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Aspergillus parasiticus</i>cytosine deaminase for possible deployment in suicide gene therapy
1
作者 Hassan Zanna A. J. Nok +1 位作者 S. Ibrahim H. M. Inuwa 《Advances in Biological Chemistry》 2012年第2期152-159,共8页
Cytosine Deaminase (CD) from Aspergillus parasiticus was purified and characterized. Time course for maximal CD production (50 μmol/min/mg) was at 72 hrs. The enzyme was purified 387.73 folds with an overall yield of... Cytosine Deaminase (CD) from Aspergillus parasiticus was purified and characterized. Time course for maximal CD production (50 μmol/min/mg) was at 72 hrs. The enzyme was purified 387.73 folds with an overall yield of 13%. The CD had pH optimum of 7.2, a temperature optimum of 40℃ - 45℃, activation of energy (Ea) of 8.4 KJ/mol and a t1/2 of 1.10 hr. A. parasiticus CD stoichiometrically deaminated Cyto-sine and 5-fluorocytosine (5-FC) with the KM values of 0.19mM and 0.30 mM respectively. Studies on the effect of pH on KM and Vmax gave pKa1 of 5.8 and pKa2 of 6.3 with enthalpy of ionization of 43.01 KJ/mole suggesting histidine in the active site. The enzyme was strongly inhibited by Ca2+, Co2+, Zn2+ and Hg2+ and completely inhibited by Cu2+ and Fe2+ at 50 mM. Therefore, A. parasiticus CD can be compared with CDs from other sources that are used in suicide gene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tosine deaminase cytosine 5-fluorocytosine Aspergillus PARASITICUS Activation Energy
下载PDF
Human Sulfatase-1 Improves the Effectiveness of Cytosine Deaminase Suicide Gene Therapy with 5-Fluorocytosine Treatment 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 HepG2 In Vitro and In Vivo 被引量:4
2
作者 Xiao-Ping Yang Ling Liu Ping Wang Sheng-Lin M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384-1390,共7页
Background:Human sulfatase-1 (Hsulf-l) is an endosulfatase that selectively removes sulfate groups from 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s (HSPGs),altering the binding of several growth factors and cytokines to HSPG t... Background:Human sulfatase-1 (Hsulf-l) is an endosulfatase that selectively removes sulfate groups from 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s (HSPGs),altering the binding of several growth factors and cytokines to HSPG to regulate cell proliferation,cell motility,and apoptosis.We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combined cancer gene therapy with Hsulf-l and cytosine deaminase/5-fluorocytosine (CD/5-FC) suicide gene on a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cell line,HepG2,in vitro and in vivo.Methods: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of Hsulf-1 in HCC.Cell apoptosis was observed through flow cytometry instrument and mechanism of Hsulf-1 to enhance the cytotoxicity of 5-FC against HCC was analyzed in HCC by confocal microscopy.We also establish a nude mice model of HCC to address the effect of Hsulf-1 expression on the CD/5-FC suicide gene therapy in vivo.Results: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HepG2 cell proliferation and an increase in HepG2 cell apoptosis were observed when Hsulf-1 expression was combined with the CD/5-FC gene suicide system.A noticeable bystander effect was observed when the Hsulf-1 and CD genes were co-expressed.Intracellular calcium was also increased after HepG2 cells were infected with the Hsulf-1 gene.In vivo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suppression of tumor growth was more pronounced in animals treated with the Hsulf-1 plus CD than those treated with either gene therapy alone,and the combined treatment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urvival.Conclusions:Hsulf-1 expression combined with the CD/5-FC gene suicide system could b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approach for 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tosine deaminase/5-fluorocytosine Suicide System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uman Sulfatase-1
原文传递
Sensitization of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s to 5-fluorocytosine induced by adenoviral vector carrying a CD transcription unit
3
作者 殷莲华 付四清 +3 位作者 王新红 T.Nanakorn Jongho Won A.Deisserot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9期76-79,109,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ytosine deaminase adenoviral/5-fluorocytosine system on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s.Methods We used cell culture, infectivity and sensitivity tests, to observe bystand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ytosine deaminase adenoviral/5-fluorocytosine system on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s.Methods We used cell culture, infectivity and sensitivity tests, to observe bystander effect by animal tests.Results Established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s are eventually infectible by adenoviral vector. The ratio of vector/cell at which infection occurs depends on the specific cell line. The peak of expression of the transferred cytosine deaminase gene occurred in cells at different time, but persisted beyond 11 days. These prostate cell lines are sensitized to 5-fluorocytosine by infection with adenoviral vector carrying the cytosine deaminase gene. Only 5% of the LNCap and 10% of the RM-1 cells were infected and produced 100% cell death. In the animal test, there was significant inhibition of tumor growth at a ratio of 400 vector particles/cell with the systematic treatment of 5-fluorocytosine.Conclusions Adenoviral vector carrying a cytosine deaminase transcription unit can sensitize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s to 5-fluorocytosine. The system can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growth of prostatic tumors in m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tosine deaminase · 5 fluorocytosine · gene therapy · prostate cancer
原文传递
组织特异性CD/5-FC系统对大肠癌的原位基因治疗 被引量:5
4
作者 黎成金 马庆久 +2 位作者 涂小煌 王烈 李金茂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6-208,共3页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组织特异性胞嘧啶脱氨基酶基因对不同分泌CEA大肠癌组织的靶向杀伤作用。方法 脂质体法将CEA 组织特异性逆转录病毒载体G1CEACDNa在PA317细胞中进行包装,大肠癌细胞LoVo和SW480分别...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组织特异性胞嘧啶脱氨基酶基因对不同分泌CEA大肠癌组织的靶向杀伤作用。方法 脂质体法将CEA 组织特异性逆转录病毒载体G1CEACDNa在PA317细胞中进行包装,大肠癌细胞LoVo和SW480分别接种到BALB/c裸鼠大腿皮下,成瘤2周后,瘤内多点注射法行原位基因转染,每天腹腔注射500mg/kg的5 FC(5 fluorocytosine),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病毒滴度为5.6×106CFU/L。经多次注射法转染,目的基因在肿瘤组织中能有效表达,治疗21天后,基因治疗组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但对LoVo 细胞肿瘤的抑瘤作用明显大于对SW480细胞肿瘤。结论 CEA组织特异性CD/5 FC系统对LoVo细胞肿瘤的抑瘤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 胞嘧啶脱氨基酶 5-氟胞嘧啶 大肠癌 基因治疗
下载PDF
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CD/5-FC自杀基因系统对黑色素瘤的抑瘤实验 被引量:6
5
作者 易成 郭志英 +2 位作者 黄英 王浩毅 王树人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 观察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 / 5 -氟胞嘧啶 (CD/ 5 - FC)自杀基因系统对黑色素瘤的体内、外抑瘤效果。方法 含重组 CD基因的婴儿双歧杆菌中加入 5 - FC,厌氧条件下培养 2 4 h后取其上清液 ,加到黑色素瘤 B16 - F10细胞... 目的 观察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 / 5 -氟胞嘧啶 (CD/ 5 - FC)自杀基因系统对黑色素瘤的体内、外抑瘤效果。方法 含重组 CD基因的婴儿双歧杆菌中加入 5 - FC,厌氧条件下培养 2 4 h后取其上清液 ,加到黑色素瘤 B16 - F10细胞上 ,观察其对细胞形态及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 ;建立小鼠黑色素瘤动物模型 ,尾静脉注入含重组 CD基因的婴儿双歧杆菌 ,腹腔注入 5 - FC,观察携带重组 CD基因的婴儿双歧杆菌联合 5 - FC对黑色素瘤肿瘤体积及肿瘤体积倍增时间的影响。结果  1体外实验 :实验组肿瘤细胞形态显示出显著的损伤性改变 ,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而对照组肿瘤细胞影响不大。 2小鼠黑色素瘤动物模型实验结果显示 ,经重组婴儿双歧杆菌联合 5 -FC治疗 2 1d,实验组肿瘤倍增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其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 ,且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 ,这种差异越显著。结论 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 CD/ 5 - FC自杀基因系统对黑色素瘤具有明显的抑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双歧杆菌 胞嘧啶脱氨酶 5-氟胞嘧啶 基因治疗
下载PDF
CD/5-FC自杀基因治疗系统体外杀伤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吕胜青 刘运生 +2 位作者 杨辉 陈祖林 黄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4-176,180,共4页
目的 :探讨胞嘧啶脱氨酶 / 5 氟胞嘧啶 (CD/ 5 FC)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采用Lipofectamine2 0 0 0脂质体介导法将CD基因转染U2 5 1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 ,G4 1 8筛选获得抗性克隆 (取名为U2 5 1 /CD... 目的 :探讨胞嘧啶脱氨酶 / 5 氟胞嘧啶 (CD/ 5 FC)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采用Lipofectamine2 0 0 0脂质体介导法将CD基因转染U2 5 1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 ,G4 1 8筛选获得抗性克隆 (取名为U2 5 1 /CD细胞 ) ,使用不同浓度的 5 FC作用于U2 5 1 /CD细胞 ,MTT法测定活性细胞比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检测 5 FC培养液内 5 FU的浓度。结果 :U2 5 1细胞获得了质粒的成功转染。基因转染使G4 1 8抗性细胞 (U2 5 1 /CD细胞 )对 5 FC高度敏感。未转染的U2 5 1细胞对 5 FC不敏感 ,IC50 约为 6 5 0 0 μmol/L ,而转染基因后IC50 约为 1 0 μmol/L。并且加入不同浓度的 5 FC后 ,U2 5 1 /CD细胞培养液内均能检测到 5 FU。结论 :5 FC对CD基因修饰U2 5 1细胞具有杀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嘧啶脱氨酶 5-氟胞嘧啶 基因治疗 恶性脑胶质瘤 细胞杀伤作用
下载PDF
组织特异性CD/5-FC系统热化疗治疗裸鼠结肠癌肝转移瘤的安全性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瑜 张宝明 +3 位作者 黎成金 王烈 涂小煌 王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特异性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D/5-FC)系统热化疗对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治疗的安全性。方法:30只裸鼠经门静脉注射转染CD基因的人结肠癌LOVO细胞,建立结肠癌肝转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热化疗组和化疗组,分别经腹腔... 目的:探讨组织特异性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D/5-FC)系统热化疗对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治疗的安全性。方法:30只裸鼠经门静脉注射转染CD基因的人结肠癌LOVO细胞,建立结肠癌肝转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热化疗组和化疗组,分别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3℃前药5-FC和室温前药5-FC[均为500 mg/(kg.d)]进行治疗。治疗21 d后处死裸鼠,取各组裸鼠肝脏转移瘤组织、正常肝组织及胃、肺、胰腺、小肠及大肠组织作病理检测;RT-PCR检测各组织的CD基因表达。结果:常规病理检测显示对照组肝转移瘤组织细胞生长活跃,热化疗组较化疗组肝转移瘤细胞生长受抑制更明显;3组裸鼠正常肝组织及胃、肺、胰腺、小肠和大肠组织均呈正常形态,无明显病理改变。RT-PCR检测显示,3组肝脏转移瘤组织CD基因表达稳定,均见154 bp条带;显示3组裸鼠正常肝组织及胃、肺、胰腺、小肠和大肠组织均无CD基因表达。结论:组织特异性CD/5-FC系统热化疗明显提高了CD基因表达的靶向性,减少了热化疗引起的正常组织损伤,该治疗系统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肝转移 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 基因治疗 安全性
下载PDF
TK/GCV、CD/5-Fc双自杀基因系统治疗人结肠癌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何庆泗 魏冬 +2 位作者 牛洪欣 谭伟 王琰珉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观察胸苷激酶/丙氧鸟苷(thymidine kinase/ganciclovior,TK/GCV)、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ytosine deaminase/5-fluorocytosine,CD/5-Fc)双自杀基因系统对人结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培养细胞移植法,将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 目的:观察胸苷激酶/丙氧鸟苷(thymidine kinase/ganciclovior,TK/GCV)、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ytosine deaminase/5-fluorocytosine,CD/5-Fc)双自杀基因系统对人结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培养细胞移植法,将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建立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模型,将32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TK/GCV组、CD/5-Fc组、TK-CD联合治疗组,每组8只,TK-CD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采用瘤体内直接注射法,同时腹腔注射GCV、5-Fc治疗,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状况及肿瘤体积、瘤重、肿瘤生长抑制率、常规病理、生存期等指标,比较观察各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及对荷瘤裸鼠存活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SW480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各治疗组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裸鼠存活期显著延长,联合基因治疗组效果更好,TK/GCV与CD/5-Fc有交互协同作用。结论:TK/GCV与CD/5-Fc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TK/GCV、CD/5-Fc双自杀基因系统效果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胸苷激酶 丙氧鸟苷 胞嘧啶脱氨酶 5-氟胞嘧啶 小鼠
下载PDF
CD基因联合5-FC治疗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姚远 王和 +3 位作者 彭芝兰 刘珊玲 李清丽 姚先莹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00-602,共3页
目的 了解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经 CD基因联合 5 - FC治疗后的变化。方法  10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 (n=5 )和对照组 (n=5 )。实验组将整合有 CD基因的复制缺陷的腺病毒 0 .1m l〔1× 10 1 0 pfu(菌斑形成单位 ) /ml〕注入瘤体... 目的 了解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经 CD基因联合 5 - FC治疗后的变化。方法  10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 (n=5 )和对照组 (n=5 )。实验组将整合有 CD基因的复制缺陷的腺病毒 0 .1m l〔1× 10 1 0 pfu(菌斑形成单位 ) /ml〕注入瘤体内 ,同时将 5 - FC按每次 4 0 0 mg/kg注入裸鼠腹腔内。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病毒液及 5 - FC溶液 ,以同体积、同样方法注入裸鼠体内。结束治疗后 2 4小时处死裸鼠。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肿瘤中心及边缘部位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 ;用 CA 12 5标准试剂盒检测肿瘤组织及裸鼠血清 CA12 5值 ;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及肿大淋巴结的病理表现。结果  1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肿瘤重量分别为 12 93± 342 m g和 12 6 7± 312 mg,治疗后分别为2 2 31± 6 4 0 mg和 2 92 5± 1195 m g,实验组瘤重量小于对照组。 2肿瘤病理类型为低分化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肿瘤组织内有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及明显的纤维化。另外 ,对照组裸鼠有 2只 (2 /5 )发生肿瘤淋巴结转移 ,而实验组裸鼠未发生肿瘤淋巴结转移。 3实验组肿瘤细胞总的凋亡率为 11.96± 5 .6 9% ,高于对照组的凋亡率 (7.6 5± 5 .2 1% ) (P<0 .0 5 )。4实验组与对照组 G1 期及 S期细胞构成比均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嘧啶脱氨酶基因 5-氟胞嘧啶 卵巢癌 裸鼠 治疗
下载PDF
TK/GCV、CD/5-Fc双自杀基因系统治疗结肠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冬 韦军民 +2 位作者 黄美雄 何庆泗 苏伟 《消化外科》 CSCD 2006年第6期466-470,共5页
目的观察胸苷激酶/丙氧鸟苷(TK/GCV)、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D/5-Fc)双自杀基因系统对结肠癌的治疗效果,并结合研究结果进行作用机理的分析。方法采用培养细胞移植法,将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建立裸鼠人结肠癌移... 目的观察胸苷激酶/丙氧鸟苷(TK/GCV)、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D/5-Fc)双自杀基因系统对结肠癌的治疗效果,并结合研究结果进行作用机理的分析。方法采用培养细胞移植法,将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建立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模型。将32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TK/GCV治疗组,CD/5-Fc治疗组,TK/GCV+CD/5-Fc联合治疗组,每组8只。TK/GCV+CD/5-Fc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采用瘤体内直接注射法,同时腹腔注射GCV、5-Fc治疗,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状况及肿瘤体积、瘤重、肿瘤生长抑制率、常规病理、生存期等指标,比较观察各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及对荷瘤裸鼠存活的影响。结果各治疗组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治疗后各组体积数增加(P<0.05),治疗组裸鼠存活期显著延长,TK/GCV+CD/5-Fc联合治疗组效果最好,疗效q值=1.675>1.15,即TK/GCV、CD/5-Fc有交互协同作用。结论TK/GCV与CD/5-Fc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TK/GCV、CD/5-Fc双自杀基因系统效果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双自杀基因系统 胸苷激酶 丙氧鸟苷 胞嘧啶脱氨酶 5-氟胞嘧啶 小鼠
下载PDF
CD与bcl-Xs基因联合转染卵巢癌细胞株对5-氟胞嘧啶作用的影响
11
作者 李清丽 王和 +2 位作者 彭芝兰 姚远 刘珊玲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 了解自杀基因胞嘧啶脱氨酶基因 (cytosinedeaminase ,CD)及其前药 5 氟胞嘧啶 (5 fluorucytosine,5 FC)和bcl Xs基因转移联合作用对卵巢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为载体将CD基因和bcl Xs基因体外转染大鼠... 目的 了解自杀基因胞嘧啶脱氨酶基因 (cytosinedeaminase ,CD)及其前药 5 氟胞嘧啶 (5 fluorucytosine,5 FC)和bcl Xs基因转移联合作用对卵巢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为载体将CD基因和bcl Xs基因体外转染大鼠卵巢癌细胞株NUTU 19细胞 ,加入含 5 FC的培养基。MTT法检测培养细胞吸光度值 ,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 单一bcl Xs基因转移及单一CD /5 FC系统作用对NUTU 1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均随病毒滴度的增加而增大 ;将两者联合作用于NU TU 19细胞 ,其生长抑制率比两者单独使用时的生长抑制率之和更高 ,表现为协同效应 (P <0 .0 0 0 1)。结论 CD /5 FC系统与bcl Xs基因转移联合使用对NUTU 19细胞的生长抑制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bcl-Xs基因 卵巢癌细胞株 5-氟胞嘧啶 病毒
下载PDF
CD/5-FC自杀基因体系对肝、胆、胰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机制
12
作者 刘国彦 罗琪 +2 位作者 庄维纯 杨素梅 魏黎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3946-3952,共7页
目的:通过CD/5-FC自杀基因体系对肝BEL-7402、胆QBC、胰BXPC-3三系肿瘤细胞杀伤效率的比较,探讨影响这种杀伤差异的可能机制.方法:测定BEL-7402、QBC、BXPC-3三系肿瘤细胞的生长周期及倍增时间.FACS测定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三系肿瘤细胞... 目的:通过CD/5-FC自杀基因体系对肝BEL-7402、胆QBC、胰BXPC-3三系肿瘤细胞杀伤效率的比较,探讨影响这种杀伤差异的可能机制.方法:测定BEL-7402、QBC、BXPC-3三系肿瘤细胞的生长周期及倍增时间.FACS测定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三系肿瘤细胞瞬时转染效率.MTT法测定阳离子脂质体介导CD/5-FC自杀基因体系对瞬时转染的肝胆胰三系肿瘤细胞体外杀伤效率.观察细胞倍增时间与转染效率与杀伤效率之间的关系.FACS对三系肿瘤细胞瞬时转染自杀基因后凋亡进行比较,并用Hochest33342染色后进行观察.结果:BEL-7402、QBC、BXPC-3的倍增时间分别是34.48、64.94、26.29h.QBC细胞同BEL-7402及BXPC-3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BEL-7402、QBC、BXPC3三系细胞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转染率分别为26.99%、2.25%、30.36%.BEL-7402和BXPC-3同QBC细胞有显著差异(P<0.05);瞬时转染自杀基因后抑制效率分别为83.24%,16.97%,92.32%;在CD/5-FC杀伤三系细胞可能的机制-凋亡的研究中,三者凋亡率分别为27.8%,5.49%,36.5%.结论:生长周期短,倍增时间快的细胞系瞬时转染率高,对CD/5-FC自杀基因疗法比较敏感,该自杀基因疗法可能对临床晚期消化系恶性肿瘤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基因 五氟胞嘧啶 胞嘧啶脱氨酶 瞬时转染 胆管 胰腺 肿瘤
下载PDF
5-氟胞嘧啶在体外对转导胞嘧啶脱氨酶基因的肝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13
作者 吕焕章 吴德政 +2 位作者 顾斌 万永玲 王嘉玺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9-240,共2页
基因治疗为肿瘤治疗开创了一个新途径,其中自杀性基因疗法是肿瘤基因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方法.该方法利用复制缺陷型病毒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肿瘤细胞,在肿瘤细胞中外源基因表达出酶蛋白,可以将无毒的前体药物转化为细胞毒药物,选择性... 基因治疗为肿瘤治疗开创了一个新途径,其中自杀性基因疗法是肿瘤基因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方法.该方法利用复制缺陷型病毒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肿瘤细胞,在肿瘤细胞中外源基因表达出酶蛋白,可以将无毒的前体药物转化为细胞毒药物,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研究表明,自杀性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 氟胞嘧啶 肝癌 基因治疗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大肠杆菌CD自杀基因体内外对肿瘤杀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宝梅 孔令非 +5 位作者 银平章 曹雪涛 鞠佃文 万涛 陶群 于益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8-31,共4页
表达大肠杆菌胞嘧啶脱胺酶(CD)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CD体外转染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结果显示转染了CD基因的B16F10细胞对5-氟胞嘧啶(5FC)的敏感性显著提高.将经AdCD/5FC系统处理的B16F10细胞上清倍比稀释后.加至野生型B16F10细胞中,... 表达大肠杆菌胞嘧啶脱胺酶(CD)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CD体外转染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结果显示转染了CD基因的B16F10细胞对5-氟胞嘧啶(5FC)的敏感性显著提高.将经AdCD/5FC系统处理的B16F10细胞上清倍比稀释后.加至野生型B16F10细胞中,发现当上清仅占6.25%时即可对野生型B16F10细胞发挥明显的杀伤作用,提示AdCD/5FC介导的旁观者效应可能是通过5FC经CD酶代谢产生的毒性产物扩散而实现的.本实验还观察了CD基因体内转染后的杀伤效果,荷瘤小鼠经注射AdCD并连续10天给予5FC治疗后,与PBS、对照病毒AdLacZ/5FC治疗小鼠比较,小鼠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小鼠存活期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胞嘧啶脱胺酶 腺病毒 黑色素瘤
下载PDF
大肠杆菌CD自杀基因转染诱导肿细胞凋亡及旁观者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宝梅 曹雪涛 +5 位作者 鞠佃文 银平章 孔令非 万涛 陶群 于益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26-129,共4页
以重组腺病毒AdCD为载体将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体外传染小鼠红白血病细胞FBL3,结果显示,转染了CD基因的FBL3细胞对5-氟胞嘧啶(5-FC)的敏感性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AdCD/5-FC系统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将经AdCD/5-FC处... 以重组腺病毒AdCD为载体将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体外传染小鼠红白血病细胞FBL3,结果显示,转染了CD基因的FBL3细胞对5-氟胞嘧啶(5-FC)的敏感性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AdCD/5-FC系统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将经AdCD/5-FC处理过的FBL3细胞上清倍比稀释后,加入到野生型FBL3细胞中,发现当上清仅占6.25%时,即对野生型FBL3细胞发挥明显的杀伤作用,提示旁观者效应在AdCD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还观察了CD基因体内转染后的杀伤效果,荷瘤小鼠局部注射AdCD并连续10天给予5-FC(300mg/kg)治疗后,小鼠皮下肿瘤结节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嘧啶脱氨酶 旁观者效应 自杀基因 肿瘤
下载PDF
Survivin启动子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CD)自杀基因的抗肿瘤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邵红伟 陈辉 +4 位作者 李家明 沈晗 吴凤麟 王辉 黄树林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78-382,392,共6页
目的探讨Survivin启动子介导的CD/5-FC自杀系统的抗肿瘤效果。方法利用Survivin启动子替换p EGFP-N1载体上的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Sur P-EGFP,通过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确定Survivin启动子的特异性;将... 目的探讨Survivin启动子介导的CD/5-FC自杀系统的抗肿瘤效果。方法利用Survivin启动子替换p EGFP-N1载体上的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Sur P-EGFP,通过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确定Survivin启动子的特异性;将酿酒酵母的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克隆在p Sur P-EGFP中,构建成重组载体p Sur P-CD,转染肿瘤细胞后利用毛细管电泳仪检测前药5-氟胞嘧啶(5-FC)的转化效率,同时分析肿瘤细胞的凋亡。结果 GFP的表达表明Survivin启动子具有较好的肿瘤靶向性;毛细管电泳检测表明CD能够有效地将5-FC转化为5-FU,显微镜观察和流式分析表明了Survivin启动子介导的CD的抗肿瘤效果。结论 Survivin启动子能有效地介导CD自杀基因的表达,具有较好的靶向性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启动子 自杀基因 胞嘧啶脱氨酶 5-氟胞嘧啶
下载PDF
胞嘧啶脱氨酶对表达不同水平癌胚抗原的大肠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黎成金 马庆久 +4 位作者 赖大年 鲁建国 武永忠 王小军 李金茂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特异性胞嘧啶脱氨基酶(cytosine deaminase,CD)/5-氟胞嘧啶(5-fluorocytosine,5-FC)系统对表达不同水平癌胚抗原(CEA)的大肠癌细胞株的选择性杀伤作用。方法:用脂质体法将逆转录病毒载体G1CEACDNa和pCD2分别转导入大肠癌LoVo和... 目的:探讨特异性胞嘧啶脱氨基酶(cytosine deaminase,CD)/5-氟胞嘧啶(5-fluorocytosine,5-FC)系统对表达不同水平癌胚抗原(CEA)的大肠癌细胞株的选择性杀伤作用。方法:用脂质体法将逆转录病毒载体G1CEACDNa和pCD2分别转导入大肠癌LoVo和SW480细胞株。将转染成功pCD2、G1CEACDNa及未转基因之LoVo和SW480细胞分别接种到BALB/c裸鼠皮下。成瘤2周后,每天腹腔注射500mg/kg的5-FC,观察治疗效果。治疗21d后处死动物,肿瘤标本称重后,以RT-PCR法检测目的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病理学变化。结果:目的基因在肿瘤组织中获稳定表达。治疗21d后,在LoVo细胞肿瘤中,G1CEACDNa阳性组和pCD2阳性组肿瘤分别重(60.8±15.3)mg和(410.5±56.3)mg,与未转基因组[(3018.5±453.5)mg]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t=4.512; P<0.01,t=3.320);G1CEACDNa阳性组与pCD2阳性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t=2.375)。在SW480肿瘤细胞中,G1CEACDNa阳性组和pCD2基因阳性组肿瘤分别重(356.5±23.5)mg和(463.5±56.9)mg,与对照组[(3263.5±450.6)mg]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t=4.547;P<0.01,t=4.475),但G1CEACDNa阳性组与pCD2基因阳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胞嘧啶脱氨酶 癌胚抗原 5-氟胞嘧啶 基因治疗
下载PDF
^(19)F磁共振波谱分析CD基因在人结肠癌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建华 王瑶 +3 位作者 李崇辉 邱本胜 钟大光 吕海燕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9-294,共6页
为了研究^(19)F-NMR波谱分析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在人结肠癌细胞中表达的可行性,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方法,将编码大肠杆菌的CD基因转染到人结肠癌细胞系SW1116。通过RT-PCR、MTT方法和^(19)F-NMR波谱分析了 CD基因在人结肠癌细胞中的表... 为了研究^(19)F-NMR波谱分析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在人结肠癌细胞中表达的可行性,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方法,将编码大肠杆菌的CD基因转染到人结肠癌细胞系SW1116。通过RT-PCR、MTT方法和^(19)F-NMR波谱分析了 CD基因在人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状况。结果显示转基因的肿瘤细胞SWCD_2 中表达CD基因,对前药 5-氟胞嘧啶(5-FC)的敏感性较亲本肿瘤细胞 SW1116明显增高,50%细胞生长抑制率(IC_(50))为 66 μmol/L,而 SW1116细胞IC_(50)为16 mmol/L。^(19)F-NMR波谱分析显示,转导CD基因细胞在774μmol/L 5-FC浓度培养24 h后的样品,在δ-91.7和δ-93.3显示了2个双峰,分别是5-FC和5-氟尿嘧啶(5-FU)的^(19)F-NMR的信号,提示5-FU是 SWCD_2细胞内的 CD酶催化 5-FC的代谢产物。这些结果表明^(19)F-NMR分析是一种能够用于检测CD基因在人结肠癌细胞中表达的新方法,它将有助于对临床基因治疗方案实施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细胞 基因治疗 5-氟胞嘧啶 CD基因 19^F磁共振波谱
下载PDF
脂质体介导CD基因转染SHG-44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轩贵 游潮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以含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的pCMVCD重组表达质粒转染SHG-44胶质瘤细胞,体外观察5氟-胞嘧啶(5-FC)对转染CD基因的胶质瘤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体外扩增、酶切鉴定pCMVCD质粒并采用DNA序列测定pCMVCD质粒中的CD基因;脂质体L ipofec... 目的以含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的pCMVCD重组表达质粒转染SHG-44胶质瘤细胞,体外观察5氟-胞嘧啶(5-FC)对转染CD基因的胶质瘤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体外扩增、酶切鉴定pCMVCD质粒并采用DNA序列测定pCMVCD质粒中的CD基因;脂质体L ipofectam ine 2000介导pCMVCD质粒转染SHG-44细胞,G418筛选培养获取抗性细胞克隆(即SHG-44/CD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SHG-44/CD细胞的CD基因蛋白水平表达;流式细胞仪、TUNEL实验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5-FC对表达CD基因的SHG-44/CD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含CD基因的pCMVCD质粒成功转染进入SHG-44细胞,获取了含CD基因的SHG-44/CD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SHG-44/CD细胞成功地表达了CD。在含5-FC的培养液中培养,SHG-44/CD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TUNEL显示凋亡细胞比例极高;透射电镜可见凋亡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达18.6%,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建立了SHG-44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的CD/5-FC自杀基因系统。诱导SHG-44/CD胶质瘤细胞产生凋亡可能是脑胶质瘤CD基因疗法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基因治疗 凋亡 胞嘧啶脱氨酶 5-氟胞嘧啶
下载PDF
恢复connexin26表达联合载酵母菌胞嘧啶脱氨酶自杀基因纳泡杀灭膀胱癌细胞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思乡 姜庆 张俊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2-327,共6页
目的分析载双基因的阳离子纳泡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进行基因转染的有效性,探索恢复或上调膀胱癌细胞的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26(Cx26)表达,能否增强自杀基因系统(yeast cytosine deaminase/5-fluorocytosine,YCD/5-FC)的旁观者效应... 目的分析载双基因的阳离子纳泡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进行基因转染的有效性,探索恢复或上调膀胱癌细胞的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26(Cx26)表达,能否增强自杀基因系统(yeast cytosine deaminase/5-fluorocytosine,YCD/5-FC)的旁观者效应,提高杀灭肿瘤细胞的效率。方法阳离子纳泡结合超声辐照(US)转染人膀胱癌T24细胞,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观测转染效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质粒转染后的mRNA或蛋白相对表达量。将实验分为无处理空白对照、载pc DNA3.1-EGFP纳泡组、载Cx26纳泡组、载YCD纳泡组、载YCD+Cx26纳泡组;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恢复Cx26表达后对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qRT-PCR、Western blot显示纳泡结合超声辐照成功将目的基因转染并有效表达。恢复Cx26表达后,载YCD+Cx26纳泡组的细胞凋亡率为(60.68±2.61)%,明显高于单载YCD纳泡组的(46.42±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恢复缝隙连接蛋白Cx26表达,可改善细胞间通讯连接,加强自杀基因系统YCD/5-FC的旁观者效应,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提高杀灭膀胱癌细胞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26 阳离子纳泡 超声辐照 自杀基因系统yeast cytosine deaminase/5-fluorocytosine 膀胱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