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carbon source and nitrate concentration on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by DPB sludge 被引量:6
1
作者 WANGYa-yi PENGYong-zhen +1 位作者 WangShu-ying PANMian-l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48-552,共5页
Effect of added carbon source and nitrate concentration on the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by DPB sludge wa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using batch experim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variation of ORP was investigated. ... Effect of added carbon source and nitrate concentration on the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by DPB sludge wa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using batch experim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variation of ORP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nitrifying and phosphorus uptake rate in anoxic phase increased with the high initial anaerobic carbon source addition. However once the initial COD concentration reached a certain level, which was in excess to the PHB saturation of poly-P bacteria, residual COD carried over to anoxic phase inhibited the subsequent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uptake. Simultaneously, phosphate uptake continued until all nitrate was removed, following a slow endogenous release of phosphate. High nitrate concentration in anoxic phase increased the initial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ate. Once the nitrate was exhausted, phosphate uptake changed to release. Moreover, the time of this turning point occurred later with the higher nitrate addi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rough on-line monitoring the variation of the ORP with different initial COD concentration, it was found ORP could be used as a control parameter for phosphorus release, but it is impossible to utilize ORP for controlling the denitrificaion and anoxic phosphorus uptake ope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carbon source NITRATE ORP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bacteria (dpb) anaerobic-anoxic processes
下载PDF
Operation of three parallel AN/AO processes to enrich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ing bacteria for low strength wastewater treatment 被引量:6
2
作者 XIA Si-qing LIU Hong-b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33-438,共6页
Three parallel anaerobic-anoxic/anaerobic-aerobic (AN/AO) processes were developed to enrich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bacteria (DPB) for low strength wastewater treatment. The main body of the parallel AN/A... Three parallel anaerobic-anoxic/anaerobic-aerobic (AN/AO) processes were developed to enrich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bacteria (DPB) for low strength wastewater treatment. The main body of the parallel AN/AO process consists of an AN (anaerobic-anoxic) process and an AO (anaerobic-aerobic) process. In the AO process, the common phosphorus accumulating organisms (PAOs) was dominate, while in the AN process, DPB was dominate, The volume of anaerobic zone(Vana):anoxie zone(Vano) : aerobic zone (Vaer) for the parallel AN/AO process is 1:1:1 in contrast with a Vana:Vaer and Vano:Vaer of 1:2 and 1:4 for a traditional biological nutrient removal process (BNR). Process 3 excels in the 3 processes on the basis of COD, TN and TP removal. For 4 month operation, the effluent COD concentration of process 3 did not exceed 60 mg/L; the effluent TN concentration of process 3 was lower than 15 mg/L; and the effluent TP concentration of process 3 was lower than 1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llel AN/AO process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ing bacteria (dpb low strength wastewater biological nutrientremoval (BNR)
下载PDF
DPB污泥浓度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春英 《环境科技》 2009年第6期24-27,共4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反硝化聚磷菌(DPB)污泥质量浓度(MLSS)对反硝化除磷过程的影响,进行一系列厌氧、缺氧模拟试验,研究考察DPB污泥的MLSS对厌氧释磷、缺氧反硝化吸磷的影响。结果表明:MLSS越高,释、吸磷速率及反硝化速率越高;MLSS对释、吸... 为了进一步了解反硝化聚磷菌(DPB)污泥质量浓度(MLSS)对反硝化除磷过程的影响,进行一系列厌氧、缺氧模拟试验,研究考察DPB污泥的MLSS对厌氧释磷、缺氧反硝化吸磷的影响。结果表明:MLSS越高,释、吸磷速率及反硝化速率越高;MLSS对释、吸磷比速率和反硝化比速率的影响较小;厌氧总释磷量由污水中可利用COD的多少决定,DPB污泥的MLSS只影响到达释磷平衡的时间;污水中含氮量偏低引起反硝化吸磷段NO3-不足时,DPB污泥厌氧释磷量高于反硝化吸磷量,MLSS越高经缺氧反硝化吸磷处理后水中含磷量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聚磷菌 污泥质量浓度 反硝化除磷
下载PDF
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可行性 被引量:50
4
作者 王爱杰 吴丽红 +2 位作者 任南琪 赵丹 鄢敏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5-518,共4页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探讨了厌氧/缺氧条件下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可行性,并通过间歇实验考察了亚硝酸盐浓度、进水COD浓度和进水pH值对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的同步脱氮除磷过程是完...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探讨了厌氧/缺氧条件下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可行性,并通过间歇实验考察了亚硝酸盐浓度、进水COD浓度和进水pH值对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的同步脱氮除磷过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控制NO2--N浓度为35±5mg/L、厌氧段进水pH值为8.0±0.1,缺氧段进水pH值为7.2±0.1、COD浓度为400mg/L时,反硝化除磷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亚硝酸盐 反硝化除磷菌(dpb)
下载PDF
污水有机碳源特征及温度对反硝化聚磷的影响 被引量:37
5
作者 王亚宜 王淑莹 +2 位作者 彭永臻 祝贵兵 令云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6-192,共7页
为考察A2N连续流系统的主导生化反应过程及聚磷污泥的诸多特性,从而为反硝化除磷脱氮新工艺的应用推广提供可供参考的运行控制参数,首次采用A2N系统中的反硝化聚磷污泥(DPB污泥),以生活污水、乙酸以及细胞内碳源作为有机底物,利用批量... 为考察A2N连续流系统的主导生化反应过程及聚磷污泥的诸多特性,从而为反硝化除磷脱氮新工艺的应用推广提供可供参考的运行控制参数,首次采用A2N系统中的反硝化聚磷污泥(DPB污泥),以生活污水、乙酸以及细胞内碳源作为有机底物,利用批量静态试验展开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污水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越高,厌氧段初始的放磷速率越快,放磷越充分,后续反硝化脱氮和缺氧吸磷效果也将明显提高;而内源反硝化脱氮速率决定于细胞内PHB贮存量,当反硝化聚磷微生物细胞体内的PHB被耗尽,微生物处于极度饥饿状态,内源反硝化速率很低,同时也不发生吸磷反应.试验同时考察分析了2种温度条件———正常温度(25~26℃)和低温(8~10℃)下DPB的反硝化吸磷情况,发现反应系统在低温条件下将减小厌氧放磷和缺氧吸磷的生化反应速率,但并不对反硝化聚磷菌产生完全抑制作用,即低温对系统整体吸磷效果的负面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聚磷 反硝化聚磷菌(dpb) 碳源 温度
下载PDF
一体化生物除磷脱氮技术——反硝化除磷 被引量:27
6
作者 杨国靖 李小明 +3 位作者 曾光明 杨麒 谢珊 刘精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7-109,共3页
介绍了一种高效、节能的生物除磷脱氮技术-反硝化除磷。通过与传统生物除磷技术的比较,总结反硝化除磷的机理、影响因素并探讨它在脱氮好氧颗粒污泥中的应用。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反硝化聚磷菌(dpb) 好氧颗粒污泥
下载PDF
序批式生物膜法反硝化除磷特性及其机理 被引量:27
7
作者 李军 彭永臻 +2 位作者 杨秀山 王宝贞 杨海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9-223,共5页
探讨了序批式生物膜法反硝化除磷特性及其机理.采用31P-NMR谱图,说明序批式生物膜在缺氧条件下与在好氧条件下相同,无机磷酸盐被转化成聚磷酸盐而贮存,证实了反硝化除磷的机理;在缺氧段反硝化吸磷速率较好氧吸磷速率明显降低,约为好氧... 探讨了序批式生物膜法反硝化除磷特性及其机理.采用31P-NMR谱图,说明序批式生物膜在缺氧条件下与在好氧条件下相同,无机磷酸盐被转化成聚磷酸盐而贮存,证实了反硝化除磷的机理;在缺氧段反硝化吸磷速率较好氧吸磷速率明显降低,约为好氧吸磷速率的1/6;优势菌依顺序为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微球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反应器 生物膜 反硝化除磷菌(dpb)
下载PDF
PCR-DGGE法研究Sludge bio-membrane(SB)系统中反硝化聚磷菌的变化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晖 孙彦富 +3 位作者 周康群 顾雪婷 刘洁萍 陈捷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67-1174,共8页
采用SB同步脱氮除磷系统富集反硝化聚磷菌,利用平板分离法和PCR-DGGE技术,进行微生物种群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平板法分离到的微生物主要为棒状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肠杆菌科、莫拉氏菌属、葡萄球菌属、副球菌属共7种... 采用SB同步脱氮除磷系统富集反硝化聚磷菌,利用平板分离法和PCR-DGGE技术,进行微生物种群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平板法分离到的微生物主要为棒状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肠杆菌科、莫拉氏菌属、葡萄球菌属、副球菌属共7种,富集后细菌主要为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肠杆菌科、副球菌属4种,富集后系统内细菌种类减少,与采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池富集的反硝化聚磷菌不同。采用PCR-DGGE法发现富集前以黄杆菌属、产碱杆菌属、副球菌属、紫色杆菌属、赤细菌属为主,富集后以产碱杆菌属、副球菌属、紫色杆菌属为主,副球菌属是唯一通过2种办法获得确认的反硝化聚磷菌株。采用PCR-DGGE和16S rDNA克隆文库方法研究的同步反硝化聚磷菌都以变形门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聚磷菌 细菌 PCR-DGGE法 SB系统
下载PDF
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及富集污泥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周康群 刘晖 +2 位作者 孙彦富 周遗品 刘洁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0-115,共6页
依据DPB原理,利用SBR动态反应器和静态释/聚磷装置。以A2/O厌氧段污泥为种泥,进行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并对富集有反硝化聚磷菌的污泥进行了反硝化聚磷活性性能考察。结果表明,利用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 依据DPB原理,利用SBR动态反应器和静态释/聚磷装置。以A2/O厌氧段污泥为种泥,进行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并对富集有反硝化聚磷菌的污泥进行了反硝化聚磷活性性能考察。结果表明,利用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存在于A2/O厌氧段污泥中,反硝化聚磷菌占总聚磷菌的比例为23%,该种污泥可作为反硝化聚磷工艺的种泥;由于常规的聚磷菌被淘汰聚磷菌的数量由6.8×107个/mL减少到1.1×103个/mL,但通过选择和富集聚磷菌总数由1.1×103个/mL增加到8.2×104个/mL,且反硝化聚磷菌占聚磷菌总数的比例也由23%提高到94%,磷酸盐去除率由最初的9.86%上升到95.2%,出水磷酸盐的浓度为0.79mg/L;通过改变进水中不同磷酸盐浓度验证体系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工艺 硝酸盐 磷酸 反硝化聚磷 反硝化聚磷菌
下载PDF
反硝化聚磷菌的培养富集及处理生活污水的稳定运行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琦 赵骥 +3 位作者 但琼鹏 李夕耀 张琼 彭永臻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828-4834,共7页
在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的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中,以C/P比大于50的实际生活污水为进水,成功驯化富集聚磷菌,平均厌氧释磷量为15 mg·L^-1,出水PO4^3--P浓度稳定小于0.5 mg·L^-1。在系统运行的第74 d调整... 在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的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中,以C/P比大于50的实际生活污水为进水,成功驯化富集聚磷菌,平均厌氧释磷量为15 mg·L^-1,出水PO4^3--P浓度稳定小于0.5 mg·L^-1。在系统运行的第74 d调整运行模式为厌氧-缺氧-好氧,在缺氧开始时短期投加NO3^--N配水以驯化培养反硝化聚磷菌。保持系统内NO3^--N浓度不变,在进水COD浓度为250 mg·L^-1时,反硝化除磷效果最佳,平均反硝化除磷量占除磷量的比为87.1%。不同pH下反硝化除磷速率的小试证明,在pH=7.0时得到最大的比吸磷速率2.1 mg P·(g VSS·h)^-1。此时调整NO3--N进水为另一个全程硝化反应器的出水,并加大排水比增加缺氧初的进水量使得反应器内缺氧时的pH接近7.0,与未改变pH时对比表明前者在缺氧段反硝化除磷速率加快。反应器共运行160 d,稳定完成COD的去除与反硝化除磷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聚磷菌 厌氧 缺氧 曝气 富集
下载PDF
生物反硝化除磷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姜鸣 张静慧 +3 位作者 宫飞蓬 周军 甘一萍 李军 《净水技术》 CAS 2011年第6期11-15,共5页
综述了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基本理论,各种反硝化除磷工艺的特点,反硝化除磷微生物学的研究情况以及对其机理与数学模型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反硝化聚磷菌(dpb) 城市污水
下载PDF
A_2N反硝化脱氮除磷工艺厌氧释磷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2
作者 邓靖 吕锡武 +1 位作者 徐微 亓延敏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6-29,共4页
利用富含反硝化聚磷菌的厌氧污泥进行静态释磷试验,探讨了A2N双污泥工艺中反硝化聚磷菌厌氧释磷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温度有助于厌氧释磷;增加污泥浓度(MLSS)和碳源浓度,可以有效强化厌氧释磷效果;碳源类型与厌氧释磷密切... 利用富含反硝化聚磷菌的厌氧污泥进行静态释磷试验,探讨了A2N双污泥工艺中反硝化聚磷菌厌氧释磷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温度有助于厌氧释磷;增加污泥浓度(MLSS)和碳源浓度,可以有效强化厌氧释磷效果;碳源类型与厌氧释磷密切相关,投加醋酸钠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聚磷菌 厌氧释磷 双污泥工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新型双污泥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杰 刘婧 +1 位作者 李相昆 鲍林林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介绍了基于反硝化除磷理论的双污泥工艺(A2N工艺),分析了传统双污泥工艺的优点和影响因素。摒弃了固有工艺流程冗长,基建费用过高;工艺出水氨氮过高等缺陷。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新型的双污泥工艺,缩短了工艺流程,提高了出水水质... 介绍了基于反硝化除磷理论的双污泥工艺(A2N工艺),分析了传统双污泥工艺的优点和影响因素。摒弃了固有工艺流程冗长,基建费用过高;工艺出水氨氮过高等缺陷。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新型的双污泥工艺,缩短了工艺流程,提高了出水水质。改进后的工艺不仅可以解决同步脱氮除磷的问题,而且可用于再生水的生产。目前该工艺正在小试中,运行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双污泥工艺 反硝化聚磷菌(dpb) 污水生物处理
下载PDF
A2N双污泥反硝化除磷系统微生物的先间歇后连续培养及快速启动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杨庆娟 王淑莹 +2 位作者 刘莹 袁志国 葛翀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249-2253,共5页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对象,研究了反硝化聚磷菌(DPB)的驯化培养以及A2N双污泥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快速启动.采用先独立培养反硝化聚磷菌和好氧硝化生物膜再连续运行的方式成功地快速启动了A2N系统.采用污水处理厂除磷工艺中的活性污泥为种泥,在...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对象,研究了反硝化聚磷菌(DPB)的驯化培养以及A2N双污泥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快速启动.采用先独立培养反硝化聚磷菌和好氧硝化生物膜再连续运行的方式成功地快速启动了A2N系统.采用污水处理厂除磷工艺中的活性污泥为种泥,在SBR系统中以先A/O(厌氧/好氧)后A/A(厌氧/缺氧)的方式运行,32 d成功地使反硝化聚磷菌成为优势菌属.在SBR反应器中,采用硝化效果较好的活性污泥为种泥,好氧硝化生物膜30 d挂膜成功,氨氮去除率稳定在99%以上.然后,A2N系统连续运行,11 d后系统反硝化除磷效果进入稳定状态,出水氨氮和正磷酸盐浓度均为0,硝态氮为10.26 mg/L,出水COD为19.56 mg/L,COD、氨氮、总氮和磷去除率分别为91%、100%、77%和100%,说明A2N系统具有很好的脱氮除磷效果,认为系统启动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聚磷菌 A2N双污泥反硝化除磷系统 序批式反应器 驯化培养 快速启动
下载PDF
反硝化聚磷菌的驯化富集及其分子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荣新 陈泽涛 +3 位作者 刘钢 骆其金 邓伟光 林伟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43-48,共6页
采用从厌氧/好氧(A/O)运行方式快速诱导普通聚磷菌(PAOs)到厌氧/缺氧(A/An)的反硝化聚磷菌(DPB)强化富集的驯化方式,并对5个不同驯化阶段内(1#:原污水厂污泥;2#~5#:两驯化阶段中、后期的污泥菌种)聚磷菌的16S rDNA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 采用从厌氧/好氧(A/O)运行方式快速诱导普通聚磷菌(PAOs)到厌氧/缺氧(A/An)的反硝化聚磷菌(DPB)强化富集的驯化方式,并对5个不同驯化阶段内(1#:原污水厂污泥;2#~5#:两驯化阶段中、后期的污泥菌种)聚磷菌的16S rDNA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产物进行了变形梯度凝胶电泳(DGGE)及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两阶段强化富集诱导DPB的驯化方式,获得了DPB菌的成功富集;在驯化最后阶段分离得到了Clostridium sp.和Beta proteobacterium,前者为革兰氏阳性的高效除磷菌属,后者为革兰氏阴性的变型杆菌,为严格厌氧的聚磷微生物.同时还检测到大量未经培养菌种,其菌种特性还有待进一步的考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聚磷菌(dpb)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污泥驯化
下载PDF
MBR-厌氧/缺氧交替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传义 张雁秋 +3 位作者 袁丽梅 高彦林 王强 奚旦立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7-350,共4页
提出一种提高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的交替式厌氧/缺氧-膜生物反应器(A-A/A-M)工艺.该工艺由一个交替缺氧/厌氧反应池和内置膜过滤单元的好氧池组成.通过改变好氧池底部回流污泥流向使缺氧和厌氧环境在两个独立反应器(A和B)内依次形成,以实... 提出一种提高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的交替式厌氧/缺氧-膜生物反应器(A-A/A-M)工艺.该工艺由一个交替缺氧/厌氧反应池和内置膜过滤单元的好氧池组成.通过改变好氧池底部回流污泥流向使缺氧和厌氧环境在两个独立反应器(A和B)内依次形成,以实现同步缺氧反硝化脱氮、厌氧释磷及反硝化聚磷菌的部分吸磷等过程.好氧反应器采用连续曝气方式实现硝化、过量吸磷及膜污染的控制.结果表明:A-A/A-M工艺可以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对COD,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3%,67.4%和9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氮除磷 A—A/A—M工艺 反硝化聚磷菌(dpb) 生活污水
下载PDF
缺氧反硝化除磷菌驯X菌的筛选与生长条件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晖 孙彦富 +2 位作者 周康群 年跃刚 顾雪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3-209,共7页
以SBR强化生物除磷装置污泥为研究对象,进行反硝化除磷菌的筛选,并用传统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相结合手段确定其分类地位,同时采用响应面分析试验进行菌的生长条件优化.结果表明:驯X菌的生理生化指标显示其具有缺氧反硝化除磷功能,根据细菌... 以SBR强化生物除磷装置污泥为研究对象,进行反硝化除磷菌的筛选,并用传统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相结合手段确定其分类地位,同时采用响应面分析试验进行菌的生长条件优化.结果表明:驯X菌的生理生化指标显示其具有缺氧反硝化除磷功能,根据细菌形态观察、培养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DNA测序结果,驯X菌与Escherichia coli最相似,同源性高达99.9%,因此驯X菌(Escherichia coli)是缺氧反硝化除磷菌.由响应面分析可知,影响驯X菌生长的关键因素次序为ρ(碳源)>pH>ρ(氮源),二次项中ρ(碳源)2也是唯一的显著因素,ρ(碳源)对菌的生长具有决定作用;其中碳源采用乙酸钠+葡萄糖,氮源采用硫酸铵+蛋白胨.驯X菌的最优化生长条件:ρ(碳源)为3.48 g/L,ρ(氮源)为1.22 g/L,pH为8.00,此时实测的菌浊平均值为0.7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菌 生理生化特征 16S RDNA序列 生长条件 菌浊
下载PDF
交替式缺氧/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的脱氮除磷效能 被引量:8
18
作者 袁丽梅 张传义 +1 位作者 张雁秋 奚旦立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4-17,共4页
开发出一种交替式缺氧/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AAM)的脱氮除磷工艺。该工艺由一个交替的缺氧/厌氧反应区和一个连续曝气的好氧区组成,通过改变好氧区回流混合液的流向使缺氧和厌氧环境在两个单独的反应器(A和B)内交替形成,以实现同步缺氧反... 开发出一种交替式缺氧/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AAM)的脱氮除磷工艺。该工艺由一个交替的缺氧/厌氧反应区和一个连续曝气的好氧区组成,通过改变好氧区回流混合液的流向使缺氧和厌氧环境在两个单独的反应器(A和B)内交替形成,以实现同步缺氧反硝化、厌氧释磷及反硝化聚磷菌的部分吸磷过程。中空纤维微滤膜置于好氧区,该区采用连续曝气方式实现硝化、过量吸磷及对膜污染的控制。试验结果表明:AAAM工艺能够高效去除营养物,对COD、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67.4%和9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氮除磷 AAAM工艺 反硝化聚磷菌 膜污染
下载PDF
城市可持续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晓莲 彭永臻 +1 位作者 王淑莹 马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6-109,共4页
针对传统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污水处理的概念,介绍了国内外生物脱氮除磷领域开发的若干新工艺,为水处理工艺选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可持续污水生物处理工艺。
关键词 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脱氮技术 除磷技术 水处理工艺 dpb 反硝化 微生物
下载PDF
反硝化聚磷菌群的培养驯化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洁 田立江 张雁秋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4-77,共4页
以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的活性污泥为种泥,采用SBR反应器初步完成了反硝化聚磷菌(DPB)的培养与驯化。在第1阶段的30 d里,污泥进行了厌氧-好氧驯化,聚磷菌好氧吸磷最终可基本稳定在85%左右,然后转变驯化条件进行第2阶段的厌氧-缺氧驯化,60 d... 以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的活性污泥为种泥,采用SBR反应器初步完成了反硝化聚磷菌(DPB)的培养与驯化。在第1阶段的30 d里,污泥进行了厌氧-好氧驯化,聚磷菌好氧吸磷最终可基本稳定在85%左右,然后转变驯化条件进行第2阶段的厌氧-缺氧驯化,60 d后磷的去除率稳定在70%左右。通过实验得出,硝酸盐的消耗量与磷的吸收量基本呈线性关系,认为系统基本完成了污泥的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聚磷菌 驯化 SBR 双泥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