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Feminist Movement in the Moroccan Spring: Roles, Specificity, and Gains
1
作者 Mohammed Yachoulti 《Sociology Study》 2015年第12期895-910,共16页
The Moroccan Spring in 2011 has been a golden opportunity for Moroccan women to put their country on the democratization track. Their decision to take an integral part in all aspects of the uprisings stems from their ... The Moroccan Spring in 2011 has been a golden opportunity for Moroccan women to put their country on the democratization track. Their decision to take an integral part in all aspects of the uprisings stems from their belief that their participation and contribution are necessary for any potential democratic changes that would undoubtedly secure and bring them more rights. However, the appointment of only one female minister in the first Islamist-led government and the reluctance to implement the provisions of the new constitution, namely the issue of gender parity, are but two of the new alarming examples that have disappointed Moroccan women. Based on interviews with women's movement organizations' leaders and 20 February Movement (20-FMVT) female activists and through follow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ab Spring in Morocco in particular and in the Middle Eastern & Northern Africa region in general,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different roles, specificity, and gains of Moroccan women during and after the so-called Moroccan Spring. The paper argues that despite their limited gains in the aftermath of this momentum, Moroccan women managed once again to prove their agency and ability to change laws and instigate refo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occan women Arab Spring 20 February movement (20-FMVT) democracy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期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程亚文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0-85,共16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缘起,是在全球中心-边缘格局下,中国陷入国家崩溃和帝国主义压迫的处境,以及在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中,中国也需要面对市场扩张与保护社会的“双向运动”带来的资本-政治关系紧张。在以“打倒帝国主义”和“节制资本”...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缘起,是在全球中心-边缘格局下,中国陷入国家崩溃和帝国主义压迫的处境,以及在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中,中国也需要面对市场扩张与保护社会的“双向运动”带来的资本-政治关系紧张。在以“打倒帝国主义”和“节制资本”为主要诉求的反对外来压迫和控制资本运动的历史进程中,现代中国重构了政治主题和政治任务,展开了对“新国家”的构想。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民主追求,同样要面对现代中国的基本问题和主要挑战,在塑造“人民”叙事,重建道统和政统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推动的人民民主,具有重塑“大一统”和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性。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民主观,与现代中国的人民观、国家观、战争观、发展观互为前提、互为支撑,在不同历史时期,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人民民主的内涵形式也不断丰富发展,在与其他国家共享民主理念普遍性的同时,也展现了其基于中国自身历史与现实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主义 双向运动 人民民主 大一统 社会主义
下载PDF
论当前中国的网络民粹主义动员及其治理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小龙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56,共11页
网络民粹主义动员是发生在网络空间,运用民粹主义话语来实现大众动员的政治活动。当前中国的网络民粹主义动员,缺乏坚定的领导人物和明晰的政治规划,往往由具体社会议题所诱发,带有明显的情绪宣泄和大众狂欢的特点,在看似暴烈的话语背... 网络民粹主义动员是发生在网络空间,运用民粹主义话语来实现大众动员的政治活动。当前中国的网络民粹主义动员,缺乏坚定的领导人物和明晰的政治规划,往往由具体社会议题所诱发,带有明显的情绪宣泄和大众狂欢的特点,在看似暴烈的话语背后隐藏着虚弱乏力、自我限制的本性。在主体维度上体现着意见领袖与普通网民之间的互动,交织着"为民之粹"的精英维度和"以民为粹"的草根维度;在发生逻辑上由不满、怨恨和愤怒情绪所驱动,体现着情感动员的鲜明特征。网络民粹主义动员的治理,一方面需要通过强化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来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从根本上改善网络民粹主义动员的滋长土壤;另一方面需要甄别民粹主义动员的类别,强化危机管理意识,采取有针对性的疏导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民粹主义 社会动员 社会运动 网络协商民主
下载PDF
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谱系学及其语境(上)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凡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42,共7页
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出现于波兰尼的后批判哲学语境中。到60年代,在麦克弗森的后自由主义的民主展望中,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获得了后继性使用。70年代初期,贝尔在其后工业社会的理论背景下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进行... 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出现于波兰尼的后批判哲学语境中。到60年代,在麦克弗森的后自由主义的民主展望中,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获得了后继性使用。70年代初期,贝尔在其后工业社会的理论背景下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进行了初步的描述。70年代后期,东欧国家以科拉柯夫斯基为代表的一批新马克思主义者纷纷转向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80年代初,阿兰·图雷纳从社会运动和行为理论的视域着力构筑一种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式,而琼·柯亨则通过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的批判性解读提出了后马克思主义分层理论构想。这充分表明,在1985年拉克劳与莫菲宣称自己的理论规划属于后马克思主义之前,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已在西方学术界的一定范围内使用和流传了。可以说,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在不同的理论论域中自有其复杂的"经验史",而后马克思主义话语也是一个历史性的缓慢沉积过程。尽管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各种运用在政治情境性及学术范围上不尽相同,其表义上也有诸多差异,然而,但作为一个共同的指符,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在光怪陆离的运用中,毕竟有着一定的意义关联和某种共同指向;在营造后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氛围及形成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城方面,这些运用和理论阐发自有其独特的话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后斯大林主义 后自由主义的民主 后工业社会 社会运动 市民社会
下载PDF
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谱系学及其语境(下) 被引量:9
5
作者 周凡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3-70,共8页
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出现于波兰尼的后批判哲学语境中。到60年代,在麦克弗森的后自由主义的民主展望中,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获得了后继性使用。70年代初期,贝尔在其后工业社会的理论背景下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进行... 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出现于波兰尼的后批判哲学语境中。到60年代,在麦克弗森的后自由主义的民主展望中,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获得了后继性使用。70年代初期,贝尔在其后工业社会的理论背景下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进行了初步的描述。70年代后期,东欧国家以科拉柯夫斯基为代表的一批新马克思主义者纷纷转向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80年代初,阿兰·图雷纳从社会运动和行为理论的视域着力构筑一种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式,而琼·柯亨则通过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的批判性解读提出了后马克思主义分层理论构想。这充分表明,在1985年拉克劳与莫菲宣称自己的理论规划属于后马克思主义之前,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已在西方学术界的一定范围内使用和流传了。可以说,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在不同的理论论域中自有其复杂的“经验史”,而后马克思主义话话也是一个历史性的缓慢沉积过程。尽管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各种运用在政治情境性及学术范围上不尽相同,其表义上也有诸多差异,然而,作为一个共同的指符,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在光怪陆离的运用中,毕竟有着一定的意义关联和某种共同指向;在营造后马克恩主义的学术氛围及形成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方面,这些运用和理论阐发自有其独特的话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后斯大林主义 后自由主义的民主 后工业社会 社会运动 市民社会
下载PDF
社会运动视角下西方NGO的民主输出与“颜色革命”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宏伟 《学术探索》 2018年第5期50-55,共6页
冷战结束后,西方发达国家借助NGO的民主输出,不断在世界各地制造旨在颠覆他国政权的"颜色革命"。作为西方输出民主的载体,NGO具有隐蔽性、灵活性、渗透性、跨国性等特点。促使西方NGO与政府"联姻"的是经济利益。根... 冷战结束后,西方发达国家借助NGO的民主输出,不断在世界各地制造旨在颠覆他国政权的"颜色革命"。作为西方输出民主的载体,NGO具有隐蔽性、灵活性、渗透性、跨国性等特点。促使西方NGO与政府"联姻"的是经济利益。根据社会运动理论,西方NGO主要在抗争动机、政治机遇、资源动员和抗争技巧等四个方面发挥作用,其五个发力点包括意识形态、资金支持、社会组织、舆论宣传、技巧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NGO 民主输出 “颜色革命” 社会运动
下载PDF
“五四”先哲的睿智:对科学和民主要义的洞见(下) 被引量:6
7
作者 李醒民 《学术界》 2001年第4期67-80,共14页
本文比较全面地展示和评论了五四先哲对科学和民主要义的解读和洞见。尤其是 ,对于科学的涵义和特质、科学的精神价值、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的文化意蕴、反科学思潮的透视 。
关键词 五四运动 科学 民主 科学精神 科学文化
下载PDF
五四前后民主、科学观念的呈现与想象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忠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7-93,共7页
五四前后,民主、科学观念传播从一开始起,就僭越了自身的本质规定性,由制度层的价值理念支持和技术层的物质保障而提升为一种结束皇权、批判专制的政治、文化行为,并在传统与现实的不断整合以及政治斗争的激荡下,被塑造为强有力的意识... 五四前后,民主、科学观念传播从一开始起,就僭越了自身的本质规定性,由制度层的价值理念支持和技术层的物质保障而提升为一种结束皇权、批判专制的政治、文化行为,并在传统与现实的不断整合以及政治斗争的激荡下,被塑造为强有力的意识形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民主 科学 呈现 想象
下载PDF
“五四”运动时期民主与科学的扬弃及其爱国主义精神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书林 《重庆社会科学》 2009年第3期5-9,共5页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民族复兴的起点。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在"五四"运动中进一步扬弃。"五四"运动体现了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面光辉的旗帜。"五四"运动开创...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民族复兴的起点。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在"五四"运动中进一步扬弃。"五四"运动体现了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面光辉的旗帜。"五四"运动开创的现代中国青年爱国主义传统应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民主 科学 爱国主义
下载PDF
台湾反蒋民主启蒙的“五四”话语——以殷海光思想言述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卓恩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15-121,共7页
20世纪50年代台湾反蒋民主运动是继国民党在大陆失败后其所遭遇到的第一场反对运动,对台湾近几十年的历史演变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这场运动与20世纪头10年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思想渊源关系和不同语境,有益于... 20世纪50年代台湾反蒋民主运动是继国民党在大陆失败后其所遭遇到的第一场反对运动,对台湾近几十年的历史演变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这场运动与20世纪头10年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思想渊源关系和不同语境,有益于我们深入了解和认识台湾社会思想的发展脉络,也有益于祖国和平统一事业。殷海光作为这一运动的"精神领袖",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思想史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民主启蒙 “五四”启蒙运动 殷海光
下载PDF
五四运动在云南——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达成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7-102,共6页
90年前的"五四"运动,在云南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19年6月4日,各族各界在"金碧公园"召开了支援北京学生爱国行动的"国民大会"。大会一致表示,坚决和全国人民一道把"除奸、废约、反... 90年前的"五四"运动,在云南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19年6月4日,各族各界在"金碧公园"召开了支援北京学生爱国行动的"国民大会"。大会一致表示,坚决和全国人民一道把"除奸、废约、反日、救国"的斗争进行到底。6月8日"云南学生爱国会"宣告成立。接着,大理、腾冲、思茅、蒙自、昭通等地相继成立分会。各地学生联合会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反帝(抵制日货)反封(提倡新文化运动)的宣传,对促进云南人民的思想解放、传播马列主义和倡导新文化运动,起了很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1920年10月,孙中山先生特意接见了云南派出的代表,并给予很大的鼓励。以宣传和倡导科学和民主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继续鼓舞云南各族青年反帝反封,追求真理。相继创办了《爱国日报》、《滇潮》、《新滇社》、《曙滇》等四十多种报刊,对针贬时弊、批判旧思想、倡导新文化起了很大作用。一部分《新滇社》成员,陆续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积极参加在北京反对日本炮击大沽口炮台和围攻执政府的革命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人民 科学和民主 反帝反封 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谱系学及其语境(中)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凡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48,共8页
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早在1950年代末就已出现于波兰尼的后批判哲学语境中。到60年代,在麦克弗森的后自由主 义的民主展望中,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获得了后继性使用。70年代初期,贝尔在其后工业社会的理论背景下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 进行了... 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早在1950年代末就已出现于波兰尼的后批判哲学语境中。到60年代,在麦克弗森的后自由主 义的民主展望中,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获得了后继性使用。70年代初期,贝尔在其后工业社会的理论背景下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 进行了初步的描述。70年代后期,东欧国家以科拉柯夫斯基为代表的一批新马克思主义者纷纷转向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 80年代初,阿兰·图雷纳从社会运动和行为理论的视城着力构筑一种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式,而琼·柯亨则通过对马克思的 市民社会概念的批判性解读提出了后马克思主义分层理论构想。这充分表明,在1985年拉克劳与莫菲宣称自已的理论规划属 于后马克思主义之前,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已在西方学术界的一定范围内使用和流传。可以说,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在 不同的理论论城中自有它复杂的"经验史",而后马克思主义话语也是一个历史性的缓慢沉积过程。尽管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 各种运用在政治情境性及学术范围上不尽相同,其表义上也有诸多差异,然而,作为一个共同的指符,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在 光怪陆离的运用中,毕竟有着一定的意义关联和某种共同指向;在营造后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氛围及形成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 方面,这些运用和理论阐发自有它独特的话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后斯大林主义 后自由主义的民主 后工业社会 社会运动 市民社会
下载PDF
社会主义学说和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胜祖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29-35,共7页
近代中国的特定历史条件造成了社会主义学说和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特殊关系。作为启蒙运动的先驱者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家 ,都是把社会主义学说和他们所讴歌的自由平等结合起来 。
关键词 启蒙运动 社会主义学说 改良主义 民主主义 中国 戊戌变法 社会理想
下载PDF
梁启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被引量:5
14
作者 元青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4-51,共8页
以往研究对梁启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评价过低。其实五四时期的梁启超并不保守,他坚决支持文学革命并身体力行,是陈独秀、胡适在白话文运动中的同道;他一如既往地坚持资产阶级宪政理想,维护民主政体,同时不再仅仅把民... 以往研究对梁启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评价过低。其实五四时期的梁启超并不保守,他坚决支持文学革命并身体力行,是陈独秀、胡适在白话文运动中的同道;他一如既往地坚持资产阶级宪政理想,维护民主政体,同时不再仅仅把民主作为政体变革的目标,而是将其作为人与人之间平等关系的新的伦理精神和人们应享有的自由权利的价值理想,他服膺科学精神,反对科学万能,主张科学与人文相协调,体现了对待科学的理性态度;他为引进新知识、传播新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所做的工作在五四新知识界中无一人能望其项背。梁启超的言行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题、内容完全合拍,他理应被视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支持者、五四新文化阵营的重要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五四文学革命 民主与科学 中西文化交流 五四新文化阵营
下载PDF
科学、民主与社会主义:张申府与新文化运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维武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52,共7页
1915—1924年新文化运动时期,是张申府哲学思想的形成期。张申府哲学思想与新文化运动有着双重的联系:一方面,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其思想经历了从倡导"科学"、"民主"到主张"社会主义"的转变;另一方... 1915—1924年新文化运动时期,是张申府哲学思想的形成期。张申府哲学思想与新文化运动有着双重的联系:一方面,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其思想经历了从倡导"科学"、"民主"到主张"社会主义"的转变;另一方面,他以"纯客观主义"倡导"科学",以"新教育"与"自由"倡导"民主",以"中国改造"倡导"社会主义",对新文化运动的展开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申府 新文化运动 科学 民主 社会主义
下载PDF
从群众政治运动到公民政治参与——党执政以来领导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路径转换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太胜 《甘肃理论学刊》 2011年第6期37-43,共7页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历经了群众运动、不搞运动和公民政治参与三个历史阶段,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走势,从自上而下的动员"群众"到自下而上的"公民"自治,从运动性的"大民主"走向建设性的有序参与,从...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历经了群众运动、不搞运动和公民政治参与三个历史阶段,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走势,从自上而下的动员"群众"到自下而上的"公民"自治,从运动性的"大民主"走向建设性的有序参与,从突击式的民主"跃进"走向稳步推进的民主建设,从行政主体的"权力操控"走向官民互动的"民主恳谈"。外部压力与内生动力、技术推力与精神动力的有机整合,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政治 群众运动 政治参与 公民自治
下载PDF
论早期新文化运动对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平一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28-33,41,共7页
早期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思想影响不仅表现在人权至上,人格独立等民主主义观念上,还表现在改造国民性所激起的民族主义思潮上。另外,新文化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新文化运动也为五四运动准备了一批鼓动者... 早期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思想影响不仅表现在人权至上,人格独立等民主主义观念上,还表现在改造国民性所激起的民族主义思潮上。另外,新文化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新文化运动也为五四运动准备了一批鼓动者和骨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 民主主义 民族主义 教育改革
下载PDF
中国近代启蒙思潮论要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平一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401-404,共4页
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以民主和科学思想的传播 ,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蒙昧主义的批判为主要内容 ,同时延伸到伦理、哲学、文学和国民精神等方面。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大致分为萌芽、兴起、发展、高涨和逐渐衰退五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 ,它始... 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以民主和科学思想的传播 ,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蒙昧主义的批判为主要内容 ,同时延伸到伦理、哲学、文学和国民精神等方面。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大致分为萌芽、兴起、发展、高涨和逐渐衰退五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 ,它始终与其他进步思潮相互影响和补充。启蒙与救亡结合 ,启蒙往往让位于救亡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显著特点之一 ,这也中国近代启蒙思潮没有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近代启蒙思潮 民主思想 科学思想 封建专制主义
下载PDF
自由诚可贵 民主价亦高——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政治层面的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秀文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5-10,共6页
拉丁美洲的政治发展是与时俱进、不断进步的一个历史过程,可以称之为拉美道路,其形成是和拉美独立运动中对民主的追求和为民主而奋斗的目标一脉相承的。拉美道路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拉美经济的发展,但却是拉美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其贯穿... 拉丁美洲的政治发展是与时俱进、不断进步的一个历史过程,可以称之为拉美道路,其形成是和拉美独立运动中对民主的追求和为民主而奋斗的目标一脉相承的。拉美道路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拉美经济的发展,但却是拉美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其贯穿于整个拉美独立运动中的民主内涵对拉美社会有着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丁美洲 独立运动 民主权利 政体模式 军人威权政体
下载PDF
理性的批判——从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观探究民主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超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14-17,共4页
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立场的理性批判深深触及到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问题:民主不是一种抽象的理性,而是一种现实的实践;民主不是一种先验的理念,而是一种历史的运动;民主既不是纯粹工具理性也不是纯粹价值理性的体现,而是工具理性和价值... 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立场的理性批判深深触及到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问题:民主不是一种抽象的理性,而是一种现实的实践;民主不是一种先验的理念,而是一种历史的运动;民主既不是纯粹工具理性也不是纯粹价值理性的体现,而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深究马克思主义对理性的批判将会积极地推进大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精神的完整把握,同时也必将会有力地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民主 现实的实践 历史的运动 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