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R-ECM平均差异模型的串联电池组SOC、容量多尺度联合估计方法
1
作者 刘芳 余丹 +1 位作者 苏卫星 卜凡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37-3948,I0016,共13页
考虑电池单体老化差异所致的电池组不一致性,针对串联电池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容量估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回归等效电路模型(autoregression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AR-ECM)的平均差异模型(mean-difference model,MDM... 考虑电池单体老化差异所致的电池组不一致性,针对串联电池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容量估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回归等效电路模型(autoregression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AR-ECM)的平均差异模型(mean-difference model,MDM)。基于此模型,提出串联电池组SOC、容量多尺度联合估计算法。该算法由2个部分组成,一是基于AR-ECM的MDM及差异化模型参数辨识策略:条件辨识策略和定频分组辨识策略;二是基于多时间尺度H无穷滤波(multi-timescale H infinity filter,Mts-HIF)的电池组SOC、容量联合估计算法。通过将所提出MDM中的自回归平均模型(autoregression mean model,AR-MM)与传统MDM中的n阶RC平均模型(nRC mean model,nRC-MM)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AR-MM在复杂运行工况下具有更优的动态跟随性能。依据最小化信息量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AR-MM具有更优的复杂度与精度的权衡。通过与基于多时间尺度扩展卡尔曼滤波(multi-timescale extended Kalman filter,Mts-EKF)联合状态估计算法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Mts-HIF状态估计算法具有更优的鲁棒性、精度和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电池组 自回归等效电路模型 平均差异模型 容量 荷电状态 H无穷滤波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快速最小高差DEM匹配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小卫 岑敏仪 +2 位作者 卢俊 张同刚 张保明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9-404,共6页
利用最小高差(LZD)法进行DEM匹配时,当待匹配DEM的分辨率比参考DEM高时,确定的同名点中存在冗余,将导致计算冗余和效率降低。为解决上述问题,对LZD法确定同名点的模型进行改化,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最小高差原理的快速DEM匹配方法。该方... 利用最小高差(LZD)法进行DEM匹配时,当待匹配DEM的分辨率比参考DEM高时,确定的同名点中存在冗余,将导致计算冗余和效率降低。为解决上述问题,对LZD法确定同名点的模型进行改化,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最小高差原理的快速DEM匹配方法。该方法根据参考DEM的格网点确定同名点以避免冗余,并通过近似确定同名点及其高差,有效简化了计算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较高的收敛速度和匹配精度的基础上,可有效提高计算效率,且计算效率不随待匹配DEM分辨率提高而降低,DEM间分辨率差异越大,方法的优势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匹配 最小高差 dem分辨率 同名点确定模型 计算效率 冗余计算
下载PDF
基于差分模型的无控制DEM差异探测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同刚 岑敏仪 吴兴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96,共6页
为了提高现有方法的性能,提出了基于差分模型的无控制数字高程模型(DEM)差异探测的新方法,并成功地用于普歪沟泥石流地区地表变形探测(该区变形面积超过50%).该方法在LZD算法(最小高差法)的基础上引入差分模型,兼顾了观测值的数值及其... 为了提高现有方法的性能,提出了基于差分模型的无控制数字高程模型(DEM)差异探测的新方法,并成功地用于普歪沟泥石流地区地表变形探测(该区变形面积超过50%).该方法在LZD算法(最小高差法)的基础上引入差分模型,兼顾了观测值的数值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显著提了高算法的差异探测性能.结果表明,新方法的匹配精度比目前代表性的采用M-估计的LZD算法(M-LZD)和采用最小平方中位数的LZD算法(LMS-LZD)的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探测 表面匹配 数字高程模型 最小高差法
下载PDF
基于不同流向算法的地形湿度指数模型差异性分析
4
作者 唐瀑漾 罗明良 +1 位作者 白雷超 刘晋红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4年第3期99-103,共5页
土壤侵蚀是全球性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不但会导致土壤退化、土地生产力降低和耕地面积减少,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食品安全,而且随径流泥沙转移对异地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文章选取冬季云南元谋秃秃脊梁子地区的侵蚀沟区作为研究对象,... 土壤侵蚀是全球性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不但会导致土壤退化、土地生产力降低和耕地面积减少,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食品安全,而且随径流泥沙转移对异地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文章选取冬季云南元谋秃秃脊梁子地区的侵蚀沟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高精度无人机航摄所得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4种流向算法(Rho8、D8、Dinf和MFD-md)得到地形湿度指数(TWI)在3种分辨率下的运算结果,分析不同流向算法的地形湿度指数模型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流向算法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侵蚀沟坡面细沟区域;单流向算法可以有效展示沟道坡面细沟,多流向算法可以展示研究区整体汇水趋势;分辨率越高,算法的差异会越明显。文章进一步指出地形湿度指数对流向算法、DEM分辨率参数具有强烈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湿度指数 流向算法 dem分辨率 模型差异性
下载PDF
基于网络RTK技术分析新型无人机获取DEM的差异性
5
作者 刘超 武治群 +2 位作者 王银 余思汗 杨顺 《科技和产业》 2022年第9期395-400,共6页
精灵4RTK作为一种新型便携式无人机,其网络RTK模块能够提高DEM的精度。利用精灵4RTK在有网络RTK和无网络RTK两种情况下,分别摄影测量实验区的影像照片,进一步获取相应的DEM,通过对比检查点坐标、检查点两两之间距离的差异性,探讨两种情... 精灵4RTK作为一种新型便携式无人机,其网络RTK模块能够提高DEM的精度。利用精灵4RTK在有网络RTK和无网络RTK两种情况下,分别摄影测量实验区的影像照片,进一步获取相应的DEM,通过对比检查点坐标、检查点两两之间距离的差异性,探讨两种情况在活动构造及地震应急方面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检查点的坐标(平面位置和高程)差异较大,而检查点两两之间的距离中平面距离差异的绝对值随着相对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但在一定的范围内较小,高程之差差异的绝对值均比较大。探讨的结论是这两种情况在活动构造及地震应急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给出无网络RTK情况在平面位置和高程之差实测中的使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灵4RTK 无人机 网络RTK 数字高程模型(dem) 差异性
下载PDF
基于TanDEM-X数据的林分平均高反演方法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蔡耀通 林辉 +2 位作者 孙华 张猛 龙江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117,共8页
以TanDEM-X/TerraSAR-X HH单极化干涉对和GF-2遥感数据为基础,提出结合极化干涉与混合像元分解技术的改进差分法来反演林分平均高,并利用外业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以植被丰度校正冠层高度模型,林分平均高的估测精度和R^2值得到... 以TanDEM-X/TerraSAR-X HH单极化干涉对和GF-2遥感数据为基础,提出结合极化干涉与混合像元分解技术的改进差分法来反演林分平均高,并利用外业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以植被丰度校正冠层高度模型,林分平均高的估测精度和R^2值得到大幅提高,均方根误差也随之降低。因此,本研究提出的方法能有效降低林分低郁闭度产生的混合像元作用对林分平均高反演的影响,提高林分平均高的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dem-X 冠层高度模型 DSM-dem差分法 混合像元分解 林分平均高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damage mechanism of strainbursts by a global-local modeling approach 被引量:2
7
作者 Jun Wang Derek B.Apel +4 位作者 Artur Dyczko Andrzej Walentek Stanislaw Prusek Huawei Xu Chong Wei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2年第6期1671-1696,共26页
Strainburst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rockbursts.The research of strainburst damage mechanisms is helpful to improve and optimize the rock support design in the burst-prone ground.In this study,an improved global-loc... Strainburst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rockbursts.The research of strainburst damage mechanisms is helpful to improve and optimize the rock support design in the burst-prone ground.In this study,an improved global-local modeling approach was first adopted to study strainburst damage mechanisms.The extracted stresses induced by multiple excavations from a three-dimensional(3D)global model established by 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in 3 dimensions(FLAC3D)are used as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a two-dimensional(2D)local model of a deep roadway built by universal distinct element code(UDEC)to simulate realistic stress loading paths and conduc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rockburst damage from both micro and macro perspectives.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eformation and damage level of the roadway gradually increase with the growth of surrounding rock stress caused by the superposition of mining-or excavation-induced stresses of the panel and nearby roadways.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surrounding rock stresses will result in more accumulated strain energy in two sidewalls,providing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strainburst occurrence in the dynamic stage.The strainburst damage mechanism for the study site combines three types of damage:rock ejection,rock bulking,and rockfall.During the strainburst,initiation,propagation,and development of tensile crack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controlling macroscopic failure of surrounding rock masses,although the shear crack always accounts for the main proportion of damage levels.The deformation and damage level of the roadway during a strainburst positively correlate with the increasing peak particle velocities(PPVs).The yielding steel arch might not dissipate kinetic energy and mitigate strainburst damage effectively due to the limited energy absorption capacity.The principles to control and mitigate strainburst damage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This study presents a systematic framework to investigate strainburst damage mechanisms using the global-local modeling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inburst Numerical modeling Damage mechanism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FDM) 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 Underground mining
下载PDF
利用卫星立体影像生产DEM的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林璐 谭龙 +1 位作者 王爽 梁爽 《北京测绘》 2021年第2期157-160,共4页
在利用国产资源三号卫星立体影像制作DEM产品过程中,通过遥感手段利用NDVI和NDWI对植被、水域等要素范围边界进行快速提取,实现了数据制作过程中滤波环节准确性和适应性的增强,进而达到了对DEM产品精度提升和制作效率提高的目的。由此... 在利用国产资源三号卫星立体影像制作DEM产品过程中,通过遥感手段利用NDVI和NDWI对植被、水域等要素范围边界进行快速提取,实现了数据制作过程中滤波环节准确性和适应性的增强,进而达到了对DEM产品精度提升和制作效率提高的目的。由此形成的技术方案可以为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三号卫星 数字高程模型(dem)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 滤波 边界提取
下载PDF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项目中的DEM成果质量检查方法与实践 被引量:3
9
作者 蔡姬雯 陈曦 +1 位作者 刘鹏姣 徐靖国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1年第S01期322-326,共5页
数字高程模型(DEM)作为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简称“实景三维”)项目中的重要成果之一,对该项目整体成果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次研究针对实景三维项目中DEM模型的两大分区类型提出了平面晕渲效果图分析法、立体模型检测法、等高线套合分... 数字高程模型(DEM)作为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简称“实景三维”)项目中的重要成果之一,对该项目整体成果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次研究针对实景三维项目中DEM模型的两大分区类型提出了平面晕渲效果图分析法、立体模型检测法、等高线套合分析法以及差值分析法等4类质量控制方法,并对这4类质检方法的运用原则以及检查尺度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dem)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项目 平面晕渲效果图分析法 立体模型检测法 等高线套合分析法 差值分析法
下载PDF
DEM构建及地形特征线提取研究
10
作者 李胜天 徐贵兴 《安徽地质》 2022年第4期365-370,共6页
格网DEM是数字地面模型的重要数据表现形式,基于格网DEM提取的山脊线、山谷线是地形骨架结构的表达与数字地形分析的重要方面。通过比较距离倒数乘方法、自然邻域法、克里金法、薄板样条函数法、趋势面分析法5种空间内插方法在本溪关门... 格网DEM是数字地面模型的重要数据表现形式,基于格网DEM提取的山脊线、山谷线是地形骨架结构的表达与数字地形分析的重要方面。通过比较距离倒数乘方法、自然邻域法、克里金法、薄板样条函数法、趋势面分析法5种空间内插方法在本溪关门山地区的适用性,选出最优法用于格网DEM的构建。基于格网DEM,对比运用水文分析法和曲率判别法两种方法提取山脊线、山谷线的结果,并研究两种提取算法的融合效果。以GeoScene Pro建模和脚本的形式分别实现了DEM构建、等高线曲率计算、山脊线与山谷线提取;制作了本溪关门山地区数字高程模型图、等值线专题图、山脊线与山谷线专题图等。提出了坡度、平面曲率与等高线曲率的转换方法;对水文分析法和曲率判别法做出了改进,并提出了基于水文分析法和曲率判别法的融合算法,进一步提高了山脊线、山谷线提取的准确率。融合算法兼具二者之长,提取结果较为全面,整体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数字高程模型 空间差值 地形特征
下载PDF
考虑探测器非理想性的红外偏振成像系统作用距离分析
11
作者 谭畅 王世勇 高思莉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6-884,共9页
为实现传统红外成像系统与红外偏振成像系统探测能力的比较,基于系统的最小可分辨温差和最小可分辨偏振度差,分别建立了二者的作用距离模型,讨论了非理想探测器的参数对系统探测能力的影响,并设计了相应实验,验证了建立模型的可靠性,为... 为实现传统红外成像系统与红外偏振成像系统探测能力的比较,基于系统的最小可分辨温差和最小可分辨偏振度差,分别建立了二者的作用距离模型,讨论了非理想探测器的参数对系统探测能力的影响,并设计了相应实验,验证了建立模型的可靠性,为实际探测中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成像系统选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科学技术 作用距离模型 最小可分辨温差 噪声等效偏振度
下载PDF
Morphodynamics and sediment connectivity index in an unmanaged,debris-flow prone catchment:a through time perspective
12
作者 Loris TORRESANI Guillaume PITON Vincenzo D’AGOSTINO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4期891-910,共20页
Torrential processes are among the main actors responsible for sediment production and mobility in mountain catchments.For this reason,the understanding of preferential pathways for sediment routing has become a prior... Torrential processes are among the main actors responsible for sediment production and mobility in mountain catchments.For this reason,the understanding of preferential pathways for sediment routing has become a priority in hazard assessment and mitigation.In this context,the sediment Connectivity Index(IC)enables to analyse the existing linkage between sediment sources and the selected target(channel network or catchment outlet).The IC is a grid-based index that allows fast computation of sediment connectivity based on landscape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a single Digital Terrain Model(DTM).The index computation is based on the log-ratio between an upslope and a downslope component,including information about drainage area,slope,terrain roughness,and distance to the analysis target(e.g.outlet).The output is a map that highlights the degree of structural connectivity of sediment pathways over analysed catchments.Until now,these maps are however rarely used to help defining debris-flow hazard maps,notably due to a lack of guidelines to interpret the IC spatial distribution.This paper proposes an exploitation procedure along profiles to extract more information from the analysis of mapped IC values.The methodology reli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C and its component variables along the main channel profile,integrated with information about sediment budgeting derived from Difference of DEMs(DoD).The study of connectivity was applied in the unmanaged sub-catchment(without torrent control works)of the Rio Soial(Autonomous Province of Trento–NE Italy)to understanding the geomorphic evolution of the area after five debris flows(in ten years)and the related changes of sediment connectivity.Using a recent DTM as validation,we demonstrated how an IC analysis over the older DTM can help predicting geomorphic changes and associated hazards.The results show an IC aptitude to capture geomorphic trajectories,anticipate debris flow deposits in a specific channel location,and depict preferential routing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 Connectivity Index Debris flow Hazard assessment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Geomorphic evolution dems of difference
下载PDF
抽能型高压并联电抗器磁路等效模型及匝间保护方法
13
作者 郑涛 田浩宇 +2 位作者 杨国生 张浩 詹智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37-1844,共8页
抽能型高压并联电抗器(简称“抽能高抗”)是一种既可以为长距离线路提供无功补偿又可以为开关站提供站内用电的新型并联电抗器。铁心上布置的若干气隙在使抽能高抗获得良好线性伏安特性的同时导致了主电抗绕组与抽能绕组间的弱磁耦合。... 抽能型高压并联电抗器(简称“抽能高抗”)是一种既可以为长距离线路提供无功补偿又可以为开关站提供站内用电的新型并联电抗器。铁心上布置的若干气隙在使抽能高抗获得良好线性伏安特性的同时导致了主电抗绕组与抽能绕组间的弱磁耦合。针对抽能高抗这种特殊结构,采用空心变压器模型只能满足抽能高抗端口特性的要求,难以表达抽能高抗实体结构中具体的电磁耦合关系,该文在分析其电磁耦合特性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磁路分解的抽能高抗等效建模方法,通过构建抽能高抗的三段磁路等效模型来模拟抽能高抗在额定运行工况及区外故障发生时的电气特性。在所提模型的基础上,针对抽能绕组匝间故障保护灵敏度不足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并提出了基于零序电流比值及相位差异的抽能绕组匝间保护新方法,该方法无需引入电压量且无需整定,能够有效识别主电抗绕组和抽能绕组匝间故障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最后通过动模试验和仿真试验对比,验证了所提抽能高抗等效模型的准确性及匝间保护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能高抗 三段磁路模型 零序等值回路 零序电流比值 相位差异 匝间保护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山前水系提取实验:以济南市及邻区为例
14
作者 王泽利 许洪泰 +1 位作者 肖泽后 倪永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2期13688-13700,共13页
河流水系的准确提取是研究构造地貌与水文地质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以济南及邻区作为研究区,以SRTMDE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90 m分辨率原始高程数据和Landsat 8 OLI_TIRS卫星影像作为源数据,通... 河流水系的准确提取是研究构造地貌与水文地质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以济南及邻区作为研究区,以SRTMDE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90 m分辨率原始高程数据和Landsat 8 OLI_TIRS卫星影像作为源数据,通过对比不同方法[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MNDWI)]的特点及在各地貌区的应用效果,尝试了一种能够自动提取上述地区水系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区内的山地丘陵区和平原区,所对应的最优水系提取方法分别为基于DEM和MNDWI的提取方法,二分区的分界线可通过地形起伏度进行确定。通过对比研究区的断层和水系分布,认为研究区内的早中更新世断裂对河流造成的影响已经衰减,并且河流已达到了新的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提取 地貌分区 山前地带 构造地貌 数字高程模型(dem) 改进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
下载PDF
不同地形条件下群落物种多样性与胸高断面积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汤孟平 周国模 +3 位作者 施拥军 陈永刚 吴亚琪 赵明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7-31,共5页
以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为例,基于DEM在群落尺度上分析不同地形条件下群落物种多样性和胸高断面积的差异。对单一地形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常绿阔叶林群落中,坡度过大或过小均可引起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和胸高断面... 以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为例,基于DEM在群落尺度上分析不同地形条件下群落物种多样性和胸高断面积的差异。对单一地形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常绿阔叶林群落中,坡度过大或过小均可引起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和胸高断面积下降,中等坡度时物种多样性和胸高断面积最高;胸高断面积随坡向的变化比物种多样性敏感,自东坡经南坡过渡到西坡,胸高断面积呈降低趋势,东坡的物种多样性和胸高断面积最高,西南坡最低;物种多样性和胸高断面积随地表粗糙度增加呈降低的趋势。对组合地形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坡向和坡度的不同组合,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不大,但与胸高断面积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各坡度级中,西南坡胸高断面积均最低;坡向和粗糙度的不同组合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不大,但与胸高断面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各粗糙度级中,西南坡均为最低;坡度和粗糙度组合对物种多样性和胸高断面积的影响均较大,同一粗糙度级中,物种数在各坡度级表现为坡度级2>坡度级3>坡度级1,除坡度级1外,各粗糙度级上的胸高断面积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常绿阔叶林 物种多样性 胸高断面积 差异
下载PDF
显微热成像系统的噪声等效温差和噪声等效辐射率差模型及其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美静 金伟其 +3 位作者 王霞 王岭雪 陈翼男 杜书春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0-54,共5页
提出一种可用于大规模集成芯片、生物医学和科学研究等显微热诊断的显微热成像设计方案.研究了显微热成像系统的噪声等效温差(NETD)和噪声等效辐射率差(NEED)模型,分析了显微热成像与望远模式热成像的差异.针对理想光子探测器和理想热... 提出一种可用于大规模集成芯片、生物医学和科学研究等显微热诊断的显微热成像设计方案.研究了显微热成像系统的噪声等效温差(NETD)和噪声等效辐射率差(NEED)模型,分析了显微热成像与望远模式热成像的差异.针对理想光子探测器和理想热探测器,探讨了显微热成像系统的NETD和NEED的关系.理论推导及仿真结果表明二者是以背景温度为函数的非线性关系.从理论上给出了提高显微热成像质量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热成像 噪声等效温差 数学模型 噪声等效辐射率差
下载PDF
一种体现孔隙形态影响的四参数孔隙度反演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继亮 李宏兵 +4 位作者 李明 张研 李劲松 于豪 刘晓虹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6-586,共11页
传统的测井孔隙度反演方法在反演复杂孔隙形态地层的孔隙度时往往存在偏差。孔隙形态的影响可以利用等效介质模型体现,提出了一种四参数孔隙度反演方法,即,引入差分等效介质(Differential Effective Medium,DEM)模型,将孔隙度反演与孔... 传统的测井孔隙度反演方法在反演复杂孔隙形态地层的孔隙度时往往存在偏差。孔隙形态的影响可以利用等效介质模型体现,提出了一种四参数孔隙度反演方法,即,引入差分等效介质(Differential Effective Medium,DEM)模型,将孔隙度反演与孔隙形态的影响相结合,利用中子、密度、纵波时差和横波时差四个参数实现地层的孔隙度和孔隙纵横比的同步反演。首先利用中子、密度和纵波时差反演地层孔隙度初值,通过DEM模型求取孔隙纵横比初值;而后利用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体积密度信息同步反演声学孔隙度和孔隙纵横比;最后综合利用中子、密度、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数据,对地层孔隙度和孔隙纵横比进行同步反演。以西南某探区深层白云岩地层孔隙度反演为例,比较了不同孔隙度反演方法的效果,验证了四参数孔隙度反演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纵横比 孔隙度 差分等效模型 四参数孔隙度模型 同步反演
下载PDF
柱状节理岩体宏观等效强度参数的柱体尺寸效应 被引量:9
18
作者 闫东旭 徐卫亚 +3 位作者 王伟 石崇 石安池 吴关叶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4-342,共9页
为研究柱状节理岩体柱体尺寸对岩体等效强度参数的影响,以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工程为背景,结合相关岩石力学试验方法,建立柱状节理岩体三维离散元模型.提出随机柱体平均大对角线长尺寸控制方案,并对柱状节理岩体进行三轴压缩试验数值模... 为研究柱状节理岩体柱体尺寸对岩体等效强度参数的影响,以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工程为背景,结合相关岩石力学试验方法,建立柱状节理岩体三维离散元模型.提出随机柱体平均大对角线长尺寸控制方案,并对柱状节理岩体进行三轴压缩试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的随机柱状节理岩体尺寸控制方案能够合理描述尺寸效应对等效强度参数的影响,柱体尺寸的变化对与柱体垂直加载方向的等效强度参数影响较大,这是主要影响因素;四棱柱形柱状节理岩体错距变化对与错距平行的岩体等效强度参数产生较大影响,对其他2个方向的等效强度参数影响较弱,这是次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柱体尺寸与岩体等效强度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为工程实践中等效力学参数的确定提供了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节理 离散元模型 三轴压缩 四棱柱 六棱柱 随机柱体 等效强度参数 尺寸效应
下载PDF
红外锁相法热波检测技术及缺陷深度测量 被引量:24
19
作者 刘俊岩 戴景民 王扬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4,共8页
研究了红外锁相法热波检测技术的原理、缺陷深度测量及在蜂窝夹层结构及焊接构件检测中的应用。建立了二维热传导有限差分模型,采用该模型计算了强度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热流引起试件表面温度变化的历程,基于锁相法提取了有缺陷与无缺陷处... 研究了红外锁相法热波检测技术的原理、缺陷深度测量及在蜂窝夹层结构及焊接构件检测中的应用。建立了二维热传导有限差分模型,采用该模型计算了强度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热流引起试件表面温度变化的历程,基于锁相法提取了有缺陷与无缺陷处的准稳态温度变化,并计算了二者的相位差。然后,建立了热波在试件中传导的热-电等效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红外锁相法热波检测技术进行了仿真研究,得到了缺陷深度和反射热波与入射热波相位差之间的关系。最后,采用红外锁相法热波检测技术对模拟缺陷的蜂窝夹层结构试件和实际焊接构件进行了无损检测试验。结果显示,有限差分模型和热-电等效模型计算有缺陷与无缺陷处的相位差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偏差<5%,表明采用红外锁相法热波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缺陷大小、位置等,该技术也适用于有复杂曲面结构的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相法热成像 热波检测 缺陷深度 有限差分方法 热-电等效模型
下载PDF
基于规则网格等值线生成算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堃 潘地林 朱仁道 《煤炭技术》 CAS 2008年第4期123-125,共3页
结合等值线的特性介绍了基于规则网格的等值线生成算法,该算法中包含了等值点的计算,等值线的追踪和绘制,并将其应用到矿压与煤岩突出危险实时监测系统中,对有岩煤突出危险的实时预报提供图形显示。
关键词 等值线 数字高程 等值点追踪 等值线绘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