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rian Gray:From Eros to Death
1
作者 王洁蕊 《海外英语》 2012年第24期197-199,227,共4页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is the only novel of Oscar Wilde. In the book, Dorian Gray, Basil Hallward and Lord Henry all deserve wide analyses. It has also attracted a large number of readers because of its beautiful ...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is the only novel of Oscar Wilde. In the book, Dorian Gray, Basil Hallward and Lord Henry all deserve wide analyses. It has also attracted a large number of readers because of its beautiful language, affluent images, dramatic plot and strong sense of aestheticism. However, besides from such perspective of art, comparatively, seldom are there analyses focusing on the hero’s mental process to reveal his corrupt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ttempts to explain Dorian Gray’s gradual mental erosion through Freudian theory of Eros and study of death instinct. Besides his ideas of hedonism which originates from his Eros, the death of Basil Hallward further reveals his cruel psychology which is part of Eros. And his final tragedy reflects his death instinct. By specific exploration, it is discovered that Dorian’s ending is mainly caused by his Eros, which calls for his cruel mentality to commit crimes and later leads to his death instinct with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rian GRAY EROS Sibyl VANE BASIL Hallward death I
下载PDF
破坏冲动、毁灭欲望与强迫性重复——论哈尔姆斯荒诞戏剧中的死亡本能
2
作者 高羽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24年第3期66-75,共10页
哈尔姆斯以俄罗斯荒诞派戏剧先驱的身份为中国观众所熟知。在其戏剧中,破坏、毁灭与死亡现象屡见不鲜,这背后隐藏着他潜意识中的死亡本能。死亡本能的破坏性、攻击驱力、强迫性重复特征在哈尔姆斯戏剧的创作理念、人物塑造、舞台呈现方... 哈尔姆斯以俄罗斯荒诞派戏剧先驱的身份为中国观众所熟知。在其戏剧中,破坏、毁灭与死亡现象屡见不鲜,这背后隐藏着他潜意识中的死亡本能。死亡本能的破坏性、攻击驱力、强迫性重复特征在哈尔姆斯戏剧的创作理念、人物塑造、舞台呈现方面均有鲜明体现。受破坏本能驱使,哈尔姆斯消解戏剧语言的中心地位,打破情节发展的内在逻辑,用“破坏性戏剧”颠覆传统戏剧范式。在攻击本能的操纵下,剧作家向人物灌注毁灭他人的强烈欲望,镜像式呈现了现实世界中人与人的对抗、疏离。通过对创伤语言、创伤记忆的强迫性重复书写,哈尔姆斯将个体生存困境与集体创伤体验展现在观众面前,构建了一幅创伤全景图,创作出形式独特、意蕴深远的荒诞戏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姆斯 荒诞戏剧 死亡本能 强迫性重复
下载PDF
弗洛伊德晚期三大理论述评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泳华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2年第1期30-34,共5页
弗洛伊德是当代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心理分析大师。他晚期提出了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说、自我、本我、超我说以及道德与文明是压抑人性的产物等三大理论,对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其理论中泛本能主义、神秘主义、悲... 弗洛伊德是当代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心理分析大师。他晚期提出了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说、自我、本我、超我说以及道德与文明是压抑人性的产物等三大理论,对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其理论中泛本能主义、神秘主义、悲观主义等局限性也是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心理分析 本能说 人格结构 自我 本我 超我 道德 文明 人性
下载PDF
弥尔顿之死——论威廉·布莱克《弥尔顿》中的“死亡本能” 被引量:3
4
作者 曾静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90-95,共6页
威廉·布莱克的《弥尔顿》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充斥着晦涩意象、思维跨度很大的长诗,也是一部难得的幻想式作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是不少布莱克学者剖析该诗的理论依据。与既有观点不同,认为隐藏在《弥尔顿》诗文中的潜意识动机... 威廉·布莱克的《弥尔顿》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充斥着晦涩意象、思维跨度很大的长诗,也是一部难得的幻想式作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是不少布莱克学者剖析该诗的理论依据。与既有观点不同,认为隐藏在《弥尔顿》诗文中的潜意识动机不是力比多,而是死亡本能。本文试图通过剖析布莱克潜意识中死亡本能在诗文中的投射,追溯致使该本能泛溢的刺激源,破解此诗之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布莱克 弥尔顿 精神分析学 死亡本能 刺激源
下载PDF
论张爱玲散文中的死亡意识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祥伟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4-18,共5页
死亡意识是指从生命本能出发对死亡的恐惧及由之引发对生的焦虑。本质上,它是一种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促使人们对生命更关注、依恋和尊重。对死亡的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作家生活的态度行为及创作倾向。张爱玲的散... 死亡意识是指从生命本能出发对死亡的恐惧及由之引发对生的焦虑。本质上,它是一种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促使人们对生命更关注、依恋和尊重。对死亡的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作家生活的态度行为及创作倾向。张爱玲的散文,记述了她的两次死亡体验与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世俗化人生观中体现出她强烈的死亡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散文 死亡意识 死亡本能
下载PDF
从顾城之诗看顾城之死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炜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7-121,共5页
顾城的死亡是一个自我精神活动发展的过程,他的诗歌暗示着其生命发展的轨迹。顾城之死是其理想主义遭遇个体的死亡本能、毁灭意识与生命价值追求失落的结果。顾城的死亡本能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死亡意识的自然流露,其二是"本我... 顾城的死亡是一个自我精神活动发展的过程,他的诗歌暗示着其生命发展的轨迹。顾城之死是其理想主义遭遇个体的死亡本能、毁灭意识与生命价值追求失落的结果。顾城的死亡本能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死亡意识的自然流露,其二是"本我"与"自我"的冲突。顾城毁灭意识的根源是他以自我为中心的极度自恋,极度自恋导致了他在迷惘中生发出毁灭意识。顾城生命价值追求的失落体现在对文化荒芜沉思后的绝望,对自我价值超越的极端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顾城 死亡本能 毁灭意识 生命价值
下载PDF
弗洛伊德的本能论与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 被引量:4
7
作者 白新欢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30-34,共5页
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是一种哲学世界观,弗洛伊德的本能论则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哲学,他们之间具有一种内在关联,从而使弗洛伊德的思想汇入西方哲学源流之中。从弗洛伊德的本能学说看,叔本华和尼采的意志论都包含着一个内在矛盾,即无... 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是一种哲学世界观,弗洛伊德的本能论则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哲学,他们之间具有一种内在关联,从而使弗洛伊德的思想汇入西方哲学源流之中。从弗洛伊德的本能学说看,叔本华和尼采的意志论都包含着一个内在矛盾,即无法在理论上逻辑地说明与生存意志及权力意志相反的现象,因为二者都共同缺失一个与生存意志或权力意志相对等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死亡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意识 生存意志 权力意志 生本能 死亡本能
下载PDF
生的激越 死的欲求——析杰克·伦敦之死 被引量:2
8
作者 易建红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50,92,共5页
运用弗洛伊德的死的本能理论,结合杰克·伦敦生平及其大部分作品,从深层次上探讨评论界一直争论不休的死因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正是伦敦身上存在的施虐狂倾向及受虐狂倾向导致了他最终的自毁。
关键词 死的本能 施虐狂 受虐狂
下载PDF
古典精神分析本能论视角下网络暴力主体成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朝阳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2期44-47,共4页
网络暴力事件是当前网络环境治理的突出问题之一。精神分析学派是心理学领域中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为我们解析人类行为提供了一个框架。基于古典精神分析本能论的视角,通过对于网络暴力主体成因进行分析,人类文明发展对于本能的压抑以... 网络暴力事件是当前网络环境治理的突出问题之一。精神分析学派是心理学领域中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为我们解析人类行为提供了一个框架。基于古典精神分析本能论的视角,通过对于网络暴力主体成因进行分析,人类文明发展对于本能的压抑以及死本能的外部转向,这都可能是网络暴力行为产生的一种合理的理论解释。因此应积极推动相关政策的完善以引导本能能量的合理宣泄,减少网络暴力事件,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 本能论 本能压抑 死本能
下载PDF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祥伟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38-43,共6页
死亡本能根植在每一个人的心灵底层,即潜意识中,在意识层面会有不同的反映。作为敏感心灵的作家总是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烈的死亡意识。张爱玲的小说,既有直接写人生命死亡的,也有写人精神死亡状态的,作者深入到人心理底层的本能,特别通过... 死亡本能根植在每一个人的心灵底层,即潜意识中,在意识层面会有不同的反映。作为敏感心灵的作家总是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烈的死亡意识。张爱玲的小说,既有直接写人生命死亡的,也有写人精神死亡状态的,作者深入到人心理底层的本能,特别通过对情欲力量和心理变态的渲染,表现人性的内在冲突、灵魂的挣扎。强烈的物欲、爱欲使人性扭曲而死亡本能得以激发和凸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死亡意识 死亡本能
下载PDF
拖延原因的精神分析探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丽丽 丁亚平 《社会心理科学》 2011年第7期32-34,128,共4页
拖延行为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本文阐述了拖延的概念和性质,结合精神分析理论,从冲突、焦虑、防御机制和本能等几个方面对消极拖延行为进行分析,旨在为拖延行为的干预提供借鉴。
关键词 拖延 焦虑 防御机制 死亡本能
下载PDF
竞技体育拯救人类“死亡本能”的社会学释义
12
作者 刘为坤 缪佳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7-42,共6页
运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弗洛伊德"体育拯救人类‘死亡本能’"的著名论断进行社会学剖析,分别于个体与群体视角阐释竞技体育在对抗人类"死亡本能"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社会价值。竞技体育通过对体能的强化、卓... 运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弗洛伊德"体育拯救人类‘死亡本能’"的著名论断进行社会学剖析,分别于个体与群体视角阐释竞技体育在对抗人类"死亡本能"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社会价值。竞技体育通过对体能的强化、卓越的追求、和平的期盼、教育的渴求等来实现对人类"死亡本能"的拯救。竞技体育的发展危机源于对人类"死亡本性"拯救主旨的偏离,具体表现为对社会个体的精神与肉体养护的淡化;对群体性活动的过度开发与利用;对竞技体育游戏本质的僭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 死亡本能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社会价值
下载PDF
暴力和死亡下的人性的悲剧——余华小说管窥 被引量:3
13
作者 严军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61-62,共2页
余华小说的人的悲剧命运是通过暴力和死亡的主题揭示的。他通过对暴力的冷漠的、触目惊心的书写来展示人性的本能的暴力欲望,而且暗指了这是历史暴力的绵延,是现实层面的社会意识形态与权力结构中包含的隐形暴力。通过书写命运的残忍,... 余华小说的人的悲剧命运是通过暴力和死亡的主题揭示的。他通过对暴力的冷漠的、触目惊心的书写来展示人性的本能的暴力欲望,而且暗指了这是历史暴力的绵延,是现实层面的社会意识形态与权力结构中包含的隐形暴力。通过书写命运的残忍,苦难的无以复加,指证一种潜在的、强大的、难以抗拒的暴力形式。而他对暴力与苦难的书写最终都指涉着死亡,笔下的人物只是被本能的欲望裹挟着前行,被动地承受苦难与厄运,等待接受死亡的宿命的安排,死本来就是必然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暴力 本能 欲望 死亡 宿命
下载PDF
追溯《长日入夜行》中弗洛伊德影响的痕迹 被引量:2
14
作者 芦红娟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87-90,共4页
本文以《长日入夜行》为例,旨在探索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影响。重点分析了俄狄浦斯情结、埃勒克特拉情结和死亡本能在剧中人物身上的体现。
关键词 弗洛伊德 尤金·奥尼尔 俄狄浦斯情结 埃勒克特拉情结 死亡本能
下载PDF
文明的压抑与压抑的文明——谈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的“超理性意识”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皓翔 李麟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89-91,共3页
“超理性意识”是在后工业时代下,由于物质文明的极度膨胀对人性存在空间的挤压、摧残和侵蚀,造成的人类原有理性价值体系的崩溃和人性的分裂,从而形成一种原有理性价值的背离和非理性化倾向的理念形态。通过对《挪威的森林》中主人公... “超理性意识”是在后工业时代下,由于物质文明的极度膨胀对人性存在空间的挤压、摧残和侵蚀,造成的人类原有理性价值体系的崩溃和人性的分裂,从而形成一种原有理性价值的背离和非理性化倾向的理念形态。通过对《挪威的森林》中主人公“我”、直子、绿子、玲子间的荒诞爱情和人生悲剧,以及人物孤寂感、生死观的解析,探寻形成这种“超理性意识”的社会、文化、心理根源,并对人类自身和文明的最终归宿进行了深层次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工业时代 生命原始本能 压抑 死亡
下载PDF
从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看叔本华、尼采唯意志论的内在矛盾——兼论弗洛伊德学说与叔本华、尼采哲学的关系
16
作者 白新欢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56,共4页
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是一种哲学世界观,弗洛伊德的本能论则是一种心理哲学,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内在关联,从而使弗洛伊德的思想汇入西方哲学源流之中。从弗洛伊德的本能学说看,叔本华和尼采的意志论都包含着一个内在矛盾,即无法在理论... 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是一种哲学世界观,弗洛伊德的本能论则是一种心理哲学,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内在关联,从而使弗洛伊德的思想汇入西方哲学源流之中。从弗洛伊德的本能学说看,叔本华和尼采的意志论都包含着一个内在矛盾,即无法在理论上逻辑地说明与生存意志及权力意志相反的现象,因为二者都共同缺失一个与生存意志或权力意志相对等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死亡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意识 生存意志 权力意志 生本能 死亡本能
下载PDF
死,而后生——A.S.拜厄特《静止的生活》中的死亡解读
17
作者 姚成贺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49-53,共5页
《静止的生活》是英国当代作家A.S.拜厄特四部曲的第二部。作为主要人物之一的斯蒂芬妮在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地触电身亡,成为作品中最大的隐喻。本文从语言风格、词汇意义、语言功能入手,以弗洛伊德死亡本能理论、康德道德宗教概念、以及... 《静止的生活》是英国当代作家A.S.拜厄特四部曲的第二部。作为主要人物之一的斯蒂芬妮在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地触电身亡,成为作品中最大的隐喻。本文从语言风格、词汇意义、语言功能入手,以弗洛伊德死亡本能理论、康德道德宗教概念、以及死亡与悲剧的内在关系解读斯蒂芬妮的生死意义,通过对其死亡场景描写的探究分析其死亡的深层次动因,指出积极的死亡以否定的形式传达生命的力量,其意义在于开启生者新的生命,并以此分析拜厄特的生死哲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的生活》 死亡 本能 主体 悲剧
下载PDF
对一个精神分析文本的解读——论《虚证》中郭普云的精神实症
18
作者 刘艳宗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72-75,共4页
刘恒中篇小说《虚证》中郭普云的人生悲剧有着不可忽略的精神根源,他童年的创伤性经验和恋爱中的创伤性体验都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造成了他人格的失衡,从自责—自我否定—自杀这一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可以透视出他的... 刘恒中篇小说《虚证》中郭普云的人生悲剧有着不可忽略的精神根源,他童年的创伤性经验和恋爱中的创伤性体验都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造成了他人格的失衡,从自责—自我否定—自杀这一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可以透视出他的精神和心理从生迈向死的沉重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经验 本我 自我 超我 生的本能 死的本能
下载PDF
婚外情:《小城之春》偶遇《相见恨晚》
19
作者 刘成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4-148,I0007,共6页
费穆导演于1948年创作的《小城之春》新时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中国20世纪40年代电影的经典之作。经过严格考证与比较,该片明显受到英国1945年名片《相见恨晚》的影响,这又一次印证了中国早期电影对西方影片的大量借鉴与学习。两片都以中... 费穆导演于1948年创作的《小城之春》新时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中国20世纪40年代电影的经典之作。经过严格考证与比较,该片明显受到英国1945年名片《相见恨晚》的影响,这又一次印证了中国早期电影对西方影片的大量借鉴与学习。两片都以中产阶级家庭女性自身的视角表述了被中断的婚外恋情,运用女主角的“心声自白”对恋情中的男女心理做出了细致的描绘。而因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小城之春》在影像风格和内涵寓意上则更有深意,较之《相见恨晚》更胜一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之春》 《相见恨晚》 弗洛伊德口误(Freudian slip) 死亡本能(death instinct)
下载PDF
个体生命意识的激荡——从孙悟空形象的塑造看《西游记》的创作动机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小龙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3期33-36,共4页
写作的本质是生命化的。孙悟空作为《西游记》中的主人公 ,自然是吴承恩精神思想和心血的凝聚与外化。我们将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子和吴承恩《西游记》本子中的孙悟空形象加以比较 ,不难看出吴承恩对孙悟空形象的... 写作的本质是生命化的。孙悟空作为《西游记》中的主人公 ,自然是吴承恩精神思想和心血的凝聚与外化。我们将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子和吴承恩《西游记》本子中的孙悟空形象加以比较 ,不难看出吴承恩对孙悟空形象的改造与重塑。这其中的创作动机 ,运用现代心理学知识的解释 ,即作者内心深处生活本能意识和死亡本能意识的激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动机 生活本能 死亡本能 个体生命意识 《西游记》 孙悟空 形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