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China’s Media Industry & Building of Civil Society
1
作者 GAO GANG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09年第3期30-32,共3页
Historical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 under the reform-and-opening-up policy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Changes in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s, cultural scenes and social operations are revolution... Historical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 under the reform-and-opening-up policy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Changes in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s, cultural scenes and social operations are revolutionary. The Chinese people, who account for one fifth of the human race, are working hard to bring about a national reiuva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velopment of China s Media Industry Building of Civil society MEDIA
下载PDF
二三线城市保障性租赁住房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基于江苏省S市的调研分析
2
作者 李敏 《建设科技》 2024年第13期75-77,88,共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二三线城市正成为人才集聚的新舞台。本文基于对江苏省S市保障性租赁住房主管部门、运营企业和住户的调研数据,剖析了当前保障性租赁住房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S市保障性租赁住房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包括加紧落实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二三线城市正成为人才集聚的新舞台。本文基于对江苏省S市保障性租赁住房主管部门、运营企业和住户的调研数据,剖析了当前保障性租赁住房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S市保障性租赁住房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包括加紧落实信贷支持政策、明确项目退出机制、出台“非居改保”细则等一系列对策,以期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性租赁住房 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s
下载PDF
基于Mann-Kendall和R/S法的水文序列变化趋势分析——以苏州市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金艳 赵超 +1 位作者 刘光生 徐勇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30,137,共5页
由于Mann-Kendall法和R/S法均无法独立获取水文序列过去及未来的变化趋势,本文尝试将其相结合。针对苏州市水文历史数据,利用Mann-Kendall法分析水文序列过去的变化趋势、R/S法获取其分形特征,预测苏州市水资源未来趋势特征,并利用弹性... 由于Mann-Kendall法和R/S法均无法独立获取水文序列过去及未来的变化趋势,本文尝试将其相结合。针对苏州市水文历史数据,利用Mann-Kendall法分析水文序列过去的变化趋势、R/S法获取其分形特征,预测苏州市水资源未来趋势特征,并利用弹性系数法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变化的影响贡献率。结果表明:苏州市水资源量在过去的60年以及未来均呈现上升趋势,且在1979年发生突变;苏州市气候变化是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贡献率达到87%,人类活动的贡献率为13%。掌握苏州市水资源变化趋势可为苏州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变化 R/s MANN-KENDALL法 弹性系数法 水文预测 开发利用 海绵城市 江苏省苏州市
下载PDF
Livable City Standards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4
作者 Rui Yuan 《China & World Economy》 SCIE 2005年第5期104-113,共10页
In recent times, China has shifted its position from the pursuit of pure GDP to that of humanistic GDP, environmental GDP, and to the unifie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ne of th... In recent times, China has shifted its position from the pursuit of pure GDP to that of humanistic GDP, environmental GDP, and to the unifie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ne of the objectives set at the 16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for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ll aspects is to construct a harmonious society. A livable c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Being so called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living quality of the people in that city and one of the important yardsticks to measure the achievements of China'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s a development objective, a livable city should have its standards. However,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advanced their standards differently for judging a livable city. There are still not international unified standards. With the passing of the times, the building of a standard system for a livable city is of increasing value both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In January 2005, the "General City Planning for Beijing Municipality (2004-2020)" was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Beijing was the first to make "livable city" one of its objectives. This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urba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Chinese capital and will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other areas in the effort to build livable cities. In view of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in China, this paper has advanced such standards as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harmony, and amenities for judging whether a city is a livable city, and mad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ivable citie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able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harmonious society
原文传递
基于S-AHP定权法的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瑶兰 张彦君 沈燕红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4期29-35,共7页
根据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内在关系,制定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验证指标选取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建立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S-AHP定权方法,并采用可变模糊评价方法确定各... 根据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内在关系,制定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验证指标选取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建立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S-AHP定权方法,并采用可变模糊评价方法确定各指标相对隶属度,进行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并以金华市为对象进行实例研究,认为2011年金华市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供水工程措施、人口及用水效率是制约金华市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需要重点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 s-AHP定权法 可变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Strive to Raise the Level of China's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to Suit the Needs of Development in the New Historical Stage
6
作者 Zhou Ganzhi Vice-Minister of 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Zhang Linmei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1991年第4期12-26,共15页
ⅠKeeping step with the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the policy of opening tothe outside world,marked progress hasbeen made in China’s urban constructionand great strides have been taken in cityplanning during the ten... ⅠKeeping step with the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the policy of opening tothe outside world,marked progress hasbeen made in China’s urban constructionand great strides have been taken in cityplanning during the ten years and more re-cently.This is manifested in the following5 respects.A.Thanks to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ive to Raise the Level of China’s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to suit the Needs of development in the New Historical stage Design
原文传递
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时代意蕴、内涵发展与实践路径
7
作者 张志欣 《当代职业教育》 2024年第4期103-112,共10页
自学习型城市的概念诞生以来,其内涵不断在自身实践和全球发展中得到丰富和完善。新时代赋予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时代意蕴,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促进全球共同利益和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以增强城市适应性。面对未来,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内涵亟... 自学习型城市的概念诞生以来,其内涵不断在自身实践和全球发展中得到丰富和完善。新时代赋予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时代意蕴,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促进全球共同利益和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以增强城市适应性。面对未来,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内涵亟须更新发展,必须重视变化和复杂性的新理念,具有韧性和复原力的新方向,实现包容性和全纳性的新目标,实施跨界合作与共创的新策略,驱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新动力。因此,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践路径,必须以全球视角的规划提供指导蓝图,以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实践转向,以创造包容共享的社会环境为核心要素,以跨界合作的多元共治为治理策略,以数字赋能的发展模式提供发展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型城市 终身学习 学习型社会 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
下载PDF
技能型社会背景下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的职业发展思考——对长三角四省市获奖选手的分析
8
作者 罗尧成 梁蒙蒙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3-60,共8页
基于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对第41~46届世赛长三角四省市获奖选手的职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其就业相对稳定、教职为职业首选、技能培训为主要工作内容和近年就业愈加灵活四方面的主要职业特征。技能型社会建设对世赛获奖选手提出了精... 基于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对第41~46届世赛长三角四省市获奖选手的职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其就业相对稳定、教职为职业首选、技能培训为主要工作内容和近年就业愈加灵活四方面的主要职业特征。技能型社会建设对世赛获奖选手提出了精进自身技能、完善技能标准、改善技能环境和拓展国际影响四方面的新要求;获奖选手在职业发展中需要解决来自职业技能、职业视野以及职业路径三个方面的主要挑战。针对上述要求和挑战,论文提出了完善政策内容制定、搭建学习培训平台、优化实践内外环境,以及统筹设计选手职业发展路径等具体改革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型社会 世界技能大赛 世赛获奖选手 职业发展 “长三角四省市”
下载PDF
Fluidization science,its development and future 被引量:2
9
作者 Masayuki Horio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6期514-524,共11页
By revisiting the three stage theory for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proposed by Taketani in 1942, the footmarks of fluidization research are examined. The bubbling and fast fluidization issues were emphasized so that the... By revisiting the three stage theory for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proposed by Taketani in 1942, the footmarks of fluidization research are examined. The bubbling and fast fluidization issues were emphasized so that the future offluidization research can be discussed among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in a wider perspective. The first cycle of fluidization research was started in the early 1940s by an initial stage of phenomenology. The second stage of structural studies was kicked off in the early 1950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wo phase theory. The third stage of essential studies occurred in the early 1960s in the form of bubble hydrodynamics. The second cycle, which confirmed the aforementioned three stages closed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established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suspension structures including agglomerating fluidization, bubbling, turbulent and fast fluidizations and pneumatic transport; also established powerful measuremen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tools.After a general remark 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issue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fluidization technology and science are revisited. Our future directions are discussed including the tasks in the third cycle, particularly in its phenomenology stage where strong motivation and intention are always necessary, in relation also to the green reforming of the present technology. A generalized definition of 'fluidization' is proposed to extend fluidization principle into much wider scientific fields, which would be effective also for wider collabo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fluidization science and society Taketani's three step law Paradigm shift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Phase transition Bubbling bed Fast fluidization Cluster Future direction
原文传递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机理、政策与科技社团实践
10
作者 石磊 杨留花 《中国科技人才》 2024年第1期20-27,共8页
深入理解并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内在关系、政策表现与科技社团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归纳“一体化”的主要特征、政策特点、科技社团在实践中的模式及独特优... 深入理解并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内在关系、政策表现与科技社团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归纳“一体化”的主要特征、政策特点、科技社团在实践中的模式及独特优势,并对理论、政策与推动实践提出研究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发展 科技政策 科技社团
下载PDF
黄河流域战略地位演变与高质量发展方向 被引量:22
11
作者 金凤君 林英华 +1 位作者 马丽 陈卓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共12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在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对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阐明了黄河流域的战略地位变化;从资源环境、产业体系、创新能力和社会民生等方面,解析了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在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对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阐明了黄河流域的战略地位变化;从资源环境、产业体系、创新能力和社会民生等方面,解析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发现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生态脆弱、产业体系倚能倚重、创新发展动力弱、民生发展不足等问题和短板。围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提出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包括建设节水型社会、构建"三区七群"基本框架、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强科技创新、补齐民生发展短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战略 节水型社会 生态保护 绿色发展 “三区七群”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大学城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再探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平水 张艳妮 +1 位作者 范红丽 张雪莲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大学城建设作为区域发展的助推器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尊重大学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大学的社会职能是大学城建设的必然要求;内部校际联动、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区域互动发展是大学城建设的应然追求;运行机制创新是大学城发展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 山西大学城 区域经济社会 互动发展 创新机制
下载PDF
我国城市防洪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的探讨 被引量:17
13
作者 辛长爽 金锐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423-427,共5页
由于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保证城市安全成为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我国许多重要城市都受到洪水威胁,一旦发生洪灾后果将不堪设想。本文通过剖析我国城市防洪工作中的不足,对比国外一些城市在防洪方面的成... 由于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保证城市安全成为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我国许多重要城市都受到洪水威胁,一旦发生洪灾后果将不堪设想。本文通过剖析我国城市防洪工作中的不足,对比国外一些城市在防洪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构建城市防洪工程体系的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防洪 标准 发展策略
下载PDF
低碳城市发展实践与发展模式 被引量:130
14
作者 刘文玲 王灿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22,共6页
气候变化问题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发展低碳经济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机遇。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内已有许多城市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并进行了一些尝试,然而发展低碳城市的高度热情背后,存在着一... 气候变化问题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发展低碳经济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机遇。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内已有许多城市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并进行了一些尝试,然而发展低碳城市的高度热情背后,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城市需要依据自身发展特征选择适宜的低碳发展模式。本文在对国际低碳城市发展实践和国内城市的相关探索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总结出现有低碳城市实践所遵循的四种发展模式,包括综合型"低碳社会"目标模式和低碳产业拉动、"低碳支撑产业"、示范型"以点带面"三种过渡模式。中国需要探索一条工业化进程中的低碳转型路径。低碳城市的建设需本着发展优先的原则,重点关注经济结构的调整,并在结构调整过程中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现阶段城市可以通过建设低碳示范区摸索转型经验。低碳产业拉动和"低碳支撑产业"模式的选择则需要因地制宜。而无论采用何种过渡模式,城市都应注重低碳理念在全社会的渗透,以长远的战略眼光辅以合理的城市规划向综合型"低碳社会"的目标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 低碳社会 低碳产业 低碳支撑产业 发展模式
下载PDF
基于科技文本挖掘的宜居城市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耿冰 付梅臣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34,共5页
宜居城市是当今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研究的重点。城市的宜居水平,不仅关系到城市发展的活力和可持续性,也影响到个体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然而,宜居城市的评价指标至今仍然存在争议,不同专家学者采用的指标也不尽相同。文章利用科技... 宜居城市是当今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研究的重点。城市的宜居水平,不仅关系到城市发展的活力和可持续性,也影响到个体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然而,宜居城市的评价指标至今仍然存在争议,不同专家学者采用的指标也不尽相同。文章利用科技文本挖掘技术对海量相关文献进行词汇挖掘,分析不同专家学者对宜居城市研究的共同关注主题及关键词,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及现有的宜居城市评价体系,提出一套新的宜居城市评价体系—城市宜居层次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个人健康、交通与通信、环境质量、文化教育、休闲场所等评价内容是目前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中的重点评价对象。而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区位影响正逐渐减弱。研究结果可为城市规划及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城市 居民生活 城市规划 社会发展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2
16
作者 徐建中 赵红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1年第3期63-65,共3页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城市类型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城市,由于经济和地域结构不合理,其发展相对落后,并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并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资源枯竭之后城市如何持续发展这一严峻问题。 产业结构单一是制约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城市类型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城市,由于经济和地域结构不合理,其发展相对落后,并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并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资源枯竭之后城市如何持续发展这一严峻问题。 产业结构单一是制约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本文着重阐述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产业结构 可持续发展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县域绿洲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爱辉 龙海丽 彭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5-241,共7页
县域绿洲城市是干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与载体,协调其内部经济、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推进干旱区县域绿洲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与战略意义。文中运用改进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和协调发展趋势指数模型,对干旱区... 县域绿洲城市是干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与载体,协调其内部经济、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推进干旱区县域绿洲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与战略意义。文中运用改进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和协调发展趋势指数模型,对干旱区典型县域绿洲城市乌苏市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对城市协调发展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苏市城市综合协调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评价值较低;环境发展指数对城市综合协调度的功效相对较大,但发展趋势指数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经济与环境发展指数呈倒"N"型耦合关系,社会与环境发展指数呈"W"型耦合关系。经济、社会和环境存在着天然的交互胁迫、交互耦合机理,只有三者协同共进,均衡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干旱区县域绿洲城市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与环境 协调发展评价 县域绿洲城市 乌苏市
下载PDF
促进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创新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明龙 杨剑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8-73,共6页
缩小城乡区域差距,理顺城乡关系,是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确保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自然选择。要使城乡经济保持协调发展状态,从制度创新角度来看,宜着重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城乡分割格局,为... 缩小城乡区域差距,理顺城乡关系,是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确保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自然选择。要使城乡经济保持协调发展状态,从制度创新角度来看,宜着重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城乡分割格局,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扫清障碍。二是改革财政体制,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财政运行模式,加大财政对促进农业发展的支持。三是改革税收制度,实行城乡统一的税收动作方式,切实减轻农民的税收负担。四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拓宽基金来源,实施多层次的覆盖系统,建立城乡有机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经济 协调发展 和谐社会 制度创新
下载PDF
基于“两型社会”理念的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综合测度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杨 严金明 熊浩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72,共5页
为了定量测度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状态,为武汉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与参考,基于"两型社会"理念,应用改进型熵值法对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趋势逐年提高,... 为了定量测度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状态,为武汉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与参考,基于"两型社会"理念,应用改进型熵值法对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趋势逐年提高,其中咸宁、仙桃和潜江市在研究时段内出现波动;2007年在确立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都有了明显提高,武汉市在城市圈内首位度过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远高于其他城市;城市圈内部各个城市正经历着由高消耗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到节能降耗、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增长方式的转变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型社会 可持续发展 改进型熵值法 武汉城市圈
下载PDF
城市两型社会发展评价与对策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董明辉 邹滨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6-130,共5页
评价两型社会发展状况,提出其构建模式、途径和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是当前两型社会建设面临的理论与方法难题。在分析两型社会发展背景基础上,构建了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并以常德市为例开展了城市两型社会发展程度与对策... 评价两型社会发展状况,提出其构建模式、途径和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是当前两型社会建设面临的理论与方法难题。在分析两型社会发展背景基础上,构建了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并以常德市为例开展了城市两型社会发展程度与对策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0年,常德市两型社会发展程度呈现出线性增长的良好态势;(2)发展度、协调度与社会综合发展程度之间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6,0.988,P<0.05);(3)可持续度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但与社会综合发展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可见,2005—2010年间常德市两型社会建设成果主要受益于当地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能源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有待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型社会 综合发展程度 定量评价 常德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