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eating Space for Children’s Voices: Utility of the Collage Life Story Elicitation Technique
1
作者 Gertina J.Van Schalkwyk Anastasia Aldelina Lijadi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2019年第3期1-11,共11页
A challenge for many School-Based Family Counseling(SBFC)practitioners,child psychotherapists and researchers are finding ways to give voice to children and eliciting trustworthy and detailed narratives that could ser... A challenge for many School-Based Family Counseling(SBFC)practitioners,child psychotherapists and researchers are finding ways to give voice to children and eliciting trustworthy and detailed narratives that could serve as resour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needs of young clients in the context of all their interpersonal networks.Children are often reticent when asked to self-disclose and tell their stories during consultation.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utility of five sequential steps constituting the Collage Life Story Elicitation Technique(CLET)for scaffolding storytelling among children in middle childhood(aged 9-12 years).Using the CLET for data collection and conducting an interpretive analysis,the researchers explored the performance of 38 middle-childhood children living in three different settings.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five sequential steps of the CLET adequately and satisfactorily combine to stimulate and elicit rich data and help children to construct their narratives and represent the challenges they face in everyday living.We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CLET in SBFC practice as tool when screening and intervention planning for children’s perspectives pertaining to a range of topics regarding each of the four quadrants as proposed in the SBFC meta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biographical memories childrens narratIVE COLLAGE Life-story ELICITATION Technique
下载PDF
儿童文学叙事中的权力与对话——一个后经典叙事学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金莉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09-112,共4页
儿童文学是作者(成人)与读者(儿童)对话交流的中介,儿童文学本身所具有的跨学科的文化特性使文本与存在的外部语境形成了密切联系。因此要研究儿童文学的叙事特色,必须结合文本语境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兴起的后经典叙事学理论为... 儿童文学是作者(成人)与读者(儿童)对话交流的中介,儿童文学本身所具有的跨学科的文化特性使文本与存在的外部语境形成了密切联系。因此要研究儿童文学的叙事特色,必须结合文本语境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兴起的后经典叙事学理论为重新审视儿童文学叙事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儿童文学的特殊性使作者与读者形成复杂的权力关系,同时,作者与读者、成人与儿童又努力在这种权力关系中寻找不同的对话途径和表达方式。这种复杂的叙事语境直接决定了儿童文学文本的叙事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叙事 语境 后经典叙事学
下载PDF
从儿童语言发展的视角关注学前聋童双语教育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月芹 《南京特教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47-51,共5页
语言发展问题是聋教育中的核心问题,从儿童语言发展的视角关注聋双语教育中的语言问题,明确学前双语教育中语言教育的目标十分重要。聋童的特殊性、复杂性,需要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制定个别教育计划,实行科学的分层教学。同时有效地进行聋... 语言发展问题是聋教育中的核心问题,从儿童语言发展的视角关注聋双语教育中的语言问题,明确学前双语教育中语言教育的目标十分重要。聋童的特殊性、复杂性,需要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制定个别教育计划,实行科学的分层教学。同时有效地进行聋童早期手语语言开发,为聋童的小学学习生活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语言发展 聋童 聋双语教育
下载PDF
成长话语中的城市路径与身份认知——林海音的北京叙事与身份重寻
4
作者 李郭倩 《江汉学术》 2016年第1期90-96,共7页
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台湾怀乡潮中,林海音用《城南旧事》的儿童视角构建了一个与政治化的历史语境间离的北京。在后涉的叙事中,她重新经历着北京古老与现代的双重启蒙,在对自我身份的逐渐确立中,完成了成长这一叙事使命,同时也用自己的... 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台湾怀乡潮中,林海音用《城南旧事》的儿童视角构建了一个与政治化的历史语境间离的北京。在后涉的叙事中,她重新经历着北京古老与现代的双重启蒙,在对自我身份的逐渐确立中,完成了成长这一叙事使命,同时也用自己的行进重现了北京的都市进程。在叙事中,成人叙事者时常悄然浮现,儿童与成人两种声音不断在文本中产生错位甚至断裂,表现出了两种相异的叙事态度。作为隐在的成人叙事者,林海音以虚设的童稚为纽带,串联起了一个去政治化的精神都市与一个多义性的故乡。这也与写作时的台湾语境是分不开的,作家所处的现实台湾是故乡也是异乡,她对于作品的去政治化也具有双重性。这一现象广泛存在于同时代的台湾怀乡潮中。在普遍的怀乡叙事中,历史语境被有意弱化,呈现出与同时期大陆叙事迥异的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叙事 成长叙事 都市重构 地域意识 乡土叙事 儿童视角 林海音
下载PDF
40年代“童年回忆性小说”的叙述学特征——以东北作家群为例
5
作者 邵丽坤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72-74,78,共4页
40年代,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出现了一批以"童年回忆"为主题的小说,它提供了一种新的叙述模式:叙述人称为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对全知叙事视角进行了变革。双重叙事视角的使用使文本呈现复调意味,具有陌生化的审美效果。
关键词 儿童视角 东北作家群 叙述特征
下载PDF
浅谈儿童图画书插图的叙事性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文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00-105,共6页
儿童图画书中的插图自诞生起,就肩负着配合文字、述说故事的使命。插图不仅给儿童的阅读带来喜悦和乐趣,还帮助他们了解故事,发现文字中没有的细节,丰富故事,启发想象。从儿童读者的角度来看,会述说故事的插图对他们非常重要。西方儿童... 儿童图画书中的插图自诞生起,就肩负着配合文字、述说故事的使命。插图不仅给儿童的阅读带来喜悦和乐趣,还帮助他们了解故事,发现文字中没有的细节,丰富故事,启发想象。从儿童读者的角度来看,会述说故事的插图对他们非常重要。西方儿童图画书的先驱者对插图的叙事性有着个人化的早期探索,现当代的优秀图画书创作者们同样深谙此道。通过重点分析四本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图画书,发现图画书中的连续画面和单幅画面所具有的叙事性,说明图画书中必须有儿童能够进入的故事世界,而图画书中的插图,必须具有较强的叙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图画书 插图 叙事性
下载PDF
满纸童稚言 一腔酸楚泪——论《呼兰河传》的儿童视角 被引量:2
7
作者 姜鑫磊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6期108-109,共2页
《呼兰河传》作为萧红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了她童年的生活过往,并借此抒发了她的悲凉之情。其中,儿童视角的运用在作品的表达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说中对过往的回忆和真实情感的流露都是借此表达出来的,继而也向读者展... 《呼兰河传》作为萧红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了她童年的生活过往,并借此抒发了她的悲凉之情。其中,儿童视角的运用在作品的表达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说中对过往的回忆和真实情感的流露都是借此表达出来的,继而也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更真实、立体的情感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儿童视角 原生态叙述 悲凉
下载PDF
《四十一炮》:炮孩子的肉欲诉说
8
作者 康建伟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56-59,共4页
《四十一炮》涉及过去与现在两个时空,通常理解为炮孩子罗小通叙述家史、村史,兼及兰大官的情史、性史主副两线,引入叙述分层概念后可把握第三条线——讲故事时正在发生的故事。同时,以回溯性叙事中儿童视角的观点也可以更好地理解炮孩... 《四十一炮》涉及过去与现在两个时空,通常理解为炮孩子罗小通叙述家史、村史,兼及兰大官的情史、性史主副两线,引入叙述分层概念后可把握第三条线——讲故事时正在发生的故事。同时,以回溯性叙事中儿童视角的观点也可以更好地理解炮孩子的肉欲诉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十一炮》 叙述分层 回溯性叙事 儿童视角 肉欲诉说
下载PDF
中挪SigAm双语聋教育实验项目终期报告 被引量:8
9
作者 程益基 丁勇 +2 位作者 徐泰来 吴安安 沈玉林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58,共7页
双语聋教育是近20年来国际聋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趋势。它以人为本,把聋人手语作为聋童的第一语言,社会主流语言作为第二语言,全面培养聋童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社会能力。中国江苏与挪威开展的5年双语聋教育实验,在聋童发展、教师... 双语聋教育是近20年来国际聋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趋势。它以人为本,把聋人手语作为聋童的第一语言,社会主流语言作为第二语言,全面培养聋童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社会能力。中国江苏与挪威开展的5年双语聋教育实验,在聋童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介绍该实验的理论和政策基础、过程和措施、成效和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结论和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 聋童教育
原文传递
聋童的接受性词汇水平、叙事能力与心理理论的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娟 龙玉兰 陈世民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1,110,共5页
目的:考察聋童的接受性词汇水平对其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以及叙事能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皮博迪图画词汇测试(PPVT)、无字图画书叙事和标准错误信念测试对110名4-7岁聋童进行测查。结果:1聋童的接受性词汇水平、叙事能力与心理... 目的:考察聋童的接受性词汇水平对其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以及叙事能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皮博迪图画词汇测试(PPVT)、无字图画书叙事和标准错误信念测试对110名4-7岁聋童进行测查。结果:1聋童的接受性词汇水平、叙事能力与心理理论三者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聋童的接受性词汇水平能够显著预测其心理理论的发展,叙事能力在接受性词汇水平和心理理论之间起着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结论:聋童的接受性词汇水平通过叙事能力间接影响心理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性词汇水平 聋童叙事 心理理论
原文传递
母亲获得的社会支持与母亲参与教养对学前聋童叙事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娟 李昕 陈世民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3-916,共4页
目的:考察母亲获得的社会支持对聋童叙事能力的影响以及母亲参与教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问卷、母亲参与教养问卷和叙事任务,对122名4-6岁聋童及其母亲进行测查。结果:1母亲获得的社会支持、母亲参与教养和聋童叙事表... 目的:考察母亲获得的社会支持对聋童叙事能力的影响以及母亲参与教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问卷、母亲参与教养问卷和叙事任务,对122名4-6岁聋童及其母亲进行测查。结果:1母亲获得的社会支持、母亲参与教养和聋童叙事表现三者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母亲获得的社会支持能够显著预测聋童的叙事表现,母亲参与教养在两者间有显著的中介效应。结论:在家庭教养中,母亲的社会支持通过母亲参与教养影响聋童的叙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获得的社会支持 母亲参与教养 聋童叙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