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Efficient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1
作者 Gu Ruili Wang Linli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8年第3期47-51,共5页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during 2009-2014,a comprehensive index system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ec...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during 2009-2014,a comprehensive index system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established to evalua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of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was generally high during 2009-2014.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urbaniz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n the whole,that is,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agged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the region was relatively slow during 2009-2011 but rapid during 2012-2014.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relatively stable and always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iz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 Yellow River Delta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FORECAST AND REGULATIO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IN GUANGZHOU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士弘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5年第3期248-256,共9页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ncept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and formulas of coordinated degree. Results obtained are that the coordinated degree in 1992 is over 0.87.The variation tenden...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ncept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and formulas of coordinated degree. Results obtained are that the coordinated degree in 1992 is over 0.87.The variation tendencies 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environment urban ECONOMY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COORDINATION degree
下载PDF
金融生态环境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永新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4-134,共11页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有力保障,对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21年20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1625家上市企业相关研究数据,考察金融生态环境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有力保障,对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21年20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1625家上市企业相关研究数据,考察金融生态环境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生态环境能够正向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且人才资源集聚、政府治理水平和金融发展程度均能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非中心城市、初期创立阶段、强竞争力行业与高技术行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受金融生态环境的驱动效应更强。据此,可以通过打造金融生态产业集聚地、推动多主体金融生态服务落地、发挥企业绿色标杆引领作用,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生态环境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政府治理水平 金融发展程度
下载PDF
上海大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基于2011-2020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4
作者 王敏 郭广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111,共11页
【目的】研究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交互关系,旨在探索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区域协同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视角。【方法】从“人口–社会–经济–空间”和“规模–压力–治理–效率”8个维度构建城镇... 【目的】研究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交互关系,旨在探索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区域协同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视角。【方法】从“人口–社会–经济–空间”和“规模–压力–治理–效率”8个维度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大都市圈为研究对象,以其涵盖的9个城市及上海市16个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城市和上海市辖区两个层面,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定量揭示上海大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1)2011—2020年,上海大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出从“基本协调”向“优化协调”演进的积极态势,但各地区发展水平和步调不均衡,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差异性。(2)城市层面,以上海中心城区、苏州–无锡–南通以及舟山3个片区为中心辐射同步发展,呈现多片区发展的空间格局。(3)上海市辖区层面,上海市中心城区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优于上海市郊区,呈两极分化格局。【结论】2011—2020年,上海大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稳步上升,但各地区差异较大,且空间分布不均衡。面对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错位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系统耦合协调视角的差异化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协同发展策略,为都市圈的高质量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协同发展 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旅游业-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唐健雄 黄梦娇 蔡超岳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1-73,共13页
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借助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其2010-2021年旅游业、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系统(简称TUE系统)的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并用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分析其演化特征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各省区... 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借助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其2010-2021年旅游业、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系统(简称TUE系统)的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并用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分析其演化特征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各省区TUE系统发展水平波动上升且空间差异显著,大体呈“三级阶梯状”;TUE耦合状态处于不断变化中,时间上呈平稳上升趋势、空间上呈东部和西北部高、中部和西南部低的“U”型分布格局;标准差椭圆及重心呈“东北-西南”格局,紧缩态势明显;核密度曲线均向右移动,各省区协调逐渐趋优,但省际内部差异明显;TUE系统耦合协调的空间差异受对外开放、市场需求等因子共同影响,交互作用呈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新型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动态演进
下载PDF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三生融合”演进及其驱动因素
6
作者 王丽英 何嘉南 吴倩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4年第4期18-34,共17页
生产融合—生活融合—生态融合(简称“三生融合”)是新时代大力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和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运用改进CRITIC法、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剪刀差模型、莫兰指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深入探究2012—2021年我国城乡“三生融... 生产融合—生活融合—生态融合(简称“三生融合”)是新时代大力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和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运用改进CRITIC法、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剪刀差模型、莫兰指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深入探究2012—2021年我国城乡“三生融合”的演进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城乡“三生融合”总体水平和子系统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但生态融合与生产融合、生活融合演化速率剪刀差不断拉大,三者极差呈现“V”型变化;(2)生态融合是制约“三生融合”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3)城乡“三生融合”耦合协调度在观察期内上升速率放缓,整体陷入发展困境,而且区域异质性明显,高值区域由东中部地区向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扩展;(4)政府干预程度等显著影响城乡“三生融合”耦合协调度,各个因素对子系统存在不同的影响;(5)子系统水平和耦合协调度水平问题区域分析表明,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主要问题区域集中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三生融合” 耦合协调度 驱动因素 问题区域识别
下载PDF
黄河“几”字弯都市圈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7
作者 王芳 侯静怡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1,共7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如何实现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典型生态脆弱区黄河“几”字弯都市圈21个地级市为例,基于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数据,运用熵权TOPSI... 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如何实现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典型生态脆弱区黄河“几”字弯都市圈21个地级市为例,基于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黄河“几”字弯都市圈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差异显著;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整体逐渐趋向于更高程度的耦合;通过莫兰指数分析发现,黄河“几”字弯都市圈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为显著空间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经济发展水平 耦合协调度 生态脆弱区 黄河“几”字弯都市圈
下载PDF
陕西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质量时空交互关系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安骐岷 员学锋 +1 位作者 陈锦鸿 赵雨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5-286,共12页
[目的]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生态安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城镇化是影响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因素,厘清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为陕西省城镇化开发和促进区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陕西省为研... [目的]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生态安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城镇化是影响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因素,厘清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为陕西省城镇化开发和促进区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基于栅格尺度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在分析2000—2020年每隔五年陕西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格局演变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剖析了二者耦合关系及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2000—2020年间,陕西省城镇化水平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综合城镇化率提高了111.45%。整体RSEI均值呈稳步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呈现出好转的态势,但地区间的差异依旧显著,整体呈现“北低南高”的分布格局。(2)陕西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趋势,陕西省内部各县域的生态环境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长期存在明显差距,但随着时间推移,发展协调的地区逐渐增多。空间格局上以关中地区为核心总体呈现“中部高两边低”的分布特征。(3)陕西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协调存在一定短板,相比之下陕北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呈现相对滞后的情况。[结论]2000—2020年陕西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协调关系存在明显差距但整体呈变好趋势,建议在城镇化的道路上,陕西省能够强化绿色生态发展能力、补齐生态短板、因地制宜,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区域良性互动格局,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乡村振兴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环境质量 耦合协调度 空间自相关 陕西省
下载PDF
湘江流域森林生态安全与新型城镇化质量协调发展及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岩 王子涵 +3 位作者 张大红 李旭彬 黄超傑 才琪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100,共9页
计算2005—2020年湘江流域森林生态安全指数、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采用协调发展指数、标准差椭圆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两个系统的时空演变规律、耦合协调特征以及交互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研究时段内,湘江流域县域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 计算2005—2020年湘江流域森林生态安全指数、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采用协调发展指数、标准差椭圆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两个系统的时空演变规律、耦合协调特征以及交互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研究时段内,湘江流域县域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均值处于0.30~0.33,森林生态安全指数均值在0.51~0.72,协调发展指数在0.12~0.81,均呈现波动上升态势。(2)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重心处于衡南县内,移动方向为“西南—西北—东北”;森林生态安全指数重心位于衡阳县与衡阳市区,移动方向为“东南—东南—西北”;协调发展重心位于衡阳县与衡阳市区,移动方向为“西南—西北—东北”。(3)森林生态安全与新型城镇化质量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差异性系数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发展趋势,其空间协调分布表现为先聚集后扩散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质量 森林生态安全 协调发展度 标准差椭圆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新疆土地生态安全预警演变与障碍因子诊断
10
作者 杨凯栋 苏向辉 +1 位作者 马瑛 柴婧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91-98,共8页
以新疆及其下辖的14个地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PSR模型,结合GIS软件,分析了2010—2020年新疆土地生态安全的预警情况,以及各地州市的空间格局变化状况;并采用障碍度模型,对影响新疆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提升和城市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 以新疆及其下辖的14个地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PSR模型,结合GIS软件,分析了2010—2020年新疆土地生态安全的预警情况,以及各地州市的空间格局变化状况;并采用障碍度模型,对影响新疆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提升和城市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生态安全状况呈上升趋势,并逐渐向稳定的方向发展,预警指数由2010年的0.3718上升至2020年的0.4985,土地生态安全等级达到临界安全,预警度下降;(2)新疆整体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空间格局差异较大,表现出东部较低,西部较高的特点;(3)多项障碍因子影响新疆土地生态安全警情,其中人均粮食占有量(30.94%)、人口密度(13.33%)、复种指数(12.87%)、城镇化率(12.79%)、化肥施用强度(10.46%)等为近年来的主要障碍因子,为此应持续关注新疆的粮食安全问题,同时引导城市的人口与空间科学、合理地布局,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以期为改善新疆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保障新疆粮食安全,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土地资源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建议与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城市发展 PSR模型 GIS 障碍度
下载PDF
沿海地区城市化与海洋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11
作者 万红洲 陈璇 《海洋经济》 2024年第2期73-82,共10页
面对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海洋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研究城市化与海洋生态环境的关系对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城市化与海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2006-2019年江苏省城市... 面对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海洋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研究城市化与海洋生态环境的关系对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城市化与海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2006-2019年江苏省城市化与海洋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因素、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经济城市化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胁迫较大,海洋生态环境状态对城市化的约束最显著。(2)在2006-2019年间,江苏省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稳步上升,年均增长率为17.8%;海洋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整体波动较大,综合效益值增长幅度仅0.075,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较低。(3)2006-2019年江苏省城市化与海洋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值介于0.456~0.825之间,年均增长率为4.7%,耦合协调度保持递增的趋势,并完成了从濒临失调到良好协调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海洋生态环境 灰色关联度 耦合协调度 江苏省
下载PDF
Reshap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A Theoretical Framework under the Paradigm of Eco-civilization and Its Policy Implications 被引量:2
12
作者 Zhang Yongshe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23年第1期44-72,共29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ustainability implications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pioneered by Dixit and Stiglitz^(1) so to open the theoretical “black box” of the unsustainabil...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ustainability implications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pioneered by Dixit and Stiglitz^(1) so to open the theoretical “black box” of the unsustainability of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ization mode, and shows how to reshap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under the paradig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t finds that the theoretical models that “perfectly” simulate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ization mode all have the implicit consequence of environmental unsustainability. Nonetheless, this limitation is not due to the problems of the models themselves but is more a result of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developmental and neoclassical economics paradigms of the industrial era. Therefore, the consequences of unsustainability cannot simply be avoided through external policies such a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nor can they be prevented by simply adjusting some parameters in these theoretical models. Instead, a shift is required in both the developmental and the economics paradigms formed in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era. From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erspective, this study rethinks the basic issues of economics along the two lines of the ends(what) and the means(how) of development;briefly reviews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and use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o reorganize the relevant intellectual profundities that are neglected in standard neoclassical economics. The study further formalizes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in a general form model and shows how a paradigm shift in development could shift the trade-offs from the multiple goals of the economy, the environment, and well-being in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era to mutual reinforcement in ecociv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aradigm shift of development Dixit and Stiglitz model theoretical models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ory of urbanization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上游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以甘肃段为例
13
作者 王星星 周文霞 任董莉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64-73,共10页
以黄河流域甘肃段为例,运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ArcGIS软件、灰色关联度模型对2010—2020年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系统评价值总... 以黄河流域甘肃段为例,运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ArcGIS软件、灰色关联度模型对2010—2020年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系统评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系统评价值呈持续上升特征,经济发展系统评价值出现波动下降趋势;黄河流域甘肃段各市(州)耦合度呈上升态势并达到较高水平,协调度总体不高,初级协调是主要类型,各市(州)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分布态势;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影响力从强到弱依次为政府能力、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产业结构、科技投入、对外开放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城镇化 耦合协调 甘肃段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研究
14
作者 孙培蕾 焦小玲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21,共7页
通过探究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2—2020年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及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农业高质量... 通过探究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2—2020年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及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特征,考察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演变与驱动因素。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水平均呈上升态势,前者的区域格局以“上下游高,中游低”为主,后者的区域格局以“中下游高,上游低”为主;二者耦合协调度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下游的耦合协调度高于中上游,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科技创新、农产品贸易对本省(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具有显著作用,环境规制、科技创新与农产品贸易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各因素的空间影响程度不同。应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战略,加强区域间协同合作,正确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全方位促进耦合协调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驱动因素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对中国省际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检验
15
作者 冯星 宋炳宇 丁丁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3-152,共10页
本文从新型城镇化的角度,采用2008~202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双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发现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结果具有稳健性。同时,进一步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 本文从新型城镇化的角度,采用2008~202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双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发现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结果具有稳健性。同时,进一步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对本地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其他地区的碳排放具有促进效果。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要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对不同的区域差异化定制新型城镇化发展方案和加快以中心城市为引领的城市群建设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碳排放 空间杜宾模型 溢出效应 人口发展 经济发展 公共服务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基于生态发展理念下城市河湖水环境治理方案研究——以北京市通惠河为例
16
作者 李楠 李德凯 +3 位作者 胡艳芳 吕永峰 赵宇阳 焦然 《水利发展研究》 2024年第4期97-100,共4页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城市水环境承载压力逐年增加。为进一步保障城市河道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对海河流域内位于北京市区的通惠河治理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和实践总结,并以通惠河为例,针对水环境生态治理问题,从生态修复视角提出可行性实施...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城市水环境承载压力逐年增加。为进一步保障城市河道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对海河流域内位于北京市区的通惠河治理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和实践总结,并以通惠河为例,针对水环境生态治理问题,从生态修复视角提出可行性实施方案及建议,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发展 水环境治理 城市河湖
下载PDF
安徽省能源、经济与生态环境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17
作者 金燕芝 张克荣 +1 位作者 王思元 姜亮宇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7-124,共8页
为推进能源、经济与生态环境相互融合、协调发展,采用改进熵值法测算2016—2020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能源、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值,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各系统间协调发展水平.得出结论:2016—2020年间三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为... 为推进能源、经济与生态环境相互融合、协调发展,采用改进熵值法测算2016—2020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能源、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值,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各系统间协调发展水平.得出结论:2016—2020年间三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为生态环境系统>经济系统>能源系统,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呈“上升-下降”状态,其中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最高.从演变格局来看,能源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呈现“皖北>皖南”格局,其中皖南地区呈“U型”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呈现安徽省中部城市低于其相邻城市的分布特征,并且高耦合协调度城市由皖南地区逐步向北扩散.能源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呈现“皖北>皖中>皖南”格局,其中皖北地区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 经济 生态环境 综合发展水平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发展模式及耦合效应研究
18
作者 张锐明 张沐锋 +2 位作者 董珍丽 黎昊 宫清华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9期1-4,14,共5页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高速发展打破了城市的生态平衡。文章探究区域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生态环境状态等五个维度构建城市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测度珠...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高速发展打破了城市的生态平衡。文章探究区域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生态环境状态等五个维度构建城市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测度珠三角城市的发展水平。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和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城市群 生态环境 城市化 发展模式 耦合效应
下载PDF
城市发展建设中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相关研究
19
作者 王海燕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年第8期127-129,共3页
本文从城市高质量建设发展视角出发,研究土地资源使用管理的相关问题,首先阐述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对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其次针对现阶段城市发展建设中的土地资源使用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指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最后根据各类问... 本文从城市高质量建设发展视角出发,研究土地资源使用管理的相关问题,首先阐述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对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其次针对现阶段城市发展建设中的土地资源使用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指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最后根据各类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方案,多方面提高土地资源利用质量,构建良好的绿色城市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 绿色生态环境 土地资源 利用率
下载PDF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研究
20
作者 陆燕君 《工程设计与施工》 2024年第3期133-135,共3页
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今天,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成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尤其是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土地利用的不断扩张,城市面临着严峻的生态挑战,不仅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成... 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今天,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成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尤其是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土地利用的不断扩张,城市面临着严峻的生态挑战,不仅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论文深入研究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现阶段中国的城市规划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园林 绿化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