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和田河流域四种河岸植物PSII的能量分配特征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利
周正立
+2 位作者
于军
梁继业
吕瑞恒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5-780,共6页
采用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方法研究了和田河上游两河交汇处自然分布的四种荒漠河岸植物光系统II(PSII)的能量分配特征,结果显示:灌木柽柳(Tamarix spp.)、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铃铛刺(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以及多年生草本...
采用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方法研究了和田河上游两河交汇处自然分布的四种荒漠河岸植物光系统II(PSII)的能量分配特征,结果显示:灌木柽柳(Tamarix spp.)、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铃铛刺(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以及多年生草本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四个种对当地河岸环境都适应较好,其PSII光化学传递效率有差异,以骆驼刺最高而柽柳最低。总效能指数PIt的四个组成成分中,主要光化学反应和电子传递受体QA到QB的传递效率对总体光化学效率的贡献率四个种都最高,PIt与Fv/Fm的变化在种之间具有不一致性。不同种之间生理机制的对比有助于揭示植物适应环境的关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
JIP-test分析
荒漠河岸植物
效能指数
能量分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植物水分传输观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陈亚宁
李卫红
+4 位作者
周洪华
陈亚鹏
郝兴明
付爱红
马建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1-276,共6页
荒漠河岸林是长期适应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环境的产物,具有独特的水分利用和生存策略.对黑河下游胡杨、柽柳等主要荒漠河岸林植物液流、水势、木质部导水率、根系水分再分配以及植物水分来源等的测试分析表明,在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的黑河下...
荒漠河岸林是长期适应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环境的产物,具有独特的水分利用和生存策略.对黑河下游胡杨、柽柳等主要荒漠河岸林植物液流、水势、木质部导水率、根系水分再分配以及植物水分来源等的测试分析表明,在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的黑河下游,胡杨、柽柳主要利用的是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其中成熟胡杨主要吸收地下175~325 cm处土壤水和地下水供其蒸腾和生存所需;胡杨根系水力提升过程主要发生在10~70 cm土层,蒸散导致的土壤耗水量中有10%来自根系提升的水量;植物根和枝条木质部的初始导水率(Ks0)和最大导水率(Ks,max)相对较高,其中柽柳木质部的潜在导水能力比胡杨强;胡杨、柽柳液流速度呈单峰型,在午后达到峰值,黎明前水势无显著变化,反映未受到严重水分胁迫;黑河下游河道附近的地下水埋深大多在4m以内,基本可以满足荒漠河岸林植物的生长发育,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处于稳定和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河岸林
水分传输
水分来源
水力提升
内陆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和田河流域四种河岸植物PSII的能量分配特征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利
周正立
于军
梁继业
吕瑞恒
机构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策勒国家荒漠草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
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5-780,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C54B04)资助
文摘
采用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方法研究了和田河上游两河交汇处自然分布的四种荒漠河岸植物光系统II(PSII)的能量分配特征,结果显示:灌木柽柳(Tamarix spp.)、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铃铛刺(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以及多年生草本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四个种对当地河岸环境都适应较好,其PSII光化学传递效率有差异,以骆驼刺最高而柽柳最低。总效能指数PIt的四个组成成分中,主要光化学反应和电子传递受体QA到QB的传递效率对总体光化学效率的贡献率四个种都最高,PIt与Fv/Fm的变化在种之间具有不一致性。不同种之间生理机制的对比有助于揭示植物适应环境的关键机制。
关键词
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
JIP-test分析
荒漠河岸植物
效能指数
能量分配
Keywords
the fast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nduction
JIP-test analysis
desert riparian plant
performance index
energy allocation
分类号
Q948.1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植物水分传输观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陈亚宁
李卫红
周洪华
陈亚鹏
郝兴明
付爱红
马建新
机构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1-27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1025025,41271006)
文摘
荒漠河岸林是长期适应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环境的产物,具有独特的水分利用和生存策略.对黑河下游胡杨、柽柳等主要荒漠河岸林植物液流、水势、木质部导水率、根系水分再分配以及植物水分来源等的测试分析表明,在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的黑河下游,胡杨、柽柳主要利用的是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其中成熟胡杨主要吸收地下175~325 cm处土壤水和地下水供其蒸腾和生存所需;胡杨根系水力提升过程主要发生在10~70 cm土层,蒸散导致的土壤耗水量中有10%来自根系提升的水量;植物根和枝条木质部的初始导水率(Ks0)和最大导水率(Ks,max)相对较高,其中柽柳木质部的潜在导水能力比胡杨强;胡杨、柽柳液流速度呈单峰型,在午后达到峰值,黎明前水势无显著变化,反映未受到严重水分胁迫;黑河下游河道附近的地下水埋深大多在4m以内,基本可以满足荒漠河岸林植物的生长发育,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处于稳定和发展状态.
关键词
荒漠河岸林
水分传输
水分来源
水力提升
内陆河
Keywords
desert
riparian
forests
water transport
plant
water use sources
hydraulic lift
inland river
分类号
P935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和田河流域四种河岸植物PSII的能量分配特征
李利
周正立
于军
梁继业
吕瑞恒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植物水分传输观测试验研究
陈亚宁
李卫红
周洪华
陈亚鹏
郝兴明
付爱红
马建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