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结合三氧直肠灌注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小便障碍的疗效研究
1
作者 付崇 罗娟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9-74,共6页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三氧直肠灌注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小便障碍患者逼尿肌损伤修复及膀胱功能、应激状态和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7月—2023年7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治疗的86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小便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三氧直肠灌注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小便障碍患者逼尿肌损伤修复及膀胱功能、应激状态和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7月—2023年7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治疗的86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小便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三氧直肠灌注组43例,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三氧直肠灌注治疗;针灸联合组43例,三氧直肠灌注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价中医证候,记录两组患者每次排尿量、膀胱安全容量,给予患者国际下尿路功能症状(LUTS)、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价,测定膀胱顺应性、充盈期膀胱压力、最大尿流速时逼尿肌压力,检测热休克蛋白70(HSP70)、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针灸联合组总有效率较三氧直肠灌注组高(P<0.05);中医证候评分较三氧直肠灌注组降低(P<0.01);膀胱安全容量、每次排尿量大于三氧直肠灌注组(P<0.01),I-QOL评分高于三氧直肠灌注组(P<0.01),LUTS评分少于三氧直肠灌注组(P<0.01);最大尿流速时逼尿肌压力、充盈期膀胱压力低于三氧直肠灌注组(P<0.05),膀胱顺应性高于三氧直肠灌注组(P<0.01);HSP70、ROS水平低于三氧直肠灌注组(P<0.05),SOD水平高于三氧直肠灌注组(P<0.01)。结论:针灸结合三氧直肠灌注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小便障碍患者,可抑制氧化应激,促进修复受损逼尿肌,改善尿动力学,提升膀胱功能、排尿功能、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直肠灌注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小便障碍 氧化应激状态 逼尿肌修复 膀胱功能
下载PDF
电针改善脊髓损伤大鼠逼尿肌的形态结构和膀胱功能 被引量:2
2
作者 焦子远 卓越 +4 位作者 梁柔筠 丁强盛 曾学究 许明 张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4484-4490,共7页
背景:大量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电针能够改善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目的: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大鼠膀胱功能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暴... 背景:大量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电针能够改善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目的: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大鼠膀胱功能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暴露T8椎体下脊髓;模型组建立T8椎体下脊髓横断损伤模型;电针组建立T8椎体下脊髓横断损伤模型后第19天给予电针干预,选择“次髎”“中极”“三阴交”三穴,20 min/次,1次/d,连续干预10 d。干预结束后,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与结论:①尿流动力学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漏尿点压、膀胱最大容量、膀胱最大压力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漏尿点压、膀胱最大容量、膀胱最大压力均下降(P<0.05);②苏木精-伊红染色: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膀胱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固有膜被破坏,逼尿肌肌束肥大,肌纤维排列紊乱,组织水肿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膀胱上皮细胞排列相对规则有序,膀胱纤维化及组织水肿程度相对减轻;③Masson染色:模型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纤维化程度较重,电针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纤维化程度轻于模型组;④透射电镜观察:模型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线粒体肿胀、发生空泡化,逼尿肌形态发生扭曲变形,肌间隙增宽;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线粒体轮廓略清晰可见,线粒体发生空泡化减少,肌间隙缩小;⑤Western blot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⑥结果表明: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穴可改善骶上脊髓损伤大鼠膀胱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逼尿肌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骶上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功能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逼尿肌
下载PDF
尿流率联和超声残余尿评估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逼尿肌收缩功能 被引量:10
3
作者 文建国 娄安锋 +3 位作者 王庆伟 王焱 张国贤 张瑞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尿流率联合超声残余尿量测定评估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逼尿肌的收缩功能。方法对150例BPH患者分别用自由尿流率联合超声残余尿量测定方法和压力-流率测定方法(invasive pressure flow studies,IPFS)... 目的尿流率联合超声残余尿量测定评估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逼尿肌的收缩功能。方法对150例BPH患者分别用自由尿流率联合超声残余尿量测定方法和压力-流率测定方法(invasive pressure flow studies,IPFS)评估逼尿肌收缩功能。依据自由尿流曲线形状、最大尿流率和超声残余尿量将患者逼尿肌收缩功能分为增强、活动低下和正常,并与IPFS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非侵入性逼尿肌收缩功能测定方法(non-invasive detrusor contractile study,NIDCS)结果显示逼尿肌收缩功能增强90例,活动低下34例,正常26例;IPFS显示逼尿肌收缩功能增强100例,活动低下20例,正常30例。2种方法评估逼尿肌收缩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NIDCS诊断逼尿肌活动低下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86%,准确率为86%。结论NIDCS能为评估BPH逼尿肌收缩功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动力学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逼尿肌 超声 残余尿
下载PDF
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老年男性急性尿潴留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卫国 蒋昱枫 +3 位作者 侯建全 浦金贤 李纲 蔡宗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3-945,共3页
目的 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老年男性急性尿潴留(AUR)的临床价值。方法 103例老年男性AUR患者保留导尿2~5 d后接受尿流动力学检查,拔管失败者分别于AUR发生后4周和12周复查尿流动力学检查,并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初... 目的 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老年男性急性尿潴留(AUR)的临床价值。方法 103例老年男性AUR患者保留导尿2~5 d后接受尿流动力学检查,拔管失败者分别于AUR发生后4周和12周复查尿流动力学检查,并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初次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103例AUR患者分为逼尿肌活动低下组(DUA组,n=36)和非逼尿肌活动低下组(NDUA组,n=67)。DUA组患者年龄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NDUA组(P〈0.05,P〈0.01),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和前列腺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103例患者AUR发生4周时尿流动力学参数显著优于AUR发生1周内(P〈0.01或P〈0.05),但与12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流动力学检查可有效评估AUR老年男性的膀胱功能,AUR发生4周时进行检查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流动力学 急性尿潴留 逼尿肌 功能 诊断
下载PDF
术前逼尿肌功能状态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PKRP术后膀胱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李征 刘磊 +3 位作者 朱清 胡跃世 王阳 曹志华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逼尿肌功能状态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PKRP)后膀胱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期间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BPH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逼尿肌是否稳定分为逼尿肌稳定(DS)... 目的探讨术前逼尿肌功能状态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PKRP)后膀胱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期间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BPH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逼尿肌是否稳定分为逼尿肌稳定(DS)组和逼尿肌不稳定(DI)组。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两组术后3d膀胱痉挛发生情况、术后1~3d膀胱痉挛次数、痉挛持续时间以及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以及留置尿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组术后3d内膀胱痉挛发生率为48.28%,显著低于DI组的71.11%(P<0.05);术后1d、2d、3d,DS组痉挛次数、持续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显著优于DI组(P<0.05)。结论术前逼尿肌功能状态与BPH患者PKRP术后膀胱痉挛有一定关系,术前逼尿肌不稳定患者更易发生膀胱痉挛,且膀胱痉挛程度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逼尿肌功能 良性前列腺增生 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 膀胱痉挛
下载PDF
尿动力学检查在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段晓波 李令勋 代庆德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11期1779-1780,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的意义。方法:对160例高龄高危BPH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后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对治疗后病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尿动力学检查后选择治疗方案后,明确诊断膀胱出口梗阻(BOO)... 目的:探讨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的意义。方法:对160例高龄高危BPH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后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对治疗后病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尿动力学检查后选择治疗方案后,明确诊断膀胱出口梗阻(BOO)选择手术治疗的与治疗前相比,QOL、IPSS评分显著性降低;尿动力学各项观察指标显著改善;对逼尿肌无力,高顺应性膀胱、膀胱感觉减退选择保守治疗(留置导尿或单纯膀胱造瘘)的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通过尿动力学检查能正确判断患者的BOO和膀胱逼尿肌功能,做出BPH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高龄 前列腺增生症 尿流动力学 膀胱逼尿肌功能
下载PDF
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患者逼尿肌功能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庆伟 齐艳 +4 位作者 刘会范 李源 吕宇涛 文建国 宋东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 :探讨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患者逼尿肌功能变化。方法 :对 2 0例 (3 .5~ 73岁 )下尿路梗阻导致的肾积水组和 1 0例 (1 3~ 67岁 )无肾积水的对照组进行膀胱压力容积测定与压力 流率测定 ,并记录不同膀胱灌注量的逼尿肌基础压力。结... 目的 :探讨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患者逼尿肌功能变化。方法 :对 2 0例 (3 .5~ 73岁 )下尿路梗阻导致的肾积水组和 1 0例 (1 3~ 67岁 )无肾积水的对照组进行膀胱压力容积测定与压力 流率测定 ,并记录不同膀胱灌注量的逼尿肌基础压力。结果 :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组逼尿肌 括约肌协同失调 (DSD) 1 1例 (55 % ) ,逼尿肌功能过度活跃 5例 ;而对照组仅发现 1例 (1 0 % )DSD ,未发现有逼尿肌功能过度活跃。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组平均膀胱顺应性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而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组平均逼尿肌基础压力 ,平均逼尿肌最大收缩压和残余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且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组在灌注量逐渐增加时高逼尿肌基础压力发生率逐渐增加。结论 :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多伴有逼尿肌功能异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动力学检查 统计学处理 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 逼尿肌功能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逼尿肌功能改变对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何有华 陈映鹤 +5 位作者 竺海波 张磊 陈志勇 杨世坤 饶大庞 虞海锋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逼尿肌功能改变对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13例BPH患者分别按逼尿肌收缩力分收缩力正常组与减弱组,按膀胱顺应性(BC)分高、正常、低顺应性三组,按有无逼尿肌不稳定(DI)分DI阳性与阴性组,...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逼尿肌功能改变对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13例BPH患者分别按逼尿肌收缩力分收缩力正常组与减弱组,按膀胱顺应性(BC)分高、正常、低顺应性三组,按有无逼尿肌不稳定(DI)分DI阳性与阴性组,分析逼尿肌不同特性的改变对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收缩力正常组的膀胱出口梗阻(BOO)和DI发生率明显高于收缩力减弱组,在最大尿流率、膀胱顺应性改变和急性尿潴留的发生率上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低顺应性组在BOO和DI发生率上明显高于高顺应性组,两组在逼尿肌收缩力受损(DUA)的发生率上无显著性差异。DI(+)组的BOO和低顺应膀胱发生率高于DI(-)组,DUA发生率低于DI(-)组。结论:反映BPH患者逼尿肌功能改变的各尿动力学指标相互影响,并与BOO密切相关,在无法进行压力/流率测定时综合分析DI、BC等非压力/流率指标有助于判断BOO和逼尿肌收缩功能,对BPH的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膀胱出口梗阻 逼尿肌功能 尿动力学
下载PDF
大鼠脊髓横断后逼尿肌的结构与功能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新 庞建 +2 位作者 宋波 熊恩庆 金锡御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2期1975-1978,共4页
目的 探讨脊髓横断后逼尿肌功能与结构变化的关系。方法 于L1~ 2 平面横断大鼠脊髓 ,3周后行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和体外肌条拉力试验 ,同时使用光、电镜观察比较逼尿肌结构变化。结果 实验组大鼠膀胱体积、湿质量或是膀胱壁厚均较对照... 目的 探讨脊髓横断后逼尿肌功能与结构变化的关系。方法 于L1~ 2 平面横断大鼠脊髓 ,3周后行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和体外肌条拉力试验 ,同时使用光、电镜观察比较逼尿肌结构变化。结果 实验组大鼠膀胱体积、湿质量或是膀胱壁厚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平滑肌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增大 ,伴少量纤维增生。核内颗粒增多 ,胞浆内肌丝数量增多 ,细胞间可见大量锯齿状的胞突连接以及较多紧密连接。实验组为低顺应性和不稳定膀胱。在一定张力下逼尿肌有自发性收缩产生。实验组体外肌条自发性收缩频率及收缩力较对照组高。阿托品对肌条自发性收缩频率无影响。结论 逼尿肌反射亢进的形成有着其特殊的原因和病理生理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逼尿肌 结构 功能
下载PDF
兔膀胱出口不同梗阻时间对逼尿肌功能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杭 王国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 观察兔膀胱出口部分梗阻不同时间后逼尿肌功能改变及其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新西兰雄性白兔 2 4只 ,分为A组 (对照组 ) ,B组 (梗阻 5周组 )和C组 (梗阻 2周组 ) ,各 8只。梗阻组手术建成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兔模型 ,分别饲养 5周和 ... 目的 观察兔膀胱出口部分梗阻不同时间后逼尿肌功能改变及其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新西兰雄性白兔 2 4只 ,分为A组 (对照组 ) ,B组 (梗阻 5周组 )和C组 (梗阻 2周组 ) ,各 8只。梗阻组手术建成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兔模型 ,分别饲养 5周和 2周后解剖膀胱。①测定膀胱重量、容量 ;②检测逼尿肌功能 ;③观察膀胱逼尿肌细胞超微结构。对照组仅行下腹部切口而不建成梗阻模型。结果  (1 )A、B、C组膀胱重量分别为 (3.83±0 .71 )、(1 2 .6 5± 4 .0 1 )、(1 5 .6 3± 4 .0 0 ) g。A、B、C组膀胱容量分别为 (98.1 3± 1 8.1 1 )、(6 9.5 0± 1 0 .2 1 )、(48.1 3± 1 7.1 5 )mL ;(2 )A组单位重量逼尿肌最大张力及最大收缩速度均明显大于B组及C组 (P <0 .0 5或 0 .0 1 ) ;C组单位重量逼尿肌最大张力及最大收缩速度 (除高K+ 液外 )均大于B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3)B组和C组兔逼尿肌细胞中粗面内质网明显扩张 ,线粒体水肿。结论 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可引起逼尿肌功能障碍并在短时间内进入失代偿期 ,这一变化有其超微结构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时间 膀胱出口部分梗阻 逼尿肌功能障碍 超微结构变化 细胞超微结构 膀胱重量 膀胱逼尿肌 下腹部切口 粗面内质网 逼尿肌细胞 功能改变 不同时间 膀胱容量 0.05 失代偿期 对照组 C组 B组 新西兰 兔模型 K^+ 显著性 线粒体 形态学 速度 收缩 张力
下载PDF
索利那新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病人逼尿肌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孔令军 赵佳龙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9期798-800,共3页
目的探究索利那新对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病人逼尿肌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OAB病人128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托特罗定治疗,研究组采用索利那新治疗,服药时间为8周。比较... 目的探究索利那新对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病人逼尿肌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OAB病人128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托特罗定治疗,研究组采用索利那新治疗,服药时间为8周。比较两组病人尿动力参数、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服药后膀胱顺应性、逼尿无抑制收缩次数、膀胱初次排尿感、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分别为(53.1±26.4)ml/cm H2O、(1.5±1.2)次、(177.0±88.0)ml、(298.0±88.0)ml和(53.4±17.1)ml/s,对照组分别为(58.2±29.5)ml/cm H2O、(1.9±1.5)次、(155.0±90.0)ml、(275.0±98.0)ml和(54.0±20.1)ml/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服药后OABSS评分分别为(5.9±2.4)分和(6.7±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发生率为4.6%,对照组为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利那新对治疗OAB,临床效果满意,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利那新 托特罗定 膀胱过度活动症 逼尿肌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PKEP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膀胱痉挛与逼尿肌功能状态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学才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1171-1173,共3页
目的探讨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PKEP)中出血量和术后膀胱痉挛与逼尿肌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以115例行PKEP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前膀胱逼尿肌稳定状态分为逼尿肌稳定组51例和逼尿肌不稳定组64例,比较两组术... 目的探讨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PKEP)中出血量和术后膀胱痉挛与逼尿肌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以115例行PKEP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前膀胱逼尿肌稳定状态分为逼尿肌稳定组51例和逼尿肌不稳定组64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膀胱痉挛情况;再将逼尿肌不稳定组按照逼尿肌收缩强度分为正常组、减弱组和亢进组,分析逼尿肌收缩强度与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膀胱痉挛程度的关系。结果 115例中,逼尿肌不稳定患者64例,占55.65%;逼尿肌不稳定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均高于逼尿肌稳定组(P <0.05)。逼尿肌亢进组的术中出血量、膀胱痉挛发生率和膀胱痉挛程度评分均高于正常组和减弱组(P <0.05);减弱组的术中出血量、膀胱痉挛发生率和膀胱痉挛程度评分均低于正常组(P <0.05)。结论 BPH患者PKEP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膀胱痉挛与术前逼尿肌稳定状态密切相关。逼尿肌收缩强度越大,术中出血量越大,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越高,且痉挛程度越严重。因此,临床可通过术前测定BPH患者逼尿肌功能状态,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 膀胱痉挛 逼尿肌功能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患者逼尿肌过度活动伴收缩功能受损对排尿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娟 廖利民 +2 位作者 付光 梁文立 刘丽岩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1期1083-1084,共2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逼尿肌过度活动伴收缩功能受损(DHIC)对排尿的影响。方法对6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DHIC组和非DHIC组尿动力学的相关资料。结果DHIC组患者残余尿量明显大于非DHIC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时...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逼尿肌过度活动伴收缩功能受损(DHIC)对排尿的影响。方法对6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DHIC组和非DHIC组尿动力学的相关资料。结果DHIC组患者残余尿量明显大于非DHIC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明显小于非DHIC组(均P<0.01)。结论DHIC加重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排尿障碍,尿动力学检查能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BPH) 逼尿肌过度活动伴收缩功能受损(DHIC) 尿动力学
下载PDF
米拉贝隆联合赛洛多辛治疗逼尿肌过度活动伴收缩功能受损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4
14
作者 丛惠伶 廖利民 +7 位作者 付光 查丽华 杨宇琦 王艺铮 李兴 吴娟 高轶 靖华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3-478,共6页
目的观察米拉贝隆联合赛洛多辛治疗逼尿肌过度活动伴收缩功能受损(DHI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DHIC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口服赛洛多辛,试验组口服米拉贝隆和赛洛多辛,共... 目的观察米拉贝隆联合赛洛多辛治疗逼尿肌过度活动伴收缩功能受损(DHI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DHIC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口服赛洛多辛,试验组口服米拉贝隆和赛洛多辛,共4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排尿日记、残余尿量、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生活质量评分及安全性。结果最终对照组18例,试验组19例完成随访。治疗后,对照组每日夜尿次数、残余尿量、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每24小时排尿次数、每日夜尿次数、每次排尿量、残余尿量、每日尿急评分、OAB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每24小时排尿次数下降值、每次排尿量下降值、每日尿急评分下降值、OAB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包括心悸、心率增快、排尿困难、血压升高、胃部不适、体位性低血压、逆行性射精等,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拉贝隆联合赛洛多辛治疗DHIC患者疗效优于单用赛洛多辛,且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拉贝隆 赛洛多辛 逼尿肌过度活动伴收缩功能受损 药物联用 泌尿康复
下载PDF
尿道括约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5
作者 廖利民 付光 +6 位作者 史文博 熊宗胜 鞠彦合 吴娟 李东 韩春生 梁文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09-412,共4页
目的:观察尿道括约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脊髓损伤(SCI)患者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合并肾积水男性SCI患者,年龄26 ̄45岁,治疗前1个月用B超及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测量患者肾盂分离宽度、残余尿量(PRV)... 目的:观察尿道括约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脊髓损伤(SCI)患者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合并肾积水男性SCI患者,年龄26 ̄45岁,治疗前1个月用B超及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测量患者肾盂分离宽度、残余尿量(PRV)、输尿管返流压(Pdet.reflux)、逼尿肌漏尿点压(DLPP)、最大尿道压力(Pura.max)等指标。对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DESD)的13例患者,将200IUBTX-A溶解于8ml生理盐水,在膀胱尿道镜下分点注射于外括约肌内;对DESD合并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的6例患者,将200IUBTX-A溶解于12ml生理盐水,分点注射于膀胱颈及外括约肌内。1个月后复查上述检查指标。结果:1例治疗无效,其余患者治疗起效的平均时间为9.5d,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双肾最大肾盂分离宽度由3.9±1.2cm降至1.1±0.8cm,PRV由187±58ml降至54±18ml,DLPP由77.6±7.2cmH2O降至21.6±4.1cmH2O,Puram.ax由88.3±10.5cmH2O降至57.4±3.6cmH2O(P<0.01)。疗效持续时间平均3.8个月,治疗后1、3个月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和68.7%。3例患者接受第2次注射。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任何毒副作用。结论:尿道括约肌内注射BTX-A可有效减少SCI后DSD患者残余尿量、降低DLPP及尿道压力,是治疗DSD有效、微创、安全、可逆、可重复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 上尿路功能 脊髓损伤
下载PDF
“3+1”膀胱功能恢复法对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急性尿潴留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凌 张肖翔 +1 位作者 王真 邹琴静 《齐鲁护理杂志》 2020年第22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3+1”膀胱功能恢复法对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急性尿潴留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的4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逼尿肌无力急性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研究... 目的:探讨“3+1”膀胱功能恢复法对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急性尿潴留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的4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逼尿肌无力急性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研究组23例;两组均行剜除术治疗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康复训练,研究组实施“3+1”膀胱功能恢复法;比较两组膀胱功能满意等级、膀胱自主功能恢复情况、尿常规白细胞计数等。结果:研究组膀胱满意度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规律排尿、自行排尿、无尿潴留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尿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尿肌无力患者在接受剜除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实施“3+1”膀胱功能恢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膀胱满意度等级,促进膀胱自主功能恢复,控制泌尿系统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逼尿肌 剜除术 “3+1”膀胱功能恢复 康复训练
下载PDF
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常规联合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价值
17
作者 杜爱民 文建国 +2 位作者 王庆伟 张瑞莉 武玉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常规联合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有下尿路症状的BPH患者251例,按年龄分为A组(≥65岁,176例)和B组(<65岁,75例)。再分别把两组中不伴有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和帕金森氏病的患者分为A1组(8... 目的探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常规联合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有下尿路症状的BPH患者251例,按年龄分为A组(≥65岁,176例)和B组(<65岁,75例)。再分别把两组中不伴有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和帕金森氏病的患者分为A1组(85例)和B1组(64例)。A1组和B1组按世界尿控协会推荐的标准方法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A组伴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和帕金森氏病者91例(51.7%),B组11例(1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1组有因急性尿潴留而留置尿管或膀胱造瘘病史者29例(34.12%),B1组8例(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组最大尿流率显著低于B1组,逼尿肌收缩乏力或没有主动收缩发生率显著高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下尿路症状(LUTS)的老年BPH患者容易发生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常规联合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尿动力学 逼尿肌功能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锋 姬西宁 +4 位作者 朱亮 严春晖 邱国光 郭征 周帆 《中国医药导刊》 2009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膀胱过度充盈所致逼尿肌损伤,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膀胱过度充盈所致逼尿肌损伤,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良性前列腺增生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尿动力学检查,治疗及随... 目的:探讨膀胱过度充盈所致逼尿肌损伤,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膀胱过度充盈所致逼尿肌损伤,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良性前列腺增生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尿动力学检查,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37例经尿流动力学检查,诱发存在逼尿肌不稳定,伴膀胱内压达40 cmH_2 O以上,采取TURP,术后留置膀胱造瘘管(1~8)周后全部拔除,排尿通畅。11膀胱内压始终未达到40 cmH_2O,且在膀胱注水充盈过程中无逼尿肌不稳定出现,行膀胱造瘘后出院,(1~3)个月后经尿动力学检查复查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其中7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有恢复,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愈;剩余4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几乎无任何改善。长期留置膀胱造瘘治疗。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导致膀胱过度充盈所致逼尿肌损伤,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术前应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对膀胱逼尿肌损伤程度进行认真分析,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膀胱逼尿收缩无力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尿动力学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大鼠逼尿肌舒张功能及β受体的变化
19
作者 胡操阳 王东文 +1 位作者 张旭辉 茹峰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随着病程发展,膀胱舒张功能及逼尿肌细胞β受体的变化。方法①运用离体逼尿肌肌条机械牵张刺激实验,以β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ISO),在不同药物浓度(1×10-9~3×10-5)刺激逼尿肌肌条,观察糖尿病大鼠与...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随着病程发展,膀胱舒张功能及逼尿肌细胞β受体的变化。方法①运用离体逼尿肌肌条机械牵张刺激实验,以β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ISO),在不同药物浓度(1×10-9~3×10-5)刺激逼尿肌肌条,观察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大鼠在不同时期的舒张力变化。②在不同时间段,消化逼尿肌细胞,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逼尿肌细胞膜上β3受体的变化。③制备膀胱匀浆,用蛋白印迹法方法检测G蛋白亚型在各时间段的变化。结果①不同浓度ISO刺激逼尿肌肌条的机械性牵张刺激实验研究发现:8周时,半数计量有效浓度(IC50)糖尿病组比对照组敏感(P<0.05),对照组最大舒张力Emax比糖尿病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6周时,IC50对照组比实验组敏感(P<0.01),糖尿病组最大舒张力Emax降低(P<0.05);24周时,IC50对照组比糖尿病组敏感(P<0.01),糖尿病组Emax明显降低(P<0.01)。②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逼尿肌细胞上β3受体密度发现,8周时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周时,糖尿病组β3受体平均荧光强度比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24周时,糖尿病组与对照组β3受体平均荧光强度相比显著下降(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逼尿肌舒张功能在病程前期表现为舒张力增强,对ISO敏感增强,相比较同期β3受体含量糖尿病组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膀胱 Β受体 逼尿肌 舒张功能
下载PDF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对逼尿肌无力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与前列腺增生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明 罗衡宇 蒲一宏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717-719,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逼尿肌无力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功能的改善作用,以及改善程度与前列腺增生程度的关系。方法:比较26例患者术前、术后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的改善情况,分析改善程度与前列腺大小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前...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逼尿肌无力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功能的改善作用,以及改善程度与前列腺增生程度的关系。方法:比较26例患者术前、术后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的改善情况,分析改善程度与前列腺大小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前、术后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最大尿流率的改善程度与前列腺增生程度存在正相关(P<0.01),残余尿的改善程度与前列腺增生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逼尿肌无力合并前列腺增生的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可以明显改善排尿功能,并且最大尿流率的改善程度与前列腺大小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逼尿肌无力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 排尿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