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布条颈部按压法预防PICC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彭利芬 李静 周雪梅 《现代临床护理》 2017年第12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按压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8月-2016年5月在本科室会诊行PICC置管患者1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改良按压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8月-2016年5月在本科室会诊行PICC置管患者1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按传统的偏头法,观察组根据患者的颈部与肩部空隙的大小情况制作合适的按压布条,当导管头端送至15cm时将布条放置在颈内静脉的位置,助手将制作的布条在颈内静脉的位置向内、向下按压至最底部,嘱患者偏头并同时用下巴压紧布条。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1%vs 3.33%,P<0.05)。结论 PICC置管时使用布条按压颈内静脉的方法能降低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颈内静脉 导管异位 护理
下载PDF
45°斜轴平面内与长轴平面内法在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管飞 钱俊 倪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31期121-122,共2页
目的采用45°斜轴平面内法与长轴平面内法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两种超声引导方式的优缺点。方法选取60例需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采用随机的分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比两种超声引导方法的优缺点。... 目的采用45°斜轴平面内法与长轴平面内法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两种超声引导方式的优缺点。方法选取60例需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采用随机的分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比两种超声引导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45°斜轴平面内法与长轴平面内法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45°斜轴平面内法在首次穿刺成功率上优于长轴平面内法,并且不易损伤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斜轴 长轴 超声引导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下载PDF
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在颈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钱君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5年第12期2703-2704,共2页
[目的]探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在颈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A组59例病人在颈内静脉置管前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进行血管定位;B组70例病人应用常规方法行颈内静脉置管。[结果]两组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操作时间、机械性并... [目的]探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在颈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A组59例病人在颈内静脉置管前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进行血管定位;B组70例病人应用常规方法行颈内静脉置管。[结果]两组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操作时间、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使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能显著提高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操作时间,减少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血流探测仪 颈内静脉 置管 并发症
下载PDF
颈内静脉置管常见问题及护理 被引量:2
4
作者 丁海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7期108-109,共2页
目的:总结颈内静脉置管中常见的问题,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观察2010年6月~2011年5月共36例采用颈内静脉置管化疗的患者。结果:置管成功率100%,无1例发生堵塞、感染,脱离2例,5例穿刺处红肿。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是反复化疗患者治疗的... 目的:总结颈内静脉置管中常见的问题,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观察2010年6月~2011年5月共36例采用颈内静脉置管化疗的患者。结果:置管成功率100%,无1例发生堵塞、感染,脱离2例,5例穿刺处红肿。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是反复化疗患者治疗的有效通路,正确的操作及良好的护理是保证置管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 置管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颈内静脉置管在血透中常见问题及护理措施 被引量:2
5
作者 殷雷珍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51-51,53,共2页
报道了对109例颈内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病人的观察,结果如下:颈内静脉置管进行血透最易发生的问题是:皮下血肿、感染、导管堵塞、空气栓塞、脱管,在护理实践中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使常见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 颈内静脉 置管 常见问题 护理措施
下载PDF
右颈内静脉加压对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影响
6
作者 高恺 张月秋 高言国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27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右颈内静脉加压对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影响。方法:选取需进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低血容量性或脓毒性休克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40例和颈内静脉加压组(P组)39例。所有患者均去枕平卧、Trendelenburg体位... 目的:探讨右颈内静脉加压对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影响。方法:选取需进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低血容量性或脓毒性休克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40例和颈内静脉加压组(P组)39例。所有患者均去枕平卧、Trendelenburg体位和头左侧偏转15°~30°,C组进行常规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P组在C组基础上于患者右侧锁骨上窝靠近胸锁关节外侧凹陷处以食指中指二指并拢向内下方用力按压颈内静脉,以颈内静脉压瘪为宜。记录两组患者三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回血通畅率、穿刺失败率及血肿发生率。结果:P组穿刺置管成功率、回血通畅率、穿刺失败率及血肿发生率均优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静脉压迫明显有助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减少了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右颈内静脉加压 胸锁关节 置管术
下载PDF
前撤式送管法在纠正PICC置管颈内静脉导管异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张翔 边雪梅 姚斌莲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3期279-280,共2页
目的探讨前撤式送管法在纠正PICC置管颈内静脉导管异位中的效果。方法将B超声导引仪下进行PICC置管199例中发生颈内静脉导管异位的68例患者,根据置管日期的单双日分为对照组32例,采用偏头法在无菌操作下进行正位处理;观察组36例,采用前... 目的探讨前撤式送管法在纠正PICC置管颈内静脉导管异位中的效果。方法将B超声导引仪下进行PICC置管199例中发生颈内静脉导管异位的68例患者,根据置管日期的单双日分为对照组32例,采用偏头法在无菌操作下进行正位处理;观察组36例,采用前撤式送管法在无菌操作原则下进行导管正位处理;观察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导管正位1次成功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撤式送管法是一种科学有效、操作简单、患者经济安全舒适的颈内静脉导管异位的正位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撤式送管法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颈内静脉 导管异位 护理
下载PDF
超声技术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黄鑫 黎艳华 +2 位作者 王月玲 黄翠玲 高启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9期134-136,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技术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三组,传统组(Ⅰ组)、超声定位组(Ⅱ组)、超声引导组(Ⅲ组),每组均为25例。观察各组穿刺操作的时间、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的例数、穿刺次数及... 目的:观察超声技术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三组,传统组(Ⅰ组)、超声定位组(Ⅱ组)、超声引导组(Ⅲ组),每组均为25例。观察各组穿刺操作的时间、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的例数、穿刺次数及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超声引导组为92.0%、超声定位组84.0%,明显高于传统组的60.0%,而且超声两组操作时间亦明显小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患者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8.0%、超声定位组16.0%,显著低于传统组的44.0%,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技术在颈内静脉穿刺是安全可行的技术,可极大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颈内静脉 穿刺置管 应用
下载PDF
颅脑外伤患者于手术室行颈静脉置管静脉治疗的优越性
9
作者 赵素娥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0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颈静脉置管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救治中的效果和优势。方法将60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右颈内静脉置管,对照组使用普通静脉留置针,观察并记录两组的留置时间、穿刺次数、并发症发生率;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患者或家属对使... 目的探讨颈静脉置管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救治中的效果和优势。方法将60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右颈内静脉置管,对照组使用普通静脉留置针,观察并记录两组的留置时间、穿刺次数、并发症发生率;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患者或家属对使用该穿刺方法的主观评价;将资料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的穿刺次数、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行右颈内静脉置管后患者或家属在减轻痛苦及费用方面给予了较高的评价(P<0.01)。结论应用中心静脉置管开放静脉通道能有效提高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从而达到成功救治患者的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颈内静脉留置管 颅脑外伤 静脉治疗 护理
下载PDF
血液透析闭路式双向回血管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雪梅 张丹 王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3023-3025,共3页
目的探讨闭路式双向回血管路用于颈内静脉留置双腔管对进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为患者提供良好的透析方式。方法选取颈内静脉留置双腔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2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3例使用传统双向回血管路,观察... 目的探讨闭路式双向回血管路用于颈内静脉留置双腔管对进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为患者提供良好的透析方式。方法选取颈内静脉留置双腔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2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3例使用传统双向回血管路,观察组117例使用闭路式双向回血管路,对两组患者置管后2、4、6、8个月时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回血停泵时间、总操作时间以及所需盐水量。结果观察组患者2、4、6、8个月时导管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1.71%、1.71%和3.42%,对照组分别为3.54%、6.19%、7.96%和12.39%,各时间观察组导管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回血过程不需停泵,总操作时间和所需盐水量分别为(3.01±0.29)min和(201.67±18.63)ml,对照组回血停泵时间、总操作时间和所需盐水量分别为(44.08±4.15)s、(3.54±0.36)min和(205.97±21.18)ml,观察组患者回血停泵时间、总操作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闭路式双向回血管路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有利于降低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可以缩短回血时间,而且不加重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变化,是一种更为安全的透析置管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闭路式双向回血管路 颈内静脉 双腔管 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