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sting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dating on sand-sized quartz of deltaic deposits from the Sperchios delta plain, central Greece 被引量:2
1
作者 Evangelos Tsakalos Elias Dimitriou +3 位作者 Maria Kazantzaki Christos Anagnostou John Christodoulakis Eleni Filippaki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CSCD 2018年第2期130-145,共16页
This study reports on the first investigation into the potential of luminescence dating to establish a chronological framework for the depositional sequences of the Sperchios delta plain, central Greece. A series of t... This study reports on the first investigation into the potential of luminescence dating to establish a chronological framework for the depositional sequences of the Sperchios delta plain, central Greece. A series of three borehole cores(20 m deep) and two shallow cores(4 m deep), from across the delta plain, were extracted, an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or luminescence dating. The luminescence ages of sand-sized quartz grains were obtained from small aliquots of quartz, using the Single-Aliquot Regenerative-dose(SAR) protocol.The equivalent dose determination included a series of tests and the selection of the Minimum Age Model(MAM) as the most appropriate statistical model. This made it possible to confirm the applicability of quartz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OSL) dating to establish absolute chronology for deltaic sediments from the Sperchios delta plain.Testing age results of the five cores showed that the deltaic sediments were deposited during the Holocene.A relatively rapid deposition is implied for the top14 m possibly as a result of the deceleration in the rate of the sea-level rise and the transition to terrestrial conditions, while on the deeper parts, the reduced sedimentation rate may indicate a lagoonal or coastal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minescence dating HOLOCENE Sedimentation rates deltaic deposits Sperchios delta plain Central Greece
原文传递
Morphological and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 of Vertisol Developed on Deltaic Plain
2
作者 Orhan Dengiz Mustafa Saglam +2 位作者 F. Esra Sarioglu Fikret Saygin Cagla Atasoy 《Ope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12年第1期20-27,共8页
The name of Vertisol is derived from Latin “vertere” meaning to invert. This case restricts development of soil horizons in profile. These soils have the capacity to swell and shrink, inducing cracks in the upper pa... The name of Vertisol is derived from Latin “vertere” meaning to invert. This case restricts development of soil horizons in profile. These soils have the capacity to swell and shrink, inducing cracks in the upper parts of the soil and distinctive soil structure throughout the soil. The formation of these specific features are caused by a heavy texture, a dominance of swelling clay in the fine fraction and marked changes in moisture content. The swell-shrink behavior is attributed to the wetting and drying of the soil mass. In this study, morphology,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 of vertisols that were formed on alluvial delta plains, were investigated. Those soils formed on the Bafra Plain found in the K?z?l?rmak Delta and located in the central Black Sea region of Turkey. All studied Vertisols are characterised by a dark colour in surface soil, a heavy clayey texture, hardpan formation under top soil (high bulk density a high compaction) and very high COLE values. In addition, they have deep wide-opened desiccation cracks at the surface, slickensides at the middle part of the profiles and a poor differentiation of their horizons. Physico-chemically, the studied soils are slightly basic to very basic, non-saline and poor in organic matter, which is slightly higher in the surface horizon. In addition,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sum of exchangeable bases and base saturation of soils are very high. On the basis of morphological and physicochemical analysis, soil profiles were classified as Sodic Haplustert, Typic Calciaquert, Sodic Calciustert according to Soil Taxonomy (Soil Survey Staff, 1975 and 1999) and as Sodic Vertisol and Calcic Vertisol according to FAO/ISRIC (2006) classification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ISOL Soil Morphology Soil Classification Bafra delta plain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山西组砂体叠置模式及油气开发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雷涛 莫松宇 +5 位作者 李晓慧 姜楠 朱朝彬 王桥 瞿雪姣 王佳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9,共13页
河流相砂体储层构型对致密砂岩中相对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和天然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和钻井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录井和岩心分析测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2井区二叠系山西组致密砂岩的砂体构型要素、叠置模... 河流相砂体储层构型对致密砂岩中相对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和天然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和钻井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录井和岩心分析测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2井区二叠系山西组致密砂岩的砂体构型要素、叠置模式及油气开发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2井区二叠系山西组发育六级复合辫流带和五级单一辫流带,其中单一辫流带包括河床(分流河道)和河漫共2个四级构型单元,河道内单个心滩沉积包含有三级增生体和落淤层;(2)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五级单一辫流带中的四级泛滥平原沉积较辫状河河漫沉积更加发育,辫状河心滩沉积中落淤层欠发育;(3)山西组上部山2-2亚段辫状河单一辫流带内砂体呈“河道-心滩”连续沉积,泥质不发育,砂体叠置程度高(多呈复合式叠置)、连通性好,优质储层多;(4)山西组中下部山1段和山2-1亚段三角洲平原沉积中,西部河道连片性好,砂体以复合式和侧拼式叠置样式为主,连通性和生产效果均较好,东部砂体多为孤立式和侧接式,砂体钻遇率低,单井产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构型 三角洲平原 辫状河 辫流带 山西组 二叠系 大12井区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河控浅水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模式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S59区块山西组一段为例
4
作者 欧阳诚 段新国 +5 位作者 方健 刘金库 吴婷 彭宇 李洲 宋荣彩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6,129,共16页
鄂尔多斯盆地S59区块山一段,整体具有构造稳定、地势平坦、古水深较浅、湖平面频繁升降、物源充足等特点,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取心井岩心分析及侧井相分析,探讨了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建立了浅水三... 鄂尔多斯盆地S59区块山一段,整体具有构造稳定、地势平坦、古水深较浅、湖平面频繁升降、物源充足等特点,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取心井岩心分析及侧井相分析,探讨了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建立了浅水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组山一段为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浅水三角洲的陆上部分沉积过程与曲流河沉积具有一致性,发育边滩、“渐弃型”废弃河道、决口扇和洪泛平原等微相,平面上河道在凹岸不断侵蚀,凸岸不断堆积形成边滩微相。此外在凹岸发育一定规模的废弃河道,河道砂体呈南北向分布,发育少量的决口扇沉积,在河道间发育细粒沉积洪泛平原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模式的建立为预测优质砂体发育位置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山一段 河控浅水三角洲 三角洲平原亚相 沉积模式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
5
作者 胡绍吉 张航 +1 位作者 宋东昇 孙海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4期15-27,共13页
川东北元坝、通南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气勘探开发不断获得储量和产量的稳定增长,但相邻的南部地区却鲜有重要突破,其主要原因是勘探程度低,缺少系统、精细的沉积相研究。为此,基于测井识别、录井岩性分析、野外露头考察、钻井岩... 川东北元坝、通南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气勘探开发不断获得储量和产量的稳定增长,但相邻的南部地区却鲜有重要突破,其主要原因是勘探程度低,缺少系统、精细的沉积相研究。为此,基于测井识别、录井岩性分析、野外露头考察、钻井岩心观察,对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开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分流河道微相和分流河道间微相,分流河道间微相以发育沼泽沉积为主,沉积物粒度细,主要为泥、页岩,分流河道微相以发育心滩沉积和河道充填沉积为主,沉积物较粗,以中细砂岩为主;(2)须家河组物源主要来自南东方向,沉积相带展布受物源方向控制整体具有呈纺锤状或条带状沿北西—南东向展布的特征;(3)须二段、须四段属于高物源供给辫状河三角洲,在川东北地区以发育分流河道微相为主,心滩沉积大规模发育;须三段、须五段属于低物源供给辫状河三角洲,在川东北地区以发育分流河道间沉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地区 须家河组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 分流河道微相 沉积演化
下载PDF
A New Understanding of Channel Patterns and Facies Models of the Shallow Lake Delta Facies of Fuyu Oil Reservoir in Songliao Basin,China 被引量:3
6
作者 LI Yanping CHEN Shumin +3 位作者 SONG Yongzhong ZHANG Erhua SHEN Jiagang ZHENG Jianb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96-609,共14页
In the Fuyu Reservoir of Songliao Basin, there occur a series of well-developed peculiar shallow lake delta facies, which can be divided to such three ones as the upper delta plain subfacies, the lower delta plain sub... In the Fuyu Reservoir of Songliao Basin, there occur a series of well-developed peculiar shallow lake delta facies, which can be divided to such three ones as the upper delta plain subfacies, the lower delta plain subfacies, and the delta front subfacies. Among them the upper delta plain subfacies mainly grows proximal distributary channels; the lower delta plain subfacies mainly grows distal ones. The entire Fuyu Reservoir has mainly developed 7 kinds of distributary channel patterns: proximal/ distal meandering type distributary channels, proximal/distal low-sinuosity type distributary channels, proximal/distal straight type distributary channels, and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s. Among these patterns,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meandering type distributary channels have bigger thickness of point bar and better sorting and low content of mud; moreover, they are the major reservoirs and occur in the bottom of Quan-4th member. The sandbars of the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s have higher mud content, and serve as the poorer reservoirs, and mainly occur in the top of Quan-4th mem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yu Reservoir shallow lake delta lower delta plain proximal/distal distributary channels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S井区盒8上亚段砂岩气藏沉积微相研究
7
作者 杜家满 赵永刚 +2 位作者 张吉 于明航 阴旭航 《矿产勘查》 2024年第3期373-383,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鄂北)S井区盒8段气藏属于致密砂岩气藏。目前该井区盒8上亚段作为主力层位之一已进入开采中后期,存在剩余气分布特征不清的问题,进一步开采难度较大。为解决此问题,综合利用动静态资料,对该层位开展沉积微相的精细研...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鄂北)S井区盒8段气藏属于致密砂岩气藏。目前该井区盒8上亚段作为主力层位之一已进入开采中后期,存在剩余气分布特征不清的问题,进一步开采难度较大。为解决此问题,综合利用动静态资料,对该层位开展沉积微相的精细研究。研究区盒8上亚段自下而上分别划分为盒8上1、盒8上2两个小层,通过沉积相标志以及测井相分析,识别盒8上亚段单井沉积微相发育特征,并在横向上对该井区内的沉积微相及其组合关系进行分析,最终确定该研究井区盒8上亚段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气藏范围内发育边滩、河道充填、废弃河道、堤岸(天然堤、决口扇)、河道间5种微相;边滩以及河道充填为主要的控砂微相类型;盒8上1小层的西北部分布较大规模边滩,东部零星分散,盒8上2小层的东南部零星分布有边滩,西部分布有较大规模。研究成果可为鄂北地区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和剩余气藏分布预测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盒8上亚段 曲流河三角洲平原 边滩 河道充填
下载PDF
西湖凹陷中南部花港组浅水三角洲辫流型-曲流型分流河道沉积特征
8
作者 徐东浩 秦兰芝 +2 位作者 李帅 俞伟哲 王宇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6-35,共10页
西湖凹陷中央洼陷带中南部花港组上段是重要的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层系,研究区以浅水三角洲沉积为主,但纵向和平面上砂体相类型和规模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花港组古水体、古地貌、古气候等沉积背景的分析,认为花港组SQ3层序发育浅水三... 西湖凹陷中央洼陷带中南部花港组上段是重要的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层系,研究区以浅水三角洲沉积为主,但纵向和平面上砂体相类型和规模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花港组古水体、古地貌、古气候等沉积背景的分析,认为花港组SQ3层序发育浅水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并且受中期基准面、微古地貌、物源供给等因素控制,平原分流河道呈现出辫流型和曲流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中期基准面上升期和下降期,东北侧物源供给为主,西北侧物源补充,可容纳空间较小,地貌低势区以辫流型分流河道为主,粒度粗、发育多期冲刷面和滞留砾石、心滩砂体,测井相以箱形为主,横剖面呈现厚而宽的槽状;②中期基准面转换期,西北侧物源供给为主,东北侧物源供给减弱,可容纳空间较大,地貌低势区以曲流型分流河道为主,粒度细,冲刷面见撕裂泥砾,测井相以钟形为主,横剖面呈现不对称透镜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中南部 花港组 浅水三角洲平原 辫流型-曲流型分流河道
下载PDF
Typical Hydraulic Properties of Deep Aquifers of Niger Delta from Pumping Test Data
9
作者 S. A. Ngah C. L. Eze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7年第11期139-148,共10页
The hydraulic properties of deeper Coastal Plain Sands, which form the main aquifer in the Niger Delta, were investigated around Eleme, Rivers State. The intent was to find out if frequent well failure was as a result... The hydraulic properties of deeper Coastal Plain Sands, which form the main aquifer in the Niger Delta, were investigated around Eleme, Rivers State. The intent was to find out if frequent well failure was as a result of the aquifer not having enough transmitting capacity to sustain the huge withdrawal necessary for Eleme and its environs where demand for groundwater withdrawal is very high because Eleme axis serves as a major industrial axis of River State or whether the frequent well failure was due to inefficient well construction practice. Constant discharge pumping tests were conducted in 8 deep borehole (250 - 310 m). Data generated during the test were analysed using Cooper-Jacob’s straight line method. The calculated transmissivity of the aquifers ranged from 1324 m2/day - 5815 m2/day. These values when compared with transmissivity values elsewhere indicate that the aquifers in the study area have excellent water yielding properties, plotting within the range of “Very Good” in water transmitting capacity scale. Coefficient of permeability ranged from 13.65 m/d - 59.9 m/d. Coefficient of Storage ranged from 28.2 × 10-5 - 29.1 × 10-5 while the Specific capacities of the wells ranged from 48.75 3 - 78.13 m3/d/m.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eep aquifers of the Niger Delta do possess the capacity to produce and sustain large groundwater withdrawal. It is further recommended that competent drilling contractors be engaged in deep well construction in th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Aquifers. HYDRAULIC Properties COASTAL plain SANDS Eleme NIGER delta
下载PDF
靖边油田郑寺区长21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钰凯 李杰 +2 位作者 宁波 肖鄂 程妮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8期77-81,共5页
靖边油田郑寺区主力产油层系为长21油层,当前的开发面临着区块高含水率井多、油井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因此,亟需开展各小层沉积微相特征研究,为下一步措施挖潜、高含水率治理等治理措施提供依据。本文对郑寺区长21油层亚组各小层沉积微... 靖边油田郑寺区主力产油层系为长21油层,当前的开发面临着区块高含水率井多、油井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因此,亟需开展各小层沉积微相特征研究,为下一步措施挖潜、高含水率治理等治理措施提供依据。本文对郑寺区长21油层亚组各小层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开展了研究工作。研究认为,研究区长21油层各小层沉积微相类型主要包括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和天然堤,各类沉积微相具有不同发育特征。研究区长21油层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但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之后的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小层沉积微相特征差异,从而更加科学的进行综合治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21油层 沉积相标志 三角洲平原 沉积微相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柿庄地区山西组三角洲平原聚煤模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月 祝彦贺 +4 位作者 邵龙义 王存武 朱学申 刘芬 康世龙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65,共10页
不同聚煤模式下控制的煤层分布规律制约着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为明确三角洲平原含煤岩系聚煤模式,选取沁水盆地柿庄地区山西组3号煤层及其下伏和上覆岩层为研究对象,在岩心观察、建立高分辨率层序格架的基础上,对含煤岩系沉积相进行划分... 不同聚煤模式下控制的煤层分布规律制约着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为明确三角洲平原含煤岩系聚煤模式,选取沁水盆地柿庄地区山西组3号煤层及其下伏和上覆岩层为研究对象,在岩心观察、建立高分辨率层序格架的基础上,对含煤岩系沉积相进行划分。研究表明:①研究区山西组为三角洲平原沉积,自下而上呈现逐步海退、陆相作用增强、从北向南逐渐进积的过程。②三角洲平原中发育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及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类型,在垂向上形成由砂岩、泥岩构成的煤层顶、底板,组成了4种类型复合砂体叠置模式。其中,分流间湾泥岩夹煤是对煤层气保存最优的叠置模式类型。③在泥炭沼泽发育过程中,初期的地势低洼处优先形成低位泥炭沼泽,但灰分产率较高,而后形成高位泥炭沼泽,形成厚煤层,灰分产率降低。泥炭沼泽发育前、发育过程及终止后三个阶段形成的空间组合共同组成了三角洲平原聚煤模式。该模式为三角洲平原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提供地质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煤岩系 三角洲平原 聚煤模式 山西组 沁水盆地 柿庄地区
下载PDF
决口扇对三角洲平原亚相砂体连通性的影响——以松辽盆地卫星油田葡萄花油层为例
12
作者 张云峰 刘宗堡 +1 位作者 应玉双 刘云燕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9-1339,共11页
决口扇是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剩余油气富集,但目前关于决口扇沉积在三角洲平原亚相中的砂体连通方式及连通程度研究薄弱。以松辽盆地卫星油田下白垩统姚家组葡萄花油层为研究对象,利用5处密井网开发区块岩心、测井... 决口扇是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剩余油气富集,但目前关于决口扇沉积在三角洲平原亚相中的砂体连通方式及连通程度研究薄弱。以松辽盆地卫星油田下白垩统姚家组葡萄花油层为研究对象,利用5处密井网开发区块岩心、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首先开展了决口扇沉积结构定量表征,重点对沉积相标志识别、砂体几何学参数刻画、砂体钻遇比例分析和砂体连通方式进行了研究,并以此为数据基础,采用三维随机地质建模技术进行了三角洲平原亚相砂体连通性定量表征,定量分析了决口扇沉积在三角洲平原亚相中对砂体连通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决口扇砂体长50~3000 m,宽50~2500 m,厚0.2~5.0 m,且决口扇与分流河道钻遇比例呈负相关;(2)决口扇与分流河道之间连通关系可划分为5类:孤立型决口扇、成因连通单河道、非成因连通单河道、连通同期不同河道和连通非同期不同河道;(3)决口扇沉积对砂地比低于30%的中小型三角洲平原亚相砂体连通影响程度最为显著。该研究对油田井网设计和剩余油气高效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口扇 砂体连通性 三角洲平原亚相 卫星油田 松辽盆地
下载PDF
Y146井区延7煤层特征及对储层的影响
13
作者 唐浩博 赵永刚 +4 位作者 张栋梁 宿墨瀚 谭曾 司卓雅 侯伟怡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2期102-106,共5页
在调研三角洲平原中的煤层分布情况及分析研究区延7段煤层发育、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讨煤层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研究认为:煤层可以形成于多种沉积环境中,湖泊三角洲平原中出现的煤层虽不能发育为煤储层,但可作为储层中的煤隔夹层出现... 在调研三角洲平原中的煤层分布情况及分析研究区延7段煤层发育、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讨煤层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研究认为:煤层可以形成于多种沉积环境中,湖泊三角洲平原中出现的煤层虽不能发育为煤储层,但可作为储层中的煤隔夹层出现;研究区延7段煤层的发育、分布主要受控于湖泊三角洲平原沼泽微相;延7_(2)煤层比延7_(1)厚,延7_(2)平面上西北区域煤层厚度大,东南区域煤层分布面积大;延7_(1)、延7_(2)煤隔夹层与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致密粉砂岩等一起通过一定程度增强层间、层内非均质性使研究区延7段储层具有中等~强的非均质性特征。该研究希望能引起油气勘探开发工作者对含油储层中煤隔夹层的重视,以期更加科学高效地开发煤系碎屑岩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7段 三角洲平原 煤层 储层非均质性 隔夹层
下载PDF
珠三角平原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惠群 《农业科学研究》 2023年第2期39-43,共5页
采用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法对珠三角平原区耕地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总体上较丰富和丰富,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CEC)水平处于中等,全氮和水解性氮含量总体缺乏,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介... 采用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法对珠三角平原区耕地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总体上较丰富和丰富,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CEC)水平处于中等,全氮和水解性氮含量总体缺乏,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介于0.94~1.09之间,土壤肥力水平等级为Ⅱ级。研究区耕地土壤质量为一般水平,全氮和水解性氮含量缺乏,这是影响研究区域土壤肥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对土壤pH、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CEC和质地10个土壤养分因子进行分析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土壤肥力 质量评价 土壤肥力综合指数 珠三角平原区
下载PDF
四川省旺苍县沙溪庙组恐龙化石的发现及其沉积环境
15
作者 秦宇龙 叶春林 +3 位作者 詹涵钰 李峥 熊昌利 杨学俊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3年第4期57-64,共8页
四川省是我国重要的恐龙化石遗迹产地,长期以来的发掘工作发现了丰富的恐龙化石种属。2021年,在广元市旺苍县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上段发现了一组以蜥脚类恐龙为主,虚骨龙类、肉食龙类、剑龙、龟类等为辅的化石,为目前国内罕见的化石种群丰... 四川省是我国重要的恐龙化石遗迹产地,长期以来的发掘工作发现了丰富的恐龙化石种属。2021年,在广元市旺苍县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上段发现了一组以蜥脚类恐龙为主,虚骨龙类、肉食龙类、剑龙、龟类等为辅的化石,为目前国内罕见的化石种群丰富、密集度大、分布集中的恐龙化石埋藏点。通过地质填图、剖面揭露、化石统计、微相分析等手段,综合分析了岩性组合、构造特征等因素,认为研究区的碎屑物源来自龙门山、大巴山、米仓山方向,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河道微相和河道间微相;埋藏特征显示研究区内化石为异地埋藏,但未经过远距离搬运。旺苍县恐龙化石的发现再次证实四川盆地具有考察、研究和发掘恐龙化石的优越条件,研究可为深入研究四川盆地古环境与古生态变迁、盆地恐龙的系统演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旺苍县 沙溪庙组 恐龙化石 三角洲平原亚相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南部地区晚更新世年代地层和海水进退 被引量:50
16
作者 王张华 丘金波 +2 位作者 冉莉华 严学新 李晓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8,共8页
根据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 4个钻孔详细的测年和微体古生物分析结果 ,对该区约 110kaBP来的地层进行了年代学划分 ,并且重建了晚更新世海侵海退过程。研究发现 ,形成于 12 0~ 110kaBP的蓝灰色硬土是本区晚更新世底界的标志 ,而晚更新世... 根据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 4个钻孔详细的测年和微体古生物分析结果 ,对该区约 110kaBP来的地层进行了年代学划分 ,并且重建了晚更新世海侵海退过程。研究发现 ,形成于 12 0~ 110kaBP的蓝灰色硬土是本区晚更新世底界的标志 ,而晚更新世顶界的标志是形成于 17~ 10kaBP的暗绿色或棕黄色硬土。晚更新世早期 110~ 6 0kaBP间 ,本区主要发育河流相的含砾砂 ,但其中 10 0~ 80kaBP间发生一次较弱海侵 ,以溺谷相沉积为主。晚更新世中期 6 0~ 2 2kaBP ,沉积物经历粗 -细 -粗 3个阶段 ,分别是 6 0~ 4 0、4 0~ 34和 34~ 2 2kaBP。其中第 2阶段在西部地区出现硬土层 ,而中东部地区 6 0~ 2 2kaBP期间海侵层连续 ,且在 4 3~ 4 0和 34~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海侵 年代地层 测年 晚第四纪 年代学 海水 微体古生物 BP 发育
下载PDF
青海砂西油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部沉积相定量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金振奎 张响响 +4 位作者 邹元荣 王邵华 明海慧 周新科 杜社卿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99-108,共10页
随着油田开发难度的加大 ,开发中仅仅把储集砂体的沉积相类型确定下来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求准确地预测砂体的宽度、长度等定量参数 ,这就是文中所指的沉积相定量研究。根据大量钻井资料 ,在地层精细划分对比的基础上 ,对青海砂西油田古... 随着油田开发难度的加大 ,开发中仅仅把储集砂体的沉积相类型确定下来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求准确地预测砂体的宽度、长度等定量参数 ,这就是文中所指的沉积相定量研究。根据大量钻井资料 ,在地层精细划分对比的基础上 ,对青海砂西油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部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曲流河三角洲平原进行了定量研究 ,确定了分流河道砂体的宽度、宽 /厚比等参数。研究表明 ,本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砂体宽多为 1 2 0 0— 30 0 0m ,厚多为 5— 1 0m ,宽 /厚比 2 0 0— 2 80。曲流河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砂体宽多为 40 0— 70 0m ,厚多为 3— 6m ,宽 /厚比 80— 1 1 0。辫状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比曲流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普遍宽、厚的原因是由于辫状三角洲分流河道频繁摆动改道引起砂体的横向拼合和垂向叠置所致。这种河道可称复合河道。利用“厚度中心法”可区分复合河道与单河道。由于不同沉积相的砂体宽度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砂西油田 古近系 下干柴沟组 沉积相 定量研究 厚度中心法
下载PDF
三角洲沉积模式存在的问题与讨论 被引量:19
18
作者 金振奎 高白水 +4 位作者 李桂仔 刁丽颖 闫伟 李燕 张淼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9-580,共12页
三角洲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沉积相,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准确可靠的三角洲沉积模式,对指导油气的勘探和开发有重要意义。关于教科书中经典的三角洲沉积模式和一些相关概念,很少有人质疑过。但研究发现,该模式及一些相关概念存在许多问题... 三角洲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沉积相,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准确可靠的三角洲沉积模式,对指导油气的勘探和开发有重要意义。关于教科书中经典的三角洲沉积模式和一些相关概念,很少有人质疑过。但研究发现,该模式及一些相关概念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对于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等亚相的定义含糊不清,各亚相之间缺乏明确的、具可操作性的界限。由于海(湖)平面是波动的,模式中未明确三角洲平原与三角洲前缘究竟以哪种海(湖)平面为界。三角洲平原与正常河流冲积平原的边界、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的边界、前三角洲与正常海(湖)的边界均未明确,也没有系统总结它们各自的识别、区分标志,致使不同的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古代同一地层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三角洲有多种类型,且不同类型的三角洲沉积特征不同,应有各自的沉积模式,但许多研究者将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模式用于所有三角洲亚相、微相划分。经典沉积模式中,三角洲前缘发育水下分支河道和水下天然堤,但笔者等研究表明这2个微相不存在。而三角洲平原上普遍发育的砂体——汊口滩与并口滩,在经典三角洲沉积模式中未提及。作者针对三角洲沉积模式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结合现代沉积,系统总结了能用于古代沉积不同亚相和微相的识别、区分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沉积模式 三角洲上平原 三角洲下平原 三角洲内前缘 三角洲外前缘 水下分支河道
下载PDF
利用数字露头模型技术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40
19
作者 朱如凯 白斌 +5 位作者 袁选俊 罗忠 汪沛 高志勇 苏玲 李婷婷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67-877,共11页
数字露头模型技术(DOM)是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虚拟露头表面,建立由一系列结构多边形构成的初步模型体,进而在模型体上叠加露头剖面所有数字化地质信息,包括三维地面激光雷达数据、遥感图像、高精度灰度照片、探地雷达数据等露头地质剖面... 数字露头模型技术(DOM)是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虚拟露头表面,建立由一系列结构多边形构成的初步模型体,进而在模型体上叠加露头剖面所有数字化地质信息,包括三维地面激光雷达数据、遥感图像、高精度灰度照片、探地雷达数据等露头地质剖面所有地质学信息数字化数据,实现多种地质特征综合解释与测量的数字露头模型技术,已在野外露头剖面上沉积体系三维储层建模、岩性分类、构造断裂精细解译等方面研究发挥作用。本文为准确刻画沉积体系砂体与储集层空间分布特征,尝试利用数字露头模型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曲流河三角洲平原河道砂体空间分布特征精确测量与描述,实测不同位置河道砂体储集性能,并利用探地雷达数据预测露头区域地下砂体形态特征,综合建立砂体三维空间分布模型,为储层精细对比研究提供依据。数字露头模型显示:(1)潭家河剖面河道形态明显,砂体呈顶平底凸的透镜体,横向延伸192 m,最厚处约14 m,河道与围岩切割关系明显,内部为4期沉积充填,整体表现为复合正韵律;(2)曲流河三角洲平原的分支河道砂体呈孤立状,砂体侧向迁移,垂向多期叠加,砂体在探地雷达剖面上反射特征表明,地面之下曲流河三角洲平原的分支河道砂体也呈孤立状,横向迁移频繁;横向上不同期次砂体宽度分别为192.4 m、32.54 m、41.83 m以及79.97 m,厚度对应为14 m、4.52 m、3.85 m以及5.66 m,宽厚比平均为12∶1;(3)典型砂体储集物性解剖认为,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砂体储集物性较差,储集物性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河道砂体内每期砂体下部物性优于上部,中间优于两翼,单期河道砂体最厚位置处储集性最好,孔隙度最高可达-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露头建模 储集砂体形态 曲流河三角洲
下载PDF
陕北甘谷驿油田东区延长组长6油层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18
20
作者 庞雯 郭德运 +3 位作者 赵靖舟 李瑞 刘曙光 张新春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25-27,共3页
甘谷驿油田东区长6油层砂体主要为灰色细粒长石砂岩,次为中—细粒长石砂岩,粒度概率曲线呈两段式,砂体内发育板状、槽状交错层理.结合甘谷驿油田上百口井的测井资料单井相分析及数十口井的粒度参数图件分析,认为甘谷驿油田东区长6油层... 甘谷驿油田东区长6油层砂体主要为灰色细粒长石砂岩,次为中—细粒长石砂岩,粒度概率曲线呈两段式,砂体内发育板状、槽状交错层理.结合甘谷驿油田上百口井的测井资料单井相分析及数十口井的粒度参数图件分析,认为甘谷驿油田东区长6油层砂体主要为湖泊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及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绘制了长61、长62、长63油砂体的平面分布图,确定了水下分流河道的位置.由砂体展布图看出,自长64至长61期,三角洲前缘逐渐演化为三角洲平原,表明研究区湖盆逐渐萎缩,三角洲沉积范围不断扩大,属进积式三角洲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分流河道 砂体 三角洲沉积 沉积相 延长组 长6油层 三角洲平原 油田 细粒 单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