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Contact Pressure in Bending under Tension Test by a Pressure Sensitive Film
1
作者 Luis Fernando Folle Lirio Schaeffer 《Journal of Surface Engineered Materials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2016年第4期201-214,共15页
The contact pressure acting on the sheet/tools interface has been studied because of growing the concern about the wear of tools. Recent studies make use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to evaluate and correlate this... The contact pressure acting on the sheet/tools interface has been studied because of growing the concern about the wear of tools. Recent studies make use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to evaluate and correlate this pressure with the friction and wear generated. Since there are many studies that determine the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in sheet metal forming by bending under tension (BUT) test, the contact pressure between the pin and the sheet was measured using a film that has the ability to record the applied pressure. The vertical force applied to pin was also measur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vertical force is more accurate to set the contact pressure that using equations predetermined. It was also observed that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sheet and the pin is always smaller than the area calculated geometrically.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was determined for the BUT test through several equations proposed by various authors in order to check if there is much variation between the results.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showed little variation for each equation, and each one can be used. The material used was the commercially pure aluminum, alloy Al1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Sheet Metal Forming Process Bending under Tension test Contact Pressure Technology Applied to design
下载PDF
Ethernet Controller SoC Design and Its Low-Power DFT Considerations 被引量:1
2
作者 ZHENG Zhaoxia ZOU Xuecheng YU Guoyi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8年第1期75-80,共6页
In this paper, an Ethernet controller SoC solution and its low power design for testability (DFT) for information appliances are presented. On a single chip, an enhanced one-cycle 8-bit micro controller unit (MCU)... In this paper, an Ethernet controller SoC solution and its low power design for testability (DFT) for information appliances are presented. On a single chip, an enhanced one-cycle 8-bit micro controller unit (MCU), 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circuit and embedded memories such a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 read only memory (ROM) and flash are all integrated together. In order to achieve high fault coverage, at the same time with low test power, different DFT techniques are adopted for different circuits: the scan circuit that reduces switching activity is implemented for digital logic circuits; BIST-based method is employed for the on-chip SRAM and ROM. According to the fault-modeling of embedded flash, we resort to a March-like method for flash built in self test (BIST). By all means abov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fault coverage may reach 97%, and the SoC chip is implemented successfully by using 0.25 μm two-poly four-metal mixed signal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CMOS) technology, the die area is 4.8×4.6 mm^2.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throughput of Ethemet packets may reach 7Mb·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ear feedback shift registers (LFSR) design for testability(DFT) built in selftest(BIST) circuit under test (CUT)
下载PDF
高压环境条件下注浆模型试验系统设计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密文 隋旺华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0-724,共5页
注浆工程常常在高地层压力、高水压力的地质环境条件下进行(如煤矿堵水或注浆加固工程)。为了研究高压环境条件下注浆浆液的渗流扩散特征,作者研制了可形成5MPa以上高压环境的注浆试验系统。该试验系统由四个功能模块组成,并可分为四个... 注浆工程常常在高地层压力、高水压力的地质环境条件下进行(如煤矿堵水或注浆加固工程)。为了研究高压环境条件下注浆浆液的渗流扩散特征,作者研制了可形成5MPa以上高压环境的注浆试验系统。该试验系统由四个功能模块组成,并可分为四个设备子系统。该试验系统的核心设备高压注浆模型试验装置中应用压力传导管解决了高压罐体内部监测设计所遇到的尺寸效应、传感器防腐、高压密封等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模型设计 高压环境下注浆 压力监测 压力传导管
下载PDF
一种基于组合测试的软件故障调试方法 被引量:38
4
作者 徐宝文 聂长海 +1 位作者 史亮 陈火旺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2-138,共7页
在研究了组合测试基本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测试的故障原因诊断方法.该方法基于组合测试的结果,补充一些附加测试用例进行重新测试,并对其结果作进一步分析和验证,从而迅速将故障原因锁定在很小的范围内,这样可为软件的调试... 在研究了组合测试基本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测试的故障原因诊断方法.该方法基于组合测试的结果,补充一些附加测试用例进行重新测试,并对其结果作进一步分析和验证,从而迅速将故障原因锁定在很小的范围内,这样可为软件的调试和测试工作提供更方便、更有价值的线索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测试 组合测试 软件调试 测试用例集 待测软件
下载PDF
一种风险型决策的决策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司马锡生 《数理统计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7-32,共6页
本文阐明了方案益损值和自然状态概率无准确估计的风险型决策问题的决策方法。证明了在期望值决策准则下,用等概率分层随机抽样得到的方案收益期望值的均值,与用简单随机抽样得到的相同。用正交表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得到方案收益期望... 本文阐明了方案益损值和自然状态概率无准确估计的风险型决策问题的决策方法。证明了在期望值决策准则下,用等概率分层随机抽样得到的方案收益期望值的均值,与用简单随机抽样得到的相同。用正交表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得到方案收益期望值服从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方差。再根据统计推断理论对方案作出选择,并给出决策的风险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筹学 风险型决策 正交设计 假设检验 决策
下载PDF
自动测试系统测试适配器通用端口的自动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郭杰翔 李晓白 路辉 《测试技术学报》 2008年第2期127-132,共6页
提出了一种自动测试系统测试适配器前面板端口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被测设备UUT(UnitUnder Test)数据库模型和仪器模型,以Visual Basic和SQl Server为开发平台,自动完成测试适配器端口设计过程.该过程包括UUT端口的归类、UUT端口向通... 提出了一种自动测试系统测试适配器前面板端口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被测设备UUT(UnitUnder Test)数据库模型和仪器模型,以Visual Basic和SQl Server为开发平台,自动完成测试适配器端口设计过程.该过程包括UUT端口的归类、UUT端口向通用端口的映射、测试适配器通用端口数目的确定、UUT端口测点向通用端口触点的映射,最终确定通用端口触点与仪器端口的连接关系.通过该方法生成的适配器前面板端口具有通用性的特点,在实验验证过程中能够适用于不同类型的UUT端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适配器 通用端口 自动设计 被测设备(UUT)
下载PDF
SOC基于RVM层次化验证模型中的信道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亚楠 游敏惠 刘树军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06年第11期76-79,共4页
在RVM层次化的验证模型中,层与层之间的连接是通过通道来完成的。利用通道结构可以简化验证环境,消除层与层之间的关联性,实现模块之间的即插即用(plugandplay)。最后,通过驱动和处理器之间的通道连接,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
关键词 RVM 通道 SOC DUT
下载PDF
基于模型驱动的测试架构 被引量:1
8
作者 谭灿娇 《科技广场》 2009年第5期45-47,共3页
如何在确保软件质量的前提下有效缩短上市周期的问题日益显得重要。笔者基于MDT的思路研究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驱动的自动化测试架构。该架构通过算法直接将UML系统设计模型转换成U2TP测试设计模型,然后由测试设计模型根据测试策略和测试... 如何在确保软件质量的前提下有效缩短上市周期的问题日益显得重要。笔者基于MDT的思路研究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驱动的自动化测试架构。该架构通过算法直接将UML系统设计模型转换成U2TP测试设计模型,然后由测试设计模型根据测试策略和测试工程方法自动生成测试用例,实现了测试资源重利用和测试活动的前移,从而有效缩短了测试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ML Model—Driven testING UML 2.0 testING PROFILE System under testING 测试用例 测试逻辑 系统设计模型 测试设计模型
下载PDF
高效验证平台在TD-SCDMA终端芯片功能验证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辉 申敏 刘树军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99-302,316,共5页
介绍了基于事务级验证的验证方法学(RVM)和覆盖率驱动技术,以及如何将RVM方法学和覆盖率驱动技术结合而搭建高效的验证平台,并详细分析了使用此验证平台对TD-SCDMA终端芯片进行完备和高效的RTL级功能验证。此验证平台比传统验证平台在... 介绍了基于事务级验证的验证方法学(RVM)和覆盖率驱动技术,以及如何将RVM方法学和覆盖率驱动技术结合而搭建高效的验证平台,并详细分析了使用此验证平台对TD-SCDMA终端芯片进行完备和高效的RTL级功能验证。此验证平台比传统验证平台在效率上大大提高,有效地缩短了SoC芯片模块级和系统级的验证时间,缩短了3 SoC芯片的开发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上系统 待验证模块 验证方法学(RVM) 覆盖率驱动 RVM验证平台 引用模型
下载PDF
结合覆盖率驱动技术的RVM验证方法学在SOC验证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辉 申敏 刘树军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9Z期113-115,229,共4页
本文首先介绍RVM验证方法学和覆盖率驱动技术,然后详细分析如何使用结合覆盖率驱动技术的RVM验证方法学对SOC(SystemOnChip)进行完备的功能验证,最后探讨如何利用此方法学提高验证的效率。
关键词 SOC 被验证模块 功能模块 RVM验证方法学 RVM验证平台 覆盖率驱动
下载PDF
向家坝800MW发电机低励限制器设计及试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波 何长平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5-68,共4页
根据发电机低励限制器的功能特点和设计要求,提出了向家坝800MW发电机低励限制器的数学模型。通过RTDS仿真试验,研究了低励限制器与失磁保护、PSS和励磁调节控制的配合特性。试验表明,向家坝水电站励磁调节器低励限制器的设计功能和动... 根据发电机低励限制器的功能特点和设计要求,提出了向家坝800MW发电机低励限制器的数学模型。通过RTDS仿真试验,研究了低励限制器与失磁保护、PSS和励磁调节控制的配合特性。试验表明,向家坝水电站励磁调节器低励限制器的设计功能和动态特性满足现场运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0MW发电机 低励限制器 RTDS 设计及试验 励磁调节器 向家坝水电站
下载PDF
SoC基于可重用性的RVM层次化验证方法及应用
12
作者 张亚楠 游敏惠 郑建宏 《电子质量》 2006年第2期15-17,共3页
本文主要运用了可重用性和层次化的验证方法来建立模块化的高质量验证平台。通过将IP单元验证平台的模块部分甚至全部重用到SoC系统验证平台中,有效减少了构造验证平台的时间;通过层次化的验证方法的应用,有效提高了验证环境的执行效率... 本文主要运用了可重用性和层次化的验证方法来建立模块化的高质量验证平台。通过将IP单元验证平台的模块部分甚至全部重用到SoC系统验证平台中,有效减少了构造验证平台的时间;通过层次化的验证方法的应用,有效提高了验证环境的执行效率;并以一个基于PWT架构的SoC系统为例从模块级,系统级两个方面应用了这种方法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 IP DUT RVM PWT
下载PDF
稀浆封层作高速公路下封层试验研究
13
作者 蒋胜广 徐刚直 陈崇驹 《上海公路》 2006年第3期38-40,5,共3页
本文针对安徽省庐铜高速公路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作下封层,根据室内试验进行了配合比组成没计、试验路铺筑与质量检验,结果表明使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可增强防水性能,能提高下面层与基层的层间结合,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效果。
关键词 稀浆封层 下封层 配合比设计 质量检验
下载PDF
湖底隧道主体结构防水准原型试验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14
作者 王海啸 刘伟 +1 位作者 谷坤鹏 张君韬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年第17期56-58,共3页
以实际结构为基础,通过设计与制作相应的准原型试验模型,开展防水性能试验,可对多种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比选,模拟分析其在受力和变形情况下的可靠性。准原型试验模型成品的质量,将直接影响防水性能的评价。论文通过对模型设计与制... 以实际结构为基础,通过设计与制作相应的准原型试验模型,开展防水性能试验,可对多种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比选,模拟分析其在受力和变形情况下的可靠性。准原型试验模型成品的质量,将直接影响防水性能的评价。论文通过对模型设计与制作工艺的研究,明确了主体结构外包防水、施工缝及变形缝防水的设置,建立了不同材料及工艺的施工流程及对比分段,为今后隧道建设及类似工程结构的防水性能研究工作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原型试验模型 防水 湖底隧道 设计制作
下载PDF
软土地层道路下穿线基坑设计与施工控制
15
作者 刘文儒 《福建建筑》 2007年第8期56-57,共2页
建设方对深厚软土地层中道路下穿通道的规划、设计与施工的主动控制,着重阐述通过科学试验改进下穿箱涵基坑边坡支护设计,节省了资金,并根据时空效应原理,改进施工程序,有效地控制了软土边坡位移。
关键词 道路下穿通道 软土地层 精确试验 改进设计 时空效应
下载PDF
大底盘高层建筑基础优化及反力测试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宫剑飞 陈祥福 +2 位作者 朱红波 石金龙 周圣斌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23-227,256,共6页
实际工程的原位测试表明,裙房基础可有限扩散高层建筑荷载的20%左右,高层荷载的扩散范围约为2跨裙房的距离;当地基土比较均匀、上部结构刚度较好,高层外框柱荷载及柱间距的变化不超过20%,核心筒荷载与高层外框柱总荷载相差不超过10%,平... 实际工程的原位测试表明,裙房基础可有限扩散高层建筑荷载的20%左右,高层荷载的扩散范围约为2跨裙房的距离;当地基土比较均匀、上部结构刚度较好,高层外框柱荷载及柱间距的变化不超过20%,核心筒荷载与高层外框柱总荷载相差不超过10%,平板式筏基板的厚跨比不小于1/6时,框筒结构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下的基底反力可按直线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底盘高层建筑 基础优化 原位测试 地基反力 地基反力系数
原文传递
可拆卸设计对舰艇防护服湿热舒适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丽英 刘林 赵琳琳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18-224,共7页
目的评价舰艇湿热防护服装及其可拆卸设计对人体生理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人工气候舱人体着穿实验,从耳膜温度、心率、皮肤表面温度、衣下微环境相对湿度以及人体主观感觉5个方面,对比站立和行走2个阶段中,穿着拆卸衣袖(1#)和非拆卸衣袖... 目的评价舰艇湿热防护服装及其可拆卸设计对人体生理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人工气候舱人体着穿实验,从耳膜温度、心率、皮肤表面温度、衣下微环境相对湿度以及人体主观感觉5个方面,对比站立和行走2个阶段中,穿着拆卸衣袖(1#)和非拆卸衣袖(2#)的舰艇湿热防护服时人体生理变化情况和着装感受。结果穿着1#防护服和2#防护服站立和行走时,耳膜温度36.2~37.0 ℃,1#略低于2#;心率83~142次/min,1#略低于2#;皮肤温度36.2~36.7 ℃,1#略低于或等于2#;以上指标均处于人体正常生理范围内。衣下微环境相对湿度,左、右手臂部位1#低于2#。着防护服时,人体主观热感觉、湿感觉、闷感觉不明显,舒适感觉良好,1#综合评分优于2#。结论站立或行走时,着装人体未产生严重的生理负荷,防护服可提供基本的热量散失,使人体维持正常生命体征。防护服袖子可拆卸设计可有效减低人体的皮肤温度和衣下微环境相对湿度,加强服装内外对流散热,缓解人体热应激,提高着装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艇防护服 可拆卸设计 湿热舒适性 人体着穿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