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evolution of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at "Evolution Canyon", Israel
1
作者 Nobuhiko Asada Hui Sun +5 位作者 Kaori Hayashi Kohta Inomata Yu Harada Erika Sugino Shintaro Takasaki Eviatar Nevo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5年第10期457-464,共8页
关键词 细胞色素氧化酶 线粒体 以色列 进化 峡谷 果蝇 亚基 核苷酸序列
下载PDF
渤海湾7种虾虎鱼科鱼类COI基因序列特征及分子分类研究
2
作者 房恩军 郭彪 +3 位作者 郑德斌 张雪 王硕 王宇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9期32-37,共6页
为获得渤海湾天津海域常见虾虎鱼线粒体条形码序列及系统分类信息,采集渤海湾7种虾虎鱼样本,通过形态初步鉴定物种,并提取DNA进行线粒体COI基因部分序列扩增测序,用系统进化分析及分子鉴定软件MEGA对渤海湾常见12种虾虎鱼COI基因部分片... 为获得渤海湾天津海域常见虾虎鱼线粒体条形码序列及系统分类信息,采集渤海湾7种虾虎鱼样本,通过形态初步鉴定物种,并提取DNA进行线粒体COI基因部分序列扩增测序,用系统进化分析及分子鉴定软件MEGA对渤海湾常见12种虾虎鱼COI基因部分片断进行序列特征分析及分子分类分析。扩增得到7种虾虎鱼COI基因片断,分析得到其平均GC含量低于AT含量,碱基在密码子位置分布中具有偏向性,且GC含量最高为第2位碱基,与多种鱼类COI基因碱基特点相似。基因密码子碱基变异率为19.4%,转换颠换比为1.3。遗传距离分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理清了渤海湾天津海域12种主要虾虎鱼的系统分类及进化关系。遗传距离显示,矛尾刺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和斑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us ommaturus)为同种鱼。虾虎鱼COI编码基因密码子高变异率可能与其良好的环境适应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虾虎鱼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coi) 系统进化
下载PDF
DNA barcoding of fishes from Zhoushan coastal waters using mitochondrial COI and 12S rRNA genes
3
作者 Yehui WANG Na SONG +3 位作者 Shude LIU Zhi CHEN Anle XU Tianxiang GAO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997-2009,共13页
Accurate species identification is a key component of biodiversity research.DNA barcoding is an effective molecular method used for fish species identification.We aimed to study the DNA barcoding of fish in Zhoushan c... Accurate species identification is a key component of biodiversity research.DNA barcoding is an effective molecular method used for fish species identification.We aimed to study the DNA barcoding of fish in Zhoushan coastal waters,explore the differences and applicability of two gene fragments(12S rRNA and COI)of DNA barcoding in fish species identification,and established a comprehensive fish barcoding reference database.Two hundred and eighty-seven captured fish samples from Zhoushan coastal waters were identified using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NA barcoding.A total of 26412S rRNA sequences(belonging to eight orders,31 families,55 genera,and 66 species)and 188 COI sequences(belonging to seven orders,30 families,48 genera,and 58 species)were obtained.The lengths of the 12S rRNA sequences ranged from 165 to 178 bp,and the guanine-cytosine(GC)content was 45.37%.The average 12S rRNA interspecific and intraspecific genetic distances(K2P)were 0.10%and 26.66%,respectively.The length of the COI sequence ranged 574–655 bp,and the content of GC was 45.97%.The average 12S rRNA interspecific and intraspecific genetic distances(K2P)were 0.16%and 27.45%,respectively.The minimum interspecific genetic distances of 12S rRNA and COI(1.23%and 1.86%)were both greater than their maximum intraspecific genetic distances(2.42%and 8.66%).Three molecular analyses(NJ tree,ABGD,and GMYC)were performed to accurately identify and delineate species.Clustering errors occurred when the 12S rRNA sequences were delimited using the NJ tree method,and the delimitation results of ABGD and GMYC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final species identification results.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DNA barcoding based on 12S rRNA and COI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tool for fish species identification,and 12S rRNA has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environmental DNA(eDNA)metabarcoding of marine fi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barcoding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 12S rRNA fish identification species delimitation Zhoushan coastal waters
下载PDF
基于COI基因的赣北地区小泡巨鼠的鉴定
4
作者 陈飞 胡海军 +3 位作者 刘占斌 陶卉英 钱科 郑卫青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3年第6期495-498,共4页
目的以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COI)基因为目的基因,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未知鼠样本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夹夜法对九江市武宁县宋溪镇某村的鼠密度进行调查,经形态学初步鉴定后,以捕获的1只无法明确鉴定的大型鼠样本为对象,提取基因组DN... 目的以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COI)基因为目的基因,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未知鼠样本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夹夜法对九江市武宁县宋溪镇某村的鼠密度进行调查,经形态学初步鉴定后,以捕获的1只无法明确鉴定的大型鼠样本为对象,提取基因组DNA并采用COI基因通用引物BatL5310和R6036R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将测序结果在NCBI网站进行BLAST比对,采用MEGA7软件选择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共捕获小型兽类7只,密度为3.38%,经形态学鉴定有褐家鼠2只,黑线姬鼠2只,臭鼩鼱2只,形态学初步鉴定为青毛巨鼠或小泡巨鼠的未知鼠1只,提取的未知鼠样本DNA通过PCR成功扩增出COI基因目的条带,与NCBI基因库中小泡巨鼠(KP995219)序列同源性高达100%,系统发育树显示该鼠样本与小泡巨鼠(KP995219、KP995203)处于同一分支,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16,而青毛巨鼠(NC_036730)单独处于另一分支,遗传距离较远.结论赣北地区首次报道小泡巨鼠,采用COI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可快速、准确的进行鼠种鉴定,有助于弥补非常见鼠形态学鉴定困难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泡巨鼠 DNA条形码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 系统发育
下载PDF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 1 regulates hypoxia-induced apoptosis through a mitochondria-dependent pathway mediated by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Ⅱ 被引量:3
5
作者 Fei Xiang Si-yuan Ma +3 位作者 Yan-ling Lv Dong-xia Zhang Hua-pei Song Yue-sheng Huang 《Burns & Trauma》 SCIE 2019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Background: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 1(TRAP1)plays a protective effect in hypoxic cardiomyocytes,but the precise mechanisms are not well clarified.The study is aimed to identify the mechanism o... Background: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 1(TRAP1)plays a protective effect in hypoxic cardiomyocytes,but the precise mechanisms are not well clarified.The study is aimed to identify the mechanism of TRAP1 on hypoxic damage in cardiomyocytes.Methods:In this study,the effects of TRAP1 and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Ⅱ(COXⅡ)on apoptosis in hypoxia-induced cardiomyocytes were explored using overexpression and knockdown methods separately.Results:Hypoxia induced cardiomyocyte apoptosis,and TRAP1 overexpression notably inhibited apoptosis induced by hypoxia.Conversely,TRAP1 silencing promoted apoptosis in hypoxic cardiomyocytes.Further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at the proapoptotic effects caused by the silencing of TRAP1 were prevented by COXⅡ overexpression,whereas COXⅡ knockdown reduced the antiapoptotic function induced by TRAP1 overexpression.Additionally,changes in the release of cytochrome c from mitochondria into the cytosol and the caspase-3 activity in the cytoplasm,as well a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roduction,were found to be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es in apoptosis.Conclusions:The current study uncovered that TRAP1 regulates hypoxia-induced cardiomyocyte apoptosis through a mitochondria-dependent apoptotic pathway mediated by COXⅡ,in which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resents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OMYOCYTES HYPOXIA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 1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POPTOSIS
原文传递
两种鲷属鱼类线粒体COI基因片段序列的比较 被引量:29
6
作者 张凤英 马凌波 +2 位作者 施兆鸿 夏连军 马春艳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3-408,共6页
利用通用引物成功扩增了黄鳍鲷和黑鲷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I)基因序列。通过序列测定,得到581bp的基因片段,碱基A、T、G、C平均含量分别为25.8%、32.6%、18.0%和23.6%,序列中的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与其... 利用通用引物成功扩增了黄鳍鲷和黑鲷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I)基因序列。通过序列测定,得到581bp的基因片段,碱基A、T、G、C平均含量分别为25.8%、32.6%、18.0%和23.6%,序列中的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与其他鱼类的C01基因片段研究结果相一致。通过序列分析发现黄鳍鲷和黑鲷两序列共存在14处碱基变异,其中在第19~139bp之间检测到13个变异位点,是变异频率较高的区段,可以考虑作为鲷属或者种群鉴别的分子标记。与黄鲷、真鲷、三长棘真鲷等鱼类比较,无插入和缺失位点,转换明显高于颠换。序列差异比较结果显示,真鲷与黄鳍鲷的序列差异在这5种鱼类中最大,达到了18.2%,黄鳍鲷和黑鲷的筹异最小(2.4%)。两个序列已提交到GenBank数据库中.序列臀录号为DQ185608和DQ1856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鲷属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6种帘蛤科贝类及4个地理种群文蛤线粒体COI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被引量:34
7
作者 程汉良 夏德全 +4 位作者 吴婷婷 孟学平 吉红九 董志国 陈淑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9-116,共8页
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1758)、青蛤(Cyclina sinensis G.,1791)、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 L.,1758)、江户布目蛤(Protothaca jedoensis L.,1874)、薄片镜蛤(Dosinia corrugata R.,1850)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 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1758)、青蛤(Cyclina sinensis G.,1791)、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 L.,1758)、江户布目蛤(Protothaca jedoensis L.,1874)、薄片镜蛤(Dosinia corrugata R.,1850)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A.,1850)6种帘蛤科贝类和4个地理种群文蛤(大连、连云港、湛江、防城港)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这一序列在种质鉴定、种群遗传结构和分子系统发生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测序结果表明,所有物种扩增片段长度均为709 bp,序列A+T含量(62.2%-67.6%)明显高于GC含量.物种间共有变异位点311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202个;文蛤4个地理种群间共有变异位点46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2个.此区段共编码235个氨基酸,种间共有氨基酸变异位点85个;文蛤种群间只有1个氨基酸变异位点.以COⅠ基因片段序列为标记,用大竹蛏(Solen grandis)作外群,构建了帘蛤科贝类的系统发生树,其拓扑结构显示4个地理种群文蛤首先聚为1个单元,然后与青蛤聚在一起,最后所有帘蛤科物种聚为一枝,与外群相区别,其结果与传统形态分类基本一致,说明COⅠ基因适合作为该科贝类种群遗传结构和系统发生研究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帘蛤科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系统发生学 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
下载PDF
中国东南沿海青蟹线粒体COI基因部分序列分析 被引量:43
8
作者 马凌波 张凤英 +2 位作者 乔振国 何利军 马春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3-468,共6页
对我国东南沿海5个地区的72个青蟹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部分序列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获得的72个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序列可分为12个单倍型,与GenBank中已知的Scylla partmmmosain COI序列的相似性达到98... 对我国东南沿海5个地区的72个青蟹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部分序列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获得的72个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序列可分为12个单倍型,与GenBank中已知的Scylla partmmmosain COI序列的相似性达到98%以上,与其它3种青蟹的差异为7.36%~15.54%。这些序列与S.paramamosain的遗传距离仅为0.00783,但是与S.serrata、S.olivacea和S.tranquebarica的遗传距离却分别达到0.11659、0.17812和0.08423。序列特征、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等分析结果都表明本文研究的青蟹为S.paramamosain。结果提示,在进行青蟹属相关研究应当仔细鉴别采集样本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蟹 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 种类鉴别
下载PDF
利用线粒体COI序列分析4水系中华绒螯蟹群体遗传学特征 被引量:11
9
作者 葛家春 许志强 +4 位作者 李晓晖 李跃华 柏如发 朱清顺 潘建林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22,共7页
研究了长江、辽河、瓯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及其莱茵河水系F1共4个群体71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比对长度包括628个位点,其中变异位点112个,简约信息位点36个。基因序列G+C(%)含量较低,... 研究了长江、辽河、瓯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及其莱茵河水系F1共4个群体71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比对长度包括628个位点,其中变异位点112个,简约信息位点36个。基因序列G+C(%)含量较低,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碱基组成偏倚性。71个个体共含17种单倍型,单倍型H13出现次数最多,为莱茵河水系F1、长江以及瓯江群体共享;单倍型H15、H16和H17为瓯江群体特有。样本总体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其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为0.862,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为0.016 9。各水系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长江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最高(0.838 0),莱茵河水系F1群体最低(0.725 0);长江群体与辽河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0.002 44),推测长江与辽河2群体间基因交流较多;长江群体内遗传距离(0.017 38)大于除瓯江外的其他水系群体内遗传距离,揭示长江群体内遗传变异较大、种质混杂较严重。本研究中各群体间的基因流(Nm)均高于1,其中长江群体与辽河及莱茵河F1群体间的基因流分别为8.27和9.72,表明长江群体与这2个群体间曾经有较为频繁的基因交流。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显示,4个群体总的遗传分化指数为0.268 5(P<0.001),其中90.77%遗传变异存在于各群体内部,9.23%变异存在于群体间。最小跨度网络图和系统发育分析均没有显示出单倍型与地理位置的对应关系,已不能形成明显的地理群体结构,证明当前各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混杂确实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 不同水系 遗传特征
下载PDF
3种鲳属鱼类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变异及系统进化 被引量:36
10
作者 张凤英 马凌波 +1 位作者 施兆鸿 马春艳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2-399,共8页
对采自东海的银鲳(Pampus argenteus)、翎鲳(P.punctatissimus)和中国鲳(P.chinensis)3种鲳属鱼类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片段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得到603bp的基因片段,编码201个氨基酸,碱基T、C、A、G平均含量分别为34.2%、22... 对采自东海的银鲳(Pampus argenteus)、翎鲳(P.punctatissimus)和中国鲳(P.chinensis)3种鲳属鱼类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片段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得到603bp的基因片段,编码201个氨基酸,碱基T、C、A、G平均含量分别为34.2%、22.3%、25.9%和17.6%。所得序列共定义12个单倍型,中国鲳只有1个单倍型,银鲳3个单倍型,翎鲳8个单倍型,在这12个单倍型中共检测到109个变异位点。3种鲳密码子的使用均存在明显的偏向性,且同义密码子使用偏向性高度一致。银鲳和中国鲳的遗传距离最大(0.165~0.168),与翎鲳的遗传距离次之(0.151~0.162),翎鲳和中国鲳的遗传距离最小(0.058~0.065)。由进化树可知,翎鲳和中国鲳的进化关系最近,它们与银鲳的进化关系较远,银鲳是最早形成的种。分子水平自然选择的检验结果表明,自然选择在银鲳和翎鲳线粒体COI基因差异形成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本研究从分子水平研究中国东海海域鲳属鱼类的分类、遗传关系和系统进化,以其了解鲳属鱼类以及与鲳科之间的亲缘关系,又为鲳属鱼类保护生物学和系统进化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中国水产科学,2008,15(3):392-3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鲳属 线粒体coi基因 序列变异 系统进化 自然选择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部分序列的长江口虾虎鱼科鱼类系统分类 被引量:15
11
作者 于亚男 宋超 +2 位作者 侯俊利 王妤 庄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共6页
对采自长江口的7种虾虎鱼(Gobiidae)19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进行测序,其他6种虾虎鱼的相应序列从Genbank中获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7种虾虎鱼的COI基因部分序列密码子的第一位碱基的GC碱基含量最恒定,第三位碱基的GC含量最高,平均A+T的... 对采自长江口的7种虾虎鱼(Gobiidae)19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进行测序,其他6种虾虎鱼的相应序列从Genbank中获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7种虾虎鱼的COI基因部分序列密码子的第一位碱基的GC碱基含量最恒定,第三位碱基的GC含量最高,平均A+T的含量要高于G+C的含量,与多种鱼类的COI基因的碱基特点相似。运用MEGA5.0计算13种虾虎鱼的种间遗传距离,表明拉氏狼牙虾虎鱼(Oxyurichthy tentacularis)与孔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归属于近盲虾虎鱼亚科,根据种间遗传距离与系统发育树的结构特征推测,触角沟虾虎鱼和矛尾虾虎鱼可能具有共同的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虎鱼科 线粒体细胞C亚基(coi) 分子系统分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棘头梅童鱼7个野生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赵明 宋炜 +4 位作者 马春艳 张凤英 蒋科技 宋志明 马凌波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3-242,共10页
利用线粒体CO I序列为遗传标记分析了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 Richardson)7个地理群体(江苏连云港、江苏大丰、上海崇明、浙江舟山、浙江温州、福建宁德和福建厦门)的遗传结构特征。在7个群体209个样本的线粒体CO I序列中共检测... 利用线粒体CO I序列为遗传标记分析了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 Richardson)7个地理群体(江苏连云港、江苏大丰、上海崇明、浙江舟山、浙江温州、福建宁德和福建厦门)的遗传结构特征。在7个群体209个样本的线粒体CO I序列中共检测到44种单倍型。7个群体单倍型多样性为(0.416±0.112)^(0.720±0.076),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 10±0.000 35)^(0.004 44±0.001 64)。两个组群的AMOVA分析显示,南北两个组群分析组群间的变异为40.10%(P<0.01),组群间群体间的为–0.15%(P>0.05),群体内为60.05%(P<0.05),这与基于单倍型构建的NJ树、基于群体间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树的结果均表明棘头梅童鱼群体具有明显的谱系结构,以温州为分界点,温州以北为北方类群,以南则为南方类群。两群体之间的基因流数据表明南方与北方类群的基因交流受阻,结合各方面资料,推测更新世的演化历史因素为棘头梅童鱼南北分支形成的主要原因,而自身的生活习性则是南、北类群内部无明显分化的原因。其结果可以为合理开发和利用棘头梅童鱼野生资源,以及建立和保护棘头梅童鱼种质资源提供必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头梅童鱼 coi基因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16S rRNA与COI基因序列的刻肋海胆属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曾晓起 张文峰 高天翔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51,共5页
本研究以16SrRNA和细胞色素氧化酶I(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片段序列为标记,以杂色角孔海胆(Salmacis sphaeroides)为外群,基于距离法(NJ)、最大简约法(MP)和最大似然法(ML)分别构建分子系统树,对刻肋海胆属(Temnopleur... 本研究以16SrRNA和细胞色素氧化酶I(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片段序列为标记,以杂色角孔海胆(Salmacis sphaeroides)为外群,基于距离法(NJ)、最大简约法(MP)和最大似然法(ML)分别构建分子系统树,对刻肋海胆属(Temnopleurus)进行了系统发育学研究。结果表明,哈氏刻肋海胆、细雕刻肋海胆、T.alexandri三者亲缘关系较近,芮氏刻肋海胆和T.michaelseni亲缘关系较近。两个基因片段的核苷酸替代速率顺序为COI>16S rRNA。以3.49%/百万年的核苷酸分歧速率应用于5种海胆的COI基因片段,推断5种海胆分化事件主要发生在约500~590万年前,为中新世晚期(Late Miocene)或上新世早期(Early Plioc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肋海胆属 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i) 16S RRNA 系统发育
下载PDF
青蟹线粒体COI假基因的分离和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凤英 马凌波 +1 位作者 乔振国 马春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9,共7页
线粒体DNA标记在遗传结构和系统进化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核假基因的存在对此有很大威胁。本文以中国东南沿海的青蟹(Scylla paramam osain)为研究对象,利用线粒体COI基因的通用引物和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分别得到34个假基因(nuc lea... 线粒体DNA标记在遗传结构和系统进化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核假基因的存在对此有很大威胁。本文以中国东南沿海的青蟹(Scylla paramam osain)为研究对象,利用线粒体COI基因的通用引物和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分别得到34个假基因(nuc learm itochondrial pseudogenes,Num ts)和5个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在所获得的34个假基因中共定义了29种单倍型,根据序列的相似度,这些假基因可以分为2类,每类假基因都有各自保守的核苷酸序列。第Ⅰ类假基因存在2处插入序列和1处8 bp的缺失序列,这些位点导致了整个阅读框的移位;在第Ⅱ类假基因和5个线粒体COI序列中只有碱基替换,未发现插入和缺失序列。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这两类假基因分别代表了2次核整合事件,即核转移事件的最低值。研究结果提示了利用线粒体DNA进行青蟹遗传结构和系统进化研究时应警惕假基因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蟹 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 线粒体假基因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I)序列的猪和兔四个疥螨分离株的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古小彬 杨光友 +1 位作者 赖松家 王帅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5-472,共8页
为了探讨兔疥螨分离株和猪疥螨分离株的分类地位,采用PCR技术首次扩增了分离自中国猪和兔的4个疥螨分离株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基因,并与GenBank中注册的14个国外疥螨分离株的同源基因进行了比较。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扩增的4个... 为了探讨兔疥螨分离株和猪疥螨分离株的分类地位,采用PCR技术首次扩增了分离自中国猪和兔的4个疥螨分离株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基因,并与GenBank中注册的14个国外疥螨分离株的同源基因进行了比较。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扩增的4个疥螨株COI基因长度均为1427bp,序列间无插入、缺失,A+T含量(73%)明显高于G+C含量(27%),碱基组成存在明显偏移。猪和兔的4个疥螨分离株间的COI基因同源性较高(99.1%~100.0%),它们与澳大利亚人疥螨株、国外动物疥螨株的同源性范围为98.4%~99.6%。在构建的NJ树中,分离自中国猪和兔的4个疥螨分离株同澳大利亚人疥螨分离株、国外动物疥螨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根据疥螨COI基因同源性分析和系统树构建结果,我们认为分离自中国猪和兔的4个疥螨分离株与澳大利亚人疥螨分离株以及国外的动物疥螨分离株均应属于同一个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疥螨 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1(coi) 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分析 中国
下载PDF
COI序列:影响动物分类学与生态学的DNA barcode 被引量:28
16
作者 关申民 高邦权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06-1412,共7页
DNA barcode是一段特殊的、可用于物种鉴定的DNA序列。目前在动物中最常用的DNA barcode是细胞色素C氧化酶1号基因(COI)的部分序列。随着标准数据库的建立,基于COI基因的DNA barcode在动物分类学和生态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采用CO... DNA barcode是一段特殊的、可用于物种鉴定的DNA序列。目前在动物中最常用的DNA barcode是细胞色素C氧化酶1号基因(COI)的部分序列。随着标准数据库的建立,基于COI基因的DNA barcode在动物分类学和生态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采用COI基因作为DNA barcode所隐含的涉及线粒体的进化历史、遗传特性和物种成种时间的默认前提,并非完全成立,由此引发了许多问题。本文阐述了基于COI基因的DNA barcode对分类学和生态学的影响,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BARCODE 细胞色素C氧化酶1号基因 应用
下载PDF
大豆蚜捕食性天敌捕食行为的COI基因标记检测 被引量:7
17
作者 宋新元 丛斌 +1 位作者 钱海涛 董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881-2888,共8页
【目的】探索大豆田捕食性天敌对大豆蚜的捕食作用。【方法】根据基因库NCBI中的一段大豆蚜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的基因序列(登录号为AY842503),设计了2对大豆蚜特异引物A和B,其扩增片段大小分别约为197和253 bp,应用DNA标记方法检测天... 【目的】探索大豆田捕食性天敌对大豆蚜的捕食作用。【方法】根据基因库NCBI中的一段大豆蚜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的基因序列(登录号为AY842503),设计了2对大豆蚜特异引物A和B,其扩增片段大小分别约为197和253 bp,应用DNA标记方法检测天敌对大豆蚜的捕食行为。【结果】种特异性检验表明,所设计引物只对大豆蚜DNA具有扩增效果,对与其同域发生的其它种类不具扩增作用;室内以引物对A与B分别检测喂食单头大豆蚜的异色瓢虫成虫和大草蛉成虫腹内靶标食物的衰变情况,结果表明,异色瓢虫成虫阳性比率的半衰期分别为喂食后3.371 h和2.814 h,大草蛉成虫分别为喂食后1.312 h和1.032 h;以A作为引物对田间捕食性天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7类群14种捕食性天敌中,5种不同种类或虫态的天敌对大豆蚜的捕食作用检出率高于50%,从高到低依次为异色瓢虫幼虫、草蛉成虫、东亚小花蝽若虫、异色瓢虫成虫、东亚小花蝽成虫;此外,田间检测表明,捕食性天敌的阳性比率与大豆蚜的种群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DNA标记技术是探索捕食行为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蚜 细胞色素氧化酶I基因 捕食性天敌 消化道内容物检测 DNA标记
下载PDF
江苏口岸小家鼠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COI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双双 吴炳耀 +3 位作者 何江 杨庆贵 郭天宇 孙立新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7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研究小家鼠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COI基因的多态性特征,为国境口岸鼠类的鉴定和溯源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对江苏口岸本底及输入性小家鼠COI基因的扩增、测序和比对,结合Gen Bank的小家鼠信息,对小家鼠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和分子系统... 目的研究小家鼠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COI基因的多态性特征,为国境口岸鼠类的鉴定和溯源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对江苏口岸本底及输入性小家鼠COI基因的扩增、测序和比对,结合Gen Bank的小家鼠信息,对小家鼠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和分子系统树研究。结果获得81个国内外小家鼠COI基因序列,测出的590个序列位点中保守位点555个,可变异位点35个,核苷酸平均差异数为7.931。建立这些小家鼠COI序列的分子系统树,该分子系统树共分为两支,其中一个分支多以江苏本底的小家鼠为主,另一分支构成复杂。结论不同地区的小家鼠之间具有一定的种内差异,小家鼠种内亚种的划分与地理位置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家鼠 coi基因 基因多样性 地理分布
下载PDF
三种蚊虫COII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朝晖 王金福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 测定和比较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I(COII)基因全序列 ,分析 3种蚊虫之间及与其它几种蚊虫的COII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方法 运用T A克隆技术分别获得 3种蚊虫的COII基因重组质粒 ,并进行DNA测序和结构... 目的 测定和比较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I(COII)基因全序列 ,分析 3种蚊虫之间及与其它几种蚊虫的COII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方法 运用T A克隆技术分别获得 3种蚊虫的COII基因重组质粒 ,并进行DNA测序和结构分析。结果  3种蚊虫COII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84.1%~87.9% ,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 85 .1%~ 89.5 % ;C +G含量为 2 3 .2 %~ 2 4.9% ,颠换频率高于转换频率。结论 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 :在COII分子结构 ,白纹伊蚊与致倦库蚊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白纹伊蚊 致倦库蚊 COⅡ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基于COI部分序列探讨南海鲳属鱼类系统进化与种群遗传结构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鹏 尹飞 +1 位作者 施兆鸿 彭士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21,共7页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I)部分序列研究了南海区鲳属鱼类(Pampus)银鲳(P.ar-genteus)、珍鲳(P.minor)和中国鲳(P.chinensis)的系统进化与种群遗传结构。通过PCR扩增与序列测定获得了长度为643 bp的COI基因片段,其A、T、G、...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I)部分序列研究了南海区鲳属鱼类(Pampus)银鲳(P.ar-genteus)、珍鲳(P.minor)和中国鲳(P.chinensis)的系统进化与种群遗传结构。通过PCR扩增与序列测定获得了长度为643 bp的COI基因片段,其A、T、G、C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5.4%、33.6%、18.9%和22.1%,A+T含量高于G+C含量。64条序列共定义了20种单倍型,包含152个变异位点,简约信息位点148个,单变异位点4个,产生169个点突变。结果表明,银鲳与中国鲳的遗传差异最小,银鲳与珍鲳的其次,而珍鲳与中国鲳的遗传差异最大,3种鲳属鱼类的遗传多样性均呈现较低的水平,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以避免其遗传多样性水平的进一步丧失。本研究结果为鲳属鱼类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鲳属鱼类(Pampus)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i) 序列变异 系统进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