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Assay of Hepatitis B and C Virus Infection Markers by Different Assay Kits^1
1
作者 SHINICHIRO SHIMBO, ZHANG ZUO WEN, QU JIANG BIN , TAKAO WATANABE , HARUO MAKATSUKA △, NAOKO MATSUDA INOGUCHI △, KAE HIGASHIKAWA □, AND MASAYUKI IKEDA △, 2 Department of Food and Nutrition, Kyoto Women’s University, Kyoto 6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98-204,共7页
In order to compare sensitivity of EIA and RIA assay kits for hepatitis B and C virus (HBV and HCV, respectively) infection markers, 100 serum samples in total were collected form 50 adult women each in urban and rura... In order to compare sensitivity of EIA and RIA assay kits for hepatitis B and C virus (HBV and HCV, respectively) infection markers, 100 serum samples in total were collected form 50 adult women each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northeast China. The number of positive cases to the three infection markers on HBV (i.e., HBsAg +, anti HBs +, and anti HBc +) and the one on HCV (anti HCV +) were examined in two laboratories, i.e., in Laboratory A with EIA kits produced in China and in Laboratory B with RIA kits. HCV infection positivity (anti HCV +) was examined by EIA kits in both laboratories, but from different sources in and outside of China, respectively. The assay in Laboratory A gave 2 HBsAg + cases out of the 100 cases examined, whereas there were 9 positive cases in Laboratory B. In contrast, 19 cases were positive to anti HCV when examined in Laboratory A, and there were 3 cases in Laboratory B. Thus, the kits used in Laboratory A gave fewer HBsAg + and more anti HCV + cases than the kits used in Laboratory B. The prevalence of anti HBs + or anti HBc + and cases did not differ when assayed in the two laboratories with EIA and RIA kits, respectively. The agreement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findings between the two sets of testing were 93%, 93%, 93%, 86% and 82% for HBsAg, anti HBs, anti HBc, HBV (i.e., either positive to anyone of the three markers or negative to all three markers), and anti HCV, respectively. The implic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on epidemiology on HBV and HCV infection prevalence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ng Li Zhang Markers by different Assay Kits~1 Comparative Assay of Hepatitis B and C virus Infection CHEN
下载PDF
A Simulation for Flavivirus Infection Decoy Responses
2
作者 James K. Peterson Alison M. Kesson Nicholas J. C. King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2015年第2期123-142,共20页
In this work, we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simulation code for a model of the cross-reactive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seen in flavivirus infections. The model specifically addresses flavivirus pathogen virulence in G... In this work, we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simulation code for a model of the cross-reactive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seen in flavivirus infections. The model specifically addresses flavivirus pathogen virulence in G0?vs G1?cell states. The MHC-I upregulation of resting cells (G0 state) allows the T-cells generated for flavivirus peptide antigens to attack healthy cells also. The cells in G1?state are not upregulated as much and so virus hides in them and hence is propagated upon rupture. Hence, this type of model is referred to as a decoy model because the immune system is decoyed into preferentially recognizing the upregulated cells while the virus actively propagates in another small, but important, cell population. We show that the generic assumption of upregulation via a model which includes the?G0/G1?differential upregulation leads to immunopathological consequences. We outline the details behind the simulation code decisions and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justification for our model of collateral damage and upreg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 NILE virus DECOY Model MHC-I UPREGULATION G0 vs G1 Cell State UPREGULATION differences
下载PDF
The stability of E protein gene of the Japanese encephalitis live attenuated vaccine virus SA_(14)-14-2
3
作者 XING LIANG FAN YONG XIN YU DE FU LI LI LI JIA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2005年第3期206-210,共5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stability and possibility of back mutation of Japanese encephalitis (JE) attenuated vaccine virus strain SA14-14-2 HKs on molecular level. The E genes of the SA14-14-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stability and possibility of back mutation of Japanese encephalitis (JE) attenuated vaccine virus strain SA14-14-2 HKs on molecular level. The E genes of the SA14-14-2 HKs vaccine virus and its PHK cells passaged virus (SA14-14-2 HK17 ), its mouse brain passaged virus (SA14-14-2 SM1 ) were sequenc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E gene of parental SAI4 virus. The total RNA was extracted from infected Vero cells and amplified by RT-PCR. The RT-PCR products were purified and cloned into T-vector. Positive clones were screened, identified and sequenced. There were twelve nucleotides and eight amino acids substitutions between SA14 parent virus and SA14-34-2 PHKs vaccine virus. The SA14-14-2 PHK17 virus showed two additional mutations (E-331 and E-398) which were not back mutations. Although five additional mutations were found in SA14-34-2 SMt virus, only one (E-307) was back mutation.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ttenuated vaccine virus SA14- 34-2 were stable when it was passaged 37 times on PHK cells or one time in mouse br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panese encephalitis attenuated virus viruses of different passages E gene sequence
下载PDF
聚肌胞苷酸复合游泳诱导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小鼠行为学中品系及性别差异研究
4
作者 田骄 苏芮 +2 位作者 王婷婷 裴海鸾 王晶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33,共10页
目的比较ICR和C57BL/6J两个品系小鼠建立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行为学中品系及性别的差异,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动物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ICR和C57BL/6J小鼠,雌雄各半,通过每隔3 d腹腔注射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 目的比较ICR和C57BL/6J两个品系小鼠建立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行为学中品系及性别的差异,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动物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ICR和C57BL/6J小鼠,雌雄各半,通过每隔3 d腹腔注射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复合每天游泳,连续造模15 d,造模期间测定小鼠体重、进食量并进行疲劳量表评分,造模结束后进行行为学测定,包括力竭游泳、悬尾、机械痛阈和高架十字迷宫。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两种品系模型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P<0.01),悬尾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P<0.01),机械痛阈值显著降低(P<0.05、P<0.01),两品系雄性模型鼠高架十字迷宫进入开放臂时间及次数显著降低(P<0.05、P<0.01),C57BL/6J雄性模型鼠体重显著降低(P<0.05、P<0.01),ICR雌性模型鼠体重显著降低(P<0.05)后有所升高。C57BL/6J对照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显著低于ICR对照组小鼠(P<0.01)。C57BL/6J模型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显著高于ICR模型组小鼠(P<0.01)。结论两品系小鼠在体重、疲劳程度及抑郁程度方面均有差异;同品系小鼠的雌性与雄性之间存在差异,雄性鼠焦虑程度重于雌性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聚肌胞苷酸 病毒感染 品系差异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不同品种草莓种苗中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的检测与分析
5
作者 张家兴 王秋实 +3 位作者 周宇 黄雅琪 严滕 尚巧霞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4,共7页
以产自北京地区的36个品种的草莓种苗为试材,采用田间调查和RT-PCR方法,研究草莓轻型黄边病毒(SMYEV)在不同品种草莓种苗上的影响,以期为草莓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采集的431株草莓种苗中检出SMYEV阳性样品30份,病... 以产自北京地区的36个品种的草莓种苗为试材,采用田间调查和RT-PCR方法,研究草莓轻型黄边病毒(SMYEV)在不同品种草莓种苗上的影响,以期为草莓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采集的431株草莓种苗中检出SMYEV阳性样品30份,病毒检出率为6.96%。其中,8个品种的草莓种苗中检出SMYEV,检出率为6.5%~23.1%,而其他28个品种均未检出。通过基因克隆、序列测定和比对分析,获得3个北京分离物的SMYEV外壳蛋白(CP)核苷酸序列,北京分离物BJHY253与美国草莓分离物WSU1988CP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8.63%;北京分离物BJHYZ83与阿根廷草莓分离物Berra-2CP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9.04%,北京分离物BJLYN与中国福建草莓分离物FJ2 CP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8.63%。通过对不同草莓品种中的SMYEV进行检测分析和序列测定,发现SMYEV在不同品种草莓种苗中的检出率存在差异,北京地区草莓种苗中SMYEV序列具有多样性,属于不同的株系,这些结果可以为草莓的田间生产和病毒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轻型黄边病毒 不同品种 RT-PCR 病毒检测
下载PDF
HBV DNA与乙肝五项定量在不同年龄段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病情进展中的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琳 雷琴 柴森茂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DNA与乙肝五项定量[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在HBV感染进程中各个阶段的差异,从而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癌不同阶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DNA与乙肝五项定量[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在HBV感染进程中各个阶段的差异,从而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癌不同阶段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95例H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45岁,105例)、中年组(46~59岁,128例)和老年组(≥60岁,62例)。比较三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的HBV DNA及乙肝五项定量。结果三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和中年组中,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HBV DNA、HBsAg、HBeAg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HBsAg、HBeAg水平明显高于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P<0.05)。老年组中,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HBV DNA、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中年患者中,随着慢性乙型肝炎向乙肝肝硬化、肝癌的病程进展,HBV DNA、HBsAg、HBeAg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监测相关指标趋势对于提示疾病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DNA 乙肝五项定量 不同年龄段 乙肝病毒感染 病情进展
下载PDF
妊娠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不同时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对孕产妇及胎儿的影响
7
作者 祁馨仪 李博巍 +4 位作者 李贝 陈修鑫 张瑞琪 杨玉娥 哈春芳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妊娠不同时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对孕产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纳入183名孕产妇,分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组99人,非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组84人,比较2组的基本资料及不良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学分... 目的探讨妊娠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妊娠不同时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对孕产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纳入183名孕产妇,分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组99人,非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组84人,比较2组的基本资料及不良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学分析;将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组孕妇根据感染孕周分为孕早、中、晚期3组,比较不同时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对孕产妇及胎儿的影响。结果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组孕期妊娠合并症的发病率为43.4%,高于非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组的21.4%(P<0.05);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组早产率为14.1%,显著高于非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组的4.8%(P<0.05);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组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高于非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组(P<0.05);孕晚期感染上呼吸道病毒的剖宫产率高于其他时期感染的孕产妇。结论妊娠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具有相关性;不同孕周(孕早、中、晚期)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 妊娠合并症 妊娠结局 不同孕周
下载PDF
COVID-19型与非COVID-19型ARDS患者炎症反应和细胞免疫的差异性研究
8
作者 乐婷 刘超 +1 位作者 邢孟宣 娄萍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5期2156-2161,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与非COVID-19型ARDS患者炎症反应和细胞免疫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COVID-19型ARDS患者120例纳入观察组(中度89例,重度31例),...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与非COVID-19型ARDS患者炎症反应和细胞免疫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COVID-19型ARDS患者120例纳入观察组(中度89例,重度31例),根据1∶1配对原则,另选取同期其他肺部致病菌导致ARDS患者120例纳入对照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纳入健康组。比较三组受检者及不同病情程度COVID-19型ARDS患者血清炎性相关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细胞免疫相关因子[T细胞亚群(CD3^(+)、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炎性及细胞免疫相关因子与COVID-19感染及COVID-19型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偏回归分析COVID-19型患者ARDS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4、TNF-α、CRP水平[(47.52±6.25)ng/L、(21.53±3.59)ng/L、(1.55±0.36)ng/L、(20.69±3.81)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5.83±2.67)ng/L、(13.68±2.46)ng/L、(1.27±0.30)ng/L、(12.35±2.67)mg/L],且对照组明显高于健康组[(3.12±0.79)ng/L、(2.76±0.54)ng/L、(0.88±0.25)ng/L、(3.98±1.1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8^(+)、NK细胞水平[(59.03±3.03)%、(19.56±1.04)%、(27.81±3.97)%、(22.59±3.40)%]明显低于对照组[(64.42±3.26)%、(28.10±1.91)%、(40.11±4.05)%、(35.31±3.97)%],且对照组明显低于健康组[(70.35±4.18)%、(43.38±3.06)%、(50.88±4.67)%、(40.64±4.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VID-19型ARDS重度患者的血清IL-6、IL-4、TNF-α、CRP水平[(66.58±6.10)ng/L、(30.66±5.47)ng/L、(1.92±0.45)ng/L、(28.96±3.70)mg/L]明显高于中度患者[(40.88±4.62)ng/L、(18.35±3.07)ng/L、(1.42±0.33)ng/L、(17.81±2.93)mg/L],而CD3^(+)、CD4^(+)、CD8^(+)、NK细胞水平[(52.54±4.07)%、(15.20±1.09)%、(22.13±1.81)%、(18.03±1.46)%]明显低于中度患者[(61.29±3.62)%、(21.08±1.35)%、(29.79±2.02)%、(24.18±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IL-6(r=0.675、0.609)、IL-4(r=0.632、0.614)、TNF-α(r=0.585、0.566)、CRP(r=0.619、0.587)水平与COVID-19感染及COVID-19型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CD3^(+)(r=-0.539、-0.505)、CD4^(+)(r=-0.592、-0.554)、CD8^(+)(r=-0.588、-0.570)、NK细胞(r=-0.601、-0.592)水平与COVID-19感染及COVID-19型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P<0.05);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IL-4、TNF-α、CRP、CD3^(+)、CD4^(+)、CD8^(+)、NK细胞水平均是COVID-19型患者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炎症及细胞免疫相关因子表达在COVID-19型及非COVID-19型ARDS患者中存在差异性,且与COVID-19感染及COVID-19型ARDS病情严重程度均具有一定相关性,可辅助临床识别COVID-19感染,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炎症反应 细胞免疫 差异性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症状类型苜蓿病毒病AMV病原检测及其寄主范围测定
9
作者 周建玲 梁巧兰 +5 位作者 魏列新 周其宇 田龙 陈应娥 王存颖 张国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7,共12页
为明确采自田间不同症状类型苜蓿病毒病病样中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AMV)的带毒情况、症状表现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及AMV的寄主范围,本试验通过田间调查采样、症状归类、丙酮乙醇混合液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DA... 为明确采自田间不同症状类型苜蓿病毒病病样中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AMV)的带毒情况、症状表现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及AMV的寄主范围,本试验通过田间调查采样、症状归类、丙酮乙醇混合液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DAS-ELISA)法对不同病样的叶绿素和AMV含量进行测定和检测,并对提纯至不同症状类型病样中AMV对9科32种植物的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田间苜蓿病毒病病样有轻花叶、重花叶、叶片边缘褪绿黄化型和叶片畸形皱缩花叶矮化型4种症状类型,均带有AMV,且叶绿素含量、AMV含量与症状表现之间具有正相关性,症状表现最严重的叶片畸形皱缩花叶矮化型病样的叶绿素a、b、总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低58.00%以上,类胡萝卜素含量比对照高134.06%,AMV含量最高,为252.96 pg·mL^(-1);寄主范围测定表明AMV可侵染7科27种植物,对西葫芦致病性最强,症状表现为局部枯斑,30 d时AMV浓度为316.19 p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病毒病 苜蓿Detection of AMV pathogen of alfalfa virus diseases with different symptom types and its host ranges花叶病毒 寄主植物 叶绿素 致病性 症状表现
下载PDF
伪狂犬活/灭活病毒接种小鼠诱导免疫效力及差异因子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章晨昕 于晓明 +6 位作者 侯立婷 张元鹏 乔绪稳 侯继波 黄克和 郑其升 陈瑾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1,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活/灭活病毒进入体内后对免疫系统活化的差异,为免疫增强剂的筛选和评价建立高效动物模型。[方法]本试验利用伪狂犬病毒(PRV)Bartha-K61株建立小鼠伪狂犬人工感染模型,筛选活/灭活病毒接种小鼠后免疫相关差异因子。...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活/灭活病毒进入体内后对免疫系统活化的差异,为免疫增强剂的筛选和评价建立高效动物模型。[方法]本试验利用伪狂犬病毒(PRV)Bartha-K61株建立小鼠伪狂犬人工感染模型,筛选活/灭活病毒接种小鼠后免疫相关差异因子。将PRV Bartha-K61活毒以不同剂量、不同方式感染小鼠,通过计算小鼠存活率确定最佳感染剂量与感染方式;将筛选的最佳剂量的伪狂犬病毒活毒与相同剂量下灭活病毒按照前述筛选的最佳感染方式接种小鼠,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免疫7 d后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IFN-β和IL-6水平;利用PRV gB ELISA检测免疫7 d后小鼠血清PRV特异性gB抗体水平;利用灭活PRV作为特异性抗原进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并计算各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结果]在保证小鼠存活的前提下,6~8周龄小鼠的PRV的安全感染剂量为5×104TCID50;同等剂量下,相比于肌肉和腹腔注射,皮下注射为最安全的感染方式;同等剂量的活毒和灭活病毒接种小鼠后,与灭活病毒组相比,活病毒感染7 d后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FN-β水平显著升高(P<0.001,P<0.01),与灭活病毒组相比,活病毒组小鼠血清PRV gB特异性抗体IgG水平和SI也显著升高(P<0.05,P<0.001);不同灭活方式间各细胞因子和SI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成功建立小鼠伪狂犬人工感染模型,明确活/灭活伪狂犬病毒接种小鼠后,机体早期存在与免疫相关差异因子,为后续免疫增强剂的评价筛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 小鼠模型 免疫效力 差异因子
下载PDF
磷酸奥司他韦不同时序干预对A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模型药效及炎症因子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雨秀 赵良鑫 +5 位作者 刘衍梁 孙启慧 刘孝云 叶冬雪 杨勇 容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39-1346,共8页
目的针对目前抗病毒体内实验给药时间点偏早的现状,本研究以磷酸奥司他韦(达菲)作为“工具药”,比较不同时序干预对病毒感染小鼠的影响,为抗病毒药物研究选择合理的模型干预时间点提供依据。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6组,滴鼻感染流感病... 目的针对目前抗病毒体内实验给药时间点偏早的现状,本研究以磷酸奥司他韦(达菲)作为“工具药”,比较不同时序干预对病毒感染小鼠的影响,为抗病毒药物研究选择合理的模型干预时间点提供依据。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6组,滴鼻感染流感病毒(0.25 TCID_(50))建立病毒感染小鼠模型,达菲-1组、达菲-2组分别在染毒后d 1和d 4灌胃给药。测定体质量,计算生存率、脏器指数,测定病毒载量及炎症因子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体质量降低,肺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模型-2组13个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1组相比,达菲-1组肺指数、脾指数明显降低(P<0.05),病毒载量为模型-1组的0.54倍;与模型-2组相比,达菲-2组肺指数明显降低(P<0.05)、胸腺指数明显升高(P<0.05),病毒载量为模型-2组的0.03倍,13个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方案2的小鼠染毒后症状更明显、稳定、给药后减轻了肺部炎症损伤,考虑了潜伏期,待模型动物出现症状开始进行药物干预符合临床用药指征,无论是在模型评估还是药物评价将更合理和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H1N1流感病毒 达菲 不同时序 炎症因子 潜伏期 干预时间点
下载PDF
不同年龄患者HPV感染与宫颈病变风险的关系及对术后病变复发的预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静 俞巧稚 +1 位作者 许琳玲 俞敏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9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病变风险的关系及对术后病变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并确诊宫颈病变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年...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病变风险的关系及对术后病变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并确诊宫颈病变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年龄分组,A组(18~35岁)42例,B组(36~55岁)36例,C组(>55岁)3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HPV检查,计算HPV载量,术后随访1年,于末次随访检测HPV,根据随访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术后复发组和术后未复发组。对比分析不同组别各级宫颈病变的HPV载量,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不同年龄患者HPV感染与宫颈病变风险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病变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年龄组的各级宫颈病变HPV载量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A组各级宫颈病变HPV载量均高于B组,B组均高于C组(P<0.05),其中慢性宫颈炎HPV载量低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Ⅰ低于CINⅡ~Ⅲ,CINⅡ~Ⅲ低于宫颈癌,不同年龄患者HPV感染与宫颈病变风险均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绝经、切缘状态、术后HPV感染是影响术后病变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各级宫颈病变HPV载量随着患者年龄增长而降低,不同年龄患者HPV感染与宫颈病变风险均存在相关性,是否绝经、切缘状态、术后有无HPV感染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年龄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宫颈病变风险 关系 术后病变复发 预测
下载PDF
江夏方舱系列方治疗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月 雷根平 +2 位作者 王婷 冯喆 董盛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6期983-987,共5页
目的观察评估西安定点医院应用方舱系列方治疗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符合要求的COVID-19轻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方舱(1号/2号/4号)方颗粒制剂,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周期... 目的观察评估西安定点医院应用方舱系列方治疗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符合要求的COVID-19轻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方舱(1号/2号/4号)方颗粒制剂,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周期为2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例数变化、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水平、肺部CT评分、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例数、病情转归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总体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5.11%(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方舱1号方改善乏力、纳差、脘腹胀满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方舱2号方改善咳嗽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方舱4号方改善失眠、大便黏腻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除NEU外,WBC、LY水平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左肺CT评分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右肺及总肺CT评分下降程度小于对照组,核酸检测转阴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各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除脘腹胀满、咳嗽、胸闷、大便黏腻病例数有所减少外,其余症状病例数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各症状病例数均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除NEU外,WBC、LY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右肺以及总肺CT评分明显降低(P<0.05),左肺CT评分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左肺、右肺及总肺CT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核酸检测阳性例数均明显减少(P<0.05)。两组均未报告与本研究相关的不良事件,且均无转重及死亡病例。结论江夏方舱系列方能有效改善COVID-19轻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一定程度上减轻COVID-19炎症反应和免疫损伤,较好地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和实验室指标趋于正常,促使核酸转阴,提高治愈率,阻断病情进展,且使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轻型 中医药 辨证论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Study o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xiety and Related Factors Under COVID-19
14
作者 Jing Zeng Xuanchen Jin +4 位作者 Zhenwen Xie Han Zeng Khaing Wut Yi Hla Jiayu Lyu Jun Ma 《教育技术与创新》 2023年第4期12-19,共8页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nxiety and related factors amo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Wenzhou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international students from Wenzhou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for our research.W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nxiety and related factors amo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Wenzhou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international students from Wenzhou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for our research.We administered a self-developed questionnaire on anxiety among our subjects in question during the specific time of the COVID-19 epidemic,in which a self-assessment scale was included.Overall,an anxiety questionnair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ing in Wenzhou during the outbreak of COVID–19,a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and statistical methods were utilized to conduct our research.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Wenzhou experienced varying degrees of anxiety,which were related to concerns about contracting the virus,exam-related stress,and differences in living standards.Therefore,intervention is cruc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ychological Stress Language Barriers virus Anxiety Examination Stress Cultural difference
下载PDF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3个时间段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15
作者 马元俊 周晓凤 《传染病信息》 2023年第4期360-364,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绵阳市涪城区2011—2014年、2015—2018年、2019—2022年3个时间段报告的14559例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构成情况,为本地区调整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绵阳市涪城区2011... 目的对比分析绵阳市涪城区2011—2014年、2015—2018年、2019—2022年3个时间段报告的14559例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构成情况,为本地区调整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绵阳市涪城区2011—2014年、2015—2018年、2019—2022年3个时间段报告的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资料(三间分布)及病原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1—2014年、2015—2018年、2019—2022年绵阳市涪城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4559例,无死亡病例,累计报告发病率为202.29/10万,发病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各时间段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590,P=0.000)。3个时间段各月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4—7月和10月—次年1月,形成2个发病高峰;3个时间段及累计手足口病城区街道报告发病率均高于农村乡镇(P均<0.05);3个时间段及累计发病年龄段均以0~4岁为主,不同时间段、发病年龄段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个时间段及累计发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P均<0.05);3个时间段及累计手足口病以散居儿童发病为主。结论涪城区近10年来手足口病发病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发病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应加强对5岁以下儿童EV 71疫苗接种,采取综合干预预防措施和策略,防止手足口病的发生与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 手足口病 病原学 流行特征 不同时间段 对比分析
下载PDF
玉米粗缩病毒的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虫量、不同播期对玉米粗缩病的影响 被引量:24
16
作者 苗洪芹 杨彦杰 +2 位作者 李双月 邸垫平 路银贵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4-107,共4页
1996~ 1999年连续 4年 ,在玉米粗缩病的常发重病区河北省辛集市夏玉米区 ,对灰飞虱虫口数量、不同播期和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 :在灰飞虱大发生年和常发生年 ,6月 15日以后为河北省夏玉米区的安全播期 ;在灰飞... 1996~ 1999年连续 4年 ,在玉米粗缩病的常发重病区河北省辛集市夏玉米区 ,对灰飞虱虫口数量、不同播期和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 :在灰飞虱大发生年和常发生年 ,6月 15日以后为河北省夏玉米区的安全播期 ;在灰飞虱的极轻发生年 ,不同播期对病情无明显影响。因此 ,播期是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灰飞虱虫量是玉米粗缩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预测灰飞虱的发生情况 ,适期播种 ,可有效地防治玉米粗缩病 ,达到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粗缩病 灰飞虱 播期 传毒介体 虫量
下载PDF
乙肝病毒感染不同阶段抗原肽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杨新星 李东升 +2 位作者 周继光 杨东亮 郝友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96-1502,共7页
目的:为了阐明HBV感染不同阶段机体免疫功能的不同。方法:分别构建了我国最高频等位基因HLA-A*0201三种常见抗原肽表位(HBVcore18-27、pol575-583、env335-343)四聚体复合物,并用这些四聚体检测HB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LA-A*0... 目的:为了阐明HBV感染不同阶段机体免疫功能的不同。方法:分别构建了我国最高频等位基因HLA-A*0201三种常见抗原肽表位(HBVcore18-27、pol575-583、env335-343)四聚体复合物,并用这些四聚体检测HB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LA-A*0201限制性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频率、功能及CD127的表达。结果:在大多数自限性HBV感染者的PBMCs中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频率和增殖能力都高于慢性HBV感染者。在低病毒载量的免疫低复制期抗原特异性CD8^+T的数量和在高病毒载量、肝脏损害免疫清除期及免疫耐受期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频率是相似的,同病毒定量及ALT水平无显著相关性。慢性HBV感染者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增殖能力和病毒滴度呈反比。在自限性HBV感染患者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分泌IFN-γ的功能明显高于慢性HBV患者,在免疫耐受期基本丧失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HBV感染后不同免疫状态的HBs Ag水平不同,免疫耐受期最高,其次为免疫清除期、再活动期,低复制期的最低。而且随着HBs Ag水平下降,同HBV DNA的相关性也逐渐下降。慢性HBV感染者中CD8^+CD127^+T细胞要低于对照组及自限性感染组,特别是在HBe Ag阳性的免疫耐受期及免疫清除期组患者中CD8^+CD127^+T细胞比例更低。结论:慢性HBV感染中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频率不是决定免疫应答的唯一因素,慢性乙肝患者体内记忆性的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并未被完全清除或缺失,这为治疗性疫苗和免疫恢复治疗提供了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感染不同阶段 T淋巴细胞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妊娠期与非妊娠期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率比较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佐 张敏鸣 +3 位作者 林晓华 王弋 王叶平 童郁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HPV在不同妊娠时期感染率及基因分型的差别。方法:利用DNA杂交导流技术检测180例妇女妊娠早、中、晚期宫颈分泌物中HPV的表达及基因分型,同时检测180例非妊娠期健康妇女的宫颈分泌物作为对照。结果:180例非妊娠期健康妇女的宫... 目的:探讨HPV在不同妊娠时期感染率及基因分型的差别。方法:利用DNA杂交导流技术检测180例妇女妊娠早、中、晚期宫颈分泌物中HPV的表达及基因分型,同时检测180例非妊娠期健康妇女的宫颈分泌物作为对照。结果:180例非妊娠期健康妇女的宫颈标本中,HPV感染率为13%(23/180)。检出高危基因型(HPV16/18/31/52/56型)16例;低危基因型(HPV6/11型)5例;常见亚型(HPV53)2例。在妊娠期妇女的标本中,早、中、晚孕期感染率分别为19%(34/180)、20%(36/180)及32%(58/180)。检出高危基因型(HPV16/18/31/33/52/58/68型)81例;低危基因型(HPV6/11/42型)43例;常见亚性(HPV53/66)4例。其中有多重型感染患者。结论:妊娠期HPV感染率明显高于非妊娠期健康妇女,且感染率随妊娠进展而逐渐上升,其中高危亚型尤为明显,需要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各期 非妊娠期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下载PDF
戊型肝炎病毒基因1型和基因4型中和表位区域分子差异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清顺 葛胜祥 +7 位作者 熊君辉 闫强 李少伟 顾颖 徐平东 史维国 张军 夏宁邵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4-458,共5页
戊型肝炎病毒(HEV)根据易感宿主的差别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只分离自人的H(Human)类,包括HEV-1和HEV-2;一类为人畜共患的Z(Zoonosis)类,包括HEV3和HEV-4。本研究通过比较这两类HEV的ORF2aa368-606区段,发现存在4个类保守的差... 戊型肝炎病毒(HEV)根据易感宿主的差别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只分离自人的H(Human)类,包括HEV-1和HEV-2;一类为人畜共患的Z(Zoonosis)类,包括HEV3和HEV-4。本研究通过比较这两类HEV的ORF2aa368-606区段,发现存在4个类保守的差异位点,均位于HEV的主要中和表位区域aa459~606,分别是aa483、aa492、aa497和aa599;对这四个位点进行定点替换突变,以一组能够捕获HEV-1和/或HEV-4的单克隆抗体比较各种突变体的免疫反应性,结果表明仅aa497的差异造成了这两类HEV中和表位构象的部分差异,提示aa497及其相关的病毒表面结构差异在H类和Z类HEV宿主选择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宿主差异 中和表位
下载PDF
个体差异对病毒传播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海平 蔡绍洪 龙艳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797-3798,3827,共3页
为了弥补传统病毒传播模型的缺陷,利用原胞自动机方法模拟了感染概率呈0-1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幂律分布这四种情况下的病毒传播过程,结果发现当感染概率呈0-1分布时病毒的传播效率最高,而感染概率呈幂律分布时病毒的传播效率最低... 为了弥补传统病毒传播模型的缺陷,利用原胞自动机方法模拟了感染概率呈0-1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幂律分布这四种情况下的病毒传播过程,结果发现当感染概率呈0-1分布时病毒的传播效率最高,而感染概率呈幂律分布时病毒的传播效率最低,这说明个体差异的存在能降低病毒传播的效率。该结论扩充了人们对病毒传播的认识,同时对真实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传播 个体差异 传播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