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Accessory Retention Forms on the Bond Strength of Resin-bonded Fixed Partial Dentures:a 3D Finite Element Study 被引量:1
1
作者 HAN Jin-yong WANG Chao FAN Yu-bo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CSCD 2016年第2期81-86,92,共7页
Interface debonding between prostheses and abutments was the most frequent failure mode of resin-bonded fixed partials dentures(RBFPDs) in clinic.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ccessory r... Interface debonding between prostheses and abutments was the most frequent failure mode of resin-bonded fixed partials dentures(RBFPDs) in clinic.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ccessory retention forms on the bond strength of RBFPDs. Three types of 3D finite element models were constructed.The model of posterior metal plate RBFPD with spoon-shaped occlusal rest seats served as the control. The remaining two types of models based on the control added the retention form design of the pin hole and axial groove respectively. The axial or buccolingual load of 150 N was applied on the prosthesis, first premolar and first molar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es of the adhesive layer in different models were calculated. Under the load of the same magnitude, the stress due to the buccolingual loa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due to the axial load in the adhesive layer. The proximal shoulder, occlusal rest seats wall and the proximal margin adjacent to the shoulder were the high risk region where the adhesive layer damaged easi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model, the pin and groove models could slightly decrease the stress in the adhesive layer after the axial loading, while the stress in the adhesive layer drastically decreased after horizontal loading and reduced by 22% and 31%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orizontal occlusal force has a more serious harm to the debonding of RBFPDs. In addition, the accessory retention forms(e.g. pin and axial groove retention forms) can decrease the stress level in the adhesive layer, which are conducive to increase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RBFP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n-bonded fixed partial denture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bond strength accessory retention forms
原文传递
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个别前牙缺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常兴桃 胡佳心 +4 位作者 石前会 邵敏 孙江龄 白国辉 罗祎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1期29-35,共7页
目的探讨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个别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为个别前牙缺失修复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选取42例单颌前牙缺失数量在两颗内的患者,采用二硅酸锂... 目的探讨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个别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为个别前牙缺失修复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选取42例单颌前牙缺失数量在两颗内的患者,采用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修复后6个月、1年、2年、3年进行随访,评价美学、功能修复效果及牙周健康状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期间,42例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的患者中有1例3个月内连接体发生断裂,1例2年内发生脱粘;美学修复效果的等级均评定为A级;修复后牙周健康状况良好,基牙及桥体下的软硬组织无临床吸收现象,评价指标均为A级;患者总满意率为100%。结论对于个别前牙缺失,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可达到微创、固位牢靠、美观舒适和生物相容性好的修复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在临床中可以考虑作为一种理想的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端树脂粘接桥 个别前牙缺失 固定修复 树脂粘接剂 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 氧化锆 口腔美学 微创 患者满意度
下载PDF
激光扫描结合逆向工程技术建立粘结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磊 谢秋菲 +2 位作者 韩景芸 王勇 冯海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9-802,共4页
目的:建立一套简便、低成本的口腔修复体及相关牙体、牙周组织、骨组织的三维有限元建模方法。方法:制作包括双侧基牙和修复体桥体的石膏模型,采用线激光扫描仪扫描石膏模型,在逆向工程CAD软件Geomagic5.0中完成对扫描数据拼合,完成石... 目的:建立一套简便、低成本的口腔修复体及相关牙体、牙周组织、骨组织的三维有限元建模方法。方法:制作包括双侧基牙和修复体桥体的石膏模型,采用线激光扫描仪扫描石膏模型,在逆向工程CAD软件Geomagic5.0中完成对扫描数据拼合,完成石膏模型的数字化过程,生成基础三维几何模型。在I-DEAS10NXSeries软件和Geomagic中对基牙及修复体三维模型设计后,在Geomagic5.0中,构建牙周组织及基牙对应区域牙槽骨结构,完成三维几何模型。在MSC.MarcMentat2003有限元分析软件中进行网格划分,并确定边界条件。将模型提交到Msc.Marc2003,对模型进行试计算。结果:建立了右下第二前磨牙、右下第一磨牙玻璃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粘结桥(GFRC-RBFPD)及相关组织的三维几何模型与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分为4个部分:粘结桥、基牙、牙周膜、牙槽骨(区分了骨硬板、皮质骨、松质骨3部分结构)。结论:基于三维激光扫描、逆向工程技术建立几何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网格划分生成修复体及相关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是可行的,并极大的提高模型的几何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 玻璃纤维 粘结桥 逆向工程技术
下载PDF
玻璃纤维强化复合树脂前牙粘结桥临床应用初探 被引量:16
4
作者 谢秋菲 张磊 张庆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 :探讨前牙玻璃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粘结桥 (GFRC RBFPD)修复方法和评价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修复门诊 3 0名前牙缺失病例 ,缺失 1颗牙者 2 7例 ,缺失 2颗牙者 3例。其中基牙不需牙体预备的 16例 ,少量牙体预备的 14例。采用STICK... 目的 :探讨前牙玻璃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粘结桥 (GFRC RBFPD)修复方法和评价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修复门诊 3 0名前牙缺失病例 ,缺失 1颗牙者 2 7例 ,缺失 2颗牙者 3例。其中基牙不需牙体预备的 16例 ,少量牙体预备的 14例。采用STICK预浸透玻璃纤维强化的Sinfony复合树脂制作粘结桥。应用All Bond 2树脂粘结材料粘结修复体。临床进行定期检查 ,全面评价使用效果。结果 :2 6例 6个月后临床复查 ,2 3例 (88.5 % )GFRC RBFPD不松动 ,修复体完好 ,无折断、缺损或过度磨耗 ,无明显着色 ,固位体边缘与粘结剂界面临床观察结合良好。 2例 (7.7% )在使用中出现脱粘 ,1例 (3 .8% )折断。 2 4例 18个月后临床复查 ,其中 3例 (12 .5 % )脱粘 ,3例 (12 .5 % )折断 ;基牙的探诊出血与对照牙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别 (P <0 .0 5 )。结论 :GFRC RBFPD是一种微介入、无金属的固定修复方法 ,向患者提供了传统固定桥以外另一种固定修复方式。其支架强度和粘结强度需进一步提高 ,临床应用效果应长期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局部义齿 纤维强化复合树脂 粘结
下载PDF
口腔氧化锆陶瓷的粘接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睿 孙迎春 +2 位作者 周晖 王晨 魏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8-482,共5页
背景:氧化锆陶瓷因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口腔修复重建领域被广泛应用,但如何对氧化锆陶瓷表面进行改性,以提高修复体与牙体组织的粘接强度成为目前临床工作中的难点。目的:综述口腔氧化锆陶瓷的粘接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 背景:氧化锆陶瓷因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口腔修复重建领域被广泛应用,但如何对氧化锆陶瓷表面进行改性,以提高修复体与牙体组织的粘接强度成为目前临床工作中的难点。目的:综述口腔氧化锆陶瓷的粘接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数据库,检索关键词为"zirconia,silane coupling agent,resin cement,bonding"。结果与结论:通过化学摩擦硅涂层系统结合新型混合非功能性硅烷偶联剂对氧化锆瓷进行表面处理,利用小粒径(50μm)的含硅颗粒氧化铝粉末对氧化锆进行喷砂,形成含硅粒子的粗糙覆盖表层,此系统可降低传统喷砂对瓷边缘薄弱部位的损伤,提高修复体边缘密合度;新型混合非功能性硅烷偶联剂与陶瓷表面可形成稳定且高强度的硅氧烷键,其水解稳定性远高于传统的硅烷偶联剂,利用硅氧烷在界面处与聚合物交联形成的互穿网络体系,可更有效地将树脂共价接枝到硅烷表面,有效提高氧化锆陶瓷与树脂的粘接强度,为修复体提供足够的固位力,提高临床修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氧化锆 硅烷偶联剂 化学摩擦硅涂层 粘接 树脂水门汀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前牙玻璃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粘结桥的强度 被引量:8
6
作者 张磊 谢秋菲 郑刚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 对前牙玻璃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粘结桥的力学性能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 通过预制铜制标准模型 ,保证固位翼三维恒定的情况下 ,以Sinfony复合树脂制作不加纤维和加纤维的上中切牙粘结桥共 2 6例 ,在37± 1℃的蒸馏水中保存 10天... 目的 对前牙玻璃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粘结桥的力学性能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 通过预制铜制标准模型 ,保证固位翼三维恒定的情况下 ,以Sinfony复合树脂制作不加纤维和加纤维的上中切牙粘结桥共 2 6例 ,在37± 1℃的蒸馏水中保存 10天后 ,在万能力学试验机上分别从切端顺牙长轴方向和舌侧垂直于牙长轴方向以1mm/min的速度加压 ,得出折裂力值。结果 由切端顺牙长轴方向垂直加力时 ,经纤维强化的粘结桥的折裂力值较未经强化的粘结桥的折裂力值出现了显著的提高 ,达到 4 97.4± 90 .3N ;舌侧垂直加力时 ,两组的折裂力值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前牙玻璃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粘结桥承受轴向力的能力显著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 玻璃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粘结桥 粘结强度 力学性能 折裂强度 疲劳 测定
下载PDF
改良式固定型马里兰桥修复老年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宁江海 高飞 +1 位作者 章捍东 侯康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9-351,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改良式固定型马里兰桥修复老年患者前牙缺失的可行性,并对修复的方法设计、修复体制作过程及适应证进行总结。方法选择个别前牙缺失,存在不同程度邻牙松动、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等体征的老年患者24例,运用改良式固定型马里... 目的探讨运用改良式固定型马里兰桥修复老年患者前牙缺失的可行性,并对修复的方法设计、修复体制作过程及适应证进行总结。方法选择个别前牙缺失,存在不同程度邻牙松动、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等体征的老年患者24例,运用改良式固定型马里兰桥修复缺失牙,并对完成修复的病例随访3~5年。结果修复成功率为87.5%。24例患者有3例修复体脱落,需重新粘接;其余修复体未见明显松动。基牙无松动,桥体下方牙龈无明显红肿,患者对修复体的使用与外观效果均感满意。12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牙结石;2例患者存在舌侧轻度异物感,经过对症处理后效果满意。结论改良式固定型马里兰桥修复老年前牙缺失具有磨牙少、效果美观,并能同时固定松动牙邻牙等优点,修复效果可靠。但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齿 局部 固定 树脂粘固 老年人 牙缺失
下载PDF
复合树脂粘结桥支架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韩景芸 李彦生 费仁元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2-496,共5页
以基于STL的网格实体建模方法,设计了修复体、基牙、牙周膜、骨皮质,骨松质和牙槽骨的三维几何模型。借助有限元分析,将力学模型简化为弯扭变形,确定了初步支架设计方案。同时通过施加真实口腔载荷,对支架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和优化... 以基于STL的网格实体建模方法,设计了修复体、基牙、牙周膜、骨皮质,骨松质和牙槽骨的三维几何模型。借助有限元分析,将力学模型简化为弯扭变形,确定了初步支架设计方案。同时通过施加真实口腔载荷,对支架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和优化,得到基于传统支架的改良设计方案Ⅱ-M和创新支架设计方案Ⅲ-M。计算表明较纯树脂粘接桥,对危险域里的应力值,方案Ⅱ-M能平均降低22.50%,方案Ⅲ-M则可达到37.80%。证明优化后的支架加强效果明显,对修复体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接桥 玻璃纤维 复合树脂 FEA 优化设计
下载PDF
改良式烤瓷粘接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宁 骆小平 +1 位作者 刘侠 钱冬冬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12期629-630,共2页
目的研究改良式烤瓷粘接桥的修复效果。方法2000—2001年选择100例前牙或单个后牙缺失的患者,采取改良式烤瓷粘接桥修复。结果120个修复体中,15个松动脱落,5个有继发龋,8个有基牙变色。结论改良式烤瓷粘接桥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式,应严... 目的研究改良式烤瓷粘接桥的修复效果。方法2000—2001年选择100例前牙或单个后牙缺失的患者,采取改良式烤瓷粘接桥修复。结果120个修复体中,15个松动脱落,5个有继发龋,8个有基牙变色。结论改良式烤瓷粘接桥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式,应严格选择适应证,合理设计修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瓷 粘接固定桥
下载PDF
一端为非刚性连接体的后牙四单位金属翼板粘结桥的抗疲劳实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慧 谭京 王新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评价带有非刚性连接体与刚性连接体后牙四单位金属翼板粘结桥在模拟口腔功能状态下抗疲劳寿命的差别。方法:选择新鲜完整的离体人第一前磨牙和第二磨牙作为基牙包埋于自凝树脂中,模拟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的连续缺失,制作10个模型... 目的:评价带有非刚性连接体与刚性连接体后牙四单位金属翼板粘结桥在模拟口腔功能状态下抗疲劳寿命的差别。方法:选择新鲜完整的离体人第一前磨牙和第二磨牙作为基牙包埋于自凝树脂中,模拟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的连续缺失,制作10个模型试块,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在第一前磨牙的远中设计栓体栓道式非刚性连接体,在第二磨牙的近中设计刚性连接体;对照组制作双端刚性连接的四单位金属翼板粘结桥,将试块置于冷热循环机械载荷咀嚼模拟疲劳试验机上进行加载,记录粘结桥发生破坏时的循环加载次数。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初次粘结后发生破坏时的平均循环加载次数分别为(134.34±8.17)万次和(92.58±19.73)万次,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双侧,α=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一端带有非刚性连接体的后牙四单位金属翼板粘结桥比双端均为刚性连接的后牙四单位金属翼板粘结桥的抗疲劳寿命长。结论:在体外模拟使用一端为非刚性连接体的长跨度金属翼板粘接桥的寿命要长于两端均为刚性连接体的传统粘接桥,结果需临床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齿固位 义齿设计 义齿 局部 固定 树脂粘结
下载PDF
可摘局部义齿结合复合树脂贴面对老年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咬合重建修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宁江海 章捍东 +1 位作者 王燕一 侯康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68-1470,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可摘局部义齿进行咬合重建并结合复合树脂贴面恢复老年患者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临床操作特点及适应证。方法选择2002年3月-2003年5月肯氏1类牙列缺损的门诊患者16例,采用可摘局部义齿(RPD)修复并恢复垂直距离,进行... 目的观察应用可摘局部义齿进行咬合重建并结合复合树脂贴面恢复老年患者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临床操作特点及适应证。方法选择2002年3月-2003年5月肯氏1类牙列缺损的门诊患者16例,采用可摘局部义齿(RPD)修复并恢复垂直距离,进行咬合重建修复,在此基础上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前牙区贴面修复,以恢复前牙区美观、高度并重建切导,部分病例同时应用复合树脂进行了松牙固定。于修复完成后3个月、2年、4年进行随访,树脂修复采用USPHS标准进行评价,RPD则通过问卷调查结合临床检查进行评价。结果临床观察4年,复合树脂修复效果可靠,易于修理调改,调简单方便,并能最大限度保存牙体组织;修复体经济、美观,4年树脂贴面的保存率为85.7%,基本能够满足临床的美观及功能要求;与可摘局部义齿配合使用,克服了后者外观欠佳的缺点。结论应用复合树脂结合可摘局部义齿进行咬合重建具有创伤小、经济、美观、有利于牙体组织保存的优点,易被老年牙列缺损患者所接受,值得进行进一步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齿 局部 可摘 义齿 局部 固定 树脂黏固 老年人
下载PDF
微型固位钉式无冠粘结固定义齿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姜婷 洪伟 张庆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5-669,共5页
目的 :评价微型固位钉和金属翼板辅助固位的树脂粘结固定义齿修复单个中间缺失的前牙或前磨牙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1例单个上颌前牙或前磨牙中间缺失患者进行无冠粘结固定义齿 (crownlessbridgeworks ,CBW )系统修复 ,在修复后即刻、1... 目的 :评价微型固位钉和金属翼板辅助固位的树脂粘结固定义齿修复单个中间缺失的前牙或前磨牙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1例单个上颌前牙或前磨牙中间缺失患者进行无冠粘结固定义齿 (crownlessbridgeworks ,CBW )系统修复 ,在修复后即刻、1个月及 2年后对修复体的固位、边缘密合性、美观、口腔卫生状况、牙体牙周健康等项目进行评价。同时 ,对 2 0例单个中间牙缺失患者采用传统的 3单位全冠固位固定义齿方法修复并给以同期评价。 2组患者各评价项目的满意率之间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2年后 ,2组固定桥修复均无脱落。所有临床评价项目均为满意或可接受 ,无继发龋发生。 2组之间各项目的Fisher精确校正或连续校正卡方检验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CBW树脂粘结固定修复法具有磨除牙体组织少、无需麻醉、对牙体牙周组织影响小、易于掌握等优点。在本研究所观察的时间限度内 ,可作为传统固定修复的替代方法来修复中间缺失的单个前牙或前磨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结固位固定义齿 固定局部义齿 机械固位 无冠粘结固定义齿
下载PDF
复合树脂粘结桥有限元三维建模和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景芸 费仁元 +1 位作者 李彦生 张磊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56-761,共6页
以基于STL的网格实体建模方法,设计了修复体、基牙、牙周膜、骨皮质,骨松质和牙槽骨的三维几何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模拟了四种载荷下不同支架和洞型设计对修复体应力分布及强度的影响,发现与纯树脂模型相比,传统纵向设计使修复体牙合... 以基于STL的网格实体建模方法,设计了修复体、基牙、牙周膜、骨皮质,骨松质和牙槽骨的三维几何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模拟了四种载荷下不同支架和洞型设计对修复体应力分布及强度的影响,发现与纯树脂模型相比,传统纵向设计使修复体牙合面的σ1最大值升高了6.22%,而改良后的支架可有效降低各危险区的应力极值,提高修复体的强度;洞型的改良设计能够减小固位体接触面上的最大剪应力,对粘结剂层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通过加宽连接体及减小桥体颊舌径尺寸可进一步缓解应力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结桥 玻璃纤维 复合树脂 STL FEA
下载PDF
使用改良半固定桥修复单个缺失后牙的3年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谭京 魏秀霞 +1 位作者 张庆辉 周永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4-317,共4页
目的:观察一种改良半固定桥(使用金属翼板和全冠作为固位体,其中桥体与金属翼板间使用非刚性连接体)修复单个缺失后牙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在临床上选择38例单个后牙缺失患者,要求1个基牙牙体缺损较大,另1个基牙牙体完整。在牙体完整... 目的:观察一种改良半固定桥(使用金属翼板和全冠作为固位体,其中桥体与金属翼板间使用非刚性连接体)修复单个缺失后牙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在临床上选择38例单个后牙缺失患者,要求1个基牙牙体缺损较大,另1个基牙牙体完整。在牙体完整的基牙上使用金属翼板固位体,在其邻近缺隙侧放置栓体;另1个基牙用全冠作为固位体,与桥体刚性连接,在桥体的另一侧放置栓道,与金属翼板上的栓体形成非刚性连接。同时选取42例相同条件的病例,使用传统双端固定桥进行修复。对比改良半固定桥与传统双端固定桥修复单个缺失后牙的效果。结果:改良半固定桥组平均观察时间为40.3个月(最短观察时间9个月,最长60个月),其中有1例在使用7个月后、1例在使用20个月后,全冠固位体和桥体一侧发生松动脱落,其余未出现异常。对照组平均观察时间为44.7个月(最短22个月,最长50个月),未发现基牙松动、固位体松动等。所有80例修复体边缘良好,基牙均没有出现龋坏及基牙松动等情况。结论:改良半固定桥在观察期内显示出良好的修复效果,该方法一侧采用金属翼板固位体,有利于保留健康牙体组织,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牙 义齿 固定 树脂粘结 附着体 锁结
下载PDF
树脂类临时冠桥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符志锋 李彦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S1期292-295,共4页
临时冠桥是固定修复中保护预备后基牙的一种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口腔材料的改进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在原有的自凝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树脂类临时冠桥材料。下面就树脂类临时冠桥材料的分类、性能、临床意义、操作方... 临时冠桥是固定修复中保护预备后基牙的一种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口腔材料的改进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在原有的自凝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树脂类临时冠桥材料。下面就树脂类临时冠桥材料的分类、性能、临床意义、操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修复体 固定局部义齿 树脂
下载PDF
两单位单端金属翼板粘结桥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坚 杨亚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观察两单位单端金属翼板粘结桥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访16例2005至2009年间行单端金属翼板粘结桥修复的患者,修复后每6~12个月检查修复体固位和基牙健康状况。结果:16例患者共20件修复体的观察时间15~53个月,平均观察时间34个... 目的:观察两单位单端金属翼板粘结桥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访16例2005至2009年间行单端金属翼板粘结桥修复的患者,修复后每6~12个月检查修复体固位和基牙健康状况。结果:16例患者共20件修复体的观察时间15~53个月,平均观察时间34个月,1件修复体脱落,脱粘结率5%。结论:单端金属翼板粘结桥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黏合 义齿 局部 固定 树脂黏固
下载PDF
前磨牙邻面板固位全瓷粘接桥修复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鑫 朱智敏 +2 位作者 李紫嫣 周进茹 陈文川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目的探究IPS e.max Press玻璃基铸造陶瓷和WIELAND氧化锆陶瓷邻面板固位粘接桥修复下颌第二前磨牙缺失的抗折性能及模拟短期使用后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成人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各32颗,体外建立下颌第二前磨牙缺失模型。随机分... 目的探究IPS e.max Press玻璃基铸造陶瓷和WIELAND氧化锆陶瓷邻面板固位粘接桥修复下颌第二前磨牙缺失的抗折性能及模拟短期使用后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成人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各32颗,体外建立下颌第二前磨牙缺失模型。随机分为4组(n=8),E0组:IPS e.max Press铸瓷粘接桥;E1组:IPS e.max Press铸瓷粘接桥+30万次机械循环加载;W0组:WIELAND氧化锆全瓷粘接桥;W1组:WIELAND氧化锆全瓷粘接桥+30万次机械循环加载。万能测试机测试各实验组的破坏载荷力值。结果机械循环加载后试件均无松动或脱落,无明显裂纹。万能测试机测试结果:E0、E1、W0、W1组破坏载荷分别为(1 242.85±260.11)、(1 062.60±179.98)、(1 650.85±206.77)、(1 167.61±265.50) N,均大于下颌第二前磨牙所受最大力(360 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0组破坏载荷小于W0组(P<0.05)。循环加载后,E1组和W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加载后,铸瓷组(E1、E0)破坏载荷变化不显著(P>0.05),氧化锆组(W0、W1)明显降低(P<0.05)。结论 IPS e.max Press铸瓷和WIELAND氧化锆全瓷邻面板固位粘接桥修复下颌第二前磨牙缺失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抗折性能,短期修复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瓷 邻面板 粘接桥 破坏载荷
下载PDF
全瓷粘接桥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俊宇 万乾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0-694,共5页
为契合当代微创的治疗理念,粘接桥在口腔修复领域有着较大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全瓷材料及粘接技术的发展,全瓷粘接桥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全瓷粘接桥具有微创、美观、省时和低成本等优势,若适应证选择恰当,能体现出优良的中... 为契合当代微创的治疗理念,粘接桥在口腔修复领域有着较大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全瓷材料及粘接技术的发展,全瓷粘接桥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全瓷粘接桥具有微创、美观、省时和低成本等优势,若适应证选择恰当,能体现出优良的中短期修复效果,但其远期的临床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就全瓷粘接桥及其病例的选择、设计方式、粘接技术和预后情况等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瓷 粘接 固定义齿
下载PDF
单端树脂粘结固定桥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邱海燕 张倩 +1 位作者 徐梦蓉 高国宁 《齐鲁医学杂志》 2012年第5期419-423,共5页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研究单端树脂粘结固定桥的存留率和成功率。方法在Pubmed上以"denture,partial,fixed,resin-bonded"为检索词,检索1990年1月1日—2010年10月10日期间发表的文章,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研究单端树脂粘结固定桥的存留率和成功率。方法在Pubmed上以"denture,partial,fixed,resin-bonded"为检索词,检索1990年1月1日—2010年10月10日期间发表的文章,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后,采用Stata 10.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501篇论文中最终筛选出13篇论文(12项临床研究),共计930个修复体。针对不同实验设计类型进行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单端树脂粘结固定桥存留率是95%(95%CI 92%~98%),成功率是90%(95%CI 86%~94%);上颌修复体的单端树脂粘结固定桥成功率(89%)低于下颌(93%),差异有显著性(P=0.042);前牙区修复体的成功率(89%)低于后牙区(96%),但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5)。其他影响因素无法建立有效的回归模型。结论上颌单端树脂粘结固定桥的成功率低于下颌;建议以后对单端树脂粘结固定桥进行高质量、大范围、长期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并提供详细的临床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齿 局部 固定 树脂黏固 系统评价 MEDLARS
下载PDF
树脂粘接固定桥在下切牙缺失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捷 林珍香 +2 位作者 郑志强 陈群 卢兆杰 《广东牙病防治》 2015年第11期606-609,共4页
下切牙缺失是修复的难点,随着纤维加强复合树脂和氧化锆、氧化铝支架粘接固定桥技术的发展,为这一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方案。临床中修复体易脱落是粘接固定桥修复的主要缺点,其成功率与其设计和粘接技巧直接相关。本文就粘接固定桥治... 下切牙缺失是修复的难点,随着纤维加强复合树脂和氧化锆、氧化铝支架粘接固定桥技术的发展,为这一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方案。临床中修复体易脱落是粘接固定桥修复的主要缺点,其成功率与其设计和粘接技巧直接相关。本文就粘接固定桥治疗下切牙缺失的适应证、材料、设计要点和粘接技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粘接固定桥 纤维 氧化锆 氧化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