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1
作者 赖越 林轩 +3 位作者 徐淼 刘欢 沈剑粦 黄文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713-3723,共11页
背景:海洋中药为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了一种潜在有效且不易产生不良反应的方法。目的:应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并探讨中医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的治疗... 背景:海洋中药为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了一种潜在有效且不易产生不良反应的方法。目的:应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并探讨中医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的治疗骨质疏松的海洋中药专利处方进行用药模式和作用机制研究,并特别关注这些处方中的核心中药成分,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牡蛎-续断-淫羊藿组成的复方药组核心成分进行全面的鉴定分析。结果与结论:①从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网站建立到2024-04-01,检索发现381项骨质疏松治疗的授权专利,共鉴定出48首含有海洋中药的中成药处方,这些处方包含183味中药,其中13种海洋中药用药频次共574次,单首专利组方中用药味数2-41种不等;②牡蛎是最常用的海洋中药,续断、淫羊藿、地黄、杜仲是最常用的非海洋中药;关联规则分析确定了牡蛎、续断和淫羊藿为核心药物群;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该核心药组治疗骨质疏松的核心靶点包括ALB、AKT1、TP53、PPARG和SRC;核心药组发挥疗效的核心成分为谷甾醇、甘草素、臭山羊碱、木犀草素、山奈酚;③GO与KEGG富集分析显示,Rap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在核心药物组的骨质疏松作用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④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存在良好的相互作用;⑤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复方药组核心成分为木犀草素、谷甾醇、山奈酚等,与网络药理学鉴定的药物成分相符合;对复方药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得出,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以及生物碱这3类物质在药物成分占比中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海洋中药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参附汤抑制铁死亡缓解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海燕 翁嘉灏 +1 位作者 陆萍 殷佩浩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69-1378,1385,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拟验证参附汤这一经典名方是否通过铁死亡缓解心力衰竭。方法:网络药理学寻找参附汤、心力衰竭、铁死亡重叠基因。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预测。用阿霉素对... 目的:本研究拟验证参附汤这一经典名方是否通过铁死亡缓解心力衰竭。方法:网络药理学寻找参附汤、心力衰竭、铁死亡重叠基因。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预测。用阿霉素对H9C2细胞造心肌细胞损伤模型,测定细胞活力、Fe2+含量、铁死亡marker蛋白、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信号通路表达。C57小鼠阿霉素注射4周造心力衰竭模型,测定左室心射血分数,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测定肌肉Fe2+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验证心肌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网络药理学研究证实,共有13个重叠基因。PTGS2蛋白等为参附汤基于铁死亡对心力衰竭调控的核心节点。GO功能分析证实,生物过程相关条目有11个,细胞组分3个;分子功能3个。KEGG预测分信号通路4条。Jak-STAT等通路是心力衰竭主要机制。分子对接证实对接能均小于-5 kcal/mol。参附注射液含药血清汤提高细胞活力,减少铁含量,抑制铁死亡marker蛋白,JAK2-STAT3信号通路。动物实验证实,参附注射液改善了小鼠心肌细胞形态学改变,增加了心功能,佐证了细胞实验中铁死亡及JAK2-STAT3调控机制研究。结论:本研究证实铁死亡是参附汤对心力衰竭调控机制,丰富了参附汤调控心肌死亡途径的科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汤 心力衰竭 网络药理学 数据挖掘 分子对接 化疗药物 铁死亡 JAK2-STAT3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欣 张一诺 师伟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2期124-131,共8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检索知网、万方、维普自2000年1月至今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获得中药处方运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Modeler 1...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检索知网、万方、维普自2000年1月至今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获得中药处方运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1、IBM SPSS Statistics 28.0统计软件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借助TCMSP收集药物的活性成分和靶点信息,以“Uterine Myoma”为关键词检索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疾病数据库,获得疾病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作为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 3.9.0软件制作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将交集基因输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输入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并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文献329篇,含364首方剂,涉及229味中药,挖掘出高频核心药物为桂枝、赤芍、茯苓、牡丹皮、桃仁、三棱、莪术。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共42个,筛选出的有效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鞣花酸、β-谷甾醇、刺芒柄花素、黄芩素,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果显示治疗子宫肌瘤的核心靶点可能是ESR1、TP53、IL6、TNF等,关键靶点与重要化合物的对接能量均小于0 kJ/mol,对接构象稳定。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信号多数富集在癌症的途径、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结论:通过数据挖掘获得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核心中药,并运用网络药理学揭示其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对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深圳推广实施UDI促“三医联动”新发展的实践思考
4
作者 孙勇 《中国医药导刊》 2024年第5期489-493,共5页
自2019年以来,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推广应用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深圳市先行先试,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要求落实相关工作,在UDI政策、标准、技术和应用等多个层面进行了探索,以标准先行、行业宣贯、企业培训... 自2019年以来,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推广应用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深圳市先行先试,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要求落实相关工作,在UDI政策、标准、技术和应用等多个层面进行了探索,以标准先行、行业宣贯、企业培训、平台应用全方位建设医疗器械追溯体系,UDI的推广实施已取得实质性成效。深圳市形成“一个平台支撑,两个端口发力,三个部门联动,四个标准指引”的工作模式,搭建全省首个UDI追溯平台并于2021年10月14日正式上线启用,以UDI编码为关键信息,采集医疗器械的生产、流通和临床使用信息,为落地实施UDI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精准监管和智慧监管。该平台现已通过数据接口等方式采集了来自深圳400余家制造商的8万多种产品(UDI-DIs),深圳30余家甲级三级医院的100余万条临床患者使用信息。目前,深圳市正以UDI追溯平台作为推动UDI实施工作的实际“抓手”,有序扩大UDI实施企业范围,增加医疗机构试点,丰富数据对接方式。本研究总结了深圳市UDI推广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和方法,梳理了深圳市推广UDI实施的成效做法,旨在以推广UDI工作为契机,形成推动“三医联动”应用示范效应和可复制的经验总结,为全面实现深圳市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精准追溯和深圳市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 深圳市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追溯平台 三医联动 全生命周期监管 数据对接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杨丽新治疗抽动障碍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彬文 段然 +1 位作者 张潞璐 余婉儿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46,共10页
目的 探讨杨丽新教授治疗抽动障碍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 搜集杨丽新教授2016年于广东省中医院儿科门诊治疗抽动障碍的病历资料,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中药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和关联度分析,获取核心组方,并根据结果进行... 目的 探讨杨丽新教授治疗抽动障碍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 搜集杨丽新教授2016年于广东省中医院儿科门诊治疗抽动障碍的病历资料,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中药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和关联度分析,获取核心组方,并根据结果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用TCMSP、ETCM、TCMID、Batman等数据库筛选核心处方中药活性成分,利用Genecard、Drugbank等数据库获取抽动障碍相关疾病靶点并生成韦恩图,得到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并上传至STRING,使用Cytoscape 3.7.2构建核心网络。运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 vina和Pyrx软件进行分子对接,进一步筛选核心处方治疗抽动障碍的核心靶点。结果 共录入3 443个病例,处方涉及77味中药,高频药物10味,寒性药物运用最多,多归肺经、脾经,性味以辛、甘、苦多见;关联规则得到32条数据,聚类分析得到4组核心组合。7种核心药物(陈皮、甘草、法半夏、竹茹、茯苓、牡蛎及钩藤)中的核心活性成分145个,靶点基因220个,疾病靶点1 290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共58个。GO功能富集条目422条,生物过程304条,细胞过程44条,分子功能74条,生物功能186条,KEGG富集通路68条。主要活性成分有山柰酚、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刺芒柄花素、β-豆甾醇等,作用于SLC6A4、SLC6A3、HTR2A、HTR2C等靶点,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血清素神经突触、cGMP-PKG等关键信号通路进行调节实现。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有强烈的结合活性。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分子对接得出杨丽新教授治疗抽动障碍组方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可为治疗抽动障碍的新方组合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障碍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分子对接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机身对接过程仿真技术研究
6
作者 王仲奇 聂晓乐 +3 位作者 李佳伟 王安洋 赵阳 常正平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8-58,93,共12页
针对传统机身对接仿真中理论模型偏差较大、有限元模型消耗时间长等问题,开展数据驱动的机身对接过程仿真技术研究。首先通过虚实融合技术,构建六自由度平台运动学模型和机身–调姿平台位姿转换模型,通过数据交互实现仿真数据实时传输... 针对传统机身对接仿真中理论模型偏差较大、有限元模型消耗时间长等问题,开展数据驱动的机身对接过程仿真技术研究。首先通过虚实融合技术,构建六自由度平台运动学模型和机身–调姿平台位姿转换模型,通过数据交互实现仿真数据实时传输从而驱动虚拟模型,利用测量数据和虚拟模型进行了机身对接仿真,确定了对接过程位姿参数,为调姿平台参数修正提供数据基础。之后为提升数据求解效率,根据求解机身变形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出变形量并转化成机身位置变化量,将机身姿态角和位置变化量作为输入输出值构建代理模型,并验证方法有效性。最后开发了机身对接过程仿真系统,以机身试验件的对接过程为例,验证了仿真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身对接 虚实融合 数据驱动 代理模型 系统开发
下载PDF
基于GEO芯片和分子对接探讨小檗碱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机制
7
作者 王喜霞 刘金响 +4 位作者 马小兵 史英 张桥 高二鹏 张益珊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9期1508-1511,1534,共5页
目的通过GEO芯片数据和分子对接探寻小檗碱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的潜在机制。方法利用PharmMapper获取小檗碱分子靶点;检索GEO数据库中UC相关芯片数据,借助R语言分析差异基因;对小檗碱分子靶标与UC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将小檗碱... 目的通过GEO芯片数据和分子对接探寻小檗碱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的潜在机制。方法利用PharmMapper获取小檗碱分子靶点;检索GEO数据库中UC相关芯片数据,借助R语言分析差异基因;对小檗碱分子靶标与UC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将小檗碱分子靶点与UC差异基因的交集作为关键基因,通过Cytoscape软件寻找潜在基因蛋白;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小檗碱分子与UC关键基因、潜在基因蛋白的结合情况。结果筛选出小檗碱分子靶点255个;对GEO数据库的GSE107499芯片分析,筛选出860个差异基因,包括545个上调基因和315个下调基因;比对UC差异基因与小檗碱靶点KEGG富集分析,推测小檗碱治疗UC与调节趋化因子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及PPAR信号通路关系密切;对小檗碱治疗UC的关键基因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11个小檗碱治疗UC潜在基因蛋白,分子对接验证表明配体与受体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小檗碱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对UC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细胞免疫和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小檗碱 GEO数据挖掘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干预阿尔茨海默病机制
8
作者 唐婷颖 杨宏志 李跃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2期374-381,共8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于Disgenet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中收集整理阿尔茨海默病备选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进一步筛选疾病靶点,在TCMSP平台检索靶点对应...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于Disgenet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中收集整理阿尔茨海默病备选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进一步筛选疾病靶点,在TCMSP平台检索靶点对应药物成分与中药,并对中药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利用CytoScape3.9.1构建“靶点-成分”与“靶点-成分-中药”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与核心成分,最后在AutoDockTools-1.5.7中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获得阿尔茨海默病备选靶点275个,靶点11个,药物成分40种,中药300味,核心成分包含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β-胡萝卜素、柚皮素、金合欢素、薯蓣皂苷元、汉黄芩素、黄芩素和花生四烯酸,核心靶点为TNF、TP53、IL6、AKT1、EGFR,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能自发进行分子对接。中药性味多为寒、温、苦,主要归于肝经。结论黄酮类化合物、β-胡萝卜素、薯蓣皂苷元和花生四烯酸可能是干预AD的潜在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中药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研究中药免疫增强剂的作用机制及用药规律 被引量:3
9
作者 信立媛 郑亮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83,共10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复方专利处方中用于增强免疫力的中药配伍规律,并运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其中核心药物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挖掘国家知识产权局中药增强免疫力的复方专利数据,进行中药频次、关联规则以及复杂网络...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复方专利处方中用于增强免疫力的中药配伍规律,并运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其中核心药物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挖掘国家知识产权局中药增强免疫力的复方专利数据,进行中药频次、关联规则以及复杂网络分析,并筛选出核心药物。利用TCMSP平台筛选核心药物活性成分并进行靶点预测,于疾病数据库OMIM、DrugBank、GeneCards、Uniprot筛选免疫力相关靶点,获取核心中药与免疫力的交集靶点;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PPI)分析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分子对接技术对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进行验证。结果分析中药复方专利得出5味核心药物:黄芪、人参、枸杞子、茯苓、当归,有效活性成分对应靶点214个,1784个免疫力相关靶点,交集靶点55个,关键作用靶点有RELA、TNF、TP53、IL-6。GO分析结果显示主要调控对细菌起源分子的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生物刺激的反应等。KEGG通路160条,主要涉及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南美洲锥虫病、TNF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柰酚能较好地与RELA、TNF、TP53、IL-6进行结合。结论专利文献中增强免疫力的中药以补虚药为主,主要有效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等化合物,以RELA、TNF、TP53、IL-6为关键靶点,通过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南美洲锥虫病、TNF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多条通路发挥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复方专利 增强免疫力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吕绍光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不孕用药规律及机制研究
10
作者 陈雪鲤 林洁 +4 位作者 杨娟 陈荟宇 林彤 吕绍光 许金榜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7期1312-1321,共10页
目的:结合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全国名中医吕绍光临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伴不孕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对吕绍光门诊近1年来治疗PCOS不孕症的中药处方进行分... 目的:结合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全国名中医吕绍光临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伴不孕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对吕绍光门诊近1年来治疗PCOS不孕症的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得出核心组方;将核心组方运用TCMSP数据库及相关文献获取各药物有效成分的靶点,同时利用公共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并取两者交集基因。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并利用Cytoscape中插件筛选核心靶点。将核心组方置入Metascape平台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同时筛选通路,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关键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进行分析并对关键活性成分进行筛选。通过分析以上所得获取的关键成分及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预测。结果:筛选获得验案413例(排卵前验案182例,排卵后验案231例),共收方334首,用药170味,获得2个核心方。2个核心方的核心靶点均涉及CAPS3、IL6、PTGS2、STAT3、TNF、TP53、VEGFA等,关键活性成分均包括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等,KEGG通路均富集于肿瘤、PI3K-Akt途径、AGE-RAGE途径、HIF-1途径等信号通路中。分子对接表明关键成分与关键靶点均能稳定结合且结合活性强。结论:吕绍光主任治疗PCOS不孕的用药规律,即“补肾”贯穿始终,药物多期通用,月经前半期以养血补肾活血为主,月经后半期处方以补肾养血,固益冲任为主,并初步揭示了吕主任治疗PCOS不孕用药的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数据挖掘 分子对接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孕 吕绍光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析中医内治法治疗烧伤的用药规律及其作用机制
11
作者 戴和森 林闽 +1 位作者 陈锋 陈凤娟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36期69-75,122,共8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中医内治法治疗烧伤的用药规律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和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医内治法治疗烧伤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8月1日。通过Excel...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中医内治法治疗烧伤的用药规律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和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医内治法治疗烧伤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8月1日。通过Excel软件统计中药使用频次并分析中药性味;利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构建中药关联网络并计算中药间的关联强度;利用SPSS 24.0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利用中药频次和关联网络拓扑值并根据中药作用筛选核心中药。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HERB数据库获取核心中药的有效成分及其相关靶点;利用GeneCards和DrugBank数据库获取烧伤靶点,并筛选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并分析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通过网络拓扑值确定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利用R对交集靶点进行富集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08篇,处方64首,涉及中药121种。治疗烧伤中药的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核心中药为黄芪、地黄、黄芩、金银花;核心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汉黄芩素、地萜薇酮B;核心靶点为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白细胞介素-1β、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作用机制涉及调控血脂、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白细胞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分析结果提示,其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紧密。结论中药内治法治疗烧伤多采用寒温并用、补泄兼施的遣方思路,核心中药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中医内治法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究海洋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婉悦 杨旭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2-335,共14页
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挖掘含海洋中药的授权专利组方治疗乳腺增生的用药规律、探究核心药组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搜集1993年至2022年间治疗乳腺增生的授权复方专利文献,其中含海洋中药的专利组方有157首。组方中高... 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挖掘含海洋中药的授权专利组方治疗乳腺增生的用药规律、探究核心药组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搜集1993年至2022年间治疗乳腺增生的授权复方专利文献,其中含海洋中药的专利组方有157首。组方中高频海洋中药有牡蛎、海藻、昆布等,高频非海洋中药有柴胡、当归、夏枯草等;高频药物可聚为三类;关联规则分析获得的核心药组为柴胡-牡蛎-当归。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柴胡-牡蛎-当归药组治疗乳腺增生的核心靶点有TP53、AKT1、ALB、ESR1;核心成分有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β-谷甾醇;核心药组治疗乳腺增生与P13K-ATK信号通路关系密切。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药组中的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对接良好,动物实验表明核心药组能有效改善乳房形态,抑制乳腺增生。本研究初步揭示海洋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用药规律及机制,为海洋中药治疗乳腺增生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相关专利的申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海洋药物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中医治疗放射性皮炎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13
作者 陈佳骏 孙建 +4 位作者 方庆亮 庄丽 黄星 鹿振辉 王蕾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5期884-894,共11页
目的 探究中医处方治疗放射性皮炎(Radiodermatitis,RD)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通过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治疗RD的中医处方,分析处方内所含中药的使用频率和关联规则,总结治疗RD的核心处方。然后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核心处方的... 目的 探究中医处方治疗放射性皮炎(Radiodermatitis,RD)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通过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治疗RD的中医处方,分析处方内所含中药的使用频率和关联规则,总结治疗RD的核心处方。然后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核心处方的有效成分及治疗RD的潜在靶点与通路,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评估潜在靶点与活性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共计筛选出78篇文献,78个中药处方,累计纳入117种中草药。治疗RD的高频药物有紫草、黄柏、黄连、大黄、冰片、黄芩等,药性以寒为主,药味以苦为主,药物归经以肝经、脾经为主,药物功效以清热类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黄芩-黄柏”“黄芩-黄连-黄柏”“大黄-黄芩-黄连-黄柏”分别是二联至四联中支持度、置信度最高的组合。网络药理学分析核心处方“黄芩-黄连-黄柏-大黄”共计有效成分213个,与RD的交集靶点143个,筛选得5个关键靶点,即JUN、MAPK1、RELA、TP53和AKT1。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核心处方治疗RD的机制涉及IL-17、TNF、PI3K-Akt炎症相关信号传导和细胞凋亡途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芹菜素、汉黄芩素与筛选的潜在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基于数据挖掘,总结出中药治疗RD的核心处方,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其治疗RD的潜在有效成分、靶点和相关信号通路,为中药治疗RD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皮炎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微阵列数据分析和分子对接探究四君子汤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14
作者 庄震坤 李颖 +7 位作者 陈宏昱 温妙愉 蔡景太 孙绪新 宋晓丹 张伟健 陈奕群 程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6期975-987,共13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微阵列数据分析和分子对接探讨四君子汤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软件对GEO数据库中下载的缺血性心力衰竭(HF)的微阵列数据进行分析;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获取四君子...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微阵列数据分析和分子对接探讨四君子汤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软件对GEO数据库中下载的缺血性心力衰竭(HF)的微阵列数据进行分析;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获取四君子汤中4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获取四君子汤有效成分与心力衰竭的匹配靶点;通过Cytoscape(v 3.2.1)软件和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在R软件上使用clusterProfiler(v3.8)和DOSE(v3.6)软件包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最后,借助AutoDockTool、PyMOL软件进行预处理及分子对接。结果:通过对微阵列数据的分析,获得关于心力衰竭的371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共筛选出四君子汤有效成分136种,活性成分所涉及的相关靶点4 134个,对9个匹配靶点和5个重要化学成分进行后续分析,构建了“四君子汤-心力衰竭”PPI网络。通过GO生物过程、KEGG富集分析,得到细胞对酸性化学物质的反应、有机羟基化合物转运、轴突再生、神经元投影再生、内质网腔、胶原三聚体、蛋白结合和局灶性黏附途径等重要生物学过程。分子对接显示核心成分柚皮素与核心靶点载脂蛋白B(APOB)、补体C1q结合蛋白(C1QB)对接良好。结论:四君子汤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机制可能是多靶点、多途径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为后续的四君子汤药理机制研究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力衰竭 四君子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微阵列数据分析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15
作者 龚春霞 潘凌宇 +3 位作者 孙叶红 韩燕全 汪电雷 汪永忠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6期174-180,共7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用药规律,借助网络药理学技术探究核心药对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2010年1月-2023年1月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文献中运用中医药为主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有...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用药规律,借助网络药理学技术探究核心药对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2010年1月-2023年1月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文献中运用中医药为主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有效的方剂,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用药规律及核心药对。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索核心药对的作用机制,并使用分子对接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处方61首,中药133味。关联规则分析出三项关联规则20条,置信度和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黄芪-白术-陈皮,确定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山柰酚、槲皮素、7-O-methylisomucronulatol、柚皮素和芒柄花黄素,核心靶点有鹅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IL)-6、肿瘤蛋白p53(TP53)和IL-1β,主要作用于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和IL-17信号通路。结论: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核心药对组合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慢性持续期 中药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一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数据对接方案
16
作者 王超英 陈俊涛 赵斌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33期153-156,共4页
标识解析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可以实现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的信息互联,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接入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当中。该文提出一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数据对接方案,标识解析... 标识解析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可以实现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的信息互联,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接入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当中。该文提出一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数据对接方案,标识解析对接系统独立部署于企业信息系统和标识解析企业节点之间,各企业信息系统可以灵活地选择数据库或消息队列的方式接入,通过多企业节点的配置管理,实现业务利益相关联的多个企业的信息系统与其对应的标识解析企业节点之间标识数据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标识 解析数据 对接数据库 消息队列 生命周期
下载PDF
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探讨花类药治痤疮的规律机制
17
作者 赵悦 廖承成 +4 位作者 赵文斌 郭媛媛 郭晴 谢兵 成洁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1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滇南刘复兴学派用花类药治痤疮的规律及高频花类药的机制。方法收集门诊医案,进行性味归经、类别功效和关联规则分析;筛选高频花类药及痤疮靶点,取交集基因;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及PPI网络,进行GO及KEGG分析,可视化分子对接... 目的探讨滇南刘复兴学派用花类药治痤疮的规律及高频花类药的机制。方法收集门诊医案,进行性味归经、类别功效和关联规则分析;筛选高频花类药及痤疮靶点,取交集基因;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及PPI网络,进行GO及KEGG分析,可视化分子对接结果。结果以清热药为主,核心药物11味;高频花类药为金银花、野菊花、红花、玫瑰花,有6个核心成分和7个核心靶点,涉及癌症、脂质、内分泌等通路,分子对接结合较好。结论滇南刘复兴学派注重中上二焦、气血同调,以清热为大法、五味消毒饮为底方,力求攻补兼施、寒热平调、阴阳互滋;花类药可能通过MAPK通路、免疫-炎症反应、脂质、内分泌等作用于痤疮靶点,其中豆甾醇、β-谷甾醇可能是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类药 痤疮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症状-药物网络与网络药理学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症药对应关系及机制
18
作者 孙梓宜 王天琳 +4 位作者 贠张君 林建国 孙晓宁 段锦龙 姚魁武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729-1737,共9页
目的:探讨当代医家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临床验案中的驱动型药物及症状-药物的对应关系,并借助网络药理学揭示相关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与维普数据库中当代医家以中药方剂治疗CHF的有效临床验案。验案中包含... 目的:探讨当代医家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临床验案中的驱动型药物及症状-药物的对应关系,并借助网络药理学揭示相关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与维普数据库中当代医家以中药方剂治疗CHF的有效临床验案。验案中包含的中医四诊信息及中药处方利用FangNet平台进行驱动型药物的筛选及“症状-药物”网络的构建。进一步借助网络药理学构建“药物-成分-症状-疾病-靶点”网络,揭示药物干预疾病症状的相关机制。结果:共获得226例临床验案,涉及268味药物,其中23味为驱动型药物。“症状-药物”网络包含下肢肿胀、水肿、胸闷、气喘、气短、尿少等38个CHF常见症状;与茯苓、黄芪、白术、附子、丹参、桂枝等10味驱动型中药的对应关系。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了“症状-药物”网络中胸闷对应的丹参、葶苈子“药物-成分-症状-疾病-靶点”网络,其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丹参酮ⅡA为筛选出的关键成分,G1/S期特异性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A)、转录因子Jun(JUN)、蛋白激酶B1(AKT1)、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Myc原癌蛋白(MY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为筛选的关键靶点。富集分析显示,丹参、葶苈子改善CHF病人胸闷症状的机制可能涉及凋亡信号通路的负调控、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复合物、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肿瘤抑制基因p53信号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bB)信号通路等生物学过程。结论:基于FangNet平台构建了当代医家治疗CHF验案集合的“症状-药物”网络,发掘了CHF常用药物与疾病症状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丹参、葶苈子改善胸闷的机制可能涉及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及促进新生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症状-药物”网络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景涛 胡珉华 +5 位作者 刘世涛 李树源 江泽欣 曾文星 马路遥 周琦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555-2560,共6页
背景: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有着较久的历史,并且疗效确切,但其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利用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学,探究现代中医家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用药规律、分子层面的作用机制并一定程度的加以验证。方法... 背景: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有着较久的历史,并且疗效确切,但其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利用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学,探究现代中医家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用药规律、分子层面的作用机制并一定程度的加以验证。方法: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来源,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IBM SPSS 25.0等软件统计和提取相关资料。将数据统计得到的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两者结果得到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核心药物组合,利用网络药理学阐释此组合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并借助分子对接加以验证。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151篇文献,筛选出方剂207首,涉及中药285味。①通过上述两种分析综合得到重要药物组合10组,其中置信度和提升度最高的核心药物组合为“骨碎补-杜仲-当归”,其组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关键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柚皮素等,核心靶点为SRC原癌基因(SRC proto-oncogene)、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单位1(PIK3R1)、RELA原癌基因(RELA)等,主要通路为癌症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等。②将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两者展示出较好的结合性。③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核心药物组合可利用其多种活性成分,通过多条信号通路、作用于多个靶点发挥疗效,可为后续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骨碎补 杜仲 当归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用药规律与作用机制
20
作者 薛茜尹 张怡 +2 位作者 李国辉 张铭珈 敖海清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804-2814,共11页
【目的】探讨临床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核心药物及其抗抑郁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网检索相关文献,筛选并整理临床使用的中药复方。通过分析用药频率和中药关联规则,确定柴胡、白芍和郁金为治疗抑郁症的核心中... 【目的】探讨临床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核心药物及其抗抑郁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网检索相关文献,筛选并整理临床使用的中药复方。通过分析用药频率和中药关联规则,确定柴胡、白芍和郁金为治疗抑郁症的核心中药。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核心药物的活性成分及靶蛋白,并从TTD、OMIM、DrugBank和GeneCards中获取抑郁症相关靶点。通过STRING和Cytoscape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和“核心药物-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利用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子对接分析使用RCSB数据库、AutoDockTools和PyMOL,验证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标的结合活性。【结果】临床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以寒性、甘味、苦味和辛味为主,归经以肝经为首。柴胡、白芍和郁金用药频次最高,且“白芍-柴胡”和“郁金-白芍-柴胡”组合支持度最高。PPI网络中,SLC6A4、AKT1和CHRNA4为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表明,核心药物通过化学突触传递等生物过程以及G蛋白偶联受体活性等分子功能,在突触膜等部位发挥作用。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核心药物可能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等治疗抑郁症。分子对接证实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标间有强结合活性。【结论】柴胡、白芍和郁金是临床治疗抑郁症的核心中药,其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抑郁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抑郁症 核心中药 柴胡 白芍 郁金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