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filing elite male 100-m sprint performance:The role of maximum velocity and relative acceler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Robin Healy Ian C.Kenny Andrew J.Harrison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2022年第1期75-84,共10页
Purpose: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accuracy of a 4 split time modelling method to generate velocity-time and velocity-distance variables in elite male 100-m sprinters and subsequently to assess the roles of key... Purpose: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accuracy of a 4 split time modelling method to generate velocity-time and velocity-distance variables in elite male 100-m sprinters and subsequently to assess the roles of key sprint parameters with respect to 100-m sprint performance.Additionally,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faster and slower sprinters in key sprint variables that have not been assessed in previous work.Methods:Velocity-time and velocity-distance curves were generated using a mono-exponential function from 4 split times for 82 male sprinters during major athletics competitions.Key race variables-maximum velocity,the acceleration time constant(τ),and percentage of velocity lost(vLoss)-were derived for each athlete.Athletes were divided into tertiles,based on 100-m time,with the first and third tertiles considered to be the faster and slower groups,respectively,to facilitate further analysis.Results:Modelled split times and velocities displayed excellent accuracy and close agreement with raw measures(range of mean bias was-0.2%to 0.2%,and range of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s)was 0.935 to 0.999)except for 10-m time(mean bias was 1.6%±1.3%,and the ICC was 0.600).The 100-m sprint performance time and all 20-m split times had a significant near-perfec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maximum velocity(r≥-0.90)except for the 0 to 20-m split time,where a significantly large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r=-0.57).The faster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maximum velocity andτ(p<0.001),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for vLoss(p=0.085).Conclusion:Coaches and researchers are encouraged to utilize the 4 split time method proposed in the current study to assess several key race variables that describe a sprinter’s performance capacities,which can be subsequently used to further inform tra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celeration Modelling race phases Reaction time Split times
下载PDF
FSC赛车尾翼攻角对弯道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付艳恕 王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62-265,共4页
以FSC方程式赛车模型为研究对象,利用虚拟风洞实验(VWT)探讨不同尾翼攻角对整车气动性能的影响,得到赛车气动升力特性。考虑了轮胎的非线性,从赛车转弯时轮荷变化入手,研究赛车不同尾翼攻角对应的轮胎侧向力分配及最大侧向加速度。研究... 以FSC方程式赛车模型为研究对象,利用虚拟风洞实验(VWT)探讨不同尾翼攻角对整车气动性能的影响,得到赛车气动升力特性。考虑了轮胎的非线性,从赛车转弯时轮荷变化入手,研究赛车不同尾翼攻角对应的轮胎侧向力分配及最大侧向加速度。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尾翼攻角可获得较大的侧向加速度,且可以降低赛车过弯侧翻的风险。尾翼攻角增加到20°附近后,由于尾翼失速会造成下压力损失,继续增大攻角反而不利于获得较大侧向加速度。最后,研究了赛车在不同尾翼攻角下的稳态转向特性,结果表明,适当增大尾翼攻角可以削弱赛车过多转向特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程式赛车 虚拟风洞 尾翼攻角 最大侧向加速度 转向特性
下载PDF
从跨栏步的起跨距离谈110m跨栏跑的后程减速 被引量:1
3
作者 梁久学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104-106,共3页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图表法.研究不同的运动员在110m栏跑的后程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减速,每一栏的起跨距离均不相同,不同的起跨距离有着不同的跨栏步速度,从而导致110m栏的后程减速.研究中采取了稳定起跨距离,加强屈膝高摆,能够有效地克...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图表法.研究不同的运动员在110m栏跑的后程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减速,每一栏的起跨距离均不相同,不同的起跨距离有着不同的跨栏步速度,从而导致110m栏的后程减速.研究中采取了稳定起跨距离,加强屈膝高摆,能够有效地克服110m栏的后程减速,完善男子110m栏技术,提高运动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M跨栏跑 跨栏步 起跨距离 后程减速 屈膝高摆 田径运动
下载PDF
考虑轮胎侧偏特性的赛车转向几何研究
4
作者 柴天 李凡 +3 位作者 雷飞 刘杰 曾侠 唐应时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06-1111,共6页
为了提高赛车轮胎侧向附着合力及转向极限侧向加速度,提出了一种考虑轮胎侧偏特性的转向几何。通过分析轮胎侧偏角的影响,确定了整车转向瞬心位置,并建立了三自由度整车模型。结合轮胎力学模型,以最大化整车轮胎侧向附着合力为目标,采... 为了提高赛车轮胎侧向附着合力及转向极限侧向加速度,提出了一种考虑轮胎侧偏特性的转向几何。通过分析轮胎侧偏角的影响,确定了整车转向瞬心位置,并建立了三自由度整车模型。结合轮胎力学模型,以最大化整车轮胎侧向附着合力为目标,采用隔代映射遗传算法对考虑轮胎侧偏特性的转向几何进行求解。整车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阿克曼转向几何,考虑轮胎侧偏特性的转向几何可以更有效地增大整车轮胎的侧向附着合力,提高赛车在极限工况下的转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几何 轮胎侧偏特性 轮胎侧向力 优化 赛车
下载PDF
无人驾驶方程式赛车横向运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苏才 李刚 +1 位作者 王立勇 宿焱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2-300,共9页
针对无人驾驶方程式赛车在变速和复杂曲率赛道条件下难以保证横向运动控制精度与行驶稳定性的问题,提出基于纯追踪控制与模型预测控制的横向运动混合控制策略;以赛车纵向车速作为依据,设计控制模式切换逻辑,当赛车处于低速行驶工况时采... 针对无人驾驶方程式赛车在变速和复杂曲率赛道条件下难以保证横向运动控制精度与行驶稳定性的问题,提出基于纯追踪控制与模型预测控制的横向运动混合控制策略;以赛车纵向车速作为依据,设计控制模式切换逻辑,当赛车处于低速行驶工况时采用纯追踪控制,高速行驶时采用模型预测控制,并使用模糊控制算法设计切换控制器,实现2种算法的平滑切换;使用CarSim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变速与复杂曲率赛道条件下,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保证无人驾驶方程式赛车横向位置误差小于0.2 m,质心侧偏角小于0.15°,具有较好的跟踪精度与行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方程式赛车 行驶稳定性 模型预测控制 纯追踪控制 横向运动控制
下载PDF
基于横向稳定的减速变道轨迹与跟踪控制 被引量:5
6
作者 徐佳晨 祖炳锋 +1 位作者 周建伟 董振鹏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3-190,共8页
随着自动驾驶的发展,无人自动驾驶车辆的控制已经成为热点。而无人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重中之重。针对智能驾驶汽车在一定换道距离下保持稳定的减速换道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PC模型预测控制器和比例积分PI控制器... 随着自动驾驶的发展,无人自动驾驶车辆的控制已经成为热点。而无人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重中之重。针对智能驾驶汽车在一定换道距离下保持稳定的减速换道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PC模型预测控制器和比例积分PI控制器相结合双控制器的变道稳定性轨迹确定与跟踪控制方法。为了确定汽车行驶路线,横向与纵向位移分别由5次多项式和匀减速运动公式表示,理论推导了在确定换道距离下满足横向加速度限制的纵向减速度。纵向上通过动力学公式及速度比例积分控制调节制动压强,横向以模型预测控制器输出前轮转角。通过仿真,对不同车速与减速度下的换道时间系数进行标定,得出稳定换道时间与车速和减速度的关系,便于在不同工况中快速切换对应最合适的换道时间系数,防止车辆发生不稳定的动力学表现。最后进行了工况验证。结果表明:在保证横向稳定性的前提下,横向和纵向换道的完成精度分别为99.67%和99.95%,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因此,在自动驾驶汽车轨迹规划和跟踪控制领域中,所提出的双控制器可以提高车辆的控制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减速变道 横向稳定性 多项式轨迹 模型预测控制器(MPC) 避撞
下载PDF
基于停车视距的互通式立交减速车道流出角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思琦 陈景雅 罗冬宇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18-24,共7页
为了减少车辆在驶入互通式立交出口时发生追尾、侧向刮擦等事故,通过解析不同设计速度下的停车视距对互通式立交减速车道流出角取值范围的影响机理,建立减速车道流出角的理论计算模型。利用CarSim软件建立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模拟车辆... 为了减少车辆在驶入互通式立交出口时发生追尾、侧向刮擦等事故,通过解析不同设计速度下的停车视距对互通式立交减速车道流出角取值范围的影响机理,建立减速车道流出角的理论计算模型。利用CarSim软件建立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模拟车辆驶入立交出口的过程,从车辆抗滑移、抗倾覆等角度出发分析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横向稳定性,验证流出角计算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速车道流出角 停车视距 CARSIM 横向稳定性
下载PDF
汽车侧向倾斜角度传感器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晓波 《汽车电器》 2002年第1期6-10,共5页
针对汽车行驶中发生的侧向倾翻 ,本文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法———汽车侧向倾斜角度传感器的应用。利用角度传感器检测出汽车的倾翻力 ,初步讨论了使汽车减速的 2种方法 ,使倾翻力矩下降 ,可避免汽车行驶中倾翻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汽车 侧向倾翻 角度传感器 减速方法 倾翻力 检测
下载PDF
方程式赛车转向梯形优化设计及仿真 被引量:2
9
作者 巢香云 黄蕾澎 +2 位作者 代成浩 袁璐莹 谭芮庆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9年第6期39-41,63,共4页
为解决方程式赛车高速过弯产生的转向稳定性和单侧偏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赛车的过弯能力,提出一种适用于方程式赛车转向梯形的优化设计方案。探究侧偏角对转向的影响,优化标准阿克曼转角关系,从而确定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控制转向梯形... 为解决方程式赛车高速过弯产生的转向稳定性和单侧偏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赛车的过弯能力,提出一种适用于方程式赛车转向梯形的优化设计方案。探究侧偏角对转向的影响,优化标准阿克曼转角关系,从而确定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控制转向梯形的内外转角关系尽可能符合阿克曼校正系数为43%的转向关系,通过MATLAB计算得到优化结果。利用ADAMS进行仿真实验,通过车轮平行跳动实验验证了优化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转向梯形的臂长为82.55mm,底角为113.85°,具有良好的转向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程式赛车 侧偏力 转向梯形 优化设计 仿真
下载PDF
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减速标线与红色警示路面减速效果及舒适性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陶盼盼 于海臣 +1 位作者 赵晓华 刘纯 《公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7-163,共7页
采用3D-MAX软件构建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无减速设施、设置横向减速标线及设置红色警示路面的仿真场景,并对33名驾驶员开展驾驶模拟试验,根据车辆行驶状态数据与驾驶员眼动数据,分析了在隧道入口段设置横向减速标线与红色警示路面时车辆... 采用3D-MAX软件构建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无减速设施、设置横向减速标线及设置红色警示路面的仿真场景,并对33名驾驶员开展驾驶模拟试验,根据车辆行驶状态数据与驾驶员眼动数据,分析了在隧道入口段设置横向减速标线与红色警示路面时车辆行驶速度、加速度及驾驶员瞳孔面积的变化规律,建立两种状态下车辆行驶速度、加速度及驾驶员瞳孔面积变化率三者之间的趋势面模型。结果表明:在隧道入口段设置横向减速标线及红色警示路面均对车辆行驶状态及行车舒适性有显著性影响;在隧道入口段铺设红色警示路面时的行车速度低于在隧道入口段设置横向减速标线时的行车速度,且前者驾驶员处于舒适状态,后者驾驶员处于舒适与较紧张状态之间,但前者的行车稳定性略低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入口段 横向减速标线 红色警示路面 减速效果 行车舒适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