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文学邪恶妻子形象的文化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影君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80-284,共5页
"恶妇"和"妖妇"分别是中西文学中各具文化特色的邪恶妻子形象。这种创作认知的产生,既源于中西父权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红颜祸水论"的共性认识,又源于各自不同的伦理文化价值根基。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邪恶... "恶妇"和"妖妇"分别是中西文学中各具文化特色的邪恶妻子形象。这种创作认知的产生,既源于中西父权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红颜祸水论"的共性认识,又源于各自不同的伦理文化价值根基。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邪恶妻子形象的创作样态可以发现,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儒家伦理与宗教伦理在对待女性的统治上出现跨越时空的父权制话语共谋。在现代社会,这种权利话语共谋分别遭到中西不同文化视野下女权主义的批判。由此,邪恶妻子形象获得新的创作和解读,展现出中西女性共同的主体意识觉醒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邪恶妻子 恶妇 妖妇 儒家伦理 宗教伦理 父权社会 话语共谋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