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flation rates of different clastic sediments in the arid regions of China
1
作者 SONG Yang LIU Lianyou +3 位作者 LI Xiaoyan WANG Jianhua TUO Wanquan LIU Yuzha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6年第4期495-501,共7页
By wind tunnel experiment, we studied the deflation rates of 8 different clastic sediments in the arid regions of China, discussed the sources of aeolian sand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sand dunes and f... By wind tunnel experiment, we studied the deflation rates of 8 different clastic sediments in the arid regions of China, discussed the sources of aeolian sand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sand dunes and formation of sand deserts from the view of dynamics of wind erosion. The average deflation rates of 8 typical clastic sediments in the arid regions of China can be arranged in the order of lacustrine sand 〉 alluvial sand 〉 weathered sandstone and shale 〉 pluvial sediments 〉 fluvioglacial sand 〉 weathered granite 〉 slope deposit 〉 glacial sediments. The deflation rates exhibited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the erodible particle (0.063 2mm) content and sorting features. In contrast, the deflation rates had obvious negative correlations with the contents of silt clay (〈0.063 mm) and gravel (〉2 mm). According to the deflation rates, the 8 typical clastic sedim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1) lacustrine and alluvial sand, which are readily prone to wind erosion, assumed to be the main source of aeolian sand; (2) weathered sandstone and shale, pluvial sediments and fluvioglacial sand with considerable deflation rates, might be the secondary source of aeolian sand; (3) weathered granite and slope deposit having the lower deflation rates, could supply a little aeolian sand; and (4) glacial sediments with a strong anti-erodibility, could hardly offer any aeolian sand. In addition to the strong wind conditions, the exposure of extensive lacustrine sand induced by the desiccation of inland lake basin, as well as the pre-sorting of clastic sediments by flowing water should be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sand deserts in China. The possible reason the sand deserts in China being mostly distributed around the inland lake basins and along riverbanks could be better understood through sand source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 source sand deserts wind tunnel experiment deflation rate sorting features
下载PDF
不同载畜率下荒漠草原生长季地表特征及对风沙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博涵 吕世杰 +2 位作者 屈志强 倪芳芳 李治国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41,共9页
为探寻不同载畜率下荒漠草原地表特征变化及其对风蚀作用的影响,以内蒙古荒漠草原(短花针茅为建群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21年5~10月植物群落盖度、枯落物盖度、土壤结皮盖度及裸地率的连续测定和风蚀土的收集,开展不同载畜率下不同高... 为探寻不同载畜率下荒漠草原地表特征变化及其对风蚀作用的影响,以内蒙古荒漠草原(短花针茅为建群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21年5~10月植物群落盖度、枯落物盖度、土壤结皮盖度及裸地率的连续测定和风蚀土的收集,开展不同载畜率下不同高度的风沙通量与地表特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荒漠草原植物生长季,载畜率显著影响地表特征(P<0.05),载畜率增加使植物群落盖度、草层高度、枯落物盖度、土壤结皮盖度降低,裸地率增大;10 cm、30 cm、100 cm三个集沙高度的风沙通量随载畜率增加均呈增加趋势且30 cm高度以下尤其显著(P<0.05)。0~100 cm高度总风沙通量在重度放牧区最高,较对照区增加了69.4%,较轻度、中度放牧区的风沙通量分别增加44.3%、7.6%;不同载畜率下,地表特征对风沙通量有显著影响(典型相关系数0.8960),风沙通量与植物群落盖度、枯落物盖度和土壤结皮盖度均呈负相关,与裸地率呈正相关,其中土壤结皮盖度对风沙通量影响最大(载荷系数为-1.3865)。载畜率梯度干扰下的地表特征对土壤风蚀有直接影响,且干旱环境下的土壤结皮盖度对抑制风蚀有较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载畜率 风沙通量 地表特征
下载PDF
热电联产与风电机组联合运行滚动优化调度模型 被引量:24
3
作者 宋卓然 赵琳 +4 位作者 张子信 王珊珊 侯玉琤 戴晓宇 焦勇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10-116,共7页
我国北方地区电力过剩、热力紧缺、电网弃风率高等问题凸显,为提高运行经济性,提出一种结合热电联产机组与风电机组联合运行滚动优化调度方法。针对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出力存在较强波动性的现象,提出滚动修正的策略,并与单次预测结果进行... 我国北方地区电力过剩、热力紧缺、电网弃风率高等问题凸显,为提高运行经济性,提出一种结合热电联产机组与风电机组联合运行滚动优化调度方法。针对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出力存在较强波动性的现象,提出滚动修正的策略,并与单次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同时,给出了优化调度的模型,利用智能单粒子算法将不同类型机组化作不同子矢量进行优化,较传统粒子群算法寻优能力更强。引入分布式电力驱动热泵用于改善热、电负荷布局,能够有效改善可再生能源弃电问题。所提出模型和策略在IEEE30节点系统算例中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滚动优化调度 智能单粒子算法 弃风率 分布式电力驱动热泵
下载PDF
基于风洞模拟的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抗蚀特征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永强 李治国 +3 位作者 董智 王忠武 屈志强 韩国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3-108,共6页
以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亚带短花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在长期随机区组放牧试验地(对照样地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的放牧强度分别为0,0.93,1.82,2.71只羊/hm^2)取原状土样,并进行室内风洞吹蚀试验,研究荒漠草原放牧强度与... 以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亚带短花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在长期随机区组放牧试验地(对照样地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的放牧强度分别为0,0.93,1.82,2.71只羊/hm^2)取原状土样,并进行室内风洞吹蚀试验,研究荒漠草原放牧强度与风蚀速率的定量关系及估测不同放牧强度荒漠草原风蚀总量。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处理区的群落结构特征差异显著(p<0.05),但土壤结皮和0—5cm深度土壤粒径组成仅粘粒含量差异显著,其他粒径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放牧强度处理区风速风蚀速率方程有较好的指数拟合,HG和MG区的方程拟合系数R^2大于LG和CK区,且表征风速敏感性的参数B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从CK的0.15增加到HG区的0.21,表明在放牧条件下,风蚀速率对风速增加更加敏感;风蚀率与风速和放牧强度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601和r=0.563,p<0.01),与盖度和高度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44和r=-0.535,p<0.05);基于试验区2年的小气象站数据和土壤风蚀方程,短花针茅草原年均风蚀量在110~680t/(km^2·a)之间,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单位面积年均风蚀量逐渐增加,CK处理区年均风蚀量为115.24t/(km^2·a),大约为HG区风蚀量648.95t/(km^2·a)的17%,MG区和LG区分别是重度放牧区的60%和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抗风蚀 风洞模拟试验 荒漠草原 风蚀率
下载PDF
高立式沙障处的风沙沉积及其表征的风沙运动规律 被引量:29
5
作者 金昌宁 董治宝 +1 位作者 李吉均 陈广庭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2-657,共6页
对高立式沙障处的风沙沉积情况与风沙活动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对应关系明显,相互间可进行换算。据此对应关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支线上选取合适路段,在不同地貌类型及不同地貌部位上,通过量测高... 对高立式沙障处的风沙沉积情况与风沙活动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对应关系明显,相互间可进行换算。据此对应关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支线上选取合适路段,在不同地貌类型及不同地貌部位上,通过量测高立式沙障处的积沙量,得知风沙活动强度在不同区域的变化情况,从而进一步推断出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风沙运动的某些规律或特征:如最大输沙量可达17m3.m-1.a-1左右;在垄间低地中,一些小纵向沙垄可成为输送风沙的主要通道;在复合型纵向大沙垄中,沙垄体自身的运动形式与单个沙丘的运动形式相类似,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立式沙障 防沙工程 输沙率 风沙运动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下载PDF
沙漠路基边坡抗风蚀能力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驰 黄浩 +2 位作者 孙兵兵 高利平 刘霖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220-225,共6页
将路基边坡土体抗剪强度的变化作为其抗风蚀能力的表征。通过现场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以土体抗剪强度变化率为参数,确定沙漠路基边坡风蚀影响区域的临界边界,考虑环境风场强度、路基断面形式、路线走向与风向间关系、由边坡向路基内部... 将路基边坡土体抗剪强度的变化作为其抗风蚀能力的表征。通过现场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以土体抗剪强度变化率为参数,确定沙漠路基边坡风蚀影响区域的临界边界,考虑环境风场强度、路基断面形式、路线走向与风向间关系、由边坡向路基内部方向水平延伸深度等因素的影响。建立路基边坡风蚀影响深度的预测模型,分析风蚀影响区域内土体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路基边坡风蚀影响区域临界线纵、横坐标呈幂函数变化形式,就该试验路段测试结果来看,风蚀影响区域水平延伸深度为0.37~0.67m。同时,风蚀影响区域内土体抗风蚀能力呈现出由坡面向路基内部方向逐渐增强、由坡脚向路肩方向逐渐减弱的趋势,且当路线走向与风向夹角为90°时路基抗风蚀能力较弱,常年主导风向作用下路基迎风坡抗风蚀能力小于其背风坡。对沙漠路基边坡抗风蚀能力进行定量分析,揭示沙漠路基边坡的风蚀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岩土工程 沙漠路基 抗风蚀能力 抗剪强度变化率 风蚀定量分析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风沙流结构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军 章尧想 +3 位作者 郝玉光 刘芳 陈海玲 张景波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9期62-66,共5页
为研究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区0-50cm风沙流结构,揭示流动沙区风沙流的运动规律,在对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风沙流实测的基础上,运用拟合曲线和拟合方程等方法对0-50cm垂直高度内的风沙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50cm总输沙量与各... 为研究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区0-50cm风沙流结构,揭示流动沙区风沙流的运动规律,在对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风沙流实测的基础上,运用拟合曲线和拟合方程等方法对0-50cm垂直高度内的风沙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50cm总输沙量与各高度层的输沙量与风速均呈幂函数关系。(2)各高度层输沙量与高度呈指数递减关系。(3)上、中、下3层的输沙量均与总输沙呈幂函数递增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流动沙丘 风沙流结构 输沙量
下载PDF
公路防沙设计中夸大沙害严重性原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金昌宁 董治宝 +1 位作者 李吉均 陈广庭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8-932,共5页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逐渐认识到,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研究人员在进行公路防沙设计时,往往会夸大沙害的严重性。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认识到,当有风沙吹向公路时,并不一定会有较为严重的沙害;其次,要认识到在沙漠的不同区域,如沙丘分布区...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逐渐认识到,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研究人员在进行公路防沙设计时,往往会夸大沙害的严重性。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认识到,当有风沙吹向公路时,并不一定会有较为严重的沙害;其次,要认识到在沙漠的不同区域,如沙丘分布区与平坦的流沙地等,其风沙运动规律及沙害特征等,会有很大不同;此外,还应注意到防沙工程对外侧来沙的容纳量要比我们以前所认为的要大得多。本文从沙害强度与输沙率之间的关系、阻沙栅栏的导沙与阻沙作用、固沙带中积沙的不均匀性、公路的输沙作用、沙害防治的评价标准等方面入手,对此问题进行较为全面地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害 防沙工程 输沙率 风沙运动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下载PDF
沙袋沙障对流动沙丘地表风沙及植被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袁立敏 高永 +4 位作者 汪季 闫德仁 胡生荣 张兴源 吴昊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50,共5页
为了解沙袋沙障对风沙及植被生长的影响,通过野外观测和样方调查法对铺设沙袋沙障沙丘风速、植物种数、植株密度、高度和盖度进行了调查,测定了对0—30cm输沙量。对1m×1m,2m×2m,3m×3m方格沙袋沙障防风效能、地表粗糙度... 为了解沙袋沙障对风沙及植被生长的影响,通过野外观测和样方调查法对铺设沙袋沙障沙丘风速、植物种数、植株密度、高度和盖度进行了调查,测定了对0—30cm输沙量。对1m×1m,2m×2m,3m×3m方格沙袋沙障防风效能、地表粗糙度、输沙特征值及植被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袋沙障能够有效地提高防风效能和增加地表粗糙度,且随着规格的增大防风效能与地表粗糙度均减小;1m×1m,2m×2m和3m×3m规格沙袋沙障地表粗糙度为5.79,2.38和2.12cm,分别比对照高91.31%,78.88%和76.26%;沙袋沙障能够有效降低输沙量,使0—30cm各层输沙率均显著小于对照,3种规格沙袋沙障对输沙率的影响顺序为:1m×1m>2m×2m>3m×3m;沙袋沙障铺设1a后,植物种类比对照多出一种,平均高度、密度和盖度分别比对照高91.5%,71.1%和125.4%,并且随着沙袋沙障规格的增大,植被平均高度、密度和盖度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布齐沙漠 沙袋沙障 粗糙度 防风效能 输沙率 植被恢复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区不同下垫面的土壤风蚀特征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芳 郝玉光 +4 位作者 辛智鸣 徐军 黄雅茹 赵英铭 孙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8-137,共10页
【目的】研究荒漠生态系统典型植被群落对近地层风沙活动的影响,揭示荒漠生态系统中不同下垫面条件的土壤风蚀特征。【方法】在乌兰布和沙区东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内,选取油蒿半固定沙丘(盖度约20%)、白刺半固定沙丘(盖度约30%)、油蒿... 【目的】研究荒漠生态系统典型植被群落对近地层风沙活动的影响,揭示荒漠生态系统中不同下垫面条件的土壤风蚀特征。【方法】在乌兰布和沙区东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内,选取油蒿半固定沙丘(盖度约20%)、白刺半固定沙丘(盖度约30%)、油蒿固定沙丘(盖度约40%)、白刺固定沙丘(盖度约40%)、流动沙丘(CK)5种典型下垫面,运用风蚀钎和风沙流采集系统,实时监测5种下垫面的风蚀动态,定量分析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土壤风蚀量、风蚀物的垂向分布及粒度组成的差异性。【结果】乌兰布和沙区不同下垫面同期土壤风蚀深度为:流动沙丘>油蒿半固定沙丘>白刺半固定沙丘>油蒿固定沙丘>白刺固定沙丘,当风速达到4.1 m·s^(-1)时,流动沙丘即可观察到沙粒蠕动,当风速达5.1 m·s^(-1)时积沙仪可收集到风蚀物。油蒿半固定沙丘、白刺半固定沙丘、油蒿固定沙丘、白刺固定沙丘的风速分别达到6.3,6.5,6.8,7.9 m·s^(-1)时方可发生风蚀;5种下垫面0~100 cm垂直断面上,67.6%~90.0%的风蚀输沙均分布于30 cm高度范围之内,挟沙气流中输沙率随高度增加呈幂函数规律递减,随风速增大呈幂函数规律递增,各高度层风蚀物粒度组成呈单峰态分布,峰值处在250~100μm之间,0~20 cm高度层峰值与其余各层的峰值范围差异明显且偏向粒径趋大的方向;自下而上,极细沙的粒度构成比例呈递增趋势,中沙的粒度构成比例呈递减趋势。【结论】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土壤风蚀程度显著减轻,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年风蚀深度依次降低。盖度为40%的油蒿、白刺群落,其地表风蚀深度仅为流动沙丘同期风蚀深度的1.73%~1.52%,0~100 cm高度范围内的输沙率仅为流动沙丘输沙率的6.6%~5.1%。在荒漠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主要通过覆盖地表、提高下垫面的粗糙度和拦截沙粒的运动来缓解气流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因此,在防沙治沙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利用植被防风抗蚀的生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流结构 输沙率 土壤风蚀 粒度分析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别里库姆沙漠胡杨沙堆流场风洞模拟 被引量:1
11
作者 霍天赐 来风兵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8-103,共6页
利用全站仪及RTK对胡杨沙堆进行三维形态实测采样,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制作胡杨沙堆实验模型。在风洞中用3组不同风速(6、10、14m/s)对胡杨沙堆模型进行纯气流流场的模拟实验,结合研究区胡杨沙堆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度分布特征,印证流场风洞... 利用全站仪及RTK对胡杨沙堆进行三维形态实测采样,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制作胡杨沙堆实验模型。在风洞中用3组不同风速(6、10、14m/s)对胡杨沙堆模型进行纯气流流场的模拟实验,结合研究区胡杨沙堆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度分布特征,印证流场风洞模拟的准确度,并分别测定在5组不同风速(6、8、10、12、14m/s)下胡杨沙堆后100cm处的输沙率。结果表明:气流在胡杨沙堆迎风坡强度较大,沿着沙堆迎风坡加速爬升;至沙堆背风侧,气流强度明显减弱,一部分气流方向发生逆转形成强涡流区,最终在沙堆后方气流强度逐渐恢复;胡杨沙堆流场变化特征与沙堆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的分布特征相吻合;胡杨沙堆后方,输沙率随高度的增加呈指数函数迅速降低,风蚀输沙量为无植被时的78%,输沙量较平沙地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里库姆沙漠 胡杨沙堆 风洞实验 流场模拟 输沙率
下载PDF
库布齐沙漠南缘抛物线形沙丘表面风速与输沙率的变异 被引量:7
12
作者 陶彬彬 哈斯额尔敦 +1 位作者 乌格特茉勒 管超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45-1452,共8页
以库布齐沙漠南缘典型抛物线形沙丘为研究对象,选取3个沙丘前端活动区的纵断面和一个贯穿两翼及翼间平地的横断面,同步观测各个断面的风速与输沙率,讨论抛物线形沙丘表面形态-动力学过程。结果显示,沙丘前端活动区3个纵断面的风速和输... 以库布齐沙漠南缘典型抛物线形沙丘为研究对象,选取3个沙丘前端活动区的纵断面和一个贯穿两翼及翼间平地的横断面,同步观测各个断面的风速与输沙率,讨论抛物线形沙丘表面形态-动力学过程。结果显示,沙丘前端活动区3个纵断面的风速和输沙率遵循一般变化规律,即沿迎风坡上升逐渐增加,至丘顶及附近达到最大,并在背风侧降低;二者在3个纵断面上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具体变化形式不同,沙丘表面动力与输沙过程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沙丘两翼具有纵向沙丘的动力学性质,翼体两侧风速和输沙率具有对称性。该沙丘沙源匮缺,前端活动区主要依靠两翼内侧侵蚀提供沙源。受沙丘形状和植被等因素影响,坡脚及坡下部风速与输沙率之间没有相关性,因此简单的风速放大率和输沙率变化程度无法准确揭示该类型沙丘表面复杂的形态-动力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物线形沙丘 风速 输沙率 库布齐沙漠
原文传递
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风蚀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锦荣 郭建英 +3 位作者 赵纳祺 张志杰 刘铁军 吴强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28-935,共8页
为科学治理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沿岸风沙入黄问题,以该河段风沙危害严重的刘拐沙头流动沙丘为研究对象,开展沿岸沙丘风蚀与沉积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沙丘不同部位风蚀与沉积存在差异,与风速在沙丘的空间分布相关。迎风坡坡... 为科学治理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沿岸风沙入黄问题,以该河段风沙危害严重的刘拐沙头流动沙丘为研究对象,开展沿岸沙丘风蚀与沉积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沙丘不同部位风蚀与沉积存在差异,与风速在沙丘的空间分布相关。迎风坡坡脚、坡中以风蚀为主,风蚀速率分别为1. 07、1. 31 cm·d^(-1);坡顶风蚀和沉积交替进行,风蚀速率2. 16 cm·d^(-1),沉积速率1. 36 cm·d^(-1);沙丘背风坡受反向气流影响以沉积为主,沉积速率2. 19cm·d^(-1),风蚀主要出现夏秋季节反向风时期;丘间地受上风向沙丘阻挡的影响,一般以沉积为主,平均沉积速率0. 12 cm·d^(-1)。丘间地净风蚀量与背风坡显著差异(P<0. 05),但与坡脚、坡中和坡顶差异不显著(P>0. 1);背风坡净风蚀量与坡脚、坡中和坡顶极显著差异(P<0. 01)。从总风蚀速率来看,风沙活动活跃强度排序:坡顶>背风坡>坡中>坡脚>丘间地。(2)冬春季节风蚀与夏秋季节存在显著差异(P<0. 05),风力和降水的季节性差异是造成风蚀季节性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沿岸流动沙丘风沙入黄防治和完善黄河沿岸风沙防护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丘 风蚀速率 风蚀测钎 乌兰布和沙漠
原文传递
塔里木沙漠公路对近地表风沙运动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生宇 雷加强 +1 位作者 徐新文 王海峰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7-254,共8页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野外试验数据的分析,探讨了塔里木沙漠公路对近地表风沙运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阻沙栅栏和草方格固沙带对近地表气流的速度和风速廓线形成很大影响,风速整体被削弱,而且越接近地表,削弱程度越大,风速廓线...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野外试验数据的分析,探讨了塔里木沙漠公路对近地表风沙运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阻沙栅栏和草方格固沙带对近地表气流的速度和风速廓线形成很大影响,风速整体被削弱,而且越接近地表,削弱程度越大,风速廓线的垂直梯度增加;②在防沙体系内,地表输沙率急剧下降,风沙流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下层含沙量下降,而上层含沙量相对变化较少,在阻沙栅栏的积沙带和草方格固沙带内上层含沙量趋于均匀分布;(3)阻沙栅栏和草方格固沙带也影响沙丘的移动。当主导输沙风向与栅栏相交呈小角度时,靠近栅栏的沙丘顺栅栏走向侧向移动相交呈大角度时,移动方向变化不大,草方格固沙带不影响沙丘的移动方向;阻沙栅栏和草方格固沙带能降低沙丘的移动速度,而在固沙带内部,由于沙丘的逆向演变,沙丘体积减小,移动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公路 风动力 风沙流结构 输沙率 沙丘 塔里木
原文传递
库姆塔格沙漠北部三垄沙地区风沙运动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转玲 钱广强 +4 位作者 董治宝 罗万银 张正偲 逯军峰 李继彦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67,共10页
风沙地貌发育受控于近地表风沙运动,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较多关注短时期内(几分钟至几小时)、单一方向(正对主风向)的风沙流结构特征,结果难以与长期的地貌过程联系起来。为此,我们采用八方位四层梯度集沙仪,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 风沙地貌发育受控于近地表风沙运动,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较多关注短时期内(几分钟至几小时)、单一方向(正对主风向)的风沙流结构特征,结果难以与长期的地貌过程联系起来。为此,我们采用八方位四层梯度集沙仪,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库姆塔格沙漠北部三垄沙地区进行了一个完整年度的风沙运动观测。经过6个时段的连续观测,获取了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192个运动沙粒样品。结果表明:(1)近地表1m高度内,收集的样品总质量为405.2kg,其中约75.3%集中在近地表0~0.2m,反映了近地表输沙特征。(2)平均输沙率为55.2kg·m^(-1)·d^(-1),风沙运动的风向以北风、东北风和西北风为主;不同季节差异明显,春季输沙率最大,是年均输沙率的2.5倍,夏季次之,冬季最小。(3)年度平均输沙通量廓线(风沙流结构)呈指数函数递减趋势,部分通量廓线出现了戈壁风沙流的"象鼻效应"。(4)平均净输沙率1.159kg·m^(-1)·d^(-1),随高度增加呈递减趋势,合成输沙方向为193.2°;不同时段净输沙率随高度的变化基本与全年一致,合成输沙方向随高度增加有从东北向北偏的趋势。综上所述,该区域输沙强度以春季最为强烈,输沙方向以N、NE和NW方向为主,且春、夏两季节分别有一个次输沙方向,为S方向。本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三垄沙地区风沙运动特征和揭示库姆塔格沙漠沙物质来源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格沙漠 三垄沙 风沙流 风沙流结构 输沙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