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8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gamma-carboxy prothrombin and alpha-fetoprotein levels as biomarker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rad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1
作者 Muhammad Ali Qadeer Zaigham Abbas +3 位作者 Shaima Amjad Bushra Shahid Abeer Altaf Mehreen Siyal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Pathophysiology》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BACKGROUND Alpha-fetoprotein(AFP),a commonly used biomarke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is normal in up to one-third of patients.AIM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des-gamma-carboxy-prothrombin(DCP)al... BACKGROUND Alpha-fetoprotein(AFP),a commonly used biomarke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is normal in up to one-third of patients.AIM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des-gamma-carboxy-prothrombin(DCP)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AFP.METHODS In this study,202 patients with radiologically proven HCC were enrolled,and their DCP and AFP levels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diagnostic performance.RESULTS The mean age of the enrolled patients was 58.5 years;72.0%were male.DCP was elevated in 86.6%(n=175)of all patients,100.0%(n=74)of patients with portal vein thrombus,and 87.4%(n=111)of patients with multicentric HCC.AFP was elevated in 64.3%(n=130)of all the patients,74%(n=55)of the patients with portal vein thrombus,and 71.6%(n=91)of the patients with multicentric HCC(P=0.030,0.001,and 0.015,respectively).In tumors less than 2 cm in size(n=46),DCP was increased in 32(69.5%)patients,and AFP was increased in 25(54.3%)patients(P=0.801).There was good pairing between DCP and AFP for HCCs of 2 cm size or larger(P<0.001);however,the pairing among tumors<2 cm size was not significant(P=0.210).In 69 of the patients(34.1%),only one of the tumor markers was positive;DCP was elevated alone in 57/202(28.2%)of all patients,and AFP alone was elevated in 12/202(5.9%)of the patients.The areas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AUROC)for tumors>2 cm was 0.74 for DCP and 0.59 for AFP;combining both markers resulted in an AUROC of 0.73.For tumors<2 cm,the AUROC was 0.25 for DCP and 0.40 for AFP.CONCLUSION DCP,as an individual marker,had a better diagnostic performance in many cases of HCC.Hence,DCP may replace AFP as the primary HCC biomark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gamma-carboxy prothrombin 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II Cirrhosis ALPHA-FETOPROTEIN Biomarker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ortal vein thrombus
下载PDF
Des-gamma-carboxy prothrombin is a promising biomarker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a predictor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s
2
作者 Lan-Yue Pan Xiao-Meng Hu +1 位作者 Peng Han Dao-Feng Yang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00-204,共5页
To the Editor: Although des-gamma-carboxy prothrombin(DCP) is considered a complementary biomarker to alpha-fetoprotein(AFP) in the dia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its cut-off value has not been recommende... To the Editor: Although des-gamma-carboxy prothrombin(DCP) is considered a complementary biomarker to alpha-fetoprotein(AFP) in the dia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its cut-off value has not been recommended in any guideline.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DCP on 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hrombin HEPATOCELLULAR diagnosis
下载PDF
Des-gamma-carboxy prothrombin as an important prognostic indicator in patients with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5
3
作者 Kenichi Hakamada Norihisa Kimura +6 位作者 Takuya Miura Hajime Morohashi Keinosuke Ishido Masaki Nara Yoshikazu Toyoki Shunji Narumi Mutsuo Sasak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9期1370-1377,共8页
AIM:To clarify the effect of a high des-gamma-carboxy prothrombin (DCP) level on the invasiveness and prognosis of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HODS: Among 142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known DCP levels, who und... AIM:To clarify the effect of a high des-gamma-carboxy prothrombin (DCP) level on the invasiveness and prognosis of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HODS: Among 142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known DCP levels, who underwent hepatectomy becaus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85 patients met the criteria for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e. one ≤ 5 cm sized single tumor or no more than three ≤ 3 cm sized tumors. RESULTS: The overall survival rate of the 142 patients was 92.1% for 1 year, 69.6% for 3 years, and 56.9% for 5 years.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microscopic vascular invasion (P = 0.03) and serum DCP ≥ 400 mAU/mL (P = 0.02)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In the group of patients who met the criteria for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CP ≥ 400 mAU/mL was found to be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recurrence-free (P = 0.02) and overall survival (P = 0.0005). In patients who did not meet the criteria, the presence of vascular invasion was an independent factor for recurrence-free (P = 0.02) and overall survivals (P = 0.01). In 75% of patients with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high DCP levels, recurrence occurred extrahepatically. CONCLUSION: For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high preoperative DCP level appears indicative fortumor recurrence. Because many patients with a high preoperative DCP level develop extrahepatic recurrence, it is necessary to screen the whole bo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atic resection des-gamma-carboxy prothrombin Vascular invasion Prognostic factor
下载PDF
Alpha-fetoprotein and des-gamma-carboxy-prothrombin at twenty-four weeks after interferon-based therapy predic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evelopment 被引量:3
4
作者 Satoshi Shakado Shotaro Sakisaka +12 位作者 Kazuaki Chayama Takeshi Okanoue Joji Toyoda Namiki Izumi Akihiro Matsumoto Tetsuo Takehara Akio Ido Yoichi Hiasa Kentaro Yoshioka Hideyuki Nomura Yoshiyuki Ueno Masataka Seike Hiromitsu Kumada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CAS 2015年第27期2757-2764,共8页
AIM: To investigate risk factors for develop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virus-related liver cirrhosis(LC-C).METHODS: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nical factors includi... AIM: To investigate risk factors for develop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virus-related liver cirrhosis(LC-C).METHODS: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nical factors including virological respons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CC in patients with LC-C treated with interferon(IFN) and ribavirin, we conducted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in 14 hospitals in Japan. All patients had compensated LC-C with clinical or histological data available. HCC was diagnosed by the presence of typical hypervascular characteristics on computed tomography and/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ESULTS: HCC was diagnosis in 50(21.6%) of 231 LC-C patients during a median observation period of 3.8 years after IFN and ribavirin therapy. Patients who developed HCC were older(P = 0.018) and had higher serum levels of pretreatment alpha-fetoprotein(AFP)(P = 0.038).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e following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HCC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reatment for HCC [P < 0.001, odds ratio(OR) = 15.27, 95%CI: 4.98-59.51], AFP levels of ≥ 10 ng/m L(P = 0.009, OR = 3.89, 95%CI: 1.38-11.94), and des-γ-carboxy prothrombin(DCP) levels of ≥ 40 m AU/mL at 24 wk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IFN and ribavirin therapy(P < 0.001, OR = 24.43, 95%CI: 4.11-238.67).CONCLUSION: We suggested that the elevation of AFP and DCP levels at 24 wk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IFN and ribavirin therapy we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cidence of HCC irrespective of virological response among Japanese LC-C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γ-carboxy prothromb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下载PDF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6个月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
5
作者 高冉冉 曹阳 +4 位作者 郑嵘炅 张紫怡 杨丽 唐努尔 鲁晓擘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09-215,共7页
目的分析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chronic acute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影响因素及预后模型的建立。方法以2017年5月-2022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中心收治的131例HBV-ACLF患者... 目的分析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chronic acute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影响因素及预后模型的建立。方法以2017年5月-2022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中心收治的131例HBV-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预后结果分为死亡组(n=60)和存活组(n=71)。收集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血气指标,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影响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的因素,并将筛选的因素使用R 4.3.0软件进行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拟合度及预测效能评估,根据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是影响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的重要因素,建立的预后模型区分度和校准能力较好。自发性腹膜炎在存活组和死亡组HBV-ACLF患者并发症中占比均最高。结论通过白蛋白,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建立的预测模型对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白蛋白 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原时间 预后模型
下载PDF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延续性干预的效果及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苏丽 张峰 +6 位作者 郭淑芸 袁涛 张玲 纪丽平 柳萌 李荣珍 吕海玲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2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延续性干预的效果及复发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使用延续性干预,对比2组复发情况、凝血功...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延续性干预的效果及复发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使用延续性干预,对比2组复发情况、凝血功能及生活质量。根据患者术后12个月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42例和未复发组58例,收集2组一般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术后6、9、12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躯体、心理、角色、社会四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静脉曲张年限、凝血功能以及延续性干预均是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年龄、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静脉曲张年限及凝血功能是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影响因素,术后应用延续性干预能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下肢 复发 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体质量指数 延续性干预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抗凝疗法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凝血指标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
7
作者 张艳 周文 费静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2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抗凝疗法对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血清凝血指标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2月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6例R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安胎治疗,观察组接受... 目的探讨抗凝疗法对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血清凝血指标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2月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6例R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安胎治疗,观察组接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凝血酶原片段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2)及D-二聚体(D-D)水平,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流速(S/D)]、妊娠丢失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F1+2、TAT、PAI-2、D-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D、PI、RI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丢失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治疗RSA患者疗效显著,不仅能改善患者F1+2、TAT、PAI-2水平,还可降低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更有利于安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疗法 复发性流产 凝血酶原片段1+2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下载PDF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四项、血脂指标水平及其预后评估价值分析
8
作者 武云慧 董敬超 +3 位作者 张雪棉 曹立华 张继东 苗亮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1期52-57,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病毒性肝炎(AVH)患者凝血四项、血脂指标水平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收治的300例AVH作为研究组,300例体检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 目的分析急性病毒性肝炎(AVH)患者凝血四项、血脂指标水平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收治的300例AVH作为研究组,300例体检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研究组均行常规抗病毒、护肝治疗,比较研究组不同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四项、血脂指标,并分析治疗前凝血四项、血脂指标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及预测治疗效果的价值。结果研究组外周血PT、APTT、TT长于对照组,FIB、TC、HDL-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T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效果为无效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外周血PT、APTT、TT长于有效、显效患者,有效患者长于显效患者(P<0.05);FIB、TC、HDL-C、LDL-C水平低于有效、显效患者,有效患者低于显效患者,TG水平高于有效、显效患者,有效患者高于显效患者(P<0.05);研究组治疗后外周血PT、APTT、TT、TG水平与治疗效果呈负相关,FIB、TC、HDL-C、LDL-C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P<0.05,P<0.01);治疗前凝血四项与血脂指标联合预测AVH患者治疗效果的曲线下面积为0.937(95%CI为0.903,0.962),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21%、88.61%,明显优于凝血四项、血脂指标单独预测(P<0.01)。结论AVH患者凝血四项、血脂指标存在明显异常,且治疗前凝血四项与血脂指标联合检测在预测治疗效果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炎 病毒性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相关性 预测价值
下载PDF
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比率对肝癌手术预后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陶霖 卢东诚 宁红建 《蛇志》 2024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前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比率(APT)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27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建立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低APT...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前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比率(APT)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27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建立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低APT水平组,通过COX分析筛选肝癌患者的预测术后预后因素,K-M曲线分析APT对肝癌术后预后的影响。结果根据最佳截断值2.981,将APT分成高低水平组,曲线下面积为0.751(P<0.05)。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PT)、甲胎蛋白(AFP)等与APT水平分组均无明显相关(P>0.05),APT水平与肝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总胆红素、AFP、肝硬化等与肝癌患者预后无关,而高低APT水平与肝癌预后相关[Exp(B)=4.32,95%CI:1.824~10.27,P=0.001]。结论APT是肝癌手术预后有效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比率 预后 预后因素
下载PDF
创伤性凝血病的诊断和监测
10
作者 黄青青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4年第2期97-99,共3页
创伤性凝血病(TIC)是严重创伤大失血进展为早期复杂的凝血功能紊乱。目前TIC的诊断没有统一标准,然而在严重TIC早期,机体不能有效止血而导致弥漫性微血管出血,不得不对患者实施生命支持治疗。与先天性单因子缺乏造成的出血紊乱不同,TIC... 创伤性凝血病(TIC)是严重创伤大失血进展为早期复杂的凝血功能紊乱。目前TIC的诊断没有统一标准,然而在严重TIC早期,机体不能有效止血而导致弥漫性微血管出血,不得不对患者实施生命支持治疗。与先天性单因子缺乏造成的出血紊乱不同,TIC凝血功能紊乱是多因素导致的,血液中所有凝血成分(包括凝血酶原激活物以及抗凝、纤溶和抗纤溶成分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足。TIC患者入住急诊科后大失血持续,成分输血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增多,与止血完善的患者相比病死率增加4倍。因此在24 h内进行早期止血和纠正休克的低灌注至关重要,在整个临床治疗过程中贯穿了低凝到高凝和TIC晚期可能发生血栓并发症危险的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凝血病 凝血酶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不同剂量维生素K1预防儿童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张山丹 汤美好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6期80-83,100,共5页
目的探讨预防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中不同剂量维生素K1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8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64例维生素K缺乏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依照给药剂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1(55例)、治疗组2(55例)和治疗组3(54例)。... 目的探讨预防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中不同剂量维生素K1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8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64例维生素K缺乏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依照给药剂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1(55例)、治疗组2(55例)和治疗组3(54例)。治疗组1给予维生素K10.3 mg/次、2组给予维生素K10.5 mg/次、3组给予维生素K11 mg/次,对三组患儿的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发生率、维生素K水平、凝血指标和凝血酶原前体蛋白指标予以对比、分析。结果三组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治疗组2、治疗组3的维生素K水平均较治疗组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2和治疗组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天,治疗组1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长于治疗组2和治疗组3,且治疗组2高于治疗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天,治疗组1的PT和APTT均长于治疗组2和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的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的凝血酶原前体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1高于治疗组2和治疗组3,且治疗组2高于治疗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预防中,采用维生素K1补充可获得较好的预防效果,但不同剂量维生素K1的治疗效果不同,推荐使用0.5 mg剂量且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1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凝血酶原前体蛋白 凝血指标 营养状况
下载PDF
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甲胎蛋白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华珍 雷秋成 +2 位作者 陈展泽 陈焕伟 李启欣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90-793,799,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甲胎蛋白(AFP)预测肝细胞癌(HCC)发生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该院行手术治疗同时病理结果为HCC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MVI分为MVI... 目的探讨术前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甲胎蛋白(AFP)预测肝细胞癌(HCC)发生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该院行手术治疗同时病理结果为HCC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MVI分为MVI阳性组(38例)和MVI阴性组(66例)。收集患者术前的影像学、PIVKA-Ⅱ、AFP、肝功能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C发生MVI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IVKA-Ⅱ联合AFP预测HCC发生MVI的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3.65 cm、PIVKA-Ⅱ>220 mAU/mL、AFP>305 ng/mL均是HCC发生MVI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IVKA-Ⅱ(OR=3.741,P=0.011)、AFP(OR=3.837,P=0.004)均是HCC发生MVI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PIVKA-Ⅱ和AFP单独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76.3%、54.5%、0.709和55.3%、75.8%、0.652;二者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和AUC为78.9%、59.5%、0.719。结论术前PIVKA-Ⅱ>220 mAU/mL、AFP>305 ng/mL均是HCC发生MVI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HCC发生MVI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下载PDF
不同负压引流方式联合氨甲环酸对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病人失血量、引流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13
作者 刘红正 郜顺兴 张楠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920-924,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负压引流方式联合氨甲环酸对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失血量、引流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照研究目标设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的多... 目的探究不同负压引流方式联合氨甲环酸对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失血量、引流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照研究目标设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人18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负压引流情况分为A组(持续负压引流联合氨甲环酸,46例)、B组(间断负压引流联合氨甲环酸,46例)、C组(持续负压引流,不使用氨甲环酸,45例)及D组(间断负压引流,不使用氨甲环酸,45例)。对比四组病人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72 h血红蛋白水平,生化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手术后,四组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24 h引流量[A组(191.21±22.38)mL、B组(175.34±17.85)mL、C组(205.62±20.78)mL、D组(210.43±20.14)mL]、术后隐性失血量[A组(275.37±30.12)mL、B组(251.42±26.12)mL、C组(321.47±35.62)mL、D组(296.78±32.14)mL]、引流管留置时间[A组(1.85±0.51)d、B组(1.45±0.42)d、C组(2.32±0.65)d、D组(2.78±0.78)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最优,其次为A组。四组术后72 h血红蛋白水平[A组(112.43±12.57)g/L、B组(120.53±17.85)g/L、C组(103.47±10.78)g/L、D组(102.58±11.12)g/L]均明显降低(P<0.05),但是B组下降最少,其次为A组。四组血清APTT、PT、Fib水平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各指标变化最明显,B组血清APTT水平变化最小;四组VAS评分与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发热、脑脊液漏、血肿压迫脊髓、下肢深静脉血栓、心血管事件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中应用间断负压引流联合氨甲环酸利于手术时间缩短,并减少术后引流量及隐性失血量,改善血红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管 持续负压引流 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 氨甲环酸 凝血酶原时间 间断负压引流
下载PDF
凝血指标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结肠癌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索灵宇 王海龙 +3 位作者 王哲鹏 郑连生 张乾 段树全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6-68,73,共4页
目的:检测结肠癌患者凝血功能和肿瘤标志物相关指标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发展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包医二附院消化微创中心确诊的结肠癌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取同期检查结果正常者的血清标本50例。分别检测... 目的:检测结肠癌患者凝血功能和肿瘤标志物相关指标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发展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包医二附院消化微创中心确诊的结肠癌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取同期检查结果正常者的血清标本50例。分别检测两组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等肿瘤标志物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等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分析组间及组内不同指标表达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PTT和PT明显降低(P<0.05),CEA、CA-199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中,不同临床分期(Ⅰ-Ⅱ与Ⅲ-Ⅳ期)比较,Ⅰ-Ⅱ期较Ⅲ-Ⅳ期PT、APTT时间延长(P<0.05),CEA、CA-199数值降低(P<0.05);不同分化程度(高-中分化与低分化)比较,高-中分化较低分化PT、APTT时间延长(P<0.05),CEA、CA-199数值降低(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中,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及凝血相关指标APTT和PT均异常表达,联合检测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同时,联合检测可对结肠肿瘤分期及分化程度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类抗原CA199 癌胚抗原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结肠癌
下载PDF
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15
作者 王丽军 韩孟汝 +5 位作者 董春霞 田卫伟 卢馨怡 杨林花 马艳萍 王梅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5-810,共6页
目的:评估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临床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第三医院血液科就诊的116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 目的:评估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临床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第三医院血液科就诊的116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PT和APTT正常组及PT或APTT延长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型、分期、出血事件、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血钙、血清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肌酐]、细胞遗传学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分析PT或APTT延长对MM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与PT和APTT正常组相比,PT或APTT延长组更容易发生出血事件(χ^(2)=5.087,P=0.024)、具有更低的ALB水平(χ^(2)=4.962,P=0.026)和PLT水平(χ^(2)=4.309,P=0.038),以及更高的血钙水平(χ^(2)=5.056,P=0.025)。PT或APTT延长组del13q、1q21扩增、del17p阳性率高于PT和APTT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M生存分析显示,PT或APTT延长组具有更短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P=0.032)和总生存期(OS)(P=0.032);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PT或APTT延长(HR=2.116,95%CI:1.025-4.372,P=0.043)、年龄≥65岁(HR=2.403,95%CI:1.195-4.836,P=0.014)是影响初诊MM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但PT或APTT延长对初诊MM患者的PFS没有明显影响(HR=1.162,95%CI:0.666-2.026,P=0.597)。结论:PT或APTT延长的初诊MM患者具有更恶化的临床指标、更短的PFS和OS;PT或APTT延长是影响MM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预后
下载PDF
术前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与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关系
16
作者 张盛楠 许家瑞 +1 位作者 陈春霞 秦莉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2期339-342,347,共5页
目的 分析术前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与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关系。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84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术前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等实验... 目的 分析术前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与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关系。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84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术前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根据术后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72例,未输血组212例,比较输血组与未输血组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纳入多因素二元回归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单一与联合对术后输血的预测价值。结果 输血组与非输血组年龄、BMI、高血压、骨质疏松、手术时长、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回归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得:手术时长增加、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是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P<0.05)。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联合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27%、84.34%,AUC为0.755(P<0.05)。结论 手术时长增加、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是影响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术后输血的早期预判发生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血红蛋白 凝血酶原时间 髋关节置换手术
下载PDF
AP因子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17
作者 林燕平 林万雄 +1 位作者 杨清梅 李自顺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2期6-9,共4页
目的探究AP因子[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厦门市第三医院门诊、住院及体检科进行AFP和PIVKA-Ⅱ检测人群,通过入组标准和筛选标准分成5组:肝... 目的探究AP因子[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厦门市第三医院门诊、住院及体检科进行AFP和PIVKA-Ⅱ检测人群,通过入组标准和筛选标准分成5组:肝细胞癌组(HCC)、肝硬化组(LC)、慢性乙型肝炎组(CHB)、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组(ASC)和健康对照组(HC),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AFP和PIVKA-Ⅱ,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计算AP因子、AFP和PIVKA-Ⅱ检测对HCC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评价不同检测模式对HCC的鉴别和诊断效能。结果HCC组AFP、PIVKA-Ⅱ水平明显高于其他4组(P<0.05);LC组AFP、PIVKA-Ⅱ水平高于HC组(P<0.05);CHB组、ASC组AFP水平高于HC组(P<0.05)。AP因子阳性检测HCC的敏感度最高(87.2%),特异度最低(60.7%),提示AP因子检测HCC的误诊率高但漏诊率低。AFP阳性且PIVKA-Ⅱ阳性敏感度最低(71.2%),特异度最高(95.3%),提示AFP阳性且PIVKA-Ⅱ阳性检测HCC的漏诊率高但误诊率低。AP因子及PIVKA-Ⅱ检测HCC的敏感度相近且优于AFP,但AP因子的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均优于PIVKA-Ⅱ。AP因子与PIVKA-Ⅱ的敏感度相近,而AP因子的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均优于PIVKA-Ⅱ,同时AP因子的AUC值最高且优于AFP和PIVKA-Ⅱ。结论与AFP和PIVKA-Ⅱ单独检测相比,AP因子对HCC的诊断效能更佳,适用于HCC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针对不同疾病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AP因子、AFP和PIVKA-Ⅱ使用不同的截断值,可提高HCC鉴别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甲胎蛋白 异常凝血酶原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基于PT和APTT相关凝血指标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苏力 董双虎 +1 位作者 方家 张一沛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4期256-259,263,共5页
目的:基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相关凝血指标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0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妇科门诊就诊的PCOS患者199例作为PCOS组,同... 目的:基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相关凝血指标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0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妇科门诊就诊的PCOS患者199例作为PCOS组,同期在该院进行孕前检查的248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PCOS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持证曲线(ROC)评估该模型的区分度与准确度,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年龄、抗缪勒氏管激素(AMH)、PT、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是PCOS危险因素,也是PCOS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Nomogram模型预测PCOS的发生风险阈值为0.07~0.86时,适用性最佳。结论:年龄和AMH,PT,APTT,TT,Fib是PCOS危险因素,同时也提示抗凝治疗可能会改善生殖结局。PCOS的早期筛查和干预对患者长期健康和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实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利伐沙班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相关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陈铭瑜 陈敏 +2 位作者 邓金珠 戴强 高红瑾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72-2277,共6页
目的分析利伐沙班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冠心病患者相关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2021年11月-2023年5月使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的NVAF合并冠心病住院患者64例,分析其人口统计学信息... 目的分析利伐沙班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冠心病患者相关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2021年11月-2023年5月使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的NVAF合并冠心病住院患者64例,分析其人口统计学信息、实验室检查指标等一般临床资料及利伐沙班稳态血药浓度谷值,计算剂量调整谷浓度,并记录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相关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利伐沙班相关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出血概率的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该回归方程的预测价值。结果64例患者中,共19例患者发生24例次出血事件,大多为轻度出血(19例次,79.2%),以胃肠道出血为主(17例次,70.8%),大多经对症处理、调整抗凝方案等处理后好转或痊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血组既往有贫血史的患者比例、血小板计数、尿素氮含量、利伐沙班稳态血药浓度谷值、利伐沙班剂量调整谷浓度和凝血指标[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水平均显著多于或高于非出血组,而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出血组(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PT水平(比值比为1.473,95%置信区间为1.103~1.967,P=0.009)和高利伐沙班剂量调整谷浓度(比值比为1.174,95%置信区间为1.018~1.355,P=0.027)是利伐沙班相关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出血事件预测概率(P)的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为Logit P=-6.975+0.387×PT水平+0.161×剂量调整谷浓度,其ROC曲线的AUC为0.825(95%置信区间为0.708~0.909,P<0.001)。结论利伐沙班致NVAF合并冠心病患者相关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包括既往有贫血史、高血小板计数、高尿素氮含量、高利伐沙班稳态血药浓度谷值、高剂量调整谷浓度、高凝血指标水平以及低白蛋白水平,其中高PT水平和高剂量调整谷浓度是可用于预测利伐沙班相关出血事件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所建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冠心病 出血事件 凝血酶原时间 剂量调整谷浓度 独立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临床资料、超声造影LI-RADS联合异常凝血酶原的肝癌微血管侵犯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20
作者 闻金凤 谢斌 +2 位作者 张玉敏 吕琳 叶佳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5期2209-2215,2220,共8页
目的基于临床资料、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联合异常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的肝癌微血管侵犯(MVI)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并对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312例肝癌患者作... 目的基于临床资料、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联合异常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的肝癌微血管侵犯(MVI)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并对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312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2∶1分为建模集组(208例)和验证集组(104例)。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癌MVI的影响因素,采用R3.6.1软件绘制肝癌MVI预测列线图模型;以预测风险能力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以决策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的临床效用。结果建模集组与验证集组MVI发生率分别为32.21%(67/208)、27.88%(29/104),建模集组与验证集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等基线资料及MVI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建模集组中MVI组中国肝癌分期为Ⅱ~Ⅲ期患者占比及甲胎蛋白水平均高于无MV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集组中MVI组肿瘤最大径大于无MVI组,LI-RADS分级为5级患者占比及PIVKA-Ⅱ水平均高于无MV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甲胎蛋白水平升高、肿瘤最大径增大、LI-RADS分级为5级患者占比较高、PIVKA-Ⅱ水平升高均为肝癌MV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肝癌MVI的列线图模型的C-index为0.936(95%CI:0.894~0.965),区分度良好。Bootstrap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在建模集和验证集中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59、0.84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肝癌MVI的AUC为0.936,高于单独的甲胎蛋白(0.839)、肿瘤最大径(0.792)、LI-RADS分级(0.705)、PIVKA-Ⅱ(0.813)。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建模集高风险阈值为0.00~0.93、验证集高风险阈值为0.00~0.78时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净收益。结论甲胎蛋白、肿瘤最大径、LI-RADS分级和PIVKA-Ⅱ与肝癌MVI均有关,均可作为肝癌MVI的联合预测因子,可提高术前诊断肝癌MVI的效能,为临床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准确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检查 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异常凝血酶原前体蛋白 肝癌 微血管侵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