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ntification and Metabolic Mechanism of Non-fermentative Short-cut Denitrifying Phosphorus-removing Bacteria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晖 孙彦富 +5 位作者 贾晓珊 李军 周康群 屈向东 陶雪琴 陈瑜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32-340,共9页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bolic mechanism of short-cut denitrifying phospho- rus-removing bacteria (SDPB) that are capable of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EBPR) using nitrite as an elec...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bolic mechanism of short-cut denitrifying phospho- rus-removing bacteria (SDPB) that are capable of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EBPR) using nitrite as an electron acceptor, an aerobic/anoxic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was operated under three phases. An SDPB-strain YC was screened after the sludge enrichment and was identified by morphological, physiological, bi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16S rDNA gene sequence analysis. Denitrifying phosphorus-removing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anaerobic and anoxic metabolic mechanisms by analyzing the changes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phosphate, nitrite, poly-fl-hydroxybutyrate (PHB), and glycogen.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rain YC is a non-fermentative SDPB similar to Paracoccus denitrificans. As a kind of non-fermentative bacteria, the energy of strain YC was mainly generated from phosphorus release (96.2%)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with 0.32 mg P per mg synthesized PHB. Under anoxic conditions, strain YC accumulated 0.45 mg P per mg degraded PHB, which produced most of energy for phosphate accumulation (91.3%) and a little for glycogen synthesis (8.7%). This metabolic mechanism of strain YC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raditional phosphorus-accumulating organisms (PAOs). It is also found that PHB, a kind of intracellular polymer,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denitrifying and accumulating phosphorus by supplying sufficient energy for phosphorous accumulation and carbon sources for denitrification. Therefore, monitoring AP/APHB and ANO2 -N/APHB is more necessary than monitoring AP/ACOD, ANO2 -N/ACOD, or AP / ANO2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rt-cut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ing bacteria Paracoccus denitrificans non-fermentative bac- teria metabolic mechanism poly-fl-hydroxybutyrate
下载PDF
油田地面系统微生物抑菌除硫技术试验研究与应用
2
作者 马文娟 李金永 +5 位作者 赵睿 李栋 苗彦平 杜航 薛李强 牛忠晓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3年第6期26-31,共6页
针对HB油田第三采油厂注入水的硫酸盐还原菌达标率低、腐蚀设备管线、严重污染地层并造成注水压力增加、破坏电脱水器电场稳定、影响脱水和换热效果等问题,通过开展微生物法从源头治理硫酸盐还原菌的试验研究,筛选并优化出抑制硫酸盐还... 针对HB油田第三采油厂注入水的硫酸盐还原菌达标率低、腐蚀设备管线、严重污染地层并造成注水压力增加、破坏电脱水器电场稳定、影响脱水和换热效果等问题,通过开展微生物法从源头治理硫酸盐还原菌的试验研究,筛选并优化出抑制硫酸盐还原菌、去除硫化氢生物菌剂体系。以反硝化细菌CPB-15与JSHD-03的配制比例为1∶1.2的复配产物作为微生物菌剂,以硝酸钠与磷酸二氢钠作为营养剂,微生物菌剂和营养剂分别采用阶段内冲击式投加和连续添加的方式,添加浓度分别为500 mg/L、150 mg/L时,河一站油井单井和站场采出水中硫酸盐还原菌、硫化物和硫化氢去除率均大于93%,抑菌除硫效果显著,对水质有综合改善的效果,并且生物菌剂和营养剂基本可以用缓蚀剂和杀菌剂取代。微生物法抑菌除硫技术降低了系统的腐蚀程度,消除了安全隐患,减少了清洗管线、水井检管等工作量,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抑菌除硫 硫酸盐还原菌 微生物菌剂 反硝化细菌 硫化氢
下载PDF
联合站除硫抑菌剂研究及现场应用
3
作者 杜金秀 马志 +6 位作者 高辉 赵永清 张卫宁 赵静雯 顾庆东 唐雅娟 王蕊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3年第3期23-28,共6页
油田集输系统硫化氢的聚集在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注水系统水质恶化也会引起管线设备的腐蚀穿孔,增加水处理负担。针对华北油田某联合站,从单井到联合站集输和注水系统,开展了硫化氢分布特点和硫酸盐还原菌等关联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 油田集输系统硫化氢的聚集在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注水系统水质恶化也会引起管线设备的腐蚀穿孔,增加水处理负担。针对华北油田某联合站,从单井到联合站集输和注水系统,开展了硫化氢分布特点和硫酸盐还原菌等关联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在厌氧条件下,硫酸盐还原菌在硫酸盐环境中代谢产生的S2-进而形成硫化氢,是水区形成硫化氢的主要因素。依据硫酸盐还原菌与硫化氢的关联关系,开展了反硝化细菌的除硫抑菌剂配方体系研究,当菌剂浓度为0.2%、抑制剂投加浓度为100mg/L时,水中硫化物含量及硫化氢浓度明显下降。现场试验表明,加药一周后水中硫化物含量和硫化氢浓度快速下降,当抑制剂投加浓度提高至200mg/L时,脱硫效率大幅提高,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消除了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站 硫化氢 硫酸盐还原菌 反硝化细菌 除硫抑菌剂
下载PDF
同步反硝化短程除硫功能菌群的变化及鉴定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彦富 刘晖 +2 位作者 刘洁萍 周康群 崔英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852-1858,共7页
依据反硝化除硫理论,利用全混流反应器富集反硝化除硫菌,采用平板计数法和PCR-DGGE法对功能菌群进行跟踪和鉴定,并对分离纯化得到的单菌株SNB1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反应器中细菌总量、除硫菌和反硝化菌分别增加了1.92×10、6.49×... 依据反硝化除硫理论,利用全混流反应器富集反硝化除硫菌,采用平板计数法和PCR-DGGE法对功能菌群进行跟踪和鉴定,并对分离纯化得到的单菌株SNB1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反应器中细菌总量、除硫菌和反硝化菌分别增加了1.92×10、6.49×105和1.66×103倍。稳定运行时反应器内存在3种优势菌群。a菌群与Thauera sp.的同源性高达99%,为反硝化菌;其包含的SNB1生理生化指标显示为一株兼性自养反硝化除硫菌,且与Thauera selenatis(同源性高达99.0%)最相似;反硝化除硫菌的比例为49.3%,数量约为3.70×109cfu.ml-1。b菌群与Desulfovibrio sp.的同源性高于98%,为硫酸盐还原菌。c菌群和Rhodococcus sp.的同源性高于94%,为反硝化菌。当S/N在0.007~0.386间变化时,除S2-始终被100%转化为S0外,还有大于46.47%的SO42--S被转化为S0;而NO3-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72.3%~95.8%和9.8%~4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除硫 反硝化除硫菌 功能菌群变化 PCR-DGGE
下载PDF
同步反硝化短程除硫菌的鉴定与生长条件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彦富 刘晖 +3 位作者 周康群 崔英德 黄淑钿 刘洁萍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199,共8页
依据同步反硝化除硫原理,以味精废水污泥为种泥,利用全混流反应器富集并分离出同步反硝化短程除硫菌(SNB),采用传统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手段对其鉴定,以确定其分类地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SNB的主要生长条件。结果表明:SNB与Thau... 依据同步反硝化除硫原理,以味精废水污泥为种泥,利用全混流反应器富集并分离出同步反硝化短程除硫菌(SNB),采用传统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手段对其鉴定,以确定其分类地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SNB的主要生长条件。结果表明:SNB与Thauera selenatis同源性达99.0%,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与Thaueraselenatis最相似,属短杆菌属,Thauera selenatis尚无中文命名;生理生化指标、全混流反应器反应条件及物料平衡显示SNB是一株兼性厌氧反硝化除硫菌;pH一次项、二次项的数值分别为0.0038、0.0095,蛋白胨一次项、二次项的数值分别为0.0868、0.447,pH对SNB菌生长有显著影响,蛋白胨对SNB生长影响其次;三因素交互影响结果为pH值最优为8,蛋白胨和蔗糖的最优投加量分别为1.88 g.L-1和30.0 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短程除硫 反硝化除硫菌 响应面分析法 生长条件
下载PDF
一株新的反硝化短程除硫菌的鉴定及主要培养因素筛选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彦富 刘晖 +3 位作者 刘洁萍 周康群 王继增 黄淑钿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91-2097,共7页
依据反硝化除硫原理,以味精废水污泥为种泥,利用全混流反应器富集并分离出同步反硝化短程除硫菌(SNB1),采用传统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手段对其鉴定,以确定其分类地位;同时对SNB1的主要培养因素(营养和环境)进行筛选。结果表明:SNB1... 依据反硝化除硫原理,以味精废水污泥为种泥,利用全混流反应器富集并分离出同步反硝化短程除硫菌(SNB1),采用传统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手段对其鉴定,以确定其分类地位;同时对SNB1的主要培养因素(营养和环境)进行筛选。结果表明:SNB1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指标与Thaueraselenatis最相似,同源性达99.0%,属短杆菌属,尚无中文命名;生理生化指标、富集条件及富集过程物料平衡显示SNB1是一株兼性厌氧反硝化除硫菌;培养SNB1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培养温度为35°C,最适宜pH范围为7~9;最佳条件培养时,OD650和对数细菌数量(CFU)呈直线相关,相关系数R2=0.9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硫 反硝化短程除硫菌 生长因素
下载PDF
填料优化反硝化脱硫工艺系统的生物强化效果研究
7
作者 郜爽 李智灵 +1 位作者 王爱杰 黄聪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34,70,共7页
在反硝化脱硫工艺体系内投加填料,进一步促进了菌剂的生物强化效果,实现了核心功能菌群的优化调控,提升了反硝化脱硫工艺体系的效能。研究发现:填料系统将单质硫的生成效能提升到对照组的1.5倍左右。无生物强化时填料表面生物膜中优势... 在反硝化脱硫工艺体系内投加填料,进一步促进了菌剂的生物强化效果,实现了核心功能菌群的优化调控,提升了反硝化脱硫工艺体系的效能。研究发现:填料系统将单质硫的生成效能提升到对照组的1.5倍左右。无生物强化时填料表面生物膜中优势菌属为Pseudomonas和Azoarcus;填料和菌剂共同作用,可以将单质硫生成效能提升到对照组的2倍,此时生物膜优势菌属为Pseudomonas和Arcobacter,生物强化促进了硫氧化功能基因的表达。投加Pseudomonas sp.gs1进行生物强化,提升了填料表面生物膜的抗冲击负荷能力,系统经过冲击后单质硫生成率可以迅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料 生物强化 反硝化脱硫工艺 复杂碳源 核心功能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