个(26.83%)菌株显示为中抗,24个(58.54%)菌株显示为抗性。这说明黑龙江省分离的晚疫病菌已对瑞毒霉产生抗性。对于霜脲氰,EC50值为0.0630~2.1289μg/mL,最不敏感菌株是最敏感菌株的33.79倍,敏感性基线值为0.1879μg/mL。交互抗性分析结果显示,未产生交互抗性的菌株为73.16%,产生交互抗性菌株为26.84%。以上结果说明霜脲氰和瑞毒霉不能交叉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 瑞毒霉 霜脲氰 敏感性 交互抗性
下载PDF
影响霜脲氰在土壤中降解的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祥云 崔滢 杨艳 《广州化工》 CAS 2014年第8期101-103,120,共4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检测土壤中霜脲氰的方法。分别对贵州、湖南、天津土壤中霜脲氰的降解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土壤中主要因素:有机质、微生物、含水率以及pH值对霜脲氰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越高,微生物越多,含...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检测土壤中霜脲氰的方法。分别对贵州、湖南、天津土壤中霜脲氰的降解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土壤中主要因素:有机质、微生物、含水率以及pH值对霜脲氰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越高,微生物越多,含水率越多,pH越大,霜脲氰在土壤中的降解越快。霜脲氰在土壤中的降解主要受pH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脲氰 土壤 降解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48%DT与霜脲氰混配防治荔枝霜疫霉病药效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毛润乾 彭月珍 +2 位作者 王海峰 李畅方 吴灿填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58-60,共3页
DT与霜脲氰混配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8%DT·霜脲氰可湿性粉剂稀释500-600倍喷雾,在花期防效达73%-79%,采收期防效达75%以上,在幼果期也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该混配剂兼有保护与内吸治疗的优点,可以... DT与霜脲氰混配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8%DT·霜脲氰可湿性粉剂稀释500-600倍喷雾,在花期防效达73%-79%,采收期防效达75%以上,在幼果期也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该混配剂兼有保护与内吸治疗的优点,可以作为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的选择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杀菌剂 霜脲氰 混配剂 荔枝霜疫霉病 防效
下载PDF
霜脲氰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鹿泽启 刘传德 +4 位作者 张伟 柳璇 姚杰 姜蔚 兰丰 《中国园艺文摘》 2017年第9期24-25,34,共3页
2016年在山东烟台、江苏仪征进行田间试验,研究霜脲氰在葡萄、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结果表明:霜脲氰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消解均符合1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4.2~4.4 d和4.4~4.5 d。
关键词 霜脲氰 葡萄 残留动态 半衰期 液质联用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