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庄子》“壶子四示”寓言解
1
作者 孙艳梅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9-65,共7页
《庄子》内篇第七《应帝王》一文由6个寓言故事组成,其中“壶子四示”故事篇幅最长,文意亦复艰深,有着多层次的解读空间。结合《庄子·内篇》诸文,可从认知论、境界论、顺世与大化3个角度解该寓言之内涵,即庄子所追求的是摒弃智识... 《庄子》内篇第七《应帝王》一文由6个寓言故事组成,其中“壶子四示”故事篇幅最长,文意亦复艰深,有着多层次的解读空间。结合《庄子·内篇》诸文,可从认知论、境界论、顺世与大化3个角度解该寓言之内涵,即庄子所追求的是摒弃智识的认知状态、精神逍遥的生命境界和安命顺世、与物随化的生存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壶子四示 认识论 境界论 顺世
下载PDF
金岳霖境界论思想研究
2
作者 赵庆灿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5-19,共5页
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在其英文论作Tao Nature and Man(《道、自然与人》)中提出了自己的境界论思想,用的是“Vista”。在金岳霖境界论中,境界是由人所理解的事物对于自己的意味(significance)构成的,分为朴素(naive)、英雄(heroic... 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在其英文论作Tao Nature and Man(《道、自然与人》)中提出了自己的境界论思想,用的是“Vista”。在金岳霖境界论中,境界是由人所理解的事物对于自己的意味(significance)构成的,分为朴素(naive)、英雄(heroic)、圣人(sage)三种境界。朴素境界是“自我和他人的二分以及实在的二分(实在的二分即人和自然的二分)都被降到了最低限度”的境界;英雄境界是“实在的二分化几乎达到最大限度”的境界,有人类中心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英雄境界两种形式;圣人境界是人经过“高度的沉思和冥想”达到的人与自然合一或天人合一境界。金岳霖旨在通过对境界问题的探讨,引导人超越英雄境界,确立圣人境界的理想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岳霖 境界论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下载PDF
周敦颐“孔颜乐处”思想对二程理学的影响
3
作者 朱经龙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38-42,共5页
宋初儒者面对佛老的挑战,不仅从本体论层面予以回应,还从传统儒家思想资源中汲取营养,提出了“孔颜乐处”的境界论,由此开启了宋代理学境界论的先河。二程在传承周敦颐思想的基础上,将“孔颜乐处”思想融汇进了自家开创的理学。二程虽... 宋初儒者面对佛老的挑战,不仅从本体论层面予以回应,还从传统儒家思想资源中汲取营养,提出了“孔颜乐处”的境界论,由此开启了宋代理学境界论的先河。二程在传承周敦颐思想的基础上,将“孔颜乐处”思想融汇进了自家开创的理学。二程虽有相同旨归,但程颢注重内在识仁,程颐偏向外在穷理。北宋时期理学的诞生重振了低迷的儒学,对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与道德境界进行了重新架构,对当今社会的价值建设、个人价值观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理学 孔颜乐处 境界论 道德修养
下载PDF
论王国维“境界”说的四个层次及其关系
4
作者 张文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6-85,共10页
王国维的“境界”并非是对文学作品的某个特征的界定,而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意象、意义、形上四个层次的全方位评价。所谓境界,即表现为语言层次的天然性、意象层次的直观性、意义层次的世界性、形上层次的生命性。所谓有境界的文学作... 王国维的“境界”并非是对文学作品的某个特征的界定,而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意象、意义、形上四个层次的全方位评价。所谓境界,即表现为语言层次的天然性、意象层次的直观性、意义层次的世界性、形上层次的生命性。所谓有境界的文学作品,就是用天然之语言、真切之意象,直观地创造出一个艺术的世界,由此传达出作者对于世界、人生之深刻而独特的生命体验,进而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境界”说是一个语言、意象、意义、形上的四重有机整体,不可以拆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人间词话》 “境界”说 语言 意象 意义 生命性
下载PDF
写境与造境:淮河文化的影像空间叙事
5
作者 张晓东 田宏宇 姜丽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4-28,共5页
淮河文化是空间阈、时间阈、社会语境阈的构建体,此研究旨在利用影像空间媒介强化淮河文化的在地性价值和原初意义,以确认淮河地域空间中民众的身份构建与主体认同。文章通过梳理淮河文化的影像文本链条谱系,借助王国维“境界”理论之... 淮河文化是空间阈、时间阈、社会语境阈的构建体,此研究旨在利用影像空间媒介强化淮河文化的在地性价值和原初意义,以确认淮河地域空间中民众的身份构建与主体认同。文章通过梳理淮河文化的影像文本链条谱系,借助王国维“境界”理论之写境与造境的美学理念,探求淮河文化的空间叙事与审美。该研究以空间叙事理论为依托,将文化的空间表述上升为叙事方法论,探寻淮河文化影像文本的空间叙事,促成淮河文化的空间化转向及创新表达路径,最终形成空间化的淮河文化体验场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新形态赋能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文化 在地性 “境界”说 空间叙事
下载PDF
主体间性视角下《人间词话》“境界”说的三重“超越”
6
作者 许宇晴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0-55,共6页
从强调主体间沟通互动、共同存在并建构起世界的主体间性的视角出发,观照“境界”说对“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以及人生三境界等关键概念的区分及阐述,可见其中呈现的三重递进式“超越”,即对作为创作对象的“... 从强调主体间沟通互动、共同存在并建构起世界的主体间性的视角出发,观照“境界”说对“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以及人生三境界等关键概念的区分及阐述,可见其中呈现的三重递进式“超越”,即对作为创作对象的“物”之客体、对作为创作者的“我”之主体以及对作为创作思维的主客对立模式的超越,进而把握与这三重超越相对应的虚实相生的审美认识、情景交融的美感风貌以及回归生命实践的精神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王国维 《人间词话》 “境界”说 超越
下载PDF
课程思政的视域转向与境界提升:基于“两化”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倩 刘万海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9-154,共6页
近年来,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既取得了一定成果,也面临诸多挑战。当前围绕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问题域在逐步发生转向,越来越关注其实际效果。作为一种尝试解决困惑的努力,哲学家冯契的“两化”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并可据此划分出课... 近年来,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既取得了一定成果,也面临诸多挑战。当前围绕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问题域在逐步发生转向,越来越关注其实际效果。作为一种尝试解决困惑的努力,哲学家冯契的“两化”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并可据此划分出课程思政的三重境界,即从“主知守成”“转识成智”到“修身成仁”,进而从转变课程观、提高政治站位、提升课程智慧与教学道德性等方面提供课程思政境界提升的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两化”理论 三重境界 转向
下载PDF
论构建中国生态文明理论话语体系的价值立场与基本原则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雨辰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27,F0002,共10页
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理论话语存在着以生态中心论为基础的"深绿"思潮、以现代人类中心论为基础的"浅绿"思潮和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红绿"思潮。"深绿"和"浅... 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理论话语存在着以生态中心论为基础的"深绿"思潮、以现代人类中心论为基础的"浅绿"思潮和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红绿"思潮。"深绿"和"浅绿"思潮由于脱离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的维度,单纯从抽象的生态价值观的维度探讨生态危机的根源与解决途径,客观上推卸了资本对全球生态治理应尽的责任,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话语";红绿"思潮把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看作生态危机的根源,强调只有建立生态社会主义或市场社会主义,才能解决生态危机,是一种"非西方中心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话语。从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范式看,存在着"深绿"思潮和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研究范式"、浅绿"思潮的现代主义研究范式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建构中国生态文明理论话语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秉承"环境正义"的价值取向,维护中国的发展权和环境权,既作为一种发展观指导中国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又作为一种境界论以促进全球生态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理论话语 环境正义 发展观 境界论
下载PDF
基于信息的三个空间理论述要 被引量:9
9
作者 华薇娜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共3页
美国信息理论界,尤其是未来军事信息界的研究人员自90年代初起进行的一系列信息理论的研究十分引人注目。本文就其中基于信息的三个空间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三个空间之间的关系和比较等内容作了要点综述。
关键词 信息理论 空间理论 网络空间 信息空间 思想空间
下载PDF
论冯友兰的天地境界说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晓龙 韩传强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22-25,共4页
天地境界是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最高境界,它既有"真"的意蕴、"价值"的意义,还有终极关怀的作用。天地境界在去除利害之束缚、消除有无、动静、内外之分别的基础上,达到超死生、齐凡圣的境界。天地境界的旨归在于给... 天地境界是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最高境界,它既有"真"的意蕴、"价值"的意义,还有终极关怀的作用。天地境界在去除利害之束缚、消除有无、动静、内外之分别的基础上,达到超死生、齐凡圣的境界。天地境界的旨归在于给人类以终极意义上的关怀,这对于建立个体人格、建构精神家园无疑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天地境界 终极关怀
下载PDF
以西方观点解读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理论 被引量:6
11
作者 欧阳利锋 尚敏锐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4-48,共5页
为了更准确地描写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理论,在对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神似”和钱钟书的“化境”作了简要概括的同时,我们将中国翻译理论同西方翻译理论进行了分析、比较,对中国翻译理论的几个区别性特征进行了探讨。中国翻译... 为了更准确地描写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理论,在对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神似”和钱钟书的“化境”作了简要概括的同时,我们将中国翻译理论同西方翻译理论进行了分析、比较,对中国翻译理论的几个区别性特征进行了探讨。中国翻译理论学家往往借用中国传统诗说和画论中的术语来描写翻译活动,倾向于对译文作印象式的主观评价,而整体上缺乏精确严密的分析,对用语言学方法来从事翻译研究没有加以足够重视。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达雅” “神似”“化境” 主观印象式 西方翻译观点
下载PDF
《体育法》的理论基础探讨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洪潭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19,24,共6页
本文认为《体育法》的理论基础相当陈旧混乱 ,《体育法》的分类用语不合逻辑 ,《体育法》的立法目的未能表达应然之意 ,《体育法》的诸多条款更是存在明显疑义 ,在体制、体育产业、博彩以及三大体育单元领域的说法上都有拨乱反正之急需。
关键词 体育法 体育理论 体育单元 立法目的 文化 体育产业 博彩
下载PDF
侨易学的观念 被引量:11
13
作者 叶隽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4,共12页
侨易学的观念,一方面追溯此概念的直接来源,强调李石曾发明"侨学"概念的历史贡献,另一方面更侧重《易经》在世界文化语境流传后所产生的多重意义发生,这既是一种学术史梳理,同时也凸显侨易学概念的重要资源。分两个层面阐述... 侨易学的观念,一方面追溯此概念的直接来源,强调李石曾发明"侨学"概念的历史贡献,另一方面更侧重《易经》在世界文化语境流传后所产生的多重意义发生,这既是一种学术史梳理,同时也凸显侨易学概念的重要资源。分两个层面阐述侨易学的观念,一是在广义的理论/哲学层面,所谓"理论"乃是指一种相对普适意义的概念运用,具有跨学科的学术宏观层面意义,而"哲学"则更是最高端的理论境界,即能尝试在最深刻的层次上解释人类、世界、宇宙的基本规律问题。建构起最基本的"乾元—坤贞"的二元结构,同时在各自的内部建立三维(上、中、下;始、中、终)、六步(起、承、持、转、合、极)的基本层次,强调"限止"、"断念"等核心概念;二则下降到学科/领域层面,即作为一般意义的侨易学,它也可以确立自己的学科界限和研究对象,提出学科概念、核心内容、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学 《易学》 侨易学 学术史 理论/哲学 学科/领域
下载PDF
“天地境界说”对生态伦理的启示 被引量:6
14
作者 卢风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4-9,共6页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境界说对现代生态伦理的建构有很深刻的启示,最重要的启示有三点:人不仅应对人类社会承担责任,而且应时宇宙承担责任;人类不应一味地征服自然,而应该顺应自然;人应有对世界神秘性的体验,对自然心存敬畏,做自然的守护者。
关键词 冯友兰 人生四境界说 生态伦理 社会责任 自然
下载PDF
“以美立人”:美育“新境界说”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19
15
作者 程岭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3-6,共4页
本体论偏颇、认识论古板、价值论粗陋和方法论简单是一些学校美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教育即美育。开展美育需要拓展视野,把美育扩展到教育全局,树立"以美立人"的旗帜,以立人成才为核心旨归,走向美育"新境界"。美... 本体论偏颇、认识论古板、价值论粗陋和方法论简单是一些学校美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教育即美育。开展美育需要拓展视野,把美育扩展到教育全局,树立"以美立人"的旗帜,以立人成才为核心旨归,走向美育"新境界"。美育"新境界说"包括感美、审美和立美三个层次,容纳了美的唤醒、美的目标、美的追求、美的学习和美的教学等多重意蕴。通过"三全手法""三双关照"和"三重手段"的组合模式去开展美育,可以让情感审美化、生活审美化、课堂审美化,从而实现"以美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以美立人 新境界说 感美 审美 立美
下载PDF
论黑格尔形上之思的生态自由境界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杰荣 郭忠壮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1-16,共6页
"绝对精神"奠定了黑格尔所构建的整个哲学大厦的根基,是其整个哲学体系的最高指向和最终归宿。黑格尔关于绝对精神的形上之思远远超过了他所处的时代:他先见性地提出了精神与自然具有统一性和同一性的理念,并据此认定精神与... "绝对精神"奠定了黑格尔所构建的整个哲学大厦的根基,是其整个哲学体系的最高指向和最终归宿。黑格尔关于绝对精神的形上之思远远超过了他所处的时代:他先见性地提出了精神与自然具有统一性和同一性的理念,并据此认定精神与自然的本质皆为自由,人有自由,自然亦有自由。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对自然之自由是生态哲学意义上之自由,他那饱含智慧的生态自由境界——绿色信念的形上之思,为解决人类今天所面临的严峻的生态问题提供了丰盛的精神滋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灰色的理论 绿色的信念 生态自由 境界
下载PDF
意象美学:当下中国电影美学重建的理论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林侠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149,共11页
如果说西方电影从蒙太奇到景深-长镜头美学,完成了如何拍摄意象、呈现事象的理论概括,那么,中国意象理论以“象”与道、意、情的关系,解释了电影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重要性。就意象创构的方式来说,“物象”对列组合就是爱森斯坦的理性蒙... 如果说西方电影从蒙太奇到景深-长镜头美学,完成了如何拍摄意象、呈现事象的理论概括,那么,中国意象理论以“象”与道、意、情的关系,解释了电影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重要性。就意象创构的方式来说,“物象”对列组合就是爱森斯坦的理性蒙太奇;以“境”创构意象,对应于巴赞的景深-长镜头美学。在儒释道文化,尤其是中观思想及其肯定与否定并存的言说方式的影响下,意象在有无、真幻、似非之间,形成空灵兼充实的生命之美,又为当下中国电影在力量美学之外提供了另一种美学理想。概言之,中国意象理论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电影的本质,促成新的电影观念与形式风格,理应成为中国电影美学重要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理论 对列组合 以境造象 空灵 影像本体论
下载PDF
论马克思共产主义的存在论境域 被引量:1
18
作者 卜祥记 赖志凌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6,共6页
实证科学的理论视域,或者从根本上来说,作为实证科学之哲学基础的传统本体论的理论根基,是在历史上以及在现实中导致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种种误读的理论根源。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决不是作为实证科学世界的伦理的、道德的、人性方... 实证科学的理论视域,或者从根本上来说,作为实证科学之哲学基础的传统本体论的理论根基,是在历史上以及在现实中导致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种种误读的理论根源。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决不是作为实证科学世界的伦理的、道德的、人性方面的外在补充,而是作为历史哲学的马克思哲学之全部内容的一个侧面;作为历史哲学的马克思哲学,从根本上来看就是关于社会的学说、关于人的学说,即马克思哲学存在论意义上的共产主义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共产主义 存在论境域 实证科学 感性对象性活动
下载PDF
唯识宗、禅宗对“境界”理论的构建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柳倩月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3-147,共5页
“境界”是中国文艺批评中的重要理论范畴。不同佛教宗派的境界理论对中国文艺批评境界理论的形成有着多重的构建性作用。特别是法相唯识宗的境界观构建了中国文艺批评境界理论的结构性心理空间。中国禅宗则使这一空间转换为审美境界,... “境界”是中国文艺批评中的重要理论范畴。不同佛教宗派的境界理论对中国文艺批评境界理论的形成有着多重的构建性作用。特别是法相唯识宗的境界观构建了中国文艺批评境界理论的结构性心理空间。中国禅宗则使这一空间转换为审美境界,从而完成了对中国文艺境界理论的基础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识宗 禅宗 境界理论 文艺批评 理论范畴 佛教宗派 心理空间 审美境界 空间转换 中国文艺 结构性 基础性 法相
下载PDF
民国时期词学对王国维“境界”之论的消解与辨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建次 杨凤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95-101,共7页
民国时期词学对王国维"境界"之论予以了不断的消解与辨析,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从本体意义上对王国维"境界"说予以反思;二是对王国维所言"隔"与"不隔"艺术表现之分予以论说;三是对王... 民国时期词学对王国维"境界"之论予以了不断的消解与辨析,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从本体意义上对王国维"境界"说予以反思;二是对王国维所言"隔"与"不隔"艺术表现之分予以论说;三是对王国维所倡"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予以辨析。它们彼此间相互依托、相互生发,从不同视域拓展、充实与完善了传统词境论的内涵,将传统词境论引入了一个新平台,标示出传统词境之论的新进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词学 王国维 “境界”之论 消解 辨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