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骨高强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徐亚丰 王连广 刘之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8-490,共3页
在做出基本假定的情况下,通过分析钢骨高强混凝土柱截面中钢筋、混凝土和型钢的受力,确定出影响钢骨高强混凝土柱发生不同破坏形态的界限轴力,从而得出界限轴压比·在进一步针对轴压比的研究中发现,当钢骨高强混凝土柱截面中的型钢... 在做出基本假定的情况下,通过分析钢骨高强混凝土柱截面中钢筋、混凝土和型钢的受力,确定出影响钢骨高强混凝土柱发生不同破坏形态的界限轴力,从而得出界限轴压比·在进一步针对轴压比的研究中发现,当钢骨高强混凝土柱截面中的型钢型号、混凝土等级、柱截面尺寸变化时,其轴压比的限值也是可变的,而不是一个定值·因此,在实际结构工程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轴压比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骨高强混凝土柱 轴压比 轴压比限值 延性破坏 脆性破坏 结构设计
下载PDF
型钢高强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俊华 赵鸿铁 薛建阳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6-48,共3页
轴压比是影响柱抗震性能的一个主要因素,随着轴压比的增大,柱的抗震性能越来越差。从型钢混凝土柱正截面大、小偏心界限破坏时力的平衡条件出发,推导了型钢高强混凝土柱发生延性破坏的轴压力限值,并提出了其在不同抗震等级下轴压比限值... 轴压比是影响柱抗震性能的一个主要因素,随着轴压比的增大,柱的抗震性能越来越差。从型钢混凝土柱正截面大、小偏心界限破坏时力的平衡条件出发,推导了型钢高强混凝土柱发生延性破坏的轴压力限值,并提出了其在不同抗震等级下轴压比限值,该限值可为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高强混凝土 轴压比限值 抗震设计
下载PDF
屈服强度550MPa高强冷弯薄壁型钢轴压构件承载力设计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元齐 王磊 +2 位作者 沈祖炎 王彦敏 徐宏伟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共5页
高强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在国外低层住宅和门式刚架体系中应用较广,国内已开始采用,但尚无相应设计规范可依。针对屈服强度550MPa高强钢材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常用的轴压构件的承载力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包括其承载力计算模式及设计可靠度分析... 高强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在国外低层住宅和门式刚架体系中应用较广,国内已开始采用,但尚无相应设计规范可依。针对屈服强度550MPa高强钢材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常用的轴压构件的承载力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包括其承载力计算模式及设计可靠度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国内外现有相关试验数据的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强度设计指标及承载力设计方法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冷弯薄壁型钢结构 轴心受压构件 承载力设计方法 强度设计指标 有效宽厚比
下载PDF
钢筋砼异形柱轴压比限值分析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肖常安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4期91-97,共7页
从大、小偏心受压构件截面的界限破坏条件出发,导出了钢筋砼异形截面柱轴压比限值的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分析,指出了戴教芳(1996)等刚度矩形截面柱轴压比限值调整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钢筋砼异形截面柱抗震设计的轴压比限值提... 从大、小偏心受压构件截面的界限破坏条件出发,导出了钢筋砼异形截面柱轴压比限值的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分析,指出了戴教芳(1996)等刚度矩形截面柱轴压比限值调整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钢筋砼异形截面柱抗震设计的轴压比限值提出了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柱 轴压比 轴压比限值 标准值 设计值
下载PDF
碳纤维约束混凝土偏压柱轴压比限值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余琼 侯婧辰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2年第2期91-95,共5页
纤维材料环向缠绕加固混凝土偏压柱,在工程实际中已有应用,但相关理论尚不成熟,有关轴压比限值的研究较少,本文采用了敬登虎提出的轴压比限值计算方法,并提出基于承载力理论的轴压比限值计算方法,将两种方法与试验进行对比,结果均较为吻... 纤维材料环向缠绕加固混凝土偏压柱,在工程实际中已有应用,但相关理论尚不成熟,有关轴压比限值的研究较少,本文采用了敬登虎提出的轴压比限值计算方法,并提出基于承载力理论的轴压比限值计算方法,将两种方法与试验进行对比,结果均较为吻合,可为实际加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约束 界限破坏 承载力理论 轴压比设计值
下载PDF
由荷载确定钢筋砼轴心受压构件截面尺寸的方法
6
作者 刘晓娟 曹欣 +1 位作者 何明胜 王志民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151-153,共3页
在轴心受压构件设计过程中 ,提出了用荷载来控制构件截面尺寸的计算公式和表格 ,介绍了一种确定轴心受压构件截面尺寸更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轴心受压构件 轴力 计算长度 细长比 荷载设计值 截面尺寸 钢筋砼 安全等级
下载PDF
异形柱框架体系设计轴压比限值研究
7
作者 詹凤程 王民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58,共3页
从异形柱大、小偏心受压界限破坏条件出发,导出了钢筋混凝土异形柱轴压比限值的计算公式,分析了等刚度矩形截面柱轴压比限值存在的问题,并对异形柱轴压比设计值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异形柱 轴压比 轴压比限值 标准值 设计值 翼缘
下载PDF
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叠合短柱轴压受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丁纪楠 王庆贺 任庆新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35,共13页
为研究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轴压受力性能并提出轴压承载力设计方法,以含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率和截面直径为参数,对10个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叠合短柱进行轴压试验,研究其破坏过程、破坏模态、纵向应变和横向变形系数的发展规律... 为研究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轴压受力性能并提出轴压承载力设计方法,以含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率和截面直径为参数,对10个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叠合短柱进行轴压试验,研究其破坏过程、破坏模态、纵向应变和横向变形系数的发展规律,分析影响轴压刚度、强度系数和延性系数的关键因素。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短柱进行受力全过程分析、接触应力分析和参数分析,进而提出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叠合短柱轴压承载力的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轴压作用下,各组成部件能够协同变形、共同受力;增大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的约束效应系数可提升短柱组合效应,提高钢筋混凝土的配箍特征值可改善短柱的延性;当含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率由0.5增大至0.6和0.7时,延性系数提高9.6%和18.7%;当截面直径由220 mm增大至260 mm和300 mm时,轴压刚度提高22.2%和43.8%;在极限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达到自身的轴压承载力,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分担的内力小于其自身的轴压承载力,二者之间的接触应力可忽略不计;通过引入承载力折减系数而提出的轴压承载力设计方法可以有效预测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叠合短柱的轴压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叠合柱 静力试验 有限元分析 轴压性能 设计方法 约束效应系数 配箍特征值
原文传递
考虑防屈曲支撑影响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设计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许国山 徐小童 王贞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5-115,共11页
针对防屈曲支撑-混凝土框架(RC-BRBF)体系中防屈曲支撑(BRB)对相连柱产生附加变轴力影响,提出了RC框架柱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等价轴压比指标获得RC柱设计轴压比限值,保证了一级、二级以及三、四级框架柱极限侧移水平分别达到2.7%、... 针对防屈曲支撑-混凝土框架(RC-BRBF)体系中防屈曲支撑(BRB)对相连柱产生附加变轴力影响,提出了RC框架柱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等价轴压比指标获得RC柱设计轴压比限值,保证了一级、二级以及三、四级框架柱极限侧移水平分别达到2.7%、2.4%以及2.1%;然后通过体系延性水平获得柱位移延性指标,保证其延性性能。研究表明,RC柱设计轴压比限值与等价设计轴压比水平、构件受等效重力与地震作用的轴力标准值之比有关;改进后的设计方法能够有效考虑BRB对相连柱附加变轴力影响,并保证了变轴压比下柱的极限侧移水平。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优化柱截面提高了体系经济性,同时保证体系满足"三水准"设防目标,RC柱设计轴压比限值的设定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 防屈曲支撑 设计方法 变轴压比 设计轴压比限值
原文传递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空心方桩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讨论 被引量:5
10
作者 汤关祚 匡红杰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9,43,共5页
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均简称预应力桩)桩身轴心受压承载力设计值(简称轴压设计值)的两种计算方法、预应力桩综合折减系数及预应力桩成桩工艺系数的取值进行了讨论,说明了根据国内现行的一些技术规程、标准、图集... 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均简称预应力桩)桩身轴心受压承载力设计值(简称轴压设计值)的两种计算方法、预应力桩综合折减系数及预应力桩成桩工艺系数的取值进行了讨论,说明了根据国内现行的一些技术规程、标准、图集等计算的预应力桩轴压设计值与实际工程经验不符,并对其提出了较合理的计算方法和观点。研究结果对预应力桩的合理应用和技术规程、标准、图集等的编制或修订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桩 轴心受压承载力设计值 综合折减系数 成桩工艺系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