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approach analysis of maximum riverbed scour depth above subway tunnel
1
作者 Jun CHEN Hong-wu TANG +1 位作者 Zui-sen LI Wen-hong DAI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2010年第4期431-442,共12页
When subway tunnels are routed underneath rivers, riverbed scour may expose the structure, with potentially severe consequences. Thus, it is important to identify the maximum scour depth to ensure that the designed bu... When subway tunnels are routed underneath rivers, riverbed scour may expose the structure, with potentially severe consequences. Thus, it is important to identify the maximum scour depth to ensure that the designed buried depth is adequate. There are a range of methods that may be applied to this problem, including the fluvial process analysis method, geological structure analysis method, scour formula method, scour model experiment method,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However, the application ranges and forecasting precision of these methods vary considerably. In order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methods, a subway tunnel passing underneath a river was selected, and the aforementioned five methods were used to forecast the maximum scour depth. The fluvial process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river regime and evolution trend, which were the baseline for examination of the scour depth of the riverbed.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scour model experiment an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s are reliable; these two methods are suitable for application to tunnel projects passing underneath rivers. The scour formula method was less accurate than the scour model experiment method; it is suitable for application to lower risk projects such as pipelines. The results of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analysis had low precision; the method is suitable for use as a secondary method to assist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forecast the maximum scour depth of the riverbed above the subway tunnel, a combination of methods is suggested, and the appropriate analysis method should be chosen with respect to the loc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flow subway tunnel scour depth scour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超大埋深软岩隧道平行导洞合理超前距离研究
2
作者 谭忠盛 张宝瑾 +4 位作者 马建华 陈应武 赵金鹏 范晓敏 王雪冰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共7页
为解决滇藏铁路丽香线哈巴雪山隧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变形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的方法,对哈巴雪山隧道不同平行导洞超前距离下隧道变形及正洞区域应力进行研究,提出平行导洞的合理超前距离。研究结果表明:1)哈巴雪山隧道平行导... 为解决滇藏铁路丽香线哈巴雪山隧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变形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的方法,对哈巴雪山隧道不同平行导洞超前距离下隧道变形及正洞区域应力进行研究,提出平行导洞的合理超前距离。研究结果表明:1)哈巴雪山隧道平行导洞超前正洞的距离应设定为100 m,此时平行导洞对正洞区域的应力释放效果已达90%以上。2)平行导洞的设置使正洞拱顶沉降减小6.92%,上台阶水平收敛减小14.58%,下台阶水平收敛减小10.8%。由此可知,平导超前开挖能够减小正洞支护变形,对正洞水平收敛的控制效果大于拱顶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埋深 软岩隧道 应力释放技术 平行导洞 超前距离
下载PDF
砂卵石地层浅埋地铁车站暗挖施工关键技术
3
作者 戴志仁 胡瑞青 +1 位作者 杨自刚 李小强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3-89,共7页
研究目的:针对富水砂卵石地层地铁车站明挖法施工面临的道路交通问题,本文依托成都富水砂卵石地层首次采用暗挖法施工地铁车站的成功案例,对暗挖法施工关键工艺开展研究,指明了暗挖导洞设置及其开挖时序、地层超前预加固方式、初期支护... 研究目的:针对富水砂卵石地层地铁车站明挖法施工面临的道路交通问题,本文依托成都富水砂卵石地层首次采用暗挖法施工地铁车站的成功案例,对暗挖法施工关键工艺开展研究,指明了暗挖导洞设置及其开挖时序、地层超前预加固方式、初期支护类型、永临结合钢管柱以及拱形盖板扣拱等关键工艺,明确了富水砂卵石地层浅埋大跨地铁车站首次采用暗挖法施工的可行性。研究结论:(1)基于“化整为零”的思路,借助大刚度管幕超前支护,明确了导洞设置原则,采用多导洞法实施钢立柱与盖板(顶板)后,可按盖挖法理念完成超浅覆土下的地铁车站暗挖施工;(2)浅覆土管幕打设精度与地层扰动控制是富水砂卵石地层沉降控制的关键,应遵循“精准定位、及时纠偏,欠土顶进、严控超挖,先低速后匀速”的基本原则;(3)基于初期支护主要以被动承载为主,格栅钢架经济性好、施工方便,喷混后抗弯刚度增幅将近8倍,且大于工字钢喷混后等效抗弯刚度,宜采用格栅钢架;(4)顶部预埋倒L形钢板的“蛇形”中立柱,可实现两侧衬砌结构的有效连接与水平向有效传力,液压反循环钻机可满足小净空条件下高精度永临结合钢管柱施作需要;(5)本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地层暗挖法车站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浅埋 大跨 暗挖法 导洞 管幕法
下载PDF
黄土盾构隧道开挖围岩扰动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4
作者 韩兴博 陈子明 +3 位作者 叶飞 梁晓明 冯浩岚 夏天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8-977,共10页
为了探究不同含水率和埋深等工况下的黄土盾构隧道开挖对围岩的扰动作用特征,采用相似模型试验,首先通过三轴试验测定了不同含水率下原状黄土物理参数及强度指标,通过大量试配得到了不同含水率下与原状黄土强度指标参数相似的试验用土... 为了探究不同含水率和埋深等工况下的黄土盾构隧道开挖对围岩的扰动作用特征,采用相似模型试验,首先通过三轴试验测定了不同含水率下原状黄土物理参数及强度指标,通过大量试配得到了不同含水率下与原状黄土强度指标参数相似的试验用土。其后,考虑盾构隧道盾尾间隙特征,开展不同含水率及埋深等组合工况下盾构开挖模拟试验,通过微型土压力传感器、百分表等监测元件以及数字图像技术等手段,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地层变形、地表沉降和围岩应力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含水率较低时,围岩的自稳能力强;含水率越高,埋深越大,开挖对地层的扰动作用也越大;地表最大沉降值与含水率呈正相关,与埋深呈负相关;围岩剩余应力随含水率和埋深的增大而增大,但当含水率增大至一定值(26.6%)时,围岩剩余应力骤减;基于不同含水率下的围岩应力及变形发展规律,可将黄土含水率分为自稳、形变以及松动含水率,基于含水率和埋深引起的围岩松动情况,可将不同工况下的黄土盾构隧道围岩压力作用模式按照形变压力和松动压力计算,以更加适应黄土地层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盾构隧道 相似模型试验 含水率 埋深 围岩变形 应力
下载PDF
缓倾软岩隧道底部结构劣化因素及影响机制分析
5
作者 李世鑫 翁效林 +1 位作者 叶珊杉 沈凤琳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15-130,共16页
【目的】探明缓倾软岩隧道底部结构劣化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研究在不同围岩强度、岩层产状、地应力作用下的缓倾软岩隧道底部变形及塑性区发展趋势。【方法】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和遍布节理本构模型确定数值模拟的力学参数并构建... 【目的】探明缓倾软岩隧道底部结构劣化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研究在不同围岩强度、岩层产状、地应力作用下的缓倾软岩隧道底部变形及塑性区发展趋势。【方法】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和遍布节理本构模型确定数值模拟的力学参数并构建开挖模型,通过改变Hoek-Brown参数、岩层产状、地应力状态分析隧道的变形规律。【结果】深埋缓倾软岩隧道拱底两侧具有明显非对称变形,随着Hoek-Brown参数和围岩强度的提高,隧道拱底隆起量不断降低,且拱底两侧的非对称变形有所减弱并趋向于对称变形。当围岩强度较低时,围岩混合剪切型塑性区主要分布在拱底,基体剪切破坏主要分布在边墙,且剪切破坏范围随围岩强度的提高呈不断减小趋势。在倾角为0°~30°条件下,随着岩层倾角的增大,隧道底部隆起呈不断减小趋势,且拱底塑性区分布深度逐渐减小。随着岩层倾向角增大,隧道底部非对称变形和变形量增加,且拱底混合剪切塑性破坏区不断向深处延伸。随着侧压力系数和隧道埋深的增大,隧道仰拱处的变形量和变形速率比其他位置的大,且埋深的改变主要影响围岩塑性区体积和分布深度,而侧压力系数的改变还影响塑性区的分布形态。【结论】缓倾软岩隧道的变形发展趋势和塑性区破坏模式均与岩层产状有关,缓倾角条件下的拱底变形较大,且围岩节理剪切破坏主要发生在岩层倾斜方向上。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确定不利变形位置及优化支护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变形 数值模拟 隧道埋深 岩层产状 HOEK-BROWN强度准则
下载PDF
浅埋双侧偏压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变化规律研究
6
作者 孙博涛 陈家征 +1 位作者 李忠 韩炀 《粉煤灰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5期50-58,共9页
为研究浅埋双侧偏压小净距隧道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围岩压力变化规律,以朝阳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对浅埋双侧偏压小净距隧道在不同地表坡度、隧道埋深和隧道净距下的围岩位移场和塑性区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为研究浅埋双侧偏压小净距隧道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围岩压力变化规律,以朝阳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对浅埋双侧偏压小净距隧道在不同地表坡度、隧道埋深和隧道净距下的围岩位移场和塑性区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地表坡度和隧道埋深的不断增大,围岩位移和塑性区不断增大;随着隧道净距不断增大,围岩竖向位移呈现先增大再减小最后增大的变化,水平位移不断增大;当隧道净距较小时,隧道周围的塑性区域较大,净距增大时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偏压 小净距隧道 地表坡度 埋深 净距 分析指标
下载PDF
高速公路隧道岩爆预测研究
7
作者 杨振生 王波 《建筑技术》 2024年第17期2162-2165,共4页
对香丽高速公路某隧道地应力测试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该隧道的初始应力场进行了拟合。采用应力条件预测法及岩爆倾向性预测法对该隧道岩爆的可能性进行了预测分析,并通过参数反演对比经验公式,提出了该隧道各等级岩爆发生的临界深度... 对香丽高速公路某隧道地应力测试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该隧道的初始应力场进行了拟合。采用应力条件预测法及岩爆倾向性预测法对该隧道岩爆的可能性进行了预测分析,并通过参数反演对比经验公式,提出了该隧道各等级岩爆发生的临界深度,以期为隧道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岩爆 临界深度
下载PDF
地铁盾构施工下穿既有明挖隧道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勇 曹毅泽 +4 位作者 吴薪柳 樊浩博 周怡晟 宋玉香 林家桢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21,共12页
为探究盾构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结构和地层的变形影响规律,以拟建的石家庄市地铁5号线下穿6线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几何相似比配制地层和结构模型试验材料,并设计试验监测系统。采用直径1 200 mm小型盾构机,试验模拟盾构隧道以不同深度垂... 为探究盾构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结构和地层的变形影响规律,以拟建的石家庄市地铁5号线下穿6线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几何相似比配制地层和结构模型试验材料,并设计试验监测系统。采用直径1 200 mm小型盾构机,试验模拟盾构隧道以不同深度垂直下穿既有6线隧道的施工过程,并分析下穿过程中既有6线隧道和地层土体的沉降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既有隧道底部地层距盾构隧道拱顶距离的增大,地层沉降减小,盾构施工对地层的影响范围约为1.5倍洞径,显著影响区为1倍洞径;随着埋深的增大,盾构施工引起结构下方地层的沉降减小,距盾构隧道拱顶距离分别为1倍洞径和1.5倍洞径时沉降最大差值为31.25%;6线隧道结构与其下方地层产生脱空,盾尾脱出阶段发生的地层沉降占比大于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施工 下穿既有隧道 模型试验 沉降规律 埋深
下载PDF
珠三角网河区河床冲刷深度计算与演变趋势分析
9
作者 文丽 《吉林水利》 2024年第7期41-46,共6页
河床冲刷深度对穿河隧道的安全埋深设计至关重要。埋深不足会导致隧道运行安全和河道行洪安全受到威胁,而埋深过深会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浪费。以珠三角网河区穿河隧道为例,基于河道地质和水文条件,对河床演变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并采用规范... 河床冲刷深度对穿河隧道的安全埋深设计至关重要。埋深不足会导致隧道运行安全和河道行洪安全受到威胁,而埋深过深会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浪费。以珠三角网河区穿河隧道为例,基于河道地质和水文条件,对河床演变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并采用规范推荐及业内常用的冲刷深度计算公式进行详细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确定了合理的河道冲刷深度取值,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刷深度 穿河隧道 网河区 河床演变
下载PDF
基于直流线路互联的区-隧供电系统弹性恢复策略
10
作者 孔惠文 马静 +1 位作者 程鹏 贾利民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89-2103,共15页
在“双碳”目标下,以服务区光伏车棚、光伏隧道为代表的能源交通融合供电场景逐步普及,这使得形态开放且布局分散的区-隧供电系统在面临极端灾害或人为攻击时更为脆弱。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直流线路互联的区-隧供电系统弹性恢复策略... 在“双碳”目标下,以服务区光伏车棚、光伏隧道为代表的能源交通融合供电场景逐步普及,这使得形态开放且布局分散的区-隧供电系统在面临极端灾害或人为攻击时更为脆弱。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直流线路互联的区-隧供电系统弹性恢复策略。根据灾害前对直流线路的改造与韧性加固计划,首先,提出了基于直流线路被优先遍历的可行拓扑搜索策略,用于保障所提系统在极端灾害后的有效互联;其次,基于对故障负荷重要级权重的多层级分类策略,该文先后以重要负荷恢复量最大化和系统额外损耗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了故障恢复目标函数,共同保证极端灾害发生后系统基于稀缺分布式能源的最大弹性恢复;再次,基于传统二阶锥松弛方法可能挣脱原始约束的缺陷,提出通过约束额外损耗中流经电流分量实现对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问题的收敛,确保所提模型在不同初始条件下的稳定适用;最后,通过涵盖区-隧供电系统的改进IEEE 123节点配电网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隧供电系统 直流线路互联 深度优先遍历 弹性恢复
下载PDF
有限地层三孔并行海底隧道渗流场解析研究
11
作者 韩智铭 闫科宇 +2 位作者 王雪 朱正国 崔会敏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研究目的:目前对海底隧道渗流场的研究大多基于半无限空间的单孔隧道,考虑实际工程常采用三孔并行的排布方式,且实际工程中隧道下方常存在相对不透水层或基岩等不透水边界,本文以渗流力学为基础采用镜像法和竖井理论推导有限厚度地层海... 研究目的:目前对海底隧道渗流场的研究大多基于半无限空间的单孔隧道,考虑实际工程常采用三孔并行的排布方式,且实际工程中隧道下方常存在相对不透水层或基岩等不透水边界,本文以渗流力学为基础采用镜像法和竖井理论推导有限厚度地层海底隧道渗流场解析解,将公式进行退化和数值验证,并对不透水边界距离、三孔隧道埋深、间距及注浆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结论:(1)隧道下方不透水边界对涌水量影响较大,当不透水边界距隧道中心为25r1时,对涌水量基本没有影响;(2)三孔并行隧道间渗流场存在相互影响,且随隧道间距的增加影响逐渐减弱,当隧道间距大于30r1时,涌水量基本没有影响;(3)三孔并行隧道涌水量随埋深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埋深为2r1时涌水量最小;(4)三孔并行隧道涌水量随注浆圈厚度增大和渗透系数减小而减小,实际工程中应注浆密实度和注浆厚度并重;(5)本研究成果可为相关海底隧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三孔并行 有限厚度地层 渗流场解析解 涌水量
下载PDF
盾构隧道衬砌缺损移动扫描检测方法研究
12
作者 巩健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79,共5页
研究目的:衬砌缺损病害状况是盾构隧道健康状态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传统人工巡检方法受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大、检测效率低且易发生漏检。车载移动扫描技术已在隧道收敛和错台等结构病害检测中得到应用,本文充分发挥其“多方面应用”的... 研究目的:衬砌缺损病害状况是盾构隧道健康状态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传统人工巡检方法受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大、检测效率低且易发生漏检。车载移动扫描技术已在隧道收敛和错台等结构病害检测中得到应用,本文充分发挥其“多方面应用”的特点,研究利用该技术获取的三维激光点云准确、快速地检测隧道衬砌缺损病害的方法,用以辅助运维管理部门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开展修缮工作。研究结论:(1)对盾构隧道激光点云采用圆柱模型建立投影关系可实现三维点云向二维图像的跨模态转换,有效提升数据处理效率;(2)将点云的位置信息和深度信息融合创建深度图像,能够突出衬砌缺损区域的视觉对比度,从而快速判识衬砌缺损病害;(3)经工程实例验证,本研究成果的检测准确率高于传统人工巡检方法,可应用于盾构隧道表观病害检测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移动扫描 盾构隧道 衬砌缺损 跨模态转换 深度图像
下载PDF
不同仰拱深度的公路黄土隧道仰拱受力特性分析
13
作者 任剑 赵雪锋 《山西交通科技》 2024年第1期80-84,共5页
仰拱是隧道衬砌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仰拱深度设计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衬砌结构的承载性能、稳定性和耐久性。合理设计公路黄土隧道仰拱结构不仅可以减少衬砌结构病害的发生,而且可以提升衬砌结构的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有限... 仰拱是隧道衬砌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仰拱深度设计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衬砌结构的承载性能、稳定性和耐久性。合理设计公路黄土隧道仰拱结构不仅可以减少衬砌结构病害的发生,而且可以提升衬砌结构的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不同仰拱深度的公路黄土隧道三维分析模型,研究不同仰拱深度的两车道公路黄土隧道仰拱结构的受力特性,相关研究成果对科学设计公路黄土隧道的仰拱深度具有重要的技术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公路隧道 仰拱结构 仰拱深度 受力特性 数值分析
下载PDF
某过断层深埋高水头TBM输水隧洞围岩-支护结构响应规律
14
作者 刘媛 刘彪 +5 位作者 许建建 王正中 赵玮 刘铨鸿 焦琳 敬熠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3期28-35,共8页
为了研究过断层深埋高水头敞开式TBM输水隧洞支护结构的响应规律,对不同支护方案下某过断层深埋高水头敞开式TBM隧洞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响应规律进行对比分析,选出最合适的支护设计方案。建立TBM隧洞动态开挖-支护精细仿真模型,逐个研究... 为了研究过断层深埋高水头敞开式TBM输水隧洞支护结构的响应规律,对不同支护方案下某过断层深埋高水头敞开式TBM隧洞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响应规律进行对比分析,选出最合适的支护设计方案。建立TBM隧洞动态开挖-支护精细仿真模型,逐个研究动态开挖-支护中围岩、锚杆、钢拱架、初喷混凝土、二衬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依次支护管棚、锚杆、钢拱架、固结灌浆、衬砌后,围岩拱顶变形分别降为不支护时的59.4%、32.9%、32.9%、4.1%、3.2%。盾尾离开后各响应突增,增幅逐步减缓且最终趋于稳定,衬砌支护后突降并稳定。锚杆应力分布不均,支护后拱腰处锚杆应力比拱顶增加快,各锚杆应力越靠近洞壁处越大。管棚+锚杆+钢拱架+固结灌浆+初喷+二衬可保证安全,但需固结围岩弹性模量、黏聚力及内摩擦角分别提高1.0、1.0、0.2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高水头输水隧洞 断层 敞开式TBM 开挖-支护 结构响应
下载PDF
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桥梁群桩基础变形及力学响应的影响分析
15
作者 王润青 《江西建材》 2024年第5期250-252,共3页
为了减小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桥梁群桩基础的影响,文中利用数值仿真手段模拟分析了隧道开挖对邻近群桩基础水平位移、切向应力以及轴向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桩基深度的增加,各个桩的水平位移表现为凸起后出现凹陷,且水平凹陷量呈现... 为了减小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桥梁群桩基础的影响,文中利用数值仿真手段模拟分析了隧道开挖对邻近群桩基础水平位移、切向应力以及轴向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桩基深度的增加,各个桩的水平位移表现为凸起后出现凹陷,且水平凹陷量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切向应力为向正向降低后反向增加的趋势;各个桩的轴向应力及竖向位移为不断增加的趋势;桩基距隧道轴线越近,桩基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切向应力和轴力越大,越容易受到隧道开挖的影响;盾构施工未穿过的桩基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切向应力及轴力小于盾构施工已穿过的桩基,即盾构施工对桩基的影响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桥梁群桩 开挖深度 水平位移 切向应力 轴向应力
下载PDF
超浅埋小净距隧道洞口段安全评估及钢栈桥工艺
16
作者 卢俊 戴海建 +1 位作者 毕丛江 封志国 《河南科学》 2024年第7期987-993,共7页
针对隧道出口段存在超浅埋、小净距与下穿既有公路的特殊性,为了确保上覆既有公路正常通车下隧道出口段安全施工,研发了在既有公路路面上钢栈桥架越隧道拱顶的新工艺及钢栈桥设计参数,首次提出了路面钢栈桥与拱顶保护壳复合式立体式隧... 针对隧道出口段存在超浅埋、小净距与下穿既有公路的特殊性,为了确保上覆既有公路正常通车下隧道出口段安全施工,研发了在既有公路路面上钢栈桥架越隧道拱顶的新工艺及钢栈桥设计参数,首次提出了路面钢栈桥与拱顶保护壳复合式立体式隧道洞口段掘进安全防护体系.采用MidasGTSNX软件,对钢栈桥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显示,路面存在车辆荷载前提下,钢栈桥的设置能有效减小围岩塑性区的分布面积,显著降低拱顶沉降,保持围岩稳定.实践表明:在既有公路路面上设置钢栈桥,能保证既有公路正常通车条件下的超浅埋与小净距下穿隧道的安全掘进,本研究结果对类似隧道工程洞口段安全施工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穿公路隧道 钢栈桥 超浅埋 小净距
下载PDF
无压圆形输水隧洞正常水深与临界水深的简便计算
17
作者 杨伟峰 杨洋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10,共10页
正常水深与临界水深是输水隧洞设计计算、运行管理的重要水力参数,圆形断面作为水力最佳断面,其特征水位计算尤为重要。针对已有公式存在精度不高、适用范围较小的问题,从水流运动的基本方程出发,引入过水断面特征参数和无量纲水深,结... 正常水深与临界水深是输水隧洞设计计算、运行管理的重要水力参数,圆形断面作为水力最佳断面,其特征水位计算尤为重要。针对已有公式存在精度不高、适用范围较小的问题,从水流运动的基本方程出发,引入过水断面特征参数和无量纲水深,结合数学运算中的极限思维,构造了多个函数模型。采用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替代传统的参数确定工作,从而得出圆形隧洞无压水流特征水深的简便计算公式。通过与以往几个典型公式进行对比发现,本文提出公式在计算精度上得到了显著提高,正常水深计算的最大相对误差被控制在0.067%以下,而临界水深的计算误差也不高于0.182%,同时二者均具有较广的计算适用范围。本研究为特征水深的计算提供了新思路,同时提出的计算公式精度高、适用范围广,在隧洞、管道等无压输水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隧洞 圆形断面 正常水深 临界水深 PSO算法 计算公式
下载PDF
大埋深复杂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机盾尾脱困技术研究
18
作者 杨有平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6期89-91,127,共4页
盾构机盾尾包裹是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往往会造成设备损坏、工期拖延、成本消耗。研究盾构机盾尾包裹成因,掌握脱困技术,以及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在盾构施工中尤为重要。结合某城际轨道交通项目施工中盾尾包裹脱困实践,分析了盾... 盾构机盾尾包裹是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往往会造成设备损坏、工期拖延、成本消耗。研究盾构机盾尾包裹成因,掌握脱困技术,以及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在盾构施工中尤为重要。结合某城际轨道交通项目施工中盾尾包裹脱困实践,分析了盾尾包裹产生的原因,通过采取地层加固、增加盾体润滑、盾体和管片保护、增加辅助千斤顶等系列技术措施,实现了盾构机的安全脱困,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埋深 复杂地层 土压平衡盾构机 盾构施工 脱困技术
下载PDF
特高海拔寒区隧道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
19
作者 郑长伟 李申 《公路交通技术》 2024年第2期171-175,共5页
为解决高寒高海拔地区运营隧道的冻害问题,在某单洞双向隧道4个断面的不同位置处布设了大量温度传感器进行现场温度监测,分析研究了特高海拔寒区隧道围岩、衬砌在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场分布规律以及围岩冻深情况。结果表明:隧道温度随季节... 为解决高寒高海拔地区运营隧道的冻害问题,在某单洞双向隧道4个断面的不同位置处布设了大量温度传感器进行现场温度监测,分析研究了特高海拔寒区隧道围岩、衬砌在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场分布规律以及围岩冻深情况。结果表明:隧道温度随季节呈周期性变化,距洞口10 m处冻害最为严重;隧道衬砌温度与隧道纵向深度呈负相关,围岩温度与隧道径向深度呈正相关关系;在距隧道洞口越近的最不利断面处,拱顶温度高于拱腰和拱脚;距洞口10 m的拱脚处冻深最大,隧道冻深影响范围为0 m~250 m。研究结果可为寒区隧道施工和保温防冻提供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冻害 温度传感器 现场监测 温度场 冻结深度
下载PDF
大断面切眼一次成巷施工工艺优化与应用
20
作者 万夫兵 陈冰 《江西煤炭科技》 2024年第2期8-10,共3页
随着井工煤矿开采深度逐渐增加,井下巷道及采掘工作面受地应力的影响越来越大,导致巷道支护难度增大。顺和煤矿针对大埋深高应力下巷道支护难的问题,通过优化施工工序以及增加支护强度,采取高强应力锚杆+W钢带+单体柱与π型梁搭配联合... 随着井工煤矿开采深度逐渐增加,井下巷道及采掘工作面受地应力的影响越来越大,导致巷道支护难度增大。顺和煤矿针对大埋深高应力下巷道支护难的问题,通过优化施工工序以及增加支护强度,采取高强应力锚杆+W钢带+单体柱与π型梁搭配联合支护的方法,实现了综采工作面切眼大断面一次成巷,成功解决了大埋深高应力巷道支护和快速掘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面切眼 大断面一次成巷 大埋深 高地应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