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大城市群PM_(2.5)污染及健康负担的时空演变特征
1
作者 巫燕园 刘逸凡 +2 位作者 汤蓉 姜玲玲 王海鲲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我国过去数十年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也面临着严峻的空气污染问题,探究重点城市群PM_(2.5)污染及其健康影响特征与趋势对于评估和优化污染控制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大气污染、人口特征等多源高分辨率数据,应用环境健康风... 我国过去数十年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也面临着严峻的空气污染问题,探究重点城市群PM_(2.5)污染及其健康影响特征与趋势对于评估和优化污染控制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大气污染、人口特征等多源高分辨率数据,应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分析和比较了2000-2020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四个特大城市群的PM_(2.5)污染及其健康负担.结果表明,过去的二十一年中,京津冀的PM_(2.5)污染最严重,长三角和成渝城市群次之,珠三角污染程度最轻;总体上四个城市群PM_(2.5)年均浓度先增后降,2020年较2000年分别下降35.6%,43.9%,34.6%和49.7%.2020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的PM_(2.5)归因死亡人数分别约为12.8万、14.0万、5.2万和9.0万,老龄化和人口增长是城市群大气污染健康负担增加的最主要原因,其中珠三角城市群人口因素贡献最大.PM_(2.5)污染减轻是健康负担下降的主要驱动力,表明城市群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显著的健康效益.未来需要加强人群健康视角的城市群PM_(2.5)污染防控,特别要关注老年人群大气污染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PM_(2.5)污染 归因死亡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下载PDF
驱力与死亡驱力
2
作者 王君霞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9-83,共5页
驱力和死亡驱力是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概念,但其意义超出了精神分析理论的领域,进入哲学和政治学。在齐泽克那里,驱力和死亡驱力成为其理论的核心概念,它们几乎遍布其所有的著作。本文梳理了分散于齐泽克不同著作中的对驱力和死亡驱力的... 驱力和死亡驱力是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概念,但其意义超出了精神分析理论的领域,进入哲学和政治学。在齐泽克那里,驱力和死亡驱力成为其理论的核心概念,它们几乎遍布其所有的著作。本文梳理了分散于齐泽克不同著作中的对驱力和死亡驱力的论述,对这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从驱力的一般规定性、驱力的产生和驱力的功能三个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厘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力 死亡驱力 齐泽克 主体
下载PDF
童话对儿童创伤经验的书写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玉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8,共4页
心理是由内在的、相互对立的力量构成的发展中的矛盾统一体。创伤经验是心理内部冲突的表现,它是打破虚幻的自我、重新构建主体的积极力量。童话运用语言对创伤经验进行表征,使主体欲望得以表现,儿童无以名状的内在焦虑也由此转化为外... 心理是由内在的、相互对立的力量构成的发展中的矛盾统一体。创伤经验是心理内部冲突的表现,它是打破虚幻的自我、重新构建主体的积极力量。童话运用语言对创伤经验进行表征,使主体欲望得以表现,儿童无以名状的内在焦虑也由此转化为外在的具体所指,从而有助于儿童对主体的重新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话 创伤经验 自我 死亡驱力
下载PDF
论齐泽克的“死亡驱力”
4
作者 陈剑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65-71,共7页
"死亡驱力"经历了弗洛伊德、拉康、齐泽克三人的创造传承,它的含义终显清晰。在齐泽克笔下,它被等同于颠覆历史、开创文明的神性暴力,区别于致力于统一秩序的客观暴力、神话暴力。同时,死亡驱力也被确立为反抗超我、洞穿幻象... "死亡驱力"经历了弗洛伊德、拉康、齐泽克三人的创造传承,它的含义终显清晰。在齐泽克笔下,它被等同于颠覆历史、开创文明的神性暴力,区别于致力于统一秩序的客观暴力、神话暴力。同时,死亡驱力也被确立为反抗超我、洞穿幻象的体验和毁灭符号界的"符号性死亡"。最后,笔者将其视为每个人于苦难历史中不容推脱的超越性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拉康 死亡驱力 暴力 萨德
下载PDF
The Lost Archive: On Events in Difference of Repetition
5
作者 Emily ShuHui Tsai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20年第12期894-901,共8页
The Freudian notion of the compulsion repetition governed by the death drive 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 with its inherent persistence of a nostalgic dream both to restore the earlier state of things and to return t... The Freudian notion of the compulsion repetition governed by the death drive 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 with its inherent persistence of a nostalgic dream both to restore the earlier state of things and to return to the inanimate state has attracted philosophers,particularly Deleuze and Derrida,to revise,enrich,and broaden the concept in their theories of difference in repetition and the archives.Deleuze reconnects it with Nietzsche’s notion of eternal return to tackle with the phenomenon of the events returning in difference of repetition.As to Lacan,the post-Freudian psychoanalyst,the death drive is in search of the lost Object,the original loss within the subject,Derrida theorizes the concept of archives in the unconscious memories to further elaborate that the death drive,in its interiorly-dialectical conflicts on the way to search for“a priori,”namely,“the origin,”has encountered the loss.Thus,the death drive,haunted by the specters of the past,develops the archive fever with the persistent passion to reach trembling sublimity.The movie,The Legend of 1900,directed by Giuseppe Tornatore,helps understand the problem that the talented pianist,1900,abandoned in the ship by his birth parents when he was born and raised by a black worker as his foster father who died by accident,chooses to die with the ruined ship,“his only home,”in absolute solitude although he was once driven by his passionate love for a woman to get off the ship and he failed the chance.The 1900’s official identity is the lost archive on the land;he has been haunted by the lost archive:no memories of his birth par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HIVE the death drive DIFFERENCE REPETITION the dark precursor the haunting specter
下载PDF
萨德与精神分析
6
作者 孙杨杨 《外语教育研究》 2016年第4期60-68,共9页
萨德(Marquis de Sade)的著作影响法国文坛至深,他对变态行为的描述无疑也是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先驱。然而,萨德的变态幻想并不止于想象,而是背后有着某种坚定的意志支持。而拉康(Jacques Lacan)对萨德的阅读则试图找出这个晦涩... 萨德(Marquis de Sade)的著作影响法国文坛至深,他对变态行为的描述无疑也是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先驱。然而,萨德的变态幻想并不止于想象,而是背后有着某种坚定的意志支持。而拉康(Jacques Lacan)对萨德的阅读则试图找出这个晦涩力量背后的"理性"根据。在拉康眼中,萨德的《寝室里的哲学》(La philosophie dans le boudoir)不仅符合康德(Immanuel Kant)《实践理性批判》(Kritik der praktischen Vernunft)的理性精神,甚至补充并道出了其中的真理,因而彰显出其颠覆性的精华。于是,在精神分析所开启的欲望向度中,拉康让萨德和康德一起走在弗洛伊德的前面,让萨德继承了代表传统伦理学之转折点的康德,继而开启了精神分析的伦理学颠覆。而在拉康之前,萨德这个人的经验以及其著作的重要性从来没有以其伦理学面貌被发掘。本文随着拉康的阅读,一一检视萨德与康德彼此依存的一体性,道德律法与"绝爽"(jouissance)的关系,以及萨德的"二度死亡"(seconde mort)与弗洛伊德的"死亡欲力"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德 拉康 伦理学 绝爽 死亡欲力
下载PDF
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PD-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吴娟娟 李向敏 +3 位作者 毛志远 常公民 张淼 樊再雯 《空军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209-211,237,共4页
目的探索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15年7月—2016年12月... 目的探索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15年7月—2016年12月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原空军总医院)肿瘤内科住院的51例晚期NSCLC初治患者在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4^+T和CD8^+T细胞上PD-1的表达水平。结果18例驱动基因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经过1周期靶向治疗后,外周血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PD-1的表达分别与靶向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P=0.132;t=0.36,P=0.725);33例驱动基因野生型晚期NSCLC患者,经过1周期化疗后,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PD-1的表达均低于化疗前;并发现驱动基因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PD-1的表达均低于驱动基因野生型的晚期NSCLC患者(t=2.17,P=0.035;t=2.27,P=0.028)。结论为化疗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化疗与免疫治疗联合使用可能存在协同抗肿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 驱动基因 CD4+T细胞 CD8+T细胞
下载PDF
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m^(2)动态监测样地树木死亡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雨菲 李先琨 +8 位作者 郭屹立 李冬兴 王斌 向悟生 黄甫昭 文淑均 李健星 陆树华 刘晟源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以广西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对象,结合2011年和2016年两次调查数据,分析5年间样地树木死亡个体的数量、径级结构和空间格局特征等。结果显示:2011年至2016年,样地有86.5%的树种出现了个体死亡的现象,... 以广西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对象,结合2011年和2016年两次调查数据,分析5年间样地树木死亡个体的数量、径级结构和空间格局特征等。结果显示:2011年至2016年,样地有86.5%的树种出现了个体死亡的现象,死亡个体占个体总数的14.4%;死亡个体的聚集程度随空间尺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弱;小径级个体死亡与周边邻体和环境的关联性较大;竞争是影响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云林树木死亡的主要因素。综合来看,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内树木死亡并非是一个完全随机的过程,而是树木本身特征和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季节性雨林 树木死亡 径级 空间格局 驱动因素
下载PDF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论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松岩 刘明诗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7年第4期10-15,共6页
军人必须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两不怕"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生死观在我军革命斗争中的生动实践,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生死观念的继承和升华。它是由观念支持层、价值导向层、双向对流层三个子系统及其构成... 军人必须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两不怕"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生死观在我军革命斗争中的生动实践,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生死观念的继承和升华。它是由观念支持层、价值导向层、双向对流层三个子系统及其构成要素按一定方式联结起来的网状结构,其各种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在循环往复的运动中使"两不怕"精神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在缺乏实战检验的情况下,可区分同化、内化、强化三阶段,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实战化训练等方式,提高"两不怕"精神培育的精确化程度和规范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不怕”精神 思想源泉 内在结构 培育路径
下载PDF
分裂·幻象·驱力--论齐泽克精神分析视域下主体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1
10
作者 孔明安 谭勇 《哲学分析》 CSSCI 2021年第3期120-131,198,共13页
主体问题是近现代哲学的核心问题。当代精神分析学家和哲学家齐泽克从精神分析理论出发,运用黑格尔的辩证方法,并综合拉康的“分裂的主体”观,从精神分析的三个维度,即分裂、幻象和死亡驱力,对主体问题作了独特的阐述。首先,齐泽克认为... 主体问题是近现代哲学的核心问题。当代精神分析学家和哲学家齐泽克从精神分析理论出发,运用黑格尔的辩证方法,并综合拉康的“分裂的主体”观,从精神分析的三个维度,即分裂、幻象和死亡驱力,对主体问题作了独特的阐述。首先,齐泽克认为,分裂是主体独有的特征。他通过对康德式的二元论分裂的主体,以及主体的自我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分裂阐发,论证了主体在本体论维度上的分裂特征。其次,齐泽克认为,幻象是主体所特有的;主体依据幻象而建构社会现实,幻象是主体之欲望生成、主体之生成以及主体借以屏蔽大他者欲望所不可或缺的。最后,齐泽克在拉康的基础上赋予了死亡驱力两重内涵:一是指主体想要超越其生命与死亡循环的“不死”冲动;二是指把主体引向象征性死亡的驱力。死亡驱力是人之为人的特有标志。总之,通过分裂主体、幻象、死亡驱力这三个维度的阐发,齐泽克从精神分析的视野阐发了一种不同于近代理性哲学的新主体观,即“生成的主体”。这对我们理解当代社会现实,重新阐发当代意识形态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分裂 幻象 死亡驱力
下载PDF
危险驾驶行为入罪的三个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飞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73-76,共4页
危险驾驶行为的社会危害有目共睹,是当前刑事立法领域的焦点。在我国行政法与刑法处罚二元体系并存情况下,危险驾驶行为是否应当入罪,危险驾驶行为如果入罪应当采取何种罪名以及犯罪构成模式,危险驾驶的刑罚如何规定,这三个问题在刑事... 危险驾驶行为的社会危害有目共睹,是当前刑事立法领域的焦点。在我国行政法与刑法处罚二元体系并存情况下,危险驾驶行为是否应当入罪,危险驾驶行为如果入罪应当采取何种罪名以及犯罪构成模式,危险驾驶的刑罚如何规定,这三个问题在刑事立法中应当着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管理 危险驾驶罪 危险驾驶致人死伤罪 刑罚
下载PDF
驱力理论视角下霍耐特主体间承认理论再思考
12
作者 冯骥 白苏妤 《科学.经济.社会》 2019年第3期18-24,36,共8页
精神分析理论为具有实践解放意图的社会批判理论提供了独特方法论。社会批判理论学家霍耐特采用温尼科特的客体关系理论作为其承认理论的解释基础。但是相比较温尼科特,克莱因的驱力理论提供了一个更为真实的人的概念,对人的攻击破坏性... 精神分析理论为具有实践解放意图的社会批判理论提供了独特方法论。社会批判理论学家霍耐特采用温尼科特的客体关系理论作为其承认理论的解释基础。但是相比较温尼科特,克莱因的驱力理论提供了一个更为真实的人的概念,对人的攻击破坏性给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解释。因此,克莱因的理论更符合批判理论需要精神分析的目的,也更适合作为霍耐特承认理论的元规范和理论解释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批判理论 精神分析 死亡驱力 攻击 克莱因 霍耐特
下载PDF
About Drugs, Tickle and Laughter
13
作者 Edson Olivari de Castro 《Psychology Research》 2016年第9期491-495,共5页
关键词 药物 弗洛伊德 期刊 编辑工作 书籍推介 卷首语
下载PDF
寻找绝望中的希望—《童眸》中的死亡书写
14
作者 石英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00-103,共4页
黄蓓佳的儿童小说《童眸》中的死亡书写,有不回避苦难向现实开掘的力度,显现了人性的复杂,是具有沉重质感的文学,也完成了死亡书写在现实主义儿童小说中应有的承载。但同时,其对儿童生命中的内在成长驱力有所忽略,因而缺乏文字本身进入... 黄蓓佳的儿童小说《童眸》中的死亡书写,有不回避苦难向现实开掘的力度,显现了人性的复杂,是具有沉重质感的文学,也完成了死亡书写在现实主义儿童小说中应有的承载。但同时,其对儿童生命中的内在成长驱力有所忽略,因而缺乏文字本身进入到精神层面所产生出来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眸》 死亡书写 成长驱力 黄蓓佳 成长
下载PDF
探讨醉驾致人死亡的刑法实务问题
15
作者 贾松峰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446-446,共1页
随着近年来我国机动车的增多,司机醉酒驾驶致人死亡事故也越来越多。司机醉酒驾驶致人死亡已经构成犯罪行为,因此醉酒驾驶致人死亡的刑法实务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为了不断完善我国文明行驶的制度,减少醉驾的现象,必须对醉... 随着近年来我国机动车的增多,司机醉酒驾驶致人死亡事故也越来越多。司机醉酒驾驶致人死亡已经构成犯罪行为,因此醉酒驾驶致人死亡的刑法实务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为了不断完善我国文明行驶的制度,减少醉驾的现象,必须对醉驾致人死亡的犯罪行为进行严格规范。下面通过探讨醉驾致人死亡的刑法实务现象,找出原因并找出解决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酒驾驶 致人死亡 刑法 实务 措施
下载PDF
Back to the Ecological Poetics: The Dialectics of Eros and Thanatos
16
作者 GarimaKalita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6年第9期541-547,共7页
下载PDF
新拉康主义与《毁灭》中的后现代心理文化表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益民 赵洪尹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68,共5页
爱尔兰女作家约瑟芬·哈特的小说《毁灭》,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作品。它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上演,被翻译成近30种文字,这些事实足以说明它的价值,但国内的讨论并不多。本文拟从后现代主义文化心理角度,并借助拉康的晚期概念,讨论《毁灭... 爱尔兰女作家约瑟芬·哈特的小说《毁灭》,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作品。它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上演,被翻译成近30种文字,这些事实足以说明它的价值,但国内的讨论并不多。本文拟从后现代主义文化心理角度,并借助拉康的晚期概念,讨论《毁灭》中的一个重大主题:欲望,以揭示主人公的原始父亲欲望和美艳女人对主人公的欲望构建过程,表明在后俄狄浦斯时代,主人公在介于两种死亡之间的空间里试图通过僭越快乐原则、置社会伦理道德于不顾以追求欲望客体而导致家庭解体和自我毁灭的拉康悲剧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 享乐 死亡本能 原始父亲 美艳女人
原文传递
从精神分析视角重新解读西方“古典性”——关于“雅典”和“耶路撒冷”两种路向的再思考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冠军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2-49,共8页
在西方思想史的"古今之争"中,"现代性"对面的是"古典性",而"雅典"与"耶路撒冷",构成了"古典性"的两条路向。本文通过思想史之"另类梳理"提出:向来被视作为处理... 在西方思想史的"古今之争"中,"现代性"对面的是"古典性",而"雅典"与"耶路撒冷",构成了"古典性"的两条路向。本文通过思想史之"另类梳理"提出:向来被视作为处理个体"精神"问题的精神分析,能够对西方"古典性"提供富有洞见的全新分析。古典形而上学与神学,可被视作为应对个体生命之"存在性焦灼"的两种古典方案。而"现代性"思想的发轫,正是建立在这两种方案各自内在的局限之上。精神分析中的"大他者"与"死亡驱力"概念,为全新解读"古典性"提供了极为有效的"理论性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灼 大他者 死亡驱力 古典形而上学 基督教神学
原文传递
驱动两能级原子和真空场相互作用系统中纠缠突然死亡的操控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庆洪 胡靓 +1 位作者 胡婉如 刘晔 《量子光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30,共10页
利用并发度和线性熵作为纠缠度量研究了两个驱动两能级原子和真空场相互作用系统中的纠缠动力学特性,分析了经典驱动场频率、原子和经典场的耦合系数以及参数α对并发度和线性熵的影响。结果发现通过调控经典驱动场能够提高两原子之间... 利用并发度和线性熵作为纠缠度量研究了两个驱动两能级原子和真空场相互作用系统中的纠缠动力学特性,分析了经典驱动场频率、原子和经典场的耦合系数以及参数α对并发度和线性熵的影响。结果发现通过调控经典驱动场能够提高两原子之间和两原子与场之间的纠缠,实现两原子之间纠缠突然死亡现象的操控,理论上提供了一种调控纠缠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量子纠缠 并发度 线性熵 纠缠突然死亡 经典驱动场
原文传递
没有快乐的快感:齐泽克文学观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淳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100,共10页
本文从符号阉割、剩余快感、穿越幻象等三个方面入手,对齐泽克的"快感"范畴进行研究。快感是符号阉割的产物,在认同符号秩序的前提下,只能得到产生于痛苦的剩余快感。当穿越幻象去捕捉快感之际,主体会遭遇死亡驱力。快感给主... 本文从符号阉割、剩余快感、穿越幻象等三个方面入手,对齐泽克的"快感"范畴进行研究。快感是符号阉割的产物,在认同符号秩序的前提下,只能得到产生于痛苦的剩余快感。当穿越幻象去捕捉快感之际,主体会遭遇死亡驱力。快感给主体的存在提供意义,所以主体期待着被快感愚弄,虽然他总是—已经与快感分离。作为一种悖论性存在,快感与快乐无关,而与阉割、痛苦、死亡等相关。正是在对快感的追寻中,文学艺术找到了自己的版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快感 剩余快感 符号阉割 死亡驱力 穿越幻象 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