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观音法界”旅游地标功能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莹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8年第3期26-30,共5页
在佛教文化深入影响舟山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下,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分析了"观音法界"作为舟山旅游地标的内涵与功能定位,并据此提出了几点可彰显"观音法界"地标功能的设计创意,旨在提高舟山佛教文化旅游的核...
在佛教文化深入影响舟山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下,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分析了"观音法界"作为舟山旅游地标的内涵与功能定位,并据此提出了几点可彰显"观音法界"地标功能的设计创意,旨在提高舟山佛教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为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精品建设打造新名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音法界
佛教文化
旅游地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诸法实相”与《红楼梦》“情”之本体的挺立
2
作者
高源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1期33-37,共5页
《红楼梦》在诸法实相的思想基石上挺立出"情"本体,使之与"情"的境界、工夫和合于"情"的哲学体系中。《红楼梦》用烟雾朦胧之法使"情"与"空"的分立圆融成为可能,并凸显伤时骂世之旨;...
《红楼梦》在诸法实相的思想基石上挺立出"情"本体,使之与"情"的境界、工夫和合于"情"的哲学体系中。《红楼梦》用烟雾朦胧之法使"情"与"空"的分立圆融成为可能,并凸显伤时骂世之旨;而"情"的大化流行,则处处体现着"诸法实相"的思辨智慧。基于"诸法实相","情"在境界嬗变与本体流转中不可避免地陷入悲苦之境,从而于悲情视域中完成了《红楼梦》的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诸法实相
情本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一浮“《华严》通于《易》”之说探析
3
作者
李永亮
《周易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3,共6页
在六经之中,马一浮尊崇《易》;在佛经之中,他推重《华严》。马一浮认为《华严》和《易》有相通之处,提出“《华严》通于《易》”之说。两者的会通主要是通过三个具体命题实现的:其一,法界与《易》义会通,在于法界为诸法之因,法界生出诸...
在六经之中,马一浮尊崇《易》;在佛经之中,他推重《华严》。马一浮认为《华严》和《易》有相通之处,提出“《华严》通于《易》”之说。两者的会通主要是通过三个具体命题实现的:其一,法界与《易》义会通,在于法界为诸法之因,法界生出诸法,诸法还归法界;《易》为六艺的根源和归宿,《易》包含天下之道。其二,一真法界与太极会通,在于一真法界惟一真实,统摄一切法;太极是至极真实之理,太极生两仪以至于统摄万事万物。其三,法界缘起与太极生阴阳会通,在于法界和太极同为本体,缘起和阴阳均是功用,法界相当于太极,缘起相当于阴阳,阳变阴合,生生不已,缘起即现,重重无尽。马一浮的儒佛会通展现了其会通学术、彰显学术统摄性的主张,同时也凸显了易道的广大精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华严
法界
一真法界
法界缘起
太极
阴阳
原文传递
佛境文心--试论佛学对钱谦益文学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
2
4
作者
师雅惠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8-123,共6页
作为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学者、居士,钱谦益的文学思想与其佛学修为之间有着多方面的联系。《楞严经》中"六根互用"理论,为钱谦益诗歌鉴赏之"鼻观"说提供了认识论基础;以自由、广大、圆满为特色的华严法界观,影响到...
作为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学者、居士,钱谦益的文学思想与其佛学修为之间有着多方面的联系。《楞严经》中"六根互用"理论,为钱谦益诗歌鉴赏之"鼻观"说提供了认识论基础;以自由、广大、圆满为特色的华严法界观,影响到了钱谦益对"平"、"淡"、"质"、"简"、"变"的宏畅博大文风的追求。明末清初佛学界注重经典阅读与源流辨析的修学方式,与钱谦益"反经"的文学改革观亦有相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谦益
六根互用
华严法界观
正本清源
原文传递
法藏“真妄互融”的语言哲学思想探究
5
作者
单欣
邱高兴
《理论界》
2014年第12期102-106,共5页
法藏吸收了唯识学有关语言的看法,并发展其师智俨关于法界缘起的理论,统摄了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统一了虚妄分别的世界和恒常不变的法界,将语言的"染",变为了"净",得出语言可以显示诸法实相的结论,从而改变了中观以...
法藏吸收了唯识学有关语言的看法,并发展其师智俨关于法界缘起的理论,统摄了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统一了虚妄分别的世界和恒常不变的法界,将语言的"染",变为了"净",得出语言可以显示诸法实相的结论,从而改变了中观以来的去除名言戏论才能获得诸法实相的观点,扭转了唯识学世间与出世间的割裂,表现出了对世间、对言说的尊重,从中可以看出法藏"真妄互融"的语言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哲学
虚妄分别
世界
法界
真如
原文传递
题名
“观音法界”旅游地标功能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莹
机构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海洋旅游学院
出处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8年第3期26-30,共5页
文摘
在佛教文化深入影响舟山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下,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分析了"观音法界"作为舟山旅游地标的内涵与功能定位,并据此提出了几点可彰显"观音法界"地标功能的设计创意,旨在提高舟山佛教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为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精品建设打造新名片。
关键词
观音法界
佛教文化
旅游地标
Keywords
Avalokitesvar
dharmadhatu
buddhist culture
tourist landmark
分类号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诸法实相”与《红楼梦》“情”之本体的挺立
2
作者
高源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1期33-37,共5页
文摘
《红楼梦》在诸法实相的思想基石上挺立出"情"本体,使之与"情"的境界、工夫和合于"情"的哲学体系中。《红楼梦》用烟雾朦胧之法使"情"与"空"的分立圆融成为可能,并凸显伤时骂世之旨;而"情"的大化流行,则处处体现着"诸法实相"的思辨智慧。基于"诸法实相","情"在境界嬗变与本体流转中不可避免地陷入悲苦之境,从而于悲情视域中完成了《红楼梦》的旨归。
关键词
《红楼梦》
诸法实相
情本体
Keywords
A Dream of Red Chambers
"
dharmadhatu
"
"Qing(sentiments) "
ontology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一浮“《华严》通于《易》”之说探析
3
作者
李永亮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
出处
《周易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3,共6页
文摘
在六经之中,马一浮尊崇《易》;在佛经之中,他推重《华严》。马一浮认为《华严》和《易》有相通之处,提出“《华严》通于《易》”之说。两者的会通主要是通过三个具体命题实现的:其一,法界与《易》义会通,在于法界为诸法之因,法界生出诸法,诸法还归法界;《易》为六艺的根源和归宿,《易》包含天下之道。其二,一真法界与太极会通,在于一真法界惟一真实,统摄一切法;太极是至极真实之理,太极生两仪以至于统摄万事万物。其三,法界缘起与太极生阴阳会通,在于法界和太极同为本体,缘起和阴阳均是功用,法界相当于太极,缘起相当于阴阳,阳变阴合,生生不已,缘起即现,重重无尽。马一浮的儒佛会通展现了其会通学术、彰显学术统摄性的主张,同时也凸显了易道的广大精微。
关键词
马一浮
华严
法界
一真法界
法界缘起
太极
阴阳
Keywords
Ma Yifu
the Avatamsaka
the
dharmadhatu
the one and sincere
dharmadhatu
the origin of
dharmadhatu
Taiji
yinand yang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26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佛境文心--试论佛学对钱谦益文学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
2
4
作者
师雅惠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8-123,共6页
文摘
作为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学者、居士,钱谦益的文学思想与其佛学修为之间有着多方面的联系。《楞严经》中"六根互用"理论,为钱谦益诗歌鉴赏之"鼻观"说提供了认识论基础;以自由、广大、圆满为特色的华严法界观,影响到了钱谦益对"平"、"淡"、"质"、"简"、"变"的宏畅博大文风的追求。明末清初佛学界注重经典阅读与源流辨析的修学方式,与钱谦益"反经"的文学改革观亦有相通之处。
关键词
钱谦益
六根互用
华严法界观
正本清源
Keywords
Qian Qianyi
substitution of one organ for another
Hua-Yen school's ideas of
dharmadhatu
clarify matters and get to the bottom of the thing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法藏“真妄互融”的语言哲学思想探究
5
作者
单欣
邱高兴
机构
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出处
《理论界》
2014年第12期102-106,共5页
文摘
法藏吸收了唯识学有关语言的看法,并发展其师智俨关于法界缘起的理论,统摄了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统一了虚妄分别的世界和恒常不变的法界,将语言的"染",变为了"净",得出语言可以显示诸法实相的结论,从而改变了中观以来的去除名言戏论才能获得诸法实相的观点,扭转了唯识学世间与出世间的割裂,表现出了对世间、对言说的尊重,从中可以看出法藏"真妄互融"的语言哲学思想。
关键词
语言哲学
虚妄分别
世界
法界
真如
Keywords
philosophy of language
unfounded separated
world
dharmadhatu
Dharmat/Tathata/suchness
分类号
B1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观音法界”旅游地标功能提升策略研究
李莹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诸法实相”与《红楼梦》“情”之本体的挺立
高源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马一浮“《华严》通于《易》”之说探析
李永亮
《周易研究》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4
佛境文心--试论佛学对钱谦益文学思想的影响
师雅惠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2
原文传递
5
法藏“真妄互融”的语言哲学思想探究
单欣
邱高兴
《理论界》
201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