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focusing role in femtosecond filamentation: Higher-order Kerr effect or plasma effect?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苏宇 郭福明 +1 位作者 杨玉军 金明星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54-58,共5页
The femtosecond filamentation in the classical and high-order Kerr (HOK) models is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by adopting multi-photon ionization (MPI) cross section with different values. It is found that in the ca... The femtosecond filamentation in the classical and high-order Kerr (HOK) models is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by adopting multi-photon ionization (MPI) cross section with different values. It is found that in the case that the MPI cross section is relatively small, there exist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lectron density as well as clamped intensity calculated in the classical model and those calculated in the HOK one, while in the case that the MPI cross section is relatively large, the electron density and clamped intensity calculated in the two models are nearly in agreement with each other, and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even if the higher-order nonlinear terms do exist, the free-charge generation and the associated defocusing in a filament are enough to mask their effects. The different behaviors of the maximum intensity and on-axis electron density at the collapse position with the pulse duration provides an approach to determine which effect plays the dominant defocusing role.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it is ionization that results 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order Kerr model plasma defocusing FILAMENTATION
下载PDF
传统相机的空间变化离焦去模糊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亚威 耿志 +1 位作者 王蕊 李俊山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1-95,共5页
为解决传统相机空间变化离焦去模糊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映射图和L1-2优化的空间变化离焦去模糊方法。首先对相机的离焦模型进行研究与分析,概括了圆盘离焦模型和高斯离焦模型的原理、特性和适用范围;然后利用边缘属性对局部对比... 为解决传统相机空间变化离焦去模糊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映射图和L1-2优化的空间变化离焦去模糊方法。首先对相机的离焦模型进行研究与分析,概括了圆盘离焦模型和高斯离焦模型的原理、特性和适用范围;然后利用边缘属性对局部对比度先验条件进行修改,结合模糊边缘的梯度信息得到模糊映射图,并利用一种向导滤波的方法去除边缘附近的歧义性和映射图中的噪声,获得一幅更好的模糊映射图;最后采用一种合并了类Tikhonov规整化和TV规整化的L1-2优化对图像进行去模糊,采用变量分裂和惩罚的方法完成L1-2的优化,并利用尺度选择和图像重构方法得到全聚焦图像。基于人工合成图像和实际拍摄图像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性能优于当前技术条件下的空间不变去模糊方法和空间变化去模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深 空间变化离焦去模糊 高斯离焦模型 模糊映射图 线扩展函数
下载PDF
基于差分方程预测模型的自动聚焦算法 被引量:2
3
作者 谢琦 张广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5年第12期270-273,共4页
针对自动聚焦中峰值搜索算法抗干扰能力差、实时性差且视频质量反复变化的问题,在充分分析聚焦曲线特点的基础上,实现一个较传统峰值搜索算法更好的自动聚焦算法。该算法将聚焦曲线分为聚焦区和散焦区,在散焦区使用大步长的差分方程预... 针对自动聚焦中峰值搜索算法抗干扰能力差、实时性差且视频质量反复变化的问题,在充分分析聚焦曲线特点的基础上,实现一个较传统峰值搜索算法更好的自动聚焦算法。该算法将聚焦曲线分为聚焦区和散焦区,在散焦区使用大步长的差分方程预测模型搜索方向,在聚焦区使用小步长的单调性判断法搜索峰值。通过实验表明,该算法拥有更好的实时性与准确性,且视频质量不发生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聚焦 峰值搜索算法 差分方程预测模型 聚焦区 散焦区
下载PDF
激光深熔焊熔透深度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万海波 李强 冷晓春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5-500,共6页
基于小孔前壁演化动力学的分析,考虑激光束强度空间分布及等离子体吸收强度等因素,建立了激光深熔焊熔透深度的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奥氏体不锈钢Yb光纤激光焊在不同焊接速度下的熔透深度值进行了预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利用该... 基于小孔前壁演化动力学的分析,考虑激光束强度空间分布及等离子体吸收强度等因素,建立了激光深熔焊熔透深度的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奥氏体不锈钢Yb光纤激光焊在不同焊接速度下的熔透深度值进行了预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利用该模型还研究了熔透深度与离焦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预测得到的熔透深度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熔透深度随负离焦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正离焦量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深熔焊 熔透深度 小孔 离焦量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聚焦形貌恢复方法模型设计(英文)
5
作者 HAMAROVA Ivana SMID Petr HORVATH Pavel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39-451,共13页
采用基于拉普拉斯算符聚焦形貌恢复方法,提出了模拟目标深度测量的数值模型。数值模拟的核心是基于通过几何光学预测的理想图像的卷积与透镜广义孔径函数的多色点扩散函数,即用聚焦误差替代抛物线圆柱形貌或高斯函数。该模型可以使用基... 采用基于拉普拉斯算符聚焦形貌恢复方法,提出了模拟目标深度测量的数值模型。数值模拟的核心是基于通过几何光学预测的理想图像的卷积与透镜广义孔径函数的多色点扩散函数,即用聚焦误差替代抛物线圆柱形貌或高斯函数。该模型可以使用基于聚焦形貌恢复方法的传感器真实组件参数、光源光谱、光学系统离差、相机的光谱灵敏度。提出了光学系统离差(消球差、消色差、色差)对确定目标表面形貌的精确度和可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提高实验效率,缩短时滞,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模型 三维目标散焦 聚焦形貌恢复方法 点扩散函数
下载PDF
基于稀疏约束的离焦图像多尺度去模糊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蔡小爱 张海民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65-69,共5页
由于传统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加性噪声对图像处理效果的影响,导致去模糊处理后图像易丢失细节信息,峰值信噪比较小以及图像清晰度较差的问题.为此提出基于稀疏约束的离焦图像多尺度去模糊方法.通过建立观测模型,判断图像斑点位置,消除离焦... 由于传统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加性噪声对图像处理效果的影响,导致去模糊处理后图像易丢失细节信息,峰值信噪比较小以及图像清晰度较差的问题.为此提出基于稀疏约束的离焦图像多尺度去模糊方法.通过建立观测模型,判断图像斑点位置,消除离焦图像中因噪声引起的序列斑点,降低加性噪声的影响程度.进而分离离焦图像中的前景聚焦和离焦背景区域,提取出离焦图像的深度图.最后通过稀疏约束获取模糊核,并运用该模糊核实现对离焦图像的去模糊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图像细节保留、清晰度提升和峰值信噪比方面均具有优越性,有效提升了图像的感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约束 离焦图像 去模糊 图像去噪 观测模型 加性噪声 模糊核
下载PDF
对地观测平台恒星敏感器离焦成像折中设计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郭强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88-1494,共7页
从对地观测平台角秒量级姿态确定需求出发,在构建星敏感器惯性系成像模型的基础上指出,恒星在成像面上的定位误差是星敏感器姿态确定误差的主要来源。同时,结合理想光学系统离焦模型,分析了星敏感器主要性能指标间的量化关系,并给... 从对地观测平台角秒量级姿态确定需求出发,在构建星敏感器惯性系成像模型的基础上指出,恒星在成像面上的定位误差是星敏感器姿态确定误差的主要来源。同时,结合理想光学系统离焦模型,分析了星敏感器主要性能指标间的量化关系,并给出了成像面定位误差最低限。仿真结果表明,从优化系统性能考虑,成像模糊区直径为2~3个像元的配置是利用星敏感器焦平面的“轻微离焦”来实现亚像元定位的最佳方案,定位误差可达0.2个像元,能够满足星敏感器惯性姿态确定精度4"~5"的要求。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结果可为后续星敏感器指标的提出及仪器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星敏感器 离焦模型 折中设计 姿态确定 亚像元定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