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ison of the Views of Heavenly Principles and Human Desire and the Theory of Personality Structure
1
作者 ZHU Mao-ling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18年第7期403-409,共7页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heory of heavenly principles and human desires in the Neo-Confucianism of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and the theory of personality structure in psychoanalytic theory.From ...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heory of heavenly principles and human desires in the Neo-Confucianism of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and the theory of personality structure in psychoanalytic theor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bject,in the debate between the heavenly principle and the human desire,the person is built into the moral subject.The id,ego,and super-ego in the psychoanalytic theory constitute the unconscious structural subject.In the framework of these two theories,the“maintain the heavenly principles and eradicate human desires”and“the heavenly principles exist in desire”in the theory of heavenly principles and human desires express the unity of opposites between heavenly principles and human desire.The core of personality structure theory is the relationship of obedience and control among the id,ego,and super-ego.As far as the value orientation is concerned,the debate between the heavenly principle and the human desire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moral practice of Confucianism of“aim at absolute perfection”,while the free will of the id in the unconscious subject is the most essential ethical aspect of psycho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enly PRINCIPLES human desire PERSONALITY structure MORAL PRACTICE free WILL
下载PDF
朱子人性“恶”的思想逻辑与管理警示
2
作者 林秀芳 黄永锋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1期73-81,271,共10页
耙梳《朱子语录》《四书集注》等传统古籍文本,不难发觉有必要厘清朱子人性“恶”思想的理论源流及其内在逻辑。对于由何而产生人性之“恶”,在朱子看来,一念之差时,人心极易朝着人欲放纵,而产生“恶”,此为“恶”之发动机制;而且,禀气... 耙梳《朱子语录》《四书集注》等传统古籍文本,不难发觉有必要厘清朱子人性“恶”思想的理论源流及其内在逻辑。对于由何而产生人性之“恶”,在朱子看来,一念之差时,人心极易朝着人欲放纵,而产生“恶”,此为“恶”之发动机制;而且,禀气使至善的天理落实到人身上时,为人欲所蒙蔽,不能充分地展现而产生“恶”,此为“恶”之影响因素,但禀气不必然导致恶的产生;另外,“欲”是“恶”牵引机制,但“欲”也并不绝对导致“恶”,“欲”不等于“人欲”,“人欲”是做坏的“欲”,这“人欲”便是“恶”。深入分析可知,朱子哲学的人性论对人性“恶”的形成机制有过细致剖析,结合现代管理学来看,它有助于从源头上对治理管理活动中的一些难题,进而促成管理效果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 至善 禀气 恶欲 管理
下载PDF
《乐记》“人生而静”章不同解释路向的考察与反思
3
作者 成守勇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560-566,647,共8页
《乐记》“人生而静”章蕴含着对人性、欲望与恶之间关系的思考。程朱一系重视“天理”“人欲”之说而极力推崇此段文字,在陆九渊、王船山及部分清儒那里,此节文字却颇遭诟议。通过对诸家注解文字的梳理分析与阐释剖判,反思经典文本在... 《乐记》“人生而静”章蕴含着对人性、欲望与恶之间关系的思考。程朱一系重视“天理”“人欲”之说而极力推崇此段文字,在陆九渊、王船山及部分清儒那里,此节文字却颇遭诟议。通过对诸家注解文字的梳理分析与阐释剖判,反思经典文本在不同思想家那里际遇之不同,源于思想家们对经典文本的理解存在分歧、各自思想态度与关注旨趣有异、对儒家根本精神认同不一等因素。就对经典文本的理解而言,在尊重文本自身与其结构呈现的情况下,也需要注意发掘文本解释的潜力与文本结构义理的一贯性,从而使文本在保有自身一致性的情况下,也存在意蕴增长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人生而静” 天人 理欲 朱熹
下载PDF
论陈确“有私为君子”说
4
作者 朱义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2-18,共7页
陈确是一位反程朱理学的思想家,是明清之际的启蒙学者。他否定《大学》为圣贤之作,已为人们所熟知。“有私为君子”说,是他又一惊世骇俗之论,则稀为人知。“有私为君子”中的“私”,是指人的私利与欲望,这是明代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生产关... 陈确是一位反程朱理学的思想家,是明清之际的启蒙学者。他否定《大学》为圣贤之作,已为人们所熟知。“有私为君子”说,是他又一惊世骇俗之论,则稀为人知。“有私为君子”中的“私”,是指人的私利与欲望,这是明代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物,是当时盛行自私人性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明清之际是一个新旧杂陈的时代,陈确不可能否认当时占据统治地位的“天理”论,而是突出“人欲”主导性,强调“天理”得以“人欲”的满足为前提。“有私为君子”说,不仅是对禁欲主义为核心的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的批判,且与传统君子观是大相径庭的,为中国古代君子文化中的奇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有私为君子 君子 小人 学者以治生为本 天理 人欲
下载PDF
程颐人性论研究
5
作者 伊雷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0-68,115,共10页
程颐言“性”有着“本体”与“工夫”上的双重维度:在“本体”层面言“性”,其主要关注的是人之善恶本原的认识问题;在“工夫”层面言“性”,其关注的则是人之如何成圣的实践问题。从“本体”高度言“性”,将“理性命”与“心性情”问... 程颐言“性”有着“本体”与“工夫”上的双重维度:在“本体”层面言“性”,其主要关注的是人之善恶本原的认识问题;在“工夫”层面言“性”,其关注的则是人之如何成圣的实践问题。从“本体”高度言“性”,将“理性命”与“心性情”问题并重,主张“尽心”是“尽性”的前提,强调“穷理”与“尽性”的统一,在“工夫”上重视“存养”,是程颐人性论的最大特色。而其人性论之所以能够成为北宋中晚期诸儒言“性”之巅峰,离不开其对先秦儒家人性论的系统化总结,更离不开其对汉唐北宋诸儒言“性”成果之消化与吸收。从实质上来说,程颐的人性论既是对孟子、韩愈、李翱、程颢等人言性观点之继承与超越,又是对荀、扬之批判,更是对《中庸》与《易传》言“性”思想之综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命 心性情 善恶本体 人之成圣 穷理尽性
下载PDF
略论早期儒家“性”范畴的特质
6
作者 任鹏程 《唐都学刊》 2023年第5期70-76,共7页
“性”是儒家哲学中的核心范畴。在早期儒家看来,“性”至少具有六层特质。从构字学角度看,“性”与“生”有关,指人初生的自然状态。从本原性角度看,能够生的东西,古人以为便是天,“性”乃天性。从质料性角度看,天能生又与气有关,天含... “性”是儒家哲学中的核心范畴。在早期儒家看来,“性”至少具有六层特质。从构字学角度看,“性”与“生”有关,指人初生的自然状态。从本原性角度看,能够生的东西,古人以为便是天,“性”乃天性。从质料性角度看,天能生又与气有关,天含有气并能生物,“性”含气。从物理性角度看,气具有物理属性,“性”含气,因而“性”具物理属性。从规定性的角度看,材质有质的属性,“性”即是人之为人者。同时,“性”始终与“心”“情”“欲”“命”等范畴纠缠着,这表明早期儒家人性范畴的复杂多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儒家 人性 生命 材质 属性 情欲
下载PDF
论李佩甫小说的意象叙事
7
作者 郝璐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67-71,共5页
河南作家李佩甫善于运用意象叙事,以增强作品主题的艺术表达。在李佩甫的小说中,花草树木意象是人们的欲望与命运的喻示,土地与月亮意象是对乡村情结的承载,平原动物意象是民间文化精神的象征。众多意象建构了李佩甫的文学世界,呈现作... 河南作家李佩甫善于运用意象叙事,以增强作品主题的艺术表达。在李佩甫的小说中,花草树木意象是人们的欲望与命运的喻示,土地与月亮意象是对乡村情结的承载,平原动物意象是民间文化精神的象征。众多意象建构了李佩甫的文学世界,呈现作家对现代社会人性与欲望的深入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佩甫 意象 人性 欲望
下载PDF
人性恶视角下我国腐败犯罪的再分析及其有效治理 被引量:6
8
作者 贺曙敏 李锡海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6-71,共6页
人性是本恶的。人性本恶乃是犯罪,包括腐败犯罪,发生的深刻根源。人性原恶中的物欲、权欲、性欲与腐败犯罪的发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遏制腐败犯罪的有效对策应当是抑恶扬善。为此,要牢固树立人性恶的思想观念,自觉采取抑制人... 人性是本恶的。人性本恶乃是犯罪,包括腐败犯罪,发生的深刻根源。人性原恶中的物欲、权欲、性欲与腐败犯罪的发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遏制腐败犯罪的有效对策应当是抑恶扬善。为此,要牢固树立人性恶的思想观念,自觉采取抑制人性恶的对抗措施,坚持与人为善,不断完善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恶 腐败犯罪 物欲 权欲 性欲
下载PDF
辽宁省乡村医生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意愿调查 被引量:6
9
作者 刁文丽 尹远君 +4 位作者 姜永成 张海燕 穆慧娟 李宁 潘国伟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了解辽宁省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素质及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意愿,为"十一.五"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择优遴选推广人员提供依据。方法:对辽宁省六个示范县2952名村医和981名乡医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推广意愿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 目的:了解辽宁省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素质及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意愿,为"十一.五"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择优遴选推广人员提供依据。方法:对辽宁省六个示范县2952名村医和981名乡医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推广意愿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六个示范县乡村卫生人员适宜技术愿意推广率分别为96.6%和93.5%,乡医和工作年限长者推广意愿显著低于村医和年轻医生,对适宜技术推广必要性认识是影响推广意愿最主要因素(OR=18.8,95%CI=12.8-27.6)。结论:应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乡村医生对适宜技术推广必要性认识水平,重点提高乡医和年资较高乡村卫生人员的推广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卫生适宜技术 人力资源 推广意愿
下载PDF
法律何不善待美德?——袁厉害收养违法引热议的冷思考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玉波 贾永健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32,共10页
贪婪、自私、少德和互害的人性想象,是公民"袁厉害"遭受恶意推测的一个观念基础,也是产生美德与法律互相伤害的人性根源。注重扬善、以培育美德为根本目标的古代法律,倒逼现代法律不应只专注抑恶,放弃甚至苛待美德,而应善待... 贪婪、自私、少德和互害的人性想象,是公民"袁厉害"遭受恶意推测的一个观念基础,也是产生美德与法律互相伤害的人性根源。注重扬善、以培育美德为根本目标的古代法律,倒逼现代法律不应只专注抑恶,放弃甚至苛待美德,而应善待维系和支撑社会团结进步的美德,承担抑恶扬善的整全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 美德 欲望 人性
下载PDF
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机制研究——一个被中介的调节模型 被引量:21
11
作者 林新奇 丁贺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0-64,共5页
以我国科研设计单位为研究对象,开发基于中国情境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测量量表,并且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内部人身份感知、创新意愿和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模型,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源管理强度测量量表具有良好的信... 以我国科研设计单位为研究对象,开发基于中国情境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测量量表,并且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内部人身份感知、创新意愿和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模型,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源管理强度测量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对员工创新意愿和行为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内部人身份感知调节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与员工创新意愿和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员工创新意愿部分中介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并且中介内部人身份感知对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与创新行为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强度 内部人身份感知 创新意愿 创新行为
下载PDF
人性的追问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宝英 王毅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共6页
追问人的本性既有提高社会实践水平的功用,又具有人类对其自身存在意义追问的形而上学性质。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性的界定一直囿于"善""恶"的争论中。西方也不乏对"人之本质"进行探究的哲学家。今人对人性... 追问人的本性既有提高社会实践水平的功用,又具有人类对其自身存在意义追问的形而上学性质。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性的界定一直囿于"善""恶"的争论中。西方也不乏对"人之本质"进行探究的哲学家。今人对人性的探究,离不开汲取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的养料,离不开撷取人类思想史上的瑰宝,同时也需要根据人类及其文化发展至今的实际,进行逻辑之推论和思维之抽象,实现理论创新。而对人性作"追求幸福"的界定,既能解释群体,又能解释个人;既能解释人的物质追求,又能解释人的精神追求;既能解释人的心理活动,又能解释人的行为性质;既能解释人类社会的整体演进,又能解释社会生活的具体展开与发展;既用语简洁、表述直白,又内涵深刻、表义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人的本质 幸福 欲望
下载PDF
我们的教育是符合“人性”的吗?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良华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1,共4页
人性主要显示为三种本能以及与之相关的三种“欲望”。一是占有欲,一般称之为“自私”,二是爱欲,一般称之为“性欲”,三是探究欲,一般称之为“好奇心”。符合人性的教育是尽可能维护并促进人的本能发展,非人性化的教育是破坏人的本能。
关键词 占有欲 性欲 探究欲 人性教育
下载PDF
放浪情欲与仕婚理念的错位整合——白朴杂剧《墙头马上》的泛人文内涵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大新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1-105,共5页
白朴的爱情喜剧《墙头马上》不仅突破了原始素材"止淫奔"的劝诫题旨,传达了在异质文化浸润下以张扬人类本能情欲为表征的"郎才女貌"、"一见钟情"式的爱情婚姻理想,也形象地揭示了剧作家强烈的个性解放欲... 白朴的爱情喜剧《墙头马上》不仅突破了原始素材"止淫奔"的劝诫题旨,传达了在异质文化浸润下以张扬人类本能情欲为表征的"郎才女貌"、"一见钟情"式的爱情婚姻理想,也形象地揭示了剧作家强烈的个性解放欲求与根深蒂固的传统价值观念的对峙抗衡,并力图凭借人性与情欲这条具有超时空特质的精神纽带,实现人类原欲与仕婚理念的联姻媾和,使全剧呈现出张扬个性与皈依礼法相互扭结的泛人文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头马上》 人类原欲 仕婚理念 泛人文内涵
下载PDF
原欲理论雏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正猷 金宁宁 +1 位作者 姜伟颖 钱云 《中国性科学》 2016年第1期139-144,共6页
弗洛伊德提出的原欲理论是说在人的心理结构的深层存在一种与性相关的心理能量,称其为力比多。精子卵子、受精卵、胎儿以致人的一生都有性(原)欲,并各有其丰富的内涵和特定的表达模式,成为儿童期和老年期性生活的动力源;青春期在性激素... 弗洛伊德提出的原欲理论是说在人的心理结构的深层存在一种与性相关的心理能量,称其为力比多。精子卵子、受精卵、胎儿以致人的一生都有性(原)欲,并各有其丰富的内涵和特定的表达模式,成为儿童期和老年期性生活的动力源;青春期在性激素的作用下,产生成人生殖器官交媾欲,联合性器官原欲形成性器官性欲的霸权地位,统领原欲构建正常成人的性欲求。对人类原欲的进化(发育)本质的研究和理解,也是对人类性本质的理解,为人类的性的多元化现象作了很好的诠释,为人类性科学和爱情学的研究拓展思路,为科学性教育、性医学、性健康和婚恋咨询的实践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欲理论 力比多 生殖器官交媾欲 性的多元化 爱情学
下载PDF
原始儒家“仁欲”的形上之思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先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4-79,171,共6页
虽然原始儒家也讲"物欲",但"仁欲"更加值得关注。仁欲与物欲相比,存在着物质与道德、欠少与盈余、为我与为他、命与性、有限与无限等诸多差别。西方重视物欲,导致西方重视认识外部世界,利用外部世界为自我服务,形... 虽然原始儒家也讲"物欲",但"仁欲"更加值得关注。仁欲与物欲相比,存在着物质与道德、欠少与盈余、为我与为他、命与性、有限与无限等诸多差别。西方重视物欲,导致西方重视认识外部世界,利用外部世界为自我服务,形成了自我中心主义的传统,因此西方本体论形而上学虽然要超越现实世界,但它是自我对现实世界的超越,而不超越自我本身。原始儒家重仁欲,重视对他者的仁爱,这是以他者为中心的,由于他者处在现实之中,因此,仁欲形而上学并非要超越现实世界,而是要超越自我,从而呈现了一幅与西方不同的形而上学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儒家 物欲 仁欲 形上学
下载PDF
辽宁省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意愿调查 被引量:7
17
作者 于丽娅 韩天元 +5 位作者 刘桂清 杨妍 刘莉 郭薇 穆惠娟 潘国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9年第10期103-105,共3页
[目的]了解辽宁省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医生推广适宜技术的积极性及患者对中医的信任和接受程度,为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辽宁省6个示范县的3769名在岗乡村医生进行现况调查。[结果]乡村中医... [目的]了解辽宁省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医生推广适宜技术的积极性及患者对中医的信任和接受程度,为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辽宁省6个示范县的3769名在岗乡村医生进行现况调查。[结果]乡村中医人力资源匮乏,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中医技术力量薄弱。医生推广适宜技术的积极性较高。患者对中医的信任和接受程度一般。[结论]以中医生为骨干,中西医结合医生为依托,优选推广对象。以技术和人力资源相匹配为原则分层次有重点的遴选推广技术。加强培训和宣传有助于提高中医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适宜技术 人力资源 推广意愿
下载PDF
人性的物欲与犯罪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锡海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74-80,共7页
物欲是人的普遍本性,是人创造一切的基本动力。所以,物欲的存在是天然合理的。但如果把物欲绝对化,成为一种物欲症,就会肆无忌惮地实施物欲型犯罪。物欲型犯罪是为谋求物质欲望满足而实施的侵犯他人或公共财物的犯罪,它包括经济犯罪和... 物欲是人的普遍本性,是人创造一切的基本动力。所以,物欲的存在是天然合理的。但如果把物欲绝对化,成为一种物欲症,就会肆无忌惮地实施物欲型犯罪。物欲型犯罪是为谋求物质欲望满足而实施的侵犯他人或公共财物的犯罪,它包括经济犯罪和财产犯罪两种基本类型。改革开放以来,物欲型犯罪一直保持高发态势,这与物欲症泛滥和社会上大量消极因素存在是密不可分的,这些消极因素,主要包括拜金主义泛滥、病态高消费、贫富差距过大和犯罪机会大量存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物欲 物欲症 物欲型犯罪
下载PDF
人机情感交互智能体及其在控制性能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宏光 宿翀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438-2446,共9页
在智能体的信念、愿望、意图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人机情感交互模型。根据隐马氏链模型的情感强度空间表达和个性OCC模型的结构框架,融合了一种人工心理应激模型的内涵,建立起一个刺激转移情感计算模型。详细给出了智能体的情感计算方... 在智能体的信念、愿望、意图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人机情感交互模型。根据隐马氏链模型的情感强度空间表达和个性OCC模型的结构框架,融合了一种人工心理应激模型的内涵,建立起一个刺激转移情感计算模型。详细给出了智能体的情感计算方法,并进一步将其加入到智能体的人机交互机制中,构造了人机交互学习模型,提出了人机交互目标完成程度指标及其计算和情感学习算法。以过程控制性能评价为应用实例,讨论了智能体人机情感交互模型的构建和相关算法,并针对具体的控制回路进行了仿真和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体 Belief desire Intention模型 情感计算 人机交互 控制性能评价
下载PDF
孔子“欲仁”、孟子“欲善”与荀子“欲情”--从当今西方伦理学“欲望论”观儒家“欲”论分殊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悦笛 Wang Xiaonong 《孔学堂》 CSSCI 2021年第3期80-89,I0096-I0106,共21页
按照西方欲望所分,孔子论欲有主观欲望内涵,但是“从心所欲”却走向了客观欲望意蕴,细究起来,其欲论形成了“欲仁得仁”之混整结构,孔子没有那么明确的善恶抉择意味。重“尽心”“知性”的孟子,其论欲更倾向于客观的意蕴,因为良知良能... 按照西方欲望所分,孔子论欲有主观欲望内涵,但是“从心所欲”却走向了客观欲望意蕴,细究起来,其欲论形成了“欲仁得仁”之混整结构,孔子没有那么明确的善恶抉择意味。重“尽心”“知性”的孟子,其论欲更倾向于客观的意蕴,因为良知良能诉诸“欲善”的道德意志。重“礼化”“化性”的荀子,其论欲基本上就是主观的内涵,人类共通之欲与恶相通,但通过外在礼的教化和认知心的向善功能而加以濡化。大致说来,孟子所论之欲乃是激发性欲望,因为这种客观欲望的确要为道德行动向善提供理由。荀子所论之欲乃是非激发性欲望,此类主观欲望导致了道德行动向恶而发,所以才是跟从理由的。孔子介于二者之间,或者说,孔子之欲,虽未超出无善无恶,但并没有明确善恶指向,这一多元可能性引发出孟、荀善与恶欲论的两种趋向:孟子是心善—性善—情善的“自上而下模式”,荀子则是情恶—性恶—心善的“自下而上”的模式。中国原典儒学的欲论,揭示出本土“情理结构”的智慧范式,它既超出了主客欲的二分法,又让情感主义与理性主义这对矛盾得以化解,从而为人类欲望此类根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返本开新的综合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 欲仁而得仁 可欲之谓善 人情之所同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