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jor breakthrough of Well Gaotan 1 and exploration prospects of lower assemblage in south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 NW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DU Jinhu ZHI Dongming +5 位作者 LI Jianzhong YANG Disheng TANG Yong QI Xuefeng XIAO Lixin WEI Lingyu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2期216-227,共12页
Well Gaotan 1 was tested a high yield oil and gas flow of more than 1 000 m^3 a day in the Cretaceous Qingshuihe Formation,marking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the lower assemblage of the south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 ... Well Gaotan 1 was tested a high yield oil and gas flow of more than 1 000 m^3 a day in the Cretaceous Qingshuihe Formation,marking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the lower assemblage of the south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 The lower assemblage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has favorable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forming large Petroleum fields, including:(1) Multiple sets of source rocks, of which the Jurassic and Permian are the main source rocks, with a large source kitchen.(2) Multiple sets of effective reservoirs,namely Cretaceous Qingshuihe Formation, Jurassic Toutunhe Formation and the Khalza Formation etc.(3) Regional thick mudstone caprock of Cretaceous Tugulu Group, generally with abnormally high pressure and good sealing ability.(4) Giant structural traps and litho-stratigraphic traps are developed. The northern slope also has the conditions for large-scale litho-stratigraphic traps.(5) Static elements such as source rocks, reservoirs and caprocks are well matched, and the dynamic evolution is suitable for larg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The lower assemblage of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has three favorable exploration directions, the Sikeshu Sag in the west part, the large structures in the middle and eastern part, and the northern slo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 WELL Gaotan 1 lower assemblage accumulation condition exploration direction
下载PDF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and exploration directions of Ordovician lower assemblage natural gas, Ordos Basin, NW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XU Wanglin LI Jianzhong +9 位作者 LIU Xinshe LI Ningxi ZHANG Caili ZHANG Yueqiao FU Ling BAI Ying HUANG Zhengliang GAO Jianrong SUN Yuanshi SONG We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1年第3期641-654,共14页
Based on drilling cores, well logging and seismic data, source rocks and reservoirs are evaluated;and the natural gas genesis is identifi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natural gas isotopes, components and fluid inclusions... Based on drilling cores, well logging and seismic data, source rocks and reservoirs are evaluated;and the natural gas genesis is identifi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natural gas isotopes, components and fluid inclusions, to study the gas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of the gypsum salt rock related strata of the Ordovician lower assemblage in Ordos Basin.(1) The natural gas from Ordovician lower assemblage is high thermal evolution dry gas from marine source rock,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light δ^(13)C value of methane and heavy δ^(13)C value of ethane. The natural gas is identified as gas cracking from crude oil according to component analysis. 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TSR) reaction has happened between the hydrocarbon fluid and sulfate as sulfur crystals are found in the cores, hydrogen sulfide is found in the natural gas, and hydrocarbon and hydrogen sulfide fluid inclusions are widespread in secondary minerals.(2) Around the gypsum-salt lows, argillaceous rocks are extensive in the Ordovician lower assemblage, reaching a cumulative thickness of 20–80 m. The effective source rocks include argillaceous rock rich in organic laminae, algal clump and algal dolomit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ource rocks have a dominant TOC of 0.1%–0.5%, 0.31% on average and 3.24% at maximum. The source rocks have an average TOC of 0.58% after recovered through organic acid salt method, indicating the source rocks have high hydrocarbon supply potential.(3) In the sedimentary period, the palaeo-uplift controlled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oirs. The inherited secondary palaeo-uplift in Wushenqi–Jingbian east of the central palaeo-uplift and the low uplift formed by thick salt rocks near Shenmu–Zizhou area controlled the distribution of penecontemporaneous grain shoal dolomite reservoirs. The salinizatio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gypsum salt rock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servoir.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dolomite reservoirs, the one with intercrystalline pore, with dissolution pore, and with fracture;intercrystalline and dissolution pores are main reservoir spaces.(4) There are two types of cap rocks, namely tight carbonate rock and gypsum-salt rock, constituting two types of source-reservoir-cap assemblages respectively. The general accumulation model is characterized by marine source rock supplying hydrocarbon, beach facies limy dolomite reservoir, small fractures acting as migration pathways, and structural-lithologic traps as accumulation zones.(5) The third and fourth members of Majiagou Formation are major target layers in the lower assemblage. The Wushengqi–Jingbian secondary paleo-uplift area and Shenmu–Zizhou low uplift are dolomite and limestone transition zone, there develops tight limestone to the east of the uplift zone,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gas reservoir sealed by lithology in the updip. Two risk exploration wells drilled recently have encouraging results, indicating that the two uplift zones are important prosp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dos Basin Ordovician lower assemblage gypsum-salt rock marine source rock dolomite reservoir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中-下组合岩相古地理演化及储层分布规律 被引量:1
3
作者 牛小兵 吴东旭 +6 位作者 刘新社 任军峰 李程善 周进高 于洲 李维岭 王龙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5-636,共12页
岩相古地理研究是储层刻画和油气勘探的基础。前期对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岩相古地理的认识成果,有效指导了奥陶系马家沟组顶部的风化壳储层勘探,已探明近万亿方储量规模。然而,限于资料和认识程度,原来的储层分布图无法满足日益深入的... 岩相古地理研究是储层刻画和油气勘探的基础。前期对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岩相古地理的认识成果,有效指导了奥陶系马家沟组顶部的风化壳储层勘探,已探明近万亿方储量规模。然而,限于资料和认识程度,原来的储层分布图无法满足日益深入的天然气勘探工作需求。因此,笔者基于最新的地质基础资料,综合运用岩相古地理分析和储层预测技术,通过编制马家沟组中-下组合重点层段的沉积相图和储层分布图,明确了中-下组合有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1)马家沟组中-下组合主要发育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和台地边缘3大相类型,以及8种亚相和16种微相;其中台内颗粒滩、微生物丘、台缘颗粒滩、含膏云坪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微相。2)中-下组合白云岩储层微观储集空间主要有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微裂缝等,主要受控于丘滩和膏云坪沉积、准同生溶蚀作用和后期充填作用3种因素。3)马二段、马四段、马五9亚段、马五7亚段以丘滩相的粒间孔和晶间孔储层为主,马三段、马五6亚段以膏云坪的溶蚀孔储层为主。结论认为,中-下组合储层类型多样、层系多、厚度大,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分布 沉积微相 岩相古地理 中-下组合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缘古近系源-汇系统U-Pb定年和重矿物分析
4
作者 杨国军 伍坤宇 +8 位作者 张博策 尹志昊 王家豪 王牧 何小飞 邢浩婷 邓立本 章珂 王转转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9-279,共11页
受阿尔金山物源供给影响,柴达木盆地西缘的储层物性总体上差且非均质性强。为了实现有利储层分布预测,亟待开展源-汇系统精细划分。应用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心样品,综合采用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定年、重矿物组合分析以及砂体展布分析等方法... 受阿尔金山物源供给影响,柴达木盆地西缘的储层物性总体上差且非均质性强。为了实现有利储层分布预测,亟待开展源-汇系统精细划分。应用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心样品,综合采用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定年、重矿物组合分析以及砂体展布分析等方法,开展了研究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的源-汇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七个泉、狮北、干柴沟、咸水泉和咸东共5个源-汇系统,不同源-汇系统表现出重矿物组合、标志重矿物含量的差异,以及不同的峰值年龄、峰值年龄组合和年龄谱图形样式;物源年龄主要在200~520 Ma之间,母岩以岩浆岩和变质岩为主。受这些物源供给,研究区相应地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扇沉积体系,其规模差异较大。受多物源供给的影响,单一分析方法可能会导致源-汇系统划分的不确定性,因此采取多种分析方法相结合,并且互为验证,才能取得比较正确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系统 锆石U-Pb同位素定年 重矿物组合 下干柴沟组 古近系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restora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of Jurassic to Lower Cretaceous in south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NW China 被引量:1
5
作者 GAO Zhiyong SHI Yuxin +2 位作者 FENG Jiarui ZHOU Chuanmin LUO Zho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2年第1期78-93,共16页
In view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study of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and the low reliability of the distribution range of sedimentary sand bodies in the prototype basin caused by less deep drilling, complex seismic ... In view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study of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and the low reliability of the distribution range of sedimentary sand bodies in the prototype basin caused by less deep drilling, complex seismic imaging and low degree of exploration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 NW China. A new method based on the source to sink idea was used to restore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and predict glutenite distribution. In the restoration, apatite fission track age was used to define range and uplift time of macro-provenance;the range of provenance area and the migration process of lake shoreline were restored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vel diameter and transportation distance, tectonic shortening and other geological parameters;drilling cores and field outcrop sedimentary structures were analyzed, and a series of maps of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ic evolution and distribution range of glutenite bodies were compiled. It is concluded that from Early Jurassic to Early Cretaceous,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 the provenance area gradually expanded from south to north, the lake basin expanded, shrunk and expanded, and the paleoclimate changed from humid to drought to humid. The western section always had proximal fan delta deposits from the southern ancient Tianshan provenance developed, and in the middle and eastern sections, the provenance areas evolved from far source to near source, mainly river-delta, braided delta, fan delta and other sediments developed. The boundary between provenance areas of the western and middle sections is speculated to be Hongche fault zone. In an angle open to the northwest with the current basin edge line, the restored ancient lake shoreline controlled the heterogeneity of reservoirs in the delta plain belt and delta front belt on its both sides. The ancient lake shoreline, current stratigraphic denudation line and current basin margin line limit the types and scope of favorable reservoirs.This understanding provides an important geological basis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e deep lower source-reservoir assemblage at the south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 deep lower assemblage JURASSIC CRETACEOUS PROVENANCE lake shoreline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favorable sandbody distribution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与中国石化常规—非常规油气一体化勘探策略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永强 宋振响 +3 位作者 王斌 邱岐 孙中良 吴小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72-881,共10页
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是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中国石油在准噶尔盆地勘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揭示了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共生的分布格局。为进一步吸收邻区油气成果勘探开发经验和地质理论新认识,制定中... 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是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中国石油在准噶尔盆地勘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揭示了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共生的分布格局。为进一步吸收邻区油气成果勘探开发经验和地质理论新认识,制定中国石化在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策略,文章系统分析了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及分布特征,指出了目前资源评价中存在的对天然气和非常规油气资源不够重视的问题;通过梳理近年来盆地在多领域、多层系、多类型的重大油气勘探突破,结合中国石化矿权区油气地质条件和勘探实际,提出中国石化下一步在准噶尔盆地的重点突破方向及勘探策略。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目前已进入中下组合勘探为主的新时期,勘探思路也必须随之调整,必须坚持由早期的源外勘探转为源内及近(进)源勘探,由早期的常规油气勘探为主,转为常规—非常规油气并重;并就下一步如何尽快实现中国石化在准噶尔盆地的大突破、大发现和增储上产目标,提出进一步摸清资源家底、组建常规—非常规一体化攻关团队、加强地质—工程一体化联合攻关和加大风险勘探力度等4个方面的勘探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潜力 下组合 勘探进展 常规—非常规油气一体化 勘探策略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海陆过渡相页岩岩性组合特征及页岩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2
7
作者 蒋裕强 温声明 +9 位作者 蔡光银 李树新 熊先钺 李星涛 董大忠 邱振 谷一凡 王占磊 付永红 路俊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75,共14页
中国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资源潜力大,是页岩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但海陆过渡相页岩沉积环境变化频繁,页岩、煤、砂岩以及石灰岩等岩性频繁互层,目前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地质评价还处在初期阶段,有利页岩岩性组合及储层特征有待深入... 中国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资源潜力大,是页岩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但海陆过渡相页岩沉积环境变化频繁,页岩、煤、砂岩以及石灰岩等岩性频繁互层,目前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地质评价还处在初期阶段,有利页岩岩性组合及储层特征有待深入研究。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大吉区块下二叠统山西组二段三亚段(以下简称山23亚段)海陆过渡相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钻井岩心和野外露头观察,结合测井响应特征,划分了岩性组合类型,并基于扫描电镜、聚焦离子束扫描、气体吸附、高压压汞等实验技术手段,厘清了不同岩性组合页岩储层特征,明确了有利岩性组合类型和页岩气勘探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山23亚段可划分为纯页岩型(S型)、富粉砂页岩型(SS型)、富砂页岩型(SSS型)以及富煤页岩型(CSS型)4种岩性组合类型;②S型组合页岩储层物性最优,总有机碳含量为6.87%,腐泥组含量可达50%,有机质类型兼具Ⅱ2型和Ⅲ型,含气性高,富含石英等脆性矿物,表现出“甜而脆”的特征;③S型组合页岩储集空间为有机孔+微裂缝,有机孔孔径介于10~300 nm,呈圆形或椭圆形;④山23亚段其余岩性组合页岩有机质类型为Ⅲ型,富含黏土矿物,有机孔发育程度低,微裂缝贡献对总孔隙体积最高为32%;⑤S型组合受海湾环境控制,海源与陆源的“双源”有机质以及非陆源石英等脆性矿物富集显著改善储层品质。结论认为,S型组合页岩具备连续型有效配置的烃源岩、储集层和聚集、保存的基础地质条件,且勘探开发实践已证实S型组合页岩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黄金靶体”,并为下一步该区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的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大吉区块 下二叠统 山23亚段 海陆过渡相页岩 岩性组合 储层特征 页岩气勘探意义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孤峰段展布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昇 范存辉 +4 位作者 张本健 张亚 王尉 罗冰 白晓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93-1008,共16页
基于钻井岩-电特征和野外露头特征,结合区域沉积-构造格局,利用宏观及微观观察、主微量及稀土元素测试、总有机碳含量和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等手段对四川盆地东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孤峰段展布特征、沉积环境和成藏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基于钻井岩-电特征和野外露头特征,结合区域沉积-构造格局,利用宏观及微观观察、主微量及稀土元素测试、总有机碳含量和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等手段对四川盆地东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孤峰段展布特征、沉积环境和成藏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东地区茅口组孤峰段的存在,证实茅口中、晚期受构造-沉积分异的影响,出现槽台格局。在茅口组二段B亚段沉积期(茅二B沉积期),川东地区孤峰段主要分布在盆地东北角。在茅口组二段A亚段沉积期(茅二A沉积期),孤峰段向南扩大到渠县—大竹—梁平,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展布,厚度在0.8~26.6 m,川西北-川北则对应茅口组三段(茅三段)或茅口组四段(茅四段)。②孤峰段硅质页岩富含硅质放射虫,有机质含量高,具有典型的深水海槽相沉积特征。地球化学测试数据反映硅质页岩为深水缺氧还原环境且盐度较高,硅质来源以生物硅为主。③孤峰段烃源岩为一套富有机质的优质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整体较高、变化范围大,分布在1.69%~38.27%,平均值为11.51%,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④川东地区孤峰段优质烃源岩可通过断裂与开江-梁平海槽礁滩相储层沟通,构成“下生上储”的源-储关系;此外,也可与茅口组优势滩相储层形成“旁生侧储”的成藏组合。川东地区孤峰段有望作为区域内优质烃源岩的接力勘探层系,对研究区内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生上储 旁生侧储 硅质页岩 深水沉积 孤峰段 茅口组 四川盆地东部
下载PDF
下扬子区海相油气勘探选区评价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金之钧 刘光祥 +2 位作者 方成名 张长江 彭金宁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3-479,486,共8页
下扬子区中古生代发育了多类型的盆地,构建了海相下组合、上组合2套成油气组合,但受印支期—中燕山期、晚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构造改造和盆地叠加,海相层系油气生成演化、运聚成藏十分复杂,难以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有利区带优选。从"... 下扬子区中古生代发育了多类型的盆地,构建了海相下组合、上组合2套成油气组合,但受印支期—中燕山期、晚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构造改造和盆地叠加,海相层系油气生成演化、运聚成藏十分复杂,难以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有利区带优选。从"源—盖控烃"出发,通过对加里东末期、印支末期、中燕山末期及现今等关键时期烃源灶与盖层的匹配组合关系研究和有利油气聚集与保存区的预测,利用多层多期多元复合成藏预测模型预测了有利油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组合 上组合 烃源灶 盖层 源-盖匹配 海相油气勘探 下扬子区
下载PDF
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沉积层序与含油气系统 被引量:28
10
作者 屈红军 李文厚 +3 位作者 何希鹏 梁文华 黎荣剑 王文武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0-74,共5页
根据露头剖面、钻井及地震资料对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的沉积层序进行了剖析,把下白垩统六盘山群划分为一个沉积层序,分别由低位体系域、湖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反映了早白垩世六盘山盆地从形成、扩张、鼎盛到萎缩消亡的发展过程。... 根据露头剖面、钻井及地震资料对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的沉积层序进行了剖析,把下白垩统六盘山群划分为一个沉积层序,分别由低位体系域、湖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反映了早白垩世六盘山盆地从形成、扩张、鼎盛到萎缩消亡的发展过程。探讨了六盘山盆地白垩系含油气系统的地质要素(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及上覆层)和作用(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圈闭形成、关键时刻和保存)的发育特点,指出虽然六盘山盆地白垩系含油气系统形成的关键时刻整体上尚未到达,但在逆冲断块的下盘及断层带附近的局部构造中仍会找到白垩系含油气系统的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盆地 下白垩统 沉积层序 含油气系统 油气藏 岩相组合 生油层 储集层 盖层 油气生成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高探1井重大发现及下组合勘探前景展望 被引量:103
11
作者 杜金虎 支东明 +5 位作者 李建忠 杨迪生 唐勇 齐雪峰 肖立新 魏凌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5-215,共11页
高探1井于白垩系清水河组测试获日产千方高产油气流,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勘探取得重大发现。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有利成藏条件,主要表现在:①发育多套烃源岩,其中侏罗系、二叠系为主力烃源岩,烃源灶规模大;②发育... 高探1井于白垩系清水河组测试获日产千方高产油气流,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勘探取得重大发现。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有利成藏条件,主要表现在:①发育多套烃源岩,其中侏罗系、二叠系为主力烃源岩,烃源灶规模大;②发育白垩系清水河组、侏罗系头屯河组和喀拉扎组等多套规模有效储集层;③发育白垩系吐谷鲁群区域性巨厚泥岩盖层,普遍发育异常高压,具备良好封盖能力;④发育成排成带分布的大型背斜构造,北部斜坡区还具有形成大型地层岩性圈闭的条件,为形成大油气田提供了良好圈闭条件;⑤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等静态要素匹配良好,动态演化有利于油气规模聚集。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具有西段四棵树凹陷、中段和东段大构造、北部斜坡等3个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高探1井 下组合 成藏条件 勘探方向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安塞地区延长组下组合储层特征 被引量:22
12
作者 王变阳 贺永红 +3 位作者 王康乐 王彦龙 董丽红 李爱荣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6期64-68,共5页
根据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岩心分析等资料,对定边—安塞地区(包括定边、吴起、志丹、安塞4个地区)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吴起与安塞地区为单物源沉积,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定边与志丹... 根据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岩心分析等资料,对定边—安塞地区(包括定边、吴起、志丹、安塞4个地区)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吴起与安塞地区为单物源沉积,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定边与志丹地区为多物源沉积,岩石类型多样,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储层以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孔为主,具有低—特低孔隙度和低—超低渗透率特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在平面上吴起与定边地区物性最好,志丹地区物性次之,安塞地区物性较差,纵向上长10物性最好,长9物性次之,长7和长8物性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系 延长组 下组合 储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海相下组合与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24
13
作者 田海芹 郭彤楼 +4 位作者 胡东风 汤良杰 沃玉进 宋立珩 杨志强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09-518,共10页
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主要包括黔西北地区及其东部相邻的麻江古油藏地区,均属扬子台地的一部分,具有相似的构造及盆地演化历史。海相下组合主要是指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黔中隆起褶皱平缓,断裂活动弱,利于印支期及以前所... 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主要包括黔西北地区及其东部相邻的麻江古油藏地区,均属扬子台地的一部分,具有相似的构造及盆地演化历史。海相下组合主要是指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黔中隆起褶皱平缓,断裂活动弱,利于印支期及以前所形成的原生油气藏的保存。黔中隆起的下寒武统烃源岩特别是牛蹄塘组烃源岩比麻江地区古油藏烃源岩发育程度高,震旦系和寒武系白云岩为良好储层,下寒武统泥岩及中上寒武统的膏盐岩可作为直接盖层及区域盖层;再加上该区相对稳定的构造保存条件,只要现今地表淡水下渗的深度不足以沟通深层原生油气藏并使之遭受完全破坏,该区就可能成为中国南方海相下组合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地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隆起 海相下组合 石油和天然气 勘探前景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成藏条件与大油气田勘探前景 被引量:55
14
作者 雷德文 张健 +1 位作者 陈能贵 向宝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2,112,共7页
准噶尔盆地是一个油气资源丰富的叠合含油气盆地,该盆地南缘下部成藏组合贴近准南主要烃源层———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宽缓大中型构造圈闭多,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深部规模有效储集层发育,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厚层湖相泥岩及三叠系、中下侏... 准噶尔盆地是一个油气资源丰富的叠合含油气盆地,该盆地南缘下部成藏组合贴近准南主要烃源层———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宽缓大中型构造圈闭多,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深部规模有效储集层发育,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厚层湖相泥岩及三叠系、中下侏罗统各层组内部湖湘泥岩盖层条件好。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圈闭与规模有效储集层空间发育匹配;圈闭形成时间与主生排烃期时间匹配;白垩系吐谷鲁群区域盖层与中上侏罗统储盖组合匹配,油气资源量大、发现程度低。结论认为:该区具备大油气田成藏条件,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下部成藏组合 有利成藏条件 大构造发育 规模储集层 大油气田 勘探前景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泥质烃源岩成烃生物组合的构造-沉积环境控制因素 被引量:40
15
作者 胡广 刘文汇 +5 位作者 腾格尔 陈强路 谢小敏 王杰 卢龙飞 申宝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5-695,共11页
成烃生物组合是烃源岩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关于成烃生物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烃模拟实验,对成烃生物发育的地质控制因素研究在油气地质界还相对较少,然而这方面的研究是利用成烃生物预测优质烃源岩分布并指导油气勘探的重要环节。成烃生物... 成烃生物组合是烃源岩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关于成烃生物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烃模拟实验,对成烃生物发育的地质控制因素研究在油气地质界还相对较少,然而这方面的研究是利用成烃生物预测优质烃源岩分布并指导油气勘探的重要环节。成烃生物面貌的研究结果表明,西山布拉克组和玉尔吐斯组主要以底栖藻为主,含浮游藻类,但西山布拉克组主要以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为主,而东二沟剖面玉尔吐斯组则以底栖藻类(红藻)为主。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揭示西山布拉克组和玉尔吐斯组沉积时均受热水作用影响,且西山布拉克组受影响程度要强于玉尔吐斯组。泥岩稀土、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发现,西山布拉克组和玉尔吐斯组均为还原环境,但西山布拉克组水体还原性强度要弱,水动力条件稍强,活跃的火山活动使得库鲁克塔格地区西山布拉克组沉积期古地貌起伏程度要强于柯坪地区。对比现代藻类分布模式,构造活动、水体深度以及古地貌上差异可能是导致南雅尔当山剖面西山布拉克组和东二沟剖面玉尔吐斯组成烃生物面貌不同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烃生物组合 烃源岩 玉尔吐斯组 西山布拉克组 下寒武统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烟墩堡遗址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冯兴无 裴树文 陈福友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7-191,共15页
烟墩堡遗址位于三峡地区重庆市丰都县 ,地处长江干流的第四级阶地 ,出土 130 0余件石制品。遗址底部的似网纹红土层是石制品的原生层位 ;上部的粘土层和粉砂层是流水等从高处搬运、二次堆积形成的 ,除石制品外 ,还混入新石器时代的陶片... 烟墩堡遗址位于三峡地区重庆市丰都县 ,地处长江干流的第四级阶地 ,出土 130 0余件石制品。遗址底部的似网纹红土层是石制品的原生层位 ;上部的粘土层和粉砂层是流水等从高处搬运、二次堆积形成的 ,除石制品外 ,还混入新石器时代的陶片。石制品应为一套文化组合 ,以磨圆度较高的河床砾石为原料 ,类型包括石锤、断块、碎屑、石核、石片和石器 ,以大型和中型者为主 ;石片占大多数 ;石器以刮削器和砍砸器为主 ,加工简单 ,属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砾石石器工业。零台面石片的出现对“摔碰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墩堡遗址 石制品 原生层位 刮削器 砍砸器 重庆 丰都县
下载PDF
酒西盆地首例湖相“白烟型”喷流岩──热水沉积白云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53
17
作者 郑荣才 王成善 +5 位作者 朱利东 刘红军 方国玉 杜文博 王崇孝 汪满福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共8页
酒西盆地青西凹陷下沟组中广泛发育的纹层状“白云质泥岩”和“泥质白云岩”,以其富含铁白云石、钠长石和方沸石等特殊的矿物组分和优越的油气地质条件 ,引起众多石油地质工作者的重视。以往的研究成果中 ,认为此两类岩石的成因均与火... 酒西盆地青西凹陷下沟组中广泛发育的纹层状“白云质泥岩”和“泥质白云岩”,以其富含铁白云石、钠长石和方沸石等特殊的矿物组分和优越的油气地质条件 ,引起众多石油地质工作者的重视。以往的研究成果中 ,认为此两类岩石的成因均与火山作用有关。在该项研究中 ,依据此两类岩石的空间展布规律与北东向基底断裂的拉张活动密切相关 ,岩石的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特征主要显示热水沉积性质 ,并含有大量重晶石、地开石和出现微量闪锌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特征的热液矿物 ,认为此两类岩石均属于湖相“白烟型”喷流岩 ,识别出各以铁白云石、钠长石、重晶石、方沸石和地开石为主的 6种热水矿物组合类型。在此基础上 ,划分出脉状充填型、水爆角砾型、盆地沉积型和区域扩散型 4种成因类型的喷流岩。文中首次提出喷流型热水沉积铁白云岩成因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白烟型”喷流岩 酒西盆地 下白垩统 热水矿物组合 热水沉积白云岩 成因类型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现代沉积硅藻分布基本特征 被引量:45
18
作者 董旭辉 羊向东 潘红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98-304,共7页
首次对长江中下游地区45个湖泊表层沉积硅藻进行了分析.根据硅藻多属种百分含量在总磷浓度和营养梯度上的分布规律以及硅藻数据的降维对应分析(DCA)结果表明,硅藻组合响应于湖泊营养态的变化,尤其是当水体接近于富营养态时,硅藻组合出... 首次对长江中下游地区45个湖泊表层沉积硅藻进行了分析.根据硅藻多属种百分含量在总磷浓度和营养梯度上的分布规律以及硅藻数据的降维对应分析(DCA)结果表明,硅藻组合响应于湖泊营养态的变化,尤其是当水体接近于富营养态时,硅藻组合出现迅速转变,即以附生、附生浮游、浮游和底栖种类的多生态型的硅藻组合迅速被富营养浮游种为优势的组合取代.由此提出当Cyclostephanos、Stephanodiscus等种类和Cyclotella meneghiniana、C.atomus组合出现可以预警湖泊水体富营养的发生.另外,硅藻组合还能很好地指示草型和藻型湖泊的特征,可望成为有效判识湖泊生态类型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 湖泊水 湖泊生态 水体 总磷 长江中下游地区 硅藻组合 现代沉积 表层沉积 判识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昆特依凹陷始新统下干柴沟组微体古生物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吉利明 乔子真 +1 位作者 张海泉 孟凡巍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2-88,共7页
昆2井是柴达木盆地北部昆特依凹陷区潜伏Ⅰ号构造上的第一口勘探井,为了建立该地区地层层序,对该井的岩屑及岩芯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微体古生物学研究,仅在下干柴沟组发现少量轮藻化石和零星的介形类化石。下干柴沟组下段出现的轮藻类Gyrog... 昆2井是柴达木盆地北部昆特依凹陷区潜伏Ⅰ号构造上的第一口勘探井,为了建立该地区地层层序,对该井的岩屑及岩芯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微体古生物学研究,仅在下干柴沟组发现少量轮藻化石和零星的介形类化石。下干柴沟组下段出现的轮藻类Gyrogona qianjiangica和Lamprothamnium? brevis是我国中始新世最常见的化石。该层段的轮藻类可命名为Gyrogona qianjiangica-Lamprothamniumcurta-L. brevis组合,时代为中、晚始新世。本文以Gyrogona qianjiangica分布的顶、底界作为昆2井下干柴沟组下段的标志,划分结果与其它轮藻及介形类化石的对比结果基本一致。氯离子含量分布显示,轮藻类化石产出的下干柴沟组是整个地层剖面中含盐度最低的沉积阶段,表明下干柴沟组沉积时期,该地区处于水域比较广阔的淡水湖泊环境,但在个别层段出现咸化环境,产出以喜盐的Austrocypris为代表的介形类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藻组合 介形类 始新统 下干柴沟组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下扬子地区海相下组合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24
20
作者 张淮 周荔青 李建青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20,共6页
通过对下扬子地区“海相下组合”构造背景、生储盖发育、演化、保存以及典型实例的剖析,认为下扬子盆地北部中新生代叠置区“海相下组合”烃源岩具备长期生烃、多期次生烃的条件,同时该地区志留系高家边组大套海相泥页岩构成良好的油气... 通过对下扬子地区“海相下组合”构造背景、生储盖发育、演化、保存以及典型实例的剖析,认为下扬子盆地北部中新生代叠置区“海相下组合”烃源岩具备长期生烃、多期次生烃的条件,同时该地区志留系高家边组大套海相泥页岩构成良好的油气封盖层。进一步研究认为,下扬子地区是印支期拼合到欧亚大陆的古板块,古板块的主体部分是历次构造运动的相对稳定区,即下扬子中央稳定带,此中央稳定带位于盐城—南黄海一带的广大区域,是下扬子区“海相下组合”油气勘探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潜力 中新生代叠置区 中央稳定带 海相下组合 下扬子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