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ckkopf 1与骨破坏性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凯悦 金晶 许春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8-444,共7页
Dickkopf(DKK)1是一种分泌型糖蛋白,为无翅型小鼠乳房肿瘤病毒整合位点家族(WNT)信号转导通路的重要抑制因子之一,可通过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6等WNT受体复合体的结合来抑制WNT信号转导通路的信号转导。DKK1既在骨质疏松症、类... Dickkopf(DKK)1是一种分泌型糖蛋白,为无翅型小鼠乳房肿瘤病毒整合位点家族(WNT)信号转导通路的重要抑制因子之一,可通过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6等WNT受体复合体的结合来抑制WNT信号转导通路的信号转导。DKK1既在骨质疏松症、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和牙周炎等疾病中都存在着异常表达,亦在骨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DKK1与骨破坏性疾病的关系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抑制骨破坏和修复骨损失为最终研究目的,为治疗牙周炎和获得牙槽骨再生寻找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ckkopf 1 骨破坏 牙周炎 牙周膜干细胞
下载PDF
Notch1 mRNA和Dickkopf-1在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反应性中的价值
2
作者 王亚飞 张振军 +1 位作者 宋长亮 杨琼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627-633,共7页
目的探讨Notch1 mRNA和Dickkopf-1在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反应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9月邯郸市中心医院NSCLC患者169例(NSCLC组)、良性肺结节患者168例(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NS... 目的探讨Notch1 mRNA和Dickkopf-1在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反应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9月邯郸市中心医院NSCLC患者169例(NSCLC组)、良性肺结节患者168例(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NSCLC组治疗前和帕博利珠单抗治疗3周、6周,对照组入组时的血清Notch1 mRNA相对表达量和Dickkopf-1水平。评估NSCLC患者帕博利珠单抗治疗6周后的治疗反应性[疾病进展(PD)、疾病控制(DC)]。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治疗前Notch1 mRNA、Dickkopf-1判断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反应性的效能。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反应性的影响因素。结果NSCLC组治疗前、治疗3周和治疗6周的血清Notch1 mRNA相对表达量和Dickkopf-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NSCLC组治疗前、治疗3周和治疗6周的血清Notch1 mRNA相对表达量和Dickkopf-1水平依次降低(P<0.001)。PD组与DC组之间年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临床分期、淋巴转移、远隔转移、分化程度、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和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6周血清Notch1 mRNA相对表达量、Dickkopf-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otch1 mRNA和Dickkopf-1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评估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1、0.796、0.861。调整混杂因素后,治疗前高Notch1 mRNA组、高Dickkopf-1组PD风险分别是低Notch1 mRNA组、低Dickkopf-1组的3.517倍、3.326倍[比值比(OR)值分别为3.517、3.326,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2.159~5.728、2.211~5.003]。结论血清Notch1 mRNA表达和Dickkopf-1水平与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反应性有关,可作为评估治疗反应性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ckkopf-1 NOTCH1 非小细胞肺癌 帕博利珠单抗 治疗反应性
下载PDF
猪睾丸Dickkopf样顶体蛋白1基因的转录调控分析
3
作者 许静 代红梅 +6 位作者 张霞 刘志朋 杨忠 李卫真 付仕颖 克比努尔·库尔班 霍金龙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8,共10页
【目的】Dickkopf样顶体蛋白1(DKKL1)是一种重要的顶体蛋白,为发掘其重要功能及潜在的临床价值,以版纳微型猪近交系(BMI)为对象,研究其睾丸组织中DKKL1的分子结构、转录调控特征和蛋白质功能。【方法】通过全转录组测序获得BMI DKKL1的... 【目的】Dickkopf样顶体蛋白1(DKKL1)是一种重要的顶体蛋白,为发掘其重要功能及潜在的临床价值,以版纳微型猪近交系(BMI)为对象,研究其睾丸组织中DKKL1的分子结构、转录调控特征和蛋白质功能。【方法】通过全转录组测序获得BMI DKKL1的表达量,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DKKL1编码区序列并分析其基因结构和蛋白质特征,使用UniProt数据库对DKKL1进行功能注释并分析DKKL1与微小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间的竞争性内源RNA(ceRNA)转录调控。【结果】获得的BMI DKKL1编码区全长为702 bp,位于基因第6号染色体上,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蛋白质功能分析表明,DKKL1包含233个氨基酸,具有疏水性,含磷酸化位点、信号肽和较多的无规则卷曲亚结构;系统进化和同源性分析表明,DKKL1氨基酸序列在哺乳动物间高度保守;蛋白互作分析显示,DKKL1与含螺旋结构域的蛋白155(CCDC155)、转录增强缔合域蛋白2(TEAD2)、RAS癌基因家族成员11B(RAB11B)等多种蛋白互作;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表明,这些蛋白富集在典型Wnt信号等通路上;GO功能注释表明,DKKL1在睾酮生物合成过程的负向调控、透明带穿透、顶体泡生成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ceRNA转录调控网络分析表明,DKKL1被miR-15a和miR-15b靶向调控。【结论】本研究获得了BMI睾丸全转录数据,阐明了DKKL1的分子特征、蛋白质功能并构建了转录调控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微型猪近交系 dickkopf样顶体蛋白1 分子特征 蛋白互作 调控网络
下载PDF
血清Dickkopf-1蛋白、ESR、VEGF-A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情及发生脊柱骨折的关系
4
作者 于翱瑞 高坤 +2 位作者 张少群 曹亚飞 林文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8-13,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Dickkopf-1蛋白、血沉(ESR)、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EGF-A)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情及发生脊柱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收治的54例发生脊柱骨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 目的探讨血清Dickkopf-1蛋白、血沉(ESR)、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EGF-A)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情及发生脊柱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收治的54例发生脊柱骨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骨折组,并选取未发生脊柱骨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Dickkopf-1蛋白、ESR、VEGF-A、腰椎骨密度T值、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血清C反应蛋白(CRP)、指-地距离。采用Pearson法分析Dickkopf-1蛋白、ESR、VEGF-A与BASDAI、BASFI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发生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骨折组与对照组的腰椎骨密度T值、BASDAI、BASFI、血清CRP、指-地距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患者的Dickkopf-1蛋白、ESR、VEGF-A均高于对照组(P<0.05)。骨折组患者BASDAI评分与Dickkopf-1蛋白、ESR、VEGF-A均呈正相关(r=0.577、0.596和0.714,均P=0.000);骨折组患者BASFI评分与Dickkopf-1蛋白、ESR、VEGF-A均呈正相关(r=0.502、0.586和0.686,均P=0.000)。腰椎骨密度T值降低[O^R=1.770(95%CI:1.150,2.724)]、BASDAI评分升高[O^R=1.168(95%CI:1.008,1.353)]、BASFI评分升高[O^R=1.202(95%CI:1.302,1.401)]、Dickkopf-1蛋白升高[O^R=1.486(95%CI:1.034,2.135)]、VEGF-A升高[O^R=1.857(95%CI:1.077,3.202)]均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Dickkopf-1蛋白、VEGF-A及ESR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情有关,与患者发生脊柱骨折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椎骨折 dickkopf-1蛋白 血沉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
下载PDF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Dickkopf相关蛋白3水平与心室重构及预后的关系
5
作者 徐婵娟 陈征 阳业锋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8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Dickkopf相关蛋白3(DKK3)水平与心室重构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庐江县中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42例老年CHF患者为研究对象(CHF组),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Dickkopf相关蛋白3(DKK3)水平与心室重构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庐江县中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42例老年CHF患者为研究对象(CHF组),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CHF患者分为Ⅱ级(61例)、Ⅲ级(46例)、Ⅳ级(35例),根据随访结果将CHF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48例)和预后良好组(94例)。另将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142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测定血清FSTL-1、DKK3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CHF组与对照组、不同心功能分级及不同预后CHF患者血清FSTL-1、DKK3水平;血清FSTL-1、DKK3水平与心功能指标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HF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FSTL-1、DKK3对老年CHF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CHF组患者血清FSTL-1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DKK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71、39.686、25.148、14.262、35.767、18.208,P<0.05)。随着NYHA分级的增加,CHF患者血清FSTL-1水平及LVEDD、LAD、LVMI逐渐增加(F=86.720,239.493、114.340、16.883,P<0.05),血清DKK3及LVEF逐渐降低(F=89.083、217.157,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STL-1与LVEDD、LAD、LVMI均呈正相关(r=0.630、0.568、0.404,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642,P<0.01);血清DKK3与LVEDD、LAD、LVMI均呈负相关(r=-0.580、-0.593、-0.467,P<0.01),与LVEF呈正相关(r=0.62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功能分级、LVEF、LVEDD、LAD、LVMI、FSTL-1、DKK3均是CHF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95%CI)=1.422(1.043~1.938)、0.621(0.401~0.961)、1.353(1.024~1.787)、1.227(1.023~1.472)、1.531(1.159~2.022)、1.472(1.095~1.979)、0.724(0.544~0.964),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FSTL-1联合DKK3预测老年CHF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8%、82.4%,AUC为0.959,高于FSTL-1、DKK3单独检测(Z=2.300、2.006,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血清FSTL-1、DKK3水平与心室重构和预后密切相关,两者有望成为临床评估老年CHF患者心室重构情况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 dickkopf相关蛋白3 心室重构 预后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及Dickkopf-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6
作者 唐玉洁 唐勇 胡庆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5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及Dickkopf-1(DKK-1)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6例SLE患者为SLE组,依据SLE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将SLE组患者又分为轻度活动组(n=4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及Dickkopf-1(DKK-1)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6例SLE患者为SLE组,依据SLE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将SLE组患者又分为轻度活动组(n=46)、中度活动组(n=42)和高度活动组(n=38);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2组血清Sclerostin和DKK-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SLE组血清Sclerostin、DKK-1水平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SLE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Sclerostin、DKK-1评估SLE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SLE组血清Sclerostin、DKK-1、红细胞沉降率、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高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补体C3及C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LE组患者血清Sclerostin、DKK-1水平与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补体C3及C4呈负相关(P<0.01),与红细胞沉降率、抗dsDNA抗体呈正相关(P<0.01)。高度活动组患者血清Sclerostin、DKK-1水平高于中度活动组和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患者血清Sclerostin、DKK-1水平高于轻度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clerostin、DKK-1升高是影响SLE疾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Sclerostin联合DKK-1对SLE疾病高度活动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9(95%CI:0.862~0.956),高于血清Sclerostin、DKK-1的0.833(Z=4.978,95%CI:0.809~0.851,P<0.001)、0.841(Z=4.213,95%CI:0.810~0.867,P<0.001)。结论SLE患者血清Sclerostin、DKK-1表达水平升高,二者与SLE疾病严重程度有关,是影响SLE疾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Sclerostin联合DKK-1对SLE疾病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骨硬化蛋白 dickkopf-1 疾病严重程度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清胸苷激酶1、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及dickkopfWNT信号通路抑制剂1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刘鹏 郝登荣 +3 位作者 彭彦才 席俊峰 张志斌 李伟伟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8期2017-201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及dickkopf WNT信号通路抑制剂1(DKK1)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2例食管癌患者作为食管癌组,5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TK1、CYFRA21-1、DKK1水...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及dickkopf WNT信号通路抑制剂1(DKK1)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2例食管癌患者作为食管癌组,5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TK1、CYFRA21-1、DKK1水平,对比不同分期食管癌患者TK1、CYFRA21-1、DKK1水平,分析TK1、CYFRA21-1、DKK1单独及联合检测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结果食管癌组患者TK1、CYFRA21-1、DKK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期食管癌患者TK1、CYFRA21-1、DKK1水平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K1+CYFRA21-1+DKK1联合检测诊断食管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50%、79.10%,曲线下面积为0.779(95%CI:0.695~0.864),均高于三者单独检测。结论TK1、CYFRA21-1、DKK1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食管癌的诊断效能,防止误诊漏诊,三者对其病情评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胸苷激酶1 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 dickkopf WNT信号通路抑制剂1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LEC1B、DKK1、DRD4在原发性肝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究
8
作者 代云龙 黄纪伟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24-230,共7页
目的分析C型凝集素结构域家族1成员B(C-type lectin domain family 1 member B,CLEC1B)、分泌型蛋白Dickkopf 1(DKK1)、多巴胺受体D4(dopamine receptor D4,DRD4)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患者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 目的分析C型凝集素结构域家族1成员B(C-type lectin domain family 1 member B,CLEC1B)、分泌型蛋白Dickkopf 1(DKK1)、多巴胺受体D4(dopamine receptor D4,DRD4)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患者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肝癌切除术且经术后病理证实为PHC的138例患者,取其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石蜡病理标本,分析其CLEC1B、DKK1、DRD4表达情况及和临床病理特征关联性,Pearson法分析CLEC1B、DKK1、DRD4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织中CLEC1B、DRD4表达水平均低于癌旁肝组织,肝癌组织中的DKK1蛋白表达较癌旁肝组织更高(P<0.05),且3者均主要分布于细胞浆;CLEC1B低表达、DKK1高表达、DRD4低表达分别97例(70.29%)、91例(65.94%)、78例(56.52%),PHC患者的CLEC1B低表达与术前AFP水平、血管侵犯、远处转移、肿瘤出血等密切相关(P<0.05),DKK1高表达与术前AFP水平、BCLC Kinki分期、肿瘤数目、肿瘤大小密切相关(P<0.05),DRD4低表达与术前AFP水平、肿瘤数目、肿瘤大小、卫星结节、血管侵犯密切相关(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HC患者CLEC1B、DRD4与DKK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809、r=-0.774,P<0.001),CLEC1B与DRD4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48,P<0.001)。结论CLEC1B、DRD4在PHC患者癌变组织中呈低表达,而DKK1呈高表达,且与临床病理参数有关,CLEC1B、DKK1、DRD4可能参与PHC发生发展,有一定检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凝集素结构域家族1成员B 分泌型蛋白dickkopf 1 多巴胺受体D4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血清DKK1、FGF19联合CT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李森 曾庆 +1 位作者 马彦高 何行昌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Dickkopf-1(DKK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分别纳入2022年1月-2023年2月本院136例PHC患者,TACE治疗2个月后依据疗效分为... 目的探讨血清Dickkopf-1(DKK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分别纳入2022年1月-2023年2月本院136例PHC患者,TACE治疗2个月后依据疗效分为灭活组(59例)与残留组(77例)。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DKK1、FGF19水平,并对患者进行CT扫描。ROC曲线获取血清DKK1、FGF19诊断PHC患者TACE治疗后疗效的最佳截断值。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为金标准,探讨血清DKK1、FGF19联合CT扫描对TACE治疗后疗效的诊断价值。采用Kappa检验分析血清DKK1、FGF19联合CT诊断PHC疗效与DSA结果一致性。结果残留组患者血清DKK1、FGF19水平分别为(2.41±0.33)ng/mL、(206.72±21.60)pg/mL,明显高于灭活组的(1.87±0.29)ng/mL、(169.57±18.4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DKK1、FGF19水平诊断PHC患者TACE治疗后疗效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5、0.916,敏感度为83.12%、84.42%,特异度为91.52%、94.92%。CT扫描评估PHC患者TACE治疗疗效与DSA结果一致性高,Kappa值=0.766(P<0.05)。血清DKK1、FGF19联合CT扫描诊断疗效的准确度为93.38%,敏感度、特异度为96.10%、89.83%,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明显优于单独DKK1、FGF19、CT扫描(P<0.05)。结论血清DKK1、FGF19联合CT扫描对PHC患者TACE治疗后疗效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dickkopf-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 计算机断层扫描 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PINP、DKK1和SFRP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10
作者 王晖 同海宁 +5 位作者 郑研 侯君 茹杏丽 张维华 高秋英 侯丽敏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dickkopf 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1(DKK1)和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3(SFRP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150例MM患者(MM组)及150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之间、不...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dickkopf 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1(DKK1)和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3(SFRP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150例MM患者(MM组)及150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之间、不同临床分期MM患者之间、不同临床疗效MM患者之间的血清DKK1、PINP、SFRP3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治疗前血清DKK1、PINP和SFRP3水平与MM患者临床疗效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治疗前血清DKK1、PINP和SFRP3水平对MM患者临床疗效的预测效能。结果MM组患者治疗前血清DKK1、PINP和SFRP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Ⅰ期、Ⅱ期、Ⅲ期MM患者治疗前血清DKK1、PINP、SFRP3水平依次升高(P<0.05);有效组患者治疗前血清DKK1、PINP、SFRP3水平低于无效组(P<0.05)。治疗前血清DKK1、SFRP3、PINP水平升高是影响MM患者临床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治疗前血清DKK1和SFRP3水平对MM患者临床疗效无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5,P>0.05),而治疗前血清PINP水平对MM患者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663,P<0.05)。结论MM患者治疗前的血清DKK1、PINP和SFRP3水平高于健康人群,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是MM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治疗前血清PINP水平对预测MM患者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 dickkopf 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1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3 影响因素 疗效预测
下载PDF
血清Sestrin2、Dickkopf-1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帆 周明敏 许卫攀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3年第9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Sestrin2、Dickkopf-1(DKK1)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15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 目的探讨血清Sestrin2、Dickkopf-1(DKK1)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15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09例门诊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将冠心病组分为轻度病变组51例(Gensini评分≤40分)、中度病变组69例(Gensini评分41~79分)和重度病变组33例(Gensini评分≥80分)。检测血清Sestrin2、DKK1水平,出院随访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冠心病组血清Sestrin2、DKK1水平高于对照组(t=21.075、33.941,P<0.05),重度病变组血清Sestrin2、DKK1水平高于中度病变组和轻度病变组(P<0.05)。Gensini积分、Sestrin2、DKK1是冠心病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OR(95%CI)=3.762(2.069~6.840)、1.669(1.198~2.324)、1.831(1.245~2.694),P<0.05]。联合Sestrin2、DKK1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指标(Z=5.023、5.963,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Sestrin2、DKK1水平增高,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有关,两者联合时对冠心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不良心血管事件 Sestrin2 dickkopf-1
下载PDF
Dickkopf-1调控Wnt通路在缺氧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
12
作者 李彦松 孙乙 +1 位作者 朱玉广 钟莹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27-1633,共7页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Wnt/β-catenin通路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中的作用,分析Dickkopf-1(DKK-1)的表达对晶状体上皮细胞EMT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细胞)分为正常氧培养组(加入含10%FBS的DMEM培养...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Wnt/β-catenin通路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中的作用,分析Dickkopf-1(DKK-1)的表达对晶状体上皮细胞EMT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细胞)分为正常氧培养组(加入含10%FBS的DMEM培养液)和缺氧培养组(加入含100μmol/L CoCl 2溶液的培养液进行缺氧处理6、12、24、48h)。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Wnt3a和DKK-1蛋白的表达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和定位;利用qRT-PCR法检测DKK-1 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HLEB3细胞中Wnt3a和DKK-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β-catenin蛋白在细胞核内积聚逐渐增多。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氧培养组相比较,缺氧培养6h组细胞中DKK-1 mRNA无显著差异(P>0.05),而缺氧培养12、24、48h组细胞中DKK-1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01)。结论:缺氧可以激活晶状体上皮细胞Wnt/β-catenin通路,并诱导Dickkopf-1的表达,参与调控Wnt/β-catenin通路,影响EMT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dickkopf-1(DKK-1) 缺氧 晶状体上皮细胞 转分化
下载PDF
阻断DKK1通过促进CD4^(+)T细胞Th1型极化改善抗肿瘤免疫应答
13
作者 周啸宇 施涛 +3 位作者 张翼鹏 宋雪如 罗钰婷 魏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2-668,共7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中Dickkopf-1(DKK1)表达对CD4^(+)T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作为肿瘤免疫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DKK1在多种类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DKK1表达与肿瘤患者预后及肿瘤微环境免疫浸...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中Dickkopf-1(DKK1)表达对CD4^(+)T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作为肿瘤免疫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DKK1在多种类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DKK1表达与肿瘤患者预后及肿瘤微环境免疫浸润间的相关性。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KK1蛋白对CD4^(+)T细胞表型变化的影响。构建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阻断DKK1对小鼠移植瘤生长和移植瘤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与表型的影响。结果:DKK1 mRNA表达水平在多种肿瘤组织中显著高于癌旁组织,DKK1高表达与多数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且在多数肿瘤中DKK1对CD4^(+)T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功能有重要负性调节作用(P<0.05或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DKK1蛋白刺激可显著降低CD4^(+)T细胞中T-bet、IFN-γ及CD107a表达水平(均P<0.01)。在小鼠皮下黑色素瘤模型中发现,阻断DKK1可以显著抑制小鼠移植瘤的生长(P<0.01),有效改善抗肿瘤免疫应答,表现为Th1细胞(T-bet+CD4^(+))占比显著升高(P<0.001),效应性CD8^(+)T细胞(CD44+CD62L-)占比显著升高(P<0.01),Th2细胞(GATA3^(+)CD4^(+))与Treg细胞占比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阻断DKK1可有效促进CD4^(+)T细胞向Th1型极化,DKK1具有作为肿瘤免疫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KK1 CD4^(+)T细胞 Th1极化 肿瘤微环境 免疫治疗
下载PDF
红细胞沉降率、血清白蛋白及dickkopf WNT信号通路抑制剂1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14
作者 田甜 吴玲玉 吴啸寒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4期2690-2693,共4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白蛋白(ALB)、dickkopf WNT信号通路抑制剂1(DKK1)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6例MM患者作为MM组,另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ESR、ALB、D... 目的探讨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白蛋白(ALB)、dickkopf WNT信号通路抑制剂1(DKK1)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6例MM患者作为MM组,另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ESR、ALB、DKK1水平。根据预后情况,将MM患者分为死亡组(n=14)和生存组(n=92),比较两组患者ESR、ALB、DKK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SR、ALB、DKK1单独及联合检测对MM的诊断价值及对M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MM组患者ESR、DKK1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LB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ESR、DKK1均明显高于生存组,ALB明显低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ESR、ALB、DKK1联合检测对MM的诊断价值及对M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均高于任一指标单独检测。结论ESR、DKK1在MM中高表达,ALB在MM中低表达,ESR、ALB、DKK1联合检测对MM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可作为MM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的辅助参考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红细胞沉降率 血清白蛋白 dickkopf WNT信号通路抑制剂1 预后
下载PDF
miR-92a/Dickkopf相关蛋白1介导丁酸钠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
15
作者 张笑添 车昌燕 +3 位作者 姚步月 王傲君 徐玉 吴晓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43-1752,共10页
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s)丁酸钠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但其分子调控机制仍有待于深入研究。在本研究中,CCK-8检测、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增殖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析证实,丁酸... 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s)丁酸钠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但其分子调控机制仍有待于深入研究。在本研究中,CCK-8检测、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增殖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析证实,丁酸钠处理结肠癌细胞24 h后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进一步转录物组测序结果表明,丁酸钠处理结肠癌细胞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拮抗剂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水平的表达显著高于未处理组(P<0.01);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印迹分析进一步验证,丁酸钠可以显著诱导DKK 1的表达水平,同时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c-Myc的表达水平(P<0.01)。沉默结肠癌细胞的DKK 1后进一步使用丁酸钠进行处理,Edu增殖实验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抑制结肠癌细胞中DKK 1后可以逆转丁酸钠对结肠癌细胞的作用(P<0.01)。生物信息学预测数据库分析显示,DKK 1可能与miR-92靶向结合;qRT-PCR结果显示,丁酸钠可以明显降低结肠癌细胞中miR-92a的表达(P<0.01);Western印迹技术和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证实,miR-92a与DKK 1 mRNA的3′-UTR存在靶向结合关系(P<0.01)。过表达结肠癌细胞中的miR-92a后进一步使用丁酸钠进行处理也能逆转丁酸钠对结肠癌细胞的作用(P<0.01)。总之本研究明确了,丁酸钠可以通过miR-92a/DKK1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钠 结肠癌细胞 dickkopf相关蛋白1 WNT/Β-CATENIN miR-92a 增殖
下载PDF
血清LAPTM4B-35及DKK1联合低剂量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徐鹏 于德洋 +2 位作者 董茹婷 王宁 王磊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溶酶体相关4次跨膜蛋白B-35(LAPTM4B-35)、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在肝肿瘤血清中的表达以及联合低剂量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青岛市中心医院急诊创伤外科进行治疗的160例肝... 目的探讨溶酶体相关4次跨膜蛋白B-35(LAPTM4B-35)、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在肝肿瘤血清中的表达以及联合低剂量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青岛市中心医院急诊创伤外科进行治疗的160例肝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理学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n=74)和恶性组(n=86)。比较两组血清LAPTM4B-35、DKK1水平及低剂量超声造影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恶性肿瘤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LAPTM4B-35、DKK1联合低剂量超声造影对肝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组患者血清LAPTM4B-35、DKK1表达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达峰时间低于良性组(P<0.05),峰值强度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LAPTM4B-35、DKK1、达峰时间、峰值强度是发生肝恶性肿瘤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LAPTM4B-35、DKK1、低剂量超声造影联合检测诊断肝恶性肿瘤的AUC为0.960,敏感性为89.53%,特异性为91.89%,优于其各自单独预测(Z两者联合-LAPTM4B-35=5.116、Z两者联合-DKK1=4.986、Z两者联合-达峰时间=4.657、Z两者联合-峰值强度=4.214,P<0.05)。结论肝肿瘤恶性患者血清LAPTM4B-35、DKK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联合低剂量超声造影在肝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酶体相关4次跨膜蛋白B-35 dickkopf相关蛋白1 低剂量超声造影 肝肿瘤 良恶性诊断
下载PDF
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1与厚体1在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17
作者 白力嘎 王家宏 宋一波 《当代医学》 2024年第3期35-39,共5页
目的检测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1(Vav1)、厚体1(Dkk1)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Vav1和Dkk1在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行胃癌根治... 目的检测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1(Vav1)、厚体1(Dkk1)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Vav1和Dkk1在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行胃癌根治术且经过病理确诊的57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胃癌组织、癌旁组织(癌组织边缘5 cm)各57份。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av1和Dkk1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胃癌中Vav1与Dkk1阳性表达率的相关性,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Vav1和Dkk1表达情况的关系,ROC曲线分析Vav1和Dkk1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胃癌组织中Vav1和Dkk1的阳性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v1和Dkk1在癌旁组织很少表达,Vav1和Dkk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于细胞质,镜下可见胞质中散在黄色或黄褐色染色的颗粒。Vav1阳性与阴性患者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kk1阳性与阴性患者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癌中Vav1与Dkk1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r>0,P<0.05)。Vav1和Dkk1的AUC分别为0.952和0.857,对胃癌的诊断效能均较理想。结论Vav1、Dkk1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Vav1和Dkk1在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Vav1、Dkk1特异性靶向药物有望为胃癌有效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1 厚体1 免疫组化法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溶血磷脂酸、dickkopf同源物1、人附睾蛋白4水平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任尚霞 李若冰 张格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0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溶血磷脂酸(LPA)、dickkopf同源物1(DKK1)、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8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LPA、DKK1、HE4水平。比较不同国际妇...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溶血磷脂酸(LPA)、dickkopf同源物1(DKK1)、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8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LPA、DKK1、HE4水平。比较不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子宫内膜癌患者的LPA、DKK1、HE4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LPA、DKK1、HE4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LPA、DKK1、HE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LPA、DKK1、HE4水平均高于Ⅰ、Ⅱ、Ⅲ期患者,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LPA、DKK1、HE4水平均高于Ⅰ、Ⅱ期患者,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LPA、DKK1、HE4水平均高于Ⅰ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层浸润深度≥1/2子宫内膜癌患者的LPA、DKK1、HE4水平均高于肌层浸润深度﹤1/2和无肌层浸润患者,肌层浸润深度﹤1/2子宫内膜癌患者的LPA、DKK1、HE4水平均高于无肌层浸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癌患者的LPA、DKK1、HE4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1)。LPA、DKK1、HE4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LPA、DKK1、HE4单独检测。结论LPA、DKK1、HE4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溶血磷脂酸 dickkopf同源物1 人附睾蛋白4
下载PDF
血清DKK1、sRAGE、hCAP-18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诊断和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朱雅文 刘东声 孙正豹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6期2431-2435,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人类阳离子抗菌蛋白-18(hCAP-18)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诊断和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8... 目的 探讨血清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人类阳离子抗菌蛋白-18(hCAP-18)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诊断和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8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组,包括标危28例、中危36例、高危20例。另选取同期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体检的84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DKK1、sRAGE、hCAP-18水平。对研究组患儿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并按随访结果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DKK1、sRAGE、hCAP-18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诊断和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的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白细胞计数(WBC)、DKK1水平显著升高,sRAGE、hCAP-18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研究组标危患儿相比,中危和高危患儿血清DKK1水平显著升高,sRAGE、hCAP-18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危患儿相比,高危患儿血清DKK1水平显著升高,sRAGE、hCAP-18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DKK1、sRAGE、hCAP-18联合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高于血清DKK1、sRAGE、hCAP-18单独诊断的AUC(Z=2.820,P=0.005;Z=5.170,P<0.001;Z=5.27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WBC、DKK1、sRAGE、hCAP-18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随访1年后,26例患儿纳入预后不良组,58例患儿纳入预后良好组。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儿血清DKK1水平显著升高,sRAGE、hCAP-18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不良组中危患儿相比,高危患儿DKK1水平显著升高,sRAGE、hCAP-18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DKK1、sRAGE、hCAP-18联合预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预后不良的AUC明显高于血清DKK1、sRAGE、hCAP-18单独预测的AUC(Z=2.312,P=0.021;Z=3.160,P=0.002;Z=2.926,P=0.003)。结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DKK1高表达,sRAGE、hCAP-18低表达,且三者联合检测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预后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ickkopf相关蛋白1 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人类阳离子抗菌蛋白-18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血清SFRP1、DKK1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水平及其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20
作者 毛玮刚 陈晓波 刘南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5期2274-2278,共5页
目的探讨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分泌型糖蛋白Dickkopf1(DKK1)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水平及其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分为预后... 目的探讨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分泌型糖蛋白Dickkopf1(DKK1)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水平及其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病原菌鉴定采用微生物鉴定仪;采用ELISA检测血清SFRP1、DKK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FRP1、DKK1水平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12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共检出50株病原菌,其中排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溶血性链球菌(40.00%)、大肠埃希菌(26.00%)、金黄色葡萄球菌(22.00%)。预后不良组血清SFRP1、DKK1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术后需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住院天数≥10 d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血清SFRP1、DKK1水平均高于年龄<60岁、术后无需在ICU监护、住院天数<10 d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FRP1、DKK1单独及2项指标联合检测预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8(95%CI:0.706~0.871)、0.773(95%CI:0.691~0.856)、0.872(95%CI:0.808~0.9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FRP1、DKK1水平升高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SFRP1、DKK1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预后不良有重要预测价值,并且与患者年龄、术后需在ICU监护、住院天数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 分泌型糖蛋白dickkopf1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预后不良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