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4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depth-to-width ratio of flux-cored wire underwater wet welding 被引量:3
1
作者 韩焱飞 郭宁 +2 位作者 王芳 袁新 冯吉才 《China Welding》 EI CAS 2013年第1期35-40,共6页
The effects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depth-to-width ratio (D/W) of flux-cored wire underwater wet welding with a certain type of homemade .flux-cored wire are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the welding .speed, wire f... The effects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depth-to-width ratio (D/W) of flux-cored wire underwater wet welding with a certain type of homemade .flux-cored wire are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the welding .speed, wire feeding speed and torch oscillating amplitude har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dopth-to-width ratio (D/W) of welds. The D/W ratio of welds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welding speed without the oscillating of welding torch. It increased (from 0. 14 to 0. 26 ) with the increase of wire feeding speed while the torch oscillating. And it decreased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orch oscillating amplitude. However, the influelwe of oscillating speed, wire extension and welding voltage on the D/W ratio of welds was not obvi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x-cored wire underwater wet welding depth-to-width ratio
下载PDF
Theoretical analyses on bed topography responses in large depth-to-width ratio river bends with constant curvatures 被引量:1
2
作者 Shuxian GAO Haijue XU Yuchuan BAI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CSCD 2018年第5期747-766,共20页
Bed morphology is the result of a dynamic response to a complex meandering river system. I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iver. Based on the meandering river characterized by a large depth-to-... Bed morphology is the result of a dynamic response to a complex meandering river system. I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iver. Based on the meandering river characterized by a large depth-to-width ratio, a theore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with the coupling of Navier-Stokes (N-S)~ sediment transport, and bed deformation equations.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and bed response of river are obtained with the perturbation metho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effect of two- dimensional flow disturbance, the bars and pools present the regular response. For a given sinuousness, the amplitude of the bed response can be used as a criterion to judge the bedform stability. The effects of the Reynolds number, disturbance wavenumber, sinuousness, and bed morphology gradient on the bed response development are descri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andering river large depth-to-width ratio channel disturbance wave bed response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f cross-section ratios in the collisions of C^(q+) and O^(q+) (q=1-4) on atomic helium in strong-interaction region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熙萌 江丽娟 +12 位作者 周鹏 周春林 高志民 邱玺玉 崔莹 王兴安 娄凤君 吕学阳 贾娟娟 陈林 邵剑雄 吕瑛 王幡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期322-327,共6页
We have measured the cross-section ratios of helium induced by Cq+ and Oq+ (q = 1-4) in an energy range from 20 keV/amu to 500 keV/amu, and obtained the two-dimensional spectra by employing the coincidence method ... We have measured the cross-section ratios of helium induced by Cq+ and Oq+ (q = 1-4) in an energy range from 20 keV/amu to 500 keV/amu, and obtained the two-dimensional spectra by employing the coincidence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MPA-3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Hence, we obtain the ratios of total single-ionization cross-sections (SI, SC, SLSI, and DLSI), total double-ionization cross-sections (DI, DC, TI, SLDI, and DLDI) and cross-sections of every process (SI, SC, SLSI, DLSI, DI, DC, TI, SLDI, and DLDI), which induce the single-ionization and double-ionization, to the total cross sections respectively. The competitive relations between the reaction-channels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law of each reaction-channel are revealed explicitly, and the qualitative explanations involved in those results are also presented according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atom collisions strong-interaction region cross-section ratios competitive relation
下载PDF
Measurement of^(134)Xe(n,2n)^(133m),gXe reaction cross sections in 14‑MeV region with detailed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被引量:2
4
作者 Jun‑Hua Luo Jun‑Cheng Liang +3 位作者 Li Jiang Fei Tuo Liang Zhou Long He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33-42,共10页
A lead-shielded HPGe detector and offlineγ-ray spectra of the residual product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cross section(CS)and ratios of isomeric CS(σm/σg)in^(134)Xe(n,2n)^(133m),gXe reactions at different energies(1... A lead-shielded HPGe detector and offlineγ-ray spectra of the residual product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cross section(CS)and ratios of isomeric CS(σm/σg)in^(134)Xe(n,2n)^(133m),gXe reactions at different energies(13.5 MeV,13.8 MeV,14.1 MeV,14.4 MeV,14.8 MeV)relative to the^(93)Nb(n,2n)^(92)mNb reaction CS.The target was high-purity natural Xe gas under high pressure.The T(d,n)4He reaction produces neutrons.TALYS code(version 1.95)for nuclear reactions was used for calculations,with default parameters and nuclear level density models.The uncertainties in the measured CS data were thoroughly analyzed using the covariance analysis method.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oretical values,evaluation data,and previous experimental findings.CS data of the 134Xe(n,2n)133mXe and 134Xe(n,2n)133gXe reactio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isomeric CS ratios at 13.5 MeV,13.8 MeV,and 14.1 MeV neutron energies a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This research advances our knowledge of pre-equilibrium emission in the(n,2n)reaction channel by resolving inconsistencies in the Xe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4)Xe(n 2n)reactions 14-MeV neutrons Cross sections(CSs) Isomeric ratios(IRs) Covariance analysis
下载PDF
Systematics of Isomeric Cross Section Ratio for(n,t)Reaction at 14.6 MeV
5
作者 Huang, Xiaolong Cai, Dunjiu 《Chinese journal of nuclear physics》 EI 1994年第1期61-66,共6页
On the basis of Hauser-Feshbach theory and some approximations,parametrized formulae of isomeric cross section ratio including two adjustableparameters for(n,t)reaction at 14.6MeV are derived.By fitting these formulae... On the basis of Hauser-Feshbach theory and some approximations,parametrized formulae of isomeric cross section ratio including two adjustableparameters for(n,t)reaction at 14.6MeV are derived.By fitting these formulae to theavailable measured data,parameters are obtained and the systematic behaviour of theisomeric cross section ratio are studied.The isomeric cross section ratio predicted by thepresent work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limited measured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reaction Isomeric CROSS section ratio SYSTEMATICS
下载PDF
黄土地基阶梯型截面桩承载模型试验与计算
6
作者 邓友生 马二立 +3 位作者 马建军 李文杰 张克钦 李龙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3,72,M0006,共9页
为研究黄土地基阶梯型截面桩的荷载传递机理,通过室内模型试验与有限元计算,分析阶梯型截面桩竖向静荷载下的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桩顶沉降和桩身不同深度荷载分担比,并探索了变径比对其工作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 为研究黄土地基阶梯型截面桩的荷载传递机理,通过室内模型试验与有限元计算,分析阶梯型截面桩竖向静荷载下的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桩顶沉降和桩身不同深度荷载分担比,并探索了变径比对其工作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相同荷载下,阶梯型截面桩的桩顶沉降明显小于等截面桩,当变径比在0.8~0.9时,沉降控制效果最佳,其材料利用率最高;若二者极限承载力相同时,阶梯型截面桩的最高材料利用率为等截面桩的1.06倍。阶梯型截面桩为摩擦型桩,变截面位置土体对桩体具有支承作用,其变径处底面土体能承担部分桩顶荷载。桩侧能够分担更多桩顶荷载,减轻桩端土体承载,当变径比在0.8~0.9时,侧摩阻力发挥程度更高。在桩体用料相同时,与等截面桩相比,阶梯型截面桩能大幅度提高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型截面桩 等截面桩 变径比 模型试验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大跨度铁路桥附属构件对不同宽高比矩形断面涡振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黄林 董佳慧 +2 位作者 王骑 廖海黎 李志国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9,共9页
在已建成的大跨度鳊鱼洲长江大桥原设计宽高比为6.7∶1的四线铁路桥矩形箱型主梁断面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断面宽高比,设计宽高比为4∶1的二线铁路和宽高比为9∶1的六线铁路桥矩形箱梁断面。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在0°,±3°... 在已建成的大跨度鳊鱼洲长江大桥原设计宽高比为6.7∶1的四线铁路桥矩形箱型主梁断面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断面宽高比,设计宽高比为4∶1的二线铁路和宽高比为9∶1的六线铁路桥矩形箱梁断面。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在0°,±3°和±5°风攻角的均匀来流下,对以上3种常用二线、四线和六线铁路桥矩形箱梁断面与对应相同宽高比纯矩形断面之间的涡振特性关系,以及铁路桥附属构件对不同宽高比矩形断面涡振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宽高比分别为4∶1和6.7∶1的矩形断面上布置铁路桥附属构件能增大断面在负风攻角下的涡振振幅,在-5°风攻角下竖向涡振振幅增大率高达277.5%,但对正风攻角下的涡振响应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在宽高比为9∶1的矩形断面布置六线铁路桥附属构件则能明显增大该断面在各风攻角下的涡振振幅,其扭转涡振振幅增大率均在48.3%以上;铁路桥附属构件对矩形断面涡振性能的降低作用随着断面宽高比的增大而提升,针对气动外形较钝的二线和四线铁路桥箱梁,可参考相似宽高比矩形断面涡振特性,并重点考察箱梁在负风攻角下的涡振响应,而针对宽高比较大的六线铁路桥箱梁,由于附属构件影响较大,参考相似宽高比矩形断面涡振特性的意义较小,均应详细研究其在各风攻角下的涡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铁路桥 钢箱梁 节段模型 宽高比 矩形断面 附属构件 涡振性能 风洞试验
下载PDF
钢-UHPC结合段PBL连接件和钢梁端面承压联合作用研究
8
作者 杨俊 李克阳 +2 位作者 周建庭 冷景晨 邹杨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16,共9页
钢-混结合段作为钢梁和混凝土连接为整体的核心部件,传力构件的受力性能对钢-混凝土结合段至关重要。为提高结合段的力学性能,进行了仅有钢梁端面承压、PBL连接件和两者联合作用3组推出试验。结果表明:3组试件最终破坏裂缝分布均为钢梁... 钢-混结合段作为钢梁和混凝土连接为整体的核心部件,传力构件的受力性能对钢-混凝土结合段至关重要。为提高结合段的力学性能,进行了仅有钢梁端面承压、PBL连接件和两者联合作用3组推出试验。结果表明:3组试件最终破坏裂缝分布均为钢梁端面侧“八”字形分布;钢梁端面组(D组)试件破坏模式主要为UHPC的开裂破坏而失效,PBL连接件组(P组)和联合作用组(PD组)试件主要是贯穿钢筋的剪切破坏而失效;3组试件的荷载-滑移曲线均包含弹性、裂缝开展和屈服3个阶段,由于贯穿钢筋和UHPC榫具有抑制裂缝开展和提高试件延性的作用,P组和PD组试件裂缝开展阶段较D组更短,屈服阶段更长,延性更好。对荷载-滑移曲线进行拟合,提出了钢梁端面承压和PBL连接件承载力随滑移量变化的计算公式。引入滞后滑移差Δs_(j),当Δs_(j)=0~0.67 mm时,联合作用计算结果偏于安全。计算得到钢梁端面承压传力比例约为43%,PBL连接件传力比例约为57%,两者传力效果基本相当。利用UHPC作为外包混凝土时,建议采用承载能力更高的贯穿钢筋,以充分发挥UHPC的高强性能,从而提高结合段的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混组合结构 UHPC 结合段 PBL连接件 传力比例
下载PDF
单箱双室变截面波形钢腹板组合梁剪应力分析
9
作者 冀伟 黄逸航 +3 位作者 罗奎 马凯耀 石旭辉 余壮果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0-1101,共12页
为了研究单箱双室变截面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CBBCSW)的剪应力分布规律,分析了单箱双室变截面CBBCSW的顶底板与波形钢腹板(CSW)的承剪问题。基于微元体平衡和切应力互等定理推导了变截面CSW的剪应力计算公式,并与等截面CSW剪应力计算公... 为了研究单箱双室变截面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CBBCSW)的剪应力分布规律,分析了单箱双室变截面CBBCSW的顶底板与波形钢腹板(CSW)的承剪问题。基于微元体平衡和切应力互等定理推导了变截面CSW的剪应力计算公式,并与等截面CSW剪应力计算公式进行了对比。对各项剪应力的性质展开了研究,针对变截面CBBCSW的顶底板和参与承剪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底板承剪比例计算公式。以室内模型试验梁和一座单箱双室变截面CBBCSW为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了试验梁与实桥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不同约束体系下,剪应力在CSW上的分布以及顶底板与CSW参与承剪的规律。对比不同荷载情况下,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理论公式计算结果的差异,分析不同荷载工况对顶底板与CSW参与承剪的影响。此外,分析了横隔板对单箱多室CBBCSW剪力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公式的理论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和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且底板参与承剪的比例不可忽视;变截面引起的“附加剪应力”是影响剪力传递的直接原因,弯矩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底板参与承剪的比例;对称荷载下中腹板与边腹板的剪力分布几乎相同,而横隔板会改变CSW上剪力分配,靠近横隔板处的部位剪应力分布更均匀。研究结果可以为实际工程中变截面CSW的剪应力和承剪比的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箱梁 波形钢腹板 变截面 剪应力 承剪比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大跨PK断面钢箱梁斜拉桥涡振性能及优化措施研究
10
作者 王存国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6,共7页
红莲大桥主桥为主跨580 m的双塔斜拉桥,中跨主梁采用PK断面钢箱梁,该类主梁断面易发生涡振,需对其涡振性能及抑振措施进行研究。基于该桥有限元动力特性分析结果,制作PK断面钢箱梁1∶60缩尺比节段模型进行测振风洞试验,研究桥梁原始设... 红莲大桥主桥为主跨580 m的双塔斜拉桥,中跨主梁采用PK断面钢箱梁,该类主梁断面易发生涡振,需对其涡振性能及抑振措施进行研究。基于该桥有限元动力特性分析结果,制作PK断面钢箱梁1∶60缩尺比节段模型进行测振风洞试验,研究桥梁原始设计断面主梁的涡振性能,讨论增加结构阻尼比(增加至0.010和0.027)措施的涡振抑振效果,并对增设稳定板、水平导流板、部分封闭桥面栏杆等不同气动优化措施及组合对主梁涡振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始设计PK断面钢箱梁的涡振振幅明显超过规范限值;增大结构阻尼比虽然可以有效抑制涡振响应,但阻尼比增加至0.027时竖弯涡振振幅仍然显著;在桥面检修栏杆上缘外挑1.6 m宽水平导流板可将涡振振幅降低到可忽略的水平;采用在检修栏杆上缘外挑1.1 m宽水平导流板、优化桥面燃气管道位置、调整防撞护栏下部封闭高度为0.42 m,或移除检修道栏杆底座、错列布置封闭检修道栏杆和防撞护栏等组合措施,虽不足以完全抑制涡振的发生,但可将涡振振幅控制至明显小于规范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PK断面钢箱梁 涡振 阻尼比 气动措施 节段模型风洞试验
下载PDF
地聚合物注浆材料的制备工艺及病害公路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刘宝龙 《粘接》 CAS 2024年第1期86-89,共4页
为提高病害路面修复效率和修复效果,利用矿渣、粉煤灰、偏高岭土、碱激发剂等材料制备一种早期强度高、收缩性小、工作性能优异的地聚合物,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结果表明,当采用矿渣∶粉煤灰∶偏高岭土=3∶5∶2制备地聚合物粉料时,... 为提高病害路面修复效率和修复效果,利用矿渣、粉煤灰、偏高岭土、碱激发剂等材料制备一种早期强度高、收缩性小、工作性能优异的地聚合物,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结果表明,当采用矿渣∶粉煤灰∶偏高岭土=3∶5∶2制备地聚合物粉料时,碱最佳掺量为8%,碱激发剂最佳模数为1.4,最佳水灰比为0.32;最佳注浆参数为:注浆压力0.6 MPa,注浆孔距为150 cm,注浆量为70~120 kg/m^(2);利用制备的地聚合物对某病害路段进行注浆加固处理,加固完成7 d后,可以将加固路段的平均弯沉值从39.1 mm降至21.8 mm,路面结构得到有效加强,加固效果良好,具有十分明显的社会和工程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合物 病害路段 模数 水灰比 注浆参数 加固处理
下载PDF
缓凝型水泥浆液配合比优化及锚孔浆岩界面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武朝光 陈治亚 +3 位作者 李梓焜 张学民 刘进 陈靖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54-1965,共12页
针对预应力锚杆后张法施工中自由段浆液流动性和缓凝效果差的工程难题,提出使用标准型聚羧酸减水剂作为掺加剂以实现水泥浆液缓凝并提高其工作性能,探究其对锚孔浆岩界面特性的影响。采用室内试验、SEM电镜扫描等手段,结合Matlab多目标... 针对预应力锚杆后张法施工中自由段浆液流动性和缓凝效果差的工程难题,提出使用标准型聚羧酸减水剂作为掺加剂以实现水泥浆液缓凝并提高其工作性能,探究其对锚孔浆岩界面特性的影响。采用室内试验、SEM电镜扫描等手段,结合Matlab多目标优化等方法,对掺加减水剂的缓凝型水泥浆液的锚固性能及配合比优化展开研究,得出适用于预应力锚杆自由段的注浆材料及其最优配合比,并与现行规范推荐配合比进行锚孔横断面结石特性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水灰比增大,水泥浆液的流动度和凝结时间增大,体积结石率和抗压强度减小;随着减水剂掺量的增大,水泥浆液的流动度和凝结时间增大,体积结石率减小,减水剂对浆液抗压强度影响较小;2)未掺加减水剂时,浆液结石体致密性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降低,掺加减水剂使得浆液结石体表面局部存在相对较大尺度的孔或孔隙,对宏观结石体强度有一定影响;3)通过Matlab多目标优化方法推荐了缓凝型水泥浆液最优配合比为水灰比0.3,减水剂掺量1.85%,相关性能参数符合规范要求,且流动度与抗压强度较规范推荐配合比分别提升了72.3%和107%;4)浸水围岩会弱化浆岩界面的抗剪强度,因此在锚杆灌浆过程中保证横断面结石率有利于提高浆岩界面的抗剪强度,本文提出的最优配合比浆液抗剪强度优于规范推荐配合比浆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锚杆 自由段注浆材料 聚羧酸减水剂 工作性能 配合比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截面型式及槽宽比对高填明洞土压力影响分析
13
作者 何永泽 李盛 +3 位作者 后浩斌 马莉 贡力 余云燕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0-339,共10页
利用离散元软件PFC2D,考虑到土体的离散性与不均匀性,通过分析洞顶平均竖向土压力、内外土柱相对沉降差以及颗粒间接触力链的变化规律,探讨截面型式(矩形、1/4拱形、1/2拱形)及槽宽比(B/b=1.5∶1,2∶1,3∶1,4∶1)变化对高填黄土明洞土... 利用离散元软件PFC2D,考虑到土体的离散性与不均匀性,通过分析洞顶平均竖向土压力、内外土柱相对沉降差以及颗粒间接触力链的变化规律,探讨截面型式(矩形、1/4拱形、1/2拱形)及槽宽比(B/b=1.5∶1,2∶1,3∶1,4∶1)变化对高填黄土明洞土压力的影响,结合顾安全公式,分析高填明洞沉降差与土压力间的函数关系,并修正该函数,使其可以适用与不同的截面型式与槽宽比下的高填明洞。结果表明:(1)B/b确定,明洞采用矩形截面时,接触力链在洞顶分布,平均土压力更大,明洞采用拱形截面时,平均土压力更小,但拱顶存在局部应力集中现象;(2)明洞截面型式一定,随着B/b的增大,洞顶平均竖向土压力与沉降差均随之增大,当B/b较小时,边坡作用增强,外侧土柱沉降降低,对内土柱的作用力变小,从而导致明洞顶竖向土压力更小;(3)内外土柱沉降差与附加土压力呈线性相关,相对于矩形截面,拱形截面下较小的沉降差会产生相同的附加土压力,更有利于结构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明洞 截面型式 槽宽比(B/b) PFC2D 土压力 沉降差
下载PDF
单向四车道特大断面公路隧道断面优化研究
14
作者 张玉凤 赵瑞传 张素磊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6-23,共8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传统单向两车道隧道已满足不了现有交通运输需求,特大断面隧道建设规模日渐增大。依托山东省某单向四车道特大断面隧道工程,利用ABAQUS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得出了8组不同扁平率下隧道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传统单向两车道隧道已满足不了现有交通运输需求,特大断面隧道建设规模日渐增大。依托山东省某单向四车道特大断面隧道工程,利用ABAQUS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得出了8组不同扁平率下隧道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变化规律,确定出隧道合理扁平率范围。研究结果得出当扁平率为0.66~0.70时,隧道断面受力较均衡,支护结构稳定性较好,并且隧道开挖费用较低。本特大断面隧道断面优化方法可为今后同等条件下公路隧道内轮廓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断面优化 数值模拟 扁平率 二次衬砌 特大断面
下载PDF
例说黄金分割定律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杨彦辉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3-242,共10页
目的旨在分析现代视觉平面设计中黄金分割定律的应用研究。方法以黄金分割概念和种类为基础,对于13种黄金分割图例结合几种常见的黄金分割应用(如黄金线段分割、黄金矩形、黄金螺旋线、根号矩形、斐波那契数列),理解分析其应用原理在视... 目的旨在分析现代视觉平面设计中黄金分割定律的应用研究。方法以黄金分割概念和种类为基础,对于13种黄金分割图例结合几种常见的黄金分割应用(如黄金线段分割、黄金矩形、黄金螺旋线、根号矩形、斐波那契数列),理解分析其应用原理在视觉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结果使平面设计作品在视觉上得到最佳呈现,客观设计思维与逻辑达到和谐与平衡。结论通过学习黄金分割理论与知识,结合现代设计灵活运用黄金分割原理,认识设计的造型规律、比例关系,在各类设计中发现其设计关系的黄金比例之美,认识黄金分割所蕴含的设计美学意义,并理解这种美学意义在自然界中的客观与合理性,并将这种客观规律充分利用在现代设计当中,从而认识现代设计的客观理性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分割定律 平面设计 黄金比例 黄金线段分割 黄金矩形 黄金螺旋线 根号矩形 斐波那契数列
下载PDF
珠海某超高层塔楼结构设计重难点及对策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方 张文华 彭益锋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9,共6页
珠海某超高层项目有两栋塔楼,其中148.9m高的公寓塔楼存在核心筒高宽比大、抗风刚度较弱、建筑外立面外扩的特点,249.5m高的办公塔楼存在建筑外立面外扩、中高区核心筒收进等特点。针对结构设计过程中的重难点,公寓楼利用避难层设混凝... 珠海某超高层项目有两栋塔楼,其中148.9m高的公寓塔楼存在核心筒高宽比大、抗风刚度较弱、建筑外立面外扩的特点,249.5m高的办公塔楼存在建筑外立面外扩、中高区核心筒收进等特点。针对结构设计过程中的重难点,公寓楼利用避难层设混凝土加强梁,有效提高结构抗侧刚度,采用变截面柱的形式顺利实现竖向力的传递和建筑立面效果;对办公楼采用斜柱来实现外框柱位的过渡和立面的要求,为减少核心筒收进带来的刚度突变影响,采取在中区核心筒分阶渐变收进、在高区核心筒进一步收进后加强角部墙肢刚度的措施。弹性及弹塑性验算结果表明,结构满足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C级要求,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抗侧刚度,各项结构措施合理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宽比 加强梁 变截面柱 斜柱 核心筒收进
下载PDF
不锈钢复合钢H形截面钢梁受剪承载性能
17
作者 李巍娜 宋玉峰 江明思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39,共12页
基于复合钢本构模型,明确了复合比β对不锈钢复合钢应力-应变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结果的承载曲线和破坏模式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进而以β、腹板宽高比a/hw和腹板高厚比hw/tw为变量开展300个数值模型的参数分析,系统分析了各变... 基于复合钢本构模型,明确了复合比β对不锈钢复合钢应力-应变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结果的承载曲线和破坏模式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进而以β、腹板宽高比a/hw和腹板高厚比hw/tw为变量开展300个数值模型的参数分析,系统分析了各变量对不锈钢复合钢H形截面钢梁受剪承载曲线和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β的增加,不锈钢复合钢应力-应变曲线中的屈服平台逐渐消失,复合钢应力-应变性能逐渐由碳钢转变为不锈钢。当β较小时,不锈钢复合钢应力-应变曲线存在明显的屈服平台,这削弱了复合钢的应变强化对H形截面钢梁受剪承载性能的有利影响。随着β的增加,不锈钢复合钢的非线性应变强化性能逐渐增强,导致H形截面钢梁的延性性能逐渐提高,强度性能逐渐降低。经过验证,既有的欧洲规范设计公式对不锈钢复合钢H形截面钢梁受剪极限承载力的预测过于保守。基于参数分析结果,建立了考虑β影响的腹板贡献系数计算方法。研究结论有助于推广不锈钢复合钢的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复合钢 复合比 H形截面钢梁 受剪承载性能 设计方法
下载PDF
冷弯薄壁型钢纯弯构件截面分类
18
作者 庞强 姚永红 林思平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2-36,共5页
为研究冷弯薄壁卷边槽钢纯弯构件截面分类,基于试验数据验证后的有限元模型,对不同板件宽厚比下冷弯薄壁卷边槽钢纯弯构件进行了大量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抗弯承载力随翼缘与腹板宽厚比的减小而增大。在考虑翼缘与腹板相关作用的前提下... 为研究冷弯薄壁卷边槽钢纯弯构件截面分类,基于试验数据验证后的有限元模型,对不同板件宽厚比下冷弯薄壁卷边槽钢纯弯构件进行了大量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抗弯承载力随翼缘与腹板宽厚比的减小而增大。在考虑翼缘与腹板相关作用的前提下,基于截面承载力得出板件截面宽厚比限值,提出了冷弯薄壁卷边槽钢纯弯构件截面分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面分类 纯弯构件 宽厚比 冷弯薄壁卷边槽钢 截面承载力
下载PDF
熔融沉积成形中扁平椭圆截面挤压宽度模型的分析与实验
19
作者 张德海 黄子帆 +1 位作者 李俊美 丁亮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1-200,共10页
目的在熔融沉积成形工艺中,挤压宽度是一个被忽视的核心参数,它不仅直接影响层高、进料速率、扫描速率等工艺参数,还间接影响打印制件的表面粗糙度、力学性能、尺寸精度和构建时间。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挤压宽度。方法首先在3D打印挤出原... 目的在熔融沉积成形工艺中,挤压宽度是一个被忽视的核心参数,它不仅直接影响层高、进料速率、扫描速率等工艺参数,还间接影响打印制件的表面粗糙度、力学性能、尺寸精度和构建时间。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挤压宽度。方法首先在3D打印挤出原理、黏弹性理论和聚合物流变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扁平椭圆截面模型。然后将该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扁平椭圆模型的准确性,并分析了误差的来源。同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料丝直径公差对挤压宽度的影响、扫描速率与进料速率的匹配范围和最大扫描速率。结果提出了挤压长丝截面的扁平椭圆模型,得到了理论挤压宽度的表达式,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截面模型的误差在6%以内,并研究了料丝直径公差对挤压宽度的影响、扫描速率与进料速率的匹配关系,以及PLA材料在不同层高下的最大扫描速率。结论为提高打印制件品质和效率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宽度 挤压长丝截面 最大扫描速率 扫描速率与进料速率比率 料丝直径与挤压宽度
下载PDF
变截面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钢腹杆剪应力计算
20
作者 刘亚琴 杨霞林 《重庆建筑》 2024年第2期33-37,共5页
基于弹性梁微元法,考虑混凝土顶底板对组合梁的抗剪贡献,在轴力、剪力及弯矩共同作用下,推导变截面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剪应力计算公式,并结合算例和有限元进行验证,对比分析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理论值与有限元值的相对误差,验证计算公式... 基于弹性梁微元法,考虑混凝土顶底板对组合梁的抗剪贡献,在轴力、剪力及弯矩共同作用下,推导变截面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剪应力计算公式,并结合算例和有限元进行验证,对比分析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理论值与有限元值的相对误差,验证计算公式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解析法和有限元法计算结果吻合良好,在变截面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剪应力计算中变截面效应的影响不可忽略。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等截面梁与变截面梁等效钢腹板的承剪比最大差值约79.75%;从悬臂梁端部到根部,钢腹杆的剪应力在减小,钢腹杆的承剪比从81.48%降低至1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截面 钢桁腹 组合梁 剪应力 承剪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