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ANT WATER REQUIREMENT AND SUITABLE DEPTH OF GROUND WATER LEVEL IN WEST RANGELAND OF INNER MONGOLIA
1
作者 Lu Zhiyuan Caolunbagen +1 位作者 Zhang Sheng Li Changyou Water Conservancy Department of Innermongolian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3年第Z1期223-224,共2页
Ejina rangeland is located in Alashan Laegue, west part of Innermongolian Autono-mous Region with a area of 1.22×10~4 square Km of which the available area is 6940 squareKm, Because the varieties of reasons, such... Ejina rangeland is located in Alashan Laegue, west part of Innermongolian Autono-mous Region with a area of 1.22×10~4 square Km of which the available area is 6940 squareKm, Because the varieties of reasons, such as natural, human, historic and present, therunoff of Ejina River is de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irrigated area of the rangeland is de-creased.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logic environment is caused by the degeneration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west of Inner mongolia desert STEPPE Groundwater DEPTH Suitable for Plant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沙尘天气的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玉魁 阎艳霞 +2 位作者 王保平 肖彩虹 杨超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22-27,共6页
运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野外定位观测站(1983—2004年)和内蒙古磴口县气象站有关资料(1954—2003年),分析乌兰布和沙漠沙尘天气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研究沙尘天气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区沙尘天气主要出现... 运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野外定位观测站(1983—2004年)和内蒙古磴口县气象站有关资料(1954—2003年),分析乌兰布和沙漠沙尘天气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研究沙尘天气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区沙尘天气主要出现在2—6月份,占全年的58.5%,冬季次之,秋季最少,4月份发生频率最高;该区20世纪80年代沙尘天气活动频繁,1983—1987年每年扬沙日数都在100d以上(1986年高达164d);90年代初期沙尘天气显著下降,中期至末期处于低值;21世纪初,沙尘天气的发生又有所回升。该区充足的沙源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当具备了起沙风的动力条件时,极易发生沙尘天气。2—6月沙尘暴、浮尘和扬沙日数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沙尘暴和扬沙日数与大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蒸发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扬沙、沙尘暴日数与气温和地温呈极显著正相关;浮尘天气与地面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蒸发量呈正相关,与气温和地温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内蒙古西部 沙尘天气 气象条件
下载PDF
远谋与近虑的兼容——对“驱准保藏”前后清朝西南边政决策调整的透视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国君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7-155,共9页
中国西南地区地连西北,东接中原,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康乾时期,这一地区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交织,叛服无常,成了清朝内陆国防的隐忧。但由于国内政局未稳、边疆亦复多事,使得清前期西南施政决策经历了由康熙时期的"绥抚"之策,到... 中国西南地区地连西北,东接中原,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康乾时期,这一地区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交织,叛服无常,成了清朝内陆国防的隐忧。但由于国内政局未稳、边疆亦复多事,使得清前期西南施政决策经历了由康熙时期的"绥抚"之策,到雍乾时期大力推行政治军事改革的调整过程。这一决策调整最终为西南边防的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的战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漠西蒙古 驱准保藏 土司制度
下载PDF
论清代前期西南边政的决策演变——以康熙朝“驱准保藏”战前后为例
4
作者 马国君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76-82,共7页
康乾时期的国内政治、国防形式,以及西南地区特殊的战略地位,决定了清前期西南边政决策,经历了由康熙时期的安抚之策,到雍乾时期大力推行政治军事改革的演变过程。此政策的推行为清朝西南边防的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的战略... 康乾时期的国内政治、国防形式,以及西南地区特殊的战略地位,决定了清前期西南边政决策,经历了由康熙时期的安抚之策,到雍乾时期大力推行政治军事改革的演变过程。此政策的推行为清朝西南边防的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的战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漠西蒙古 土司制度 治策
下载PDF
播期对内蒙古西部荒漠区棉花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国伟 张祥 +1 位作者 陈德华 周治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63-870,共8页
于2014—2015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内蒙古棉花综合实验站设置大田试验,以‘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一膜三管六行"机采棉配套栽培技术种植,研究播期(4月20日、4月30日和5月10日)对棉花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 于2014—2015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内蒙古棉花综合实验站设置大田试验,以‘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一膜三管六行"机采棉配套栽培技术种植,研究播期(4月20日、4月30日和5月10日)对棉花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棉花生育时期推迟,生育期缩短,铃期日均温降低,收获密度增加;播期显著影响棉株干物质累积、养分吸收与分配,以及产量和品质形成,4月30日播种条件下,棉株干物质和养分在经济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养分总积累量及养分的皮棉生产效率较高,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达6505.9和2660.9 kg·hm^(-2),且纤维品质较优;4月20日播期下,收获密度、生物量和养分累积量最低,虽然生物量和养分经济系数最高,但最终籽棉和皮棉产量仍较4月30日播期降低10.9%~14.0%和11.1%~14.2%;5月10日播期,虽然可以避开种子萌发期低温冷害,但棉铃发育期日均温偏低,尽管生物量和养分累积量最高,但是生物量和养分经济系数、养分的皮棉生产效率最低,最终籽棉和皮棉产量较4月30日播期降低32.5%~34.7%和35.9%~36.2%,且纤维品质最差.综合分析,4月30日左右为内蒙古西部荒漠旱区棉花种植的最佳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棉花 内蒙古西部荒漠区 产量 品质 养分吸收利用
原文传递
论康乾时期西南边政的决策调整——以“驱准保藏”之战为转折点 被引量:14
6
作者 马国君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6-204,共9页
西南边政在拱卫内地安全的特殊战略作用,自元代始,一直为历代统治者所深知并贯穿于决策实践。然而国内局势变化莫测,西南边政又得服从于全国局势的整体需要而做出必要的调整。清廷入主中原之初,因国内局势不稳,边疆战事繁多,不得不对西... 西南边政在拱卫内地安全的特殊战略作用,自元代始,一直为历代统治者所深知并贯穿于决策实践。然而国内局势变化莫测,西南边政又得服从于全国局势的整体需要而做出必要的调整。清廷入主中原之初,因国内局势不稳,边疆战事繁多,不得不对西南各地方派势力采取"绥抚"之策。康熙末年,随着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偷袭拉萨成功后,西南地区遂成了内陆边防的"软肋",这就迫使清廷果断放弃了"绥抚"之策,转而厉行政治和军事改革,重新建构了牢固的西南边防。并为乾隆朝最终击败漠西蒙古准部,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的战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政决策 “绥抚” 漠西蒙古 西南软肋
原文传递
西鄂尔多斯八种沙生植物的花粉形态与地史演化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智颖飙 李静敏 +6 位作者 王再岚 韩雪 张荷亮 宿志安 余永和 贾秀婷 白志强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5-322,共8页
西鄂尔多斯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特有植物和沙生植物集中分布区之一,该地区植物区系表现为古地中海旱生植物后裔的古老性。应用光学显微镜对西鄂尔多斯地区四科八个种的沙生植物柽柳(TamarixchinensisLour)、猫头刺(Oxytropis aciphyllaLed... 西鄂尔多斯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特有植物和沙生植物集中分布区之一,该地区植物区系表现为古地中海旱生植物后裔的古老性。应用光学显微镜对西鄂尔多斯地区四科八个种的沙生植物柽柳(TamarixchinensisLour)、猫头刺(Oxytropis aciphyllaLedeb)、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Maxi m.)、沙竹[Psammochloa villosa(Trin.)Bor]、白刺(NitrariatangutorumBobr)、白山蓟[Olgaea leucophylla(Turcz.)Iljin]、顶羽菊[Acroptilon repens(L.)DC.]、砂蓝刺头(Echinops gmeliniTurcz.)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形态差异较大,孔沟有单孔,三孔沟,三沟等不同类型。外壁纹饰主要是细网状纹饰和刺状纹饰。花粉形态相对于植物其它性状在演变过程中较为保守,与植物早期生长环境息息相关。这八种沙生植物对极其干旱的沙生环境都有很好的生态适应性和生境适宜性,是西鄂尔多斯地区古环境与其长期协同进化和长期适应的结果。这对重新认识西鄂尔多斯地区古气候环境的演化和荒漠地区地史变迁与沙地植被恢复和重建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生植物 花粉 地史 共同进化 西鄂尔多斯 内蒙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