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akota地区城乡空间统筹路径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晨 樊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4-138,共5页
Desakota地区是城乡相互作用最为强烈、自下而上形成的高度混杂的城乡空间,一方面承载着非农产业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制约着地区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导致了城乡"空间—经济"之间形成相互锁定、低效增长的局面,造成了该类地... Desakota地区是城乡相互作用最为强烈、自下而上形成的高度混杂的城乡空间,一方面承载着非农产业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制约着地区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导致了城乡"空间—经济"之间形成相互锁定、低效增长的局面,造成了该类地区"半城半乡"的空间状态。广东汕头地区在经历了30多年快速城镇化发展后,形成了以汕头市区为核心的典型Desakota地区,并在发展中遇到了城乡"空间—经济"双重锁定等问题,研究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总结Desakota地区的现状空间特征,并从统筹方式、发展动力及空间模式三个方面探讨该类地区的城乡空间统筹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akota地区 城乡空间统筹路径 汕头
下载PDF
城市群研究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57
2
作者 李仙德 宁越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2-288,共7页
自从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大都市带(Megalopolis)的概念之后,城市群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城市体系,成为城市地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国外学者相继提出半城市化区域、全球城市—区域、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等概念,其研究都建立在都市区基... 自从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大都市带(Megalopolis)的概念之后,城市群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城市体系,成为城市地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国外学者相继提出半城市化区域、全球城市—区域、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等概念,其研究都建立在都市区基础之上,强调城市之间以及城乡之间密切的功能联系。中国学者提出了都市连绵区、城市群等概念,并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都市连绵区的界定立足于都市区基础之上,亦与国际上相关的研究接轨。但城市群在国内更为流行,且被写进国家五年发展规划纲要之中。城市群作为中国区域发展空间战略的重心,发挥着区域经济增长极的作用。国内城市群研究却存在着概念含糊、界定模糊等问题。城市群是都市区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相关研究必须建立在都市区基础之上,才能避免概念以及空间尺度的混淆。中国官方并未有都市区的界定方案。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加强对都市区和城市群界定的研究,立足于都市连绵区基础之上,开展跨学科研究,深入分析不同空间尺度城市群集聚与扩散模式,建立起中国城市群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都市连绵区 大都市带 半城市化区域 全球城市—区域 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
下载PDF
中国典型都市连绵区形成机制初探——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32
3
作者 徐永健 许学强 阎小培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23,共5页
中国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类似西方大都市带 (Megalopolis)的都市连绵区 (ExtendedMetropolitan Region) ,一直是国内外地理学者感兴趣的研究对象。本文简要回顾了在中国典型都市连绵区(EMR)定界、空间结构分析与机制探讨方面已取得的成... 中国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类似西方大都市带 (Megalopolis)的都市连绵区 (ExtendedMetropolitan Region) ,一直是国内外地理学者感兴趣的研究对象。本文简要回顾了在中国典型都市连绵区(EMR)定界、空间结构分析与机制探讨方面已取得的成果 ,在此基础上 ,对中国典型大都会区与都市连绵区形成机制从历史与现代两大角度进行分析 ,提出了从劳动地域分工和工业生产组织的角度探讨中国典型大都市区形成基本原理的初步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连绵区 大都会区 中国 形成机制
下载PDF
大城市周边城乡融合区人口的就地城镇化——以福州市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邵怀友 朱宇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7年第1期12-17,共6页
城乡界限趋于模糊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亚洲许多国家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大城市周边城乡融合区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人口的就地城镇化即是这一特点的一个突出表现。以就地城镇化发达的闽东南地区的福州市为例,从实体地域和未来人口规模... 城乡界限趋于模糊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亚洲许多国家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大城市周边城乡融合区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人口的就地城镇化即是这一特点的一个突出表现。以就地城镇化发达的闽东南地区的福州市为例,从实体地域和未来人口规模两方面探讨其城乡融合区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在制定大城市的发展规划时,要密切关注其周边城乡融合区内农村人口就地转变为城镇人口、城市核心区人口向城乡融合区转移的状况,并在制定城市规划时把城乡融合区的发展趋势考虑进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 城乡融合区 就地城镇化 城市规划 福州市
下载PDF
城市群空间发展演化态势研究——以福厦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31
5
作者 官卫华 姚士谋 《现代城市研究》 2003年第2期82-86,共5页
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对于城市群的空间演变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的一般认识。在此基础上,以福厦城市群为例,对其发展条件、形成机制与空间范围的界定及发展阶段作了简要的分析,并探讨了其未来空间发展演化趋势。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空间 城市经济 空间网络结构
下载PDF
亚太发展中国家三大城市景观格局梯度动态与城乡融合区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黄家生 李新一 +4 位作者 李建龙 干晓宇 周殷 杨齐 薛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34-1142,共9页
以亚太地区3个大城市中国上海、菲律宾大马尼拉和越南河内为对象,在3S(GIS,GPS,RS)技术支持下,选取了近20年的遥感资料,采用基于斑块密度等6种景观指数的景观格局梯度分析的手段,研究了这3座城市城市化的景观格局动态及与之相关的城乡... 以亚太地区3个大城市中国上海、菲律宾大马尼拉和越南河内为对象,在3S(GIS,GPS,RS)技术支持下,选取了近20年的遥感资料,采用基于斑块密度等6种景观指数的景观格局梯度分析的手段,研究了这3座城市城市化的景观格局动态及与之相关的城乡融合区特征。结果表明:在城市化过程中,这3座城市城市化区域景观格局都有显著变化,斑块密度升高,破碎化加强;在样带上,斑块密度、Shannon多样性等指数与到市中心的绝对距离有较强的相关性,景观指数能检测出城市化的梯度和城市化的推进方向;3座城市的城乡融合区有着不同的发展特征,城市化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特点。大马尼拉市城市化阶段最高,郊区城市化也最早,城乡融合区明显,上海市城市化阶段较高,郊区城市化和城乡融合区也较为明显,而河内的城市化阶段较低,郊区城市化和城乡融合区不明显。需要对城市融合区的生态环境加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梯度分析 城市化 城乡融合区 上海 大马尼拉 河内
原文传递
大都市城乡融合区空间演进及内在关联性测度——基于武汉市夜间灯光数据 被引量:28
7
作者 吴燕 李红波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23,共11页
大都市城乡融合区时空演变及其内在空间关联性研究对避免城市低效蔓延式发展、实现空间结构协同和精明增长有重大意义。论文以武汉市城乡融合区为研究对象,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强度表征都市要素配置及运行效率和效益,利用引力模型测度... 大都市城乡融合区时空演变及其内在空间关联性研究对避免城市低效蔓延式发展、实现空间结构协同和精明增长有重大意义。论文以武汉市城乡融合区为研究对象,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强度表征都市要素配置及运行效率和效益,利用引力模型测度2016-2018年各城乡融合区空间关联强度,分析各城乡融合区空间联系势能时空演变趋势和社会经济区位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武汉市城乡融合区面积在2016-2018年间扩大了28.10%,小斑块区域逐渐整合,区域发展连续性增强,总体向西北方向扩展最为显著;②武汉市城乡融合区之间的空间联系网络结构整体上趋向"多中心"分布,这一过程源于各城乡融合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规模和交通通达性变化,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武汉临空经济区等在此过程中是各城乡融合区的区域发展引擎;③武汉市城乡融合区空间联系强度整体上逐年上升,空间联系整体格局从武洪区和江夏区的"大小中心"结构过渡到江夏区-武洪区-蔡汉区-江黄区-江硚东区的"外围圈层式"结构,但洪山区和江夏区作为武汉市城乡融合区中心区域,未能形成多方向空间辐射力和吸引力,对其他地区的带动明显不足;④各城乡融合区社会经济区位度变化显示,现行武汉市都市发展区规划实施成效在北部、西部和东北部城乡融合区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关联 引力模型 NPP/VIIRS夜间灯光 城乡融合区 武汉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