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氯芬酸钠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机制 被引量:9
1
作者 于翠萍 王琦 +3 位作者 何明伟 杨立强 安建雄 倪家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72-875,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双氯芬酸钠灌胃对坐骨神经结扎(CCI)大鼠机械痛阈、背根神经节(DRG)及脊髓背角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及胃肠黏膜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坐骨神经结扎后慢性缩窄性损伤(CCI)组(n=32)和假手术组(n...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双氯芬酸钠灌胃对坐骨神经结扎(CCI)大鼠机械痛阈、背根神经节(DRG)及脊髓背角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及胃肠黏膜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坐骨神经结扎后慢性缩窄性损伤(CCI)组(n=32)和假手术组(n=8)。自术后第8天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双氯芬酸钠灌胃,测定灌胃前及灌胃第1、3、5、7天时大鼠右后肢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WMT)及用药7d后测定L4/5背根神经节细胞及腰膨大处(L4/5节段)脊髓背角SP和CGRP表达。结果:①对照组、2mg/kg组、4mg/kg组、10mg/kg组在用药前及用药后各时间点的右后肢PWMT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降低。4mg/kg组在用药第5、7天时右后肢PWMT与用药前及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10mg/kg组用药后各时间点右后肢PWMT与用药前及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②对大鼠背根神经节及脊髓背角SP、CGRP表达的影响。对照组、2mg/kg组、4mg/kg组、10mg/kg组SP及CGRP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4mg/kg组、10mg/kg组SP及CGRP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③用药后,4mg/kg与10mg/kg两组可见胃肠黏膜损伤,而2mg/kg组则无。结论:一定剂量双氯芬酸钠灌胃能够减轻CCI大鼠机械性痛敏反应,但对胃肠黏膜有一定损伤,两者均具有剂量依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钠 背根神经节 背角 神经病理性疼痛 P物质
下载PDF
电针华佗夹脊穴与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杜震 邵萍 +4 位作者 何永淮 戴琪萍 裘敏蕾 郑晓 忻志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66-1569,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华佗夹脊穴与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选取病变节段患侧的华佗夹脊穴施以电针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 目的:观察电针华佗夹脊穴与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选取病变节段患侧的华佗夹脊穴施以电针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有多项评分在首次治疗24h后显著下降(P<0.05)。在首次治疗和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JOA量表生活能力评分的改善程度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对VAS评分以及JOA量表腰腿痛评分的改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华佗夹脊穴和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但电针疗法具有更好的整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疗法 华佗夹脊穴 腰椎间盘突出症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疗效
下载PDF
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双氯酚酸钠栓剂在开胸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峰 程肇燕 +2 位作者 张波 陈华增 冼国明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1期157-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双氯酚酸钠栓剂在开胸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择期进行开胸手术的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双氯酚酸钠栓剂进行术后镇痛,对照组仅给...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双氯酚酸钠栓剂在开胸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择期进行开胸手术的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双氯酚酸钠栓剂进行术后镇痛,对照组仅给予双氯芬酸钠栓剂进行镇痛,分别于术后6、24、48 h对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舒适状态评分(BCS)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舒适状态评分(BCS)于术后6、24、48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双氯酚酸钠栓剂在开胸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胸术后 肋间神经阻滞 双氯酚酸钠栓剂
下载PDF
双氯芬酸钠胶浆剂家兔直肠给药的药动学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加升 夏安周 +4 位作者 邢淑华 秦伟 吴晓丽 卓九五 张莉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45-348,共4页
目的研究双氯芬酸钠胶浆剂直肠给药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方法24只家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各半),分别直肠给予双氯芬酸钠胶浆剂和栓剂(3mg·kg-1),按试验方案采血,采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双氯芬酸钠胶浆剂组tmax为12.60... 目的研究双氯芬酸钠胶浆剂直肠给药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方法24只家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各半),分别直肠给予双氯芬酸钠胶浆剂和栓剂(3mg·kg-1),按试验方案采血,采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双氯芬酸钠胶浆剂组tmax为12.60min,ρmax为8.39mg·mL-1(P<0.001);双氯芬酸钠栓剂组tmax为94.46min,ρmax为5.62mg·mL-1(P<0.001)。结论双氯芬酸钠胶浆剂直肠给药后血药峰浓度高,且达峰时间短,优于双氯芬酸钠栓剂直肠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钠胶浆 药动学 直肠给药
下载PDF
双氯芬酸钠巴布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军 《中国药师》 CAS 2009年第5期573-575,共3页
目的:制备双氯芬酸钠(DCS)的巴布剂,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制备1%的DCS巴布剂及凝胶剂,考察两者对小鼠离体皮肤的渗透性。结果:与同剂量DCS凝胶相比,DCS巴布剂的离体皮肤累积渗透量及渗透速率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目的:制备双氯芬酸钠(DCS)的巴布剂,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制备1%的DCS巴布剂及凝胶剂,考察两者对小鼠离体皮肤的渗透性。结果:与同剂量DCS凝胶相比,DCS巴布剂的离体皮肤累积渗透量及渗透速率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DCS巴布剂体外渗透性能优于其凝胶剂,值得进一步研制,以期为DCS新型外用制剂的研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钠 巴布剂 体外透皮
下载PDF
丝裂霉素C联合双氯芬酸钠在LASEK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岬 康建芳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410-412,共3页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控制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减轻术后疼痛及炎症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高度近视(-5.0^-10.0 D)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32例(64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天...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控制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减轻术后疼痛及炎症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高度近视(-5.0^-10.0 D)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32例(64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天滴0.1%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同时术中应用0.02%丝裂霉素C;将未应用双氯芬酸钠眼液和丝裂霉素C的32例(64眼)列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周内、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1周内主要了解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等症状及眼睑水肿和结膜充血情况,1个月后观察角膜Haze的发生、发展情况。结果实验组症状、体征综合评分于术后第1、3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第7天2组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术后不同时期Haze发生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对LASEK术后疼痛、炎症反应及Haze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丝裂霉素C 双氯芬酸钠
下载PDF
双氯芬酸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影响的浓度、时间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徐伟 洪盾 +2 位作者 陈真 袁赤亭 陈海啸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2期46-49,共4页
目的 通过不同浓度的双氯芬酸钠干预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观察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凋亡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不同药物干预时间对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不... 目的 通过不同浓度的双氯芬酸钠干预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观察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凋亡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不同药物干预时间对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的双氯芬酸钠(6.4、3.2、1.6、0.8、0.4mg/L)干预第4代(P4) BMSCs,通过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V-FITC法检测细胞凋亡;根据茜素红染色钙结节的数量,初步检测细胞成骨能力.并选取1.6mg/L的药物浓度,不同时间点和时长进行干预,检测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变化.结果 随着双氯芬酸钠浓度的升高,BMSCs细胞增殖活性逐渐降低,细胞凋亡比率升高,钙结节数量减少.药物在第1 ~ 14天期间干预能够减少钙结节的形成,在第14 ~21天期间干预对钙结节的形成无明显影响.结论 双氯芬酸钠可影响BMSCs的增殖、凋亡及成骨分化能力,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短期的作用效果是部分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浓度效应 时间效应
下载PDF
基于全羟基取代六元瓜环的固相微萃取搅拌棒对环境水样中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检测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涛 罗添允 +1 位作者 罗玉洁 董南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62-2067,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全羟基取代六元瓜环的自制固相微萃取搅拌棒(SBSE)-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同时测定环境水样中4种非甾体抗炎药物布洛芬,美洛昔康,萘普生,双氯芬酸钠的分析测定方法。方法:5 m L环境水样经用自制的全羟基取代六元瓜环{(OH)... 目的:建立基于全羟基取代六元瓜环的自制固相微萃取搅拌棒(SBSE)-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同时测定环境水样中4种非甾体抗炎药物布洛芬,美洛昔康,萘普生,双氯芬酸钠的分析测定方法。方法:5 m L环境水样经用自制的全羟基取代六元瓜环{(OH)_(12)Q[6]}衍生的固相微萃取搅拌棒萃取富集,萃取小棒经甲醇200μL超声解析后,取甲醇20μL进样HPLC测定。采用C_(18)柱为分析柱,甲醇-20 mmol·L^(-1)乙酸铵(含0.1%乙酸)(70∶30)为流动相,流速1.0 m L·min^(-1),UV 270 nm波长处进行检测。结果:美洛昔康,萘普生,双氯芬酸钠线性范围为10~2 500μg·L^(-1),布洛芬的线性范围在100~10 000μg·L^(-1)之间,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 2;4个药物的检测限在0.7~40.3μg·L^(-1)范围内,2个浓度水平平均回收率(n=3)在90.5%~115.8%范围内,RSD低于9.8%;花溪河水和金阳污水产的污水未检测出4个非甾体药物。结论:本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非甾体抗炎药物 美洛昔康 萘普生 双氯芬酸钠 高效液相色谱 水污染检测
原文传递
双氯芬酸钠贴片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宋淑菊 段婷 李浩虹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6年第6期881-883,共3页
目的研究双氯芬酸钠贴片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方法,试验组给予双氯芬酸钠贴片,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乳胶剂。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和医师对药物疗效的评价,监测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试验... 目的研究双氯芬酸钠贴片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方法,试验组给予双氯芬酸钠贴片,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乳胶剂。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和医师对药物疗效的评价,监测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疼痛评价和总体评价的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医师对关节压痛指数和总体评价的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减轻。治疗过程中未见皮肤有水肿、发红、皮疹、瘙痒等及全身不适反应。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氯芬酸钠贴片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外用镇痛抗炎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双氯芬酸钠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双氯芬酸钠微孔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
10
作者 王宗春 刘红 +1 位作者 宋金春 冯晓东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21-1023,共3页
目的:制备双氯芬酸钠微孔渗透泵片并对其体外释药行为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渗透压促进剂氯化钠、致孔剂PEG400和增塑剂DBP的含量以及包衣膜增重,并对双氯芬酸钠微孔渗透泵片体外释药行为进行模型拟合。结果:最佳处方为... 目的:制备双氯芬酸钠微孔渗透泵片并对其体外释药行为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渗透压促进剂氯化钠、致孔剂PEG400和增塑剂DBP的含量以及包衣膜增重,并对双氯芬酸钠微孔渗透泵片体外释药行为进行模型拟合。结果:最佳处方为氯化钠25mg,PEG400 20%,DBP10%,包衣增重8mg。制得的双氯芬酸钠微孔渗透泵片在12h内呈现零级控释释放特征(r2=0.998 7),累积释药率为90.54%。结论:将双氯芬酸钠制备成微孔渗透泵片可以实现理想的药物控制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钠 微孔渗透泵片 正交试验 零级释放
原文传递
双氯芬酸钠对脂多糖诱导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IL-1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康仟 赵彬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3—5月在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实验室进行。将复苏培养冻存的HPDLFs进行形态学鉴别后,...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3—5月在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实验室进行。将复苏培养冻存的HPDLFs进行形态学鉴别后,用10μg/mL的LPS进行诱导,分别以0.1、1、10、50、100 mg/L的双氯芬酸钠进行干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检测HPDLFs表达IL-1β和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对同一质量浓度LPS诱导的HPDLFs而言,双氯芬酸钠能下调HPDLFs表达IL-1β和TNF-α的水平,并且随着双氯芬酸钠质量浓度的增加,IL-1β和TNF-α的表达量呈逐渐减弱的趋势(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可能对于LPS诱导的HPDLFs IL-1β和TNF-α的表达有重要的抑制作用,这为牙周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钠 脂多糖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IL-1Β TNF-Α
原文传递
人工泪液凝胶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豫鄂 《医药论坛杂志》 2016年第11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泪液凝胶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临床价值。方法对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4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采用人工泪液凝胶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对照组(42例,单用人... 目的探讨人工泪液凝胶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临床价值。方法对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4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采用人工泪液凝胶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对照组(42例,单用人工泪液凝胶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液分泌实验时间、泪膜破裂时间分别为(n86±0.35)分、(13.42±1.57)min、(11.84±1.05)s,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0/42),对照组为73.8%(31/42),比较两组问数据差异显著(X^2=7.37,P〈0.05)。结论对干眼症患者应用人工泪液凝胶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 人工泪液凝胶 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