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 AND ONSHOREOFFSHORE SEISMIC EXPERIMENT IN NORTHEASTER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8
1
作者 QIU Xuelin ZHAO Minghui YE Chunming WANG Tankai WANG Ping ZHANG Yixiang XIA Kanyuan LEE Chaoshing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2004年第1期28-35,共8页
Three-component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s, portable land stations and marine air gun seismic sources were used to carry out an onshore-offshore deep seismic profile in northeastern South China Sea. This profile, orien... Three-component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s, portable land stations and marine air gun seismic sources were used to carry out an onshore-offshore deep seismic profile in northeastern South China Sea. This profile, orientated in NNW-SSE, was as long as 500 km and perpendicular to the strike of regional tectonics. The offshore data were processed in Taiwan Ocean University using a number of available software and the onshore data were analyzed in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by new-written programs and public software. Preliminary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ismic data are in good quality and contain rich information of deep structure. Seismic phases, e.g. Pg, PmP and Pn, are identified in the offset range 5~220 kin, which will provide an important dataset for the deep crustal structure and oil-gas basin evolution studies of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ASTERN South China sea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 (OBS) onshore-offshore seismic EXPERIMENT deep CRUSTAL structure
下载PDF
深海建筑施工中的振动隔离和抗震措施研究
2
作者 郭进智 黄荣林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6期219-221,共3页
文章通过分析深海环境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探讨了深海建筑的自然振动频率和深海建筑受外力激励振动响应的特性。针对深海建筑施工中存在的振动问题,研究了主动、被动和半主动振动控制技术,且分析了深海建筑抗震加固技术、地震响应评价技... 文章通过分析深海环境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探讨了深海建筑的自然振动频率和深海建筑受外力激励振动响应的特性。针对深海建筑施工中存在的振动问题,研究了主动、被动和半主动振动控制技术,且分析了深海建筑抗震加固技术、地震响应评价技术和抗震监测与预警系统等抗震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深海建筑施工中,采用适当的振动隔离和抗震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的振动响应,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建筑 振动隔离 抗震措施 地震响应评价
下载PDF
深海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及实践 被引量:5
3
作者 宁日亮 高树生 +2 位作者 柳世光 张淑梅 李智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2期49-52,共4页
以琼东南深海地震资料为例,在深入分析深海地震资料特点的基础上,开展了针对深海地震资料处理的技术研究。通过研究智能面元均化、有源干扰去除、深海多次波去除、按水深切除及深水资料成像等多项处理技术,形成了深海地震资料处理的技... 以琼东南深海地震资料为例,在深入分析深海地震资料特点的基础上,开展了针对深海地震资料处理的技术研究。通过研究智能面元均化、有源干扰去除、深海多次波去除、按水深切除及深水资料成像等多项处理技术,形成了深海地震资料处理的技术系列。将深海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处理后,信噪比和成像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为今后深海地震资料处理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缆漂移 多次波去除 有源干扰去除 水深切除 深水资料成像 深海地震资料
下载PDF
南海深地震探测的重要科学进程:回顾和展望 被引量:26
4
作者 丘学林 赵明辉 +4 位作者 徐辉龙 李家彪 阮爱国 郝天珧 游庆瑜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共9页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研究其深部地壳的结构对深入认识南海共轭边缘的构造属性、深海盆形成演化历史、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机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南海地壳结构的深地震探测从构造区域上可分为南海北部陆缘、南海南部...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研究其深部地壳的结构对深入认识南海共轭边缘的构造属性、深海盆形成演化历史、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机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南海地壳结构的深地震探测从构造区域上可分为南海北部陆缘、南海南部陆缘、南海中部深海盆等几个海域,在探测技术上经历了声纳浮标、双船扩展剖面(expanding spread profile,ESP)、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探测3个阶段。特别是近20年OBS探测蓬勃发展,从南海北部、发展到南海南部、再到南海中部,从二维直线探测到三维网格探测。这些探测和研究得到了宝贵的深部地壳结构信息,为南海的形成演化理论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推动了国产OBS的应用和人才队伍的培养。而最新完成的深海盆三维OBS探测标志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具有非常深远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深地震探测 地壳结构 大陆边缘 深海盆
下载PDF
深水浅地层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探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裴彦良 王揆洋 +3 位作者 闫克平 连艳红 贾永刚 胡永明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4-249,共6页
目前我国深海地震勘探主要使用气枪震源激发和单道地震拖缆接收,浅部地层分辨率较低,且无法进行速度分析、覆盖叠加等精细处理。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了深水浅地层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探测技术,研究适用于深水的大能量等离子体震源和96道光... 目前我国深海地震勘探主要使用气枪震源激发和单道地震拖缆接收,浅部地层分辨率较低,且无法进行速度分析、覆盖叠加等精细处理。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了深水浅地层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探测技术,研究适用于深水的大能量等离子体震源和96道光纤水听器地震拖缆等设备。系统部分联调和测试表明,该技术所研发系统设备地层分辨率可达1.2 m,且具有应用水深范围广、使用方便等特点,可以满足大洋矿产资源调查、远海海洋环境调查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道 深水 高分辨率 地震勘探 浅地层探测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海陆联测地震数据处理及初步结果 被引量:53
6
作者 赵明辉 丘学林 +2 位作者 夏戡原 谢剑波 叶春明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8-63,共6页
为开展南海东北部海陆过渡带和滨海断裂带横向深部结构研究,利用陆上流动地震台记录与海上气枪放炮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在广东汕头沿海进行了海陆联合深地震探测。详细介绍了该次海陆联测地震数据处理的主要步骤与流程,并针对海陆联测地... 为开展南海东北部海陆过渡带和滨海断裂带横向深部结构研究,利用陆上流动地震台记录与海上气枪放炮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在广东汕头沿海进行了海陆联合深地震探测。详细介绍了该次海陆联测地震数据处理的主要步骤与流程,并针对海陆联测地震数据和常用地震软件编写了3个格式转换程序。应用这3个程序和SAC、SU等地震软件得到了初步的数据处理结果。在南澳台和新塘台的单台地震记录剖面中可以清晰地识别出多种震相,得到许多有用的地震信息,证明海陆联测的野外工作和第1阶段的数据处理工作是成功的,为下一步地壳深部结构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东北部 海陆联测 地震数据处理 地壳结构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海陆深地震联测与滨海断裂带两侧地壳结构分析 被引量:113
7
作者 赵明辉 丘学林 +4 位作者 叶春明 夏戡原 黄慈流 谢剑波 王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45-852,共8页
南海东北部首次成功实施海陆联合深地震探测 ,填补了海陆过渡带深地震探测的空白 .利用该次海陆联测地震数据 ,通过数据处理、震相分析、射线追踪、走时模拟等方法 ,获得了滨海断裂带附近的纵波地壳速度结构 ,探明了海陆联测剖面中滨海... 南海东北部首次成功实施海陆联合深地震探测 ,填补了海陆过渡带深地震探测的空白 .利用该次海陆联测地震数据 ,通过数据处理、震相分析、射线追踪、走时模拟等方法 ,获得了滨海断裂带附近的纵波地壳速度结构 ,探明了海陆联测剖面中滨海断裂带可能位置 .地壳速度结构为陆壳结构 ,地壳厚度由陆地向海区逐步变薄 ;在上地壳下部普遍存在一层速度为 5 .5~ 5 .9km·s-1、厚度为 2 .5~ 4 .0km的低速层 ,并向海区方向减薄 ,该区未发现明显的高速层 .滨海断裂带为一纵向低速带 ,位于南澳台东南 35km处 ,对应于重、磁异常带 ,断裂带断至莫霍面 ,是华南陆区正常型陆壳与海区减薄型陆壳的分界地壳断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联测 断裂带 地震数据 地壳结构 低速层
下载PDF
南黄海OBS2013海陆联合深地震探测初步成果 被引量:10
8
作者 祁江豪 张训华 +7 位作者 吴志强 丘学林 赵明辉 夏少红 郭兴伟 郝天珧 郑彦鹏 方念乔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6-84,共9页
为了研究渤海—山东半岛—南黄海一线的深部构造特征,利用海区气枪震源和陆区爆破震源探测,于2013年在胶东、渤海和南黄海布设了一条海陆联合深部地震探测剖面。海陆联测剖面包括渤海和南黄海两条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 为了研究渤海—山东半岛—南黄海一线的深部构造特征,利用海区气枪震源和陆区爆破震源探测,于2013年在胶东、渤海和南黄海布设了一条海陆联合深部地震探测剖面。海陆联测剖面包括渤海和南黄海两条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测线和一条陆上地震测线,是首次在南黄海地区布设的OBS深地震测线。文章对南黄海段测线上的海底地震仪数据进行了数据预处理,其中包括地震数据解编处理、截裁处理等,结果表明,此次实验海底地震仪记录质量良好,可以清晰地识别出Ps、Pg、Pm P等多组震相,还首次观察到了来自千里岩隆起带上的P波震相,说明数据处理流程是可行的;再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初步分析了南黄海不同构造单元的震相特征,为下一步地壳速度结构的模拟及解释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海陆联测 地震数据处理 震相识别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渐新世晚期多物源充填特征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震 张功成 +3 位作者 吕睿 沈怀磊 郭瑞 田继先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00-909,共10页
运用单井相、地震相、地震速度岩性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渐新世晚期沉积体系特征。研究认为白云凹陷从渐新世晚期开始发生海进,海水可能由东部进入,由东向西发生海进。珠海层序内的主要沉积体系域都表现出一致的多... 运用单井相、地震相、地震速度岩性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渐新世晚期沉积体系特征。研究认为白云凹陷从渐新世晚期开始发生海进,海水可能由东部进入,由东向西发生海进。珠海层序内的主要沉积体系域都表现出一致的多物源充填特征,凹陷东北部(BY1-2附近)发育向南推进的大型S型前积,在凹陷南部发育由西向北东推进的大型S型前积,在凹陷北西部(BY1-1井及其以西地区)发育两个向南推进的中型帚状前积。根据地震速度提取并定量转换出的砂岩指数平面分布图,发现在凹陷东部、北部、西部角、西南方向和东南方向存在相对高含砂带。综合分析认为在低位体系域发育3大水系,即北部水系(河流—扇三角洲)、南部水系(扇三角洲)和东部水系(扇三角洲);高位体系域沉积期发育两大水系,即北部水系(河道—三角洲)和西部水系(三角洲—扇三角洲)。多物源充填特征表明整个渐新世晚期的沉积环境很可能为局限海环境。白云凹陷番禺低凸起南部缓坡带扇三角洲前缘和凹陷西部长轴方向三角洲体系有很重要的勘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深水区 地震速度岩性分析 地震相 沉积相 多物源充填
下载PDF
黄海深部结构与中朝—扬子块体结合带在海区位置的地球物理研究 被引量:51
10
作者 郝天珧 SUH Mancheol +6 位作者 刘建华 阎晓蔚 CHOI Suckwon 姚长利 刘少华 戴明刚 徐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51-61,共11页
以黄海及其邻区为研究对象 ( 32~ 4 2°N ,1 2 0~ 1 30°E) ,以研究区的空间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和地震层析成像数据为基础 ,在研究区中分辨出方向各异的主要断裂带并给出它们的分布。对在朝鲜半岛存在的一条近SN向分布的... 以黄海及其邻区为研究对象 ( 32~ 4 2°N ,1 2 0~ 1 30°E) ,以研究区的空间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和地震层析成像数据为基础 ,在研究区中分辨出方向各异的主要断裂带并给出它们的分布。对在朝鲜半岛存在的一条近SN向分布的断裂带进行了重点讨论。根据重力数据、莫霍深度分布特点和层析成像的结果 ,认为该断裂带的两侧应属于不同的构造地质单元 ;提出该断裂带与五莲—青岛断裂带和济州岛南缘断裂带一起组成了中朝与扬子块体在黄海海区的边界结合带的认识 ;并推测在三叠纪的晚期 ,沿郯庐断裂带和该断裂带曾分别发生过左旋和右旋走滑。受SN向挤压应力的作用 ,(下 )扬子块体被平移嵌入到中朝块体之中。因此 ,两个块体在海区的结合带为一个巨大的“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朝—扬子块体边界结合带 黄海 深部结构 重磁异常 地震层析成像
下载PDF
南海北部海陆联合深地震探测及其地质学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辉龙 夏少红 +2 位作者 孙金龙 丘学林 曹敬贺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27,共7页
南海北部海陆地震联测经历了旧气枪震源的初始试验、大容量气枪的引进与改造、陆上台站和海底地震仪联合接收等3个阶段,填补了海陆过渡带深部结构的研究空白,其结果显示滨海断裂带在速度结构上表现为低速特征,并揭示了南海北部陆缘地震... 南海北部海陆地震联测经历了旧气枪震源的初始试验、大容量气枪的引进与改造、陆上台站和海底地震仪联合接收等3个阶段,填补了海陆过渡带深部结构的研究空白,其结果显示滨海断裂带在速度结构上表现为低速特征,并揭示了南海北部陆缘地震带的深部发震构造与地壳内部低速结构和交叉断裂的耦合作用存在紧密联系。西沙和南沙海陆联测为北部联测的进一步工作,可以构建穿越南海北部陆缘、西沙地块到南沙地块等陆缘的超长地壳结构剖面,对我们揭示南沙地块内部微块体结构、南沙地块及其邻区的深部速度结构以及南沙地块与周边海盆、陆块间过渡带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结构,了解南沙地块现今的构造状态与构造变迁历史,解译南沙地块裂离演变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联合深地震探测 南海北部 地壳结构 南沙地块
下载PDF
深海油气勘探中的海底地形勘测技术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义兰 刘乐军 +1 位作者 刘晓瑜 李西双 《海洋测绘》 CSCD 2015年第2期18-22,共5页
在简述船载多波束测深系统、三维地震、AUV搭载的多波束系统测量深水水深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实测数据,从勘测结果的分辨率、精度以及勘测成本方面比较了这三种深海油气海底地形勘测方式,并根据比较结果给出了在深海油气勘探的不同阶段海... 在简述船载多波束测深系统、三维地震、AUV搭载的多波束系统测量深水水深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实测数据,从勘测结果的分辨率、精度以及勘测成本方面比较了这三种深海油气海底地形勘测方式,并根据比较结果给出了在深海油气勘探的不同阶段海底地形勘探的方式。总体和初步勘探阶段可以使用效率和精度都较高的船载多波束和地震勘探,在大比例尺详查阶段,使用AUV搭载的多波束系统。这样,既能发挥各自的长处,又能使深海油气勘探经济有效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海底地形 多波束测深系统 三维地震 AUV
下载PDF
深地震探测的分辨率分析--以南海北部OBS数据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彦林 阎贫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82-2290,共9页
多次深地震探测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在走向和倾向上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些相隔很近的测线上,探测的深部地壳结构却相差较大,为了分析这些探测结果中差异的原因和地壳结构变化的可靠性,本文以东沙东侧海域测线和东沙西侧海域测... 多次深地震探测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在走向和倾向上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些相隔很近的测线上,探测的深部地壳结构却相差较大,为了分析这些探测结果中差异的原因和地壳结构变化的可靠性,本文以东沙东侧海域测线和东沙西侧海域测线为例,对采集的海底地震仪记录进行了时间、位置校正和初至波走时拾取,利用有限差分地震走时层析成像进行了走时反演,获得所在剖面的地壳速度结构,并分析了模型的横向分辨率,剔除模型中短波长的横向速度变化.分辨率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的横向分辨率随着深度快速下降,0-8 km深度范围可以分辨10 km的横向变化,8-17 km的范围能够分辨10-40 km,而17-33 km的范围只能分辨40-80 km.因此,折射波的横向分辨能力不高,在地壳深部难以分辨较小的横向速度变化,前人探测的南海北部6 km宽、延伸至莫霍面的滨外断裂带并不能清晰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深部地壳结构 海底地震仪 层析成像 横向分辨率
下载PDF
基于南黄海海相油气勘探的地震采集技术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吴志强 吴时国 +2 位作者 童思友 刘怀山 张一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61-1070,共10页
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区前第三系油气储层主要为中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厚度大、分布广,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由于厚度小于1000 m的新近系低速地层直接覆盖在高速碳酸盐岩地层之上,对地震波的向下传播起到了强烈的屏蔽作用,使之深部目... 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区前第三系油气储层主要为中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厚度大、分布广,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由于厚度小于1000 m的新近系低速地层直接覆盖在高速碳酸盐岩地层之上,对地震波的向下传播起到了强烈的屏蔽作用,使之深部目的层地震资料品质差,影响了油气勘探的进程.根据区域地质、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基于AVO(Amplitude Versus Offset,振幅随偏移距变化)与地震波吸收衰减的地震反射振幅理论模拟分析,获得了主要反射界面的地震反射振幅与偏移距关系.在对不同气枪、电缆沉放组合的震源子波特征模拟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选取波形好、穿透能力强的气枪、电缆沉放组合系列,通过试验选择了适宜的采集参数进行地震资料采集,获得了有效深部弱反射地震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海相油气 地震采集技术 理论模拟 弱反射地震信号
下载PDF
南海西南部深水水道的多波束地形与多道反射地震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关永贤 杨胜雄 +2 位作者 宋海斌 刘胜旋 陈江欣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153-4161,共9页
基于高分辨率多波束地形与多道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发现了南海西南部陆坡区5条大型深水水道.这5条水道可分成两类:1、5号水道延伸短,横剖面呈V形,弯曲度低,属顺直水道,侵蚀作用主导;2—4号水道延伸长,横剖面呈U形,弯曲度高,属弯曲水道,侵... 基于高分辨率多波束地形与多道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发现了南海西南部陆坡区5条大型深水水道.这5条水道可分成两类:1、5号水道延伸短,横剖面呈V形,弯曲度低,属顺直水道,侵蚀作用主导;2—4号水道延伸长,横剖面呈U形,弯曲度高,属弯曲水道,侵蚀-沉积作用主导.水道走向NEE-NE,长度大于350km的有2条,宽度最大达2km,切割深度最大达150m.推测这些水道是陆源物质重力流作用形成的,是该区陆源物质通过陆架输送到南海西南次海盆的重要通道.陆坡区这些水道基本发育天然堤.在下游区域第二长的2号水道谷底明显高于周缘海底,水道-天然堤沉积已逐渐演变为朵叶沉积.这些水道的深部对应基底隆起区,说明深部构造的晚期活动控制了水道的平面位置,重力流与深部构造晚期活动共同控制了水道的形成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南部 深水水道 多波束 多道地震 深水沉积
下载PDF
南海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23
16
作者 王大伟 吴时国 +1 位作者 吕福亮 王彬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19,共6页
依据块体搬运沉积体系的地球物理识别特征,利用最新采集的二维和三维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在南海深水区域的琼东南盆地、白云凹陷和文莱深水地层中发现了块体搬运沉积体系(MTDs);建立典型MTDs的沉积模式,探讨MTDs的深水油气勘探意义。结果... 依据块体搬运沉积体系的地球物理识别特征,利用最新采集的二维和三维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在南海深水区域的琼东南盆地、白云凹陷和文莱深水地层中发现了块体搬运沉积体系(MTDs);建立典型MTDs的沉积模式,探讨MTDs的深水油气勘探意义。结果表明:MTDs表现为弱振幅和反射杂乱的特点,发育正断层、逆冲断层、挤压脊和褶皱等沉积构造;典型的MTDs可以划分为头部拉张区域、体部滑移-挤压区域和趾部挤压区域3个结构单元;MTDs主要是富泥沉积物,在深水油气勘探中往往充当良好盖层,容易与浊流沉积体系一起形成深水地层圈闭,也有部分MTDs是富砂沉积物,可以成为潜在油气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深水 块体搬运沉积体系 沉积模式 地震识别特征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缘地震带的深部结构和孕震机制 被引量:9
17
作者 邹和平 《华南地震》 1998年第3期16-20,共5页
南海北部陆缘地震带的地震震源基本上分布在地壳内6~13 km和17~22km两个深度范围内,发震层恰好位于区内中地壳低速层和下地壳低速层的顶部附近。地壳深部结构的不稳定性以及侧向应力和垂向应力共同作用下的平移正断层错动,可能是该带... 南海北部陆缘地震带的地震震源基本上分布在地壳内6~13 km和17~22km两个深度范围内,发震层恰好位于区内中地壳低速层和下地壳低速层的顶部附近。地壳深部结构的不稳定性以及侧向应力和垂向应力共同作用下的平移正断层错动,可能是该带地震孕育、发生的一种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震过程 震源 断层活动 深部结构 南海 地震带
下载PDF
南海北部白云凹陷深水区SQ13.8深水扇砂体识别与分布研究:以SF-5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少华 徐国强 +4 位作者 杨俊华 李小刚 胡琏 蔡长娥 郭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6-372,共7页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在继"白云运动"之后,在13.8 Ma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海退事件,海平面下降至陆架坡折带附近,三角洲向盆地方向推进最远,十分有利于深水扇的发育。通过深水陆坡区B6井及陆架边缘多口井的井震标定,结合钻井、测...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在继"白云运动"之后,在13.8 Ma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海退事件,海平面下降至陆架坡折带附近,三角洲向盆地方向推进最远,十分有利于深水扇的发育。通过深水陆坡区B6井及陆架边缘多口井的井震标定,结合钻井、测井分析,系统总结出具有厚度较大(20~40 m)、以泥质粉砂岩为主的斜坡扇储层,对应低频、短轴、强振幅的地震反射特征,在负极性显示的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强波谷地震响应。层序地层格架分析认为工区处于SQ13.8"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过路区—斜坡扇"的沉积环境,并在层序格架的约束下,通过合成地震记录建立井-震关系,对斜坡扇区第5套砂层组(SF-5)进行储层识别与追踪解释,确定SF-5砂层为主体分布在陆架坡折带外侧陆坡区的丘状体,平面形态似帚状或朵叶状,具有斜坡扇的特征,其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工区的中部-西部地区,呈NW-SE方向条带状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白云深水区 斜坡扇 合成地震记录 层序地层格架 储层分布
下载PDF
反射地震方法研究南海北部的深水底流 被引量:5
19
作者 郑红波 阎贫 +1 位作者 邢玉清 王彦林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198,共7页
1引言 对于深水的定义,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的,目前普遍认为水深大于300m的海域即为深水,其沉积动力机制和沉积体系与陆相和浅水环境有较大的不同,是全球油气勘探和开发的热点和前景领域。目前海洋油气勘探已经逐步从浅水区转向深水区,
关键词 深水底流 地震资料 沉积物波 南海北部
下载PDF
日本海-鄂霍次克海深震带地震活动与中国大陆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献智 吕梅梅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5年第2期41-46,共6页
日本海-鄂霍次克海深震带地震活动与中国大陆地震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其地震迁移规律与中国大陆展布方向相同的地震带的迁移规律一致,因此,所得结果不仅对预测中国大陆地震大形势有意义,而且也找到了两者力学上的联系。
关键词 日本海 鄂霍次克海 深震 地震迁移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